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岩溶地质高背景区土壤-农作物系统重金属累积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
作者 余飞 罗恺 +5 位作者 王佳彬 李瑜 周皎 王锐 余亚伟 张云逸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83,共13页
为了揭示重庆岩溶地质高背景区土壤-农作物系统中重金属的迁移累积特征,选择在重庆市南部典型岩溶区,系统地采集大宗农作物(水稻、玉米和红薯)及其耕层土壤84组,分析测定农作物及耕层土壤中重金属砷(As)、镉(Cd)、铬(Cr)、铜(Cu)、汞(Hg... 为了揭示重庆岩溶地质高背景区土壤-农作物系统中重金属的迁移累积特征,选择在重庆市南部典型岩溶区,系统地采集大宗农作物(水稻、玉米和红薯)及其耕层土壤84组,分析测定农作物及耕层土壤中重金属砷(As)、镉(Cd)、铬(Cr)、铜(Cu)、汞(Hg)、镍(Ni)、锌(Zn)含量及理化性质,采用地统计、生物富集因子及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等方法,开展重金属元素在重庆岩溶地质高背景地区土壤−农作物系统中累积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水稻田、玉米地和红薯地耕层土壤重金属平均含量均高于重庆市和全国表层土壤背景值,呈现不同程度的积累,其中Cd元素富集现象较为突出。依据GB 15618-2018和GB 2762-2017,耕层土壤种Cd超标率达41.59%,水稻、玉米和红薯中Cd超标率分别为5.89%、6.25%和5.56%,显示出岩溶地质高背景区虽然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总量高,但生物有效性较低。相关分析显示,土壤-农作物系统Cd等重金属含量主要受土壤pH、土壤质地和土壤中铁锰氧化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质高背景区 土壤-农作物系统 重金属 富集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高背景区土壤硒镉的伴生关系及作物吸收
2
作者 王锐 王佳彬 +3 位作者 蒋玉莲 朱世林 周皎 贾中民 《土壤》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39-1346,共8页
以重庆市黔江区为例,开展地质高背景区土壤硒(Cd)、镉(Se)的来源、伴生关系及作物吸收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Se资源丰富,土壤Cd超过筛选值和管制值的比例分别为30.81%和1.74%,且土壤以酸性为主;土壤Se、Cd含量主要受到二叠系、泥盆... 以重庆市黔江区为例,开展地质高背景区土壤硒(Cd)、镉(Se)的来源、伴生关系及作物吸收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Se资源丰富,土壤Cd超过筛选值和管制值的比例分别为30.81%和1.74%,且土壤以酸性为主;土壤Se、Cd含量主要受到二叠系、泥盆系及寒武系地层分布的影响,在志留系地层中,农业活动也对土壤Cd含量具有一定的影响;土壤中Cd和Se伴生及表层富集现象明显,可能与土壤中黏土矿物、有机质及铁锰氧化物的吸附作用有关。土壤铁锰氧化物及有机质含量对水稻Cd和Se的吸收有抑制作用,土壤pH是影响水稻Cd、Se吸收的关键因子,碱性条件下水稻对Cd的吸收降低但有利于水稻对Se的吸收,因此,土壤pH调节是富Se资源安全开发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源 伴生关系 作物吸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高背景区土壤及玉米中重金属的含量及污染评价——以城口县为例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锐 邓海 +3 位作者 贾中民 余飞 张永文 王佳彬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41-848,共8页
研究地质高背景区土壤及农作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为地质高背景区土地污染评价提供有效建议。在重庆市城口县采集玉米-根系土样品44套,分析了土壤和玉米中重金属(Cd、Hg、Pb、As、Cr、Cu、Zn和Ni)的全量及土壤pH,同时分析了土壤中重金... 研究地质高背景区土壤及农作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为地质高背景区土地污染评价提供有效建议。在重庆市城口县采集玉米-根系土样品44套,分析了土壤和玉米中重金属(Cd、Hg、Pb、As、Cr、Cu、Zn和Ni)的全量及土壤pH,同时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利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对土壤及玉米中重金属污染的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平均值均高于中国土壤环境背景值,土壤Cd的平均含量是中国土壤背景值的8.41倍,是典型的重金属地质高背景区,且土壤以碱性为主。土壤中主要污染因子为Cd,存在个别Zn和Ni的超标点位。土壤中、重度污染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东北部,所占比例分别为6.82%和14.63%。玉米中主要的污染因子为Cd,但As、Pb和Ni等因子也应引起重视。玉米与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情况基本吻合,相对于土壤而言,玉米重金属污染程度较低。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来源受到重金属基底值较高的黑色岩和灰岩区次生富集作用的影响。土壤Cd生物有效态含量较高,是玉米Cd超标的主要原因。建议调节土壤pH,防止土壤酸化,以实现农产品安全生产。