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
作者 黄朝梁 周言忠 +2 位作者 柯珍勇 付世模 吴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96-197,共2页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方法:应用国产型冲击波治疗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ESWL-V共例,其中肩周炎例,网球肘例,跟痛症例,慢性腰肌劳损例,冲击剂量次,隔日次,共次。12840322036150015结果:随访~个月,例肩周炎中例有...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方法:应用国产型冲击波治疗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ESWL-V共例,其中肩周炎例,网球肘例,跟痛症例,慢性腰肌劳损例,冲击剂量次,隔日次,共次。12840322036150015结果:随访~个月,例肩周炎中例有效,有效率;例网球肘中例有效,有效率;例跟痛症中例有效,有效610403177.5%322681.2%2013率为;例腰肌劳损中例有效,有效率,无副作用发生。65%362980.5%结论:此方法安全、有效、无创伤,无副作用发生,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软组织损伤 临床观察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临床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唯力 周向东 +3 位作者 胡自力 胡丽娜 常淑芳 黄长武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86-388,共3页
目的 :评价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用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试验组 )和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对照组 ) ,治疗淋病病例共 38例。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临床痊愈率和... 目的 :评价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用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试验组 )和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对照组 ) ,治疗淋病病例共 38例。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临床痊愈率和有效率均为 93%和 10 0 % ;细菌清除率和阴转率均为 10 0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替沙星 淋病奈瑟菌 泌尿生殖道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肉瘤样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胡自力 冷志 +3 位作者 张唯力 杨光永 林艳君 乔天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51-153,共3页
目的提高对膀胱肉瘤样癌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总结本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合文献分析该肿瘤的组织来源、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与癌肉瘤的区别、诊治及预后。结果本组2例术前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均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病检发现... 目的提高对膀胱肉瘤样癌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总结本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合文献分析该肿瘤的组织来源、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与癌肉瘤的区别、诊治及预后。结果本组2例术前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均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病检发现该肿瘤由大量梭形细胞组成,其中见移行细胞癌、鳞状细胞癌、腺癌及小圆细胞巢等成分,梭形细胞与癌成分间有移行区。免疫组化染色见肉瘤成分仍表达上皮标记。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未行放疗化疗。2例均于术后10个月内因肿瘤复发、转移相继死亡。结论本病临床表现类似膀胱癌以血尿为主要症状,术前诊断困难;B超、CT、MRI对分期有帮助,确诊依靠病检及免疫组化。应与癌肉瘤相鉴别。该肿瘤早期就可发生血行转移,预后极差。早期发现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肉瘤样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城区男子性功能状况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唯力 舒勇 +5 位作者 吴天平 龚晋迁 杨光永 胡自力 徐光勇 刘川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41-444,共4页
