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乳酸接枝多糖类生物仿生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永刚 王远亮 +1 位作者 付春华 罗彦凤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2,17,共5页
聚乳酸与多糖都是生物可降解、生物相容性材料,将聚乳酸的力学性能优越性和多糖的生物学优越性能综合利用起来,设计生物仿生材料是一种制备生物医用材料的新手段。文中综合讨论了聚乳酸与多糖接枝改性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对于这类生物... 聚乳酸与多糖都是生物可降解、生物相容性材料,将聚乳酸的力学性能优越性和多糖的生物学优越性能综合利用起来,设计生物仿生材料是一种制备生物医用材料的新手段。文中综合讨论了聚乳酸与多糖接枝改性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对于这类生物仿生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前景进行了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多糖 接枝改性 生物仿生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胆碱仿生修饰聚乳酸及其生物学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傅亚 钱智勇 +4 位作者 黄美娜 胡承波 姚波 任凌燕 王远亮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19-1322,共4页
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将马来酸酐接枝到聚(D,L-乳酸)(PDLLA)侧链上,然后通过引入的活性反应基团马来酸酐与甘油磷脂胆碱反应,实现磷脂胆碱对聚乳酸的整体仿生修饰。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碳谱对磷脂胆碱修饰聚乳酸进行了表征。生物降解... 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将马来酸酐接枝到聚(D,L-乳酸)(PDLLA)侧链上,然后通过引入的活性反应基团马来酸酐与甘油磷脂胆碱反应,实现磷脂胆碱对聚乳酸的整体仿生修饰。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碳谱对磷脂胆碱修饰聚乳酸进行了表征。生物降解实验表明,该功能化聚乳酸具有明显抑制酸致降解作用。体外细胞形貌观察证实磷脂胆碱修饰的聚乳酸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同时,蛋白吸附和血小板粘附实验表明,该聚合物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该改性聚乳酸可望用作组织工程支架及血液接触类植入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D L-乳酸) 甘油磷脂胆碱 仿生 细胞相容性 血液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狗冠状动脉的生物力学特性——Ⅰ.一维载荷下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姜宗来 何光篪 王公瑞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9-18,共10页
本文报道采用6例狗的左冠状动脉前室间支、旋支,右冠状动脉、胸廓内动脉,大隐静脉以及股静脉在生物软组织力学试验台上,进行离体的压力-直径关系和一维载荷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实验。上述血管的各向同性增量弹性模量(E_(inc)、容积弹性模... 本文报道采用6例狗的左冠状动脉前室间支、旋支,右冠状动脉、胸廓内动脉,大隐静脉以及股静脉在生物软组织力学试验台上,进行离体的压力-直径关系和一维载荷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实验。上述血管的各向同性增量弹性模量(E_(inc)、容积弹性模量(E_v)和压力-应变模量(E_p)随血管内压力(P)的上升而增大;这些血管的dT/dλ随张应力T的增加而增大,其一维载荷下的应力-应变关系为指数函数。讨论了上述血管的显微结构成份含量与力学特性的关系,以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实验研究中的力学问题,认为动脉的C/E值可以反映动脉弹性的大小;胸廓内动脉的力学特性比静脉更接近于冠状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时可优先选用该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在生物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潘长江 聂煜东 董云肖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80-84,91,共6页
生物材料表面改性以及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先进生物材料的合成始终是生物材料研究的核心课题。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是一种新型自由基聚合,在生物材料表面改性以及新型生物材料合成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利用ATRP技术可以提高... 生物材料表面改性以及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先进生物材料的合成始终是生物材料研究的核心课题。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是一种新型自由基聚合,在生物材料表面改性以及新型生物材料合成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利用ATRP技术可以提高生物材料表面生物相容性、生物适应性以及生物功能性,如提高材料表面的抗生物污染性、血液相容性、细胞相容性以及抗菌性能等;同时,ATRP也可用于合成新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如两亲性高分子、纳米胶束、智能水凝胶以及一些具有特殊结构的高分子(包括星型、超支化、梳型高分子等)。ATRP技术与点击化学结合,可形成新的生物活性表面或者合成新的生物材料,可望产生更多的功能化的材料表面与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生物材料 表面改性 活性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材料的仿生修饰研究进展