地质高背景区土壤污染评价应基于土壤元素全量-有效态-作物安全性的体系进行,以达到系统评价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玉米 重金属 高背景区 污染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某农业集中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与来源解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雨涵 李瑜 +4 位作者 官开江 何向阳 鲍丽然 王宇 罗恺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18,共9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分析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与来源对污染防治和风险管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选择重庆某农业土壤集中分布区域,综合采用地累积指数、污染负荷指数、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定矩阵因子分析等多种方法,开展了... 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分析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与来源对污染防治和风险管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选择重庆某农业土壤集中分布区域,综合采用地累积指数、污染负荷指数、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定矩阵因子分析等多种方法,开展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和重金属来源解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Cd、Hg、As、Pb、Cr、Cu、Zn和Ni8种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均高于重庆市背景值。其中累积程度最高的重金属为Hg,其次为As和Cd,其平均含量分别为重庆市土壤背景值的54.70、3.03和1.50倍。地累积指数统计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Hg和As污染程度较深且分布面积较广。污染负荷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以轻微污染和中度污染为主,研究区综合污染负荷指数(P_(zone))为1.76,整体上呈轻微污染。采用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法对重金属来源进行定量解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As和Pb的积累主要来自于工业活动和交通排放;土壤中Cr、Cu、Zn和Ni主要来源于自然地质背景;土壤Cd的积累与农业生产活动有关;区域Hg污染由汞矿开采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重金属 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秀山西北部农田土壤重金属生态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83
5
作者 鲍丽然 邓海 +4 位作者 贾中民 李瑜 董金秀 严明书 张风雷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25-1636,共12页
为了解矿业活动较多的重庆秀山县西北部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采集了表层土壤样品386件,分析测定As、Cd、Cr、Cu、Hg、Ni、Pb、Zn、Mn等9种重金属元素,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该区土壤重金属污染... 为了解矿业活动较多的重庆秀山县西北部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采集了表层土壤样品386件,分析测定As、Cd、Cr、Cu、Hg、Ni、Pb、Zn、Mn等9种重金属元素,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该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区农田土壤9种重金属平均值都高于重庆市土壤背景值,呈现不同程度的积累;Cd、Hg明显超出国家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超标率分别为75.2%和44.6%。土壤中Hg污染较严重,处于中污染或重污染状态,Mn、As、Cd总体呈轻污染,其余重金属基本无污染。生态风险评价显示,Hg、Cd为主要生态危害元素,Hg以强、很强和极强风险为主,Cd以中等风险为主。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显示,儿童更易受到重金属污染威胁,重金属对成人不具有非致癌风险,对儿童具有非致癌风险,As、Cr是主要非致癌因子;成人致癌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个别土壤样对儿童具有致癌风险,As致癌风险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生态风险 健康风险 环境地球化学调查工程 秀山县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汞矿区耕地土壤和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33
6
作者 余飞 张永文 +5 位作者 严明书 王锐 张风雷 钟克强 朱海山 罗凯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36-548,共13页