目的:研究重庆城区男子性功能状况,即勃起功能障碍和早泄的患病率、危险因素及性交频率。方法: 2001年7月~10月在重庆市某城区的社区进行随机抽样男子健康问卷调查,共访问18~69岁的男子990人。量表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设计,它包... 目的:研究重庆城区男子性功能状况,即勃起功能障碍和早泄的患病率、危险因素及性交频率。方法: 2001年7月~10月在重庆市某城区的社区进行随机抽样男子健康问卷调查,共访问18~69岁的男子990人。量表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设计,它包括一般情况和中国人勃起功能指数问卷(Chinese Index of Erectile Function ,CIEF)、性交频率及早泄。CIEF<22分为评分ED;受调查者自我评分的勃起功能障碍为自评ED。问卷调查表的结果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处理。结果:本调查评分ED的患病率为44.8%,自评ED为21.5%;大于40岁男子评分ED的患病率为 69.7%,自评ED为 37.4%;在高龄组的患病率高于低年龄组。早泄的患病率为8.1%。随着年龄增大,性交频率下降。影响ED患病的危险因素有躯体疾病和社会因素。结论: ED和早泄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增加,但性交频率随年龄增高而降低;躯体疾病和社会因素等是ED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男子 性功能状况 调查 勃起功能障碍 性频率 流行病学 早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组织中肺耐药蛋白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罗文军 易永芬 +2 位作者 于冬青 亓荣华 唐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69-771,共3页
目的 :检测肺耐药蛋白 (LR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MRP)在 6 0例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 ,检测 6 0例大肠癌组织 ,10例正常大肠粘膜中MRP和LRP的表达情况。结果 ... 目的 :检测肺耐药蛋白 (LR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MRP)在 6 0例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 ,检测 6 0例大肠癌组织 ,10例正常大肠粘膜中MRP和LRP的表达情况。结果 :MRP、LRP在 6 0例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 8.3%和 70 % ,均高于正常大肠粘膜中阳性表达率 (P <0 .0 5 ) ,在各组织学类型之间的表达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不同浸润深度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间表达率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MRP、LRP在大肠癌中均呈高表达 ,在大肠癌原发性多药耐药中起重要作用 ,这可能是大肠癌对化疗不敏感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肿瘤组织 肺耐药蛋白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基因表达 临床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对40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石小枫 郭树华 +3 位作者 吴刚 王志毅 任红 刘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18-120,153,共4页
目的对乙酰半胱氨酸(NAC)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的疗效进行评估。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的住院病人40例,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治疗前做常规体检,B超、心电图等检查;给药方案乙酰半胱氨酸8g/d,静脉滴注,疗程45天... 目的对乙酰半胱氨酸(NAC)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的疗效进行评估。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的住院病人40例,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治疗前做常规体检,B超、心电图等检查;给药方案乙酰半胱氨酸8g/d,静脉滴注,疗程45天,同时配合基础综合治疗,并于用药前、用药后15天、30天、45天分别抽血检查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肾功生化、血常规等检查。结果揭盲后A组(治疗组)20例;B组(对照组)20例,脱落6例(A组2例,B组4例),乙酰半胱氨酸能显著降低血清TBIL、DBIL、ALT、AST,A组的凝血酶原活动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B组。结论乙酰半胱氨酸能明显减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转氨酶,改善凝血酶原活动度,试验过程中病人耐受性好,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但坚持用药2~3天后消失,1例出现皮肤过敏反应停药后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半胱氨酸 慢性乙型肝炎重度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术前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洋 谭亚黔 +4 位作者 吴传新 常正 叶友坤 赵红 杜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前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86例大肠癌患者术前测定血浆D-二聚体含量,从癌肿部位、临床分期、肿瘤组织学类型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术前检测的阳性率为58.13%,结肠癌患者阳性率和均值明显...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前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86例大肠癌患者术前测定血浆D-二聚体含量,从癌肿部位、临床分期、肿瘤组织学类型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术前检测的阳性率为58.13%,结肠癌患者阳性率和均值明显高于直肠癌患者,且血浆D-二聚体水平亦与大肠癌临床分期、肿瘤组织学类型有一定关系。结论:大肠癌患者诊治过程中检测血浆D-二聚体,有利于了解患者纤溶状态,对诊断、临床分期及病情监测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D-二聚体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癫痫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陈阳美 曾可斌 +1 位作者 王学峰 胡长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4-285,共2页
