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6篇文章
< 1 2 1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体整合 融贯互补——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9
1
作者 刘彦君 卢峰 邓蜀阳 《室内设计》 2013年第1期1-5,共5页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近几年的改革立足西南、面向世界,以社会问题为导向、以新世纪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为核心,通过突破传统类型教学,建立科学系统的专业主干课程;打通学科壁垒,构建"一轴两翼三平台"、...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近几年的改革立足西南、面向世界,以社会问题为导向、以新世纪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为核心,通过突破传统类型教学,建立科学系统的专业主干课程;打通学科壁垒,构建"一轴两翼三平台"、"四位一体"的广义建筑学教育体系;深化推进教学管理及实践性教学环节等一系列改革举措,结合学院实际,建构起既具有国际视野、又体现地域性特点的"立体整合,融贯互补"的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学教学体系 创新 专业主干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定中的创造——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高层建筑设计”教学的思考 被引量:2
2
作者 褚冬竹 王琦 黄颖 《室内设计》 2013年第1期22-27,共6页
"高层建筑设计"是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学专业主干课程中的重要环节根据学院本科教学框架,定位为"基于建筑技术与城市特性的整体训练"的高层建筑设计对于培养学生理解城市的复杂性、系统性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 "高层建筑设计"是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学专业主干课程中的重要环节根据学院本科教学框架,定位为"基于建筑技术与城市特性的整体训练"的高层建筑设计对于培养学生理解城市的复杂性、系统性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在技术、规范的限定下注重创新,并处理好"限定与创造"、"技术与艺术"、"个体与城市"、"现实与未来"等多组矛盾,为学生专业知识、设计理念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设计 建筑教育 创造 限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与空间——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本科二年级建筑基础设计课程教学体系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李骏 左力 《室内设计》 2013年第1期11-15,共5页
二年级设计课程教学作为建筑学专业课教学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对学生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论的形成具有基础性的培养作用。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二年级教学组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以空间与环境的关系为教学主线组织设计课程... 二年级设计课程教学作为建筑学专业课教学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对学生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论的形成具有基础性的培养作用。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二年级教学组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以空间与环境的关系为教学主线组织设计课程。教学中力图转变传统类型化教学模式过分注重建筑功能、技术与形式关系的倾向,将重点放在空间与环境关系的建构上,注重设计过程的训练,强调培养学生多维度的视角与开放性的设计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课程教学 环境 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室内空间的建筑学实践——记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某教授工作室室内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硕 《室内设计》 2007年第3期34-36,26-27,共5页
文章通过对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某教授工作室室内设计过程的整理,阐述了工程中一人分饰多种角色所体会到的不同的视点,并试图探究如何用一种系统的建筑学方式来引导室内设计。
关键词 决策 平衡点 建筑学方式 材料 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多功能厅室内建筑声环境研究
5
作者 陈剑军 《室内设计》 2011年第6期55-60,34,共7页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多功能厅是学院师生进行会议、学术报告的主要场所。本文介绍了该多功能厅的室内概况以及主要建筑声学评价参数的测量结果,并用ODEON软件对厅堂室内音质参数进行模拟分析研究;同时分析了报告厅室内建筑声学环境特点...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多功能厅是学院师生进行会议、学术报告的主要场所。本文介绍了该多功能厅的室内概况以及主要建筑声学评价参数的测量结果,并用ODEON软件对厅堂室内音质参数进行模拟分析研究;同时分析了报告厅室内建筑声学环境特点,提出建筑声学改造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厅 建筑声学测量 模拟分析 改造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历史景观视角下的重庆大学历史校园景观演变及保护价值评估
6
作者 徐村雨 黄力为 +2 位作者 王瑜 肖竞 彭琳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7-136,共10页
