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平三维肋管外含不凝性气体的水蒸汽凝结换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朱恂 李刚 +1 位作者 廖强 冯云鹏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94-698,共5页
对水平光管和三维肋管管外具有不同空气含量的水蒸汽凝结换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不凝性气体含量和壁面过冷度对光管和三维肋管凝结换热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工况条件下,水平三维肋管的凝结换热系数是光管的1... 对水平光管和三维肋管管外具有不同空气含量的水蒸汽凝结换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不凝性气体含量和壁面过冷度对光管和三维肋管凝结换热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工况条件下,水平三维肋管的凝结换热系数是光管的1.7~2.9倍;不凝性气体含量越高,凝结换热系数越低;壁面过冷度越大,凝结换热系数越大。最后,获得了水平三维肋管管外凝结换热实验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水平三维肋管 凝结换热 不凝性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相闭式热虹吸管的强化传热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黄定寅 辛明道 石程名 《节能技术》 CAS 1993年第4期6-10,共5页
一、前言 两相闭式热虹吸管作为传热元件的重力热管散热器用于硅元件低温差风冷散热在电力电子设备中开始得到一些应用。随着电力电子设备不断向大功率和小型化方向发展,要求在散热器重量和体积尽可能小的情况下,不断提高散热器的散热... 一、前言 两相闭式热虹吸管作为传热元件的重力热管散热器用于硅元件低温差风冷散热在电力电子设备中开始得到一些应用。随着电力电子设备不断向大功率和小型化方向发展,要求在散热器重量和体积尽可能小的情况下,不断提高散热器的散热功率。采用强化热虹吸管的沸腾和凝结换热的措施,减小蒸发和凝结热阻,对于改善重力热管散热器的性能,提高散热功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闭式 热虹吸管 散热器 传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置光纤/导光管反应器的微藻固碳减排研究
3
作者 夏奡 任柯欣 +4 位作者 张敬苗 黄云 朱贤青 朱恂 廖强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9-337,共9页
我国燃煤电厂每年排放CO_(2)超过57亿t,为保障双碳目标如期实现,必须大幅降低燃煤电厂的CO_(2)排放。微藻固碳通过高效的光合作用吸收CO_(2)转化为生物质,是极具潜力的燃煤电厂减碳技术,但目前微藻固碳性能严重受限于反应器内光传输。... 我国燃煤电厂每年排放CO_(2)超过57亿t,为保障双碳目标如期实现,必须大幅降低燃煤电厂的CO_(2)排放。微藻固碳通过高效的光合作用吸收CO_(2)转化为生物质,是极具潜力的燃煤电厂减碳技术,但目前微藻固碳性能严重受限于反应器内光传输。导光管可灵活调节反应器内光分布,而光纤可集中传输光线且光损耗低,因此提出光纤/导光管微藻光生物反应器,扩大藻液受光面积,增加藻细胞色素的光捕集,促进微藻光合固碳。利用光学仿真软件对光纤/导光管内传输的光线进行追踪,获得了光纤/导光管管壁的光强分布。在不同反应器、输入光能条件下进行微藻培养实验,获得了微藻生物量、固碳速率与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分析了内置光纤/导光管对微藻固碳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平面末端的光纤射出光的光强在导光管侧30~140 mm内迅速下降,导光管发光范围集中。在导光管底部添加锥形反光件反射抵达管底的透射光、并设计阶梯型光纤使输入光由不同阶梯分级发出,可使微藻光生物反应器内光分布更加均匀,反应器内部远离光源区域的藻细胞可以有效接受光能进行光合固碳。当光能输入为3.3 W/L时,含两级阶梯结构光纤和锥形反光件的导光管管侧表面最低光强为47μmol/(m^(2)·s),平均光强达64μmol/(m^(2)·s),较无光纤仅顶部给光的导光管侧面平均光强提高了2.6倍。微藻在插入阶梯型光纤的光生物反应器(SF-PBR)培养7 d后生物量达到1.9 g/L,比在插入平面端光纤的光生物反应器(FF-PBR)中培养的生物量高46.2%,比仅顶部受光的光生物反应器(LG-PBR)中培养的生物量高111.1%。当提升光源输入至5.0 W/L,微藻培养7 d后的生物量高达2.8 g/L,培养期间保持高固碳速率(608.3 mg/(L·d)),比对照组LG-PBR的固碳速率提高1.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碳 微藻 光生物反应器 光纤导光 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掘进工作面冲击射流换热特性 被引量:13
