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行温度对钠热管内工质蒸发调节系数影响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马在勇 周政 +5 位作者 马誉高 吴奇 张卢腾 连强 唐思邈 潘良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06-2112,共7页
钠热管在相关小型化、无人化核反应堆平台上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其工质蒸发调节系数的准确性对于钠热管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蒸发调节系数受温度的影响显著,为此,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对钠热管内钠蒸发调节系数的影响。通过改... 钠热管在相关小型化、无人化核反应堆平台上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其工质蒸发调节系数的准确性对于钠热管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蒸发调节系数受温度的影响显著,为此,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对钠热管内钠蒸发调节系数的影响。通过改变加热功率、倾角、加钠量、丝网等参数,测量了稳态工况下的轴向外壁面温度及气相温度。采用不同蒸气温度取值方法,结合外壁面温度测量值,基于HertzKnudsen-Schrage方程获得了蒸发调节系数的实验值。分析表明,使用蒸发段局部气相温度作为蒸气温度获得的蒸发调节系数受管内工况及丝网参数影响较小,蒸发调节系数的对数值与对数饱和压力满足良好的线性关系;使用绝热段壁面温度或绝热段气相温度作为蒸气温度获得的蒸发调节系数,在550℃以下时受轴向导热热阻及液钠润湿不佳的影响,数值偏小但依然满足对数线性关系,而在高于550℃时液钠良好润湿性带来的轴向铺展可显著增大蒸发调节系数,此时丝网的作用较为明显。通过拟合实验数据,建立了不同温度下的蒸发调节系数的经验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热管 蒸发调节系数 实验研究 模型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蓄热罐与管网虚拟储能热电联供系统的经济运行优化分析
2
作者 杨庆川 陈美端 +4 位作者 余小兵 薛晨晰 李洪瑞 吴闯 卿绍伟 《节能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449-457,共9页
本文建立计及蓄热罐与管网虚拟储能热电联供系统模型,探讨不同储能装置配置(如无储能装置、含虚拟储能、含蓄热罐、含蓄热罐与虚拟储能)下负荷场景、燃煤价格、管网长度对系统运行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含蓄热罐与虚拟储能的储能配置使... 本文建立计及蓄热罐与管网虚拟储能热电联供系统模型,探讨不同储能装置配置(如无储能装置、含虚拟储能、含蓄热罐、含蓄热罐与虚拟储能)下负荷场景、燃煤价格、管网长度对系统运行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含蓄热罐与虚拟储能的储能配置使得热电联供系统的运行成本大幅降低,且当热电负荷波动较大时,运行成本降幅更大,如工业负荷场景下降幅达26.12%;燃料价格上涨使得系统运行成本线性增加,但相比于无储能装置,含储能装置系统的运行成本仍然较低,经济性更好;由于管网储能容量限制以及管网热损的影响,存在一个最佳管长使得系统运行成本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联供 蓄热罐 虚拟储能 储能 经济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厂严重事故下安全壳内气溶胶再悬浮机制研究
3
作者 杨洋 刘卓 +5 位作者 张卢腾 唐甲璇 李佳龙 潘良明 高力 元一单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4-643,共10页
当核电厂发生严重事故后,安全壳内可能会存在大量的放射性气溶胶,沉积在壁面的气溶胶会因为安全壳内的气体流动发生再悬浮,成为持续的放射性气溶胶源项。气溶胶的再悬浮会增大安全壳放射性气溶胶的浓度,增加过滤排放系统的工作压力,加... 当核电厂发生严重事故后,安全壳内可能会存在大量的放射性气溶胶,沉积在壁面的气溶胶会因为安全壳内的气体流动发生再悬浮,成为持续的放射性气溶胶源项。气溶胶的再悬浮会增大安全壳放射性气溶胶的浓度,增加过滤排放系统的工作压力,加大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外界的风险。本文采用可视化实验和力矩平衡模型对安全壳内不同沉积条件和气流条件下气溶胶的再悬浮特性开展研究。发现随着气流速度的增大,气溶胶的再悬浮份额逐渐增大;由于毛细力的存在,在高湿环境下沉积的气溶胶,再悬浮份额远低于干燥环境沉积的气溶胶;安全壳内竖直壁面沉积的气溶胶量远小于水平壁面的,难以形成松散的堆积结构,再悬浮份额仅为竖直壁面的50%;随着沉积时间的增加,沉积层发生老化,黏附力增大,使得气溶胶的再悬浮份额降低。基于流体动力和黏附力间的力矩平衡修改了经典RnR模型中再悬浮率常数表达式的部分关键项,并使用实验数据进行验证,模型预测值和实验值的最大绝对偏差为8.92%,平均绝对偏差为5.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事故 气溶胶 再悬浮 力矩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冷机组空气-烟气余热利用综合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杨勇平 许诚 +2 位作者 徐钢 方亚雄 吴影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07-912,共6页
