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姜蛋白酶提取及反胶束纯化工艺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蔡海燕 周小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43-547,551,共6页
本文研究了生姜中生姜蛋白酶的分布及贮藏中的活力变化 ,研究了从新鲜生姜中提取生姜粗蛋白酶及用AOT 异辛烷和CTAB庚烷 /辛醇反胶束萃取该酶的工艺和方法。实验结果指出 :在贮藏茎中生姜蛋白酶的活力为 2 .7μg/mL·min-1,在膨大... 本文研究了生姜中生姜蛋白酶的分布及贮藏中的活力变化 ,研究了从新鲜生姜中提取生姜粗蛋白酶及用AOT 异辛烷和CTAB庚烷 /辛醇反胶束萃取该酶的工艺和方法。实验结果指出 :在贮藏茎中生姜蛋白酶的活力为 2 .7μg/mL·min-1,在膨大茎中该酶活力为 0 .6 8μg/mL·min-1,而在幼嫩茎中活力最低 ,仅为0 .4 8μg/mL·min-1。新鲜生姜在 0℃下贮藏 2 4h即完全丧失活力 ,在室温下贮藏 3d后其活力损失达38 2 5 %。用 10倍 0 .2mol/L、pH =6 .0的磷酸缓冲液 (4℃ )三次提取生姜蛋白酶 ,其提取率分别为 6 4 .75 %、14 .2 8%和 5 .2 %。用 6 5 %饱和度的 (NH4) 2 SO4沉淀提取液中的生姜蛋白酶 ,再以 pH 6 .2、0 .1mol/L的柠檬酸缓冲液溶解 ,其比活力达到 4 .2 1(μgPro/ μgPro·min-1)。生姜蛋白酶的 pI =5 .4~ 5 .5 ,在pH 5 .4以上 ,用AOT 异辛烷反胶束不能萃取出生姜蛋白酶 ,但却可以萃取出 71.86 %的杂蛋白。用CTAB庚烷 /辛醇反胶束二次萃取AOT 异辛烷萃余液 ,其蛋白质萃取率为 6 0 .2 5 % ,萃取液中生姜蛋白酶理论比活力达到 4 9.77(μgPro/ μgPro·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蛋白酶 AOT 新鲜 萃取率 反胶束 贮藏 提取率 取出 缓冲液 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楝属植物中药用成分的研究开发 被引量:13
2
作者 唐英 谭世语 张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34-337,共4页
楝属植物杀虫剂因其高效、低毒、低残留和环境和谐性而倍受社会青睐。目前 ,国内对楝属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印楝素、川楝素的作用对象、作用机理等方面都有较明确的认识 ,并已开发出一些有效的新产品。本文对楝属植物中药用成分的... 楝属植物杀虫剂因其高效、低毒、低残留和环境和谐性而倍受社会青睐。目前 ,国内对楝属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印楝素、川楝素的作用对象、作用机理等方面都有较明确的认识 ,并已开发出一些有效的新产品。本文对楝属植物中药用成分的研究开发现状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楝属植物 中药用成分 研究开发 印楝素 川楝素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缓蚀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3
作者 杨尚军 谭世语 张研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2-13,73,共3页
缓蚀剂防护技术在石油、化工、冶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酸洗缓蚀剂的研究和应用发展迅猛,缓蚀剂机理和测试方法的发展促进缓蚀剂新品种的开发以满足工业的需要。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必须深入研究缓蚀剂作用机理... 缓蚀剂防护技术在石油、化工、冶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酸洗缓蚀剂的研究和应用发展迅猛,缓蚀剂机理和测试方法的发展促进缓蚀剂新品种的开发以满足工业的需要。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必须深入研究缓蚀剂作用机理的构效关系,合成开发新型、高效、低毒的环境友好缓蚀剂。综述了缓蚀剂的种类,着重介绍了生物缓蚀剂的缓蚀机理,并讨论了生物缓蚀剂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缓蚀剂 缓蚀机理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Z-841吸附树脂精制银杏叶总黄酮 被引量:11
