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展计算机职业资格认证的实践探索
1
作者 王毅 《职业技术教育》 2007年第14期5-7,共3页
在实施计算机专业职业资格考试时应以人为本,精化品种,统一标准,突出能力考核,降低收费,努力提高社会认同度,加强职业道德和法规的考核。在学校教学中,应注重强化学生的专业基础,强调实践和情境教学,加强对外交流,广泛开展合... 在实施计算机专业职业资格考试时应以人为本,精化品种,统一标准,突出能力考核,降低收费,努力提高社会认同度,加强职业道德和法规的考核。在学校教学中,应注重强化学生的专业基础,强调实践和情境教学,加强对外交流,广泛开展合作办学,实现证书与学分互认,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资格认证 计算机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OI基底的高通量细胞电融合芯片 被引量:8
2
作者 胡宁 杨军 +5 位作者 侯文生 郑小林 曹毅 杨静 许蓉 张瑞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45,共4页
提出了一种以MEMS技术为基础,可在低电压驱动条件下工作的创新型细胞电融合芯片.该芯片的设计原理在于通过缩短微电极间的间距,在低电压条件下获得足够强度的排队和融合电场强度.原型芯片以SOI硅片为加工材料,通过刻蚀方式在顶层低阻硅... 提出了一种以MEMS技术为基础,可在低电压驱动条件下工作的创新型细胞电融合芯片.该芯片的设计原理在于通过缩短微电极间的间距,在低电压条件下获得足够强度的排队和融合电场强度.原型芯片以SOI硅片为加工材料,通过刻蚀方式在顶层低阻硅形成微电极和微通道;在微电极上沉淀2μm厚的铝膜以降低电阻率,提高导电性;通过PECVD方法形成150nm厚SiO2保障铝膜的抗腐蚀性及芯片生物相容性;芯片最终采用DIP法进行封装.在该芯片上进行了低电压(传统电融合设备工作电压的1/20)驱动条件下的基于介电电泳的细胞排队实验及后期的细胞电融合实验,结果表明,细胞多以两两结合的方式排列,与传统的细胞融合电仪器相比较,降低了多细胞排队概率,进而减少了传统电融合设备多细胞融合的概率,为细胞高效率融合奠定了基础.在加载的低电压短脉冲信号后,微通道中形成了高压短脉冲电场,在脉冲作用下,烟草原生质体细胞在微通道中发生了融合,融合时间(2min)远低于传统电融合方法(10~30min),融合率远远高于传统的PEG方法(融合率小于1%)和传统电融合方法(利用BTX ECM 2001细胞电融合系统得到,融合率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电融合芯片 微电极阵列 仿真 介电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微流控细胞分离芯片及其流场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静 杨军 +3 位作者 许蓉 曹毅 胡宁 郑小林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508-1511,共4页
微流控细胞分离芯片中流场的分布对混合细胞的有效分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细胞分离芯片结构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设计了一种细胞分离芯片,用于将细胞融合实验后的融合细胞从大量未融合细胞中自动分离出来。为进一步研究芯片中流场... 微流控细胞分离芯片中流场的分布对混合细胞的有效分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细胞分离芯片结构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设计了一种细胞分离芯片,用于将细胞融合实验后的融合细胞从大量未融合细胞中自动分离出来。为进一步研究芯片中流场分布与芯片结构的关系,利用CFD分析软件Fluent对微流控细胞分离芯片中的流场进行仿真分析,得到其流速分布。针对微通道中的流动情况实验分析表明,实验与仿真结果相比误差在10%以内,证明了CFD软件仿真在细胞分离芯片结构的设计中的指导作用。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选择了一个优化的芯片结构模型并制作了Y型通道的微流控分离芯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细胞分离 流场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小型高通量SPR生物传感检测装置的研制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军 黄小玲 +2 位作者 张丽果 曹毅 杨静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78-1584,共7页
