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2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任建敏 邹全明 +1 位作者 彭承琳 王缚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99-300,共2页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纳米技术 纳米机器人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新生不同BMI等级心脏储备能力的比较——以重庆大学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严小波 郭兴明 +3 位作者 杨勇 钟丽莎 谢梅兰 肖守中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4-75,90,共3页
以641名普通大学新生(男生350名,女生291名)为实验对象,按照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对中国成人体重指数(BMI)分类标准进行分组,通过对D/S比值和心率的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在静息状态下,体重正常组学生与其他组学生的D/S比值和心率均存在显... 以641名普通大学新生(男生350名,女生291名)为实验对象,按照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对中国成人体重指数(BMI)分类标准进行分组,通过对D/S比值和心率的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在静息状态下,体重正常组学生与其他组学生的D/S比值和心率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BMI值与D/S比值和心率之间有密切关系,BMI正常的学生比BMI偏高或偏低的学生具有更高水平的心脏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新生 心功能 D/S值 BM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素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苹 刘利萍 +1 位作者 吴泽志 蔡绍皙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5-78,共4页
讨论了丝素 (silkfibroin ,SF)与生物医学领域应用相关的基本性质 ,以及在生物分析及药物缓释载体、人工器官及组织工程支撑体材料中的应用现状。结论认为 :丝素具有固化结晶方式的多样化 ,易于保持高度生物亲和性以及形成特殊的多孔性... 讨论了丝素 (silkfibroin ,SF)与生物医学领域应用相关的基本性质 ,以及在生物分析及药物缓释载体、人工器官及组织工程支撑体材料中的应用现状。结论认为 :丝素具有固化结晶方式的多样化 ,易于保持高度生物亲和性以及形成特殊的多孔性网状结构。丝素还具有优良的成膜特性 ,并且通过与其它一些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复合与化学改性 ,可以进一步改善其物理性能 ,从而适宜于构建新型药物载体与人工器官。同时 ,针对丝素蛋白在体的生物相容性、在体降解特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认为其在体变化机制不仅取决于与之接触体液的化学构成 ,也与温度、力学环境等生物物理因素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 丝素蛋白 生物分析 药物缓释载体 组织工程支撑体材料 人工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人工合成聚合物混合纳米纤维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力 李良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05-108,共4页
多组分人工合成纳米纤维是纳米技术、材料学与生物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产物,代表一类经典的纳米结构,能够充分模拟体内纤维微环境,同时提供必要的拓扑结构、生物力学与生物化学因素来促进组织再生与创伤愈合。这种纤维通过混合天然与人... 多组分人工合成纳米纤维是纳米技术、材料学与生物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产物,代表一类经典的纳米结构,能够充分模拟体内纤维微环境,同时提供必要的拓扑结构、生物力学与生物化学因素来促进组织再生与创伤愈合。这种纤维通过混合天然与人工合成聚合物制备而成,能够产生各组分在力学性质、生物学响应以及材料结构的协同效果,在组织工程与药物释放领域应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 静电纺丝 组织工程 药物释放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力学与组织工程实验室研究工作进展
5
作者 徐世荣 龙勉 蔡绍皙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14-317,共4页
关键词 生物力学 组织工程 实验室 科研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钽材的医学应用及生物相容性机制 被引量:5
6
作者 石晓岫 吴先哲 +3 位作者 马幸双 刘洋 何鹏 罗彦凤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001-12006,共6页
钽金属以其极佳的耐腐蚀性、延展性、生物相容性和骨整合性而在医学领域有广泛应用。回顾了钽材在治疗股骨头坏死、关节置换与翻修、骨缺损修复等领域的临床应用现状,并从其耐腐蚀性、表面氧化物成分、力学性能及多孔结构等材料特征与... 钽金属以其极佳的耐腐蚀性、延展性、生物相容性和骨整合性而在医学领域有广泛应用。回顾了钽材在治疗股骨头坏死、关节置换与翻修、骨缺损修复等领域的临床应用现状,并从其耐腐蚀性、表面氧化物成分、力学性能及多孔结构等材料特征与体内环境相互作用的角度对钽的医学应用机制,尤其是临床应用效果不佳甚至失败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在此基础之上,对钽材的个性化假体应用及钽材生物相容性机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对于更深入地开展钽材生物相容性机制研究,设计并制造新型钽植入物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应用 理化性质 生物相容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荡流动对组织工程用灌注式生物反应器中剪切力分布影响