为了解重庆汞矿区耕地土壤-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在研究区采集水稻45件、玉米32件、红薯18件及其种植土壤样品90件,分析测定As、Cd、Cr、Cu、Hg、Ni、Pb、Zn等8种重金属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估模型,... 为了解重庆汞矿区耕地土壤-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在研究区采集水稻45件、玉米32件、红薯18件及其种植土壤样品90件,分析测定As、Cd、Cr、Cu、Hg、Ni、Pb、Zn等8种重金属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该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生态风险和食用农作物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水稻田、玉米地和红薯地土壤重金属平均含量均高于重庆市土壤背景值,呈现不同程度的积累;Cd、Hg、As超出国家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水稻田土壤超标率分别为88.9%、62.2%、11.1%,玉米地土壤超标率分别为81.3%、43.8%、18.8%,红薯地土壤超标率分别为100%、44.4%、16.7%.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相比,部分水稻和玉米中Cd超标,超标率分别为20%、15.6%;部分红薯中Cd、Cr和Pb超标,超标率分别为22.2%、5.56%和27.8%.地累积指数法评价显示土壤Hg污染严重,以中污染和极重污染为主,As、Cd总体处于轻污染水平,Cr、Cu、Ni、Pb、Zn总体呈无-轻污染状态.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显示,Hg、Cd、As为研究区土壤主要生态危害元素,Hg以极强风险为主,Cd以中等风险和强等风险为主,As以轻微风险为主,单一重金属健康风险指数表明研究区居民食用水稻存在较高的As风险.多种重金属总健康风险指数显示成人食用玉米没有明显的健康影响,但食用水稻、红薯存在明显的复合健康风险;同时儿童更易受到重金属污染威胁,食用水稻、玉米和红薯的THQ均大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汞矿区 土壤 农作物 重金属 生态风险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壤重金属特征的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评价——以重庆(江津)现代农业园区为例 被引量:18
7
作者 周皎 何欣芮 +5 位作者 李瑜 魏虹 杨乐超 刘剑锋 王佳彬 鲍丽然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070-3078,共9页
以重庆市江津区现代农业园区内4种农用地类型的653个表层土样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依据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相关标准,采用重金属污染指数法对标准中所涉及的Cu、Cr、Cd、Hg、As和Pb共6种重金属元素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潜... 以重庆市江津区现代农业园区内4种农用地类型的653个表层土样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依据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相关标准,采用重金属污染指数法对标准中所涉及的Cu、Cr、Cd、Hg、As和Pb共6种重金属元素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并结合用地类型确定绿色农产品生产的适宜性土壤分区.结果表明:除元素Cu、Cr和As外,其他元素的平均含量均高于重庆市土壤背景值;除元素As和Hg外,其他元素的平均含量均高于我国土壤背景值.土壤重金属元素Cu、Cr、Cd、Hg、As和Pb的平均浓度均达到《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但Cd污染已处于安全警戒线内,应高度警惕和严格监管园区内该元素的污染.水田、旱地和果园的土壤环境均以尚清洁为主,其他园地的土壤环境以轻度污染水平为主.部分水田存在一定程度的Pb污染(轻度)、Hg污染(中度)和Cd污染(中度),旱地存在一定程度的Hg污染(中度)和Cd污染(中度),果园和其他园地的土壤存在一定程度的Cd的轻、中度污染.全区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的土壤面积为12.47km^2,占农用地总面积的63.64%,旱地、果园、水田和其他园地中符合该标准的面积分别占各自总面积的84.83%、68.07%、56.51%和42.09%.4种用地类型的土壤环境生态风险水平均以低等为主,共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4.70%. Cd和Hg在园区表层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估中占有较大的贡献率,应列为优先控制污染元素并对其生态效应开展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潜在生态风险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绿色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奉节县中部土壤硒富集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宁墨奂 付成 +5 位作者 王佳彬 邓海 苏黎明 董金秀 王宇 张金晶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9-27,共9页