5
作者 周熙云 王远亮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39-42,共4页
聚乳酸是生物可降解、生物相容性材料,但由于存在亲水性差、缺乏细胞识别位点等缺陷,限制了其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模拟细胞与基质相互作用的特点以及细胞外基质的特性,通过表面修饰、本体改性和复合加工的方法在聚乳酸中引入蛋白... 聚乳酸是生物可降解、生物相容性材料,但由于存在亲水性差、缺乏细胞识别位点等缺陷,限制了其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模拟细胞与基质相互作用的特点以及细胞外基质的特性,通过表面修饰、本体改性和复合加工的方法在聚乳酸中引入蛋白胶原、活性肽、多糖以及羟基磷灰石等生物活性分子,实现聚乳酸的仿生修饰,能够有效提高聚乳酸材料的生物学功能。综述了利用这些生物活性分子对聚乳酸进行仿生修饰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仿生 表面修饰 本体改性 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狗冠状动脉的生物力学特性——Ⅱ、心外膜下各级分支的压力—直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姜宗来 何光篪 王公瑞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94-98,共5页
本文应用离体心脏病冠伏动脉x线造影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6例狗的左、右冠状动脉心外膜下各级分支的压力—直径关系进行研究。在动脉压为8-21.3kPa范围,冠状动脉心外膜下各级分支的直径随压力变化呈线性变化(P<0.005);当动脉压力... 本文应用离体心脏病冠伏动脉x线造影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6例狗的左、右冠状动脉心外膜下各级分支的压力—直径关系进行研究。在动脉压为8-21.3kPa范围,冠状动脉心外膜下各级分支的直径随压力变化呈线性变化(P<0.005);当动脉压力大于21.3kPa时,动脉直径不再变化,等于常数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生物力学 心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F-Ct24E功能化聚乳酸仿生骨基质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7
作者 彭坤 孙姣霞 +4 位作者 李玉筱 张兵兵 王远亮 甘晓玲 王易振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4156-14160,共5页
以羟基磷灰石(HAP)表面羟基为引发基团,通过开环聚合法将丙交酯以共价化学键的方式接枝到HAP表面,得到PLA-g-HAP;再引入具有良好细胞相容性的马来酸酐和具有良好骨诱导性的力生长因子(MGF-Ct24E),得到MGF-Ct24E-MPLA-g-HAP。借助红外光... 以羟基磷灰石(HAP)表面羟基为引发基团,通过开环聚合法将丙交酯以共价化学键的方式接枝到HAP表面,得到PLA-g-HAP;再引入具有良好细胞相容性的马来酸酐和具有良好骨诱导性的力生长因子(MGF-Ct24E),得到MGF-Ct24E-MPLA-g-HAP。借助红外光谱分析、氨基酸分析、热性能分析、力学性能分析和电镜分析,对上述材料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最终产物中MGF-Ct24E的接枝率为22.63%,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8.62℃,力学性能有明显增强,并具备了三维互通孔状结构和骨诱导生物活性。该材料有望作为新型仿生骨基质材料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骨基质材料 聚乳酸 MGF-Ct24E 羟基磷灰石 化学接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火锅食品保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伯初 肖俊 +1 位作者 刘烺新 杨一平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69-70,共2页
重庆火锅食品保鲜的实验研究王伯初,肖俊,刘烺新,杨一平重庆大学生物工程研究中心630044重庆火锅是重庆的传统名小吃,它最容易调整口味,以迎合人们各种饮食习惯,其美名弘扬海内外。重庆火锅的特色是集“麻、辣、烫”为一体... 重庆火锅食品保鲜的实验研究王伯初,肖俊,刘烺新,杨一平重庆大学生物工程研究中心630044重庆火锅是重庆的传统名小吃,它最容易调整口味,以迎合人们各种饮食习惯,其美名弘扬海内外。重庆火锅的特色是集“麻、辣、烫”为一体,所烫食品具有鲜、嫩、脆等特点,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锅 食品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PEG衍生物水凝胶的温和制备方法与表征
9
作者 彭坤 王远亮 +3 位作者 孙姣霞 张兵兵 甘晓玲 王易振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111-2114,共4页
