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网络化费用管控系统开发与应用
1
作者 邬华琼 王海兵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4-66,共3页
通过引进先进的IT技术,建立网络化的费用管理控制平台,将费用发生的起点、发生的过程、资金的支付全程监管起来,可以提高费用支出的透明度,真正实现事前有预算、事中有预警和控制、事后有分析的闭环管理。文章以笔者所在医院为例,对医... 通过引进先进的IT技术,建立网络化的费用管理控制平台,将费用发生的起点、发生的过程、资金的支付全程监管起来,可以提高费用支出的透明度,真正实现事前有预算、事中有预警和控制、事后有分析的闭环管理。文章以笔者所在医院为例,对医院网络化费用管控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情况进行了具体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网络化 费用控制 费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恶性淋巴瘤CT诊断价值 被引量:9
2
作者 严敏 罗天友 +3 位作者 史斌 石军 何小勇 刘云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1期1164-1165,共2页
目的 探讨鼻腔恶性淋巴瘤的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例经病理证实的鼻腔恶性淋巴瘤CT和临床资料。结果 主要CT表现为 :①起自一侧鼻前庭或鼻腔前部 ,范围广 ;累及单或双侧鼻腔。②骨质破坏轻微局限 ,主要发生于鼻中隔中下部、上... 目的 探讨鼻腔恶性淋巴瘤的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例经病理证实的鼻腔恶性淋巴瘤CT和临床资料。结果 主要CT表现为 :①起自一侧鼻前庭或鼻腔前部 ,范围广 ;累及单或双侧鼻腔。②骨质破坏轻微局限 ,主要发生于鼻中隔中下部、上颌窦内壁上份和中下鼻甲等处。③病变同侧副鼻窦易同时累及 ,以上颌窦最明显 ,表现为均匀软组织或沿壁生长而中央残留气腔。④易向邻近结构蔓延 ,包括对侧鼻腔、鼻翼、面部、咽旁及上颌窦后脂肪间隙等。结论 CT扫描能提示诊断 ,并显示鼻腔恶性淋巴瘤侵犯范围及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恶性淋巴瘤 CT诊断 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 CT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肺动脉高压时血红素氧合酶基因表达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关嵩 钱频 +5 位作者 李琦 李运成 程序 周长喜 张志远 钱桂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428-1431,共4页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heme oxygenase,HO)基因在低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组织中的表达及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对其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常氧组;低氧肺动脉高压组;血晶素组;锡原卟啉组;低浓度CO...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heme oxygenase,HO)基因在低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组织中的表达及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对其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常氧组;低氧肺动脉高压组;血晶素组;锡原卟啉组;低浓度CO组(n=12)。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原位杂交进行检测。结果①HO-1活性:低氧组、血晶素组、低浓度CO组肺动脉组织HO-1活性以胆红素生成量计算,均升高,其中血晶素组最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各组大鼠肺动脉HO-2mRNA表达没有明显变化,均保持稳定。缺氧组、血晶素组、锡原卟啉组和低浓CO组HO-1mRNA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以低浓度CO组升高最明显(P〈0.01)。血晶素组和低浓度CO组均显著高于缺氧组(P〈0.01),而锡原卟啉组低于缺氧组。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低氧组肺动脉内膜、中膜的HO-1表达均明显升高,血晶素组和低浓度CO组更高,锡原卟啉组和常氧组均有很微弱表达。④原位杂交:低氧组肺动脉3层均加深2~3级,低浓度CO组肺动脉外、中、内膜细胞质均明显加深4级。处理前后HO-2的染色变化不大。结论低氧肺动脉高压时,肺动脉组织HO-1基因的表达升高,可能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氧合酶 低氧 肺动脉高压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样品检测的布鲁氏菌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6
4
作者 崔玉花 田莉莉 +3 位作者 王晓亮 姜海蓉 范伟兴 彭方毅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69-472,共4页