目的 探讨难治性癫癎的危险因素以便早期预测癫癎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难治性癫癎组(30例)和可控性癫癎纵(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经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始发年龄小、脑电... 目的 探讨难治性癫癎的危险因素以便早期预测癫癎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难治性癫癎组(30例)和可控性癫癎纵(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经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始发年龄小、脑电图限局性癎性放电。对治疗药物反应不良和治疗前癫癎发作次数多等4个因素为难治性癫癎的危险因素。结论 具有对首次治疗药物反应不良、脑电图有限局性癎性放电、始发年龄小、治疗前发作次数多等因素的癫癎患者易发展成难治性癫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癫癎 危险因素 临床分析 预后 脑电图 LOGISTIC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择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导新 蒋幼凡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41-142,共2页
关键词 健择 顺铂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化疗 疗效 毒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被引量:33
10
作者 曾祝伦 李兴禄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70-372,共3页
目的 :探讨影响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 ,重新认识分析前质量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性 ,建立分析前质量控制综合管理体系。方法 :用VFP6 .0建立数据库管理系统 ,对 1999年 6月至 2 0 0 2年 5月临床化学检验中的常见问题进行统计分析 ,... 目的 :探讨影响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 ,重新认识分析前质量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性 ,建立分析前质量控制综合管理体系。方法 :用VFP6 .0建立数据库管理系统 ,对 1999年 6月至 2 0 0 2年 5月临床化学检验中的常见问题进行统计分析 ,把样本合格率作为临床部门的质控指标。结果 :临床化学检验的差错发生率为 1.5 3‰~ 2 .0 4‰。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环节差错构成比分别为 6 4 .2 5 %、2 3.83%和 11.92 %。采样不规范、样本送检延时、样本不合格和病人未按规定准备是影响分析前质量的前 4位因素。结论 :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是强化全面质量保证的必要阶段和确保结果准确及时的前提 ,需要检验人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化学 质量控制 分析前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扩散加权成像在腹部淋巴结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唐伟 赵建农 +2 位作者 张小明 翟昭华 曾南林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3期241-244,共4页
目的:探讨MRDWI显示腹部淋巴结的可行性及其在良恶性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肝癌并腹部淋巴结转移(肝门、门腔间隙和腹腔干、腹主动脉旁区域淋巴结)患者和15例乙型肝炎并肝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MRI资料。对比分析T2W... 目的:探讨MRDWI显示腹部淋巴结的可行性及其在良恶性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肝癌并腹部淋巴结转移(肝门、门腔间隙和腹腔干、腹主动脉旁区域淋巴结)患者和15例乙型肝炎并肝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MRI资料。对比分析T2WI和DWI对显示直径>1.0cm淋巴结的能力。在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上测量肝炎组与肝癌组淋巴结的ADC值并比较其差异。结果:肝炎组和肝癌组中T2WI显示的淋巴结DWI均可显示,淋巴结在DWI上信号强度较T2WI高。肝炎组淋巴结平均ADC值(3.92±0.28)×10-3mm2/s;肝癌组淋巴结平均ADC值(3.19±0.39)×10-3mm2/s,低于肝炎组淋巴结,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MRDWI显示腹部淋巴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可作为腹部淋巴结检查及良恶性淋巴结鉴别诊断的一种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淋巴结 肝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月妊娠羊水超声组织定征及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建 潘丽华 +3 位作者 孙江川 胡丽娜 王志刚 张忻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3期262-263,共2页
目的 对足月孕妇羊水进行超声回声强度 (EI)定量分析 ,为临床及时诊断胎儿宫内窘迫提供客观的羊水性状指标。方法 对 2 7例足月妊娠孕妇羊水池进行EI定量测定。根据手术分娩后羊水性状分为正常羊水组 (16例 )及羊水粪染组 (11例 ) ,... 目的 对足月孕妇羊水进行超声回声强度 (EI)定量分析 ,为临床及时诊断胎儿宫内窘迫提供客观的羊水性状指标。方法 对 2 7例足月妊娠孕妇羊水池进行EI定量测定。根据手术分娩后羊水性状分为正常羊水组 (16例 )及羊水粪染组 (11例 ) ,比较两组间EI灰阶 (GS)、分贝 (dB)差异。结果 羊水粪染组灰阶及分贝最大值明显高于正常羊水组。结论 超声组织定征可用于临产前羊水性状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组织定征 羊水 足月妊娠 临床应用 胎儿宫内窘迫 诊断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酮症糖尿病癫痫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阳美 李晋芳 +1 位作者 吕洋 胡常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78-479,482,共3页
