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铜锣山不同类型木本植物叶片光合能力参数与叶性状的种间关系
1
作者 徐铭泽 马磊 +9 位作者 司洪涛 姚璐 刘江 朱冬雪 王琛 毛铮 朱丹 王科 严有龙 李成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53-2767,共15页
在光合作用模型中,植物叶片光合能力通常由最大碳同化速率(A_(max))、表观量子效率(AQY)、最大羧化速率(V_(cmax))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_(max))表征。目前对于种间尺度,叶性状对不同类型植物光合能力参数影响机制的研究仍不清楚。采用Li... 在光合作用模型中,植物叶片光合能力通常由最大碳同化速率(A_(max))、表观量子效率(AQY)、最大羧化速率(V_(cmax))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_(max))表征。目前对于种间尺度,叶性状对不同类型植物光合能力参数影响机制的研究仍不清楚。采用Li-6800便携式光合仪于生长季旺季,测量了重庆铜锣山26种木本植物的光响应曲线和二氧化碳响应曲线,进一步计算了4种光合能力参数(A_(max)、AQY、V_(cmax)和J_(max)),并同步测定了单位面积叶氮含量(N_(area))、单位面积叶碳含量(C_(area))、叶碳氮比(C∶N)、叶绿素含量(Chl)、叶片相对含水量(LRWC)、比叶重(LMA)、叶厚度(L_t)和叶干物质含量(LDMC)8种叶性状,探究铜锣山木本植物光合能力参数与叶性状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铜锣山26种木本植物A_(max)、AQY、V_(cmax)和J_(max)的变异范围分别为3.35—18.85μmol m^(-2)s^(-1),0.009—0.066 mol/mol,10.05—81.89μmol m^(-2)s^(-1)和33.45—140.92μmol m^(-2)s^(-1)。光合能力参数平均种间变异系数为47.7%,其种间变异程度高于叶性状(26.9%)。叶片光合能力在乔木和灌木植物间没有显著差异,落叶植物的光合能力显著高于常绿植物。光合能力参数与N_(area)和LRWC呈显著正相关,与C∶N呈显著负相关。N_(area)是估算种间植物光合能力变异的最佳叶性状,但在常绿植物中,N_(area)对四种光合能力参数的预测性要低于LRWC。N_(area)主要通过直接影响V_(cmax)间接影响AQY、V_(cmax)和J_(max),LRWC通过直接影响V_(cmax)和J_(max)间接影响AQY和A_(max)。总体而言,基于N_(area)、LRWC和C∶N构建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决定系数高于任何单一叶性状预测模型,在所有植物类型条件下,其决定系数均在0.7以上,表明其具有较好的预测性。研究结果为改进亚热带地区常绿落叶阔叶林植物的光合能力估算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能力 叶功能性状 种间差异 木本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南川区大佛岩铝土矿床有益元素分布特征及可利用性评价
2
作者 高原 熊亮 +4 位作者 张宇 李良林 黄培培 徐厚倜 栾进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9-1223,共25页
为了理清重庆市南川区大佛岩铝土矿床有益组分分布特征及伴生元素可利用性,本文通过剖面测量、实地调查和样品分析等工作方法,对南川区大佛岩铝土矿床及其伴生元素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建立了矿产资源可利用性评价模型。Ga质量... 为了理清重庆市南川区大佛岩铝土矿床有益组分分布特征及伴生元素可利用性,本文通过剖面测量、实地调查和样品分析等工作方法,对南川区大佛岩铝土矿床及其伴生元素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建立了矿产资源可利用性评价模型。Ga质量分数高值区呈北东向和近南北向分布,中西部Ga质量分数高,北东部Ga质量分数较低。Li质量分数在梁山组中上部最高,最高为致密状铝土矿,其次为铝土岩,土状铝土矿中较低。Li的富集与铝土岩的关系较为密切。稀土元素的富集部位更容易出现于赋矿地层底部。评价模型对矿区铝土矿资源的评价结果为可利用。在开发利用铝土矿资源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回收利用Ga元素。但是,由于Li、Sc、REE元素受到选冶技术和选矿成本等因素的限制,现阶段回收利用技术上虽然可行,但经济性存在瓶颈。因此,在开发利用铝土矿资源的同时,还需要探索更经济的回收利用技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本文所建立的评价模型结合了评价指标体系,可为铝土矿资源的利用和评价提供科学参考,同时也为其他矿产资源的评价提供借鉴。当然,对于评价指标的选择和权重的确定需要根据不同的矿产资源和应用场景进行调整、优化,才能更好地满足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有益元素 伴生元素 评价模型 可利用性 大佛岩铝土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无机成因烷烃气同位素分馏与鉴别指标
