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交通相关PM2.5短期大剂量暴露对大鼠肺部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丁环宇 段春燕 +1 位作者 高江原 刘方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79-1084,共6页
目的探讨重庆市交通相关PM2.5短期大剂量暴露对大鼠肺部的损伤作用及对肺部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在重庆市交通要道旁采集交通相关PM2.5样本并制备成PM2.5混悬液。40只健康雌性SD大鼠分为暴露组和对照组(各20只... 目的探讨重庆市交通相关PM2.5短期大剂量暴露对大鼠肺部的损伤作用及对肺部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在重庆市交通要道旁采集交通相关PM2.5样本并制备成PM2.5混悬液。40只健康雌性SD大鼠分为暴露组和对照组(各20只)。暴露组放置于动物全身暴露装置(天津合普,8050CFA)中,雾化吸入0.2 mg/m L PM2.5混悬液,混悬液雾化速度2.5 m L/min,进气流量1 m3/min,每天染毒2 h,染毒连续17 d,对照组不做处理。染毒结束后处死大鼠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灌洗液进行免疫细胞计数并用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组织炎症因子mRNA的表达;组织学检查大鼠肺部病理改变。结果交通相关PM2.5染毒后,暴露组大鼠体质量为(229.26±8.14)g,明显低于对照组(268.65±9.37)g(P<0.05)。暴露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炎症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单核/巨噬细胞数、淋巴细胞数分别为(931.10±52.94)×106/L、(148.65±23.13)×106/L、(232.35±21.81)×106/L、(547.20±31.18)×106/L;炎症因子IL-1β、IL-4、IL-6、TNF-α含量分别为(118.13±10.01)、(81.65±5.63)、(135.97±4.93)、(127.17±9.77)pg/m 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暴露组大鼠肺组织炎症因子IL-1β、IL-4、IL-6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3.06±0.16)、(17.35±0.54)、(7.88±1.01),显著高于对照组;TNF-αmRNA表达水平为(0.83±0.5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肺组织出现充血、淤血,病理切片显示肺内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论交通相关PM2.5短期大剂量暴露可导致大鼠肺部出现明显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大鼠 炎症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敌敌畏暴露PC-12细胞和HEK293T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
2
作者 周祎 杨贵利 李升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6-385,共10页
在有机磷农药敌敌畏(dichlorvos,DDVP)毒性作用研究中,为了确保敌敌畏致基因表达失调结果分析的可靠性,需要评估其对细胞内参考基因表达的影响。该研究以神经细胞株PC-12和肾细胞株HEK293T为模型,使用不同浓度(0、30、60、90μmol·... 在有机磷农药敌敌畏(dichlorvos,DDVP)毒性作用研究中,为了确保敌敌畏致基因表达失调结果分析的可靠性,需要评估其对细胞内参考基因表达的影响。该研究以神经细胞株PC-12和肾细胞株HEK293T为模型,使用不同浓度(0、30、60、90μmol·L^(-1))的敌敌畏暴露处理并进行荧光定量PCR实验,利用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和RefFinder这4种软件算法分析了内源性肌动蛋白(endogenous actin,ACTB)、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泛素结合酶(ubiquitin conjugating enzyme,UBC)、核糖体蛋白S18(ribosomal protein S18,RPS18)、核糖体蛋白L32(ribosomal protein L32,RPL32)、肽基脯氨酰异构酶A(peptidylprolyl isomerase A,PPIA)和TATA结合蛋白(TATA binding protein,TBP)这7种常见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对荧光定量PCR结果分析并赋值排序后,ACTB和TBP在2种细胞株不同剂量敌敌畏暴露下表达均较稳定,可作为内参基因,而基因UBC在各实验组中表达均不稳定,不宜作为该类实验的内参基因。该研究结果为后续开展敌敌畏基因毒性研究提供了合适的内参基因选择,也证实了各种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受环境毒物的影响而不同,本文所用到的内参基因稳定性分析方法可为类似的环境化合物致基因表达失调的规范化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敌敌畏 细胞模型 内参基因 TATA结合蛋白 内源性肌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H-NMR技术的SD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熊进成 朱士胜 +4 位作者 赵鹏 马若翔 肖翾 李红卫 李剑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结合模式识别的方法研究SD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后血浆代谢的变化,探讨~1H-NMR在DAI中应用的可行性,并筛选出DAI的早期差异代谢物。