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育系和普通系学生心肌收缩能力变化趋势的1项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吴健 王方路 +1 位作者 肖守中 詹直夫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6-57,60,共3页
为了获取长期从事体育锻炼者的心力储备方面的有关信息 ,对 30名体育系学生和 30名普通系学生进行了心肌收缩能力变化趋势的对照研究。结果表明 ,体育系学生比普通系学生具有较高水平的心力储备。用心力监护仪进行心力储备检测 ,同时具... 为了获取长期从事体育锻炼者的心力储备方面的有关信息 ,对 30名体育系学生和 30名普通系学生进行了心肌收缩能力变化趋势的对照研究。结果表明 ,体育系学生比普通系学生具有较高水平的心力储备。用心力监护仪进行心力储备检测 ,同时具有无创、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简便、快速、费用低、可重复采用和客观量化等特点 ,能在体育运动现场监测心力 ,该方法可用来量度心肌收缩能力和评估运动员与一般人的心力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收缩能力 大学生 体育系 普通系 变化趋势 对照研究 心力储备 心功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期和产程心脏储备无创性检测和评估方法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琳 郭兴明 +3 位作者 成敏 郭玮珍 肖守中 廖克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0-362,共3页
目的探索孕期和产程心脏储备无创性检测和评估方法。方法31名孕妇和产妇志愿受试者纳入该研究。根据心音和心肌收缩能力的密切关系,测量、计算和分析孕期和产程心率、第1心音幅值(S1)对第2心音幅值(S2)的比值的变化趋势。结果分娩前S1... 目的探索孕期和产程心脏储备无创性检测和评估方法。方法31名孕妇和产妇志愿受试者纳入该研究。根据心音和心肌收缩能力的密切关系,测量、计算和分析孕期和产程心率、第1心音幅值(S1)对第2心音幅值(S2)的比值的变化趋势。结果分娩前S1对分娩前S2的比值随孕周增加而增加,分娩中S1对S2的比值升至(3.90±2.35),心率升至(100±30)次/MIN,但与孕期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产妇在分娩这一应激过程中心脏功能上调,同时动用了心力储备和心率储备。探索孕期和产程心脏储备无创性检测和评估方法有益于评估产妇在产程中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储备 孕期 产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员心功能测评中心率指标和心力指标相结合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吴健 王方路 +1 位作者 肖守中 肖子夫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1-44,共4页
为了以无创而简易的方法获取长期从事体育锻炼者的心力储备方面的有关信息 ,我们对 3 0名体育系学生和 3 0名普通系学生进行了心肌收缩能力变化趋势和心率变化趋势的对照研究。方法是按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登梯次数的标准 ,让受试者完成... 为了以无创而简易的方法获取长期从事体育锻炼者的心力储备方面的有关信息 ,我们对 3 0名体育系学生和 3 0名普通系学生进行了心肌收缩能力变化趋势和心率变化趋势的对照研究。方法是按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登梯次数的标准 ,让受试者完成规定的运动量 ,同时采用心力监护仪采集和记录心动周期和心力信息。把完成规定的全运动量运动后第一心音 (S1 )幅值对安静时S1幅值的增加倍数定义为心肌收缩能力储备指数 (CCRI) ;把不同负荷下运动后S1幅值对安静时S1幅值增加的相应倍数定义为心力变化趋势 (CCCT)。结果显示 ,在 1 / 4运动量下体育系学生的CCCT(1 / 4)为 6 2 2±1 65 ,心率(HR)为 1 3 4±2 1次 /分 ;普通系学生的CCCT(1 / 4)为 4 74±1 83 ,HR为 1 2 8±2 0次 /分 ;在全运动量下 ,体育系学生的CCCT(1 )为 1 1 83± 3 1 1 ,HR为 1 69±1 1次 /分 ;普通系学生的CCCT(1 )为 8 48± 3 47,HR为 1 63± 1 2次 /分。两组受试者的心力指标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而心率均无显著差异。