7
作者 徐锐 陈国宝 +2 位作者 张昌 杨力 吕永钢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24-431,共8页
目的考察振荡流动以及三维支架孔径和孔隙率对生物反应器内流速和剪切力分布的影响,并根据理论计算结果为脱细胞骨三维支架和灌注式生物反应器制备提出优化方法。方法针对实验室前期制备的骨组织工程用脱细胞骨三维支架和灌注式生物反应... 目的考察振荡流动以及三维支架孔径和孔隙率对生物反应器内流速和剪切力分布的影响,并根据理论计算结果为脱细胞骨三维支架和灌注式生物反应器制备提出优化方法。方法针对实验室前期制备的骨组织工程用脱细胞骨三维支架和灌注式生物反应器,将脱细胞骨三维支架简化为各向同性的多孔介质,对生物反应器内的流速和剪切力分布进行理论建模。结果振荡流作用时,多孔支架材料内速度和达西剪切力呈现一致的变化规律,不同半径处流速和达西剪切力差异减小,有利于在骨组织工程中对种子细胞进行均匀三维培养。提高入口灌流速度可提高平均达西剪切力;增加多孔支架孔径或孔隙率对支架内流速峰值影响不大,但会显著降低平均达西剪切力;提高入口振荡流动振荡频率可降低支架内流速最大峰值,显著减小不同半径处流速的差异。结论适宜的振荡流易产生利于骨组织工程干细胞所需剪切力,研究结果有望为优化骨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的三维培养方法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 计算流体力学 组织工程学 数值模拟 剪切力 振荡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细胞片工程构建平滑肌组织及其生物力学研究
8
作者 王晟 邓林红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S1期51-51,共1页
关键词 肌组织 平滑肌细胞 材料表面改性 力学特性 器官移植 组织工程 高分子材料 生物力学研究 丙烯酞胺 体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衰老血管平滑肌细胞通过力学生物学负调控内皮细胞功能
9
作者 汪洋 黄俊玚 +8 位作者 石雯 董铸峰 邹航 向小青 杨淼龙 刘志峰 李晓彤 王贵学 尹铁英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77-77,共1页
目的本研究基于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衰老早于内皮细胞(endo thelial cells,ECs),旨在探究衰老VSMCs对ECs的调控,以深入了解二者之间的互作对相关疾病的贡献。方法免疫印迹检测衰老与年轻血管VSMCs表型... 目的本研究基于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衰老早于内皮细胞(endo thelial cells,ECs),旨在探究衰老VSMCs对ECs的调控,以深入了解二者之间的互作对相关疾病的贡献。方法免疫印迹检测衰老与年轻血管VSMCs表型标志物表达;体外梯度硬度增加培养板培养ECs后免疫印迹检测功能与表型标志物表达。此外,衰老VSMCs经Flexcell-4000T 10%幅度、1 Hz加载12 h后收取上清,超高速离心获取外泌体并进行力学响应micro RNA(mi RNA)测序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的mi RNAs模拟物处理ECs并进行靶基因预测与免疫印迹验证。结果衰老血管高表达合成型标志物,低表达收缩型标志物;硬度增加导致ECs功能失调、高表达间充质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波形蛋白(Vimentin);筛选出的上下调力学响应mi RNA:mi R-107-3p、mi R-743b-5p的靶基因预测与验证表明二者可分别靶向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0(programmed cell death 10,PDCD10)、α-SMA。结论衰老VSMCs可通过力学响应mi RNA和硬度增加的力学生物学方式负调控内皮细胞功能、增加衰老血管疾病易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功能 力学生物学 血管平滑肌细胞 外泌体 血管疾病 功能失调 间充质 合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A与GP60/SPARC相互作用力学生物学机制构建药物靶向递送系统及抗肿瘤应用
10
作者 孟润 张瑞雅 +2 位作者 王磊 周晓荣 王伯初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25-225,共1页
目的人血清白蛋白(HSA)能与其受体蛋白(GP60)/结合蛋白(SPARC)相互作用,但其相互作用的分子力学生物学机制目前仍不清楚,这阻碍了以HSA为基础构建药物靶向递送系统。本研究旨在阐明HSA与GP60/SPARC相互作用的分子力学生物学机制,为以HS... 目的人血清白蛋白(HSA)能与其受体蛋白(GP60)/结合蛋白(SPARC)相互作用,但其相互作用的分子力学生物学机制目前仍不清楚,这阻碍了以HSA为基础构建药物靶向递送系统。本研究旨在阐明HSA与GP60/SPARC相互作用的分子力学生物学机制,为以HSA而构建的药物靶向递送系统合理设计提供新思路。方法本研究借助分子动力学模拟、分子力学实验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等实验方法,旨在揭示HSA与GP60/SPARC相互作用的分子力学原理和分子生物学规律等。进而对HSA进行合理改造设计,构建更为精准的药物靶向递送系统。通过荷瘤小鼠实验模型,对构建的药物靶向递送系统进行有效性评估。结果HSA的ⅡAⅡB结构域是其与GP60/SPARC相互作用的主要区域,分子间疏水相互作用是HSA与GP60/SPARC相互作用的主要分子力。通过对ⅡAⅡB结构域进行截短和亲疏水性改造设计,能有效构建药物靶向递送系统,该药物靶向递送系统展现了精准的肿瘤靶向性和良好的肿瘤治疗效果。结论HSA与GP60/SPARC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受主要作用区域、关键氨基酸等生物学机制调控,还受以疏水相互作用为代表的分子力影响。揭示HSA与GP60/SPARC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力学生物学机制,不仅有助于以HSA为基础的药物靶向递送系统合理设计,还为以其他蛋白质为基础构建新型药物靶向递送系统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递送系统 力学生物学 肿瘤治疗效果 生物学机制 疏水相互作用 分子力学 SPARC 有效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BX1介导拥挤应力促进肝癌干性的力学生物学机制