方法:采用改良的Marmarou A法建立SD大鼠DAI... 目的: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结合模式识别的方法研究SD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后血浆代谢的变化,探讨~1H-NMR在DAI中应用的可行性,并筛选出DAI的早期差异代谢物。方法:采用改良的Marmarou A法建立SD大鼠DAI模型,分为打击致伤组(n=6),假手术组(n=6,给予打击致伤组相同的打击前准备,但不予以打击),于致伤后1 d抽取心血,分离出血浆。应用~1H-NMR结合模式识别技术对大鼠血浆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结果:通过对打击致伤组与假手术组血浆代谢组差异代谢物的相关性分析及独立样本t检验,筛选出相关系数丨r丨>0.6且P<0.05的差异代谢物。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打击致伤组血浆中丙酮酸(Pyruvate)(r=-0.831,P=0.019)、赖氨酸(Lysine)(r=-0.773,P=0.030)、谷氨酸(Glutamate)(r=-0.772,P=0.042)、谷氨酰胺(Glutamine)(r=-0.772,P=0.042)、异丁酸(Isobutyrate)(r=-0.631,P=0.045)、甘油(Glycerol)(r=-0.844,P=0.032)明显升高,丙二酸二乙酯(Malonate)(r=0.699,P=0.038)、L2(r=0.786,P=0.047)、L3(r=0.666,P=0.031)、L4(r=0.715,P=0.022)、L10(r=0.663,P=0.025)、β-葡萄糖(β-Glucose)(r=0.800,P=0.030)、α-葡萄糖(α-Glucose)(r=0.808,P=0.015)明显降低。结论:基于~1H-NMR结合模式的方法对DAI后血浆的代谢组学分析是可行的,所筛选出的13种差异代谢物及其表达变化,不仅为进一步探索DAI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基础;同时,对于临床DAI的早期诊断、治疗及法医学鉴定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代谢组学 ^1H-NMR SD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LEX技术筛选艰难梭菌毒素A的适体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怡 胡莉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524-1527,共4页
目的研制一种灵敏检测艰难梭菌毒素A(toxin A,TOA)的适体生物传感器。方法利用金纳米颗粒(gold nanoparticles,GNPs)将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筛选的TOA适... 目的研制一种灵敏检测艰难梭菌毒素A(toxin A,TOA)的适体生物传感器。方法利用金纳米颗粒(gold nanoparticles,GNPs)将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筛选的TOA适体固定在Nafion-Thionine修饰的丝网印刷电极上,并基于所筛选适体与TOA的特异性结合,构建新型的结构开关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结果该生物传感器性能稳定、灵敏度高、特异性强,TOA在0~200 ng/mL范围内与传感器的电流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 ng/mL。结论所构建的适体生物传感器可以作为一种诊断艰难梭菌感染的筛选方法,将会对临床上其他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提出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EX 适体传感器 毒素A 结构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捕获技术在肝癌侵袭和迁移相关基因筛选中的应用
5
作者 熊冬梅 朱士胜 汤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用基因捕获技术在肝癌细胞SMMC7721细胞中寻找与肝癌侵袭和迁移相关的基因。方法:首先,将p U21质粒转染到肝癌细胞SMMC7721细胞,用G418筛选出单克隆稳定细胞系;其次,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这些单克隆细胞侵袭和迁... 目的:用基因捕获技术在肝癌细胞SMMC7721细胞中寻找与肝癌侵袭和迁移相关的基因。方法:首先,将p U21质粒转染到肝癌细胞SMMC7721细胞,用G418筛选出单克隆稳定细胞系;其次,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这些单克隆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最后,用5’-Full RACE实验、T克隆及基因测序检测这些细胞系中被p U21质粒捕获的基因。结果:成功获得了约300株稳定转染p U21质粒的单克隆细胞系,得到了约30株侵袭和迁移能力增强的细胞株和约40株侵袭和迁移能力减弱的细胞株。通过5’-Full RACE实验、T克隆及基因测序检测,证明了在A554细胞系中,被p U21质粒捕获的基因是long inter-genic non-protein coding RNA 52(LINC00052)。结论:应用基因捕获技术筛选肝癌侵袭和迁移相关基因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捕获技术 肝癌 侵袭和迁移 LINC0005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API-PDLLA仿生骨组织工程材料表面亲/疏水及降解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孙姣霞 彭坤 +1 位作者 甘晓玲 王易振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4-58,共5页
