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三明治技术在腹主动脉瘤累及髂总动脉腔内治疗中保留髂内动脉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
7
1
作者
何拯
颜海燕
+1 位作者
付健
孙建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49-452,共4页
目的分析三明治技术应用于腹主动脉瘤(AAA)累及髂总动脉腔内治疗保留髂内动脉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采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治疗的9例AAA累及髂总动脉患者(累及单侧髂总动脉3例,...
目的分析三明治技术应用于腹主动脉瘤(AAA)累及髂总动脉腔内治疗保留髂内动脉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采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治疗的9例AAA累及髂总动脉患者(累及单侧髂总动脉3例,双侧6例),术中均接受髂内动脉三明治重建。术后观察和随访围手术期死亡率、腔内修复效果、内漏、支架一期通畅情况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9例患者EVAR术和髂内动脉三明治重建技术均获成功,围手术期无死亡。术中即刻造影显示9例支架均获通畅,瘤腔均成功修复。出现1例Ⅰ型内漏,2例Ⅲ型内漏,随访时自行消失;1例左上肢急性缺血,再次予急诊肱动脉修复术;3例左肱动脉切口处血肿形成,2例右股动脉穿刺点处血肿形成。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复查CTA分别显示支架通畅9例、8例、8例,均无肠缺血、脊髓缺血或瘫痪症状。结论三明治技术在AAA累及髂总动脉腔内治疗中保留髂内动脉安全可行,术后臀肌跛行发生率低,近期随访支架通畅率可,值得临床推广,但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随访及更大临床样本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明治技术
腹主动脉瘤
髂内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伴与不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比较
被引量:
10
2
作者
汪海洋
孙建明
+2 位作者
陈以宽
张骞
祁小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27-631,共5页
目的评估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伴与不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下肢静脉造影确诊并经血管腔内治疗的148例IVC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发DVT,分为非血栓性IVCS(NIVCS组,n=...
目的评估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伴与不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下肢静脉造影确诊并经血管腔内治疗的148例IVC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发DVT,分为非血栓性IVCS(NIVCS组,n=81)、血栓性IVCS(TIVCS组,n=67)。术后随访患肢症状改善情况及髂静脉通畅性。结果 148例患者中4例接受单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141例接受PTA+支架植入术,3例手术失败,技术成功率为97.97%(145/14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46%(14/148),无严重并发症发生。NIVCS组63例术后3~6个月接受二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曲张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均获成功。术后NIVCS组、TIVCS组患者症状均得到缓解,腔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53%、94.03%(P=0.410)、髂静脉通畅率分别为96.30%、91.04%(P=0.316)。平均随访15.6(6~30)个月,TIVCS组有2例DVT复发,NIVCS组无静脉曲张复发;NIVCS组、TIVCS组患者腔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59%、90.90%(P=0.465),但NIVCS组髂静脉通畅率明显高于TIVCS组(92.65%对80.00%,P=0.038)。结论腔内治疗IVCS患者效果良好,并发症少。血栓性IVCS患者腔内治疗的中远期髂静脉通畅率低于非血栓性IVCS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治疗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深静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管接触溶栓与切开取栓治疗急性下肢缺血效果比较
被引量:
10
3
作者
张骞
汪海洋
+1 位作者
付健
孙建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3-227,共5页
目的比较股动脉切开取栓和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缺血(ALL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切开取栓或CDT治疗的ALLI患者临床资料。评估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再干预率及截肢率。Coole...
