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5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类专业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被引量:7
1
作者 邓晓莉 何强 +4 位作者 胡学斌 柴宏祥 吉芳英 陈金华 蒋绍阶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2-144,155,共4页
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为总原则,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学科发展规划为依据,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培养标准为起点,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按照循序渐进、重实践、系统化的特点,紧... 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为总原则,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学科发展规划为依据,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培养标准为起点,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按照循序渐进、重实践、系统化的特点,紧密结合科研工作和社会实践,通过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实验教材建设,构建了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涵盖基本型、综合设计型和研究创新型"三个层次",兼顾基础训练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类专业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创新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城市绿地景观生态建设 被引量:17
2
作者 豆俊峰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7-10,共4页
通过对重庆市的绿地景观进行生态学分析 ,认为重庆市的绿地景观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仍存在严重的缺陷和不足 ,主要表现为 :( 1 )绿地结构组成欠合理 ;( 2 )绿色斑块质量差 ;( 3 )绿色廊道功能不健全 ;并且指出城市部分地区缺少绿色斑块 ... 通过对重庆市的绿地景观进行生态学分析 ,认为重庆市的绿地景观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仍存在严重的缺陷和不足 ,主要表现为 :( 1 )绿地结构组成欠合理 ;( 2 )绿色斑块质量差 ;( 3 )绿色廊道功能不健全 ;并且指出城市部分地区缺少绿色斑块 ,且斑块之间缺乏联系。最后根据景观生态学关于斑块和廊道的基本原理 ,对重庆市绿地景观提出了生态设计建议 :( 1 )贯通水系和公路绿色廊道 ;(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城市景观 绿地景观 景观建设 景观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屋顶太阳能与地源热泵复合热水技术应用初探——以后勤工程学院绿色建筑示范楼为例
3
作者 李蒙 胡望社 +2 位作者 陈金华 沈小东 薛明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5-8,23,共5页
经过多年研究与实践,地源热泵已发展成为一种应用较成熟的技术。然而当建筑功能及使用等原因而出现季节冷热负荷不均衡时,容易对地源热泵系统使用效果造成不利影响。针对以上问题,文章以实际工程项目为案例,探讨和归纳屋顶太阳能与地源... 经过多年研究与实践,地源热泵已发展成为一种应用较成熟的技术。然而当建筑功能及使用等原因而出现季节冷热负荷不均衡时,容易对地源热泵系统使用效果造成不利影响。针对以上问题,文章以实际工程项目为案例,探讨和归纳屋顶太阳能与地源热泵复合热水技术在重庆地区的应用条件和可行方案,并进行系统计算分析,以期为重庆地区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地区 屋顶太阳能 地源热泵 复合热水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22年重庆市近地面臭氧的暴露风险及环境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骆雨茜 陈静 +3 位作者 郝宇杭 黄威 万凤莲 田密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54-2765,共12页
为综合评估近地面臭氧(O_(3))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等的暴露风险,及其对二次颗粒物形成的环境影响,本文研究了重庆市2015~2022年O_(3)长期变化特征,采用多种指标综合表征O_(3)暴露对健康、经济和植被的长期影响及短期持续污染的暴露风险... 为综合评估近地面臭氧(O_(3))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等的暴露风险,及其对二次颗粒物形成的环境影响,本文研究了重庆市2015~2022年O_(3)长期变化特征,采用多种指标综合表征O_(3)暴露对健康、经济和植被的长期影响及短期持续污染的暴露风险,并探讨O_(3)对夜间硝酸盐生成的潜在作用.结果表明:近年来重庆市近地面O_(3)呈总体上升趋势,夜间O_(3)浓度逐渐增长,春季的高O_(3)事件不容忽视.相应的各类O_(3)长期暴露风险指标均总体呈现2015~2019年先增加后逐渐下降的趋势.短期的O_(3)持续暴露风险相较污染前后显著增加.夜间O_(3)的升高会增大NO_(3)自由基生成速率(PNO_(3)),从而促进N_(2)O_(5)异质水解及夜间硝酸盐的形成,且在高湿伴随的污染条件下更为显著.可见,夜间O_(3)变化的潜在暴露风险及对二次无机盐的生成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面臭氧 臭氧暴露风险 臭氧持续污染 夜间高臭氧 夜间硝酸盐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城市与村镇居民夏季室内环境调节调研