目的:探讨非酮症糖尿病性癫痫的临床规律,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对20例非酮症糖尿病性癫痫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糖尿病性患者在血糖控制不理想状态下发生癫痫,8例患者以癫痫作为糖尿病的首发症状。15例表现为部分... 目的:探讨非酮症糖尿病性癫痫的临床规律,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对20例非酮症糖尿病性癫痫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糖尿病性患者在血糖控制不理想状态下发生癫痫,8例患者以癫痫作为糖尿病的首发症状。15例表现为部分运动性发作,占75%。应用胰岛素积极控制血糖是主要治疗措施,避免应用苯妥英钠。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降低血糖是控制癫痫发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治疗 非酮症糖尿病 癫痫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核苷酸酶的自动化测定及临床价值探讨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倩 曾祝伦 帅春海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75-376,378,共3页
关键词 5′核苷酸酶 自动化测定 5′-核糖核苷酸磷酸水解酶 血清 肝胆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非离子型造影剂双北(碘海醇)在颅脑检查中CT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沈霞 罗银灯 +1 位作者 刘诗映 赵建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92-294,297,共4页
目的:评价国产非离子型造影剂双北在颅脑检查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CT方法:颅脑增强扫描病人CT例,男例,女例,高危因素者例,有病变者例,无异常者例。全部病例增强所用造影剂均为双北注射液,2581541041422535剂量,用同样的设备和... 目的:评价国产非离子型造影剂双北在颅脑检查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CT方法:颅脑增强扫描病人CT例,男例,女例,高危因素者例,有病变者例,无异常者例。全部病例增强所用造影剂均为双北注射液,2581541041422535剂量,用同样的设备和方法检查,测量大脑中动脉和上矢状窦值,记录血压、心率改变和不良反应情况。评价标准100mlCT包括增强质量、不透光性、全身耐受性、局部耐受性和不良反应。结果:全部病例增强质量均为“优”,大脑中动脉和上矢状窦增强前后值改变有极显著性差异(CTP<),全身耐受性和局部耐受性“佳”,不良反应率低,程度轻。0.0005结论:在颅脑增强检查中,国产非离子型造影剂双北极少引起神经系统和心肾功能改变,不良反应低,具有很高的临床安全性、耐CT受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型造影剂 国产 颅脑 CT增强 造影剂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36例原发性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中碘油用量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罗小平 淦伟 +2 位作者 喻明宪 杨伟 沈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82-294,共13页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中导管位置与碘油用量的关系以及碘油用量对临床疗效、副作用的影响。方法:回顾采用肝固有动脉给药的病例86例及高度选择性栓塞治疗的肝癌250例,并比较二者的疗效、副作用与碘油用量的关系。结果:...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中导管位置与碘油用量的关系以及碘油用量对临床疗效、副作用的影响。方法:回顾采用肝固有动脉给药的病例86例及高度选择性栓塞治疗的肝癌250例,并比较二者的疗效、副作用与碘油用量的关系。结果:本组病例肝癌大小 3—15cm,86例为肝固有动脉给药治疗 1~3次者,碘油用量 5—10ml/次,肿瘤明显缩小 20例(23%),2年生存 5例(6%)。高度选择性栓塞治疗1~ 3次的 250例,碘油用量 15—40ml次,肿瘤明显缩小 163例(65%),2年生存 78例(31%)。结论:肝癌超选择性栓塞的碘油用量与疗效成正比,副反应随碘油用量轻微增高;固有肝动脉栓塞疗效较差、副作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肝癌 介入治疗 碘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增长 殷跃辉 +1 位作者 佘强 罗开良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810-811,共2页
目的 :观察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 (简称室早 )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右室流出道频发室早患者 32例 ,随机分为常规标测组 (16例 )和冠状窦电极标测组 (16例 ) ,按常规方法进行射频消融 ,平均随访 2 2± 14月 ... 目的 :观察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 (简称室早 )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右室流出道频发室早患者 32例 ,随机分为常规标测组 (16例 )和冠状窦电极标测组 (16例 ) ,按常规方法进行射频消融 ,平均随访 2 2± 14月 ,观察射频消融的即刻和远期成功率及安全性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并比较常规标测组与冠状窦电极标测组标测时间。结果 :①射频消融即刻和远期成功率分别为 10 0 %、93.8% ,无 1例发生并发症 ;成功术后 ,由室早引起的症状消失。②冠状窦电极标测组标测时间明显少于常规标测组。结论 :右室流出道频发室早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率和安全性高 ;灵活应用常规导管引导标测可明显减少标测时间 ,亦即明显减少X射线的辐射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频发室性早搏 右室流出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电子胎儿监护用于产前监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云 漆洪波 +1 位作者 贺小维 邓丽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808-810,共3页