通过温和实验条件制备得到了一种新型PEG衍生物水凝胶。首先,通过将氨基封端的PEG与PMDA共聚,合成含有刚性片段苯酰亚胺环聚合物PAPI。在无催化剂温和条件下,该聚合物与BDA形成交联互穿微孔结构的功能化产物PAPI-BDA。采用傅里叶变换红... 通过温和实验条件制备得到了一种新型PEG衍生物水凝胶。首先,通过将氨基封端的PEG与PMDA共聚,合成含有刚性片段苯酰亚胺环聚合物PAPI。在无催化剂温和条件下,该聚合物与BDA形成交联互穿微孔结构的功能化产物PAPI-BDA。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碳谱(13C NMR)、凝胶渗透色谱(GPC)、溶胀率实验和扫描电镜(SEM)对PAPI及PAPI-BDA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实验成功获得了上述产物,其在水溶剂中具有显著溶胀效果,呈互穿性微孔结构,有望作为新型生物医用材料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水凝胶 互穿微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形状记忆聚氨酯腰椎间融合器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帅红 邓忠良 +2 位作者 田冬冬 罗敏 罗彦凤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0-134,共5页
目的:评价自主研制的可吸收形状记忆聚氨酯(shape memory polyurethane,SMPU)腰椎间融合器(cage)在尸体腰椎单节段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将15具腰骶椎(L1~S1)标本随机分为3组:自体髂骨组(n=5),SMPU cage组(n=5),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 目的:评价自主研制的可吸收形状记忆聚氨酯(shape memory polyurethane,SMPU)腰椎间融合器(cage)在尸体腰椎单节段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将15具腰骶椎(L1~S1)标本随机分为3组:自体髂骨组(n=5),SMPU cage组(n=5),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cage组(n=5)。通过腰椎侧方入路,摘除L3~4椎间盘髓核后植入3种内植物,在力学试验机上测试每组标本术前与术后的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及轴向破坏载荷。结果:ROM结果显示:术前自体髂骨组、SMPU cage组及PEEK cage组在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左旋转、右旋转6个方向上的ROM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髂骨组在6个方向上的术后ROM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SMPU cage组在6个方向上的术后ROM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PEEK cage组在6个方向上的术后ROM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SMPU cage组与PEEK cage组术后在6个方向上的ROM均明显低于自体髂骨组(P<0.05);SMPU cage组与PEEK cage组术后在6个方向上的ROM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轴向压缩测试结果显示:PEEK cage组的破坏载荷较SMPU cage组和自体髂骨组明显增加(P=0.000),SMPU cage组的破坏载荷较自体髂骨组明显增加(P=0.000)。结论:SMPU cage能满足腰椎椎间融合的初始稳定性,并能够承载腰椎的生理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形状记忆聚氨酯 椎间融合器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屈肌腱的生物力学特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傅忠军 刘正津 +2 位作者 何光篪 王公瑞 王伯初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9-52,共4页
本文观察了狗肌腱的组织结构,并在生物软组织力学试验台上.对狗鞘内屈指肌腱进行了一维载荷的力学试验.肌腱受压擦区呈现软骨样组织增生.肌腱血管区与无血管区在组织结构上和力学特性上无明显差异.肌腱 Young's 模量(dT/dλ)随张应... 本文观察了狗肌腱的组织结构,并在生物软组织力学试验台上.对狗鞘内屈指肌腱进行了一维载荷的力学试验.肌腱受压擦区呈现软骨样组织增生.肌腱血管区与无血管区在组织结构上和力学特性上无明显差异.肌腱 Young's 模量(dT/dλ)随张应力(T)的增大而变大.其一维本构方程为指数函数关系.肌腱抗张强度平均在7.20~13.87kg/m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组织工程用反应性聚氨酯的合成与表征
12
作者 王品品 王远亮 +3 位作者 李玉筱 马宇飞 严维维 罗彦凤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53-56,62,共5页
以聚乳酸基大分子二醇(PDLLA-PEG400-PDLLA)为软段、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为偶联剂、2,2-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哌嗪(PPZ)作为混合扩链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羧基含量的反应性聚氨酯(PU-COOHn),以期为后续进一步共价引入... 以聚乳酸基大分子二醇(PDLLA-PEG400-PDLLA)为软段、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为偶联剂、2,2-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哌嗪(PPZ)作为混合扩链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羧基含量的反应性聚氨酯(PU-COOHn),以期为后续进一步共价引入生物活性分子,制备组织工程用生物活性或仿生生物材料奠定材料基础。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凝胶渗透色谱(GPC)、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TGA)、接触角检测仪、吸水率检测和拉伸试验对PU-COOHn的结构、分子量、亲/疏水性、热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DMPA已被成功引入PU-COOHn中,且DMPA可有效提高PU-COOHn的亲水性和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二羟甲基丙酸 哌嗪 反应性聚氨酯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强度运动后血浆及红细胞内液游离氨基酸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吴泽志 赵春景 +3 位作者 宋关斌 龙勉 王红兵 杨瑞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42-145,共4页