提示体育系学生高水平的心力变化趋势主要来自心肌收缩能力储备而不是心率储备。心力监护仪能同时采集和记录心动周期和心力信息 ,并具有无创、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简便、快速、费用低、可重复采用和客观量化等 7个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员 心功能 测评 心率指标 心力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监测相关研究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步斌 肖守中 苏全生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38-639,共2页
关键词 心力储备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运动能力 心肌收缩力 影响的研究 监测 机体代谢 心率储备 心输出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员心率和心脏收缩力同步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吴健 郎勇 +2 位作者 王方路 肖守中 詹直夫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7-110,共4页
研究目的:为了以无创而简易的方法获取长期从事体育锻炼者的心力储备方面的信息,进行了该研究。研究方法:46名运动员和43名非运动员大学生加入测试,同时记录心动周期和心力信息,并把不同负荷下运动后第一心音(S1)幅值对安静时S1幅值增... 研究目的:为了以无创而简易的方法获取长期从事体育锻炼者的心力储备方面的信息,进行了该研究。研究方法:46名运动员和43名非运动员大学生加入测试,同时记录心动周期和心力信息,并把不同负荷下运动后第一心音(S1)幅值对安静时S1幅值增加的相应倍数定义为心力变化趋势(CCCT)。研究结果和结论:运动员在1/4运动量下的CCCT(1/4)和全运动量下的CCCT(1)与非运动员的CCCT(1/4)和CCCT(1)对应的心力数据间都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而仅部分心率数据间有显著的差异(p<0.05),说明运动员高水平的心脏储备主要是心肌收缩能力储备而不是心率储备。运动员和非运动员在不同运动量下的功率以及心力储备动用水平与所用时间的比值之间也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说明运动员比非运动员能更迅速地动员其心力储备。该方法可用来量度心肌收缩能力和评估运动员和一般人的心脏储备,为运动员选拔、训练安排、竞赛安排以及一般人体质评估提供一种客观量化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员 心脏储备 心肌收缩能力变化趋势 心率变化趋势 心脏储备动用水平与时间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指运动姿态检测及假肢手指动作实时控制 被引量:2
6
作者 侯文生 万莎 +4 位作者 吴小鹰 万小萍 蔡全 郑小林 陈海燕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3-109,共7页
设计了一种通过实时检测手指关节弯曲角度控制假肢手指动作的实验系统。系统主要由手指运动姿态实时检测、关节角度分析、控制与驱动电路、欠驱动机电假肢手4部分组成,假肢手包含拇指、食指、中指3个独立动作的手指;利用加速度传感器ADX... 设计了一种通过实时检测手指关节弯曲角度控制假肢手指动作的实验系统。系统主要由手指运动姿态实时检测、关节角度分析、控制与驱动电路、欠驱动机电假肢手4部分组成,假肢手包含拇指、食指、中指3个独立动作的手指;利用加速度传感器ADXL330实时检测手指运动姿态信息,由DSPTMS320F2812微处理器实时检测手指关节运动的瞬时角度变化并进行PWM脉冲编码,控制步进电机运动以驱动假肢手指关节转动。并分别对加速度传感器检测手指运动和假肢手指动作实时控制进行了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系统采用的加速度传感器ADXL330能实时检测手指运动姿态,利用手指关节角度信息能有效驱动假肢手指屈伸,并通过三指配合完成抓握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传感器 运动姿态 假肢手指 欠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MRI的力量调节速度相关神经兴奋模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牟宗霞 侯文生 +4 位作者 郑小林 吴小鹰 沈珊 Annette M Sterr 彭承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1-345,共5页