3
作者 倪云燕 龚德瑜 +7 位作者 杨春 姚立邈 张烨 蒙春 张津川 王力 王圆 董国梁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7-869,共13页
在对国内外天然气地球化学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温泉热液系统和沉积盆地(包括松辽、渤海湾、三水、四川、鄂尔多斯、塔里木、莺-琼等)中无机成因和有机成因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组成,系统梳理无机成因气在组分与碳、氢、氦同位素组成... 在对国内外天然气地球化学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温泉热液系统和沉积盆地(包括松辽、渤海湾、三水、四川、鄂尔多斯、塔里木、莺-琼等)中无机成因和有机成因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组成,系统梳理无机成因气在组分与碳、氢、氦同位素组成方面的识别标志。研究表明:(1)在温泉气体中,无机成因烷烃气含量极低,甲烷通常小于1%,C_(2)+重烃气几乎缺失,气体主要以CO_(2)为主,部分样品中N2占优势;(2)无机成因烷烃气表现出一系列典型的同位素组成特征,包括甲烷碳同位素偏重(δ^(13)C_(1)通常大于-25‰)、负碳同位素系列(δ^(13)C_(1)>δ^(13)C_(2)>δ83C_(2)>δ^(13)C_(4))、氦同位素富集(R/R_(a)值大于0.5、CH_(4)/^(3)He值普遍小于等于10~6)。(3)无机成因烷烃气的氢同位素组成分布形式多样,可呈现正序排列(δD_(1)<δD_(2)<δD_(3))、反序排列(δD_(1)>δD_(2)>δD_(3))或“V”型分布(δD_(1)>δD_(2)、δD_(2)<δD_(3)),其中甲烷的氢同位素组成变化幅度较小(约9‰),可能受到与同生水氢交换作用的影响。(4)判识气体成因方面,CH_(4)/^(3)He-R/Ra、δ^(13)C_(CO2)-R/R_(a)图版相较于CO_(2)/^(3)He-R/R_(a)图版具有更强的判别能力。上述地质新认识为天然气成因类型识别及无机成因气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线索和判别图版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成因气 碳同位素 氢同位素 氦同位素 同位素分馏 温泉热液 沉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北缘埃迪卡拉纪锰矿层中的古氧化还原条件对锰矿成矿过程的影响
4
作者 王萍 崔旭 +5 位作者 赵海彤 杜远生 栾进华 张雄 罗旭 王健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8-350,共13页
扬子板块北缘埃迪卡拉纪锰矿赋存于陡山沱组上部的黑色页岩中,主要分布在城口次级盆地的边缘,目前对于锰矿形成时的氧化还原条件以及成矿模式等问题仍然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研究。对于锰矿的成矿模式,目前主要有2种观点:一种认为菱锰矿... 扬子板块北缘埃迪卡拉纪锰矿赋存于陡山沱组上部的黑色页岩中,主要分布在城口次级盆地的边缘,目前对于锰矿形成时的氧化还原条件以及成矿模式等问题仍然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研究。对于锰矿的成矿模式,目前主要有2种观点:一种认为菱锰矿直接从缺氧水体中沉淀,另一种认为水体中的Mn^(2+)首先被氧化,然后在沉积物中被还原成菱锰矿。本研究以陡山沱组上部的锰矿层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系统的矿物组成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锰矿层中发现了少量的水锰矿,而水锰矿是一种锰的氧化物矿物,意味着在含锰矿物形成时,存在锰的氧化物中间产物,最终转化为菱锰矿。此外,锰矿层中TOC和TN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地层中的氮主要来源于有机质;TOC与Mn含量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表明锰矿形成过程中需要消耗有机质;锰矿层具有很高的δ^(15)N值(+7.22‰~+10.06‰,平均值+9.22‰),可能与有机氮的硝化作用有关,^(14)N富集的NH^(+)_(4)优先被氧化,导致剩余有机氮具有较高的δ^(15)N值,反映了当时表层水体处于氧化状态。因此,认为陡山沱组锰矿经历了Mn^(2+)被氧化然后被还原成菱锰矿的阶段,其成矿过程受到水体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该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埃迪卡拉纪海洋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迪卡拉系 陡山沱组 锰矿 氧化还原条件 氮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稻渔系统的土地整治工程措施创新设计
