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渝中区成人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黄文瀚 唐琳 +4 位作者 蔡莹 龚屠健 蒋丽娜 卢光娅 张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25-730,共6页
目的探讨重庆市渝中区成人慢性肾脏疾病(CKD)的患病率及其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多级整群抽样方法随机选取重庆市渝中区20岁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肾脏损伤指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检测。运用SAS 9.2统计软件对肾脏损伤指... 目的探讨重庆市渝中区成人慢性肾脏疾病(CKD)的患病率及其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多级整群抽样方法随机选取重庆市渝中区20岁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肾脏损伤指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检测。运用SAS 9.2统计软件对肾脏损伤指标(蛋白尿、血尿)、肾功能及肾脏B超检测结果与相关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居民3 527名,有效问卷应答及指标检测人数为3 432名。蛋白尿阳性率为6.09%,血尿阳性率为2.71%,肾功能下降[eGFR<60 mL/(min·1.73 m2)]检出率为3.41%,肾脏B超异常检出率为6.59%。去除蛋白尿阳性、血尿阳性、肾功能下降以及肾脏B超显示异常4者共同存在造成的重复,该人群CKD检出率为10.3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CKD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年龄增长、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结论重庆市渝中区20岁以上常住居民CKD的检出率接近我国其他大城市及发达国家水平。CKD已成为危及重庆市渝中区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需要重视CKD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患病率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血症与急性肾损伤 被引量:8
2
作者 鲁灵 张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3652-3654,共3页
脓毒血症是机体被致病菌感染.细菌释放毒素(主要为革兰阴性菌脂多糖)进入血液循环,激活内皮细胞等机体防御系统,释放大量细胞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内皮素、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补体成分等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细菌毒素的直接损伤... 脓毒血症是机体被致病菌感染.细菌释放毒素(主要为革兰阴性菌脂多糖)进入血液循环,激活内皮细胞等机体防御系统,释放大量细胞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内皮素、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补体成分等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细菌毒素的直接损伤和机体过度防御机制共同作用,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血症 急性肾损伤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 机体防御系统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 血小板活化因子 细菌毒素 血液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和动脉顺应性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毕海燕 钟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1984-1986,1989,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大动脉顺应性指数(C1)、小动脉顺应性指数(C2)的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住院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90例,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病变早中期... 目的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大动脉顺应性指数(C1)、小动脉顺应性指数(C2)的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住院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90例,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病变早中期组(39例)、晚期组(51例);另选取同期健康者72例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受试者的PWV、C1、C2,并测定身高、体质量、24 h动态血压值、血肌酐、血尿酸、eGFR、尿蛋白定量、血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变早中期组和晚期组PWV均增快,且晚期组快于早中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早中期组和晚期组的C1、C2都较对照组降低,且晚期组低于早中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WV与eGFR呈负相关,与血尿酸、总胆固醇、血肌酐、各个动态血压值呈正相关;C1与eGFR呈正相关,与低密度脂蛋白、血尿酸、各个动态血压值呈负相关;C2与eGFR呈正相关,与血尿酸、血肌酐、各个动态血压值呈负相关。PWV的主要影响因素是eGFR、夜间舒张压(n-DBP),C1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日间收缩压(d-SBP)、日间舒张压(d-DBP)、n-DPB,C2的主要影响因素是eGFR、夜间收缩压(n-SBP)、n-DBP、24 h舒张压(24 h-DBP)。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动脉硬化程度增高,多个致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小球肾炎 脉搏波传导速度 动脉顺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动脉硬化指数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唐彬 钟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8期3346-3349,共4页
