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膜氧合联合介入取栓救治蛋白C基因突变所致高危肺栓塞一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谢玉华 张安 +1 位作者 曾瀚庆 曹云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296,共4页
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是由蛋白C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染色体遗传病,可导致静脉血栓形成,多与外显子4~9和内含子8的突变有关。蛋白C基因突变引起的致死性肺栓塞罕见,治疗面临巨大挑战。本文报道1例由蛋白C基因8号外显子移码突变引起的致死性... 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是由蛋白C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染色体遗传病,可导致静脉血栓形成,多与外显子4~9和内含子8的突变有关。蛋白C基因突变引起的致死性肺栓塞罕见,治疗面临巨大挑战。本文报道1例由蛋白C基因8号外显子移码突变引起的致死性肺栓塞,采用体外膜氧合进行呼吸、循环支持,并成功实行介入取栓的救治经验,为该疾病的诊断及救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C缺陷症 蛋白C基因 基因检测 肺栓塞 体外膜氧合 介入取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者特异性HLA抗体及去敏治疗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植入效果的影响
2
作者 马遥 张艳芳 +4 位作者 周慷 罗云 陈姝 娄世锋 邓建川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9-325,共7页
目的 分析供者特异性HLA抗体(anti-HLA donor-specific antibodies, DSA)及DSA阳性患者的去敏治疗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aplo-HSCT)植入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年3月至2... 目的 分析供者特异性HLA抗体(anti-HLA donor-specific antibodies, DSA)及DSA阳性患者的去敏治疗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aplo-HSCT)植入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年3月至2023年7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内科行haplo-HSCT,并完成HLA抗体及DSA检测的患者70例,分析DSA阳性和DSA阳性患者去敏治疗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植入效果的影响。结果 70例haplo-HSCT患者完成抗体检测,DSA阳性患者15例(21.4%),其中7例(46.7%)强阳性,3例(20.0%)中度阳性,5例(33.3%)弱阳性。DSA阳性患者移植后粒系植入中位时间较DSA阴性患者明显延迟(P=0.027)。植入失败(graft failure, GF)患者6例,DSA阳性4例(26.7%),明显高于DSA阴性(P=0.02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SA是发生GF的独立影响因素(HR=9.273, 95%CI=1.505~57.124,P=0.016)。10例DSA中度和强阳性患者进行去敏治疗,4例采用联合去敏治疗,患者均成功植入(100.0%),6例采用单一去敏治疗,有4例(66.7%)发生GF,联合去敏治疗的GF发生率显著低于单一去敏治疗(P=0.008)。结论 DSA是导致haplo-HSCT患者植入延迟和GF的重要因素,对DSA中度及强阳性患者的单一去敏治疗效果有限,而多联合的去敏治疗时,动态监测抗体滴度水平下降,可保证干细胞的成功植入,降低GF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者特异性HLA抗体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植入失败 去敏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在诊断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3
作者 普翠芬 刘建 +3 位作者 娄世锋 常淑芳 马蓉 伍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471-1472,共2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检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孕妇的凝血功能状态的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09年8月在我科住院分娩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孕妇34例,作试验组;按入院时血小板计数值又分为3组:(80~99)×1...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检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孕妇的凝血功能状态的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09年8月在我科住院分娩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孕妇34例,作试验组;按入院时血小板计数值又分为3组:(80~99)×109/L组(n=14)、(50~79)×109/L组(n=17)、<50×109/L组(n=3)。分别进行TEG检测,了解凝血功能变化。对照组为70例正常孕妇。结果 (80~99)×109/L组、(50~79)×109/L组TEG的各项参数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50×109/L组的凝固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1.33±0.47)minvs(0.87±0.20)min],MA值及CI值较对照组明显缩短[(55.13±16.97)mmvs(65.90±4.91)mm,(1.93±2.82)vs(3.97±1.06)](P<0.01)。结论 TEG可作为观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孕妇凝血功能状态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血小板减少 血栓弹力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M-CSF耦联米托蒽醌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抑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姝 娄世锋 +1 位作者 张颖 张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25-928,共4页