5
作者 李王虎 余燕飞 +2 位作者 唐小林 李晓慧 陈欢 《中国水产》 2025年第3期37-39,共3页
针对当前我国稻渔系统工程设计与技术应用无法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等现实问题,本文以垫江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为例,基于稻渔产业发展需求,创新性提出了扩展式稻田水体生态系统。该系统在传统水田模式基础上引入了内田坎设计、躲避管道系统... 针对当前我国稻渔系统工程设计与技术应用无法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等现实问题,本文以垫江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为例,基于稻渔产业发展需求,创新性提出了扩展式稻田水体生态系统。该系统在传统水田模式基础上引入了内田坎设计、躲避管道系统、隔水膜技术及独立灌排网络,实现了稻渔的灵活分离与精准管理,具有改善鱼类高温季养殖条件、提高鱼苗存活率、保障水产品安全等作用,为当前稻渔工程存在的应用性不足提供了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措施创新 高标准农田 精准管理 水产品安全 水体生态系统 养殖条件 系统工程 土地整治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耕地资源保护对策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冉艳 田茂强 +1 位作者 周珉羽 王宴会 《南方农业》 2023年第23期32-35,共4页
以重庆市耕地资源为基础,立足丘陵山地城市地形地貌条件,分析了当前重庆市耕地资源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详细介绍了重庆市在耕地保护采取的“压实耕地保护责任,严守耕地保护底线目标;建立节约集约用地机制,提高土地配置利用效率;推进土地... 以重庆市耕地资源为基础,立足丘陵山地城市地形地貌条件,分析了当前重庆市耕地资源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详细介绍了重庆市在耕地保护采取的“压实耕地保护责任,严守耕地保护底线目标;建立节约集约用地机制,提高土地配置利用效率;推进土地整治工程实施,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建立动态监测预警机制,提升执法管理水平”等有效措施。为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探寻耕地保护的新方向,提出了严守耕地红线,深化耕地“进出平衡”;加强节约集约用地管理;加快土地整治模式转型升级;探索自动化、智能化服务决策平台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耕地红线 节约集约 土地整治 对策建议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混凝+气浮+臭氧催化氧化+膜分离+MVR蒸发工艺处理气田开发废水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德敏 张烨 +2 位作者 袁建梅 廖新睿 阚涛涛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8-151,共4页
针对气田开发废水组分复杂、有机污染物浓度高、盐度高、色度高、可生化性差等特点,采用强化混凝+气浮分离+臭氧催化氧化+膜分离+MVR蒸发工艺对气田开发废水进行处理。运行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对气田开发废水降解性能良好,处理效率高,... 针对气田开发废水组分复杂、有机污染物浓度高、盐度高、色度高、可生化性差等特点,采用强化混凝+气浮分离+臭氧催化氧化+膜分离+MVR蒸发工艺对气田开发废水进行处理。运行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对气田开发废水降解性能良好,处理效率高,运行稳定,处理出水COD、氯离子、SS、氨氮、石油类分别为20.5、10.8、9.0、1.5、0.7 mg/L,总去除率分别达到99.77%、99.94%、99.68%、98.73%、99.75%,各项水质指标均优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要求(其中氯离子质量浓度优于《四川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51/190-93)一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田开发废水 强化混凝 臭氧催化氧化 超滤 反渗透 MV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东南黄施岙钠长石岩石矿物学特征及矿床成因
8
作者 栾进华 高原 +3 位作者 徐厚倜 杨仲可 郑绪忠 刘桂莲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1-554,共14页