在分析空冷机组运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空气-烟气余热联合回收系统,即空冷岛出口的热空气作为锅炉燃烧用风,进入空气预热器被加热,同时在锅炉尾部加装低温省煤器,加热低压凝结水,以节省汽轮机抽汽量.以某典型600MW亚临界直接空冷... 在分析空冷机组运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空气-烟气余热联合回收系统,即空冷岛出口的热空气作为锅炉燃烧用风,进入空气预热器被加热,同时在锅炉尾部加装低温省煤器,加热低压凝结水,以节省汽轮机抽汽量.以某典型600MW亚临界直接空冷机组为例,分析了空气-烟气余热联合回收系统的热力学特性和节能效果.结果表明:在典型工况下,空气预热器入口温度可提高约25K,机组供电煤耗降低约1.93g/(kW·h),年节约标准煤约7 000t,节约燃料费700余万元(按机组年运行5 500h,标准煤价格为1 000元/t计算),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冷机组 余热利用 空气-烟气余热联合回收系统 热力学分析 节能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与燃煤机组混合发电系统的热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唐强 曹伟伟 +1 位作者 张力 崔鹏飞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24-629,共6页
以某型300 MW机组为例,利用抛物面槽式集热器收集太阳能热量,提出7种太阳能与燃煤机组集成方案,并定义太阳能加热给水与燃煤机组混合发电系统的循环效率、太阳能热电转换率等评价指标,应用变热量等效焓降法计算理论,对原机组及不同集成... 以某型300 MW机组为例,利用抛物面槽式集热器收集太阳能热量,提出7种太阳能与燃煤机组集成方案,并定义太阳能加热给水与燃煤机组混合发电系统的循环效率、太阳能热电转换率等评价指标,应用变热量等效焓降法计算理论,对原机组及不同集成方案进行热经济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太阳能与回热系统混合发电,既能增加发电量,提高太阳能热电效率,又能降低纯太阳能发电投资成本,其代价是混合发电系统的热效率将下降;给出的所有集成方案中,取代1段抽汽方案产生的额外电能和太阳能热电转换率最大,标煤耗率和热耗率最小,为最佳混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燃煤机组 混合发电 等效焓降法 热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浓度煤层气在流态化蓄热装置中的燃烧特性 被引量:5
6
作者 杨仲卿 张力 +1 位作者 唐强 郭名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4-97,共4页
超低浓度煤层气中甲烷体积分数低于5%,常规技术很难加以利用,而含有石英砂颗粒的流态化蓄热装置对超低浓度煤层气的燃烧利用提供了平台。为此,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含有不同甲烷浓度的超低浓度煤层气在流态化蓄热装置中的燃烧特性... 超低浓度煤层气中甲烷体积分数低于5%,常规技术很难加以利用,而含有石英砂颗粒的流态化蓄热装置对超低浓度煤层气的燃烧利用提供了平台。为此,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含有不同甲烷浓度的超低浓度煤层气在流态化蓄热装置中的燃烧特性,并和绝热燃烧时的工况进行了对比,分析了燃烧特性、蓄热特性、氮氧化物生成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流态化蓄热装置在煤层气的体积分数不低于3%时可以维持燃烧;与采用绝热工况相比,采用蓄热颗粒之后,燃烧反应向布风板方向移动,并主要发生在蓄热颗粒组成的床层以内;燃烧后氮氧化物排放量极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浓度煤层气 流态化 蓄热燃烧 数值模拟 燃烧特征 蓄热特征 氮氧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热型纳米流体粘度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刘玉东 孙锐 +2 位作者 刘东方 周小三 周跃国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3-45,57,共4页