目的制备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耦联米托蒽醌脂质体(liposome-entrapped mitoxantrone,LEM),比较其与LEM和米托蒽醌(dihydroxyanthraquinone,DHAQ)对HL60/ADM细胞的... 目的制备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耦联米托蒽醌脂质体(liposome-entrapped mitoxantrone,LEM),比较其与LEM和米托蒽醌(dihydroxyanthraquinone,DHAQ)对HL60/ADM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用逆向蒸发法制备LEM,高速离心法纯化LEM,比色法测定包封率,透射电镜下观察LEM的结构和粒径,以戊二醛交联法制备出LEM-GM-CSF,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耦联率,流式细胞术测定LEM-GM-CSF中GM-CSF的活性保留率。通过MTT法检测所制备LEM-GM-CSF、LEM及DHAQ对HL60/ADM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LEM粒径分布均匀,为170-220nm,包封率为80%,GM-CSF与LEM有较高的耦联率及活性保留率,分别为42.3%及74.6%;LEM-GM-CSF、LEM及DHAQ对HL60/ADM细胞具有杀伤作用,且LEM-GM-CSF的杀伤作用显著强于LEM和DHAQ。LEM-GM-CSF、LEM及DHAQ对HL60/ADM细胞作用24h的IC50分别是8.73、12.42、27.31μg/ml;作用48h的IC50分别是:0.62、8.25、12.44μg/ml。结论本研究制备的LEM-GM-CSF对HL60/ADM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有望成为良好的抗白血病药物新剂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托蒽醌 免疫脂质体 HL60/ADM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QE30-hALRIP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1
5
作者 邓建川 陈曜 +1 位作者 孙航 刘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29-231,235,共4页
目的:构建人肝再生增强因子相互作用肽(hALR interacting protein,hALRIP)重组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鉴定。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ALRIP编码区基因,将PCR扩增产物克隆至pMD18-T载体中并测序。利用pQE30质粒载体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 目的:构建人肝再生增强因子相互作用肽(hALR interacting protein,hALRIP)重组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鉴定。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ALRIP编码区基因,将PCR扩增产物克隆至pMD18-T载体中并测序。利用pQE30质粒载体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QE30-hALRIP,并通过酶切电泳鉴定重组质粒。结果:构建了重组克隆载体pMD18-hALRIP和重组表达载体pQE30-hALRIP,测序及酶切鉴定与预计相同。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QE30-hALRIP,为进一步研究该多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肝再生增强因子 原核表达 pQE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IL-3-PE38KDEL的构建及其在CIK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小芳 沈燕 +3 位作者 娄世锋 刘杞 张萍 白凤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4-377,共4页
目的:构建人白细胞介素-3(interleukin-3,IL-3)和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pseudomonas exotoxin,PE)衍生物(PE38KDEL)基因的真核融合表达载体,研究其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通过PCR获得... 目的:构建人白细胞介素-3(interleukin-3,IL-3)和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pseudomonas exotoxin,PE)衍生物(PE38KDEL)基因的真核融合表达载体,研究其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通过PCR获得实验需要的IL-3-PE38KDEL基因片段,构建IL-3-PE38KDEL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IL-3-PE38KDEL。重组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及DNA序列测定证实构建成功后,用Liprofectamine2000脂质体转染CIK细胞,然后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IL-3-PE38KDEL融合蛋白在CIK细胞的表达,用MTS检测细胞上清中融合蛋白的细胞毒作用。结果:酶切分析及DNA序列测定证实,IL-3-PE38KDEL融合基因被成功克隆入真核表达质粒载体pcDNA3.1(-);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证实重组基因可在CIK细胞中表达,且表达的融合蛋白对HL60细胞有杀伤活性。结论:IL-3-PE38KDEL融合基因可在CIK细胞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融合毒素IL-3-PE38KDEL联合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对肿瘤细胞的体内外杀伤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白蛋白比值与老年危重症患者病死率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舒 陈影 +2 位作者 李佳俊 黄文祥 罗华婷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10期33-40,共8页