通过对岩石化学、矿石结构构造、矿物组合特征等研究来分析浙东南黄施岙钠长石的岩石矿物学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认为,区内火山碎屑岩主要属酸性岩,岩石富碱(特别富钠),贫钙、铁、镁,属钙碱性系列,为高钾型或普通型钙碱性岩石。钠长石... 通过对岩石化学、矿石结构构造、矿物组合特征等研究来分析浙东南黄施岙钠长石的岩石矿物学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认为,区内火山碎屑岩主要属酸性岩,岩石富碱(特别富钠),贫钙、铁、镁,属钙碱性系列,为高钾型或普通型钙碱性岩石。钠长石岩矿床的形成与早白垩世火山活动有关,是中酸性的含矿热液交代富钠火山岩而成。矿床的分布与区域性深大断裂有关,受火山构造控制,富钠的中酸性岩类是有利成矿母岩,火山构造边缘的环形裂隙带以及不同岩相的接触带是有利的导矿、容矿构造,富钠岩浆提供热源和物源。矿床成因属火山(岩浆)热液蚀变型钠长石岩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长石岩 岩石化学 矿物学 矿床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监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田茂强 罗蓉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9期103-106,共4页
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基础,开展耕地种粮情况动态监测事关民生福祉。本文基于无人机遥感影像、国土变更调查矢量图斑数据库构建训练样本,通过改进Unet模型,提出一种融合变更调查数据与深度学习的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监测方法。结果表明... 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基础,开展耕地种粮情况动态监测事关民生福祉。本文基于无人机遥感影像、国土变更调查矢量图斑数据库构建训练样本,通过改进Unet模型,提出一种融合变更调查数据与深度学习的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监测方法。结果表明:改进的网络模型分类精度达到了93.1%,相比于传统的Fcn8s、Segnet、Unet模型在分类精度和目视效果上具有很大的改进,图斑破碎化程度较少,地类边界清晰完整,尤其是在园地和林地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通过在重庆巫山县官渡镇某地无人机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确定了耕地的具体流向,表明该方法可以应用于耕地“非粮化”“非农化”提取的实际生成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语义分割 耕地 “非粮化” “非农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露天矿山修复对植被与土壤固碳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江 司洪涛 +7 位作者 李成 朱冬雪 冯樊 严有龙 王科 王琛 毛铮 徐铭泽 《安徽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15-19,30,共6页
探究西南地区露天矿山生态修复过程中植被与土壤碳储量变化特征及其固碳潜力,为该地区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提供数据支撑。在重庆市铜锣山矿区选取修复后的露天矿坑建立固定样地,在修复后1年、3年和5年开展连续监测,以研究区内典型常绿阔叶... 探究西南地区露天矿山生态修复过程中植被与土壤碳储量变化特征及其固碳潜力,为该地区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提供数据支撑。在重庆市铜锣山矿区选取修复后的露天矿坑建立固定样地,在修复后1年、3年和5年开展连续监测,以研究区内典型常绿阔叶林作为参照,在样地中设置样方开展植物群落调查,测定0~10 cm、11~20 cm、21~30 cm土层的有机质、容重、石砾含量,计算不同修复年限植被和土壤碳储量,分析露天矿山修复的植被-土壤系统固碳效应及潜力。结果表明:露天矿山修复后植被-土壤碳密度增加缓慢,修复5年期与1年期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修复区植被各组分碳密度表征为地上生物层>根系层>枯落物层;0~1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显著大于11~20 cm和21~30 cm土层(P<0.05),具有明显的表层聚集效应;修复后1~5年植被-土壤系统平均固碳速率为0.039 kg/m^(2)·a,固碳速率随演替呈增加趋势,土壤固碳速率为植被的1.8倍。以复垦和植被建设为主的露天矿山人工修复措施可以快速提升修复区植被和土壤碳储量,是增强矿区生态碳汇的有效途径,露天矿山修复固碳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露天矿山 植被与土壤 碳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陶瓷膜催化臭氧氧化处理页岩气压裂废水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德敏 张烨 +3 位作者 袁建梅 廖新睿 陈颖馨 王益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2-125,140,共5页
