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4
1
作者 蒋玮 张茂舒 +4 位作者 谭波涛 殷樱 贾功伟 虞乐华 廖春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725-1728,共4页
目的观察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将36例神经源性膀胱的脊髓损伤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患者每日给予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和标准护理干预治疗;对照组18例患者每日仅给予标准护理干预治疗。两组分... 目的观察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将36例神经源性膀胱的脊髓损伤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患者每日给予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和标准护理干预治疗;对照组18例患者每日仅给予标准护理干预治疗。两组分别进行8周的治疗。治疗前后患者采用排尿日志、尿动力学指标、生存质量评分和国际下尿路症状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在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和提高(P<0.05),但膀胱压力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患者在排尿次数、日均排尿量、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生存质量评分及国际下尿路症状评分上的改善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功能,且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 盆底肌电刺激 神经源性膀胱 脊髓损伤 尿失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渝中区社区居民对卒中警示症状的认知及急救意识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娟 王健 +9 位作者 欧书 张杰 王妮 曹莹莹 苗巧巧 张兴秀 郝玲 楼金核 郭慧娟 李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7-81,共5页
目的调查重庆市渝中区社区居民对卒中警示症状的认知情况,以及面对卒中突发症状时选择拨打急救电话的比例,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渝中区3个街道抽取1 500户住户,每户确定1位居民,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以面对面... 目的调查重庆市渝中区社区居民对卒中警示症状的认知情况,以及面对卒中突发症状时选择拨打急救电话的比例,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渝中区3个街道抽取1 500户住户,每户确定1位居民,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询问调查。结果共完成941份调查问卷。社区居民对卒中警示症状的知晓率为32.6%~75.6%,仅16.8%能认知全部5个卒中警示症状。面对各种卒中警示症状时选择拨打120的比例为27.1%~42.9%,仅17.1%(161/941)面对5个卒中警示症状时均选择拨打120。对卒中警示症状的认知与选择拨打120明显相关(OR为1.96~3.34),但即使对5个卒中警示症状均认知,也仅33.5%(53/158)选择拨打120。结论社区居民对卒中警示症状认知水平偏低,卒中急救意识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急救 警示症状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癫痫样放电模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徐祖才 刘华 +2 位作者 李雨芹 薛涛 陈阳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97-699,共3页
目的:研究"无镁细胞外液"诱导海马神经元产生癫痫样放电形式,建立离体癫痫模型。方法:采用24h新生Wistar大鼠,取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免疫荧光鉴定神经元。体外培养至第9d时... 目的:研究"无镁细胞外液"诱导海马神经元产生癫痫样放电形式,建立离体癫痫模型。方法:采用24h新生Wistar大鼠,取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免疫荧光鉴定神经元。体外培养至第9d时,用"无镁细胞外液"处理3h,使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神经元在相应时间点的放电情况。结果:通过鉴定可见,所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纯度接近100%。在"无镁细胞外液"处理3h后致恢复正常细胞培养液培养24h,神经元仍存在自发的"癫痫样放电"。结论:采用本方法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在"无镁细胞外液"的作用下可形成稳定的癫痫样放电,为今后进行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的理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神经元 原代培养 膜片钳 癫痫样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主城区社区医护人员对脑卒中防治管理能力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杰 杨娟 王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5-338,共4页
目的调查重庆市市区社区医护人员对脑卒中防治的管理能力。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以自填闭卷方式对500名服务于重庆8个主城区的社区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有效问卷共331份,有效回收率为66.2%。40.7%的社区医生和34.1%的社区护士知... 目的调查重庆市市区社区医护人员对脑卒中防治的管理能力。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以自填闭卷方式对500名服务于重庆8个主城区的社区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有效问卷共331份,有效回收率为66.2%。40.7%的社区医生和34.1%的社区护士知晓脑血管病防治指南;51.9%的社区医生和37.5%的社区护士认为自己有管理脑卒中的能力。对于调查表中有关脑卒中院前识别及处理,脑卒中二级预防知识,回答正确率仅分别为24.4%和37.5%。对于脑卒中防治的总得分,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之前的不同专业及是否接受过全科医师培训的医护人员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庆市社区医护人员对脑卒中相关知识明显欠缺,防治水平亟须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社区医生 社区护士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神经元前体细胞的迁移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谭新杰 胡长林 +1 位作者 蔡文琴 杨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2242-2244,共3页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缺血再灌注后梗死灶周神经元前体细胞的迁移特征。方法建立一侧大脑中动脉栓塞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化及细胞记数检测缺血再灌注后1、7、14、21 d梗死灶周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变化。结果各个时相点的...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缺血再灌注后梗死灶周神经元前体细胞的迁移特征。方法建立一侧大脑中动脉栓塞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化及细胞记数检测缺血再灌注后1、7、14、21 d梗死灶周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变化。结果各个时相点的梗死灶周均可见神经元前体细胞;在缺血再灌注后第7天阳性细胞的数量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但在梗死区域的镜像区域未见到阳性细胞的表达。结论成年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缺血再灌注可激活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发生,并诱导神经元前体细胞朝着梗死区域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前体细胞 大脑中动脉栓塞 缺血再灌注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骨髓干细胞的动员和神经修复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兴秀 郭慧娟 +2 位作者 李琳 王健 郑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92-1196,共5页