目的探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患者动脉硬化指数(ASI)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收治的RNS患者57例和激素敏感性肾病综合征(SSNS)患者40例,分别作为RNS组和SSNS组。另选取同期在... 目的探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患者动脉硬化指数(ASI)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收治的RNS患者57例和激素敏感性肾病综合征(SSNS)患者40例,分别作为RNS组和SSNS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行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测量24 h尿蛋白、总胆固醇、清蛋白、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ASI。对3组受试者在距第一次入院1年时,采用相同方法、相同仪器再次测量ASI。结果 3组受试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三酰甘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受试者24 h尿蛋白、清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RNS组和SSNS组24 h尿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均高于对照组,清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入院时3组AS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3组AS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RNS组高于SSNS组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SSNS组ASI入院时和随访1年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16、-0.732,P>0.05);RNS组随访1年后ASI高于入院时(t=4.592,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SI与BMI、清蛋白、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均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与年龄、24 h尿蛋白、总胆固醇、脂蛋白a呈正相关(P<0.05)。结论 RNS患者动脉硬化较SSNS患者和健康成年人发生早、进展快。年龄、24 h尿蛋白、总胆固醇、脂蛋白a可影响ASI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指数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胆汁酸谱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李蓉 曾粒 钟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583-1589,共7页
目的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胆汁酸谱的靶向定量检测,探讨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胆汁酸谱的变化与代谢并发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7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E... 目的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胆汁酸谱的靶向定量检测,探讨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胆汁酸谱的变化与代谢并发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7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ESRD组)及本院体检中心30名健康对照(HC组)的血液标本,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对其进行血清胆汁酸的靶向定量检测。结合单变量与多变量统计分析对终末期肾病患者与健康对照进行胆汁酸谱的差异分析。结果检测出6种胆汁酸在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ESRD组鹅脱氧胆酸、脱氧胆酸、胆酸水平明显降低,甘氨鹅脱氧胆酸、牛磺鹅脱氧胆酸、甘氨胆酸水平明显升高(P<0.05)。亚组分析提示牛磺胆酸、牛磺鹅脱氧胆酸、牛磺猪胆酸、牛磺α鼠胆酸水平在健康对照、终末期肾脏病存活组及死亡组呈逐渐升高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终末期肾脏病胆汁酸代谢紊乱与脂代谢异常及不良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酸 终末期肾病 脂代谢紊乱 预后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大鼠肝再生增强因子抑制庆大霉素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玲 刘杞 +1 位作者 周飞 廖晓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7-372,共6页
目的:探讨重组大鼠肝再生增强因子(rrALR)在体外对庆大霉素(GM)诱导的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NRK-52E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庆大霉素处理组(GM1.6g/L)和rrALR干预组(分别加入GM和不同浓度的... 目的:探讨重组大鼠肝再生增强因子(rrALR)在体外对庆大霉素(GM)诱导的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NRK-52E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庆大霉素处理组(GM1.6g/L)和rrALR干预组(分别加入GM和不同浓度的rrALR),培养细胞24h、48h。吖啶橙/溴乙啶(AO/EB)染色、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及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状态。