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恶性肿瘤患者置入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原因探讨与护理干预 被引量:26
1
作者 曹林英 何红梅 李智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0-101,共2页
目的:探讨胃肠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研究190例胃肠恶性肿瘤患者置入PICC导管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护理干预的措施。结果:190例患者置管后有17例发生了导管相关并发症,经过及时正确的... 目的:探讨胃肠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研究190例胃肠恶性肿瘤患者置入PICC导管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护理干预的措施。结果:190例患者置管后有17例发生了导管相关并发症,经过及时正确的护理干预,预防或者减少了并发症发展。结论:胃肠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并发症可以通过护理的手段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置管 并发症 原因和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resin1通过Sirt1抑制Caspase11/GSDMD通路减轻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2
作者 蔡宏星 李潼 朱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1-427,共7页
目的:探讨巨噬素1(Maresin1,Mar1)在小鼠肠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tion,IR)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建立小肠IR模型。第一部分①组12只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IR组和IR+... 目的:探讨巨噬素1(Maresin1,Mar1)在小鼠肠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tion,IR)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建立小肠IR模型。第一部分①组12只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IR组和IR+Mar1组。第二部分②组20只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IR组、IR+Mar1组、IR+EX527组、IR+Mar1+EX527组。Mar1于术前30 min采用5μg/kg腹腔注射。EX527于术前1 d 10 mg/kg经腹腔注射。Control组仅分离SMA而不夹闭。其余模型组均用无损伤血管夹夹闭SMA根部,45 min后松开血管夹形成小肠IR模型。各组小鼠均于再灌注后4 h采集静脉血和回肠标本。检测①组小鼠肠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检测血清4 kd荧光素异硫氰酸酯-葡聚糖(FITC-Dextran 4000,FD-4)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肠Occludin蛋白表达,HE染色观察肠组织病理形态。Western blot检测①、②组肠组织Sirt1、P-NF-κB p65(P-p65)、Caspase11、GSDMD-N蛋白表达。结果:①组中与Control组相比,IR组肠组织MDA水平,血清FD-4含量,病理学损伤程度均升高(P<0.01);SOD、GSH水平,Sirt1蛋白表达下降;P-p65、Caspase11、GSDMD-N蛋白表达增加。与IR组比较,IR+Mar1组肠组织MDA水平及血清FD-4含量,病理组织学损伤程度均下降(P<0.05);SOD、GSH水平,Sirt1蛋白表达增加;P-p65、Caspase-11、GSDMD-N蛋白表达减少。②组中与IR+Mar1组比较,IR+Mar1+EX527组Sirt1蛋白表达下降;P-p65、Caspase11、GSDMD-N蛋白表达增加。而IR+EX527组与IR+Mar1+EX527组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ar1预处理通过Sirt1抑制Caspase11/GSDMD通路减少肠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素1 缺血再灌注损伤 小肠 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CIK细胞联合全身静脉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伴弥漫性肝转移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刘光艺 李洋 +1 位作者 陈振海 陈雷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8-373,共6页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与同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共培养后DC-CIK细胞联合全身静脉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伴弥漫性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18例...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与同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共培养后DC-CIK细胞联合全身静脉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伴弥漫性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18例晚期结直肠癌伴弥漫性肝转移患者,分为FOLFOX组(F组)和DC+CIK+FOLFOX组(DCF组),每组9例,F组采用FOLFOX方案进行静脉化疗,而DCF组采用DC-CIK治疗方案联合FOLFOX方案进行治疗。结果:F组9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0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2例,总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为28.6%;DCF组中CR 2例,PR 5例,有效治疗率为87.5%,高于F组(P<0.05);2组临床受益率(clinical benefit rate,CBR)判定结果无明显差异。