5
作者 张蕴 黄春雨 +4 位作者 薛凯 何玥儿 周宇 李聪 刘猛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211-214,共4页
采用调研和实地测量,对重庆地区城市和村镇居民入户调研,分析了重庆地区城市和村镇居民夏季热环境调节行为,并讨论了年收入、空调拥有量和用电量三者之间定性关系。城市居民广泛使用空调降温,村镇居民空调使用主要集中于晚上,风扇仍是... 采用调研和实地测量,对重庆地区城市和村镇居民入户调研,分析了重庆地区城市和村镇居民夏季热环境调节行为,并讨论了年收入、空调拥有量和用电量三者之间定性关系。城市居民广泛使用空调降温,村镇居民空调使用主要集中于晚上,风扇仍是较多使用的降温方式。与村镇居民相比,城市居民年收入增加,空调拥有量和用电量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与村镇 室内环境 降温措施 年收入 用电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典型关闭煤矿涌水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
6
作者 余芮涵 卢培利 +3 位作者 赵汉卿 严锐 丁阿强 黄盛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8-236,共9页
为揭示煤矿关闭后形成的矿井涌水的水质、污染特征和生态风险,文章分析了重庆市典型废弃煤矿区域内多个点位的涌水、地下水和土壤样品中的各项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结合绝对主成分得分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揭示了涌水中污染来源,根据发光... 为揭示煤矿关闭后形成的矿井涌水的水质、污染特征和生态风险,文章分析了重庆市典型废弃煤矿区域内多个点位的涌水、地下水和土壤样品中的各项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结合绝对主成分得分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揭示了涌水中污染来源,根据发光细菌法鉴定涌水的生物急性毒性,通过风险商法评估涌水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涌水和地下水中主要污染因子包括总硬度、硫酸盐、氨氮、氟化物和重金属等,涌水可能污染地下水,其中污染物来源主要为采矿活动、原生地质演化、周边人为活动和矿坑遗留。涌水呈中等生物急性毒性,66%、16%和16%的涌水分别属于高、中、低生态风险,Cu是生态风险主要贡献物。Fe、Mn和As是涌水在周边土壤和沉积物中累计量较高的重金属。关闭煤矿涌水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闭煤矿涌水 水质分析 污染特征 生物急性毒性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中国城市市树适宜分布区及适生规律
7
作者 谷婧娴 杨永川 +1 位作者 牟文博 靳程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7-208,共12页
市树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气候变化使市树适生区迁移,影响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因此,亟需了解气候变化下市树适宜分布区和适生规律。基于中国147个城市50种市树分布现状,使用最大熵(MaxEnt)模型研究2070s气候下市树... 市树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气候变化使市树适生区迁移,影响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因此,亟需了解气候变化下市树适宜分布区和适生规律。基于中国147个城市50种市树分布现状,使用最大熵(MaxEnt)模型研究2070s气候下市树适宜分布区变化,并通过分布区与城市行政区域重合度分析市树未来适生程度,为中国城市园林规划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中国常见市树共50种,隶属24科42属,其中槐(Styphnolobium japonicum)、樟(Cinnamomum camphora)和银杏(Ginkgo biloba)应用最广,65.6%的城市选用乡土树种,89.5%的城市应用阔叶树;气候变化下,市树适生区移动方向复杂,面积趋于收缩(68%),以红树(Rhizophora apiculata)和欧洲白榆(Ulmus laevis)变化最大;未来市树适生性与其来源、城市区位相关,乡土植物相较于外来种适生性高,北方城市高适生市树比例较高,而南方以低适生市树为主。未来应综合考虑,因地制宜,引导城市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树 气候变化 最大熵模型 物种分布区 适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和不同水位高程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氮磷的影响
8
作者 邹翠 王尘辰 +3 位作者 赵洋 刘语盈 赵小军 朱广宇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832-3842,共11页
