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频超声联合微泡经颅开放血脑屏障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程远 于锐 +3 位作者 宋彧 马颖 陈维福 王志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低频超声联合微泡经颅靶向开放血脑屏障及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①经静脉注射微泡后,用频率为43kHz、强度为2W/cm2,持续超声波辐射大鼠头部5min;②采用荧光显微镜伊文氏蓝(EB)、电镜镧示踪法以及透射电镜观察脑组织的超微结构变... 目的探讨低频超声联合微泡经颅靶向开放血脑屏障及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①经静脉注射微泡后,用频率为43kHz、强度为2W/cm2,持续超声波辐射大鼠头部5min;②采用荧光显微镜伊文氏蓝(EB)、电镜镧示踪法以及透射电镜观察脑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经颅超声波与微泡联合能短暂地促进伊文氏蓝和镧离子通过多种形式跨越血脑屏障。结论低频超声联合微泡能可逆的、靶向的、局部的开放血脑屏障,并为进一步研究药物进入脑实质内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超声 微泡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液态氟碳脂质微球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聚集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陈松 康娟 +3 位作者 王志刚 李攀 伍星 许川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2161-2163,共3页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超声造影剂——纳米液态氟碳脂质微球造影剂,并研究其体外基本特性及聚集后增强超声显影性能。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纳米液态氟碳脂质微球超声造影剂,检测一般理化性质,再制备生物素化微球,以空白微球为对照组,分别...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超声造影剂——纳米液态氟碳脂质微球造影剂,并研究其体外基本特性及聚集后增强超声显影性能。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纳米液态氟碳脂质微球超声造影剂,检测一般理化性质,再制备生物素化微球,以空白微球为对照组,分别在加入亲和素前后,观察体外聚集情况及超声显影效果,并用DFY超声图像定量分析统计软件计算、比较超声图像平均灰度值。结果所制备的液态氟碳脂质微球为外观呈乳白色的混悬液,镜下微球形态圆整,大小均一,性质稳定,粒径(171.9±91.0)nm;制备的生物素化微球在加入亲和素后聚集成团状,并可增强超声显影,经DFY软件分析,加入亲和素前后超声图像平均灰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功制备出稳定的纳米液态氟碳脂质超声造影剂,并采用生物素亲和素法证明了该微球具有聚集后增强超声显影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液态氟碳 超声造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药脂质超声微泡造影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刘学兵 王志刚 许川山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8年第2期156-159,共4页
载药脂质微泡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已制备出微米级及纳米级载药脂质微泡,本文就载药脂质超声微泡造影剂的特点、制备、应用、现存的问题及发展前景做一综述。
关键词 超声微泡造影剂 脂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材料超声造影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敖梦 王志刚 冉海涛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9年第3期293-295,共3页
近年来各种超声造影剂的研究和开发应用取得了很大发展。高分子材料超声造影剂由于具有生物相容性好,粒径大小均匀,抗压性能好,显影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高分子材料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简要... 近年来各种超声造影剂的研究和开发应用取得了很大发展。高分子材料超声造影剂由于具有生物相容性好,粒径大小均匀,抗压性能好,显影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高分子材料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造影剂 高分子材料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载氧超声微泡的制备及其基本特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肖欢 唐毅 +3 位作者 杨春江 李攀 高洋 李奇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1809-1812,共4页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的载氧脂质微泡并考察其基本特性。方法采用机械振荡法制备高效载氧的脂质微泡,考察微泡形态、浓度、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情况,并观察其随时间变化及经60Co射线灭菌后情况。