实验测量了潜热型纳米流体TiO2-BaCl2-H2O的粘度,分析了纳米粒子体积分数和温度对纳米流体粘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BaCl2水溶液中添加纳米TiO2会增加其粘度,且随着粒子浓度的增加,粘度增加越显著;粘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潜热型纳米... 实验测量了潜热型纳米流体TiO2-BaCl2-H2O的粘度,分析了纳米粒子体积分数和温度对纳米流体粘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BaCl2水溶液中添加纳米TiO2会增加其粘度,且随着粒子浓度的增加,粘度增加越显著;粘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潜热型纳米流体TiO2-BaCl2-H2O的粘度不随剪切应力的变化而变化,表现为牛顿型流体的流变特性。基于实验数据,建立了潜热型纳米流体TiO2-BaCl2-H2O粘度的计算模型,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的误差在2%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潜热 纳米流体 TIO2 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藻光合减排燃煤电厂烟气CO_(2) 及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黄云 彭虹艳 +4 位作者 富经纬 朱贤青 夏奡 朱恂 廖强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5-68,共14页
微藻光合作用固定燃煤发电厂烟气CO_(2)及其生物质能源化资源化利用已成为低碳循环的核心技术,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有效途径之一。然而烟气中CO_(2)浓度高(相对自然界藻类生长的空气氛围),且存在易溶酸性气体,如SO_(2)等,对微藻光合... 微藻光合作用固定燃煤发电厂烟气CO_(2)及其生物质能源化资源化利用已成为低碳循环的核心技术,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有效途径之一。然而烟气中CO_(2)浓度高(相对自然界藻类生长的空气氛围),且存在易溶酸性气体,如SO_(2)等,对微藻光合生长及碳转化过程是极大挑战,造成我国微藻捕集烟气CO_(2)的工程应用非常有限。为促进微藻固定烟气CO_(2)发展,针对烟气高浓度CO_(2)和含SO_(2)等酸性气体的特点,从耐受烟气氛围的高效藻种构建、微藻对高浓度碳的代谢及转化过程调控再到烟气中高浓度CO_(2)在光生物反应器中的传输及转化过程进行全面综述。小球藻是最有望实现微藻生物固定烟气CO_(2)的藻种。通过筛选和驯化等方式,小球藻可适应烟气的高碳浓度和一定浓度下酸性气体的胁迫,并保持较高固碳速率。烟气在光生物反应器内溶解传输及引起多相流动是影响微藻固碳性能的关键,强化反应器内的CO_(2)传输并抑制SO_(2)酸性气体溶解是有效提高微藻光合固碳的有效手段,同时优化反应器结构,改善光照、混合和曝气条件等可有效提高微藻生物量的积累与烟气CO_(2)的固定速率。微藻生物质的利用能有效增加微藻减排烟气CO_(2)的经济性,总结了微藻生物质能源化、资源化、高值化可利用途径和研究进展,包含微藻酯交换合成生物柴油、微藻热解合成生物油和生物气以及微藻发酵合成生物合成气的工艺流程和相关研究进展。为提高微藻生物质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指出微藻作为高值产品合成原料的利用方向,以及藻渣作为碳基材料的资源化利用方式。提出以发展高价值利用为前提,协同微藻基生物燃料和生物炭等产品的高值化、能源化、资源化梯级利用方向,以此提高微藻生物固定烟气CO_(2)系统的经济性和可行性,同时推动微藻生物质新能源的研究,为我国烟气CO_(2)的生物减排及资源化利用提供指导,促进绿碳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CO_(2)减排 光生物反应器 多相流动与传输 CO_(2)资源化利用 燃煤电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变色迷彩涂层制备及性能研究
9
作者 吴法霖 邓贤明 +4 位作者 张天才 程云涛 陈坤 高琴 孙宽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0,共5页
为有效提高装备在野外与不同的背景快速融合的需求,采用利于大面积生产和低成本的丝网印刷方法制备自适应温致变色迷彩涂层。利用氟碳树脂和丙烯酸树脂包覆变色材料,研究涂层制备体系和制备工艺,并通过对变色涂层进行性能测试,制备得到... 为有效提高装备在野外与不同的背景快速融合的需求,采用利于大面积生产和低成本的丝网印刷方法制备自适应温致变色迷彩涂层。利用氟碳树脂和丙烯酸树脂包覆变色材料,研究涂层制备体系和制备工艺,并通过对变色涂层进行性能测试,制备得到具有应用前景的可逆变色迷彩涂层。本研究利用升温辅助层与变色迷彩涂层共同作用,实现了变色迷彩涂层快速可逆自适应变化。利用色差仪、万能拉伸机、耐水色牢度测试仪、盐雾试验机等仪器对涂层的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使用聚氨酯树脂体系制备的温致变色迷彩涂层具有应用前景,当变色迷彩涂层厚度为0.6 mm时,涂层变色时间为6~9 s。将变色迷彩涂层放置于林地、荒漠中,可探测度分别约为0.51、0.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色 涂层 自适应 可探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热管启动过程轴向传热与稳态径向传热特性研究
10
作者 周政 马在勇 +5 位作者 马誉高 吴奇 张卢腾 孙皖 朱隆祥 潘良明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0,共6页