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不同时点Bcl-2和Bax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1)rrALR对庆大霉素诱导的NRK-52E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P<0.05)。(2)rrALR能够呈剂量依赖方式增加细胞Bcl-2蛋白及核酸的表达(P<0.05)、降低细胞Bax蛋白及核酸的表达(P<0.05),使Bcl-2/Bax比值升高(P<0.05)。结论:rrALR可以通过调节Bcl-2家族Bax和Bcl-2蛋白及核酸的表达水平,抑制庆大霉素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减轻肾毒性药物对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增强因子 肾小管上皮细胞 庆大霉素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血栓性微血管病治疗的临床分析
7
作者 蔡莹 唐琳 +4 位作者 钟玲 冯利平 雷建蓉 胡廷海 廖晓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0-493,共4页
目的: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对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10例经CRRT治疗的TM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存活7例,存活... 目的: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对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10例经CRRT治疗的TM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存活7例,存活率为70%,存活者中3例治愈,4例好转,好转者中2例继续治疗基础疾病,2例慢性肾衰竭摆脱透析。治疗后存活患者实验室指标:Hb(107.1±26.8)g/L、Plt(162.6±73.0)×109个/L、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136.1±51.2)μmol/L、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30.2±44.2)μmol/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10.1±4.2)μmol/L、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211.6±102.9)U/L较治疗前Hb(61.6±13.7)g/L、Plt(41.1±16.7)×109个/L、Scr(421.4±93.3)μmol/L、TBIL(140.6±149.2)μmol/LI、BIL(34.7±21.4)μmol/L、LDH(647.7±422.5)U/L明显好转(P<0.05)。结论:CRRT在临床上治疗TMA有效,有效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血栓性微血管病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谱系示踪技术揭示Tbx18^+肾祖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的潜能
8
作者 袁欣 佘强 杜建霖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7-182,共6页
转录因子Tbx18在泌尿系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遗传谱系示踪模型,揭示了Tbx18^+肾祖细胞具有向多种肾系细胞分化的潜能。但尚无文献报道其是否具有向脂肪细胞分化的潜能。本研究通过对Tbx18Cre/Rosa26^(LacZ)双杂合小鼠泌尿系组织进... 转录因子Tbx18在泌尿系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遗传谱系示踪模型,揭示了Tbx18^+肾祖细胞具有向多种肾系细胞分化的潜能。但尚无文献报道其是否具有向脂肪细胞分化的潜能。本研究通过对Tbx18Cre/Rosa26^(LacZ)双杂合小鼠泌尿系组织进行整体X-gal染色发现,肾包膜、输尿管及肾周脂肪组织能特异性表达β-gal蛋白,说明肾包膜、输尿管及肾周脂肪组织可能来源于Tbx18+祖细胞。对Tbx18Cre/Rosa26^(EYFP)双杂合小鼠泌尿系组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发现部分脂滴相关蛋白^+(perilipin)脂肪细胞能表达标记蛋白EYFP,说明部分泌尿系脂肪细胞来源于Tbx18^+祖细胞。本研究揭示了Tbx18^+祖细胞具有分化为脂肪细胞的潜能,进一步证实了Tbx18^+肾祖细胞的多分化潜能。结合本研究结果,若进一步研究肾损伤时,来源于Tbx18^+祖细胞的泌尿系脂肪细胞是否进一步增多,将会为肾损伤的再生修复提供一些思路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ox转录因子18 脂肪细胞 祖细胞 谱系示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CA相关性肾损害16例临床分析
9
作者 鲁灵 张玲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35-1438,共4页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 antibody,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的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方法:收集16例确诊为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16例患者中男11例...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 antibody,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的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方法:收集16例确诊为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16例患者中男11例,女5例,年龄33~92岁,平均(61±17.3)岁。起病多以非特异性临床表现为主,均有不同程度的肾脏受累,3例伴肺部病变。9例进行肾脏穿刺活检,均提示肾小球节段性坏死伴新月体形成,1例免疫荧光提示少量免疫球蛋白IgG和补体C3沉积。16例患者均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临床症状或器官受损严重的14例患者联合细胞毒药物或免疫抑制剂治疗。13例患者均病情好转出院,其余3例因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在住院期间死亡。随访至今(随访时间为3月到2年)的8例患者,病情稳定,其中1例在ANCA转阴后13月复发。结论: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起病形式多样,肾脏是最主要的受累器官。肾功能损害程度与预后无直接相关性,复发可能与大量血尿、红细胞管型、免疫复合物沉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小血管炎 临床分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氧素A4对横纹肌溶解所致急性肾损伤大鼠肾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邓莉莉 钟玲 +4 位作者 雷建蓉 唐琳 刘玲 谢树钦 廖晓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07-910,共4页
