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地下隧道地质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杜严飞 杨乐 +3 位作者 廖云平 彭海游 文光菊 刘四川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5-108,113,共5页
为了分析地下隧道地质环境影响因素,采用现场调查访问、室内统计分析的方法,对重庆市28条典型隧道工程地质环境进行了专项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下隧道地质环境受水文地质条件、岩性、工程防水措施、施工方法、地质构造、隧道埋深... 为了分析地下隧道地质环境影响因素,采用现场调查访问、室内统计分析的方法,对重庆市28条典型隧道工程地质环境进行了专项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下隧道地质环境受水文地质条件、岩性、工程防水措施、施工方法、地质构造、隧道埋深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水文地质条件是控制因素,其它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同时,提出了地下工程地质环境保护建议,为重庆市政府规范地下工程地质环境保护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隧道 地质环境保护 影响因素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聚类模型的重庆市典型矿区损毁程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川 李妍均 +3 位作者 朱祥柯 唐紫晗 鲁嘉濠 邹蜜 《中国水土保持》 2016年第8期49-51,59,共4页
煤矿采空对矿区土地损毁过程复杂,损毁程度影响因素多样。考虑各煤矿面积和规模的差异性,选取受损耕地比值(Q_1)、地表变形比值(Q_2)、水源破坏比值(Q_3)、煤炭开采深厚比(Q_4)、煤层倾角(Q_5)5个聚类指标,在有机结合灰色系统理论与煤... 煤矿采空对矿区土地损毁过程复杂,损毁程度影响因素多样。考虑各煤矿面积和规模的差异性,选取受损耕地比值(Q_1)、地表变形比值(Q_2)、水源破坏比值(Q_3)、煤炭开采深厚比(Q_4)、煤层倾角(Q_5)5个聚类指标,在有机结合灰色系统理论与煤炭科学的基础上,考虑重庆市采煤特点对聚类模型进行优化,给出评价中模型的计算方法,并以重庆市8个典型煤矿为例对其受损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个煤矿属于轻度损毁(Ⅱ),6个煤矿属于极严重损毁(Ⅴ)。同时,根据粗糙集评价方法分析各煤矿的恢复难易程度,得出在评价结果Ⅴ级中石壕煤矿最难恢复,其次为南井、北井和松藻煤矿、曹家沟煤矿、福田煤矿;在评价结果Ⅱ级中韦家沟煤矿恢复治理难于田家煤矿。实践证明,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此方法用于矿区损毁程度评价和恢复难易程度评价是可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聚类分析 矿区损毁级别 评价模型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上二叠统硫铁矿沉积环境及成矿模式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兴兵 程军 +1 位作者 唐本锋 张丽红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8-154,共7页
重庆市硫铁矿床主要为沉积型矿床,赋存层位主要为上二叠统龙潭组(P3l)、吴家坪组(P3w)(同时异相沉积)底部,该层硫铁矿含量约占重庆市硫铁矿总量的92%。对重庆市域范围内上二叠统硫铁矿含矿岩系和矿体特征的分析表明,龙潭组含矿岩系主要... 重庆市硫铁矿床主要为沉积型矿床,赋存层位主要为上二叠统龙潭组(P3l)、吴家坪组(P3w)(同时异相沉积)底部,该层硫铁矿含量约占重庆市硫铁矿总量的92%。对重庆市域范围内上二叠统硫铁矿含矿岩系和矿体特征的分析表明,龙潭组含矿岩系主要为高岭石化基性凝灰岩、高岭石黏土岩,吴家坪组主要为黏土质页岩,煤层中硫铁矿亦较发育。重庆市上二叠统硫铁矿主要富集在4个区域:渝东北城口、开县、云阳、奉节等区县;东部的石柱县以东地区;合川、璧山、渝北等华蓥山地区;綦江、南川、武隆等南部地区。分析认为中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喷发沉降带来硫铁矿铁质物源,而二叠纪晚期海平面升高,海水携带大量硫元素分别自东部、北部、南部侵入渝东北及东部地区、重庆北部华蓥山地区、南部綦江—南川等区县,硫铁矿在还原环境中于成岩—后生作用阶段重结晶而成。基于重庆市上二叠统硫铁矿厚度、品位分布规律及其沉积环境的研究,分析了硫铁矿的成矿模式,提出硫铁矿主要发育于低地残积平原、沼泽、潮坪及海湾环境,多在海侵环境中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铁矿 上二叠统 沉积相 成矿模式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隧道工程地质环境负效应评价体系 被引量:3
4
作者 任秀文 彭海游 +3 位作者 杨乐 尚红光 胡小军 冯樊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9-113,共5页