近年来,人们对富硒(Se)资源的需求不断提高,土壤作为农作物生长的基础物质,富Se土地开发利用将是提高Se资源合理利用的首要切入点。选取奉节县中部青龙镇和五马镇一带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247个土壤样品,对研究区Se元素含量、来源、分布... 近年来,人们对富硒(Se)资源的需求不断提高,土壤作为农作物生长的基础物质,富Se土地开发利用将是提高Se资源合理利用的首要切入点。选取奉节县中部青龙镇和五马镇一带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247个土壤样品,对研究区Se元素含量、来源、分布和影响因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Se平均含量为0.462mg/kg,变异程度属于高度变异。根据《天然富硒土地划定与标识》(DZ/T 0380—2021)中规定的富Se土地划分标准,研究区内一般富Se点位占比为17.89%,空间位置上具有连续分布的特点。对Se等元素源解析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e元素与Cd等重金属元素具有较强的伴生关系并且来源相对一致。同时,土壤有机质、硫化物、铁氧化物及磷灰石对Se含量影响显著,并指示受到外源迁入的影响。据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定量源解析分析,研究区土壤中Se来源影响顺序为外源迁入>地质背景>人为活动,贡献率分别为70.1%、15.2%和14.7%,主要受河流上游地质背景影响,同时伴随着Cd的迁入。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土壤环境有利于Se元素富集并降低重金属安全风险,具有划定天然富Se土地的条件,建议在后续工作中开展专项农作物调查,进一步评估农产品开发利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Se资源 土壤 来源特征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南部碳酸盐岩地区耕地土壤镉含量特征与风险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余飞 余京 +6 位作者 王佳彬 徐姝姝 罗恺 李瑜 王宇 王锐 张云逸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40-46,共7页
为了解重庆碳酸盐岩地区耕地土壤镉(Cd)的含量特征,在南部碳酸盐岩地区采集131个耕地土壤样品,并在非碳酸盐岩地区采集162个耕地土壤样品作为对照,分析测定土壤Cd含量及pH,基于地统计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价法对土壤Cd污... 为了解重庆碳酸盐岩地区耕地土壤镉(Cd)的含量特征,在南部碳酸盐岩地区采集131个耕地土壤样品,并在非碳酸盐岩地区采集162个耕地土壤样品作为对照,分析测定土壤Cd含量及pH,基于地统计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价法对土壤Cd污染状况、潜在生态风险以及对成人和儿童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碳酸盐岩地区耕地土壤Cd平均含量为0.571 mg/kg,明显高于非碳酸盐岩地区(平均含量为0.305 mg/kg),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GB 15618—2018)相比,碳酸盐岩地区耕地土壤Cd含量有48.1%的点位超过风险筛选值,非碳酸盐岩地区耕地土壤Cd样点超标率为29.6%,呈不同程度的Cd富集。从空间分布来看,研究区耕地土壤Cd含量的高值区集中分布于南川区中部水江镇、东城街道、南城街道及南部金山镇地区,并呈现出强至极强的潜在生态风险。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耕地土壤Cd的非致癌风险总指数HQ小于1,危害可忽略;致癌风险CR略大于10-6,在尚可接受的水平。碳酸盐岩地区成人和儿童3种暴露途径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均高于非碳酸盐岩地区,且儿童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均高于成人,经口摄入是土壤Cd暴露风险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地区 土壤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健康风险评估 重庆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南川区东部水稻根系土重金属含量特征与来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风雷 林书平 杨乐超 《农业工程》 2019年第3期63-66,共4页
对重庆市南川区东部地区水稻土壤中As等7种元素进行采样监测,采用加权综合指数等方法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对土壤重金属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土壤中重金属Hg、Cr、Cu、Pb和Zn等元素均未超过国家农用地土壤标准筛选值,As和Cd分别... 对重庆市南川区东部地区水稻土壤中As等7种元素进行采样监测,采用加权综合指数等方法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对土壤重金属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土壤中重金属Hg、Cr、Cu、Pb和Zn等元素均未超过国家农用地土壤标准筛选值,As和Cd分别有1和5个样品超标,总体呈重污染状态及中等危害生态风险,Cd为最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土壤中Cr、Cu、Pb、Zn和As重金属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Hg主要来源于铝冶炼,Cd受成土母质和农业活动共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川地区 土壤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水江地区水稻重金属含量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风雷 《农业工程》 2018年第11期71-73,共3页