4
作者 姬建虎 廖强 +2 位作者 胡千庭 褚召祥 张习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54-560,共7页
针对高温矿井掘进工作面的通风和换热特点,运用量纲分析法,得出掘进工作面射流冲击换热系数的关联式,结果表明,射流冲击换热无量纲Nu与Re、巷道特征直径D、风筒直径d和风筒出口距工作面断面的距离H有关。采用ANSYS软件对特定巷道的不同... 针对高温矿井掘进工作面的通风和换热特点,运用量纲分析法,得出掘进工作面射流冲击换热系数的关联式,结果表明,射流冲击换热无量纲Nu与Re、巷道特征直径D、风筒直径d和风筒出口距工作面断面的距离H有关。采用ANSYS软件对特定巷道的不同风流雷诺数Re、风筒直径d和风筒出口距工作面断面的距离H的216种组合方式下的换热情况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回归分析表明:当D/d为5.60时,Nu与Re,H/d之间的关系式符合Lorentzian模型;当D/d为4.20和3.36时,Nu与Re,H/d之间的关系式符合抛物面模型,相关系数R2分别为0.882 2,0.699 0和0.875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工作面 射流 对流换热 模拟 回归分析 热害矿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害矿井掘进工作面换热特性 被引量:14
5
作者 姬建虎 廖强 +3 位作者 胡千庭 褚召祥 张习军 龚林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92-698,共7页
为量化热害矿井掘进工作面的换热特性,根据其通风和换热特点,以掘进工作面冲击射流换热系数的影响因素关联式为基础,结合工程实践中常见参数对换热系数影响因素进行了1∶1的ANSYS数值模拟试验和1∶3的室内相似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模拟... 为量化热害矿井掘进工作面的换热特性,根据其通风和换热特点,以掘进工作面冲击射流换热系数的影响因素关联式为基础,结合工程实践中常见参数对换热系数影响因素进行了1∶1的ANSYS数值模拟试验和1∶3的室内相似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模拟和实验结果在数值范围和变化趋势两方面吻合程度都较高。对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掘进工作面冲击射流换热系数影响因素关联式的具体形式。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回归分析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5和0.9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害矿井 掘进工作面 换热系数 相似实验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固定化载体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6
作者 张桂芝 廖强 王永忠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05-109,共5页
载体材料在微生物固定化技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阐述了固定化技术对载体材料性能的要求。对天然载体、合成高分子载体、人工无机载体、复合载体等不同载体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综述。各类材料各有其优点及其适用性,认为新型改性复合... 载体材料在微生物固定化技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阐述了固定化技术对载体材料性能的要求。对天然载体、合成高分子载体、人工无机载体、复合载体等不同载体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综述。各类材料各有其优点及其适用性,认为新型改性复合载体材料的研究是今后主要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技术 载体材料 改性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电式生物量浓度在线检测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赵明富 廖强 +2 位作者 罗渝微 钟年丙 陈艳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50-653,共4页
