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景观信息模型(LIM)的大学校园雨水花园建造 被引量:8
1
作者 赖文波 蒋璐 《南方建筑》 2017年第1期124-128,共5页
景观信息模型(LIM)运用不断成熟的数字技术,通过对景观环境的调查、分析与认知,为景观设计中的各环节提供数字化、信息化的系统平台。文章以重庆大学校园雨水花园建造为例,对其建造过程中的设计方法、流程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构建其景... 景观信息模型(LIM)运用不断成熟的数字技术,通过对景观环境的调查、分析与认知,为景观设计中的各环节提供数字化、信息化的系统平台。文章以重庆大学校园雨水花园建造为例,对其建造过程中的设计方法、流程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构建其景观信息模型(LIM),以期对大学校园雨水花园的建造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信息模型(LIM) 大学校园 雨水花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与自然互契的山地城市景观设计方法研究——以重庆市云阳县北部新区城市设计为例 被引量:13
2
作者 曹珂 李和平 +1 位作者 肖竞 陈亮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2-60,共9页
将传统山地城镇天人和谐的价值理念融入现代山地城市景观设计方法的建构,提出"人工—自然"的因借、人工景观自然化、自然景观人文化的山地城市景观设计原则;并结合重庆市云阳县北部新区城市设计方案,从城市总体景观的建构、... 将传统山地城镇天人和谐的价值理念融入现代山地城市景观设计方法的建构,提出"人工—自然"的因借、人工景观自然化、自然景观人文化的山地城市景观设计原则;并结合重庆市云阳县北部新区城市设计方案,从城市总体景观的建构、天际轮廓线设计、滨水岸线设计、城市景观节点与标志物的布置四个层面具体论述了人工与自然相互契合的山地城市景观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城市 景观设计 天人互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杉在三峡水库消落带生态修复中的适应性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波 袁兴中 +1 位作者 杜春兰 肖红艳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78-1585,共8页
冬季淹没和夏季干旱的交替作用会导致三峡水库消落带生态系统质量下降.为了探索有效的生态系统修复方式,选用池杉树种开展了消落带林泽工程试验,并采用统计分析和RDA(冗余分析)排序对水淹胁迫下池杉的生长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植... 冬季淹没和夏季干旱的交替作用会导致三峡水库消落带生态系统质量下降.为了探索有效的生态系统修复方式,选用池杉树种开展了消落带林泽工程试验,并采用统计分析和RDA(冗余分析)排序对水淹胁迫下池杉的生长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在海拔169 m以上的池杉经历两轮冬季淹水后成活率约为84.52%;树高、冠幅和枝叶密度平均变化量较小,分别为0.10 m、0.04 m和-0.11%,而胸径和枝下高变化明显,平均改变量分别为0.78 cm和-0.64 m;树高、胸径、冠幅和枝叶密度等指标变化率在没顶和部分淹水情况下存在显著差异.部分淹水时,池杉对水淹胁迫的适应能力较强,随着淹水深度的增加,各生长指标变化量均呈下降趋势,部分植株有枯梢,没顶和部分淹水情况下枯梢率分别为43.56%和11.76%.RDA结果表明,水力条件和初始生长特征共同对淹水后池杉生长变化产生影响,二者对池杉生长指标变化的总体解释率为31.20%,独立解释率分别为11.90%、14.40%,共同解释率为4.90%.池杉作为适应三峡水库消落带水位变动的本土耐淹树种,其经历水淹后的生长变化不仅与水位变动有关,同时也与其淹水前的生长状态有关.研究结果有助于三峡水库消落带类似生态修复工程的进一步深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杉 消落带 生态修复 林泽工程 冗余分析 三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城镇“景观-文化”构成关系与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46
4
作者 肖竞 李和平 曹珂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1-90,共10页
从文化景观"物质-价值"合一、"主体-客体"相互作用的理论视角,重新审视、梳理我国历史城镇的遗产对象,将其分为"可视的"景观要素与"无形的"文化内涵两大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结合城镇格局、... 从文化景观"物质-价值"合一、"主体-客体"相互作用的理论视角,重新审视、梳理我国历史城镇的遗产对象,将其分为"可视的"景观要素与"无形的"文化内涵两大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结合城镇格局、簇群地段、街巷场所、地标节点四大载体层级,分别阐述了上述两大系统中各种景观、文化要素的构成关系与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景观 历史城镇 景观媒介 文化内涵 构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叙事语法”与“层积机制”的历史城镇保护方法研究 被引量:81
5
作者 肖竞 曹珂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0-26,共7页