目的研究视觉引导的握力运动力量调节速度快慢所激活脑功能区的异同。方法15例正常受试者右手进行四种模式(由视觉反馈增益和力量变化速度两个因素组合而成)握力运动,同时进行BOLDfMRI扫描,比较四种模式脑激活的异同。结果四种模式握力... 目的研究视觉引导的握力运动力量调节速度快慢所激活脑功能区的异同。方法15例正常受试者右手进行四种模式(由视觉反馈增益和力量变化速度两个因素组合而成)握力运动,同时进行BOLDfMRI扫描,比较四种模式脑激活的异同。结果四种模式握力运动均可激活初级躯体感觉运动区(SMC),双侧前运动区(PMC)、辅助运动区(SMA)、小脑、基底节(BG),对侧后顶叶(PPC),Brodmann40等。其中,随着力量调节速度的提高,SMC激活强度、范围都提高,而BG恰好相反,SMA激活强度提高但范围缩小,小脑表现不明显。结论SMC对力量输出的快速调节作用明显;PPC,PMC参与了将视觉信息转化成力量输出这一过程;BG在快速运动时受到SMC、SMA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握力运动 磁共振成像 速度 脑运动区 小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感应相位移谱的家兔急性脑缺血检测 被引量:2
8
作者 庄伟 秦明新 +6 位作者 潘文才 金贵 孙建 闫庆广 宁旭 李根 彭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1837-1842,共6页
目的提出一种家兔急性脑缺血早期检测的新方法,建立一套急性脑缺血的早期诊断系统。方法用双侧颈总动脉阻断法建立家兔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模型,实验动物分为未结扎组、单侧结扎组和双侧结扎组。采用基于磁感应相位移谱(magnetic inducti... 目的提出一种家兔急性脑缺血早期检测的新方法,建立一套急性脑缺血的早期诊断系统。方法用双侧颈总动脉阻断法建立家兔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模型,实验动物分为未结扎组、单侧结扎组和双侧结扎组。采用基于磁感应相位移谱(magnetic induction phase shift spectroscopy,MIPSS)方法的检测系统,对3组家兔模型进行60 min的相位差检测。结果在特征频率下,60 min测量时间内未结扎组的相位差为-0.195°±0.099°,单侧结扎组的相位差为-4.862°±1.150°,双侧结扎组的相位差为-9.303°±3.186°;与未结扎组相比,单侧结扎组与双侧结扎组的相位差随着缺血时间明显增大(P<0.05);而双侧结扎组的相位差相比于单侧结扎组也明显增大(P<0.05)。结论基于磁感应相位移谱方法的检测系统实现了对家兔急性脑缺血的早期诊断,以及对家兔不同缺血程度的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缺血 磁感应相位移谱 相位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功能分级的客观量化指标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天虎 刘芮 +2 位作者 赖龙剑 郑关伦 肖守中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3年第2期121-122,共2页
目的 心音图运动试验 ( PCGET)是新近提出和进行的一项心肌收缩能力以及心血管病人和健康人的心力储备评估方法 ,本研究评估 PCGET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作者把运动后第一心音 ( S1 )幅值与心率的积对安静时 S1 幅值与心率的... 目的 心音图运动试验 ( PCGET)是新近提出和进行的一项心肌收缩能力以及心血管病人和健康人的心力储备评估方法 ,本研究评估 PCGET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作者把运动后第一心音 ( S1 )幅值与心率的积对安静时 S1 幅值与心率的积的倍数定义为心肌收缩能力储备指数 ( CCRI) ,对 12 0例志愿者进行了 PCGET,分析了具有不同 CCRI的受试者在不同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方案 ( NYHA FC)上人数的分布。结果  NYHA FC I级的健康受试者均分布于 CCRI的高侧 ;NYHA F C 、 、 级的心血管病病人主要分布于 CCRI的低侧。结论  CCRI与 NYHA FC级别符合性较单用运动前后 S1 幅值更为良好。本研究表明 ,CCRI可作为心功能分级的一个客观量化指标 ,PCGET可作为心力储备的无创、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功能分级 客观量化指标 研究 心音图 运动试验 心力储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指力量对指浅屈肌运动单元募集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侯文生 安媛 +3 位作者 杨丹丹 吴小鹰 郑小林 JIANG Ying-tao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8-654,共7页