4
作者 周小华 曾晖 李端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5年第1期76-79,75,共5页
本文研究了用HZ-84 1吸附树脂精制银杏叶总黄酮的工艺。用 10BV 70 %的乙醇分三次提取脱脂银杏叶粉中的银杏叶总黄酮 ,其收得率为 4. 8% ,纯度为 2 1 .7% ;用 30BV纯净水、微波解冻提取 30min ,银杏叶总黄酮的收得率及纯度分别是 2. 6... 本文研究了用HZ-84 1吸附树脂精制银杏叶总黄酮的工艺。用 10BV 70 %的乙醇分三次提取脱脂银杏叶粉中的银杏叶总黄酮 ,其收得率为 4. 8% ,纯度为 2 1 .7% ;用 30BV纯净水、微波解冻提取 30min ,银杏叶总黄酮的收得率及纯度分别是 2. 6 3%和 13 .4 %。HZ 84 1树脂对银杏叶总黄酮的动态吸附容量在pH =7 0时为0. 2 6 5g/mL树脂 ,动态吸附平衡时间为 10min。酸度对HZ- 84 1树脂吸附银杏叶总黄酮有显著影响 ,当pH =5 . 0时 ,其静态吸附量可达到 0. 32 2g/mL。吸附了银杏叶总黄酮的HZ 84 1树脂可用乙醇洗脱 ,当洗脱液pH =9 0、乙醇浓度为 90 %、洗脱流速 3BV/h时 ,5BV洗脱液的收得率为 1 .8%。用无水乙醇洗脱的银杏叶总黄酮经过真空浓缩、干燥 ,获得的浅黄色粉末中银杏叶总黄酮含量为 37. 3% ,产品收得率为 2 . 4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总黄酮 HZ-841树脂 吸附工艺 精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明胶共聚物的酶促合成及抑菌性质 被引量:4
5
作者 周小华 骆辉 周桢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4-339,共6页
以纯化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MTGase)催化壳聚糖和明胶合成壳聚糖-明胶共聚物。经红外光谱测试表明,共聚物在MTGase催化下形成了席夫共价键。经DTA分析结果表明,共聚物是通过席夫键连接的。质量分数为1%的纯化共聚物溶液用溶菌酶于p... 以纯化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MTGase)催化壳聚糖和明胶合成壳聚糖-明胶共聚物。经红外光谱测试表明,共聚物在MTGase催化下形成了席夫共价键。经DTA分析结果表明,共聚物是通过席夫键连接的。质量分数为1%的纯化共聚物溶液用溶菌酶于pH=5.0、50℃水解60min,水解液中还原糖浓度比水解前增加72.4%;用胰蛋白酶于pH=8.50、37℃水解60min,水解液中游离氨基浓度比水解前增加35.8%;由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到共聚物呈分枝状,分析结果表明,共聚物由壳聚糖和明胶组成。壳聚糖-明胶共聚物的均分子量为36.38KDa,等电点为8.43,在pH=5.0的稀HCl中的溶解度为8.7g/L;壳聚糖-明胶收率随明胶/壳聚糖的质量比增加而升高,但是其抑制金黄色葡萄糖球菌的效果随着二者的比例增加而降低。MTGase催化合成壳聚糖-明胶共聚物的最佳条件为:明胶/壳聚糖的质量比为0.6,pH=6.0、t=50℃、搅拌反应时间40min。平衡时共聚物的收率达到64.5%,其抑制金黄色葡萄糖球菌的效果仍保留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明胶 共聚物 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D-8树脂分离天花粉中的L-瓜氨酸 被引量:7
6
作者 周小华 李端华 李韶利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5年第6期784-789,共6页
