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年消费新图景及趋势应对
1
作者 龙少波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64-68,共5页
当前,青年群体正成为新型消费的主力军。青年群体的代际差异与消费偏好转变正重塑新型消费市场格局。情绪价值驱动、社交属性强化及数智技术赋能构成青年新型消费的三个主要特征。沉浸式体验消费、健康消费与可持续消费等新型消费业态... 当前,青年群体正成为新型消费的主力军。青年群体的代际差异与消费偏好转变正重塑新型消费市场格局。情绪价值驱动、社交属性强化及数智技术赋能构成青年新型消费的三个主要特征。沉浸式体验消费、健康消费与可持续消费等新型消费业态蓬勃发展,但仍面临供需结构性错位、非理性消费风险及行业监管滞后等挑战。应通过政策激励、消费理念引导与监管能力提升等方式,推动青年新型消费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群体 新型消费 消费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与消费“双升级”畅通经济双循环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103
2
作者 龙少波 张梦雪 田浩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0-105,共16页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已成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然而,当前我国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关键环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主要方面尚存在一些堵点,不利于双循环新格局的加快形成。产业与消...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已成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然而,当前我国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关键环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主要方面尚存在一些堵点,不利于双循环新格局的加快形成。产业与消费“双升级”对畅通经济双循环有着重要的作用。产业与消费“双升级”通过供给质量提升、技术进步方式转换、就业增加扩容三大机制能有效地疏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关键环节的主要堵点,并进一步通过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协同作用,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同时,国内经济大循环畅通的过程又将助力于疏通国际经济循环的主要方面所存在的堵点,使得我国以更高的规模经济效能、产业层级和更强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和协作,并反哺带动国内经济大循环,加快二者相互促进,最终形成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升级 双循环 产业升级 消费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居民消费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测度 被引量:16
3
作者 龙少波 李洁雨 左渝兰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98,共18页
消费环境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其在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和扩大居民消费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在界定居民消费环境内涵的基础上,本文构建包含5个二级指标在内的居民消费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综合运用多种赋权模型确定16个三级指标的权重... 消费环境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其在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和扩大居民消费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在界定居民消费环境内涵的基础上,本文构建包含5个二级指标在内的居民消费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综合运用多种赋权模型确定16个三级指标的权重,进而计算1998—2020年我国居民消费环境评价指数以及2008—2020年31个省份的居民消费环境评价指数。研究表明:我国居民消费环境总体呈现逐步改善的趋势,消费经济环境、消费政策和制度环境、消费基础设施环境、消费供给环境、消费文化环境均得到明显优化。但是,各省份居民消费环境差异仍较为明显,东部地区的居民消费环境相对较好。未来优化我国居民消费环境应重点从优化消费政策和制度环境、消费供给环境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消费环境 居民消费 扩大内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条件下中国式技术变迁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龙少波 丁露 裴红霞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7-70,共14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式技术变迁采取引进式技术进步方式以加快国内技术的追赶,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引进式技术进步以资本为载体,具有资本偏向和技能偏向的特征,导致资本报酬挤占劳动报酬和劳动报酬内部分配不均,致使消费需求增长乏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式技术变迁采取引进式技术进步方式以加快国内技术的追赶,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引进式技术进步以资本为载体,具有资本偏向和技能偏向的特征,导致资本报酬挤占劳动报酬和劳动报酬内部分配不均,致使消费需求增长乏力。中国式技术变迁具有强制性特征,使得技术引进更多地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工业和高新技术行业,导致生产力结构不平衡,加剧了收入分配不均衡和消费支出下降。在当前国内外技术差距缩小、国外对核心技术封锁的现实条件下,中国式技术变迁路径需要从引进式技术进步转向原发式技术进步,在实现增长动能转换的同时,激发居民消费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变迁 技术引进 自主创新 居民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