目的检测不同食指力量水平下指浅屈肌运动单元的募集模式。方法设计食指20%、40%、60%最大随意收缩力量(maximum voluntary contraction,MVC)3个单指力量输出任务,采用8×1(行×列)阵列电极采集8名受试者的指浅屈肌sEMG信号,利... 目的检测不同食指力量水平下指浅屈肌运动单元的募集模式。方法设计食指20%、40%、60%最大随意收缩力量(maximum voluntary contraction,MVC)3个单指力量输出任务,采用8×1(行×列)阵列电极采集8名受试者的指浅屈肌sEMG信号,利用快速独立分量分析算法提取sEMG信号中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otor unit action potential,MUAP)信息,分析不同类型MUAP发放模式与力量的相关性。结果在原始信号中成功提取4种MUPA,且随力量水平的增加,MUAP总数目呈现递增趋势;不同力量水平下,4种类型MUAP所占比重不同,且随力量变化趋势不同。结论不同力量水平下,指浅屈肌改变运动单元募集模式以产生相应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浅屈肌 表面肌电 运动单元 独立分量分析 手指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SR的指力检测装置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侯文生 马奎 +1 位作者 廖彦剑 郑小林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6-109,共4页
针对脑磁图、磁共振等测试环境的特殊要求,设计了基于力敏电阻器(FSR)的指力检测装置。在该装置中,利用聚碳酸酯材料设计了将指力转换为FSR电阻改变的机械装置,通过恒流源电路将FSR电阻变化转换为电压信号,以USB6008和LabVIEW实... 针对脑磁图、磁共振等测试环境的特殊要求,设计了基于力敏电阻器(FSR)的指力检测装置。在该装置中,利用聚碳酸酯材料设计了将指力转换为FSR电阻改变的机械装置,通过恒流源电路将FSR电阻变化转换为电压信号,以USB6008和LabVIEW实现了数据的实时采集和显示,并对整个装置进行了静态标定和动态特性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输出电压和施加压力近似呈指数关系;在0—15N的静态测试范围内,输出力量与实际压力的绝对误差小于0.5N,相对误差小于10%;在0-25N的动态测试范围内,绝对误差主要集中在0-2N,相对误差主要集中分布在2%-8%。装置具有较好的静态和动态特性,可用于脑磁图、磁共振等环境下指力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敏电阻器 传感器 LABVIEW 指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反馈增益对力量输出影响的fMRI研究
12
作者 牟宗霞 侯文生 +4 位作者 郑小林 吴小鹰 沈珊 Annette M Sterr 彭承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49-752,共4页
目的运用全脑fMRI技术研究视觉反馈增益在运动功能执行中的调节作用。方法设计快、慢两种变化速度的力量跟踪任务,在高低不同的两种视觉反馈增益下令15名正常受试者做右手握力运动,同时接受BOLD-fMRI扫描;采用t检验分析获得不同运动状... 目的运用全脑fMRI技术研究视觉反馈增益在运动功能执行中的调节作用。方法设计快、慢两种变化速度的力量跟踪任务,在高低不同的两种视觉反馈增益下令15名正常受试者做右手握力运动,同时接受BOLD-fMRI扫描;采用t检验分析获得不同运动状态与静息状态信号对比的脑功能图,对比观察脑皮层兴奋区的异同。结果四种模式握力运动均可激活初级躯体感觉运动区(SMC)、双侧前运动区(PMC)、辅助运动区(SMA)、小脑、基底节(BG)和对侧后顶叶(PPC)等。随着反馈增益的提高:S1、PPC、PMC、小脑等激活强度、范围均降低,BG恰好相反;SMA激活强度提高但范围缩小,M1表现不明显。结论视觉反馈增益对力量输出有显著影响,不同增益所激活的脑区不同。PPC、PMC、小脑、基底节等参与调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反馈 磁共振成像 增益 运动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反馈增益对力量输出影响的行为学研究