将微泡加入缺氧溶液,比较超声辐照前后(5 kHz、...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的载氧脂质微泡并考察其基本特性。方法采用机械振荡法制备高效载氧的脂质微泡,考察微泡形态、浓度、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情况,并观察其随时间变化及经60Co射线灭菌后情况。将微泡加入缺氧溶液,比较超声辐照前后(5 kHz、3.5 W)溶液中溶解氧浓度(dissolved oxygen,DO)的变化,并评价微泡增强兔肝超声显影的效果。结果自制载氧脂质微泡平均粒径约为(959.7±161.2)nm,粒径分布均匀,浓度约为(4.01±0.69)×109/mL,zeta电位为-(12.9±2.4)mV;在观察时间内(7 d)及60Co射线灭菌前后,微泡形态,粒径大小、浓度及zeta电位无明显变化(P>0.05);经超声辐照后,缺氧溶液溶解氧浓度明显升高;载氧脂质微泡可明显增强兔肝实质超声显影。结论自制载氧脂质微泡性能稳定,具有较好的携氧、释氧能力,并可作为一种新型的理想超声造影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气 微泡 脂质体 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声学造影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群霞 王志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0期1407-1409,共3页
关键词 靶向声学造影剂 研究进展 超声检查 运载基因 内皮功能 血栓显像 溶栓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长春新碱PLGA微囊的制备及体外释放性质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凌旭 张良珂 +2 位作者 李攀 王海鸥 冉海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96-1698,共3页
目的:制备硫酸长春新碱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oly(lactide-co-glycolide),PLGA]微囊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方法:采用W/O/W复乳-溶剂挥干法制备硫酸长春新碱PLGA微囊,考察了内、外水相pH值,PLGA,Span80,NaCl浓度和CH2Cl2挥干方法对微囊包封率... 目的:制备硫酸长春新碱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oly(lactide-co-glycolide),PLGA]微囊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方法:采用W/O/W复乳-溶剂挥干法制备硫酸长春新碱PLGA微囊,考察了内、外水相pH值,PLGA,Span80,NaCl浓度和CH2Cl2挥干方法对微囊包封率的影响,并对其形态、粒径分布和体外释放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制得的硫酸长春新碱PLGA微囊为球形,表面光滑,平均粒径约为643.1nm,平均包封率为39.5%。结论:采用复乳-溶剂挥干法成功制备硫酸长春新碱PLGA微囊,体外释放表明具有其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新碱 PLGA 微囊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长春新碱长循环聚合物超声微泡造影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凌旭 张良珂 +4 位作者 李攀 汪程远 张景勍 王海鸥 冉海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93-996,共4页
目的制备载硫酸长春新碱的聚乳酸-乙醇酸-聚乙二醇共聚物(PLGA-PEG)超声微泡造影剂,观察微泡的一般特性及体内、外显影效果。方法采用W/O/W复乳-溶剂挥干法制备超声微泡造影剂,正交实验设计获得最佳制备工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 目的制备载硫酸长春新碱的聚乳酸-乙醇酸-聚乙二醇共聚物(PLGA-PEG)超声微泡造影剂,观察微泡的一般特性及体内、外显影效果。方法采用W/O/W复乳-溶剂挥干法制备超声微泡造影剂,正交实验设计获得最佳制备工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泡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光学显微镜观察微泡形态,以马尔文激光粒径测量仪测定微泡造影剂的粒径、Zeta电位,并观察微泡在兔心腔的显影效果。结果获得的微泡造影剂为球形,平均粒径约为1·27μm,包封率为(37·63±0·61)%,Zeta电位为-24·88mV,静脉注射载药微泡后,能增强兔心腔超声显影效果。结论采用复乳-溶剂挥干法成功制备超声微泡造影剂,能增强体内外超声显影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新碱 超声微泡 造影剂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微泡造影剂在心血管疾病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任建丽 王志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57-1259,共3页