以重庆大都市区不同城市化区域和水位高程的消落带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团聚体湿筛、选择性提取、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构建等技术方法,探讨城市化和水位高程下铁锰矿物和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对消落带氮磷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形态铁、... 以重庆大都市区不同城市化区域和水位高程的消落带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团聚体湿筛、选择性提取、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构建等技术方法,探讨城市化和水位高程下铁锰矿物和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对消落带氮磷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形态铁、锰含量在不同城市化和水位高程上均无显著性差异,消落带土壤主要以游离态氧化铁和无定形态氧化锰为主;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在不同城市化和水位高程上有显著差异,大团聚体(>2mm)和团聚体稳定性随水位高程增加而增加,粉黏粒(<0.053mm)反之,在165m的海拔上,区县大团聚体含量和团聚体稳定性显著高于主城;TN、TP在不同城市化区域具有显著差异,表现为主城高于区县,且主城的TN、AN、AP随团聚体稳定性增加而增加,区县TP随团聚体稳定性增加而降低,TN、TP、AN和AP的含量分别为(756.33±198.27)mg/kg,(399.97±108.25)mg/kg,(27.84±15.58)mg/kg和(15.03±11.15)mg/kg;结构方程表明,土壤pH值主要通过影响铁锰矿物形态和团聚体稳定性调控消落带氮磷释放.总体而言,主城的氮磷污染风险比区县大,但在水位高程上均无显著差异,土壤团聚体稳定和铁、锰氧化物能有效固定氮磷,减少水环境的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落带 城市化 土壤团聚体 土壤铁锰 土壤氮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城市居住建筑能耗预测模型 被引量:26
9
作者 蒲清平 李百战 喻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51-1556,共6页
为了研究重庆市居民住宅建筑能耗的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匹配居民实际能源消耗,借助SPSS软件,运用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对影响居民建筑能耗各因素与能耗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常住人口、人均建筑面积、制冷空调和电脑台数总和和夏... 为了研究重庆市居民住宅建筑能耗的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匹配居民实际能源消耗,借助SPSS软件,运用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对影响居民建筑能耗各因素与能耗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常住人口、人均建筑面积、制冷空调和电脑台数总和和夏季空调降温方式4个因素与建筑能耗有显著相关性,据此建立居住建筑能耗预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运用历年实际能耗消费数据对模型拟合效果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拟合预测年能耗与实际统计年能耗符合度达95%左右,说明能耗影响模型的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较好的拟合效果;居住建筑能耗预测模型可为国家区域能源规划、相关能源政策的制定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建筑 建筑能耗 预测模型 建筑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中低海拔村镇旅游区住宅热湿环境实测与热舒适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金华 赵福滔 +3 位作者 李文强 唐浩 谢源源 沈舒伟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8-134,共7页
通过问卷调研与现场实测的方法,分析了重庆市中低海拔村镇旅游区住宅各季节的热湿环境特性,并进行了热舒适研究.对比国家现行相关规范中的热舒适限值与实测值,发现旅游区夏季和过渡季温湿度范围偏离限值较小,冬季偏离限制最大.通过大样... 通过问卷调研与现场实测的方法,分析了重庆市中低海拔村镇旅游区住宅各季节的热湿环境特性,并进行了热舒适研究.对比国家现行相关规范中的热舒适限值与实测值,发现旅游区夏季和过渡季温湿度范围偏离限值较小,冬季偏离限制最大.通过大样本问卷调查与实测进一步得到如下结论:各季节预测平均投票数PMV的修正值PMVe分别为夏季+0.67,过渡季+0.32,冬季-1.20;热感觉投票值TSV分别为夏季+0.63,过渡季-0.64,冬季-1.53;夏季和过渡季的热舒适度较高,冬季最差.根据APMV、PMVe与TSV值对比发现,影响夏季、过渡季和冬季热舒适性的最不利因素分别为:室内温度、室内湿度、室内温度.因此,为提高村镇旅游区住宅热舒适度,可采取的措施为:夏季通风降温,过渡季在外墙中加入防潮材料建立防潮层,冬季采用'空气源热泵+太阳能房'或在条件允许时采用地表水源热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湿环境 热舒适 PMVe APMV TS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大学生感恩心理现状及培养对策——以重庆为例 被引量:12
11
作者 蒲清平 高微 +1 位作者 苏永玲 徐爽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9-112,94,共5页
本研究力图为大学生感恩心理研究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为高校进行大学生感恩教育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感恩意识 感恩情绪 感恩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自然资源在改善室内热湿环境中的作用 被引量:18
12
作者 丁勇 李百战 +1 位作者 罗庆 刘红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7-133,共7页