研究表明,生物量浓度的变化会引起溶液的折射率变化,从而导致反射光能量的变化。从菲涅耳公式和折射定律可知,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数值决定了反射率的大小,反射光能量与界面两边的介质的折射率有关,该文正是从这一物理现象和理论出发,将反... 研究表明,生物量浓度的变化会引起溶液的折射率变化,从而导致反射光能量的变化。从菲涅耳公式和折射定律可知,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数值决定了反射率的大小,反射光能量与界面两边的介质的折射率有关,该文正是从这一物理现象和理论出发,将反射能量的大小与具有实用意义的生物量浓度测量联系起来,建立了一种新的生物量浓度测量方法。文章论述了传感器的组成电路、设计原理、入射角的选择方法。并通过实验研究深入地讨论了在入射角小于和大于临界角两种情况下,对生物量浓度测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及理论分析表明:这种方法用于测量微生物液体浓度是可行的,具有生物量浓度在线测量准确、灵敏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浓度 在线检测 传感器 反射 棱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二极管激光器喷雾冷却实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杨波 高松信 +1 位作者 刘军 王宏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6,共4页
通过以液氨为制冷工质的开式喷雾冷却系统,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研究了二极管激光器(DL)热沉喷雾表面分别为光滑表面、均匀密排微孔、深孔和多孔表面结构时的冷却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热流密度达到300W/cm2时,冷却表面温度均保持在28℃以内... 通过以液氨为制冷工质的开式喷雾冷却系统,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研究了二极管激光器(DL)热沉喷雾表面分别为光滑表面、均匀密排微孔、深孔和多孔表面结构时的冷却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热流密度达到300W/cm2时,冷却表面温度均保持在28℃以内,适用于高热流密度下的DL热管理问题;喷雾表面均布微结构能显著强化喷雾冷却性能,当采用均匀密排多孔表面时,散热功率达511.5 W/cm2,对流传热系数为346 701.1W/(m2·℃),传热系数较光滑表面时提高了8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极管激光器 热管理 喷雾冷却 微结构表面 强化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抗结壳沼气反应器产气特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彭震 王永忠 +5 位作者 廖强 朱恂 李俊 王宏 丁玉栋 叶丁丁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05-710,共6页
针对沼气发酵过程中的结壳问题,研制了一种具有抗结壳性能的新型沼气反应器,并以马铃薯皮为原料在沼液温度为27(±3)℃时进行了有、无抗结壳装置的反应器产气性能对照实验,结果发现抗结壳反应器的沼液面悬浮固体物质量仅为后者的1/... 针对沼气发酵过程中的结壳问题,研制了一种具有抗结壳性能的新型沼气反应器,并以马铃薯皮为原料在沼液温度为27(±3)℃时进行了有、无抗结壳装置的反应器产气性能对照实验,结果发现抗结壳反应器的沼液面悬浮固体物质量仅为后者的1/22,而总产气量和COD去除率分别提高17.5%和27.1%。此外,实验研究了抗结壳反应器中固体物浓度对沼气发酵性能的影响,并在固体物浓度为4%时得到最大日产气量为11.2L,COD去除率为69.7%,产气中甲烷浓度长期维持在约62%,反应器具有较强的沼液pH值调节能力。研究表明新型抗结壳反应器具有较好的抗结壳性能和较高的产气率及原料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发酵 沼气 沼气反应器 抗结壳 固体物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铝电解预焙槽气体焙烧启动传热特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力 伍成波 +2 位作者 潘良明 冉景煜 辛明道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80-83,共4页
利用铝电解预焙槽槽底导热的三维数学模型 ,研究大型铝电解预焙槽气体焙烧启动时 ,槽底阴极的升温速度、温度分布与加热制度的关系 ,并讨论气体焙烧启动加热的最少时间及阴极下表面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 .确定了实际采用的加热制度 ,并论... 利用铝电解预焙槽槽底导热的三维数学模型 ,研究大型铝电解预焙槽气体焙烧启动时 ,槽底阴极的升温速度、温度分布与加热制度的关系 ,并讨论气体焙烧启动加热的最少时间及阴极下表面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 .确定了实际采用的加热制度 ,并论证了其加热工艺的合理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性质/铝电解预焙槽 气体焙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条件对滑移区气体微槽流动和传热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肖睿 辛明道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067-1071,共5页