本文研究了用HD8阳离子交换树脂从天花粉中分离L瓜氨酸的工艺条件。采用HD8阳离子交换树脂从天花粉水提取液中交换L瓜氨酸,该树脂对L瓜氨酸的静态交换容量为50.8mg·mL1。在流速为3BV·h1,提取液中L瓜氨酸浓度为9.64mg·mL1... 本文研究了用HD8阳离子交换树脂从天花粉中分离L瓜氨酸的工艺条件。采用HD8阳离子交换树脂从天花粉水提取液中交换L瓜氨酸,该树脂对L瓜氨酸的静态交换容量为50.8mg·mL1。在流速为3BV·h1,提取液中L瓜氨酸浓度为9.64mg·mL1时,HD8树脂对L瓜氨酸的动态交换容量为46.8mg·mL1树脂,其动态平衡时间为12min。NH4OH洗脱HD8树脂载荷的L瓜氨酸效果好。控制洗脱液流速为5BV·h1,用8BV0.25mol·L1的NH4OH即可完全洗脱L瓜氨酸。采用HZ803大孔径吸附树脂吸附L瓜氨酸洗脱液中的色素,真空浓缩,并在pH=5.97、4℃条件下结晶L瓜氨酸,其收得率为7.24%,其中L瓜氨酸含量为82.7%。与等电点法相比,产品纯度提高2.3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瓜氨酸 阳离子交换树脂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蚕蛹壳聚糖-谷氨酸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小华 李奋 鲜小红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2-157,共6页
研究了以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制备蚕蛹壳聚糖-谷氨酸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方法,最佳工艺条件为: 4mL25%戊二醛,m(蚕蛹壳聚糖)∶m(L 谷氨酸)=1∶0.75,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4h。产物为近圆形颗 粒,有大量孔道。堆积密度0.413g/mL,失重率0.6... 研究了以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制备蚕蛹壳聚糖-谷氨酸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方法,最佳工艺条件为: 4mL25%戊二醛,m(蚕蛹壳聚糖)∶m(L 谷氨酸)=1∶0.75,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4h。产物为近圆形颗 粒,有大量孔道。堆积密度0.413g/mL,失重率0.66%,含水率85.79%,溶胀度72.73%。考察了该树脂对赖 氨酸、瓜氨酸、Zn2+的交换能力。对赖氨酸(Lys)、瓜氨酸和Zn2+的动态交换容量分别为188、191和 421.5mg/g(以干树脂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蛹 壳聚糖 L-谷氨酸 阳离子交换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解胶原蛋白热氧化及CaSO_4形成机理探讨
8
作者 周小华 陆瑶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6-330,共5页
 研究了水解胶原蛋白在H2O2和L- 抗坏血酸协同作用下,加热氧化并生成CaSO4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H2O2、L- 抗坏血酸、反应温度及pH值对水解胶原蛋白中的SO2浓度都有显著影响。游离的Met在高于65℃、4min即可被H2O2和L 抗坏血酸协同氧...  研究了水解胶原蛋白在H2O2和L- 抗坏血酸协同作用下,加热氧化并生成CaSO4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H2O2、L- 抗坏血酸、反应温度及pH值对水解胶原蛋白中的SO2浓度都有显著影响。游离的Met在高于65℃、4min即可被H2O2和L 抗坏血酸协同氧化产生SO2。在 75℃、V(水解胶原蛋白)∶V(H2O2 )∶m(L 抗坏血酸) =100 (mL)∶5 (mL)∶1 (g)时,水解胶原蛋白中SO2浓度在 20 min内可从 5 .13×10-3 g/mL降至0 .1×10-3 g/mL,在 60min时再次上升到 3 .46×10-3 g/mL。表明了水解胶原蛋白热氧化产生CaSO4的机理是:在酸性条件下,H2O2和L 抗坏血酸作用形成L 抗坏血酸过酸,后者氧化水解胶原蛋白中的HSO-3 、—S—S—和CH3—S—,最终生成SO2-4 。导致CaSO4沉淀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解胶原蛋白 L-抗坏血酸 H2O2 热氧化 CAS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