采用功能陶瓷膜催化臭氧氧化处理页岩气压裂废水,考察了不同功能陶瓷膜、初始pH、臭氧投加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压裂废水处理效果和膜污染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锰陶瓷膜、氧化钛陶瓷膜和氧化铝陶瓷膜具有良好的臭氧催化功能,... 采用功能陶瓷膜催化臭氧氧化处理页岩气压裂废水,考察了不同功能陶瓷膜、初始pH、臭氧投加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压裂废水处理效果和膜污染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锰陶瓷膜、氧化钛陶瓷膜和氧化铝陶瓷膜具有良好的臭氧催化功能,与臭氧组合促进了氧化反应系统中羟基自由基(·OH)的产生,明显增强了废水处理效果,相比单独臭氧氧化COD去除率最高提升了21.65%。在初始pH为7.5、臭氧投加量为80 mg/L、反应时间为60 min时,氧化锰陶瓷膜与臭氧组合处理压裂废水COD去除率为79.17%;臭氧可有效控制氧化锰陶瓷膜污染,随着臭氧浓度的增加,ΔTMP明显下降,当臭氧投加量为80 mg/L时,ΔTMP达到最大下降比率72.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压裂废水 功能陶瓷膜 臭氧氧化 羟基自由基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絮凝+微气泡臭氧氧化耦合工艺深度处理压裂废水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德敏 张烨 +2 位作者 袁建梅 王益平 阚涛涛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9-113,187,共6页
采用电絮凝+微气泡臭氧氧化耦合工艺处理页岩气压裂废水,考察了不同工艺、初始pH、电流密度、臭氧投加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压裂废水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絮凝+微气泡臭氧氧化耦合工艺对页岩气压裂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在... 采用电絮凝+微气泡臭氧氧化耦合工艺处理页岩气压裂废水,考察了不同工艺、初始pH、电流密度、臭氧投加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压裂废水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絮凝+微气泡臭氧氧化耦合工艺对页岩气压裂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在初始pH为9.5、电流密度为15 mA/cm^(2)、臭氧投加量为80 mg/L和反应时间为60 min最优反应条件下,压裂废水COD去除率可达到85.96%。电絮凝与微气泡臭氧氧化之间存在协同作用,碱性环境更有助于页岩气压裂废水的电絮凝耦合微气泡臭氧氧化处理,过高的电流密度将出现显著的浓差极化现象和导致絮凝体与悬浮颗粒失稳脱附,适当增加臭氧投加量将有利于加快电絮凝+微气泡臭氧氧化耦合体系中·OH的生成速率和产生量,提高废水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压裂废水 电絮凝 臭氧氧化 耦合工艺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顿氧化/混凝/气浮/厌氧好氧组合工艺处理抗生素类制药废水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坤 杨德敏 袁建梅 《水处理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6-139,共4页
针对抗生素类制药废水组分复杂难降解、COD高、毒性强、可生化性差等特点,采用芬顿氧化+混凝+气浮+厌氧好氧(AO+臭氧+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对抗生素类制药废水进行处理。运行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对抗生素类制药废水降解性能良好,耐冲... 针对抗生素类制药废水组分复杂难降解、COD高、毒性强、可生化性差等特点,采用芬顿氧化+混凝+气浮+厌氧好氧(AO+臭氧+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对抗生素类制药废水进行处理。