以重庆市隧道工程建设过程中日益凸显的地质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通过遴选指标、确定权重构建了综合评价模型,并对重庆市绕城高速玉峰山隧道进行了地质环境负效应评价。根据综合评价分级标准,将玉峰山隧道地... 以重庆市隧道工程建设过程中日益凸显的地质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通过遴选指标、确定权重构建了综合评价模型,并对重庆市绕城高速玉峰山隧道进行了地质环境负效应评价。根据综合评价分级标准,将玉峰山隧道地质环境负效应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严重区、较严重区、中等区、较轻区。通过调查验证,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性较好。研究为该评价方法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地质环境负效应 评价体系 调查验证 玉峰山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凹凸地貌重塑技术研究——以重庆市木朗煤矿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杜建平 邵景安 +2 位作者 周春蓉 孙静 蒋佳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0-148,共9页
地貌重构是煤矿开采区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决定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后的微地貌框架,决定复垦方向在利用上的稳定性.综合集成土地复垦、边坡治理、水土流失防治等方面的措施,考虑压占损毁、堆积损毁地貌形成原因、... 地貌重构是煤矿开采区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决定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后的微地貌框架,决定复垦方向在利用上的稳定性.综合集成土地复垦、边坡治理、水土流失防治等方面的措施,考虑压占损毁、堆积损毁地貌形成原因、可能产生的危害(隐患点),尤其现有地貌和利用方式距离原有地貌和利用方式的偏差大小,细化了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凹凸地貌重塑技术体系:建筑物与构筑物拆除技术、土地平整与表土剥覆技术、沟道再造与道路工程技术和坡面防护技术,并选择重庆市綦江区木朗煤矿进行典型案例的实证研究.总体看,这些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煤矿区临时建设用地地表起伏的大小,控制平地、山丘、洼地的配置形式,影响煤矿区临时建设用地地貌的大致架构.但是,因缺乏对地貌形成中的自然因素及周围景观环境的考虑,塑造的地貌往往与周围原有地貌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未来应运用微地形理论在微观尺度上对煤矿临时建设用地进行坡度设计、沟谷布局,参考仿自然地貌理论,协调重塑地貌与周围地貌之间的关系,构建多种理论结合指导的受损土地地貌重塑技术体系,从根本上为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凹凸地貌重塑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临时建设用地 凸凹地貌 重塑技术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鱼田堡煤矿矿井涌水量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正华 徐洪 孙从露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1-156,共6页
鱼田堡煤矿是我国南方水害最为严重的矿井之一,在对其闭坑前7年矿井不同水平涌水量台账整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不同地段涌水量变化曲线、涌水量突变点、以及各地段涌水量的占比变化情况,结合采掘活动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水平顶板离层储水... 鱼田堡煤矿是我国南方水害最为严重的矿井之一,在对其闭坑前7年矿井不同水平涌水量台账整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不同地段涌水量变化曲线、涌水量突变点、以及各地段涌水量的占比变化情况,结合采掘活动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水平顶板离层储水空间具有较好的连通性,在下水平成为主要涌水途径后,上水平的涌水量同步大幅减小;2同一开采水平不同石门间,当新掘进到新石门周边,形成新的涌水通道后,原石门涌水量先明显下降,之后随着覆岩逐步稳定,顶板离层裂隙逐渐变小,涌水量也缓慢降低;3最上部一水平总仓受降雨入渗直接补给,最下部三水平开采地段西4石门涌水量占全矿涌水量66.45%,受降雨影响明显,补给来源包含地表降雨以及受地表降雨补给的各类地下水。研究不同水平不同石门涌水量特征对深入了解矿区地下水的运移规律,以及类似条件矿区布置防治水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煤矿 涌水量 采动裂隙 动态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高山峡谷煤矿区土地损害程度评价——以重庆市松藻矿区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周川 李萍 +1 位作者 王颖 李妍均 《中国水土保持》 2017年第5期11-13,22,共4页