在免疫学指标检测中,DCF组治疗前后CD4+、CD8+、CD4+/CD8+比值相比较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组无明显变化。消化道肿瘤标志物检测发现F组在治疗过程中变化不明显,治疗结束后明显升高,而DCF组治疗过程中缓慢下降,治疗结束呈稳定状态;2年生存率F组为0,而DCF组为33.3%,高于F组(P<0.05)。结论:DC-CIK细胞治疗方案联合FOLFOX方案进行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伴弥漫性肝转移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共培养 结直肠癌 弥漫性肝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不完全消融对体外培养肝癌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映林 陈蛟 +3 位作者 吴涯昆 张文锋 周世骥 李生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1-266,共6页
目的通过高强度聚焦超声不完全消融筛选残留肝癌细胞,探讨其生物学行为改变及对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在声功率5 W下,获得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肝癌细胞的温度-时间关系,在某一温度下筛选出高强度聚焦超声不完全消融最佳肝癌细胞亚系并继... 目的通过高强度聚焦超声不完全消融筛选残留肝癌细胞,探讨其生物学行为改变及对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在声功率5 W下,获得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肝癌细胞的温度-时间关系,在某一温度下筛选出高强度聚焦超声不完全消融最佳肝癌细胞亚系并继续培养获得稳定子代。细胞活性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率及热耐受性;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迁移和侵袭能力;观察内皮细胞管腔形成的变化。结果随着高强度聚焦超声照射时间增加,温度增加,细胞死亡率增加,在48℃及以上温度肝癌SMMC7721细胞基本全部死亡,而47℃筛选出的SMMC7721肝癌细胞亚系增殖率、热耐受性较正常肝癌细胞增强(P<0.05),运动能力、侵袭能力无明显变化(P>0.05);并能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P<0.05)。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能够杀灭肿瘤细胞,然而高强度聚焦超声不完全消融会促使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转变并能促进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残余癌 高强度聚焦超声 血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位阑尾炎的临床诊治 被引量:9
5
作者 官一平 朱鹏 +2 位作者 朱代华 孙家琛 江时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08-1010,共3页
目的:探讨异位阑尾炎的成因、临床表现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本院2003年12月-2011年10月间的异位阑尾炎患者8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归纳总结其临床表现及诊治经验。结果:术前有67例患者得到正确诊断,误诊11例,4例无法明确诊断。所有病例均... 目的:探讨异位阑尾炎的成因、临床表现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本院2003年12月-2011年10月间的异位阑尾炎患者8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归纳总结其临床表现及诊治经验。结果:术前有67例患者得到正确诊断,误诊11例,4例无法明确诊断。所有病例均予以手术治疗,术中均证实为异位阑尾炎,术后患者顺利出院。结论:异位阑尾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易引起误诊误治。目前超声检查是诊断异位阑尾炎的首选检测手段。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异位阑尾炎的治疗颇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阑尾炎 超声 腹腔镜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与改良痔环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9
6
作者 高敏 朱鹏 唐云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94-1297,共4页
目的:比较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与改良痔环切术(improved circular hemorrhoidectomy,ICH)对于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环状混合痔(Ⅲ~Ⅳ度)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PPH组... 目的:比较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与改良痔环切术(improved circular hemorrhoidectomy,ICH)对于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环状混合痔(Ⅲ~Ⅳ度)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PPH组,40例)和对照组(ICH组,40例),对手术近、远期疗效,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恢复工作时间、术后疼痛评分、肛门坠胀、尿储留、控便失调方面均少于对照组,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术后出血、肛门狭窄、总体有效率、患者满意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实验组4例复发、对照组1例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6)。结论:PPH治疗环状混合痔较改良痔环切术更为简单、安全,是一种微创手术,在控制费用的前提下,PPH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改良痔环切术 环状混合痔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C89C52的便携式输液监控器 被引量:7
7