针对一种角度扫描型SPR生物传感检测装置的小型化、高通量研究,包括系统的硬、软件研制及实验测试。在现有SPR传感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仪器小型化的设计方案,可以在仪器体积明显减小的情况下,保持检测精度基本不变。同时,利用入射光分... 针对一种角度扫描型SPR生物传感检测装置的小型化、高通量研究,包括系统的硬、软件研制及实验测试。在现有SPR传感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仪器小型化的设计方案,可以在仪器体积明显减小的情况下,保持检测精度基本不变。同时,利用入射光分束,靶标阵列,以及相应的阵列图像采集、处理及分析方法,实现了多样品的同时检测分析。针对新的系统设计,利用计算仿真确定了相应的实验参数。在新建立的SPR检测装置上完成了不同金膜厚度及芯片表面修饰后的共振曲线检测,并实现了C反应蛋白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地分析表面介质特性改变所引起的共振角度变化,同时,设备的小型化和高通量基本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体激元共振 生物传感 表面修饰 敏感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细胞电融合芯片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曹毅 杨军 +3 位作者 胡宁 杨静 夏斌 郑小林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7,共4页
高通量细胞电融合芯片设计中采用微阵列结构的电极设计方案可提高芯片上微电极的数量,使细胞电融合芯片向高通量、高效率、高集成度的芯片实验室方向发展。通过设计微小尺度的电极间距,降低了对细胞电融合信号高压的要求和融合信号源的... 高通量细胞电融合芯片设计中采用微阵列结构的电极设计方案可提高芯片上微电极的数量,使细胞电融合芯片向高通量、高效率、高集成度的芯片实验室方向发展。通过设计微小尺度的电极间距,降低了对细胞电融合信号高压的要求和融合信号源的制造难度,提高了融合过程的安全性。对微电极形状、融合信号进行优化设计,提高细胞电融合的效率。同时,对芯片制造技术和芯片材料加以优化选择,提高了芯片制造的可靠性和电气与生化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融合 电融合 融合芯片 高通量 芯片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提升高职教学质量的思考 被引量:3
6
作者 朱儒明 单光庆 王敏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30-31,共2页
发展高职教育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界的一大热点,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机遇与挑战并存。文章在深入分析目前高职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探讨了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有益途径。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教学质量 技能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细胞电融合芯片的研制 被引量:1
7
作者 曹毅 杨军 +2 位作者 胡宁 夏斌 郑小林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8-302,共5页
描述了一种新的细胞电融合芯片的研究过程,分析芯片内微电极结构对电场大小、分布的影响。在前期细胞电融合芯片微电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加适合于细胞电融合的电极阵列结构模型——梳状交叉微电极阵列,通过仿真计算和实际测试证明... 描述了一种新的细胞电融合芯片的研究过程,分析芯片内微电极结构对电场大小、分布的影响。在前期细胞电融合芯片微电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加适合于细胞电融合的电极阵列结构模型——梳状交叉微电极阵列,通过仿真计算和实际测试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对材料的优缺点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芯片材料;硅基材料上的微电极及芯片加工工艺研究;微电极的抗氧化与抗腐蚀保护技术研究。最后,在新研制的细胞电融合芯片原型上进行了初步实验,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融合 电融合 微电极 微流控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R生物传感器温度特性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军 田浩 +2 位作者 谢琳 杨静 曹毅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9-71,74,共4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生物传感器在生物大分子检测时具有非常高的理论分析精度,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传感响应特性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在小型化SPR传感器中由于缺乏温度控制模块,这种情况尤为明显。利用理论模型分析研究了环境温度...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生物传感器在生物大分子检测时具有非常高的理论分析精度,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传感响应特性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在小型化SPR传感器中由于缺乏温度控制模块,这种情况尤为明显。利用理论模型分析研究了环境温度变化对传感系统中光源、棱镜、金属薄膜和待测溶液等不同介质、光学检测器等的物理特性的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传感响应曲线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增加,传感响应曲线中共振角度会相应减小。这一研究为小型化SPR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生物传感器 温度特性 生物大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EB网站中统计在线用户的ASP解决途径 被引量:1