考察材料表面亲/疏水性能和降解性能是评价其能否适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重要指标。主要从材料表面静态水接触角和吸水率综合评价PAPI-PDLLA的表面亲/疏水性,从材料降解过程中失重率测定、分子量测定、pH值变化和表面形貌观察综合评价PAPI... 考察材料表面亲/疏水性能和降解性能是评价其能否适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重要指标。主要从材料表面静态水接触角和吸水率综合评价PAPI-PDLLA的表面亲/疏水性,从材料降解过程中失重率测定、分子量测定、pH值变化和表面形貌观察综合评价PAPIPDLLA的降解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调节亲水嵌段聚(乙二醇-co-均苯四甲酸酐)亚胺(PAPI)在材料中占的比重,可以调节材料的亲/疏水性能,并且还可缓解PDLLA降解过程中出现的酸性积累问题。因而,PAPIPDLLA已具备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疏水性能 降解性能 生物医用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0例新生儿耳道分泌物主要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段春燕 潘娟 +1 位作者 夏云 丁环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586-1589,共4页
目的了解新生儿耳道分泌物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治新生儿早发型感染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九龙坡区人民医院西城院区分娩的新生儿130例耳道分泌物进行病原菌的培养、分离、分析,并进行抗菌药物药敏试验检测和临... 目的了解新生儿耳道分泌物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治新生儿早发型感染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九龙坡区人民医院西城院区分娩的新生儿130例耳道分泌物进行病原菌的培养、分离、分析,并进行抗菌药物药敏试验检测和临床相关资料的分析。结果共分离出132株病原菌,前5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厌氧菌、粪肠球菌、无乳链球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其中产ESBL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76.6%,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一代头孢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对三代头孢耐药率较低,粪肠球菌和无乳链球菌对新生儿常用的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均保持较高的敏感性,白色假丝酵母菌对常见的抗真菌药物保持100%的敏感性。结论新生儿耳道分泌物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试验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道分泌物 细菌 药物敏感性试验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F-Ct24E功能化聚乳酸仿生骨基质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8
作者 彭坤 孙姣霞 +4 位作者 李玉筱 张兵兵 王远亮 甘晓玲 王易振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4156-14160,共5页
以羟基磷灰石(HAP)表面羟基为引发基团,通过开环聚合法将丙交酯以共价化学键的方式接枝到HAP表面,得到PLA-g-HAP;再引入具有良好细胞相容性的马来酸酐和具有良好骨诱导性的力生长因子(MGF-Ct24E),得到MGF-Ct24E-MPLA-g-HAP。借助红外光... 以羟基磷灰石(HAP)表面羟基为引发基团,通过开环聚合法将丙交酯以共价化学键的方式接枝到HAP表面,得到PLA-g-HAP;再引入具有良好细胞相容性的马来酸酐和具有良好骨诱导性的力生长因子(MGF-Ct24E),得到MGF-Ct24E-MPLA-g-HAP。借助红外光谱分析、氨基酸分析、热性能分析、力学性能分析和电镜分析,对上述材料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最终产物中MGF-Ct24E的接枝率为22.63%,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8.62℃,力学性能有明显增强,并具备了三维互通孔状结构和骨诱导生物活性。该材料有望作为新型仿生骨基质材料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骨基质材料 聚乳酸 MGF-Ct24E 羟基磷灰石 化学接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IS的实验教学信息管理平台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怡 曾照芳 景戌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7-100,共4页