为定量研究钠热管轴向热阻分布特性及径向传热特性,开展了钠热管启动过程中轴向传热及稳态径向传热实验。结果表明:启动过程中加热功率对轴向传热等效热阻的影响显著,随着功率的增大,其轴向传热等效热阻先减小后趋于平缓;在低倾角工况下... 为定量研究钠热管轴向热阻分布特性及径向传热特性,开展了钠热管启动过程中轴向传热及稳态径向传热实验。结果表明:启动过程中加热功率对轴向传热等效热阻的影响显著,随着功率的增大,其轴向传热等效热阻先减小后趋于平缓;在低倾角工况下,轴向传热等效热阻显著增大,倾角较大时其影响较小;温度在350℃以下时,蒸汽处于自由分子流状态,汽液界面热阻可达10^(-4)(m^(2)·K)/W的量级,而更高温度下的蒸汽处于连续流状态,汽液界面热阻仅为10^(-6)~10^(-5)(m^(2)·K)/W;热管固液界面上存在可能由氧化层导致的传热热阻,量级为10^(-4)(m^(2)·K)/W,在低温下该热阻占热管径向传热总热阻的60%左右,其随温度的升高略有增大,在650℃时可达总热阻的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热管 轴向传热 径向传热 热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平板热管的电池热管理实验及仿真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彬 胡子强 +2 位作者 李夔宁 谢翌 郑锦涛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64-1373,共10页
热特性是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当电池以较高倍率进行充放电时,热量聚集使温度迅速上升,影响电池性能,甚至会产生燃烧或爆炸。本工作搭建了一种基于大平板热管的高效高均温性电池散热模型。电池组置于大平板热管上,底部辅... 热特性是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当电池以较高倍率进行充放电时,热量聚集使温度迅速上升,影响电池性能,甚至会产生燃烧或爆炸。本工作搭建了一种基于大平板热管的高效高均温性电池散热模型。电池组置于大平板热管上,底部辅以风冷散热,在不同工况下对电池表面平均温度及最大温差进行数值计算,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热管理模型准确性。结果表明,当环境温度为20℃、冷却风速为5 m/s、以1 C放电至截止电压时,电池组平均温度为38℃,最大温差为1.9℃;在大平板热管散热端适量布置翅片可增大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流法 大平板热管 均温性 风冷散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片旋流角度对低热值煤层气燃烧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闫云飞 张力 +3 位作者 张代生 冉景煜 唐强 蒲舸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90-1494,共5页
基于自行搭建的低热值煤层气燃烧实验系统,设计了4种由不同旋流角度的旋流片组合成的低热值煤层气燃烧器,并进行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分析了旋流角度对于燃烧室内速度、温度及火焰结构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旋流角度对燃烧室内的流速、... 基于自行搭建的低热值煤层气燃烧实验系统,设计了4种由不同旋流角度的旋流片组合成的低热值煤层气燃烧器,并进行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分析了旋流角度对于燃烧室内速度、温度及火焰结构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旋流角度对燃烧室内的流速、温度及火焰结构特性有重要影响,旋流角增大,最大轴向速度向燃烧室后部偏移,轴向温度峰值向燃烧室前部偏移,温度峰值先增后减。旋流片旋流角为45°时,燃烧室内流速和温度分布最均匀,且平均火焰长度较短,平均火焰直径最大,火焰充满度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角度 低热值煤层气 燃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 t/d生活垃圾焚烧炉结焦原因实测分析及抑制结焦措施研究
13
作者 黄俊宾 刘嘉晋 +4 位作者 钟志刚 黄勇 武志林 闫云飞 杨仲卿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1,共6页
垃圾焚烧炉结焦会阻碍烟气流通与管屏吸热,同时清焦过程中焦样容易产生裂纹并坠落,影响垃圾发电厂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从焦样自身性质、垃圾热值变化与运行参数变化探究垃圾焚烧炉结焦的原因。由于生活垃圾热值较设计值平均升高1.22倍... 垃圾焚烧炉结焦会阻碍烟气流通与管屏吸热,同时清焦过程中焦样容易产生裂纹并坠落,影响垃圾发电厂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从焦样自身性质、垃圾热值变化与运行参数变化探究垃圾焚烧炉结焦的原因。由于生活垃圾热值较设计值平均升高1.22倍,且碱金属含量高,在燃烧过程中易与其他物质生成低熔点的复合物,同时运行参数配置的不合理导致了结焦现象的产生及加剧。针对结焦原因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对炉膛受热壁面进行改造。将受热壁面的耐火材料由刚玉莫来石替换为SiC浇注料,可以提升炉膛辐射受热面吸热量至1670.53 kJ/kg;保持平均一次风量44411.1 m^(3)/h、二次风量11102.8 m^(3)/h,可以使垃圾尽可能燃烧完全。同时对入炉垃圾进行检测,合理安排发酵时间,避免入炉垃圾热值波动剧烈,使锅炉维持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 炉膛结焦 垃圾热值 抑制结焦措施 运行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热棚半径和涡轮压降对太阳能热风系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闫云飞 代长林 张力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84-890,共7页