作者 黄戎 何红梅 李智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1-52,共2页
针对传统输液过程中需要人工监护和点滴速度控制不精确等弊端,本文提出一种基于STC89C52的便携式输液监控器。该监控器可自动检测输液瓶剩余液面高度和点滴速度,并通过控制带有凸轮装置的步进电机转动实现对点滴速度的精准控制。
关键词 输液 STC89C52 PID 步进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Duhamel术治疗成人先天性巨结肠及其类缘病 被引量:2
8
作者 孙家琛 梁光熙 +2 位作者 官一平 江时建 朱代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Duhamel术治疗成人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及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Hirschsprung’s allied disorder,HA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1年1月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第二医院Ⅰ期... 目的:探讨改良Duhamel术治疗成人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及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Hirschsprung’s allied disorder,HA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1年1月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第二医院Ⅰ期接受改良Duhamel术(D组,n=16)或低位直肠前切除术(L组,n=13)治疗的29例成人HD及HA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无术中死亡病例。D组在术前生活质量评分[(2.2±0.7)分;(15.1±1.0)分]、手术时间(160±21)min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与L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组术中出血量(54.4±23.7)ml少于L组(t=2.394,P=0.028),术后住院时间(12.6±4.1)d短于L组(t=2.381,P=0.025),术后生活质量评分(4.4±1.4;17.9±1.2)分高于L组(t=2.090,P=0.046;t=2.224,P=0.035)。有严重并发症未解决或接受再次手术的6例病例视为手术失败,其中D组2例,L组4例。结论:改良Duhamel术治疗HD及HAD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先天性巨结肠 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 改良DUHAMEL术 术后肛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2联合温热化疗对SW480中GDF15和TFF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毕德利 王亚旭 +1 位作者 舒宁波 谢凯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75-778,共4页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联合温热化疗对SW480中GDF15和TFF3表达的影响。方法:BMP-2作用于大肠癌SW480细胞系,置于43℃温热化疗30 min,培养6 h。(1)流式细胞法检测SW480细胞的凋亡;(2)Western b...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联合温热化疗对SW480中GDF15和TFF3表达的影响。方法:BMP-2作用于大肠癌SW480细胞系,置于43℃温热化疗30 min,培养6 h。(1)流式细胞法检测SW480细胞的凋亡;(2)Western blot法检测GDF15和TFF3蛋白表达情况;(3)RT-PCR半定量检测GDF15和TFF3的mRNA表达。结果:BMP-2联合43℃温热化疗后SW480细胞凋亡增加,GDF15和TFF3蛋白表达水平下降,GDF15和TFF3的mRNA表达亦下调。结论:BMP-2联合温热化疗通过抑制大肠癌SW480的GDF15和TFF3蛋白及其相关基因表达,增强抑制SW480的增殖及转移复发的作用;温热疗法联合化疗对GDF15和TFF3表达抑制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2 温热化疗 GDF15 TFF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携式化疗泵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红梅 李智 曹林英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4-95,共2页
目的:对便携式化疗泵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应对策略。方法:对2011年1-12月503例使用便携式化疗泵的病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应对措施。结论:正确使用便携式化疗泵可以让病人获益,也可提高病人对护士的信任。
关键词 便携式化疗泵 使用问题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对肝移植大鼠肠黏膜NF-κB、ICAM-1、TNF-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光艺 朱继芳 李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05-1209,共5页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Glutamine,Gln)对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大鼠肠黏膜内核转录因子-κB(NF-κB)、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0只,按随机...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Glutamine,Gln)对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大鼠肠黏膜内核转录因子-κB(NF-κB)、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0)、原位肝移植组(OLT组,n=30)和原位肝移植+Gln组(EEN组,n=30);对照组只分离肝十二指肠韧带,OLT组和EEN组按改良的两袖套法进行原位肝移植。