目的:探讨脂氧素A4(LXA4)是否能减轻横纹肌溶解所致急性肾损伤(AKI)大鼠肾损害程度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健康对照组、AKI组和LXA4干预组(造AKI模型同时腹腔注射LXA4);采用大鼠双侧后腿注射甘油建立横纹肌溶解所致AKI动... 目的:探讨脂氧素A4(LXA4)是否能减轻横纹肌溶解所致急性肾损伤(AKI)大鼠肾损害程度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健康对照组、AKI组和LXA4干预组(造AKI模型同时腹腔注射LXA4);采用大鼠双侧后腿注射甘油建立横纹肌溶解所致AKI动物模型。常规生化方法检测血肌酐、血尿素氮的水平,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学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及IL-6水平,比色法检测肾组织MPO的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NF-κB的蛋白表达。结果:与AKI组相比,LXA4干预组的血尿素氮及肌酐水平明显下降(P<0.05),肾脏病理损害明显改善;血清TNF-α及IL-6水平表达明显下降(P<0.05),肾组织MPO的活性及NF-κB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LXA4对横纹肌溶解所致急性肾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能与LXA4降低肾组织NF-κB活化,减少炎症因子的产生和炎症细胞的浸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氧素A4 急性肾损伤 核因子-ΚB 横纹肌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白介素-27浓度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悦琪 廖晓辉 +4 位作者 胡玉栋 杨鹏飞 袁欣 孙玉清 雷建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75-579,共5页
目的:评估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血清中白介素-27(interleukin27,IL-27)的水平及意义。方法:根据患者尿蛋白水平,将116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患者分为糖尿病正常尿白蛋白组(DN0组)、早期糖尿... 目的:评估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血清中白介素-27(interleukin27,IL-27)的水平及意义。方法:根据患者尿蛋白水平,将116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患者分为糖尿病正常尿白蛋白组(DN0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DN1组)及临床糖尿病肾病组(DN2组),另外选取健康者作为对照组(H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各组IL-27水平;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尿白蛋白/肌酐、血清肌酐、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C肽水平;并分析血清中IL-27浓度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H组[546.200 (411.600,639.250) pg/mL]相比,DN0组[788.200(594.500,1 010.950) pg/mL]患者血清中IL-27浓度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DN1组[990.780 (811. 480,1237.830) pg/mL]IL-27浓度较DN0浓度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DN2组[1213.300(996.450,1 546.200) pg/mL] IL-27浓度较DN1浓度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IL-27血清浓度与尿蛋白(r=0.580,P=0.000)、血肌酐(r=0.257,P=0.002)、糖化血红蛋(r=0.343,P=0.000)、血清hs-CRP(r=0.431,P=0.000)、空腹血糖浓度(r=0.334,P=0.000)呈正相关关系;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清C肽无明显相关性(P>0.05);IL-27作为DN患者血清标志物的潜能较hs-CRP作为诊断DN的潜能更大,两者联合诊断效能进一步增加。结论:IL-27的血清浓度与2型糖尿病患者DN的发展有关,IL-27可为DN患者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白介素-27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再生增强因子对横纹肌溶解致大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彭钧渤 张玲 +4 位作者 龙瑞婷 江桂萍 黄丽利 孙航 廖晓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9-493,共5页