针对不同的边界条件 ,分析了微矩形槽道内不可压缩性气体在速度滑移和温度跳跃区的流动和换热过程 .在分析模型中 ,假定矩形槽道底面定热流加热 ,其余 3个面绝热 .分别在一阶、二阶滑移及速度滑移和温度跳跃相互耦合的边界条件下给出了... 针对不同的边界条件 ,分析了微矩形槽道内不可压缩性气体在速度滑移和温度跳跃区的流动和换热过程 .在分析模型中 ,假定矩形槽道底面定热流加热 ,其余 3个面绝热 .分别在一阶、二阶滑移及速度滑移和温度跳跃相互耦合的边界条件下给出了截面上速度和温度分布的数值解 ,讨论了阻力和换热特性 ,并与Arkilic等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在相同的条件下 ,耦合的阻力系数最小 ,二阶边界次之 ,一阶边界最大 ;速度滑移和温度跳跃对换热系数具有相反的影响趋势 ;耦合模型更接近实验结果 ,其次为二阶滑移模型 ,一阶滑移模型的偏差最大 ;在不考虑可压缩性因素时 ,滑移边界条件的阶数对阻力系数的影响较大 ,对换热系数的影响不是十分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滑移 温度跳跃 边界条件 不可压缩气体 微矩形槽道 流动 对流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进料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丁玉栋 朱恂 +1 位作者 包立炯 廖强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99-603,共5页
利用美国Arbin公司燃料电池测试装置,对液相进料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电流-电压曲线,研究了燃料电池工作温度和压力、阴阳极差压、甲醇和氧气流量、甲醇浓度等参数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较高的电池温... 利用美国Arbin公司燃料电池测试装置,对液相进料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电流-电压曲线,研究了燃料电池工作温度和压力、阴阳极差压、甲醇和氧气流量、甲醇浓度等参数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较高的电池温度可以提高电池的性能;阴阳极差压提高,电池性能降低;在甲醇浓度较低时,燃料电池工作压力、工质流量和浓度的增加均使燃料电池性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工程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液相进料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蒸汽在水平二维微肋管内的凝结换热 被引量:1
13
作者 辛明道 王志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1026-1028,共3页
探讨了微肋高度对水平二维微肋管内凝结换热和流动阻力的影响.采用水蒸汽为凝结介质,进行了三种不同肋高度的管内凝结换热实验.结果表明,二维微肋管内凝结的平均换热系数α随肋高的增加明显增大.和光管比较,α增加28%~210... 探讨了微肋高度对水平二维微肋管内凝结换热和流动阻力的影响.采用水蒸汽为凝结介质,进行了三种不同肋高度的管内凝结换热实验.结果表明,二维微肋管内凝结的平均换热系数α随肋高的增加明显增大.和光管比较,α增加28%~210%,这时阻力的增加仅为4%~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蒸汽 水平管 微肋管 凝结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移流区平行平板微通道内单侧加热流动与换热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恂 辛明道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84-87,共4页
对一侧等热流、一侧绝热热边界条件下 ,流动与热充分发展的平行平板微通道在滑移流区内层流流动与换热进行了理论分析 ,研究了槽道内速度场与温度场的分布、换热特性 ,以及 Kn、动量协调系数、热协调系数的影响 .
关键词 传热/滑移流区 微小槽道 定热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热流下平行平板微槽内流体滑移流动与层流换热
15
作者 朱恂 辛明道 廖强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88-92,共5页
对两侧不同定热流热边界条件下 ,流动与热充分发展的平行平板微槽在滑移流区内的层流换热进行了理论分析 ,研究了微槽内温度场的分布和换热特性 ,并讨论了 Kn、热流比、动量协调系数、热协调系数等的影响 .