11
作者 邢小莹 艾征东 +1 位作者 汤泽慧 刘万钱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07-407,共1页
目的肝癌干细胞(liver cancer stem cells,LCSCs)是一群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细胞,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研究显示,力学载荷(基质刚度和压应力等)有利于维持肝癌干细胞的干性,然而其机制仍不完全清楚。Ybox结合蛋... 目的肝癌干细胞(liver cancer stem cells,LCSCs)是一群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细胞,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研究显示,力学载荷(基质刚度和压应力等)有利于维持肝癌干细胞的干性,然而其机制仍不完全清楚。Ybox结合蛋白1(YBX1)作为一种DNA/RNA结合蛋白,参与乳腺癌和黑色素瘤等多种类型癌症干细胞干性的调节,但有关其是否介导力学因素调控肝癌干细胞的干性尚不清楚。因此,本文旨在探讨癌细胞快速增殖导致的拥挤应力对肝癌干细胞干性的影响,明确YBX1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对肝癌细胞进行拥挤应力加载培养,并检测其干性特征的变化。同时,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干细胞成球和小鼠移植瘤实验等检测拥挤应力对肝癌干细胞干性和致瘤性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结果拥挤应力通过诱导YBX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显著促进了肝癌干细胞干性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增强了其克隆球形成能力和致瘤性。同时,拥挤应力可通过激活YAP1途径调控YBX1的基因转录,促进肝癌的干性。结论本研究揭示了拥挤应力调控肝癌干性的力学生物学机制,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生物学 肝癌干细胞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干性 黑色素瘤 力学因素 肝癌细胞 致瘤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应力通过组蛋白乳酸化修饰调控肝癌干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12
作者 丰凡 杨力 王春莉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49-449,共1页
目的肝癌干细胞(Liver cancer stem cells,LCSCs)是导致恶性肿瘤侵袭、转移和耐药的关键因素之一。LCSCs调控肝癌发生发展涉及多因素的参与,其中力学因素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研究显示,肿瘤细胞响应力学刺激时会发生表观... 目的肝癌干细胞(Liver cancer stem cells,LCSCs)是导致恶性肿瘤侵袭、转移和耐药的关键因素之一。LCSCs调控肝癌发生发展涉及多因素的参与,其中力学因素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研究显示,肿瘤细胞响应力学刺激时会发生表观遗传修饰改变,并影响基因转录和蛋白质功能,进而参与关键细胞过程。乳酸化修饰是糖酵解和乳酸水平的指标,在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功能。然而,关于力学因素是否通过乳酸化修饰调控LCSCs目前仍不清楚。因此,本文探讨力学应力刺激调控LCSCs的组蛋白乳酸化修饰位点及下游分子机制。方法(1)利用微流控技术构建挤压应力加载模型;(2)采用GC-MS代谢组学等方法检测挤压应力刺激对LCSCs糖酵解水平和乳酸生成的影响;(3)采用蛋白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挤压应力刺激对LCSCs组蛋白乳酸化修饰水平的影响;(4)采用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挤压应力刺激对LCSCs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1)挤压应力刺激导致LCSCs糖酵解水平和乳酸生成水平显著升高;(2)挤压应力刺激导致LCSCs组蛋白H3K14和H3K56位点乳酸化修饰水平显著上升;(3)挤压应力刺激通过组蛋白乳酸化修饰促进LCSCs的增殖、迁移和耐药性。结论挤压应力通过组蛋白乳酸化修饰调控LCSCs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发生 肝癌干细胞 挤压应力 力学刺激 乳酸水平 力学因素 微流控技术 糖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业标准《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数据集专用要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彩照》解析
13
作者 张艳丽 李婧 +2 位作者 孟祥峰 李澍 王浩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6-921,共6页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业的迅猛发展,监管部门对数据集的质量控制也在不断加强。2024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重要行业标准YY/T 1949-2024《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数据集专用要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彩照》,是我国首个针对特...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业的迅猛发展,监管部门对数据集的质量控制也在不断加强。2024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重要行业标准YY/T 1949-2024《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数据集专用要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彩照》,是我国首个针对特定疾病领域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数据集质量评价的专项标准。