9
作者 邓长春 杨进 朱儒明 《兵工自动化》 2007年第7期50-50,66,共2页
基于Access数据库的校园网站,其WEB网站中在线用户实时统计,涉及在线用户、游客、注册用户在线的人数,上线时间及注册用户在线列表等问题。游客上线,则自动生成游客的ID。注册用户在线,则显示注册用户姓名。故就此设计了在线人数,在线... 基于Access数据库的校园网站,其WEB网站中在线用户实时统计,涉及在线用户、游客、注册用户在线的人数,上线时间及注册用户在线列表等问题。游客上线,则自动生成游客的ID。注册用户在线,则显示注册用户姓名。故就此设计了在线人数,在线时间及其注册在线列表的"*.ASP"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网站 在线统计 ACCESS *.ASP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金属微电极阵列细胞电融合芯片的研制
10
作者 曹毅 杨军 +3 位作者 胡宁 杨静 夏斌 郑小林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研制了以硅为基底、金属铜(Cu)材料作为微电极的细胞电融合芯片。在500μm厚的硅基底上应用离子刻蚀技术,刻蚀出与所需得到的微电极相同形状的槽,然后高温下使硅片表层形成二氧化硅绝缘层,在刻蚀槽的底部形成种子层(Ta/Cu材料),通过电... 研制了以硅为基底、金属铜(Cu)材料作为微电极的细胞电融合芯片。在500μm厚的硅基底上应用离子刻蚀技术,刻蚀出与所需得到的微电极相同形状的槽,然后高温下使硅片表层形成二氧化硅绝缘层,在刻蚀槽的底部形成种子层(Ta/Cu材料),通过电镀在槽中形成金属微电极,应用湿法刻蚀去除表层硅,得到纯金属微电极。铜金属微电极其导电率高,减小了电压衰减,使细胞电融合芯片中电场分布一致性好。该方法利用刻蚀的硅模具和电镀工艺解决了lift-off制造的金属微电极较薄的难题,分别采用热氧化和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工艺制作的二氧化硅薄膜也增强了芯片抗腐蚀能力。在利用黄瓜叶肉细胞的细胞排队和融合实验中,实验效果比现有硅微阵列芯片要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细胞融合 电融合 微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效细胞电融合仪的研制
11
作者 杨静 杨军 +3 位作者 许蓉 曹毅 胡宁 郑小林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6-88,共3页
针对现有细胞电融合仪的不足,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微系统技术的高效自动细胞电融合仪。该仪器将MEMS工艺加工的电融合芯片与电融合信号发生器集成为一体,通过精确的结构设计和信号产生来控制细胞的位置。由于芯片的结构特点,使融合控制... 针对现有细胞电融合仪的不足,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微系统技术的高效自动细胞电融合仪。该仪器将MEMS工艺加工的电融合芯片与电融合信号发生器集成为一体,通过精确的结构设计和信号产生来控制细胞的位置。由于芯片的结构特点,使融合控制电极间距减小,从而降低了对融合电压的要求。融合装置可选用多种不同尺寸规格的电极,而且,细胞融合进程可以直接进行显微观察和操作。融合实验表明:该装置可以提高细胞融合效率,融合率达到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融合 微流控 生物芯片 微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电极阵列的微生物电融合
12
作者 霍丹群 姜志忠 +3 位作者 曹毅 康红燕 侯长军 杨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93-197,共5页
利用自主研制的梳状交叉微电极阵列细胞电融合芯片系统,研究微生物电融合。在酶解浓度1.5%、酶解温度33℃、酶解时间3h、酶解pH值6.0、0.8mol/L山梨醇的渗透压条件下,获得生成率和再生率分别为95.2%和8.9%的微生物细胞原生质体。在脉冲... 利用自主研制的梳状交叉微电极阵列细胞电融合芯片系统,研究微生物电融合。在酶解浓度1.5%、酶解温度33℃、酶解时间3h、酶解pH值6.0、0.8mol/L山梨醇的渗透压条件下,获得生成率和再生率分别为95.2%和8.9%的微生物细胞原生质体。在脉冲峰值电压50V、持续时间80μs、8个脉冲、间隔1s的电融合条件下,该原生质体通过电融合获得一株菌株其乳化性能从62%提高到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融合 微电极阵列 原生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