目的 :探讨中央电子胎儿监护系统用于产前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3年 8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 2 5 3例孕妇 (监测组 )进行中央电子胎儿监护 ,与 1998年 7月至 2 0 0 0年 9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未行中央电子胎儿监护... 目的 :探讨中央电子胎儿监护系统用于产前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3年 8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 2 5 3例孕妇 (监测组 )进行中央电子胎儿监护 ,与 1998年 7月至 2 0 0 0年 9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未行中央电子胎儿监护的2 5 0例孕妇 (对照组 )进行比较 ,分析两组胎儿监护结果和围产儿结局。结果 :研究组胎心异常检出率 (30 .8% )较对照组 (17.2 % )明显增加 (P <0 .0 5 )。研究组异常图形为变异减速百分率为 2 8.8% ,与对照组 (12 .4 % )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研究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 4 .0 % ,低于对照组的 8.4 % (P <0 .0 5 )。两组剖宫产率和产钳助产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利用中央电子胎儿监护系统进行产前监测 ,可改善围产儿预后 ,增加手术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监护 计算机辅助 胎儿窘迫 新生儿窒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1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和病理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文军 冷志 +2 位作者 易永芬 唐博 李圆圆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98-101,共4页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ISTs)临床和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在诊断中的价值,讨论肿瘤的组织来源、治疗和预后。方法对51例GISTs进行光镜观察,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117(c-kit)、CD34、波形蛋白、actin、s-100等抗原标记物在肿...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ISTs)临床和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在诊断中的价值,讨论肿瘤的组织来源、治疗和预后。方法对51例GISTs进行光镜观察,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117(c-kit)、CD34、波形蛋白、actin、s-100等抗原标记物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51例GISTs,其中40例以梭形细胞为主;17例伴有上皮样细胞,4例单纯由上皮样细胞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组织中抗原标记物表达阳性率分别为CD11795.0%(48/51),CD3480.0%(41/51)。结论GISTs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光镜形态与真性肌源性和神经源性肿瘤极为相似,免疫标记物配合使用可对其做作出正确诊断,GISTs可能起源于多潜能的间质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T 肿瘤 胃肠道间质瘤 临床 病理研究 上皮样细胞 CD117 SP免疫组织化学 组织来源 光镜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1例宫颈癌组织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E7基因的结构和变异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丽娜 徐波 +2 位作者 漆洪波 任红 顾美礼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6-108,共3页
目的 报告 1例重庆地区宫颈癌组织人乳头瘤病毒 16型E6、E7基因的结构及其变异。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从宫颈癌组织扩增出人乳头瘤病毒 16型重庆株E6、E7基因 ,分子克隆技术进行基因的克隆 ,测序。结果 成功地扩增出重庆地... 目的 报告 1例重庆地区宫颈癌组织人乳头瘤病毒 16型E6、E7基因的结构及其变异。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从宫颈癌组织扩增出人乳头瘤病毒 16型重庆株E6、E7基因 ,分子克隆技术进行基因的克隆 ,测序。结果 成功地扩增出重庆地区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 16型株E6、E7基因 ,并克隆于质粒载体pBKS( +)。结论 该例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 16型E6、E7与标准株HPV16E6、E7基因的长度相同 ,E6基因无变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16型 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分子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