将煤矿区土地损害程度评价与GIS技术相结合,着重分析了GIS支持下的矿区损害土地指标因子,建立了基于GIS技术的高山峡谷煤矿区土地损害程度评价模型和体系。结合重庆松藻矿区土地损害实例,实现了对矿区土地损害程度的科学、客观、可视化... 将煤矿区土地损害程度评价与GIS技术相结合,着重分析了GIS支持下的矿区损害土地指标因子,建立了基于GIS技术的高山峡谷煤矿区土地损害程度评价模型和体系。结合重庆松藻矿区土地损害实例,实现了对矿区土地损害程度的科学、客观、可视化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松藻矿区采煤塌陷导致的损害区面积为6 230.14 hm^2,其中中度破坏面积最大,为3 216.28 hm^2,占51.62%;其后依次为轻度破坏2 086.02 hm^2、重度破坏909.98 hm^2、严重破坏17.86 hm^2,分别占损害区面积的33.48%、14.61%和0.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峡谷 矿区土地损害 评价 GIS 松藻矿区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中的难点与对策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涂岩 张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11-414,共4页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是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和馆藏机构的一项法定工作职责。由于历史原因,重庆市自变为直辖市以来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相对滞后,近年来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工作的分级开展,实物地质资料的种类和数量呈增长趋势,粗放式分散保管在...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是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和馆藏机构的一项法定工作职责。由于历史原因,重庆市自变为直辖市以来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相对滞后,近年来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工作的分级开展,实物地质资料的种类和数量呈增长趋势,粗放式分散保管在地勘单位和野外工作现场的方式已不再适应新形势,亟需规范管理。本文主要论述了重庆市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现状,阐述了在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难点,提出了加强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建设、理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落实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专项资金以及编制重庆市实物地质资料收藏规划等相关对策,为推进重庆市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物地质资料 管理现状 难点 对策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困山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及其空间分异——以重庆市酉阳县为例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兰 信桂新 袁晓燕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9-105,共7页
针对贫困山区构建了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加权累加法和ArcGIS叠加功能,分析了重庆市酉阳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及其空间分异情况.结果表明,在影响居民点整理潜力的因素中,居民点利用因素、社会因素大于... 针对贫困山区构建了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加权累加法和ArcGIS叠加功能,分析了重庆市酉阳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及其空间分异情况.结果表明,在影响居民点整理潜力的因素中,居民点利用因素、社会因素大于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且整理潜力呈现中部高、东西两侧低的总体分异特征;结合空间连续性,以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综合评价分值为主要依据,将全县划分为4个潜力类型区,并提出了各区适宜的整理模式.研究对于贫困山区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整理 潜力 空间分异 贫困山区 酉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鱼田堡煤矿采动条件下顶板岩溶地下水运移规律探讨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正华 曾亮 刘宇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7-74,共8页
重庆市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五大国有煤矿多位于岩溶发育的丘陵山区,地质条件复杂,为深入探讨重庆丘陵山区采煤条件下地下水的运移规律,在鱼田堡煤矿煤层顶板长兴段灰岩地表投放示踪剂,井下不同巷道水平以及不同采区布置多个接收点实施连... 重庆市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五大国有煤矿多位于岩溶发育的丘陵山区,地质条件复杂,为深入探讨重庆丘陵山区采煤条件下地下水的运移规律,在鱼田堡煤矿煤层顶板长兴段灰岩地表投放示踪剂,井下不同巷道水平以及不同采区布置多个接收点实施连通试验。实验结果表明:接收点水样在雨后呈现出Cl^-含量升高、Cl^-含量降低和Cl^-含量不变3种变化趋势,综合连通试验结果及水化学分析得出顶板长兴段灰岩地下水在侵蚀基准面以下向开采工作面排泄,而开采结束覆岩相对稳定的采区基本无长兴段灰岩地下水排泄。研究不同采区的接收点示踪剂变化特征对深入了解地下水的运移规律,以及类似条件矿区布置防治水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煤矿 连通试验 采动裂隙 离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郁江煤矿含煤岩系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双燕 朱正杰 +2 位作者 刘军 向宇 毛玲玲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185-1186,共2页