目的比较股动脉切开取栓和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缺血(ALL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切开取栓或CDT治疗的ALLI患者临床资料。评估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再干预率及截肢率。Cooley疗效标准评估美国血管外科协会(SVS)/国际心血管外科学会(ISCVS)急性肢体缺血分级为Ⅱ级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共纳入患者107例,其中59例接受CDT,48例接受切开取栓治疗。两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CDT组、切开取栓组患者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率(11.9%对14.6%)、死亡率(5.1%对6.3%)、再次手术干预率(17.0%对22.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T组SVS/ISCVS缺血分级为Ⅱ级患者截肢率高于切开取栓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对2.3%,P>0.05)。根据病因和Cooley疗效标准评估缺血分级Ⅱ级患者出院时下肢缺血改善情况,动脉栓塞患者痊愈比例在切开取栓组大于CDT组(82.5%对62.8%,P<0.05),血栓形成患者痊愈比例在CDT组大于切开取栓组(92.3%对25.0%,P<0.05);根据缺血时间和Cooley疗效标准评估患者出院时缺血改善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取栓、CDT两种术式治疗ALLI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应根据患者SVS/ISCVS缺血分级、病因及伴有基础疾病制定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缺血
导管接触溶栓
切开取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明治技术在腹主动脉瘤累及髂总动脉腔内治疗中保留髂内动脉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
7
1
作者
何拯
颜海燕
付健
孙建明
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腹壁血管外科
出处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49-452,共4页
文摘
目的分析三明治技术应用于腹主动脉瘤(AAA)累及髂总动脉腔内治疗保留髂内动脉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采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治疗的9例AAA累及髂总动脉患者(累及单侧髂总动脉3例,双侧6例),术中均接受髂内动脉三明治重建。术后观察和随访围手术期死亡率、腔内修复效果、内漏、支架一期通畅情况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9例患者EVAR术和髂内动脉三明治重建技术均获成功,围手术期无死亡。术中即刻造影显示9例支架均获通畅,瘤腔均成功修复。出现1例Ⅰ型内漏,2例Ⅲ型内漏,随访时自行消失;1例左上肢急性缺血,再次予急诊肱动脉修复术;3例左肱动脉切口处血肿形成,2例右股动脉穿刺点处血肿形成。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复查CTA分别显示支架通畅9例、8例、8例,均无肠缺血、脊髓缺血或瘫痪症状。结论三明治技术在AAA累及髂总动脉腔内治疗中保留髂内动脉安全可行,术后臀肌跛行发生率低,近期随访支架通畅率可,值得临床推广,但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随访及更大临床样本验证。
关键词
三明治技术
腹主动脉瘤
髂内动脉
Keywords
sandwich technique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internal iliac artery
分类号
R543.15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伴与不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比较
被引量:
10
2
作者
汪海洋
孙建明
陈以宽
张骞
祁小桐
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腹壁血管外科
出处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27-631,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470583)
文摘
目的评估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伴与不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下肢静脉造影确诊并经血管腔内治疗的148例IVC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发DVT,分为非血栓性IVCS(NIVCS组,n=81)、血栓性IVCS(TIVCS组,n=67)。术后随访患肢症状改善情况及髂静脉通畅性。结果 148例患者中4例接受单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141例接受PTA+支架植入术,3例手术失败,技术成功率为97.97%(145/14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46%(14/148),无严重并发症发生。NIVCS组63例术后3~6个月接受二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曲张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均获成功。术后NIVCS组、TIVCS组患者症状均得到缓解,腔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53%、94.03%(P=0.410)、髂静脉通畅率分别为96.30%、91.04%(P=0.316)。平均随访15.6(6~30)个月,TIVCS组有2例DVT复发,NIVCS组无静脉曲张复发;NIVCS组、TIVCS组患者腔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59%、90.90%(P=0.465),但NIVCS组髂静脉通畅率明显高于TIVCS组(92.65%对80.00%,P=0.038)。结论腔内治疗IVCS患者效果良好,并发症少。血栓性IVCS患者腔内治疗的中远期髂静脉通畅率低于非血栓性IVCS患者。
关键词
腔内治疗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深静脉血栓形成
Keywords
endovascular treatment
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
deep venous thrombosis
分类号
R528.1 [医药卫生—内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导管接触溶栓与切开取栓治疗急性下肢缺血效果比较
被引量:
10
3
作者
张骞
汪海洋
付健
孙建明
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腹壁血管外科
出处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3-227,共5页
文摘
目的比较股动脉切开取栓和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缺血(ALL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切开取栓或CDT治疗的ALLI患者临床资料。评估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再干预率及截肢率。Cooley疗效标准评估美国血管外科协会(SVS)/国际心血管外科学会(ISCVS)急性肢体缺血分级为Ⅱ级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共纳入患者107例,其中59例接受CDT,48例接受切开取栓治疗。两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CDT组、切开取栓组患者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率(11.9%对14.6%)、死亡率(5.1%对6.3%)、再次手术干预率(17.0%对22.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T组SVS/ISCVS缺血分级为Ⅱ级患者截肢率高于切开取栓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对2.3%,P>0.05)。根据病因和Cooley疗效标准评估缺血分级Ⅱ级患者出院时下肢缺血改善情况,动脉栓塞患者痊愈比例在切开取栓组大于CDT组(82.5%对62.8%,P<0.05),血栓形成患者痊愈比例在CDT组大于切开取栓组(92.3%对25.0%,P<0.05);根据缺血时间和Cooley疗效标准评估患者出院时缺血改善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取栓、CDT两种术式治疗ALLI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应根据患者SVS/ISCVS缺血分级、病因及伴有基础疾病制定治疗方案。
关键词
急性下肢缺血
导管接触溶栓
切开取栓
Keywords
acute lower limb ischemia
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surgical thrombectomy
分类号
R654.4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三明治技术在腹主动脉瘤累及髂总动脉腔内治疗中保留髂内动脉的疗效分析
何拯
颜海燕
付健
孙建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伴与不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比较
汪海洋
孙建明
陈以宽
张骞
祁小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导管接触溶栓与切开取栓治疗急性下肢缺血效果比较
张骞
汪海洋
付健
孙建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