研究了太阳能热风系统中涡轮压降和集热棚半径对系统功率的影响,并对流动方向上集热棚内温度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结构确定的太阳能热风系统存在使系统功率最大的最佳涡轮压降;在涡轮压降不变的情况下,系统功率随集热棚半径... 研究了太阳能热风系统中涡轮压降和集热棚半径对系统功率的影响,并对流动方向上集热棚内温度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结构确定的太阳能热风系统存在使系统功率最大的最佳涡轮压降;在涡轮压降不变的情况下,系统功率随集热棚半径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将不再增大,即无限制地增大集热棚半径是无意义的,指导工程运用时不能仅通过增大集热棚半径来增大系统功率;增大涡轮压降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空气的温升速率、提高空气最终温度以及降低系统的做功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热风系统 集热棚半径 涡轮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低温复合加热策略及优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夔宁 王靖鸿 +3 位作者 谢翌 刘彬 刘江岩 刘召婷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191-3199,共9页
电动汽车因为节能环保和能量转化效率高等特性在近年来发展迅速。在低温下,作为动力来源的锂离子电池的放电功率和容量等性能严重衰减,影响着电动汽车在北方极寒地区的发展和普及。因此,如何在低温下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可靠、高效、安全... 电动汽车因为节能环保和能量转化效率高等特性在近年来发展迅速。在低温下,作为动力来源的锂离子电池的放电功率和容量等性能严重衰减,影响着电动汽车在北方极寒地区的发展和普及。因此,如何在低温下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可靠、高效、安全地低温加热显得尤为重要。以三元锂方块电池为研究对象,通过测试电池在不同工况下的低温特性,得出了电池电特性和热特性参数。建立单体电池低温电热耦合模型,通过神经网络方法拟合实验数据,得到电池低温加热仿真模型。通过电池不同工况下的温升实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精度。本文提出了电池多段恒流复合加热方法,建立了电池老化、加热时间、容量收益的多目标非线性优化模型,揭示了电池老化、加热时间和容量收益之间的关系,得到了评价加权权重矩阵。利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Ⅱ(NSGA-Ⅱ)和优劣解距离法(TOPSIS),得到单体电池平衡加热策略,探究了电池不同初始状态对优化目标的影响规律。根据电池的不同初始状态以平衡加热策略为基础建立了单体电池加热电流数据库。电池初始温度为-20℃时,加热到10℃,所需加热时间为253 s,容量收益为4.72 Ah,电池老化为0.482‱,峰值功率收益为1104 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低温电热耦合模型 复合加热方法 加热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缩型混合室引射式低压加热器的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冉景煜 刘志华 吴伟弟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38-943,共6页
将常规引射式低压加热器的圆柱形混合室改为渐缩型混合室,研发了一种新的渐缩型混合室引射式低压加热器,通过理论计算分析了进口参数和喉部直径对该装置加热和升压性能的影响,并将出口水温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蒸汽压力不变... 将常规引射式低压加热器的圆柱形混合室改为渐缩型混合室,研发了一种新的渐缩型混合室引射式低压加热器,通过理论计算分析了进口参数和喉部直径对该装置加热和升压性能的影响,并将出口水温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蒸汽压力不变时,增大入水压力,加热器出口温度下降,出口压力升高,并均呈减缓趋势;当入水参数不变时,增大蒸汽压力,加热器引射系数增大,出口温度升高,但蒸汽流量对出口压力影响不大;增大混合室喉部面积可以降低出口压力,有利于提高加热器变工况运行下加热性能和实际运行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缩型混合室 引射式加热器 加热性能 升压性能 特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参数对U型管式蒸汽发生器倒流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浩 马在勇 +6 位作者 姜张锐 唐瑜 张卢腾 徐建军 孙皖 袁德文 潘良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09-1315,共7页