EEN组受体在术前3 d、术后3 h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能全力+谷氨酰胺灌胃,OLT组及对照组受体仅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对照组分离肝十二指肠韧带12 h后,OLT组和EEN组肝移植后12、24、72 h分别取回肠肠壁组织免疫组化测定肠组织NF-κB与ICAM-1的表达,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ce quantitiv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测定肠黏膜TNF-αmRNA表达、HE染色观察回肠组织的病理改变,测定微绒毛长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LT组和EEN组肝移植后12、24、72 h,NF-κB、ICAM-1、TNF-αmRNA表达明显升高,肠黏膜损害明显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肝移植后12、24、72 h EEN组与OLT组比较,NF-κB、ICAM-1、TNF-αmRNA表达明显下降,肠黏膜损害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鼠原位肝移植可引起肠组织中NF-κB活化,ICAM-1、TNF-α表达上调导致肠黏膜屏障损伤,Gln能抑制肝移植大鼠肠黏膜NF-κB活性,减少ICAM-1、TNF-α的表达而起到肠黏膜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肝移植 核转录因子-ΚB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2α-VEGF-Notch信号通路在高强度聚焦超声不完全消融后肝癌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航 汪伟民 +3 位作者 张剑波 顾海涛 王继见 周世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08-615,共8页
目的探讨HIF-1α、HIF-2α、VEGF、Notch等基因在高强度聚焦超声不完全消融肝癌血管新生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实验共分5组,HIFU残留肝癌细胞亚系为实验组,未处理肝癌细胞为对照组,转染HIF-2α基因沉默重组慢病毒残留肝癌细胞为抑制HI... 目的探讨HIF-1α、HIF-2α、VEGF、Notch等基因在高强度聚焦超声不完全消融肝癌血管新生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实验共分5组,HIFU残留肝癌细胞亚系为实验组,未处理肝癌细胞为对照组,转染HIF-2α基因沉默重组慢病毒残留肝癌细胞为抑制HIF-2α组,转染VEGF基因沉默重组慢病毒残留肝癌细胞为抑制VEGF组,转染空载慢病毒残留肝癌细胞为空载组。免疫荧光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的VEGF表达。低氧(1%O_2)处理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0、6、12、24 h,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IF-1α、HIF-2α、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HIF-1α、HIF-2α、VEGF、Notch、DLL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VEGF蛋白在对照组与实验组细胞中均有表达。HIF-1α在低氧处理12 h达到顶峰,随后下降,而HIF-2α、VEGF随着低氧处理时间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且实验组HIF-2α、VEGF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转染慢病毒后,抑制HIF-2α组HIF-2α、VEGF 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实验组显著下调(P<0.05),抑制VEGF组VEGF、Notch、DLL4 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实验组显著下调(P<0.05),实验组HIF-2α、VEGF、Notch、DLL4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IF-2α-VEGF-Notch信号通路参与调控高强度聚焦超声残余肝癌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残余癌 肝癌 HIF-2α 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院计划模式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6
13
作者 娄兰兰 甘秀妮 +1 位作者 朱继芳 辛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15-419,共5页
目的评价出院计划服务模式在冠脉支架置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6例冠脉支架置入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实施出院计划服务,对照组接受心内科常规护理和随访,干预时间为6个月。对2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心血管事件... 目的评价出院计划服务模式在冠脉支架置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6例冠脉支架置入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实施出院计划服务,对照组接受心内科常规护理和随访,干预时间为6个月。对2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入院率、遵医行为、相关临床指标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出院计划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相比,前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入院率低于后者(P<0.05);出院计划组戒烟率、每周康复运动次数及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的使用率方面优于常规组(P<0.05);出院计划组左室射血分数、血脂达标率及生活质量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出院计划干预可降低冠脉支架植入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入院率、改善心室功能、提高其遵医行为并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院计划 冠心病 支架植入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展期近端胃癌D2根治术中切脾与保脾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小虎 朱代华 +1 位作者 段鹏飞 卓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6-270,共5页