【目的】针对当前大学历史校园规划建设对校园景观保护价值认识不足且相应评估体系缺乏的问题,探索大学历史校园景观演变及保护价值评估框架与方法。【方法】借鉴城市历史景观(historic urban landscape,HUL)的整体时空观和动态层积性理... 【目的】针对当前大学历史校园规划建设对校园景观保护价值认识不足且相应评估体系缺乏的问题,探索大学历史校园景观演变及保护价值评估框架与方法。【方法】借鉴城市历史景观(historic urban landscape,HUL)的整体时空观和动态层积性理念,构建包含景观构成分析、景观演变梳理、景观层积分析、保护价值评估4个方面的大学历史校园景观演变及保护价值评估框架。以重庆大学为例,运用历史文献解读和基于ArcGIS的历史地图转译法,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开展大学历史校园景观演变及保护价值评估应用。【结果】完成对重庆大学历史校园景观所有地块的保护价值评估,发现重庆大学历史校园各地块间景观保护价值分级和类型差异较大,建成时间久远、保存完好并承载较多师生活动的公共开敞空间和公共建筑被评估为校园内景观保护价值高或较高的区域,为景观保护价值不同的区域制定了差异化的保护措施。【结论】评估框架为大学历史校园景观保护价值识别提供了方法参考,评估结果可有效衔接校园空间规划,指导大学历史校园景观保护与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历史景观 大学历史校园 校园景观 景观演变 价值评估 重庆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大学校园空间品质营建的社会意义比较——以“重庆大学”和“四川美术学院”校园建设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黄勇 赵笑阳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5年第5期75-82,共8页
论文讨论现代大学城新校区的发展,以及校园规划建设、办学内涵和科技人文等方面的品质不同,产生不同的校园特色和社会意义影响。通过对重庆大学和四川美术学院新校区建设的调查研究,分析和认识山地大学校园特点建设和社会学关注的文化价... 论文讨论现代大学城新校区的发展,以及校园规划建设、办学内涵和科技人文等方面的品质不同,产生不同的校园特色和社会意义影响。通过对重庆大学和四川美术学院新校区建设的调查研究,分析和认识山地大学校园特点建设和社会学关注的文化价值,论及现代大学校园科技和人文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大学校园和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相互间融合和沟通的社会问题。论文对重庆大学城的校园规划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学校空间品质的营造、理工科和文化艺术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空间述求、健康培养方式等提出认识,希望对营建更加具有科学和人文空间品质的当代大学校园有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 大学校园 空间品质 社会学意义 营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大学当代地域性建筑教育 被引量:5
8
作者 赵万民 李和平 《南方建筑》 2011年第3期54-60,共7页
重庆大学利用地处西部山地、多民族聚居、历史文化丰富的环境条件,突出自然、经济、文化和社会地域特征,经过七十余年的发展和探索,将现代建筑教育理念与地方建设需求相结合,走地域性建筑教育之路。本文介绍了重庆大学从"鲍扎"... 重庆大学利用地处西部山地、多民族聚居、历史文化丰富的环境条件,突出自然、经济、文化和社会地域特征,经过七十余年的发展和探索,将现代建筑教育理念与地方建设需求相结合,走地域性建筑教育之路。本文介绍了重庆大学从"鲍扎"建筑教育体系到地域性建筑教育的发展过程,地域性教学体系的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教材建设,以及以山地人居环境学为核心的学科群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大学 地域性 建筑教育 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蜀地区建筑学的开创者——论重庆大学赵长庚教授的学术思想 被引量:1
9
作者 赵万民 杨黎黎 刘柳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4年第3期25-31,共7页
赵长庚教授是老一代建筑教育家。是巴蜀地区建筑、规划、园林学科的重要开创者。通过详细阅读赵长庚先生的图文手稿并整理与其相关的口述史料。完整回顾并记述了他的人生经历。基于其在人才培养、学术理论研究、工程实践中的成就,对他... 赵长庚教授是老一代建筑教育家。是巴蜀地区建筑、规划、园林学科的重要开创者。通过详细阅读赵长庚先生的图文手稿并整理与其相关的口述史料。完整回顾并记述了他的人生经历。基于其在人才培养、学术理论研究、工程实践中的成就,对他为教育、城市美学等理论研究、城市景观营造方法、"城市、建筑、园林"与文化意境融合、巴蜀园林等方面作出的学术贡献进行研究,认识、理解和总结了赵长庚教授在大建筑学科及教育领域宣扬的学术思想:以文化著学问。多学科融合。以期启迪后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长庚教授 学术思想 建筑 规划 园林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现代化史观的“西方近现代建筑史”教学研究——重庆大学“西方近现代建筑史”课程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蔚 李翔宇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4年第2期47-52,共6页
现代化历史观是近年来兴起的历史观类型之一,相关理论在我们认识西方乃至世界各国社会综合发展问题时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基础。在西方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和教学领域如何有效利用这些基础理论和观念成果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文章从知识线索... 现代化历史观是近年来兴起的历史观类型之一,相关理论在我们认识西方乃至世界各国社会综合发展问题时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基础。在西方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和教学领域如何有效利用这些基础理论和观念成果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文章从知识线索梳理、教学内容组织和教学方法等几方面反思了近年来本校教学研究中的一些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历史观 西方建筑史 教育 建筑师 审美趣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地域性设计:从场景到场所——以重庆大学虎溪校区理科大楼设计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卢峰 《南方建筑》 2013年第3期57-59,共3页
在当代全球化背景下,地域建筑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已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单纯的建筑形态扩展到特定的场所,从物质性的空间形态扩展到与特定场所相对应的人的活动,并由此带来了建筑地域性设计目标、策略与方法上的改变。