通过分析实验教学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需求,设计开发了医学检验专业的特色信息管理平台。该平台以专业背景为依据,量身定做功能模块,注重与实际工作岗位的信息管理方式结合,缩小了教学与实际的差距,解决了质量控制分... 通过分析实验教学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需求,设计开发了医学检验专业的特色信息管理平台。该平台以专业背景为依据,量身定做功能模块,注重与实际工作岗位的信息管理方式结合,缩小了教学与实际的差距,解决了质量控制分析等教学难题,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增强了学生的临床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医学检验 信息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士胜 张丽 +4 位作者 代亚磊 张怡 徐妍 石雪萍 廖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34-440,共7页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不同病情程度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在分子水平上探讨AD的发病制,为研究AD提供新思路。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不同病情程度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在分子水平上探讨AD的发病制,为研究AD提供新思路。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下载基因芯片数据集GSE28146,使用在线分析工具GEO2R分别筛选AD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的DEGs。运用DAVID数据库对筛选出的DEGs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采用Cytoscape软件筛选关键基因。结果:AD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分别筛选出881、896和1142个DEGs。GO功能富集显示:轻度组与凋亡相关过程的激活、调节免疫反应、蛋白质磷酸化等生物过程密切相关,中度组与炎症反应、凋亡调节、钙离子的释放等生物过程密切相关,重度组与NF-κB的激活、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细胞外基质的降解等生物过程密切相关。KEGG分析显示:轻度组主要富集到p53和TGF-β等信号通路,中度组主要富集到癌症途径、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细胞黏附分子等信号通路,重度组主要富集到细胞周期、Hippo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信号通路。蛋白互作网路分析各组富集程度最高的前5个关键基因:轻度组为GART、EHMT2、KRAS、ESR1、CD44;中度组为CBLB、HERC1、UBE2G1、UBE2M、HECW2;重度组为UBE2C、SOCS3、FBXW7、UBE3B、UBA6。结论: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不同病情程度的AD,所富集的信号通路和筛选出的关键基因可能在AD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AD提供了依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差异表达基因 生物信息学 蛋白质相互作用 关键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四价基因工程灭活疫苗研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崇利 佘玉罕 +2 位作者 付凤洋 史沁红 许崇波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2-567,共6页
目的利用PCR和基因定点突变技术,分别扩增出K88ac、K99、LTB和突变的ST1基因,构建了重组菌株BL21(DE3)(pXKKSL4),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表明构建的pXKKSL4表达载体包含有K88ac-K99-3ST1-LTB融合基因且阅读框架正确。方法SDS-PAGE分析表明... 目的利用PCR和基因定点突变技术,分别扩增出K88ac、K99、LTB和突变的ST1基因,构建了重组菌株BL21(DE3)(pXKKSL4),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表明构建的pXKKSL4表达载体包含有K88ac-K99-3ST1-LTB融合基因且阅读框架正确。方法SDS-PAGE分析表明融合蛋白占菌体总蛋白含量的35.72%。ELISA检测证实融合蛋白能与ST1单抗、LTB、K88ac和K99抗体相结合。结果乳鼠灌胃实验表明K88ac-K99-3ST1-LTB融合蛋白已失去ST1天然毒性,免疫保护试验表明菌株氢氧化铝佐剂苗和包涵体粗提物氢氧化铝佐剂苗均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其免疫保护率分为98%和96%。结论上述研究表明构建的四价灭活疫苗不但解决了ST1肠毒素毒性问题,而且又赋予其免疫原性,同时增加K99菌毛可使免疫效果进一步增强,这样从肠毒素和菌毛两种途径,达到预防由ETEC引起的腹泻目的,从而有效控制腹泻的发生,为将来制备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基因工程灭活疫苗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 灭活疫苗 融合基因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慢性原发性ITP患者利妥昔单抗疗效的影响因素及Plt计数预测价值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莉娜 刘怡 +1 位作者 刘一岚 但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32-1337,共6页