通过对重庆市的太阳能、风力、水、土壤能量等可再生能源的统计整理,结合重庆的地理、气候特征,分析了重庆地区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建筑室内热湿状况改善的潜力,结合建筑选址、建筑构造设计,根据计算模拟,简要分析了重庆地区充分利用自然... 通过对重庆市的太阳能、风力、水、土壤能量等可再生能源的统计整理,结合重庆的地理、气候特征,分析了重庆地区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建筑室内热湿状况改善的潜力,结合建筑选址、建筑构造设计,根据计算模拟,简要分析了重庆地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改善室内热湿环境舒适性的技术手段和拟采用的建筑形式、系统形式以及选用原则,为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建筑设计提供了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室内热湿环境改善 可再生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夏季教室热环境研究 被引量:28
13
作者 罗明智 李百战 徐小林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8-91,共4页
以重庆地区高校教学楼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教室室内热环境。利用问卷调查和现场测试的方法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描述了教室室内热环境状况,得出了该环境下学生可接受的热环境范围,分析了预测热感觉与实测热感觉的差异以及风速对热感觉的影响... 以重庆地区高校教学楼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教室室内热环境。利用问卷调查和现场测试的方法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描述了教室室内热环境状况,得出了该环境下学生可接受的热环境范围,分析了预测热感觉与实测热感觉的差异以及风速对热感觉的影响,提出了改善教室室内热环境的几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室 热环境 热舒适 热感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大气汞人为排放及其预测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成 杨永奎 王定勇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04-908,共5页
利用排放因子法和灰色预测法对重庆大气汞人为排放进行了研究.重庆大气汞人为排放量从1997年的6.18 t增加到2008年的13.47 t.重庆自1997年成为直辖市以来,大气汞排放量累计达99.76 t,年均增长率为9.82%,其中燃煤和水泥生产汞排放量分别... 利用排放因子法和灰色预测法对重庆大气汞人为排放进行了研究.重庆大气汞人为排放量从1997年的6.18 t增加到2008年的13.47 t.重庆自1997年成为直辖市以来,大气汞排放量累计达99.76 t,年均增长率为9.82%,其中燃煤和水泥生产汞排放量分别达58.34和22.37 t.以1997─2008年重庆大气汞人为排放数据为依据,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GM(1,1)大气汞人为排放预测模型,预测了2009─2015年重庆大气汞排放趋势.如果不采取控制措施,预计2015年重庆大气汞人为排放量约30.92 t,年均增长率将高达16.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人为源 排放因子 灰色预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城市发展新区村镇住宅建筑用能模型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猛 凌疆 +1 位作者 黄春雨 张蕴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5-134,共10页
通过对重庆市城市发展新区村镇住宅建筑能耗的全年调研,得到了重庆城市发展新区村镇居民的用能习惯及村镇建筑的能耗水平。采用分类归纳法,对家用电器测试归纳,并对非用电设施调研估算归纳。基于实测数据和调研估算数据建立了重庆城市... 通过对重庆市城市发展新区村镇住宅建筑能耗的全年调研,得到了重庆城市发展新区村镇居民的用能习惯及村镇建筑的能耗水平。采用分类归纳法,对家用电器测试归纳,并对非用电设施调研估算归纳。基于实测数据和调研估算数据建立了重庆城市发展新区村镇住宅建筑用能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重庆城市发展新区村镇住宅能源消费形式以电为主,为电+燃气+薪柴+煤+太阳能的混合型结构;村镇居民用能习惯在使用何种能源的选择上存在差异,但对同一种能源的使用差异性不大。实测数据表明,所建立的村镇住宅建筑用能模型能准确反映重庆城市发展新区新村镇住宅建筑用能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住宅 用能习惯 能耗 家用电器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体系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57
16
作者 张智 魏忠庆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8-201,共4页
在国内外人居环境理论研究及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由系统层、子系统层和指标层构成的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系统层由社会经济环境、自然生态环境、公共设施建设、环境资源保护和环境管理能力五部分组成,子系统层由16个指标组成,... 在国内外人居环境理论研究及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由系统层、子系统层和指标层构成的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系统层由社会经济环境、自然生态环境、公共设施建设、环境资源保护和环境管理能力五部分组成,子系统层由16个指标组成,指标层由43个具体指标组成。利用统计分析法(Delphi)确定各指标的权值。同时,针对本指标体系结构提出了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并设置了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指数和系统协调度两个综合性指标来全面评价城市人居环境质量。通过对重庆市渝北城区的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较客观地反映了该城区的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居环境 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主城区环境空气中PM_(10)的质量浓度和水溶性组分 被引量:9