关键词 全球化 地域建筑文化 场景 场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学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建构——以重庆大学为例 被引量:9
12
作者 黄海静 卢峰 《室内设计》 2012年第5期58-61,共4页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的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一项以培养富于创新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的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一项以培养富于创新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研发型工程师"为目标的国家最新人才培养计划。结合建筑学教育强调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职业建筑师的人才培养特点,充分利用重庆大学建筑学专业现有基础和教学改革的成果,架构"2+2+M(1)+1"的新型培养体系,建立校企联合的具体方式,对建筑类领军型战略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计划 工程实践 创新能力 校企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大学建筑学专业“建筑减灾防灾”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庆顺 马跃峰 魏宏杨 《室内设计》 2012年第4期30-34,共5页
重庆大学建筑学专业"建筑防灾减灾"课程为实现深化专业知识培养、与主干设计课程衔接以及教学模式从认知型向研究型转轨,近年来进行的教学改革及实践包括:结合"安全+建筑+设计"专业特色、以建筑防火为核心形成课程... 重庆大学建筑学专业"建筑防灾减灾"课程为实现深化专业知识培养、与主干设计课程衔接以及教学模式从认知型向研究型转轨,近年来进行的教学改革及实践包括:结合"安全+建筑+设计"专业特色、以建筑防火为核心形成课程架构和关键环节;以防火规范为根本依据、高层建筑为关键突破、建筑设计为主要目标,来推进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实施;运用案例分析、加强实践环节以强调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建筑减灾防灾"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增强了学生的建筑安全设计综合素质,强化了新教学体系的社会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减灾防灾课程 教学改革及实践 建筑防火设计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信息模型(LIM)框架构建研究——以重庆大学B校区三角地改造为例 被引量:21
14
作者 赖文波 杜春兰 +1 位作者 贾铠针 江虹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6-30,共5页
数字技术极大地推动了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风景园林行业的学者与实践者们在BIM技术与概念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了适合多尺度适应性的景观信息模型(LIM)。以重庆大学B校区三角地改造为例,对整个三角地景观生产过程中的群体、场地、流程、软... 数字技术极大地推动了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风景园林行业的学者与实践者们在BIM技术与概念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了适合多尺度适应性的景观信息模型(LIM)。以重庆大学B校区三角地改造为例,对整个三角地景观生产过程中的群体、场地、流程、软件等方面进行阐述与分析,构建景观信息模型(LIM)框架,以期为今后的社区景观改造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信息模型(LIM) 框架构建 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定社会群体居住区规划设计初探——以重庆大学虎溪校园教职工居住区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万民 魏宏扬 +2 位作者 李进 郭剑锋 黄勇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3-96,共4页
关键词 重庆大学 居住区规划设计 教职工 校园 居住群体 后勤社会化 社会特征 消费习惯 居住空间 客观环境 设计者 需求 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大学城乡规划学科教学体系创新与改革探索 被引量:15
16
作者 徐煜辉 孙国春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16,共6页
从专业教育的本质看,教学体系应该是整体连贯并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因此随着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正式建立,城乡规划教学体系必然面临改革。重庆大学城乡规划学科在立足山地环境的基础上,在新的发展机遇到来之际,从分析目前一级学科培... 从专业教育的本质看,教学体系应该是整体连贯并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因此随着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正式建立,城乡规划教学体系必然面临改革。重庆大学城乡规划学科在立足山地环境的基础上,在新的发展机遇到来之际,从分析目前一级学科培养人才的现实要求与学科均衡发展的科学规律出发,梳理出本科与研究生专业教育在一级学科目标体系导向下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专家与同行院校的先进理念,从教学改革原则、方法框架、课程体系、教学环节、实践环节、教学方法等层面提出适应自身需求的教学创新体系设想,并在改革实践中逐一落实与检验,为适应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的专业教育做出了积极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规划学 一级学科建设 教学体系创新 改革实践 重庆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大学古典园林测绘实习课程建设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许芗斌 杜春兰 +1 位作者 李莉 夏晖 《风景园林》 2017年第9期118-122,共5页