检测了非运动员5000米长跑前后血浆和红细胞内液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红细胞膜对亚硝酸根离子(NO2)通透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运动后即刻血浆和红细胞内液游离氨基酸含量迅速升高,运动后1小时血浆游离氨基酸已降至或甚至... 检测了非运动员5000米长跑前后血浆和红细胞内液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红细胞膜对亚硝酸根离子(NO2)通透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运动后即刻血浆和红细胞内液游离氨基酸含量迅速升高,运动后1小时血浆游离氨基酸已降至或甚至低于运动前水平,而红细胞内液中的含量却较运动后即刻进一步升高,红细胞膜对亚硝酸根离子的通透性在运动后即刻明显下降,运动后1小时呈进一步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大强度运动 血浆 红细胞内液 游离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哌嗪扩链的形状记忆医用材料聚氨酯脲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晓彦 罗彦凤 +3 位作者 阮长顺 王品品 窦庶华 王远亮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08-1011,共4页
研究了以二元环状仲胺哌嗪(PPZ)替代二元伯胺作为扩链剂,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为偶联剂,以端羟基聚(丙交酯-co-对二氧环己酮)(HO-P(LA-co-PDO)-OH)为软段,采用溶液法合成了一系列新型聚氨酯脲(P(LA-co-PDO)-PPZ-PUU)。1 HNMR表征... 研究了以二元环状仲胺哌嗪(PPZ)替代二元伯胺作为扩链剂,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为偶联剂,以端羟基聚(丙交酯-co-对二氧环己酮)(HO-P(LA-co-PDO)-OH)为软段,采用溶液法合成了一系列新型聚氨酯脲(P(LA-co-PDO)-PPZ-PUU)。1 HNMR表征结果证实了P(LA-co-PDO)-PPZ-PUU的结构。比较了以PPZ和BDA为扩链剂时两反应体系的粘度变化,产物在氯仿中的溶解性、热熔性及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随NCO/OH摩尔比的变化。同时研究了其形状记忆性能。结果表明,PPZ反应体系的粘度更低,产物的溶解性和热熔性更好,PPZ可明显减少交联;而且,PPZ的环状结构可明显提高PUU硬段的刚度,从而提高Tg。形状回复时间受温度的影响,回复温度越高,形状回复时间越短。该材料呈现良好的形状记忆性能且形状回复率均可达到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聚合物 聚氨酯脲 哌嗪 聚乳酸 聚对二氧环己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L-聚乳酸热降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付春华 李永刚 +1 位作者 罗彦凤 王远亮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9,共3页
通过热重分析研究了D,L-聚乳酸(PDLLA)在N_2气氛中,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的热降解过程及其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PDLLA的主热降解过程为一级反应,当温度超过250℃时即发生明显降解,同时分别利用Ozawa-Flynn-Wall、Friedman和Freeman-Carr... 通过热重分析研究了D,L-聚乳酸(PDLLA)在N_2气氛中,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的热降解过程及其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PDLLA的主热降解过程为一级反应,当温度超过250℃时即发生明显降解,同时分别利用Ozawa-Flynn-Wall、Friedman和Freeman-Carroll方法对其动力学参数进行了测定,得到PDLLA的热降解活化能值为97.78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 L-聚乳酸 热降解 反应动力学 热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量聚乳酸用于SLS快速成型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傅亚 程超 +3 位作者 张兵兵 胡承波 付春华 王远亮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67-1670,共4页