运行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对抗生素类制药废水降解性能良好,耐冲击负荷能力较强,处理效率高,运行稳定,处理出水COD、BOD_(5)、TOC、氨氮、TP和急性毒性分别为93.45、20.10、29.14、18.33、0.68和0.002 mg/L,总去除率分别达到99.36%、98.39%、99.50%、94.18%、96.24%和99.05%,各项指标均达到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4-20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类制药废水 芬顿氧化 AO 臭氧氧化 曝气生物滤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料射流重复切割花岗岩效率影响因素及能耗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黎成 赵一聪 +1 位作者 邱梦 陈巧巧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18-2025,共8页
磨料射流协同隧道掘进机(TBM)破碎硬岩能有效降低刀具磨损和提升掘进效率,但磨料射流切割硬岩效率、能量消耗等受多个因素影响,不同工况下射流移动速度与切割次数的匹配关系尚不明确。针对此问题,开展不同射流压力、移动速度/切割次数... 磨料射流协同隧道掘进机(TBM)破碎硬岩能有效降低刀具磨损和提升掘进效率,但磨料射流切割硬岩效率、能量消耗等受多个因素影响,不同工况下射流移动速度与切割次数的匹配关系尚不明确。针对此问题,开展不同射流压力、移动速度/切割次数等工况下的磨料射流重复切割花岗岩试验,阐明关键参数对切缝宽度、深度和比能耗的影响规律,对比低速单次切割和快速重复切割2种方式的切割效率和能量利用率,并明确磨料射流移动速度与切割次数的匹配关系。结果表明:1)高速多次重复切割能扩大切割宽度和降低切缝宽度波动,切割宽度随射流压力和移动速度/切割次数的增加呈缓慢增加变化;2)当射流压力为中低压力且不超过一定范围时,切割深度和体积与射流压力呈线性正相关变化,且随移动速度/切割次数的增加呈先快速降低后缓慢增加趋势;3)存在重复切割效率最优的移动速度/切割次数,本试验条件下射流压力为20~25 MPa和30~40 MPa时最优移动速度/切割次数分别为(15 mm/s)/3次和(20 mm/s)/4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料射流 硬岩 切割效率 能量消耗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尺度下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综合评价 被引量:3
15
作者 韩文友 周珉羽 罗蓉 《农业与技术》 2022年第18期86-90,共5页
开展生态系统恢复力不仅可以为生态环境变化影响因素以及作用机理研究提供基础,还可以为区域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依据。本文利用植被覆盖度、降水、地形起伏度、土壤有机碳含量、生态服务价值等自然因素以及人口分布、夜间灯光等社会因素,... 开展生态系统恢复力不仅可以为生态环境变化影响因素以及作用机理研究提供基础,还可以为区域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依据。本文利用植被覆盖度、降水、地形起伏度、土壤有机碳含量、生态服务价值等自然因素以及人口分布、夜间灯光等社会因素,基于熵权法和专家打分相结合的权重赋值法,构建重庆市两江新区生态恢复力评价体系。结果显示:生态恢复力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整体呈现西南低东北高的趋势,生态恢复力低的区域主要分布于观音桥、天宫殿等街道,由于这些区域城市化程度较高,建设用地多挤占了生态空间,抵抗干扰能力相对较差,恢复力较低。生态恢复力高的区域主要在石船镇、古路镇,由于这些区域生态结构复杂,抵抗外界干扰能力较强,恢复力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恢复力 自然因素 社会因素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cGIS软件在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中的应用
16
作者 文敏 《农村科学实验》 2020年第3期121-122,共2页
ArcGIS是地理信息系统中常用数据处理软件之一,因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而被人们广泛使用;本文通过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下的叠加、擦除和空间连接等功能,快速完成了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提高... ArcGIS是地理信息系统中常用数据处理软件之一,因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而被人们广泛使用;本文通过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下的叠加、擦除和空间连接等功能,快速完成了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提高了成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GIS 叠加 擦除 空间连接 耕地质量 更新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