目的:探讨肝再生增强因子(augmenter of liver regeneration,ALR)对横纹肌溶解致大鼠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双侧后腿肌内注射甘油(50%甘油生理盐水,10 m L/kg)制备AKI动物模型。SD大鼠随机分... 目的:探讨肝再生增强因子(augmenter of liver regeneration,ALR)对横纹肌溶解致大鼠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双侧后腿肌内注射甘油(50%甘油生理盐水,10 m L/kg)制备AKI动物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正常组、AKI组和AKI+ALR组,ALR采用重组人ALR(recombinant human ALR,rh ALR)腹腔注射(100 mg/kg)。于实验第48小时检测各组肾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含量,常规生化法检测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和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肾脏病理形态的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AKI组Scr、BUN和CK水平明显上升(P=0.000),出现典型的肾小管损伤坏死、管型、间质水肿等结构异常,肾组织中SOD活性和GSH含量降低(P=0.000),MDA含量增高(P=0.000),肾组织PCNA的表达明显上升(P=0.000);与AKI组相比,AKI+ALR组Scr、BUN和CK水平明显下降(P=0.000),肾小管损伤评分明显降低(P=0.000),肾组织中SOD活性和GSH含量增加,MDA含量下降(P=0.000),肾组织PCNA的表达明显增高,增生指数明显上升(P=0.000)。结论:ALR对横纹肌溶解致急性肾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肾脏氧化应激和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增强因子 急性肾损伤 横纹肌溶解 氧化应激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病因的慢性肾病患者血清氨基酸谱存在显著差异 被引量:5
13
作者 蔡稀 李蓉 +1 位作者 曾粒 钟玲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91-899,共9页
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血清氨基酸谱发生了显著性变化,但目前并无不同病因的CKD患者血清氨基酸谱的比较研究。本研究主要探究不同病因CKD患者血清氨基酸谱的差异,以及差异氨基酸与肾疾病发生发展的相互关系。选取79... 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血清氨基酸谱发生了显著性变化,但目前并无不同病因的CKD患者血清氨基酸谱的比较研究。本研究主要探究不同病因CKD患者血清氨基酸谱的差异,以及差异氨基酸与肾疾病发生发展的相互关系。选取79例确诊慢性肾病的成年患者,根据其病因,分糖尿病肾病组、高血压肾病组及慢性肾小球肾炎组。另选取25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成年人为正常对照组。收集及处理清晨空腹血清标本,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eversephas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RP-HPLC)测定血清中22种游离氨基酸的水平。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3组CKD患者血清赖氨酸、丝氨酸、甘氨酸、伽马氨基丁酸(GABA)、色氨酸、亮氨酸以及酪氨酸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而血氨水平显著升高(P<0.05)。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清苏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5),而血清天冬氨酸水平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5)。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异亮氨酸水平显著低于糖尿病肾病及高血压肾病患者(P<0.05)。上述结果证实,慢性肾病患者血清氨基酸谱较正常对照发生显著变化,且不同病因CKD患者部分血清氨基酸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色氨酸水平的差异可能是不同病因CKD患者肾功能恶化速度不一致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病 血清 氨基酸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洛替尼减轻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的肾损伤 被引量:7
14
作者 黄恬 蔡稀 钟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60-1466,共7页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厄洛替尼(erlotinib)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大剂量(55 mg/kg)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导大鼠糖尿病肾病模型,以1周后血糖值>16.7 mmol/L的大鼠为造模成功的标准...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厄洛替尼(erlotinib)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大剂量(55 mg/kg)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导大鼠糖尿病肾病模型,以1周后血糖值>16.7 mmol/L的大鼠为造模成功的标准。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2组[STZ组和STZ+erlotinib(100 mg·kg^(-1)·d^(-1))组],并以正常大鼠为对照组(control组)。Erlotinib处理4周后,检测大鼠空腹血糖、血清肌酐和24 h尿蛋白含量的变化;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肾脏组织中EGFR、p-EGFR、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3、p-Smad2/3、Ⅳ型胶原蛋白(ColⅣ)和纤连蛋白(fibronectin)的蛋白水平;活性氧簇(ROS)和丙二醛(MDA)试剂盒分别检测各组肾脏组织中ROS和MDA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STZ组血糖、24 h尿蛋白和血清肌酐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肾组织形态学出现异常变化;与STZ组相比,STZ+erlotinib组的血糖、24 h尿蛋白水平和血清肌酐水平显著降低(P<0.05),肾小球结构恢复正常,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程度明显减弱。厄洛替尼明显抑制了STZ大鼠肾组织中p-EGFR、TGFβ1、p-Smad2/3、ColⅣ和fibronectin蛋白水平,也明显抑制了STZ大鼠肾组织中ROS和MDA水平。结论:厄洛替尼可能通过抑制EGFR/TGFβ1-Smad2/3信号通路的激活来抑制糖尿病肾病肾组织的纤维化和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减轻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厄洛替尼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化Morse跌倒评估量表在中国临床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 被引量:72