目的本文建立一种基于样品检测的特异性好、灵敏性高的布鲁氏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以哺乳动物beta-actin基因和外源重组质粒为内参,针对布鲁氏菌属特异性基因IS711,建立用于样品检测的布鲁氏菌荧光定量PCR方法,并验证其敏感性、... 目的本文建立一种基于样品检测的特异性好、灵敏性高的布鲁氏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以哺乳动物beta-actin基因和外源重组质粒为内参,针对布鲁氏菌属特异性基因IS711,建立用于样品检测的布鲁氏菌荧光定量PCR方法,并验证其敏感性、特异性及稳定性,绘制标准曲线。将该方法用于哺乳动物样品检测,并与细菌分离培养检测结果比较。结果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布鲁氏菌检测有良好的特异性,3对引物对阴性对照菌均无非特异性扩增;该方法用于样品检测的最低检测限为17拷贝;内外源内参同时存在条件下,布鲁氏菌荧光定量PCR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R2=0.997(Y=-3.12X+40.9)。将该方法直接用于181份动物样本的检测,并与分离培养结果相比,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率为11.4%,细菌分离培养检测阳性率为9.9%,且细菌分离培养阳性样品与荧光定量PCR阳性样品中编号基本一致。结论本文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灵敏性高、特异性及稳定性好,可直接应用于样品的检测,检测结果受内参基因质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荧光定量PCR 外源内参 内源内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表现与淀粉酶改变在急性胰腺炎病程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文明 施武非 +1 位作者 黄永火 李凤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61-463,共3页
目的:评价CT表现与淀粉酶改变在急性胰腺炎病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已确诊的急性胰腺炎157例,将其CT改变分为五个级别,各级病例分别与相应的血清、尿液淀粉酶数值对比分析。结果:在CT显示为A级时,血尿液淀粉酶大多为轻度升高... 目的:评价CT表现与淀粉酶改变在急性胰腺炎病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已确诊的急性胰腺炎157例,将其CT改变分为五个级别,各级病例分别与相应的血清、尿液淀粉酶数值对比分析。结果:在CT显示为A级时,血尿液淀粉酶大多为轻度升高(30/41例),B级时以中(27/40例)、高度(13/40例)为主,C级时显著升高(38/44例),D级时趋向下降,中度升高占69.6%(16/23例),E级下降明显,轻度升高占66.7%(6/9例)。结论:CT检查可以准确地反映B、C、D、E级的病理变化,明显优于血清、尿液淀粉酶值的改变,而对A级表现,CT诊断困难,此时应依靠临床症状及体征,结合血清、尿液淀粉酶的变化来作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表现 淀粉酶 急性胰腺炎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培养对低氧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表达细胞因子的调节
6
作者 张志远 钱频 +4 位作者 王建春 程序 刘婷 钱桂生 王关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1302-1304,共3页
目的研究低氧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s,PASMCs)白细胞介素-1β、4、10、13(IL-1β、4、10、13)活性的影响,及复合培养下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PMVECs)对其调... 目的研究低氧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s,PASMCs)白细胞介素-1β、4、10、13(IL-1β、4、10、13)活性的影响,及复合培养下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PMVECs)对其调控作用。方法大鼠PASMCs单独培养或与PMVECs复合培养,分为正常组、低氧作用2h(H2)、6h(H6)、12h(H12)、24h(H24)组,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培养细胞上清中IL-1β、IL-4、IL-10、IL-13的活性。结果低氧刺激后PASMCs的IL-1β、IL-4、IL-10、IL-13活性2h开始升高,6h达高峰,12h降低;各时相点复合培养组均低于对应的单独培养组(P<0.01)。结论低氧可以激活PASMCs的IL-1β、IL-4、IL-10、IL-13活性,在复合培养条件下,PMVECs对此效应具有下调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复合培养 肺动脉 平滑肌细胞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白细胞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S,3S)-1,2-环氧-3-(叔丁氧基羰基氨基)-4-苯丁烷的合成及表征
7
作者 彭方毅 袁兵占 +1 位作者 姜海蓉 周欢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4年第11期48-51,共4页
以Boc-L苯丙氨酸和苯酚为原料,由DMAP-DCC催化生成苯酯,再制备β-酮硫叶立德化合物,然后得到α-氯酮中间体,再经还原、环合最终合成目标化合物(2S,3S)-1,2-环氧-3-(叔丁氧基羰基氨基)-4-苯丁烷,总收率约为49%(以Boc-L苯丙氨酸计)。目标... 以Boc-L苯丙氨酸和苯酚为原料,由DMAP-DCC催化生成苯酯,再制备β-酮硫叶立德化合物,然后得到α-氯酮中间体,再经还原、环合最终合成目标化合物(2S,3S)-1,2-环氧-3-(叔丁氧基羰基氨基)-4-苯丁烷,总收率约为49%(以Boc-L苯丙氨酸计)。目标产物的结构经IR,MS和1H NMR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S 3S)-1 2-环氧-3-(叔丁氧基羰基氨基)-4-苯丁烷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神经鞘瘤1例报道 被引量:3
8
作者 刘云昇 吕发金 +3 位作者 罗天友 胡志华 李咏梅 石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4期313-313,共1页