17
作者 肖溶 陈刚才 +2 位作者 王同桂 潘纯珍 杨清玲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24-626,共3页
对2001年夏冬2季重庆市工业区和非工业区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质量浓度及其水溶性成分的分析结果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重庆市PM10质量浓度超标严重,颗粒物中以SO42-,NH4+和Ca2+为主要水溶性离子成分;空气颗粒物浓度及其离子组成随季节和... 对2001年夏冬2季重庆市工业区和非工业区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质量浓度及其水溶性成分的分析结果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重庆市PM10质量浓度超标严重,颗粒物中以SO42-,NH4+和Ca2+为主要水溶性离子成分;空气颗粒物浓度及其离子组成随季节和功能区的不同而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TSP PM10 水溶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热环境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卢军 刘淑丽 陈静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8-101,共4页
近十几年来,各方面的学者对中国各气候区的城市热岛、城市湿度、城市风场、降水及能见度、城市发展对热环境的影响及微热环境的调节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研究。但在研究应用中却存在一些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未解决。特别是中国有一半的城镇... 近十几年来,各方面的学者对中国各气候区的城市热岛、城市湿度、城市风场、降水及能见度、城市发展对热环境的影响及微热环境的调节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研究。但在研究应用中却存在一些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未解决。特别是中国有一半的城镇位于山区,对山地城镇的热环境和空气质量研究甚少。因此,以具有典型山地城市特征又处于亚热带气候区的重庆市为研究对象,分析山地城市的热气候特点以寻求有效的防范与治理措施,并合理利用高科技手段来规划、建设健康的生态城市。结果表明,流体计算软件CFD可以用于室外热环境的研究,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重庆市周边的热环境好于重庆市中心,市中心的热环境有待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环境 山地城市 城市规划 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恩决策与大学校园感恩文化建设策略 被引量:3
19
作者 蒲清平 王会丽 +1 位作者 高微 朱丽萍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6-131,共6页
近年来彭宇案"施恩负报"的影响导致小悦悦等社会冷漠事件不断发生,社会以及学校感恩文化氛围与中国优良传统感恩文化渐行渐远,感恩文化建设与感恩文化教育尤显紧迫和必要。本研究从行为决策出发,结合感恩心理特点分析大学生... 近年来彭宇案"施恩负报"的影响导致小悦悦等社会冷漠事件不断发生,社会以及学校感恩文化氛围与中国优良传统感恩文化渐行渐远,感恩文化建设与感恩文化教育尤显紧迫和必要。本研究从行为决策出发,结合感恩心理特点分析大学生感恩决策中的体验效用、决策效用和预期效用对决策的影响,提出系统的校园感恩文化建设策略:以体验效用启发大学生"知恩",建设长期性校园感恩文化;以决策效用促进大学生"感恩",建设体验式校园感恩文化;以预期效用引导大学生"施恩",建设系统性校园感恩文化,为大学校园感恩文化建设与教育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策略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恩行为 感恩决策 校园感恩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电极技术的微环境实验平台建设与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莉 张赛 +3 位作者 何强 樊磊磊 艾海男 胡学斌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9-53,共5页
为了满足微环境检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需要,搭建了微电极技术的微环境分析实验平台。综合论述了目前实际应用于环境分析实验中的微电极的检测原理,介绍了该平台中DO、N2O、ORP、pH、NH+4、NO-3、NO-2等微电极的制造和测定方法。对微电极... 为了满足微环境检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需要,搭建了微电极技术的微环境分析实验平台。综合论述了目前实际应用于环境分析实验中的微电极的检测原理,介绍了该平台中DO、N2O、ORP、pH、NH+4、NO-3、NO-2等微电极的制造和测定方法。对微电极平台在环境分析实验中的应用作了详细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平台 微电极技术 微环境分析 原位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