该文以重庆市南部水江地区水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水稻中As、Hg、Cd、Cr、Cu、Pb和Zn的元素含量,评估了成人和儿童食用当地水稻造成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As、Hg、Cd、Cr、Cu、Pb和Zn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 13、0. 005、0. 14、0. 11、3.... 该文以重庆市南部水江地区水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水稻中As、Hg、Cd、Cr、Cu、Pb和Zn的元素含量,评估了成人和儿童食用当地水稻造成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As、Hg、Cd、Cr、Cu、Pb和Zn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 13、0. 005、0. 14、0. 11、3. 11、0. 10和22. 99 mgkg,其中Hg、Cr、Cu和Zn元素无超标样品,As、Pb和Cd元素的超标率分别为8%、8%和32%。由此可知,食用当地水稻,As元素对成人有明显的健康风险,As和Cd元素对儿童有明显的健康风险;成人和儿童的复合重金属健康风险指数分别为4. 64和7. 25,有显著的健康风险,其中As元素在总健康风险水平中起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水江地区 水稻 重金属含量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黔江区表层土壤硼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余京 周琳 +3 位作者 严明书 邓海 鲍丽然 董金秀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1期125-128,共4页
研究地质背景为主控因素的土壤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可以为研究区作物栽培、农业经济和种植规划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网格化定位、土壤样品采集和元素检测方法,结合地理信息技术和评价标准,研究表层土壤硼(B)元素含量水平、空间分布及... 研究地质背景为主控因素的土壤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可以为研究区作物栽培、农业经济和种植规划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网格化定位、土壤样品采集和元素检测方法,结合地理信息技术和评价标准,研究表层土壤硼(B)元素含量水平、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硼元素平均含量为87.97 mg/kg,接近全国水平,空间分布差异小(CV<0.5)。含量分布主要受控于地质地层,高值区分布于三叠系和寒武系,低值区分布于泥盆系、侏罗系、白垩系。研究区表层土壤硼元素丰富级别面积达93.19%,而在马喇林场、三塘村、正阳镇-冯家镇和马喇镇西等一带较为缺乏,农业活动应注意补施硼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土壤养分 重庆市黔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西北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风险评价 被引量:10
13
作者 贾中民 冯汉茹 +1 位作者 鲍丽然 张永文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6-114,共9页
为全面了解重庆西北地区(潼南区、铜梁区、合川区和大足区)土壤中重金属质量分数、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在该区共采集表层土壤样品6 792件,测定了As,Cd,Cr,Cu,Hg,Ni,Pb和Zn等8种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并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为全面了解重庆西北地区(潼南区、铜梁区、合川区和大足区)土壤中重金属质量分数、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在该区共采集表层土壤样品6 792件,测定了As,Cd,Cr,Cu,Hg,Ni,Pb和Zn等8种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并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表层土壤Cd质量分数累积效应最大,是背景值的2.43倍,超标比例为18.67%,其余7种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平均值低于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值;2)空间分布特征表明,Zn,Cd,Pb,As,Ni,Cu和Cr 7种元素在研究区西部质量分数较高,Hg在东部质量分数较高,主要受地层控制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3)研究区重金属污染对该区构成的潜在生态危害由强至弱依次为:Cd,Hg,As,Pb,Cu,Ni,Cr,Zn,整体处于中等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主要受Cd和Hg元素的影响,二者可能造成的生态危害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西北地区 土壤重金属 分布特征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 被引量:35
14