基因治疗心血管疾病成为研究的热点及方向,但由于担心病毒载体的安全性以及非病毒载体的低效性,基因治疗的发展缓慢。而超声微泡造影剂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因转染载体,为目前处于困境中的基因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本文就超声微泡造影剂在... 基因治疗心血管疾病成为研究的热点及方向,但由于担心病毒载体的安全性以及非病毒载体的低效性,基因治疗的发展缓慢。而超声微泡造影剂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因转染载体,为目前处于困境中的基因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本文就超声微泡造影剂在心血管疾病基因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微泡造影剂 心血管疾病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裹血卟啉的PLGA微泡体内超声显影及其光毒性副反应考察
10
作者 罗进 张亚萍 +1 位作者 冉海涛 王志刚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5-76,共2页
目的:观察包裹声敏剂血卟啉的PLGA超声微泡造影剂兔肝体内超声显影效果并考察其光毒性副反应。方法:制备包裹声敏剂血卟啉的PLGA超声微泡造影剂(HP-PLGA),将该造影剂注入实验兔体内,观察造影剂对兔肝增强显影效果;另将35只Balb/c小鼠分... 目的:观察包裹声敏剂血卟啉的PLGA超声微泡造影剂兔肝体内超声显影效果并考察其光毒性副反应。方法:制备包裹声敏剂血卟啉的PLGA超声微泡造影剂(HP-PLGA),将该造影剂注入实验兔体内,观察造影剂对兔肝增强显影效果;另将35只Balb/c小鼠分为5组,分别将不同浓度的HP-PLGA超声微泡造影剂与单纯血卟啉溶液经尾静脉注入各组小鼠体内,阳光辐照后观察不同组小鼠的全身情况及背部皮肤表现,7天后取背部皮肤作HE染色比较观察光毒性副反应。结果:注入HP-PLGA超声微泡造影剂后,兔肝血管、实质回声均增强,持续时间超过20min。注射40mg/mL与20mg/mL血卟啉组小鼠背部皮肤出现明显的红斑焦痂,背部皮肤HE染色切片见表皮破坏,真皮及皮下组织中有炎性细胞浸润,而其他各组无明显反应。结论:HP-PLGA超声微泡造影剂体内超声显影效果较好,具备超声造影剂的基本特征。将声敏剂血卟啉包裹进高分子超声微泡造影剂内可以大大降低其光敏毒性副反应,为声动力学疗法提供了一种新的高效低毒的药物剂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敏剂 造影剂 超声显影 光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膜仿生纳米探针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乔斌 邓黎明 王志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26-729,共4页
细胞膜仿生纳米探针是一种新型探针,可通过EPR效应或分子靶标主动识别特定分子分型的肿瘤细胞,使肿瘤治疗从组织器官水平转向分子水平。同时,细胞膜纳米探针可减少机体内网状内皮系统的清除,体内循环时间亦明显延长。因此,其在肿瘤靶向... 细胞膜仿生纳米探针是一种新型探针,可通过EPR效应或分子靶标主动识别特定分子分型的肿瘤细胞,使肿瘤治疗从组织器官水平转向分子水平。同时,细胞膜纳米探针可减少机体内网状内皮系统的清除,体内循环时间亦明显延长。因此,其在肿瘤靶向精准治疗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本文综述了几种典型的细胞膜仿生纳米探针在肿瘤靶向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分子靶向治疗 纳米技术 细胞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竹红菌素脂质微泡的制备及对兔VX2肝肿瘤的显影实验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学兵 王志刚 +4 位作者 许川山 康娟 李攀 张勇 冉海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508-1510,共3页
目的制备一种载光动力药物的脂质超声微泡,测定物理特性,并观察其对兔VX2肝肿瘤的显影效果及过程。方法采用机械振荡的方法制备载竹红菌素脂质微泡,并测定其粒径大小、分布、Zeta电位和包封率、稳定性及超声辐照后药物释放情况。采用不... 目的制备一种载光动力药物的脂质超声微泡,测定物理特性,并观察其对兔VX2肝肿瘤的显影效果及过程。方法采用机械振荡的方法制备载竹红菌素脂质微泡,并测定其粒径大小、分布、Zeta电位和包封率、稳定性及超声辐照后药物释放情况。采用不同超声模式观察微泡在兔VX2肝肿瘤的显像效果及过程。结果载药微泡的粒径为(1052.4±322.7)nm,Zeta电位为+(21.1±7.4)mV,包封率为(88.1±4.6)%,超声辐照能够促使微泡释放药物,对兔VX2肝肿瘤的显影效果好。结论载竹红菌素脂质微泡包封率高、微泡能够释放药物、显像好,符合理想的药物载体,为实时监控下的体内定位光动力治疗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微泡 竹红菌素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开放血脑屏障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童林艳 胡长林 +2 位作者 李晋芳 王志刚 程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1749-1751,共3页
目的比较超声波诱导微泡破坏和甘露醇渗透性开放两种方法对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大鼠分为2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1个实验组大鼠经股静脉注入微泡造影剂后,采用频率43kHz、声强1.2W/cm2的超声波经大鼠颅骨照射3min;另1个实验组... 目的比较超声波诱导微泡破坏和甘露醇渗透性开放两种方法对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大鼠分为2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1个实验组大鼠经股静脉注入微泡造影剂后,采用频率43kHz、声强1.2W/cm2的超声波经大鼠颅骨照射3min;另1个实验组大鼠经颈内动脉注入20%甘露醇。干湿重法测定脑水含量,荧光显微镜观察伊文思蓝的渗出。结果两种方法都可以可逆开放血脑屏障,利用超声波诱导微泡破坏法开放血脑屏障较甘露醇渗透性开放法局限且持久。结论超声波诱导微泡造影剂破坏是一种无创和具靶向性开放血脑屏障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微泡造影剂 血脑屏障 伊文思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tlin-3a-PLGA微球促大鼠脊髓损伤后的运动功能恢复 被引量:1