关键词 流动 传热/滑移流区 微槽道 定热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热导率的瞬态热线法测试
16
作者 张洪济 童明伟 +1 位作者 刘小云 雷亨顺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97-102,共6页
基于无限大介质中的径向一维非稳态导热分析所确立的血液热导率的瞬态热线法原理和前期工作中存在的缺陷〔1〕,对测试装置中的线热源、测温方法及检测技术等进行了改进,改善了装置的性能,提高了测试的准确性。用正常人体的新鲜血液... 基于无限大介质中的径向一维非稳态导热分析所确立的血液热导率的瞬态热线法原理和前期工作中存在的缺陷〔1〕,对测试装置中的线热源、测温方法及检测技术等进行了改进,改善了装置的性能,提高了测试的准确性。用正常人体的新鲜血液进行了测试,并对测试结果的不确定度作了分析,不确定度不超过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流变学 生物传热学 热导率 线热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六硼化镧与壳聚糖的光热转换生物材料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奕杉 钟年丙 +4 位作者 廖强 付乾 黄云 夏奡 朱恂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21-1027,共7页
为实现光合细菌(PSB)产氢过程的光分频利用,用六硼化镧(LaB_6)和壳聚糖制备了光热转换发光发热生物材料,研究了不同LaB_6纳米颗粒的生物材料在可见光下的吸光特性和光热转换特性。研究发现:该生物材料能较好地透过510~650 nm波长的光为... 为实现光合细菌(PSB)产氢过程的光分频利用,用六硼化镧(LaB_6)和壳聚糖制备了光热转换发光发热生物材料,研究了不同LaB_6纳米颗粒的生物材料在可见光下的吸光特性和光热转换特性。研究发现:该生物材料能较好地透过510~650 nm波长的光为PSB产氢供给光能,而其他波段的光用于激发LaB_6粒子产热为PSB提供热能。LaB_6纳米颗粒的吸光度及光热转换能力受颗粒尺寸影响显著,当生物材料中LaB_6颗粒平均水力直径为295 nm时,12 min内的温升速率为0.41℃/min,是载玻片的5.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 生物材料 六硼化镧 光热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内微肋水热管强化传热实验 被引量:3
18
作者 德军 辛明道 廖全 《能源研究与信息》 2002年第4期237-242,共6页
首次报道了三维内微肋两相闭式热虹吸管的传热性能.在实验范围内,与光管相比,竖直放置时,平均沸腾换热系数可以提高50%~238%,平均凝结换热系数可以提高100%~222%;小倾角下,平均沸腾换热系数可以提高51%~171%,平均凝结换热系数可以提高42... 首次报道了三维内微肋两相闭式热虹吸管的传热性能.在实验范围内,与光管相比,竖直放置时,平均沸腾换热系数可以提高50%~238%,平均凝结换热系数可以提高100%~222%;小倾角下,平均沸腾换热系数可以提高51%~171%,平均凝结换热系数可以提高42%~170%.三维内微肋结构能够大大强化热管的沸腾换热与凝结换热,有效地减小热管的内热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管 三维内微肋 强化传热 沸腾 凝结 测量 换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功率晶闸管风冷热管散热器的新结构与传热试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定寅 辛明道 石程名 《电子机械工程》 1990年第2期28-32,共5页
本文报导蒸发段内壁采用轴向槽道加抑泡孔管的风冷重力热管散热器。性能试验表明:这种热管散热器的热阻低达0.0129℃/w,主要性能指标优于国内外同类热管散热器,使风冷散热能力已达到水冷散热器的水平。
关键词 热管 散热器 晶闸管 传热试验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缝通道过冷沸腾壁面汽泡生长的研究
20
作者 赵琴 何川 +1 位作者 潘良明 辛明道 《四川工业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57-60,共4页
本文作者提出界面质点标记与局部网格加密相结合的方法来跟踪汽液界面移动 ,模拟了窄缝通道内过冷流动沸腾状况下加热壁面上汽泡的生长情况 ,并采用了klausner关于汽泡脱离的判断方法 ,计算至汽泡离开核化点开始沿壁面滑移为止。数值模... 本文作者提出界面质点标记与局部网格加密相结合的方法来跟踪汽液界面移动 ,模拟了窄缝通道内过冷流动沸腾状况下加热壁面上汽泡的生长情况 ,并采用了klausner关于汽泡脱离的判断方法 ,计算至汽泡离开核化点开始沿壁面滑移为止。数值模拟得到汽泡的生长速率d(t) =ktn+d0 ,计算发现与大通道内相同参数条件下的流动核沸腾相比 ,窄缝通道内壁面上的活化汽泡具有生长速度减慢、脱落频率加快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冷沸腾 窄缝通道 汽泡 数值模拟 加热壁面 生长过程 汽液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