在低流量强迫循环工况下,一部分U型管可能会发生流动反转的现象。通过实验研究了低流量强迫循环条件下一次侧入口温度、一回路总流速、电动调节阀阻力系数以及二次冷却水流量对U型管倒流临界点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一次侧入口温度的增加... 在低流量强迫循环工况下,一部分U型管可能会发生流动反转的现象。通过实验研究了低流量强迫循环条件下一次侧入口温度、一回路总流速、电动调节阀阻力系数以及二次冷却水流量对U型管倒流临界点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一次侧入口温度的增加,倒流临界流速增大;随一回路总流速的增大,倒流时U型管入口温度逐渐增大;从实验结果来看,电动调节阀阻力系数对倒流临界点的影响并不显著;随二次侧冷却水流量的增大,倒流临界流速缓慢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发生器 倒流 强迫循环 参数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风下不同开口率圆柱形腔体复合热损失特性实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双应 李德磊 +1 位作者 肖兰 申祖国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22-628,共7页
建立圆柱形腔体热损失性能测试实验台,固定腔体倾角为45°,采用电加热方式对腔体底面和侧面同时加热,探讨有环境风条件时,不同开口率圆柱形腔体在不同风速、风向角下的复合热损失特性,获得混合对流热损失努塞尔特数Nuc和辐射热损失... 建立圆柱形腔体热损失性能测试实验台,固定腔体倾角为45°,采用电加热方式对腔体底面和侧面同时加热,探讨有环境风条件时,不同开口率圆柱形腔体在不同风速、风向角下的复合热损失特性,获得混合对流热损失努塞尔特数Nuc和辐射热损失努塞尔特数Nur的拟合关联式,并分析实验过程中的不确定度。结果表明,在有风条件下,对部分开口的圆柱形腔体,对流热损失和辐射热损失随开口率OR的增大而增加,导热热损失随开口率OR的增大而减少;各项热损失随风向角的变化较受开口率的影响要小;开口率增大时,Nuc和Nur均增加;风速增大时,Nuc增加,而Nur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形腔体 环境风 热损失 开口率 实验研究 不确定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高中温耦合温差发电系统 被引量:2
19
作者 卿绍伟 胡周 +1 位作者 苟小龙 许昊煜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032-3038,共7页
在环形高温温差发电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高中温耦合温差发电系统,数值研究不同燃烧器结构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获得经优化后的新型燃烧器结构。实验结果可验证模拟结果的正确性,新型高中温耦合温差发电系统发电功率明显高于单级高温发电... 在环形高温温差发电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高中温耦合温差发电系统,数值研究不同燃烧器结构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获得经优化后的新型燃烧器结构。实验结果可验证模拟结果的正确性,新型高中温耦合温差发电系统发电功率明显高于单级高温发电系统,且其热电模块的温度分布更均匀,系统发电效率得到较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差发电 燃烧器 能源利用 能源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池坝选煤厂粉尘污染治理技术探索与应用实践 被引量:3
20
作者 丁林 何昊宇 +4 位作者 周爱荣 刘登科 杨仲卿 冉景煜 王刚 《现代矿业》 CAS 2020年第3期210-212,215,共4页
为了对选煤厂粉尘污染进行有效控制,代池坝选煤厂针对原煤受煤系统和离心脱水系统两个主要尘源进行了重点改造和系统优化。通过加设自旋式喷雾降尘装置、喷雾炮和自动洗车装置、改造离心脱水系统风路等方式有效控制了粉尘污染,实现了原... 为了对选煤厂粉尘污染进行有效控制,代池坝选煤厂针对原煤受煤系统和离心脱水系统两个主要尘源进行了重点改造和系统优化。通过加设自旋式喷雾降尘装置、喷雾炮和自动洗车装置、改造离心脱水系统风路等方式有效控制了粉尘污染,实现了原煤受煤系统和离心脱水系统的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分别降低78%和67%以上,为员工创造了健康的工作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污染 喷雾除尘 自动洗车 离心脱水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