该标准在既有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通用标准框架下,重点围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彩照数据集,系统性地提出了专业化的质量要求与测试方法。该标准的实施将为数据集制造责任方提供明确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提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软件的研发质量,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Y/T1949-2024 人工智能 医疗器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数据质量 数据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超声波在生物技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4
作者 时兰春 王伯初 +1 位作者 杨艳红 戴传云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38-142,共5页
低强度超声波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是一个比较新的热点研究领域。超声波作用的物理机制主要包括机械传质作用、加热作用和空化作用。研究发现低强度超声波可以促进底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强化反应物进入及生成物离开酶活性中心的过程 ... 低强度超声波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是一个比较新的热点研究领域。超声波作用的物理机制主要包括机械传质作用、加热作用和空化作用。研究发现低强度超声波可以促进底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强化反应物进入及生成物离开酶活性中心的过程 ,提高酶的活性 ;改变细胞膜的透性 ,加强物质运输 ,促进有益物质的生成 ;提高整个细胞的新陈代谢效率 ,加速细胞生长 ;增加细胞膜的透性 ,有助于细胞对药物的吸收。因而可以将之应用于酶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以及肿瘤的生物治疗中。文中就有关这方面的研究 ,在综述了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提出了此领域今后的发展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进展 低强度超声波 生物技术 应用 机械传质作用 加热作用 空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微生物制剂的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15
作者 杨艳红 王伯初 +1 位作者 时兰春 王庆红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1-85,共5页
阐述了复合微生物制剂与单菌株相比较有共生、共荣、共养 ,从而有节约成本 ,解决发酵反馈抑制作用 ,提高生产效率等的优越性。系统举例描述了复合微生物来源、组成、生理特性 ,进一步阐明了其综合优点 ,并分类阐述了在农业、工业、医药... 阐述了复合微生物制剂与单菌株相比较有共生、共荣、共养 ,从而有节约成本 ,解决发酵反馈抑制作用 ,提高生产效率等的优越性。系统举例描述了复合微生物来源、组成、生理特性 ,进一步阐明了其综合优点 ,并分类阐述了在农业、工业、医药、环保等方面在国际国内的广泛应用及其研究进展。同时还分析了复合微生物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关于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看法 ,希望复合微生物制剂能更好地服务于世界的各行各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生物制剂 综合应用 研究进展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改性聚乳酸及其体外生物可降解性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罗彦凤 王远亮 +3 位作者 牛旭锋 吴杨兰 潘君 石梁萍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5-59,共5页
脂肪族二胺改性聚乳酸是一种具良好亲水性的新型生物材料.详细考查该材料在生理环境中的降解规律对于调整聚合物的合成工艺并对材料进行恰当改性使其具有与体内和/或体外细胞/组织生长速率相匹配的降解和吸收速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聚(... 脂肪族二胺改性聚乳酸是一种具良好亲水性的新型生物材料.详细考查该材料在生理环境中的降解规律对于调整聚合物的合成工艺并对材料进行恰当改性使其具有与体内和/或体外细胞/组织生长速率相匹配的降解和吸收速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聚(DL-乳酸)(PDLLA)和马来酸酐改性聚乳酸(MPLA)为对照,详细研究了丁二胺改性聚乳酸(BMPLA)的体外降解行为,包括pH值(以pH=6.45的蒸馏水为介质)、分子量和失重率(以0.1M、pH=7.4的PBS为介质)的变化情况,试验温度:37±0.5℃.为更好地模拟材料在动物体内的降解环境,在整个降解试验中都不更换介质.结果表明:BMPLA已基本克服了聚乳酸降解过程中的酸性增强,没有出现PDLLA和MPLA表现的酸致自催化降解现象;BMPLA的分子量(特性黏度)降低速率较PDLLA和MPLA均匀,表示其力学强度是逐渐减小,而不像PDLLA和MPLA呈现体型降解特征,且随二胺含量的增加,其降解速率逐渐减小,提示BMPLA是一种降解产物不呈现酸性、降解过程不呈现体型降解特征、降解速率可调的新型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 二胺 聚乳酸 新型 DL-乳酸 脂肪族 马来酸酐 体外 生物材料 动物体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材料纤维素醚类衍生物在缓释制剂辅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7
作者 陈慧云 王建华 +1 位作者 徐世荣 王琦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8-50,60,共4页