含煤岩系中能够富集许多难以单独成矿的稀有稀散金属元素,并形成相当规模的共伴生矿床,日益受到地质学者的重视,并成为煤地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和热点。目前,国内外已有一些与煤共伴生矿床的发现,如云南临沧煤-锗矿床、内蒙古准格尔... 含煤岩系中能够富集许多难以单独成矿的稀有稀散金属元素,并形成相当规模的共伴生矿床,日益受到地质学者的重视,并成为煤地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和热点。目前,国内外已有一些与煤共伴生矿床的发现,如云南临沧煤-锗矿床、内蒙古准格尔煤-镓矿床及俄罗斯巴甫洛夫卡煤-锗矿床等(胡瑞忠等,1997;Dai et al.,2012;代世峰等,2007)。重庆市是我国西南重要成煤区,地处上扬子陆块西南部,该地区地质活动多样频繁,物源供给具有多源性,区域性同沉积断裂非常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煤岩系 凝灰岩 火山碎屑岩 黏土矿物 黏粒矿物 高岭石 粘土矿物 伊利石 水白云母 混层矿物 间层矿物 层状硅酸盐矿物 郁江 矿物学 地球化学 地球科学 重庆 煤矿 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晚二叠世煤类分布及变质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蒙丽 齐宝飞 +2 位作者 邹建华 程军 李长林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0-35,共6页
通过对历年煤炭地质勘探工作成果资料、煤炭生产矿井资料以及相关的科研成果资料的统计分析和推断,对重庆地区未开采和隐伏的晚二叠世煤层进行了煤类预测,并绘制出了煤类分布图。重庆地区晚二叠世煤层的煤类分布在横向上较有规律,主要... 通过对历年煤炭地质勘探工作成果资料、煤炭生产矿井资料以及相关的科研成果资料的统计分析和推断,对重庆地区未开采和隐伏的晚二叠世煤层进行了煤类预测,并绘制出了煤类分布图。重庆地区晚二叠世煤层的煤类分布在横向上较有规律,主要以高变质煤和中变质煤为主,大体呈北东向展布的总趋势,隆起区煤阶较低。煤变质主要以深成变质作用为主,排除岩浆热变质作用和接触变质作用,局部受深断裂热变质作用(华蓥山、七曜山基底断裂)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二叠世 煤类分布 煤变质规律 重庆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龙水湖蓄水量减少成因及蓄水保水研究
13
作者 姚光华 覃世福 郭维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期332-333,336,共3页
近年来,龙水湖水库的蓄水量日益减少,只能靠人工补给才能满足景区的需要,严重影响龙水湖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下游人民生产生活,严重阻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从周围矿产资源开采、气候变化、周边用水等方面分析了龙水湖蓄水量减少的原因... 近年来,龙水湖水库的蓄水量日益减少,只能靠人工补给才能满足景区的需要,严重影响龙水湖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下游人民生产生活,严重阻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从周围矿产资源开采、气候变化、周边用水等方面分析了龙水湖蓄水量减少的原因,并从矿区矿井水补给、含水层裂缝填埋、冲沟整治、森林景区建设等方面提高龙水湖蓄水保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水湖 水量减少 资源开采 蓄水保水 森林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以重庆綦江区为例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杜建平 邵景安 +2 位作者 周春蓉 孙静 谭少军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4-124,共11页
开展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是矿区生态恢复、补充耕地、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以重庆綦江区存在临时性建设用地的14个煤矿为研究背景,从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的适宜性、驱动力和约束力3个维度出发,构建由自然因素、区位因... 开展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是矿区生态恢复、补充耕地、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以重庆綦江区存在临时性建设用地的14个煤矿为研究背景,从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的适宜性、驱动力和约束力3个维度出发,构建由自然因素、区位因素、人口因素等8个因素,坡度、土地破坏程度、土源保证率等20多个评价因子组成的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综合权重法(AHP层次分析法+熵权法)进行指标赋权,从地块尺度出发,确定复垦方向.