14
作者 覃小霞 刘文雪 +4 位作者 罗泽汝心 伍亚民 王志刚 吴宗辉 虞乐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816-1823,共8页
目的探讨Nutlin-3a-PLGA微球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乳化法制备Nutlin-3a-PLGA微球。健康成年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损伤组、生理盐水微球治疗组和Nutlin-3a-PLGA微球治疗组,每组12只;另取3只大鼠进... 目的探讨Nutlin-3a-PLGA微球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乳化法制备Nutlin-3a-PLGA微球。健康成年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损伤组、生理盐水微球治疗组和Nutlin-3a-PLGA微球治疗组,每组12只;另取3只大鼠进行正常脊髓铬化青染色。对T10脊髓进行右半横断损伤。单纯损伤组仅行脊髓右半横断损伤而不给予干预,生理盐水微球治疗组术后予以生理盐水微球治疗,Nutlin-3a-PLGA微球治疗组术后予以Nutlin-3a-PLGA微球治疗。术后2、4周行铬化青染色观察脊髓脱髓鞘情况,术前1 d,伤后2、3、4周行Catwalk步态分析正常步序比、站立时间、足印平均强度、两后爪脚间距离以及相对足印距离5个时间-空间参数评价大鼠运动功能变化。结果伤后4周与单纯损伤组(1 461.44±123.46)和生理盐水微球治疗组(1 347.33±114.42)比较,Nutlin-3a-PLGA微球治疗组(1 879.46±115.41)铬花青染色显示脱髓鞘病变较轻(P<0.05),髓鞘排列较为紧密。与术前比较,术后2周单纯损伤组和生理盐水微球治疗组Catwalk步态分析各项行为学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utlin-3a-PLGA微球治疗组正常步序比、两后爪脚间距离以及相对足印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后肢站立时间和前肢足印平均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损伤组和生理盐水微球治疗组比较,Nutlin-3a-PLGA微球治疗组伤后2周左后肢站立时间、左右前肢足印平均强度降低,正常步序比增加;伤后4周单纯损伤组、生理盐水微球治疗组和Nutlin-3a-PLGA微球治疗组两后爪脚间距离分别为3.20±0.89 cm,3.23±0.90 cm,2.29±0.36 cm,Nutlin-3aPLGA微球治疗组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损伤组、生理盐水微球治疗组和Nutlin-3a-PLGA微球治疗组左侧相对足印距离分别为10.17±6.40 cm、9.75±6.92 cm和2.85±1.72cm,右侧分别为7.63±4.78 cm、8.21±4.82 cm和3.00±2.07 cm;Nutlin-3a-PLGA微球治疗组与其余两组比较左右两侧相对足印距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utlin-3a-PLGA微球局部作用能促进脊髓后半损伤大鼠传导功能及运动功能的恢复,对损伤节段轴突的再生可能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微球 行为学评价 步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
15
作者 叶露薇 王志刚 张萍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9-100,104,共3页
目的:体外分离、扩增培养大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并进行生物学特性鉴定,为后续实验研究提供材料准备。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差速贴壁法分离获得单个核细胞,置于特殊培养基EGM-2MV进行扩增培养,对细胞行免疫荧光法检测CD34、CD133... 目的:体外分离、扩增培养大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并进行生物学特性鉴定,为后续实验研究提供材料准备。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差速贴壁法分离获得单个核细胞,置于特殊培养基EGM-2MV进行扩增培养,对细胞行免疫荧光法检测CD34、CD133、VEGFR2的表达情况,摄取DiI-ac-LDL、结合FITC-UEA-1双染色鉴定及细胞迁移实验。结果:刚分离的单个核细胞小而圆,诱导培养4d左右细胞开始变大,部分呈梭形或多角形,2周左右呈条索状排列;细胞免疫荧光法鉴定CD34、CD133、VEGFR2为阳性,细胞既能吞噬DiI-ac-LDL又能与FITC-UEA-1结合;细胞迁移实验可见每个视野迁移细胞数为(16.6±1.05)个。结论: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差速贴壁法能成功获取单个核细胞,在特定培养基EGM-2MV中培养后可分化成为内皮祖细胞,为后续实验提供了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祖细胞 体外分离 密度离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