15
作者 唐玮 甘秀妮 +1 位作者 刘章会 黄彦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43-946,共4页
目的通过测试内部一致性、条目分析、重测信度,评价汉化Morse跌倒评估量表(CMFS)的可靠性,评价其对住院患者跌倒风险的预测能力,分析其在中国临床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利用CMFS对460例住院患者进行测评,以实际发生跌倒的患者数为金... 目的通过测试内部一致性、条目分析、重测信度,评价汉化Morse跌倒评估量表(CMFS)的可靠性,评价其对住院患者跌倒风险的预测能力,分析其在中国临床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利用CMFS对460例住院患者进行测评,以实际发生跌倒的患者数为金标准,评价其信度、效度及预测性能;分析各条目对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的影响。结果 CMFS简便、易测,其6个条目相互独立,界点为45分时量表的敏感度为74%、特异度为82%,对患者跌倒倾向具有较高预测能力。结论 CMFS具有较好的信度,对有跌倒风险的住院患者有一定的预测能力(量表评分≥45分的患者作为发生跌倒的重点关注人群),可以试用于中国临床护理中并进行更深入的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se跌倒评估量表 住院患者 跌倒风险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净化治疗对尿毒症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玲 钟玲 +1 位作者 冯利平 张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02-1105,共4页
目的观察长期血液净化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体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的水平及相应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l thickness,IMT)和粥样斑块面积变化的影响。方法将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 目的观察长期血液净化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体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的水平及相应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l thickness,IMT)和粥样斑块面积变化的影响。方法将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于我院住院或门诊行血液净化治疗的72例尿毒症患者(男性38例,女性34例)按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分为单纯血液透析组(HD组,n=25),血液透析合并血液滤过组(HD+HDF组,n=30),血液透析合并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组(HD+CRRT组,n=17),健康对照组(C组,n=25)。分别在为期1年的治疗前后测定3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同期做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IMT和粥样斑块面积。结果MHD患者血清Hcy、IL-6、MCP-1、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HDF组和CRRT组单次治疗后血清Hcy水平显著下降(P<0.01);行HD+HDF和HD+CRRT治疗的MHD患者1年后血清Hcy水平明显低于HD治疗组(P<0.05)。同时颈动脉IMT值、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小于HD治疗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HD患者血清Hcy水平与颈动脉IMT和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呈显著正相关(r=0.46,P<0.05;r=0.52,P<0.01)。结论Hcy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HD+HDF和HD+CRRT治疗能显著清除Hcy,改善MH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净化 动脉粥样硬化 同型半胱氨酸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维生素E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几种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冯利平 张玲 +2 位作者 钟玲 朱冬菊 刘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33-735,共3页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维生素E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MHD患者58例,口服维生素E 400 mg/d,服药6周,观察用药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维生素E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MHD患者58例,口服维生素E 400 mg/d,服药6周,观察用药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指标及血浆中维生素E浓度,选20例健康者作正常对照。结果血透患者CRP水平[(4.71±1.81)mg/L与(2.10±0.67)mg/L]、IL-6水平[(96.25±46.19)pg/ml与(49.30±28.12)pg/ml]、IL-10水平[(75.12±32.29)pg/ml与(48.21±24.77)pg/ml]、TNF-α水平[(0.082±0.03)ng/ml与(0.037±0.02)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给予维生素E治疗后,CRP水平[(3.49±1.34)mg/L与(4.71±1.81)mg/L]和TNF-α水平[(0.042±0.02)ng/ml与(0.082±0.03)ng/m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IL-6水平[(92.73±34.05)pg/ml与(96.25±46.19)pg/ml]和IL-10水平[(1.42±20.62)pg/ml与(5.12±32.29)pg/ml]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维生素E(400 g/d)可以改善MH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血透患者短期应用大剂量维生素E未见明显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E 血液透析 微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tE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冯利平 张玲 +2 位作者 钟玲 朱冬菊 刘玲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60-162,204,共4页