目的:对比研究联合脾切除术与保留脾脏的淋巴结清扫术在进展期近端癌根治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期间收治的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91例,根据患者意愿选择手术方式,所有病例均行全胃根治术,其中术中保留脾脏(t... 目的:对比研究联合脾切除术与保留脾脏的淋巴结清扫术在进展期近端癌根治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期间收治的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91例,根据患者意愿选择手术方式,所有病例均行全胃根治术,其中术中保留脾脏(total gastreotomy,TG)者共48例,联合脾切除(total gastreotomy plus splenectomy,TGS)者4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淋巴结清扫效果及远期无瘤生存率。结果:TG组所需手术时间长于TGS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TGS组比TG组延长(P<0.05)。TGS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高于TG组(P<0.05),其中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再手术率和手术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在获取No.10和No.11淋巴结平均数量及No.10和No.11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比较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术后1、3、5年无瘤生存率(DFS)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rank法检测两组DFS Kaplan-Meier生存率曲线图,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进展期近端胃癌根治术中,保留脾脏的淋巴结清扫术与联合脾脏切除术相比,可达到同样的淋巴结清扫效果,同时又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在远期生存率上,2组并无统计学差异,遂推荐保留脾脏的淋巴结清扫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近端胃癌 淋巴结清扫 脾切除 保留脾脏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响应性纳米粒子用于超声/光声成像引导下声动力/饥饿治疗小鼠结直肠癌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伟 李洋 +3 位作者 顾海涛 张剑波 王志刚 王继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67-973,共7页
目的制备载四苯基卟啉锌(TPZ)、葡萄糖氧化酶(GOD)与全氟戊烷的超声响应性纳米粒子(NP)TPZ-GOD NP,并评估其超声/光声双模态成像效果及介导声动力治疗(SDT)联合饥饿治疗小鼠结直肠癌的效果。方法以薄膜水化法制备载TPZ及GOD的NP。观察TP... 目的制备载四苯基卟啉锌(TPZ)、葡萄糖氧化酶(GOD)与全氟戊烷的超声响应性纳米粒子(NP)TPZ-GOD NP,并评估其超声/光声双模态成像效果及介导声动力治疗(SDT)联合饥饿治疗小鼠结直肠癌的效果。方法以薄膜水化法制备载TPZ及GOD的NP。观察TPZ-GOD NP基本特性,以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其超声辐照下释放GOD量,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结直肠癌CT-26细胞与TPZ-GOD NP共同孵育后细胞吞噬情况,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超声辐照后TPZ-GOD NP细胞毒性活性氧产生情况。检测TPZ-GOD NP增强体内外超声/光声双模态成像效果;观察TPZ-GOD NP介导SDT、饥饿治疗及二者联合对移植瘤小鼠模型的作用。结果成功制备TPZ-GOD NP,颗粒呈球形,大小均一,平均粒径(262.10±62.92)nm。超声辐照后,GOD释放量随时间而增加。TPZ-GOD NP可被CT-26细胞吞噬,超声辐照后可产生大量细胞毒性活性氧;可发生液气相变,增强体内外超声造影效果。体外光声成像显示,TPZ-GOD NP光声信号值随浓度而呈线性增加。经尾静脉注射TPZ-GOD NP后,小鼠肿瘤区域内光声信号明显增强;SDT或饥饿治疗均可杀伤部分CT-26细胞,二者联合效果更佳。结论制备TPZ-GOD NP具有超声响应性,可用于超声/光声双模态成像引导下声动力联合饥饿治疗小鼠结直肠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声动力治疗 饥饿治疗 葡萄糖氧化酶 卟啉锌 光声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调节蛋白78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浩 李洋 +2 位作者 王继见 刘光艺 顾海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79-682,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ntestine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IRI)过程中肠黏膜的组织损伤和细胞凋亡及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分子伴侣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8 kD,GRP78)的表达变化,并探... 目的:观察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ntestine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IRI)过程中肠黏膜的组织损伤和细胞凋亡及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分子伴侣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8 kD,GRP78)的表达变化,并探讨ER应激在肠IIRI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9组:缺血再灌注0、1、3、6、12、24、48、72 h组,以及假手术对照组,每组5只。