目的:探讨成人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利妥昔单抗疗效的影响因素及血小板(Plt)数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2例行利妥昔单抗治疗成人慢性原发性IT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治疗失败32例设为A... 目的:探讨成人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利妥昔单抗疗效的影响因素及血小板(Plt)数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2例行利妥昔单抗治疗成人慢性原发性IT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治疗失败32例设为A组,治疗成功20例设为B组,分析影响利妥昔单抗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首次诊断骨髓CD41^+巨核细胞计数对治疗随访1年患者治疗反应率的影响,计算Plt数用于疗效预测时,效能指标及最佳截断点。结果:B组首次诊断骨髓CD41^+巨核细胞数水平高于A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首次诊断骨髓CD41^+巨核细胞数<150是影响利妥昔单抗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OR=5.40,95%CI:1.82-15.66,P=0.00)。首次诊断骨髓CD41^+巨核细胞数≥150组患者随访1年反应率显著高于<150组(P<0.05)。B组利妥昔单抗首次治疗后d 3、14、21、30、60、90、180、270和360 Plt数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lt数最佳截断点为50×10^9/L;利妥昔单抗首次治疗后d14,AUC为0.68(95%CI:0.57-0.78,P=0.00);成人慢性原发性ITP患者利妥昔单抗疗效预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8.73%和87.58%;利妥昔单抗治疗后d 30和60 AUC分别为0.74(95%CI:0.64-0.87)(P=0.00)和0.93(95%CI:0.82-0.98)(P=0.00)。结论:成人慢性原发性ITP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后,部分可获得长期缓解,但骨髓巨核细胞数<150的患者预后较差;同时根据利妥昔单抗治疗后d 14、30及60 Plt数能够有效预测患者的远期疗效,指导治疗的方案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P 免疫治疗 PLT计数 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FLC和dFLC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及最佳cutoff值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莉娜 刘怡 +1 位作者 但刚 刘一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11-1617,共7页
目的:探讨游离轻链比值(rFLC)和游离轻链差值(dFLC)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及最佳截断(cutoff)值。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治疗的240例初治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r... 目的:探讨游离轻链比值(rFLC)和游离轻链差值(dFLC)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及最佳截断(cutoff)值。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治疗的240例初治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rFLC和dFLC四分位间距水平分组,比较不同组中位总生存时间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同时评估rFLC和dFLC不同cutoff值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女性、M蛋白分型IgA型及ISS分期I期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均显著长于男性、其他M蛋白类型及ISS分期患者(P<0.05);未合并高钙血症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显著优于合并高钙血症患者(P<0.05)。dFLC<110.95 mg/L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显著长于110.95-2781.44 mg/L、>2781.44 mg/L患者(P<0.05);dFLC<110.95 mg/L和>2781.44 mg/L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显著长于110.95-2781.44 mg/L患者(P<0.05);rFLC<14.71 mg/L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显著长于14.71-367.96 mg/L、>367.96 mg/L患者(P<0.05)。