目的 研究红细胞分布宽度-白蛋白比值(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albumin ratio,RAR)与老年危重症患者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选择2007年—2020年重症监护室医学信息(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 目的 研究红细胞分布宽度-白蛋白比值(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albumin ratio,RAR)与老年危重症患者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选择2007年—2020年重症监护室医学信息(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MIMIC)数据库中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RAR三分位间距将其分成三组。比较分析三组一般资料,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不同RAR组患者28d病死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确定RAR与病死率的校正风险比。绘制限制性立方样条研究RAR作为连续变量对病死率的影响。亚组分析采用层次回归模型。结果 共12 293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RAR≤4.09组4 114例,4.09 5.31组4 086例。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RAR>5.31组28d病死率最高(34.04%)。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RAR与28d病死率相关(HR=1.24,95%CI:1.22~1.26,P<0.001)。Cox回归模型发现,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高RAR仍然是28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HR=1.15,95%CI:1.13~1.18,P<0.001)。亚组分析显示RAR对28d病死率的影响效应在年龄、血小板、性别等亚组高(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显示RAR与28d病死率基本呈线性正相关。结论 高RAR水平是老年危重症患者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白蛋白比值 老年危重症患者 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纯度白介素-3与假单胞菌外毒素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及质谱鉴定
8
作者 廖乐乐 娄世锋 +1 位作者 曾翰庆 白凤霞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8-141,151,共5页
旨在利用简单的表达纯化工艺,获得纯度较高、有活性的重组免疫毒素IL3-PE38KDEL并对其物理学及免疫学性质进行鉴定。利用PQE30-IL3-PE38KDEL/SG12009工程菌表达重组免疫毒素IL3-PE38KDEL,在提取包涵体后经一步强阳离子柱层析得到纯度较... 旨在利用简单的表达纯化工艺,获得纯度较高、有活性的重组免疫毒素IL3-PE38KDEL并对其物理学及免疫学性质进行鉴定。利用PQE30-IL3-PE38KDEL/SG12009工程菌表达重组免疫毒素IL3-PE38KDEL,在提取包涵体后经一步强阳离子柱层析得到纯度较高的免疫毒素复性纯化产物,用Westenblotting、质谱、氨基测序等先进技术对产物鉴定。结果显示,发酵后目的蛋白表达量占总菌体的17.56%,经强阳离子柱层析纯化复性后的目的蛋白纯度达到90%以上,Western blotting、质谱、氨基测序结果均表明,纯化产物分子量为54.9kD且具有相应的免疫学活性,序列与预期序列完全一致。纯化复性方法对重组免疫毒素IL3-PE38KDEL的生物性质及纯度有较大影响,因此选择一种适当的纯化复性方法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免疫毒素 IL3-PE38KDEL 纯化复性 质谱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免疫毒素IL3-PE38KDEL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9
作者 白凤霞 娄世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6-108,共3页
目的:构建大肠杆菌-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IL3-Linker-PE38KDEL。方法:用PCR的方法扩增所需要的目的片段IL3及PE38KDEL,再通过酶切和连接的方法定向克隆到载体Ppic9k-Linker中,得到融合基因Ppic9k-IL3-Linker-PE38KDEL。重组载体经酶... 目的:构建大肠杆菌-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IL3-Linker-PE38KDEL。方法:用PCR的方法扩增所需要的目的片段IL3及PE38KDEL,再通过酶切和连接的方法定向克隆到载体Ppic9k-Linker中,得到融合基因Ppic9k-IL3-Linker-PE38KDEL。重组载体经酶切,菌落PCR鉴定,DNA序列分析插入片段完全正确。结果: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菌落PCR及DNA序列分析表明重组表达载体Ppic9k-IL3-Lin-ker-PE38KDEL构建成功。结论:成功地构建融合基因IL3-PE38KDEL的毕赤酵母表达载体,为后续的蛋白质的表达、纯化及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基因 IL3 PE38KDEL 真核表达载体 PPIC9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患者外周血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影 孙航 +7 位作者 娄世锋 周慷 张颖 陈姝 罗云 沈燕 龙贤梨 邓建川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2307-2312,共6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在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患者体内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HL...