药用辅料是药物制剂的基础材料和重要组成部分,缓释制剂中起缓释作用的辅料多为高分子化合物。综述了高分子材料纤维素醚类衍生物中羧甲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羟丙基纤维素等作为药用辅料在缓释制剂... 药用辅料是药物制剂的基础材料和重要组成部分,缓释制剂中起缓释作用的辅料多为高分子化合物。综述了高分子材料纤维素醚类衍生物中羧甲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羟丙基纤维素等作为药用辅料在缓释制剂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醚类 高分子材料 缓释制剂 衍生物 应用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羧甲基纤维素钠 高分子化合物 羟丙基纤维素 药用辅料 乙基纤维素 组成部分 基础材料 药物制剂 缓释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抗寒基因工程研究最新进展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凭青 吴明生 +1 位作者 王远亮 朱久进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81-85,共5页
低温是限制农作物分布和产量的一种非生物胁迫因素 ,因此提高植物的抗寒性对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许多植物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非冻低温作用后其抗寒性获得增强 ,这种现象被称为植物的低温驯化。最近 10年来 ,随着对植物低温驯化的分... 低温是限制农作物分布和产量的一种非生物胁迫因素 ,因此提高植物的抗寒性对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许多植物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非冻低温作用后其抗寒性获得增强 ,这种现象被称为植物的低温驯化。最近 10年来 ,随着对植物低温驯化的分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 ,植物抗寒基因工程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展。目前应用于植物抗寒基因工程的基因包括两大类 :保护基因与调控基因 ,两者都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驯化 分子机制 基因工程 植物 农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含笑鲜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明春 邓伟 +3 位作者 吴玉 王国民 杨迎伍 李正国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8-41,93,共5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和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分别提取了重庆地区含笑鲜花的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从含笑鲜花水蒸气蒸馏和同时蒸馏萃取所得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38种和36种化合物,分别...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和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分别提取了重庆地区含笑鲜花的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从含笑鲜花水蒸气蒸馏和同时蒸馏萃取所得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38种和36种化合物,分别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92.928%和90.555%。两种方法提取的含笑鲜花挥发油提取率分别为0.12%和0.26%,主要成分均为萜烯类、萜烯醇类、酯类化合物,相对质量分数较高的成分有τ-榄香烯、石竹烯、β-榄香烯、大根香叶烯D、α-布藜烯、(Z)-5,11,14,17-二十碳四烯酸甲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笑 挥发油 萜烯 同时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香料与香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草新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与营养价值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凭青 方向林 +2 位作者 赵虎成 朱明君 黄真理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96-97,110,共3页
培育大量的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气候条件栽培的优质牧草新品种。用美洲狼尾草与非洲象草进行远源杂交 ,选育出了适应亚热带气候条件栽培的热带牧草王草新品种 ,并大田观察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新品种生长旺盛、产草量高、根系发... 培育大量的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气候条件栽培的优质牧草新品种。用美洲狼尾草与非洲象草进行远源杂交 ,选育出了适应亚热带气候条件栽培的热带牧草王草新品种 ,并大田观察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新品种生长旺盛、产草量高、根系发达保持水土能力强 ,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与抗逆性。在我国南方亚热带霜冻小于 30d的地区可安全越冬。营养成分分析表明 ,其蛋白质含量和干物质含量明显高于同类热带牧草品种。因此 ,从王草新品种的产量、营养成分、抗逆性能综合来看 ,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优质牧草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特性 营养价值 远源杂交 定向培育 牧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