关键词 膀胱神经鞘瘤 免疫组化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钱苷对AGEs致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甘啸阳 王威 +5 位作者 吕杨 陈玉萍 卢金福 吕高虹 刘成鼎 许惠琴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观察马钱苷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致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建立AGEs刺激巨噬细胞模型,设置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氨基胍组,马钱苷低剂量组(1μmol/L)和马钱苷高剂量组(10μmol/L)。除空白对照组外,加入100mg/L的AGEs刺激24h后... 目的观察马钱苷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致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建立AGEs刺激巨噬细胞模型,设置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氨基胍组,马钱苷低剂量组(1μmol/L)和马钱苷高剂量组(10μmol/L)。除空白对照组外,加入100mg/L的AGEs刺激24h后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促炎性细胞因子IL-12、TNF-α和抑炎性细胞因子IL-10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巨噬细胞M1型标记蛋白CD86和M2型标记蛋白CD206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M1型标记蛋白iNOS和M2型标记蛋白CD206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RAGE和巨噬细胞极化相关蛋白RBP-J、IRF8表达。结果 AGEs可上调IL-12、TNF-α水平(P<0.01),促进巨噬细胞iNOS、RAGE、RBP-J和IRF8蛋白表达(P<0.01);而马钱苷预孵能够下调IL-12、TNF-α水平(P<0.01),上调IL-10水平,抑制RAGE、iNOS、RPB-J、IRF8蛋白表达(P<0.05~0.01)。结论马钱苷可通过抑制RAGE/RBP-J/IRF8通路,抑制M1巨噬细胞极化,下调促炎因子IL-12、TNF-α水平,上调抑炎因子IL-10分泌,改善肾脏巨噬细胞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钱苷 AGES 巨噬细胞 极化 RAGE/RBP-J/IRF8通路 糖尿病慢性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凶险性前置胎盘29例 被引量:22
10
作者 陈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84-685,共2页
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妊娠晚期阴道流血最常见的原因[1],产科的急症和重症,而现代产科领域剖宫产是解决高危妊娠的一个重要途径,剖宫产后凶险性前置胎盘发生率也随之增加,而凶险性前置胎盘易并发胎盘植入,并发胎盘植入... 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妊娠晚期阴道流血最常见的原因[1],产科的急症和重症,而现代产科领域剖宫产是解决高危妊娠的一个重要途径,剖宫产后凶险性前置胎盘发生率也随之增加,而凶险性前置胎盘易并发胎盘植入,并发胎盘植入进一步增加出血的风险及出血量,常常导致不可预见的大出血,不易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置胎盘 妊娠晚期 剖宫产后 胎盘植入 并发症 阴道流血 高危妊娠 出血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OPE方案单用或与沙利度胺联用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英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探讨CHOPE方案单用或与沙利度胺联用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本院2009年1月-2012年6月收治复发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共80例,其中40例接受CHOPE方案治疗,另40例接受CHOPE+沙利度胺联用... 目的:探讨CHOPE方案单用或与沙利度胺联用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本院2009年1月-2012年6月收治复发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共80例,其中40例接受CHOPE方案治疗,另40例接受CHOPE+沙利度胺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LDH和sVEGF水平,生存率及Ⅲ-Ⅳ度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CHOPE+沙利度胺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CHOPE组(P<0.05);CHOPE+沙利度胺组患者治疗后LDH和sVEGF水平均显著低于CHOPE组(P<0.05);CHOPE+沙利度胺组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CHOPE组(P<0.05);CHOPE+沙利度胺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Ⅲ-Ⅳ度毒副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OPE方案与沙利度胺联用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可有效延缓病情进展,降低肿瘤负荷,提高远期生存率,且未增加毒副作用发生的风险,疗效优于CHOPE方案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PE方案 沙利度胺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人参养荣汤联合GP方案对气血亏虚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7
12
作者 谭明娜 胡芳 +4 位作者 李国斌 余才锋 王世波 谭小娥 何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763-1767,共5页
