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南川区大佛岩铝土矿床有益元素分布特征及可利用性评价
1
作者 高原 熊亮 +4 位作者 张宇 李良林 黄培培 徐厚倜 栾进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9-1223,共25页
为了理清重庆市南川区大佛岩铝土矿床有益组分分布特征及伴生元素可利用性,本文通过剖面测量、实地调查和样品分析等工作方法,对南川区大佛岩铝土矿床及其伴生元素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建立了矿产资源可利用性评价模型。Ga质量... 为了理清重庆市南川区大佛岩铝土矿床有益组分分布特征及伴生元素可利用性,本文通过剖面测量、实地调查和样品分析等工作方法,对南川区大佛岩铝土矿床及其伴生元素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建立了矿产资源可利用性评价模型。Ga质量分数高值区呈北东向和近南北向分布,中西部Ga质量分数高,北东部Ga质量分数较低。Li质量分数在梁山组中上部最高,最高为致密状铝土矿,其次为铝土岩,土状铝土矿中较低。Li的富集与铝土岩的关系较为密切。稀土元素的富集部位更容易出现于赋矿地层底部。评价模型对矿区铝土矿资源的评价结果为可利用。在开发利用铝土矿资源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回收利用Ga元素。但是,由于Li、Sc、REE元素受到选冶技术和选矿成本等因素的限制,现阶段回收利用技术上虽然可行,但经济性存在瓶颈。因此,在开发利用铝土矿资源的同时,还需要探索更经济的回收利用技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本文所建立的评价模型结合了评价指标体系,可为铝土矿资源的利用和评价提供科学参考,同时也为其他矿产资源的评价提供借鉴。当然,对于评价指标的选择和权重的确定需要根据不同的矿产资源和应用场景进行调整、优化,才能更好地满足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有益元素 伴生元素 评价模型 可利用性 大佛岩铝土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北缘埃迪卡拉纪锰矿层中的古氧化还原条件对锰矿成矿过程的影响
2
作者 王萍 崔旭 +5 位作者 赵海彤 杜远生 栾进华 张雄 罗旭 王健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8-350,共13页
扬子板块北缘埃迪卡拉纪锰矿赋存于陡山沱组上部的黑色页岩中,主要分布在城口次级盆地的边缘,目前对于锰矿形成时的氧化还原条件以及成矿模式等问题仍然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研究。对于锰矿的成矿模式,目前主要有2种观点:一种认为菱锰矿... 扬子板块北缘埃迪卡拉纪锰矿赋存于陡山沱组上部的黑色页岩中,主要分布在城口次级盆地的边缘,目前对于锰矿形成时的氧化还原条件以及成矿模式等问题仍然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研究。对于锰矿的成矿模式,目前主要有2种观点:一种认为菱锰矿直接从缺氧水体中沉淀,另一种认为水体中的Mn^(2+)首先被氧化,然后在沉积物中被还原成菱锰矿。本研究以陡山沱组上部的锰矿层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系统的矿物组成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锰矿层中发现了少量的水锰矿,而水锰矿是一种锰的氧化物矿物,意味着在含锰矿物形成时,存在锰的氧化物中间产物,最终转化为菱锰矿。此外,锰矿层中TOC和TN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地层中的氮主要来源于有机质;TOC与Mn含量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表明锰矿形成过程中需要消耗有机质;锰矿层具有很高的δ^(15)N值(+7.22‰~+10.06‰,平均值+9.22‰),可能与有机氮的硝化作用有关,^(14)N富集的NH^(+)_(4)优先被氧化,导致剩余有机氮具有较高的δ^(15)N值,反映了当时表层水体处于氧化状态。因此,认为陡山沱组锰矿经历了Mn^(2+)被氧化然后被还原成菱锰矿的阶段,其成矿过程受到水体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该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埃迪卡拉纪海洋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迪卡拉系 陡山沱组 锰矿 氧化还原条件 氮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硒含量及其赋存形态对土地覆被变化的响应
3
作者 刘永林 刘丁慧 +5 位作者 肖慧娴 钟明洋 赵家宇 刘怡 邓晓蓉 袁余洋 《土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2-700,共9页
为研究土地覆被变化对土壤硒含量及其赋存形态的影响,以近20年“退耕还林”历史的重庆江津区为例,分别采集旱地、水田和林地(天然林和次生林)表层土壤各40份、10份和40份,室内测试分析土壤p H、有机质、常量元素、总硒及其5种硒赋存形... 为研究土地覆被变化对土壤硒含量及其赋存形态的影响,以近20年“退耕还林”历史的重庆江津区为例,分别采集旱地、水田和林地(天然林和次生林)表层土壤各40份、10份和40份,室内测试分析土壤p H、有机质、常量元素、总硒及其5种硒赋存形态。研究结果表明:(1)林地土壤总硒、水溶态硒、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和有机结合态硒均高于旱地和水田;(2)次生林地土壤总硒、水溶态硒、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和有机结合态硒均显著高于旱地;(3)天然林和次生林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高于旱地,且土壤有机质与土壤总硒、可交换态与碳酸盐结合态硒、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有机结合态硒和残渣态硒均呈显著正相关。综合结果表明土地覆被类型及其转化显著影响土壤硒含量及其赋存形态。研究可为更好地管理和开发富硒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覆被变化 硒形态 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东南黄施岙钠长石岩石矿物学特征及矿床成因