实验组均用无创性动脉夹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 h后实施再灌注来建立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仅游离肠系膜上动脉,不夹闭。然后采用HE染色观察肠黏膜变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GRP78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后,肠黏膜损伤程度及细胞凋亡指数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增加,于再灌注3 h达峰值(与其他组各组比较均P<0.001);再灌注后,GRP78的表达明显增加,于1 h达第1个小高峰(与0 h组和3 h组比较P<0.05),但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步减少,再灌注12 h后开始回升(与6 h组比较P<0.004),于24 h达峰值(与其他各组比较均P<0.05),72 h降至对照组水平(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P>0.069)。结论:GRP78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表达变化,可能与其对肠IIRI保护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小肠 缺血再灌注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对肝移植大鼠肠黏膜形态与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彭磊 李洋 朱继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85-790,共6页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utamine,Gln)对原位肝移植后大鼠肠黏膜形态与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n=30)组和OLT+Gln组(Gln组,n=30)...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utamine,Gln)对原位肝移植后大鼠肠黏膜形态与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n=30)组和OLT+Gln组(Gln组,n=30);正常对照组只分离肝十二指肠韧带,OLT组和Gln组按改良的两袖套法进行OLT。术前3 d、术后3 h开始Gln组受体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能全力+谷氨酰胺灌胃,OLT组及正常对照组受体仅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能全力。正常对照组于术后12 h、OLT组和Gln组于术后12、24、72 h分别取回肠肠壁组织行光镜和电镜观察肠黏膜形态及微绒毛长度测定、检测肠黏膜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A)和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增殖活力。结果:OLT组和Gln组肠黏膜损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加重,而Gln组24、72 h肠黏膜损害较OLT组明显减轻(P<0.01);OLT组和Gln组肠黏膜TNF-α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而Gln组较OLT组明显下降(P<0.01);OLT组12、24、72 h和Gln组12、24 h肠黏膜sIgA含量、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增殖活力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而Gln组24、72 h较OLT组含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大鼠OLT可引起肠组织中TNF-α表达上调、sIgA和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增殖活力下降导致肠黏膜机械屏障和免疫屏障损伤,围手术期应用Gln能抑制肝移植大鼠肠黏膜TNF-α表达,提高sIgA含量和肠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增殖活力而起到肠黏膜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肝移植 肠屏障功能 肠黏膜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NEUROG3基因表达增强胃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蒋丹丹 陈茜 +2 位作者 赵海霖 顾海涛 张剑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08-1014,共7页
目的检测神经元素3(neurogenin3,NEUROG3)在胃癌临床标本和细胞系中的表达,探讨其对胃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NEUROG3在肠化生胃黏膜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利用Real-time PCR和We... 目的检测神经元素3(neurogenin3,NEUROG3)在胃癌临床标本和细胞系中的表达,探讨其对胃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NEUROG3在肠化生胃黏膜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利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NEUROG3在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细胞系和人胃黏膜上皮细胞系GES-1中的表达。使用慢病毒转染沉默NEUROG3基因表达,Real-time PCR检测胃癌细胞分化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DNA binding or differentiation,Id-1)的表达,利用EdU细胞增殖实验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胃癌细胞的增殖,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结果NEUROG3在低分化胃癌组织中表达较低,而在癌旁组织、肠化生胃黏膜组织和中高分化胃癌组织中表达评分较高,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EUROG3的表达差异与患者性别、年龄和肿瘤大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P<0.001,r=0.412)呈正相关,与淋巴结转移(P<0.05,r=-0.180)和TNM分期呈负相关(P<0.001,r=-0.431)。GES-1和高分化胃癌细胞系MKN-28中的NEUROG3表达明显高于中低分化胃癌细胞系SGC-7901、MKN-45和BGC-823(P<0.001)。MKN-28细胞沉默NEUROG3表达后,细胞分化程度降低,Id-1表达明显增高(P<0.00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P<0.01)明显增强。结论沉默NEUROG3基因表达,可抑制胃癌细胞的分化,促进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素3 细胞分化 胃癌 恶性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后残余肝癌中缺氧诱导因子的变化