目的探讨加味人参养荣汤联合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对气血亏虚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GP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人参养荣汤,疗程21 d。检测临床疗效、CE... 目的探讨加味人参养荣汤联合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对气血亏虚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GP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人参养荣汤,疗程21 d。检测临床疗效、CEA、CA125、CYFRA21⁃1、VEGF、TGF⁃β1、MMP⁃2、免疫功能指标(CD4^(+)、CD3^(+)、CD4^(+)/CD8^(+))、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肝肾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发生率更低(P<0.05)。治疗后,2组CEA、CA125、CYFRA21⁃1、VEGF、TGF⁃β1、MMP⁃2降低(P<0.05),免疫功能指标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加味人参养荣汤联合GP方案可改善气血亏虚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预防肿瘤转移和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人参养荣汤 GP方案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气血亏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患者人型支原体脑膜炎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盈竹 李元宽 徐真谛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分析人型支原体导致成年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以期提高对此类感染的认识。方法总结分析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收治的1例成年患者神经外科手术后继发人型支原体脑膜炎的诊疗经过,并以“Mycoplasma hominis”和“me... 目的分析人型支原体导致成年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以期提高对此类感染的认识。方法总结分析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收治的1例成年患者神经外科手术后继发人型支原体脑膜炎的诊疗经过,并以“Mycoplasma hominis”和“meningitis”或“encephalitis”或“nervous”或“neuraxitis”或“brain”为关键词,在PubMed检索英文文献,在万方、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以“人型支原体”和“脑膜炎”或“神经系统”为关键词检索中文文献,检索时限为198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纳入有完整临床资料的病例15例。结果包括本例的16例患者中,11例脑脓肿和5例脑膜炎患者感染部位均有创伤史或手术史,10例(62.5%)留置导尿;几乎所有病例都存在诊断滞后(12~36 d,平均20.5 d);药物治疗以莫西沙星和多西环素为主;总预后良好,治愈率较高。结论人型支原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诊断相对比较困难;治疗上目前较多推荐多西环素或莫西沙星,最佳治疗方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对有易感因素的人群,需警惕人型支原体在非泌尿生殖部位的致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型支原体 脑膜炎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Slug基因对HCT116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及转移的影响
14
作者 钱江 韩佳 +2 位作者 陈鹏 朱春丽 傅仲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09-1312,1319,共5页
目的:探讨通过靶向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抑制Slug基因的表达,观测对荷瘤裸鼠结直肠癌生长及转移的影响。方法:利用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对24只5周龄裸鼠皮下种植,建立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设立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实... 目的:探讨通过靶向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抑制Slug基因的表达,观测对荷瘤裸鼠结直肠癌生长及转移的影响。方法:利用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对24只5周龄裸鼠皮下种植,建立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设立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实验组三组,每组8只。分别注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质粒及慢病毒载体,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观察各组间肿瘤生长及淋巴结转移的变化,应用免疫组化、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lug基因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Slug基因shRNA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瘤体生长减缓,移植瘤质量明显减小(3.08±0.31 vs 7.37±1.18,7.46±1.16,P<0.01),Slug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淋巴结阳性率为36.3%(4/11),与阴性对照组77.8%(14/18)及空白对照组68.4%(13/19)相比较(P<0.01)。结论:靶向Slug的RNA干扰可以显著抑制结肠癌裸鼠模型的生长、淋巴结转移以及癌组织中Slug基因蛋白的表达,可能成为结肠癌基因治疗的潜在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SLUG 裸鼠 HCT1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