结果表明:(1)适宜复垦为生态用地的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占总面积的57.67%,主要为坡度较大、岩土污染较重、周边地类为林草地且距离林草地较近的地块;(2)适宜复垦为农业用地的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占总面积的39.25%,这些地块离村庄较近,土源保证率较高,灌排条件较好;(3)适宜续用为建设用地的煤矿临时建设用地,仅占总面积的3.07%,主要为一些地面建筑保存较好,旧物利用率较高的地块.该研究将复垦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要素及复垦的隐形风险纳入评价体系中,对科学合理的开展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进行了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临时建设用地 土地复垦 适宜性评价 綦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影响下生态服务价值损益分析——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鄢大彬 李惠敏 +2 位作者 陈芳 郑杰炳 田小松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92-297,共6页
以重庆市江津区的低丘缓坡土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开发为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的潜力,采用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方法评价了土地资源综合利用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结果表明:江津区低丘缓坡地的理论潜力面积为137 652.55hm^2,可实现潜力面积为3... 以重庆市江津区的低丘缓坡土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开发为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的潜力,采用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方法评价了土地资源综合利用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结果表明:江津区低丘缓坡地的理论潜力面积为137 652.55hm^2,可实现潜力面积为31 428.37hm^2,宜农、宜建和宜林面积分别占低丘缓坡地的74.19%,11.27%和14.53%。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能够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改变原有的生态服务价值。其中,生态服务价值贡献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生态服务系统工程中贡献最大的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可以增加617.88万元/a,生态服务价值发生了正向变化。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既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又能提升研究区的生态环境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丘缓坡土地 生态服务价值 开发利用 耕地 林地 建设用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指标体系及补偿标准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何芳 程方平 夏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335-339,共5页
论文以4个小型煤矿为例,对重庆地区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进行了研究:构建了生态补偿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赋予权重,应用环境经济和数学方法对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量化研究,确定了计算生态补偿标准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 论文以4个小型煤矿为例,对重庆地区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进行了研究:构建了生态补偿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赋予权重,应用环境经济和数学方法对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量化研究,确定了计算生态补偿标准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矿山生态补偿标准与矿山开采规模大小没有直接关系,而是由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直接决定。补偿指标中最主要的是生态破坏损失补偿,其次是环境污染损失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煤炭资源开发 指标体系 补偿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煤矿区生态补偿核算:以松藻矿区为例 被引量:6
17
作者 顾刚 梁海超 +1 位作者 王爱国 胡晨成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6-71,共6页