目的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对卒中后骨髓干细胞的动员与血管再生和神经修复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成功造模大鼠(60只... 目的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对卒中后骨髓干细胞的动员与血管再生和神经修复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成功造模大鼠(60只)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G-CSF治疗组。治疗组皮下注射G-CSF[2、10、50、250μg/(kg.d)],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进行处理。治疗1、3、5、7 d后,进行行为学评分并取外周血计数单个核细胞,提取RNA进行RT-PCR检测单个核细胞CD31、CXCR4 mRNA的表达水平;实验动物灌注固定后取脑组织切片检测G-CSF作用后脑组织中CD31、CD133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表达。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G-CSF治疗组神经功能有明显的改善(P<0.05);G-CSF作用后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数量明显增加;G-CSF低剂量作用组[2、10μg/(kg.d)]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31及CXCR4 mRNA表达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而增强;高剂量[50、250μg/(kg.d)]在短时间内(1、3 d),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31、CXCR4 mRNA随着用药剂量的升高而增强,250μg/(kg.d)最强,且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5、7 d),G-CSF作用逐渐减弱;G-CSF作用后脑组织内皮细胞标志CD31、CD133及SDF-1阳性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G-CSF能改善MCAO后大鼠症状,其机制可能在于动员骨髓干细胞进入外周血并促进脑组织SDF-1表达以趋化干细胞,继而促进脑组织的血管再生和神经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G-CSF 动员 骨髓干细胞 血管再生 神经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神经心理学量表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阳 李小凤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8-492,共5页
目的:评估4种神经心理学量表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9例受试者:AD组24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组40例、正常认知(normal cognition,NC)组45例,采用记忆... 目的:评估4种神经心理学量表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9例受试者:AD组24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组40例、正常认知(normal cognition,NC)组45例,采用记忆及执行功能筛查量表(memory and executive screening,MES)、听觉词语学习测试华山版(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Huashan version,AVLT-H)、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4种量表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每种量表评分在3组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AVLTH短延迟回忆及长延迟回忆与文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以MES评分80分为临界值诊断MCI的敏感度及特异性分别为95.6%和75.0%,AVLT-H长延迟回忆取4分为临界值诊断MCI的敏感度及特异性最高(100.0%和99.84%)。结论:MES及AVLT-H对AD早期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且不受文化程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功能损害 阿尔茨海默病 记忆及执行功能筛查 听觉词语学习测验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K途径可能参与抗坏血酸诱导的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细胞分化 被引量:6
8
作者 邓小兰 晋贞超 +1 位作者 王健 郑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2430-2434,共5页
目的探讨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A)诱导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向多巴胺能神经元方向分化的作用并初步探索其机制。方法从12.5 d胚胎大鼠中脑获得NSCs,培养扩增后分为对照组和分别加入1、10、50、100、200 μmol/L... 目的探讨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A)诱导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向多巴胺能神经元方向分化的作用并初步探索其机制。方法从12.5 d胚胎大鼠中脑获得NSCs,培养扩增后分为对照组和分别加入1、10、50、100、200 μmol/L AA处理组,比较NSCs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结果;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对NSCs以及分化后神经元进行鉴定和检测,RT-PCR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多巴胺转运子(dopamine transporter,DAT)、SHH、Nurr1、Ptx3 mRNA表达;在AA诱导分化中加入ERK阻断剂 PD98059,以探讨ERK通路在分化中的作用。结果获得大量的神经球并且表达nestin强阳性;AA处理组比对照组表现出较强的多巴胺能分化,其中100 μmol/L AA诱导组表达TH和DAT阳性细胞数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增加30~50倍;AA诱导增加了Nurr1、TH、DAT、SHH mRNA的表达,ERK抑制剂PD98059能抑制AA诱导后Nurr1、TH、DAT mRNA的表达而不影响SHH mRNA表达(P〈0.05 )。结论抗坏血酸能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ERK途径可能是AA诱导过程中参与多巴胺能分化的途径之一,Nurr1基因可能参与到ERK途径中或者是其下游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分化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银杏叶提取物浓度对痴呆大鼠海马神经元L-型钙离子通道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邓芬 肖飞 +3 位作者 李小凤 余震 吴禹 胡长林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EGB761)对痴呆大鼠海马神经元L-型钙离子通道的作用。方法:酶加机械分离方法获得痴呆大鼠海马神经元,用标准的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钙通道电流。结果:①细胞外给予EGB对正常的高电压激活...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EGB761)对痴呆大鼠海马神经元L-型钙离子通道的作用。