19
作者 付志豪 武伦 +2 位作者 乔正荣 周世骥 李生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3-467,共5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HIF2α)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后的残余肿瘤中的变化。方法建立肝癌HpG2细胞株裸鼠移植瘤模型30只,采用CZF-Ⅱ型HIFU治疗仪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后1d.3d、5d、1周、2周组。HE染色观察标...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HIF2α)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后的残余肿瘤中的变化。方法建立肝癌HpG2细胞株裸鼠移植瘤模型30只,采用CZF-Ⅱ型HIFU治疗仪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后1d.3d、5d、1周、2周组。HE染色观察标本病理变化;免疫组化、Western bloRing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IF1α、HIF2α蛋白和mRNA水平。结果HE染色表明治疗后有残余肿瘤细胞和大片坏死区域。免疫组化表明HIF1α、HIF2α蛋白在各组中出现强弱不同表达。Western bloRing和RT-PCR显示HIF1α蛋白和mRNA水平在治疗后1-3d表达逐渐升高,在3d组达到高峰,与其他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d、1周、2周组逐渐下降。同时,HIF2a蛋白和mRNA在治疗后1d、3d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5d、1周、2周组表达逐渐升高,与对照组之间有差异(P<0.05)。结论HIFU治疗后的残余肿瘤,HIF1α、HIF2α在不同时间出现的变化,可能与残癌中发生的细胞凋亡和血管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缺氧诱导因子 高强度聚焦超声 残余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血管生成素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反义基因转染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影响
20
作者 曾松 王继见 朱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5-511,共7页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病理分期的联系;观察反义Ang2基因转染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影响。方法: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ng2蛋白在10例胃癌组织及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用免疫...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病理分期的联系;观察反义Ang2基因转染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影响。方法: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ng2蛋白在10例胃癌组织及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3例不同病理分期的胃癌组织中Ang2蛋白的表达;应用脂质体转染法将既往实验合成[1]的pEGFP-N1-anti Ang2转染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SGC-7901,以空载体(pEGFP-N1)转染组和未转染组作对照,RT-PCR及免疫组化检测转染后Ang2基因及蛋白的表达,MTT法和流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检测反义Ang2基因转染对细胞生长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分别用上述3组细胞注射于裸鼠皮下,对比观察肿瘤生成的速度和肿瘤组织中的血管生成数量。结果:Ang2蛋白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不表达,在不同病理分期的胃癌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F=166.76,P<0.000 1);RT-PCR及免疫组化显示反义Ang2基因转染组无Ang2 mRNA及Ang2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显示反义Ang2基因转染组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明显低于其他两组(F=10.39,P=0.002 4),FCM检测显示其活细胞比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χ2=3 188.980 5,P<0.000 1);转染了反义Ang2基因的胃癌细胞成瘤速度较其它两组明显减慢[第6天(F=10.18,P=0.000 5)、第18天(F=7.80,P=0.002 1)及第30天(F=79.58,P<0.000 1)],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的数量较其它两组明显减少[第1周(F=15.18,P<0.000 1)、第2周(F=3.50,P=0.044 4)、第3周(F=39.02,P<0.000 1)]。结论:胃癌组织中Ang2的表达与胃癌血管生成及胃癌侵袭能力密切相关;反义Ang2基因转染可封闭人胃癌细胞SGC-7901中Ang2 mRNA及Ang2蛋白的表达,抑制其体外生长,促进其凋亡;并对其体外成瘤性及其新生血管的生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形成 促血管生成素2 反义真核表达载体 人胃癌细胞株 基因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