13
作者 侯文生 吴小鹰 +2 位作者 郑小林 沈珊 Annette M Sterr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2-546,共5页
视觉反馈对运动功能执行的准确性有重要作用,而视觉反馈增益、反馈延迟时间及反馈频率都会影响运动功能的输出。通过测试不同增益的视觉反馈刺激对握力输出的影响,从行为学上研究视觉反馈增益在运动功能执行中的调节作用。作者设计了变... 视觉反馈对运动功能执行的准确性有重要作用,而视觉反馈增益、反馈延迟时间及反馈频率都会影响运动功能的输出。通过测试不同增益的视觉反馈刺激对握力输出的影响,从行为学上研究视觉反馈增益在运动功能执行中的调节作用。作者设计了变化速度快慢不同的两种力量跟踪任务,在高低不同的两种视觉反馈增益下测定12个受试者力量输出的出错率和偏差两个参数。统计分析表明,视觉反馈增益对力量输出有显著影响;对同样的力量变化速度,视觉反馈增益提高使力量输出的调节作用增强。实验结果提示,视觉反馈增益变化会引起不同皮层区域参与运动功能的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反馈 运动功能 增益 力量输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先验模板的表面肌电信号渐进分解算法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万国 侯文生 +4 位作者 郑小林 万小萍 陈海燕 周平 吴小鹰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6-372,共7页
本研究通过将表面肌电信号(sEMG)分解为运动单元动作电位序列(MUAPTs),来研究神经-肌肉系统中运动单元(MU)的募集与发放模式。针对高收缩力情况下MUAP叠加问题,首先采用FastICA算法和小波包去噪算法对信号进行预处理;然后基于先验知识... 本研究通过将表面肌电信号(sEMG)分解为运动单元动作电位序列(MUAPTs),来研究神经-肌肉系统中运动单元(MU)的募集与发放模式。针对高收缩力情况下MUAP叠加问题,首先采用FastICA算法和小波包去噪算法对信号进行预处理;然后基于先验知识构建了4种形态的可伸缩MUAP模板;最后,采用"先大后小"的渐进识别方式,逐个对MUAP进行自动提取。在此基础上,还将该算法应用于8名受试者(3组/人)不同手指活动模式下的指浅屈肌多通道(12通道)sEMG分解;单通道分解结果显示,高力量水平下sEMG中的主体MUAPTs能够被有效检测和分类;统计结果证实,随着力量水平的增加,MUAP的数目增加;不同大小MUAP比重的变化与活动手指和力量水平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本文的实验结果,初步验证了利用先验模板从sEMG中渐进提取MUAP的可行性,为sEMG分解和进一步研究MU发放规律提供于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信号 分解 先验模板 运动单元动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脉冲刺激神经的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汪曼青 上官冰 +4 位作者 夏楠 吴小鹰 陈海燕 周平 侯文生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9-32,共4页
近红外光刺激因其非侵入性、高空间分辨率等优势,成为近年来正在研究的一项新的神经刺激技术。目的:探讨808nm近红外脉冲光刺激神经组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文中搭建了808nm光刺激实验平台,主要包括808nm激光器、恒流源以及基于MC... 近红外光刺激因其非侵入性、高空间分辨率等优势,成为近年来正在研究的一项新的神经刺激技术。目的:探讨808nm近红外脉冲光刺激神经组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文中搭建了808nm光刺激实验平台,主要包括808nm激光器、恒流源以及基于MC9S12XE的控制电路,根据实验要求对激光器脉冲输出性能进行了测试;经光纤耦合后,用频率2Hz,脉宽100至1000us脉冲光刺激大鼠初级运动皮层,记录并分析皮层神经元响应。结果:在控制电路调制下激光器脉冲近红外光输出参数稳定;随着脉冲光能量的增加,初级运动皮层神经元spike发放率增加,且在0.2894至2.8939J/cm2阈值范围内光刺激未对神经细胞造成可见性热损伤。结论:本文中实现了808nm激光器脉冲光控制,实验结果初步证实了短波近红外脉冲光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激光 神经刺激 神经电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