目的:研究抗氧化剂维生素E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MHD患者58例,口服维生素E400mg/d,服药6周,观察用药前后血浆丙二醛(MDA),循环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 目的:研究抗氧化剂维生素E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MHD患者58例,口服维生素E400mg/d,服药6周,观察用药前后血浆丙二醛(MDA),循环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血浆中维生素E浓度,选20例健康者作正常对照。结果:患者氧化指标AOPP(187.27±54.9μmol/Lvs99.05±26.2μmol/L)和MDA(7.74±2.17nmol/ml vs3.06±1.70nmol/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GSH-PX活性(74.42±27.46μmol/L vs127.27±25.88μmol/L)、SOD活性(70.88±14.74U/ml vs114.67±24.65U/ml)VitE浓度(3.27±1.36μg/ml vs6.58±1.44μg/m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及(P<0.05),给予维生素E治疗后,AOPP(143.41±33.7μmol/Lvs187.27±54.9μmol/L)、MDA(5.19±2.85nmol/ml vs7.74±2.17nmol/m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VitE(5.49±2.06μg/ml vs3.27±1.36μg/ml)、SOD活性(108.30±22.95U/ml vs70.88±14.74U/ml),GSH-PX活性(91.56±14.49μmol/L vs74.42±27.46μmol/L)较治疗前升高(P均<0.01)。结论:口服大剂量维生素E(400mg/d)可以改善血透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血透患者短期应用大剂量维生素E未见明显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E 血液透析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凝策略在马蜂蜇伤患者CRRT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被引量:10
19
作者 唐玮 张恬 +1 位作者 黄彦 甘秀妮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00-1203,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抗凝策略在马蜂蜇伤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31例马蜂蜇伤患者,93次CRRT治疗时分别采用无肝素、局部肝素抗凝、低分子肝素钠抗凝... 目的:比较不同抗凝策略在马蜂蜇伤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31例马蜂蜇伤患者,93次CRRT治疗时分别采用无肝素、局部肝素抗凝、低分子肝素钠抗凝的治疗方案,观察3组患者CRRT治疗过程中滤器使用时长、静脉壶凝血程度、有无活动性出血,根据不同的抗凝方式开展针对性护理。结果:无肝素组滤器使用时长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组别之间静脉管路凝血严重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无肝素组发生1次因体外凝血导致无法回血情况。3组发生活动性出血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CRRT治疗马蜂蜇伤时应根据患者病情采用个性化抗凝护理,从而减少或避免意外凝血及出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使CRRT发挥最大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马蜂蜇伤 抗凝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贯性血液净化抢救急性重症中毒28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冯利平 钟玲 +1 位作者 刘玲 雷建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760-762,共3页
目的:探讨序贯性血液净化在抢救急性重症中毒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02年来开展血液净化治疗28例急性重症中毒患者,序贯性运用血液灌注(HP)+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并作为血液净化组与我院1998~2002年未进行血液净化... 目的:探讨序贯性血液净化在抢救急性重症中毒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02年来开展血液净化治疗28例急性重症中毒患者,序贯性运用血液灌注(HP)+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并作为血液净化组与我院1998~2002年未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30例患者作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血液净化组的患者在神志清醒时间、治愈率、死亡率以及阿托品用量等方面均明显优于非血液净化组.HP+CVVH治疗优于单用HP治疗.结论:血液净化治疗在抢救各种毒物和药物重症中毒中具有重要作用;它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HP+CVVH尤其适用于伴有心肺功能衰竭、脑水肿、肾脏功能衰竭和电解质紊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中毒 血液灌注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血液净化 肾脏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