4
作者 栾进华 高原 +3 位作者 徐厚倜 杨仲可 郑绪忠 刘桂莲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1-554,共14页
通过对岩石化学、矿石结构构造、矿物组合特征等研究来分析浙东南黄施岙钠长石的岩石矿物学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认为,区内火山碎屑岩主要属酸性岩,岩石富碱(特别富钠),贫钙、铁、镁,属钙碱性系列,为高钾型或普通型钙碱性岩石。钠长石... 通过对岩石化学、矿石结构构造、矿物组合特征等研究来分析浙东南黄施岙钠长石的岩石矿物学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认为,区内火山碎屑岩主要属酸性岩,岩石富碱(特别富钠),贫钙、铁、镁,属钙碱性系列,为高钾型或普通型钙碱性岩石。钠长石岩矿床的形成与早白垩世火山活动有关,是中酸性的含矿热液交代富钠火山岩而成。矿床的分布与区域性深大断裂有关,受火山构造控制,富钠的中酸性岩类是有利成矿母岩,火山构造边缘的环形裂隙带以及不同岩相的接触带是有利的导矿、容矿构造,富钠岩浆提供热源和物源。矿床成因属火山(岩浆)热液蚀变型钠长石岩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长石岩 岩石化学 矿物学 矿床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ew genus of galeaspids(jawless stem-Gnathostomata)from the early Silurian Chongqing Lagerstätte,China
5
作者 CHEN Yang LI Qiang +5 位作者 ZHOU Zheng-Da SHAN Xian-Ren ZHU You-An WANG Qian WEI Guang-Biao ZHU Min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5-261,共17页
The early Silurian Chongqing Lagerstätte(middle Telychian)yields exceptionally preserved articulated jawless and jawed fishes.Here,we describe a new eugaleaspiform(Galeaspida,jawless stem-Gnathostomata),Miaojiaas... The early Silurian Chongqing Lagerstätte(middle Telychian)yields exceptionally preserved articulated jawless and jawed fishes.Here,we describe a new eugaleaspiform(Galeaspida,jawless stem-Gnathostomata),Miaojiaaspis dichotomus gen.et sp.nov.,from the Chongqing Lagerstätte in Xiushan,Chongqing,China.The new form resembles Tujiaaspis vividus in the short medial dorsal canal,and the presence of the branching ends of the lateral transverse canal.They differ in that T.vividus has highly developed subordinate branches of the sensory canals that form a reticulate sensory canal system,and the median dorsal opening is more elongated.Our phylogenetic analysis recovers M.dichotomus and T.vividus as a monophyletic clade(Tujiaaspidae fam.nov.),which is supported by two synapomorphies:the short medial dorsal canal,and the branching ends of the lateral transverse canal.Tujiaaspidae forms a trichotomy with Shuyuidae and a clade comprising Anjiaspis,Sinogaleaspidae,Yongdongaspidae,and the‘eugaleaspid cluster’.The sensory canal patterns in galeaspids are compared to show the transformation sequence of the sensory canal system in Eugaleaspifor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ngqing Lagerstätte TELYCHIAN Galeaspida morphology PHYLOGEN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