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历史性城市景观的建议》中"价值关联"与"历史层积"的理论视角出发,将历史城镇的景观对象视为承载城镇发展演进过程内在价值信息的"文本"进行解析:提炼出城镇中建构筑物、人群活... 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历史性城市景观的建议》中"价值关联"与"历史层积"的理论视角出发,将历史城镇的景观对象视为承载城镇发展演进过程内在价值信息的"文本"进行解析:提炼出城镇中建构筑物、人群活动、环境绿化、场所空间等景观叙事的要素语汇以及分别作为"叙事文本"篇、段、句、词的城镇格局、簇群、街巷、地标景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上述"景观文本"关联、组织的"语法结构"及其演进各阶段中延续、调适、更替、融承的层积机制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总结,并提出顺应城镇景观"层积叙事"规律的"有机保护"策略,将对历史城镇的保护内化入其自身发展更新的演进过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历史城镇 空间语法 关联叙事 景观演进 历史层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育城市的海绵细胞--以日本城市“雨庭”为例 被引量:12
6
作者 赖文波 蒋璐 彭坤焘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6-71,共6页
近年来,突降性暴雨使得中国城市地表径流和雨水循环出现问题,城市内涝灾害频发,引发了水资源浪费与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的推广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以日本城市"雨庭"为例,在运作机理、特征等... 近年来,突降性暴雨使得中国城市地表径流和雨水循环出现问题,城市内涝灾害频发,引发了水资源浪费与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的推广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以日本城市"雨庭"为例,在运作机理、特征等的基础上详细解读与剖析城市"细部"的雨水浸透绿化措施,突显海绵城市的显微力量,在此基础上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提出"建设体系、调整思路、高效利用、细化设计、多方参与"5项海绵城市建设建议,期望能够对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海绵城市 浸透绿化 “雨庭” 显微力量 日本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城镇历史景观的特征识别与层积解译 被引量:21
7
作者 肖竞 李和平 曹珂 《南方建筑》 2017年第3期18-25,共8页
文章以城市历史景观"整体关联"与"历史层积"的视角对我国历史城镇的景观构成要素与载体对象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文章以产业、商贸、军事、政教、民族文化的影响为线索,从格局关系、簇群形态、街巷肌理、地... 文章以城市历史景观"整体关联"与"历史层积"的视角对我国历史城镇的景观构成要素与载体对象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文章以产业、商贸、军事、政教、民族文化的影响为线索,从格局关系、簇群形态、街巷肌理、地标风貌等不同载体对象对西南地区城镇历史景观的特征与层积过程进行了识别与解译,从价值传承的角度提出城乡遗产保护地域针对性与发展适应性的行动定位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城市历史景观 特征识别 层积解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季节水位变动背景下的护岸功能型生态结构设计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波 杜春兰 +1 位作者 袁兴中 肖红艳 《风景园林》 2014年第6期69-73,共5页
三峡大坝的修建在取得航运、防洪、发电等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库区消落带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以生态学思想为指导的景观基塘系统、湖岸生态缓冲带、林泽系统和生境岛屿结构设计,有助于汉丰湖城市护岸水质净化、景观优化,及生... 三峡大坝的修建在取得航运、防洪、发电等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库区消落带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以生态学思想为指导的景观基塘系统、湖岸生态缓冲带、林泽系统和生境岛屿结构设计,有助于汉丰湖城市护岸水质净化、景观优化,及生物生境等综合生态服务功能的实现,并促进汉丰湖湿地景观建设与人居环境的协同共生。以重庆开县汉丰湖消落带为对象,研究了反季节水位变动背景下的湖城共生复合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模式与方法。本研究是对城市消落带生态护岸结构设计思路与方法的全新探索,将为库区沿岸其他城市消落带相关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护岸 水敏性 生境 生态工程 反季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视角下观赏草配置设计数字信息系统构建 被引量:3
9
作者 贾刘耀 赖文波 杜春兰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9-124,共6页
观赏草是中国新兴的一种园林植物材料,现阶段缺乏科学的配置设计手段。通过对彼特·奥多夫设计的优秀案例进行研究总结,提出观赏草模块化种植设计的方法。基于观赏草景观的特殊性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结合南京九都荟·沁园项目... 观赏草是中国新兴的一种园林植物材料,现阶段缺乏科学的配置设计手段。通过对彼特·奥多夫设计的优秀案例进行研究总结,提出观赏草模块化种植设计的方法。基于观赏草景观的特殊性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结合南京九都荟·沁园项目的观赏草模块化配置实践,构建由数据库、筛选器、评价平台和动态管理平台四部分构成的观赏草配置数字信息系统,旨在为今后的观赏草配置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观赏草 配置设计 模块化 数字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