本文以松藻矿区为研究区,根据松藻矿区生态环境破坏现状调查以及前人研究成果,构建适宜重庆松藻矿区的生态环境价值损失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1999~2008年十年期间环境监测、调查以及统计等数据,综合运用价值损失法和恢复... 本文以松藻矿区为研究区,根据松藻矿区生态环境破坏现状调查以及前人研究成果,构建适宜重庆松藻矿区的生态环境价值损失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1999~2008年十年期间环境监测、调查以及统计等数据,综合运用价值损失法和恢复成本法,核算出十年期间松藻矿区生态环境与居民累计价值损失值,并根据生态系统稳定性等原则,得出松藻矿区吨煤应提取的生态补偿量,为重庆煤矿区生态补偿制度建立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研究,本文认为:1999~2008年十年期间研究区累计造成的生态环境和居民损失共446784万元,折合吨煤损失118.36元/t ;松藻矿区吨煤应提取的生态环境经济补偿量为73.71元/t ,其中,生态环境补偿量为42.25元/t ,居民生产和生活补偿量为31.46元/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松藻矿区 煤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奉节县城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33
18
作者 杨乐 彭海游 +3 位作者 周莫林 谢洪斌 罗真富 谭亮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5-99,共5页
在考虑地域地质特点基础上,首先构建奉节新县城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出评价指标权重,借助GIS技术对评价指标图层提取、分析、处理,最后得到奉节县城的地质环境承载力分区图。研究成果可为奉节新城今后的... 在考虑地域地质特点基础上,首先构建奉节新县城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出评价指标权重,借助GIS技术对评价指标图层提取、分析、处理,最后得到奉节县城的地质环境承载力分区图。研究成果可为奉节新城今后的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并可为类似库区迁建城市以及丘陵山区的城市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等提供宝贵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地质环境承载力 GIS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晚二叠世层序-古地理及聚煤特征 被引量:7
19
作者 高彩霞 邵龙义 +3 位作者 朱长生 双燕 李长林 高彩红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08-517,共10页
采用EXXON公司"Vail"学派的观点,将晚二叠世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层序Ⅰ发育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及高位体系域,比较完整。层序Ⅱ只发育海侵体系域及高位体系域。通过绘制各种单因素等值线图,并与单井剖面相和连井剖面相分... 采用EXXON公司"Vail"学派的观点,将晚二叠世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层序Ⅰ发育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及高位体系域,比较完整。层序Ⅱ只发育海侵体系域及高位体系域。通过绘制各种单因素等值线图,并与单井剖面相和连井剖面相分析相结合,从点到线再到面,展开古地理分析。2个层序均反映出海侵自东向西的脉动推进、东深西浅的格局,从而产生了潮坪三角洲-海湾(泻湖)-潮坪-浅海沉积模式在垂向上和平面上的展布特征,其中海湾-潮坪及碳酸盐台地构成了研究区基本骨架。物源区主要来自西部康滇古陆。总体上晚二叠世研究区遭遇了一个海水自东北向西南不断侵进的过程,因此成煤环境随着海平面的上升而不断向西南迁移。煤层主要发育在海湾-潮坪环境里,其次为低地残积平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岩相古地理 重庆地区 晚二叠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东北城口地区黑色岩系地球化学异常模式 被引量:4
20
作者 雷恩 王丹 +1 位作者 杨洪永 秦林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5-39,共5页
重庆东北城口地区黑色岩系广泛发育,主要岩性有上震旦统到下武寒统的黑色碳质粉砂岩、含碳粉砂质板岩、含碳硅质岩等,在区内进行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以区内的黑色岩系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对样品分析数据的综合研究... 重庆东北城口地区黑色岩系广泛发育,主要岩性有上震旦统到下武寒统的黑色碳质粉砂岩、含碳粉砂质板岩、含碳硅质岩等,在区内进行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以区内的黑色岩系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对样品分析数据的综合研究,指出了区内的主要成矿元素有Mn、V、Ag、Ba等,其中Mn主要富集在灯影组和陡山沱组中,V、Ag主要富集在鲁家坪组中,Ba则富集在巴山组中,初步确定了黑色岩系的地球化学异常模式,指明了区内黑色岩系的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岩系 地球化学 异常模式 钒和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