Cox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FLC各表达水平对初治MM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影响较rFLC更高(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rFLC和dFLC水平均是患者临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当rFLC水平≤14.71或dFLC水平≤110.95 mg/L时,对于初治MM患者预后影响最为显著;rFLC水平≤14.71 mg/L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显著优于其他组(P<0.05);rFLC≤14.71和≥367.96 mg/L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dFLC≤110.95 mg/L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均显著优于其他2组(P<0.05)。结论:rFLC和dFLC水平与初治MM患者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其中rFLC水平≤14.71或dFLC水平≤110.95 mg/L时患者复发或死亡风险最低,可作为预后评估理想的cutoff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轻链比值 游离轻链差值 多发性骨髓瘤 临床预后 截断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氧平衡3,4-双(偕二硝基)氧化呋咱铵盐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能
14
作者 赵坤 黄海丰 +2 位作者 石亚猛 杨军 李红丽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02-607,共6页
为了获得具有更高能量的含能化合物,以3,4-双(氯肟)氧化呋咱为原料,经过N2O5/N2O4硝化和乙腈中酸化-酸碱中和两步反应制备得到了3,4-双(偕二硝基)氧化呋咱铵盐;采用核磁共振、元素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对3,4-双(偕二硝基)氧化呋咱铵盐... 为了获得具有更高能量的含能化合物,以3,4-双(氯肟)氧化呋咱为原料,经过N2O5/N2O4硝化和乙腈中酸化-酸碱中和两步反应制备得到了3,4-双(偕二硝基)氧化呋咱铵盐;采用核磁共振、元素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对3,4-双(偕二硝基)氧化呋咱铵盐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用TG-DSC测定了该化合物的热稳定性,采用理论计算的方法获得了其生成焓数据;基于单晶密度和理论生成焓,采用Kamlet-Jacob方程计算了该化合物的爆速和爆压。结果表明,3,4-双(偕二硝基)氧化呋咱铵盐两步反应收率分别为73%和75%,晶体密度为1.783g/cm3,热分解温度为131℃,生成焓为-123.5kJ/mol,爆速为8802m/s,爆压为34.2GPa,表明它是一种高氧平衡、高能量的含能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 含能离子盐 氧化呋咱 杂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氏梭菌外毒素引起细胞死亡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崇利 许崇波 《中国兽药杂志》 2019年第12期57-65,共9页
魏氏梭菌可产生组织毒素和神经毒素等多种毒素蛋白从而引起食物中毒和坏死性肠炎等肠道疾病.其产生的主要毒素包括α毒素、β毒素、θ毒素、ε毒素、ι毒素、肠毒素和坏死性肠炎毒素B.α毒素是魏氏梭菌主要的毒力因子,是一种依赖锌离子... 魏氏梭菌可产生组织毒素和神经毒素等多种毒素蛋白从而引起食物中毒和坏死性肠炎等肠道疾病.其产生的主要毒素包括α毒素、β毒素、θ毒素、ε毒素、ι毒素、肠毒素和坏死性肠炎毒素B.α毒素是魏氏梭菌主要的毒力因子,是一种依赖锌离子的多功能金属酶,具有磷脂酶C活性,可引起气性坏疽和食物中毒.β毒素能导致人类和动物的坏死性肠炎和肠毒血症,ε毒素可引起绵羊和山羊的肠毒血症,ι毒素是导致兔子肠炎的主要因素,肠毒素能导致人类食物中毒和痢疾,而坏死性肠炎毒素B则主要引起鸡的坏死性肠炎.魏氏梭菌毒素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相互作用从而激活细胞内信号通路导致细胞死亡.魏氏梭菌引起的细胞死亡主要包括细胞凋亡、细胞坏死和细胞程序性坏死.通过对魏氏梭菌引起细胞死亡机制的阐述以期对魏氏梭菌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氏梭菌 毒素 受体 细胞死亡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K88ac-ST_(1)-LT_(B)基因工程疫苗菌株培养条件的优化
16
作者 许崇利 许崇波 佘玉罕 《现代畜牧兽医》 2021年第6期5-9,共5页
试验使用发酵罐对大肠杆菌K88ac-ST_(1)-LT_(B)三价基因工程疫苗菌株进行培养,从培养基、通气量、诱导剂以及诱导条件4个方面进行研究,根据该工程疫苗菌株的特性进行灭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改良LB培养基为该菌株的最适培养基,诱导剂乳... 试验使用发酵罐对大肠杆菌K88ac-ST_(1)-LT_(B)三价基因工程疫苗菌株进行培养,从培养基、通气量、诱导剂以及诱导条件4个方面进行研究,根据该工程疫苗菌株的特性进行灭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改良LB培养基为该菌株的最适培养基,诱导剂乳糖100 mmol/L、诱导6 h以上,可以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20万mL发酵罐中培养K88ac-ST_(1)-LT_(B)重组菌株的最适宜通气量为500 L/min。灭活试验结果显示,在37℃条件下,加入0.4%甲醛溶液搅动、灭活48 h,灭活效果较为彻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88ac-ST_(1)-LT_(B) 重组菌株 培养条件 灭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