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在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患者体内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HLH患者26例相关临床资料,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外周血中HMGB1蛋白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中HMGB1 mRNA表达水平,分析HMGB1水平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以及HMGB1对于诊断HLH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最佳诊断阈值。结果HMGB1在HLH患者外周血中的浓度较健康志愿者明显升高[(1992.77±883.74)vs(1237.49±272.85)ng/mL,P<0.01]。HLH患者组HMGB1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4.56±2.10)倍,较健康志愿者组的(2.34±1.32)倍明显升高(P<0.05)。HLH患者血清中HMGB1含量与红细胞计数(r=-0.5146,P<0.05)、血红蛋白水平(r=-0.4536,P<0.05)、血小板计数(r=-0.5055,P<0.05)均呈负相关。骨髓中发现噬血现象的HLH患者,其HMGB1水平显著高于骨髓中未发现噬血现象的HLH患者[(2246.27±935.14)vs(1422.38±317.33)ng/mL,P<0.05]。利用HMGB1诊断HLH的曲线下面积为0.8122(P<0.05),最佳阈值为1522 ng/mL,灵敏度为69.23%,特异度为86.67%。结论HMGB1在HLH患者的外周血中高表达,有望用于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的诊断、病情评估和预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灵敏度 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泊沙康唑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预防侵袭性真菌病的效果和安全性: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艳芳 娄世峰 +4 位作者 陈姝 周慷 罗云 黄曦 邓建川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307-2312,共6页
目的探讨泊沙康唑(posaconazole,PCZ)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期间预防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1年3... 目的探讨泊沙康唑(posaconazole,PCZ)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期间预防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本院进行allo-HSCT的80例患者资料,观察移植期间接受泊沙康唑(泊沙康唑组,n=50)和同期接受其他抗真菌药物(对照组,n=30)预防IFD的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泊沙康唑组6例(12.0%)发生IFD,其中确诊2例,临床诊断4例。对照组14例(46.7%)发生IFD,其中确诊6例,临床诊断6例,拟诊2例。泊沙康唑组IF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泊沙康唑组一级预防38例,4例(10.5%)发生IFD;二级预防12例,2例(16.7%)发生IFD,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对IFD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1)。泊沙康唑组IFD相关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1.0%vs 61.5%,P=0.030)。不良反应方面,泊沙康唑组肝功异常明显少于对照组(20%vs 46.7%,P=0.012)。结论泊沙康唑能更有效地预防allo-HSCT过程中IFD的发生,减少IFD相关死亡,不良反应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泊沙康唑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侵袭性真菌病 预防性抗真菌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基因突变与血管性事件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宝丹 陈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13-818,共6页
目的:探索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中出血性事件及血栓性事件的发生情况,并探索患者临床特征、外周血细胞数、凝血功能、基因突变情况与患者发生出血性事件及血栓性事件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 目的:探索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中出血性事件及血栓性事件的发生情况,并探索患者临床特征、外周血细胞数、凝血功能、基因突变情况与患者发生出血性事件及血栓性事件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及住院就诊的78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基因突变、外周血细胞数、凝血功能及出血性事件和血栓性事件的发生情况,评价这些指标对出血性事件和血栓事件发生的影响。结果:在78例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分别有47例、15例和16例,其中10例(12.82%)发生出血性事件,27例(34.62%)发生血栓性事件。其中男性、年龄≥60岁、JAK2V617F基因突变的患者更易发生血栓性事件(P<0.05),发生血栓性事件的患者较无出血-血栓性事件的患者有更高的血小板数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P<0.05),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在发生血栓性事件的患者和无出血-血栓性事件的患者中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在发生出血性事件的患者和无出血-血栓性事件的患者中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中,男性患者更容易发生血栓性事件(P<0.05),发生血栓性事件的患者较无出血-血栓性事件的患者有更高的血小板数(P<0.05),患者年龄、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水平、PT、APTT、FIB、TT、INR水平在发生血栓性事件的患者和无出血-血栓性事件的患者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中患者的性别、年龄、JAK2V617F基因突变、血小板数等指标是患者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对预测患者血栓形成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出血性事件 血栓性事件 外周血细胞数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敏型水凝胶加载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骨髓内控释促进造血