古典园林测绘实习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调研实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作为历史理论、规划设计、测量与制图等课程的实践延伸,另一方面也是风景园林设计方法论的基础。重庆大学风景园林专业重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古典园林测绘课程在... 古典园林测绘实习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调研实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作为历史理论、规划设计、测量与制图等课程的实践延伸,另一方面也是风景园林设计方法论的基础。重庆大学风景园林专业重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古典园林测绘课程在延续传统测绘实习课程优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其特色主要在于通过"测绘—研究"全程化模式的建立,拓展了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同时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古典园林测绘 教学环节组织 课程建设 重庆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急避难需求的山地大学校园出入口安全评价——以重庆大学A区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左进 董菁 +1 位作者 翁文婷 罗盘 《南方建筑》 2013年第6期33-36,共4页
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快速城市化伴生的人口聚集与大规模工程建设,使山地城市防灾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由于土地资源稀缺,大学校园已成为山地城市防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避难场所。本文以重庆大学A区为例,以校园出入口为研究对象,通过实... 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快速城市化伴生的人口聚集与大规模工程建设,使山地城市防灾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由于土地资源稀缺,大学校园已成为山地城市防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避难场所。本文以重庆大学A区为例,以校园出入口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校园出入口作为校园内部与周边城市环境的连接点,其安全性是有效发挥校园作为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重要保证,进而梳理出影响山地校园出入口安全性的5项总体控制项目及10项详细控制因子,针对管理者、设计者、研究者等不同层面,通过问卷调查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因子权重的评价研究,为山地大学校园出入口设计提供参考,以保障山地大学校园作为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安全性、可达性与有效性,从而促进山地城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大学校园 应急避难 出入口 安全因子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建地域特色的城市规划学科体系——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教育改革与实践的探索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万民 李和平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30-32,共3页
重庆大学地处我国西南区域 ,城市规划有较长的办学历史 ,其学科点针对专业的社会性、理论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特点 ,结合中国国情及西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将山地城市、镇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方法与人才培养的教育方式紧密联系 ,建立自己的... 重庆大学地处我国西南区域 ,城市规划有较长的办学历史 ,其学科点针对专业的社会性、理论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特点 ,结合中国国情及西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将山地城市、镇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方法与人才培养的教育方式紧密联系 ,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 ,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为我国城市规划与建设事业服务 ,并面向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区域发展 教育 改革 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大学校园应急避难场所安全建设思考——以重庆大学操场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左进 苏薇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4-79,共6页
快速城市化不可忽视的一个现象是促使我国山地城市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加剧,灾害频发,而山地大学校园已成为山地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山地大学校园重要的应急避难场所——操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重庆大学实例的调... 快速城市化不可忽视的一个现象是促使我国山地城市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加剧,灾害频发,而山地大学校园已成为山地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山地大学校园重要的应急避难场所——操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重庆大学实例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校园建筑盲目建设和操场建设管理不当导致的安全隐患,提出了校园土地的合理利用与空间结构优化以及校园设施的合理建设与恰当管理等措施,以保障山地大学校园应急避难场所的安全性、可达性与有效性,进而促进山地城市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城市 大学校园 应急避难场所 操场 安全性 可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