通过选区激光烧结技术(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SLS),对高分子量聚(D,L-乳酸)(PDLLA)快速成型加工,研究该技术制造PDLLA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重均分子量80000,最大粒径120μm的PDLLA粉末,采用SLS技术快速成型,优化得到最佳控制参数... 通过选区激光烧结技术(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SLS),对高分子量聚(D,L-乳酸)(PDLLA)快速成型加工,研究该技术制造PDLLA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重均分子量80000,最大粒径120μm的PDLLA粉末,采用SLS技术快速成型,优化得到最佳控制参数,即预热温度为40℃、激光功率为12W、扫描速度1200mm/s。按照该参数加工测试件及人耳状支架,通过GPC-十八角激光光散射联用技术分析材料分子量的变化,力学测试仪分析成型材料的力学性能,扫描电镜分析支架材料的微观结构。结果显示高分子量的PDLLA可用于SLS加工成型,加工过程中高温会引起分子量部分降低,这种变化主要是激光接触面分子量降低所致,烧结作用不会改变材料的主要化学基团,力学测试显示烧结成型的材料能保留加工前聚合物20%的压缩模量,扫描电镜观察成型材料具有多孔结构,显示PDLLA用于SLS加工组织工程支架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快速成型制造 选区激光烧结技术 仿生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糊精修饰聚乳酸基材料的亲水性及细胞相容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朱久进 王远亮 +2 位作者 邱荣蓉 邹姝姝 王颖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20,共4页
采用N-酰化反应,将6-胺基β-环糊精(β-CD-6-E)固载到马来酸酐改性聚乳酸(MPLA)大分子链上,得到新型环糊精改性聚乳酸基生物材料(PLA-β-CD)。对材料的亲水性和细胞相容性进行了考察。静态水接触角和吸水率的测定结果表明,膜表面的静态... 采用N-酰化反应,将6-胺基β-环糊精(β-CD-6-E)固载到马来酸酐改性聚乳酸(MPLA)大分子链上,得到新型环糊精改性聚乳酸基生物材料(PLA-β-CD)。对材料的亲水性和细胞相容性进行了考察。静态水接触角和吸水率的测定结果表明,膜表面的静态水接触角由改性前的76.7°降低到改性后的72.1°,吸水率由18.3%提高到23.9%。采用倒置显微静观察成骨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PLA-β-CD上细胞不仅形态上优于PLA,而且在数量上也有优势。MTT法测定了成骨细胞在材料上培养2、4、6、8d的增殖活力,结果表明,成骨细胞在PLA-β-CD的增殖活力明显大于PLA上的增殖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环糊精 化学改性 细胞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纺丝聚乳酸纤维支架的制备及其细胞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傅亚 胡承波 +3 位作者 许静 姚波 卓凤萍 王远亮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2513-2518,共6页
静电纺丝法制备的聚(D,L-乳酸)超细纤维具有孔隙率高、孔径/结构可调、生物相容性良好等特点,已成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的热点。探讨了纺丝溶液浓度、流量、电压、干燥方式等影响聚(D,L-乳酸)纤维支架形貌的因素,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 静电纺丝法制备的聚(D,L-乳酸)超细纤维具有孔隙率高、孔径/结构可调、生物相容性良好等特点,已成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的热点。探讨了纺丝溶液浓度、流量、电压、干燥方式等影响聚(D,L-乳酸)纤维支架形貌的因素,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为纺丝溶液浓度为0.20g/mL,流速为0.8mL/h,电压为12kV,经真空冷冻干燥,可获得分布比较均匀,直径大多为500~900nm的聚乳酸纤维。体外细胞形貌观察表明聚(D,L-乳酸)纤维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D L乳酸) 静电纺丝 三维支架 细胞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糊精改性聚乳酸及其体外降解性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朱久进 王远亮 +1 位作者 谢家庆 林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22,共3页
环糊精改性聚乳酸(PLA-β-CD)是一种全生物降解的新型生物材料。考察了环糊精改性聚乳酸基生物材料的体外降解行为,包括材料在蒸馏水中的pH值变化和在pH=7.4 PBS中的失重率变化。结果表明,PLA-β-CD与PLA的降解行为相似,PLA-β-CD的分... 环糊精改性聚乳酸(PLA-β-CD)是一种全生物降解的新型生物材料。考察了环糊精改性聚乳酸基生物材料的体外降解行为,包括材料在蒸馏水中的pH值变化和在pH=7.4 PBS中的失重率变化。结果表明,PLA-β-CD与PLA的降解行为相似,PLA-β-CD的分子主链没有被破坏,没有出现引入酸酐导致材料酸性进一步增强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环糊精改性聚乳酸 体外降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促进成骨细胞黏附和生长的聚乙二醇接枝聚乳酸材料 被引量:3
20
作者 糜丽 潘君 +3 位作者 赵明媚 刘颖 王彬 王远亮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9-141,共3页
用氨基封端聚乙二醇(H2N-PEG-NH2)对聚乳酸(PLA)进行了本体改性,通过FITC荧光标记牛血清白蛋白(FITC-BSA)对材料的抗非特异性蛋白吸附性能进行了检测,在材料上体外培养Wistar大鼠成骨细胞,检测了材料的细胞相容性。结果表明:与聚乳酸相... 用氨基封端聚乙二醇(H2N-PEG-NH2)对聚乳酸(PLA)进行了本体改性,通过FITC荧光标记牛血清白蛋白(FITC-BSA)对材料的抗非特异性蛋白吸附性能进行了检测,在材料上体外培养Wistar大鼠成骨细胞,检测了材料的细胞相容性。结果表明:与聚乳酸相比,得到的产物聚乙二醇改性聚乳酸(PPLA)明显降低了对牛血清白蛋白的非特异性吸附,仅为PLA的37.3%,显著促进了成骨细胞的黏附和生长。由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可降解性、细胞相容性及可反应性,预计在组织工程和药物缓释中有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乙二醇 抗非特异性蛋白质吸附 细胞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