13
作者 姚佳佳 娄世锋 +1 位作者 张萍 晏丽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42-745,共4页
目的:观察温敏型水凝胶加载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的体内外释放性能及对造血组织的影响。方法:(1)体外释放:用壳聚糖/明胶/甘油磷酸钠(chitosan-gelatin-glycerol phosphate,CS/G/GP)加载经... 目的:观察温敏型水凝胶加载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的体内外释放性能及对造血组织的影响。方法:(1)体外释放:用壳聚糖/明胶/甘油磷酸钠(chitosan-gelatin-glycerol phosphate,CS/G/GP)加载经125I标记的SDF-1并通过γ探测仪测量其体外释放率。(2)体内释放:注射该缓释系统到18只SD大鼠股骨干中,在第1~6天(每天3只)收集注射侧股骨头、股骨干、周围肌肉组织及对侧股骨头,测量其释放量。(3)骨髓造血:将1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注射0.1 ml CS/G/GP加载SDF-1入5只大鼠股骨干,对照组注射0.1 ml CS/G/GP入5只SD大鼠股骨干中。在第7天处死10只大鼠收集注射侧股骨头行活检,观察造血活跃程度。结果:根据γ探测仪测量值获得该缓释系统加载SDF-1的体外及骨髓内释放曲线。实验组骨髓造血活跃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造血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载SDF-1的可注射温敏型水凝胶第2~5天在股骨头局部维持稳定浓度且活跃骨髓造血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温敏型水凝胶 药物控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3-PE38KDEL融合基因的构建及原核表达
14
作者 陈妤 娄世锋 邓建川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28-1031,共4页
目的: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QE30-IL3-Linker-PE38KDEL,并诱导和鉴定其蛋白表达。方法:用PCR方法扩增所需要的目的片段IL3及PE38KDEL再通过酶切和连接的方法定向克隆到载体PQE30-Linker中得到融合基因PQE30-IL3-Linker-PE38KDEL。重组载体... 目的: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QE30-IL3-Linker-PE38KDEL,并诱导和鉴定其蛋白表达。方法:用PCR方法扩增所需要的目的片段IL3及PE38KDEL再通过酶切和连接的方法定向克隆到载体PQE30-Linker中得到融合基因PQE30-IL3-Linker-PE38KDEL。重组载体经酶切,菌落PCR鉴定,DNA序列分析插入片段完全正确,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SG13009,经IPTG诱导,SDS-PAGE分析分子量大小,Western blot鉴定。结果: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菌落PCR及DNA序列分析表明重组表达载体PQE30-IL3-Linker-PE38KDEL构建成功,IPTG诱导后得到了与预计分子量相符的目的蛋白。经Western blot鉴定在分子量57kD处有明显特异性条带,说明目的蛋白正确表达。结论:成功构建融合蛋白IL3-PE38KDEL,为后续的蛋白质纯化及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基因 白介素3 PE38KDEL 原核表达 PQE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腺病毒Ad-mALR和Ad-hALR的构建及其对棕榈酸(PA)诱导的L02细胞凋亡的影响
15
作者 杨娇 唐霓 +2 位作者 孙航 刘杞 邓健川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60-565,共6页
目的构建含肝再生增强因子(ALR)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并探讨其抗凋亡功能。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法构建重组穿梭载体p Ad Track-TO4-m ALR和p Ad Track-TO4-h ALR,同源重组法构建重组腺病毒Ad-GFP-m ALR和Ad-GFP-h ALR,4轮扩增后获得高滴度Ad-GF... 目的构建含肝再生增强因子(ALR)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并探讨其抗凋亡功能。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法构建重组穿梭载体p Ad Track-TO4-m ALR和p Ad Track-TO4-h ALR,同源重组法构建重组腺病毒Ad-GFP-m ALR和Ad-GFP-h ALR,4轮扩增后获得高滴度Ad-GFP-m ALR和Ad-GFP-h ALR。将上述腺病毒感染L02细胞,通过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了解其感染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LR及Bcl-2/Bax蛋白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ALR对棕榈酸(PA)诱导的L02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重组腺病毒Ad-GFP-m ALR和Ad-GFP-h ALR构建成功,且均能高效感染并稳定表达于L02细胞。与非感染组和感染空载病毒组相比,过表达ALR能促进L02细胞的增殖,并抵抗PA诱导的L02细胞凋亡作用,明显降低Bax,增加Bcl-2蛋白的表达。结论 ALR对L02细胞具有促增殖及抗PA诱导的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增强因子 棕榈酸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