作者 邓海 王锐 +6 位作者 严明书 周皎 贾中民 梁绍标 鲍丽然 罗宇洁 杜静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27-1137,共11页
为了系统的评价矿区周边土壤-农作物-人体系统中重金属的污染风险,为矿区生态风险的分类治理和农作物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选择在重庆市黔江区金洞乡主要农耕区采集表层土壤样品321件、水稻和对应根系土样品30套,分析了土壤和水稻中重... 为了系统的评价矿区周边土壤-农作物-人体系统中重金属的污染风险,为矿区生态风险的分类治理和农作物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选择在重庆市黔江区金洞乡主要农耕区采集表层土壤样品321件、水稻和对应根系土样品30套,分析了土壤和水稻中重金属(Cd、Hg、Pb、As和Cr)的含量、土壤中有机质和Mn的含量及土壤pH,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进行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Cd和Hg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超标现象,土壤重金属含量受到成土母质、矿业活动及农业活动的影响.土壤总体潜在生态风险较小,主要以轻微污染为主,Cd和Hg存在点状的很强-极强的污染点位,是主要的土壤污染因子.水稻样品存在Cd和As的超标问题,水稻重金属含量主要受到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土壤pH、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土壤Mn含量的影响.通过食物摄入的暴露途径存在一定程度的非致癌风险,主要的贡献因子为As和Cd.可根据重金属污染在土壤-农作物-人体系统中的不同特点,进行污染分类管理、分类治理,以达到土地安全利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土壤 农作物 重金属 污染风险 人体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系/石灰-水泥对砷污染土壤稳定化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彭风成 林书平 +4 位作者 张风雷 余亚伟 郑卫红 徐姝姝 陈琦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22-127,共6页
为研究硫酸铁+石灰和硫酸铁+水泥对砷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效果及机理,作者采集某砷污染场地土壤,模拟工程修复实践使用2组药剂对砷污染土壤进行小试试验,评估了2组药剂对砷污染土壤的固化稳定化效率,探讨了2组药剂对砷固化稳定化机理,并... 为研究硫酸铁+石灰和硫酸铁+水泥对砷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效果及机理,作者采集某砷污染场地土壤,模拟工程修复实践使用2组药剂对砷污染土壤进行小试试验,评估了2组药剂对砷污染土壤的固化稳定化效率,探讨了2组药剂对砷固化稳定化机理,并对比分析了2组药剂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2组药剂对砷固化稳定化都具有显著效果,是砷固化稳定化的经济、高效材料。硫酸铁+石灰对砷的固化稳定化效果在吸附、沉淀和增加pH活化砷的共同作用下,呈非线性特征,并非添加量越高固化稳定化效果越好。硫酸铁+水泥对砷的固化稳定化效果在吸附、沉淀和物理包裹的共同作用下,在一定范围内,添加量的越高固化稳定化效果越好。因此,在不同添加量下,2组药剂对砷固化稳定化效果相比较存在差异,在工程实践中需通过试验确定最经济有效的药剂组合和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铁 石灰 水泥 固化/稳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东南山区乡镇尺度土壤合理采样数估算及重金属污染评价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锐 邓海 +2 位作者 贾中民 严明书 周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56-1463,共8页
为了研究乡镇尺度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土壤合理采样数的确定方法,选择在重庆市黔江区舟白镇采集表层(0~20 cm)土壤样品320件,分析了土壤中各重金属元素(Cd、Cr、Pb、Hg、As、Cu、Zn、Ni)含量和pH,基于经典统计学方法和地统计法研究不... 为了研究乡镇尺度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土壤合理采样数的确定方法,选择在重庆市黔江区舟白镇采集表层(0~20 cm)土壤样品320件,分析了土壤中各重金属元素(Cd、Cr、Pb、Hg、As、Cu、Zn、Ni)含量和pH,基于经典统计学方法和地统计法研究不同土壤指标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土壤合理采样数,利用内梅罗指数法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Cd、Cr、Pb、Ni含量及pH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到成土母质的影响,土壤中Hg、As、Cu、Zn含量同时受到地质背景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对于研究区土壤各重金属含量和pH而言,250个土壤样点即可反映其基本信息.研究区中部土壤污染程度较低,北部和南部污染程度较高,中度和重度污染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部.原始土壤点位和合理土壤点位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差别较小,说明所得的合理采样数结果较可靠.与地层分布对比发现,土壤中度、重度污染主要与二叠系地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经典统计学法 地统计法 合理采样数 污染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州玫瑰香橙果实品质与树体营养水平 被引量:1
17
作者 鲍丽然 李瑜 +2 位作者 王佳彬 罗恺 何向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68-173,共6页
为了解重庆市万州区甘宁镇玫瑰香橙果实品质和树体营养状况,分析玫瑰香橙果实基本品质、生物活性物质和矿质元素特征,并评价叶片矿质元素丰缺水平。结果表明,玫瑰香橙单果质量较小,种子数较少;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可食率... 为了解重庆市万州区甘宁镇玫瑰香橙果实品质和树体营养状况,分析玫瑰香橙果实基本品质、生物活性物质和矿质元素特征,并评价叶片矿质元素丰缺水平。结果表明,玫瑰香橙单果质量较小,种子数较少;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可食率均达到鲜柑橘优等果要求,并且固酸比、维生素C含量明显高于一般血橙;果肉富含花青素、类黄酮、类胡萝卜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和K、Fe等多种矿质元素。玫瑰香橙叶片中N、P、Fe等元素较丰富,K、Cu、Zn等元素较缺乏,Ca、S、Mn、B、Mo等元素的含量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香橙 基本品质 矿质元素 树体营养 生物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MF模型的山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来源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云逸 蒙丽 +3 位作者 邓海 王锐 余飞 王佳彬 《农业工程》 2023年第6期74-82,共9页
为了解山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情况及查明8种重金属的污染来源,在研究区内采集土壤表层(0~20cm)样品1311个,分析化验了pH值、砷(As)、镉(Cd)、铬(Cr)、铜(Cu)、汞(Hg)、镍(Ni)、铅(Pb)和锌(Zn)指标。采用了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地统... 为了解山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情况及查明8种重金属的污染来源,在研究区内采集土壤表层(0~20cm)样品1311个,分析化验了pH值、砷(As)、镉(Cd)、铬(Cr)、铜(Cu)、汞(Hg)、镍(Ni)、铅(Pb)和锌(Zn)指标。采用了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地统计学法、相关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及正定矩阵(PMF)模型等方法,研究山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可能的污染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8种重金属含量均明显高于重庆市土壤背景值;除局部区域呈现重度污染之外,研究区土壤整体上呈清洁或轻度污染,主要污染元素为Cd;PMF模型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主要有3类,分别为自然母质源(Cd、Cr、Cu、Ni、Pb、Zn)、采矿活动源(As、Cr、Hg、Pb、Zn)和农业活动源(As、Cd、Cr、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 重金属 PMF模型 污染来源 内梅罗综合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三峡库区土壤养分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19
作者 邓海 王锐 +2 位作者 宁墨奂 罗宇洁 董金秀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2期49-54,62,共7页
选择位于三峡库区的岳溪镇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土壤样品639件,分析了土壤中养分元素(N、P、K)含量及土壤pH,划分其地球化学等级,基于地统计方法,分析土壤养分元素含量和pH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区土壤K含量相对丰富,而N和P含... 选择位于三峡库区的岳溪镇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土壤样品639件,分析了土壤中养分元素(N、P、K)含量及土壤pH,划分其地球化学等级,基于地统计方法,分析土壤养分元素含量和pH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区土壤K含量相对丰富,而N和P含量相对较低,土壤以酸性为主,酸性和强酸性土壤的比例分别为25.2%和46.3%。土壤N含量与海拔高度相关,低海拔区的反硝化作用会导致土壤N流失。盐基离子会从高海拔区向低海拔区迁移,导致高海拔区土壤以酸性为主且K_(2)O含量较低,此外,高海拔区N的硝化作用也会导致土壤酸化。土壤P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明显,耕地土壤P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用地类型。建议在酸性、强酸性土壤分布区适量增加有机肥和钾肥的施用量,减少氮肥施用,利用人为手段调节土壤pH,减少种植茶树、豆科作物,改善土壤酸化问题,而在中性及碱性土壤分布区,可适量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改善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土壤 养分元素 地球化学特征 影响因素 农艺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