方法:酶加机械分离方法获得痴呆大鼠海马神经元,用标准的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钙通道电流。结果:①细胞外给予EGB对正常的高电压激活钙通道电流(IHvA)没有影响。②使用β-淀粉肽(1-40)(β-amyloid peptideI-40,AβI-40)后分别使用1μmol/L,10μol/L,20μmol/L EGB,显示L型钙电流(ICa-L)/电压(I-V)曲线逐渐上移,但出现电流峰值的电压不变,这表明EGB可抵消Aβ对IHvA的增强作用。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通过抑制钙离子内流对神经元起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L-型钙离子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脑出血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余震 陈莉芬 +1 位作者 唐玲 胡长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628-1631,共4页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大鼠脑出血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erve stem cells,NSCs)分化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自体血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模型,将126只大鼠分...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大鼠脑出血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erve stem cells,NSCs)分化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自体血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模型,将126只大鼠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单纯腺病毒载体干预组(Ad组)和BDNF干预组(Ad-BDNF组),每组42只。模型制作后分别将NS、Ad、Ad-BDNF注射到出血侧血肿周围。BrdU标记内源性NSCs,于1、3、7、14、2l、28 d进行神经缺失功能评分。免疫荧光单标法观察3组血肿周围GAP-43的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脑出血大鼠28 d时NSCs的分化。结果 Ad-BDNF组在第7、14、21、28天神经缺失功能评分优于NS组和Ad组(P<0.01)。GAP-43在脑出血出血同侧3 d时表达明显增加,7 d达高峰,以后逐渐减少。Ad-BDNF组在第3、7、14、21、28天的GAP-43表达明显增加,与NS、A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 d时Ad-BDNF组BrdU/NeuN双标阳性细胞率为(39.69±17.45)%、BrdU/GFAP双标阳性细胞率为(63.53±21.68)%,与NS组、Ad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结论腺病毒介导的BDNF可促进脑出血后内源性NSCs的分化和轴突再生,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干细胞 脑出血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心脏自主神经活性变化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长清 董为伟 胡长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5期328-331,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脑梗死与心脏自主神经活性变化和ECG异常的关系。方法 检测 15 6例急性大脑半球梗死患者和 2 0 6名正常对照组心率变异性和标准 12导联ECG ,分析不同部位大脑半球梗死对心脏自主神经活性和ECG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脑梗死与心脏自主神经活性变化和ECG异常的关系。方法 检测 15 6例急性大脑半球梗死患者和 2 0 6名正常对照组心率变异性和标准 12导联ECG ,分析不同部位大脑半球梗死对心脏自主神经活性和ECG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仅右侧岛叶梗死组心率变异性相邻心搏间期差的均方根 (RMSSD)、相邻心搏间期差大于 5 0ms的心搏间期数占心搏间期总数的百分比 (PNN5 0 )和高频功率谱 (HF)明显降低 ,心脏副交感神经活性降低 ;低频功率谱 (LF)与高频功率谱的比值 (LF/HF)明显升高 ,心脏交感神经活性增强 ;腔隙性脑梗死组、非岛叶梗死组和左侧岛叶梗死组的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 ;右侧岛叶梗死患者快速心律失常和QTc延长发生率显著增加 ,左侧岛叶脑梗死患者ST段上升或下降显著增加 ;快速心律失常组RMSSD、PNN5 0和HF明显低于非快速心律失常组 ,LF/HF则明显高于非快速心律失常组。结论 影响脑梗死患者心脏自主神经活性和ECG的主要病变部位为岛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心电描记术 自主神经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齿状回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发生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谭新杰 胡长林 +1 位作者 蔡文琴 杨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575-1577,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脑缺血后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发生机制。方法建立一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神经元前体细胞的标志物DCX(Doub lecortin)检测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相点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再灌注后第7天梗死侧及非... 目的初步探讨脑缺血后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发生机制。方法建立一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神经元前体细胞的标志物DCX(Doub lecortin)检测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相点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再灌注后第7天梗死侧及非梗死侧齿状回DCX阳性细胞数达到最高峰,与相应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各个时相点梗死侧与非梗死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后第21天双侧齿状回DCX阳性细胞数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可以诱导成年大鼠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发生,这对于脑缺血后的神经修复可能起关键性作用;其机制可能是缺血区域产生的一些神经发生调节因子弥散到神经发生区域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栓塞 再灌注 神经元前体细胞:齿状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戊酸钠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癫痫样放电后P-CREB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华 徐祖才 陈阳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24-1027,共4页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癫痫样放电后磷酸化腺感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1(Phosphorylated cAMP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1,P-CREB1)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新生鼠,迅速断头取脑,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建立神经元癫痫...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癫痫样放电后磷酸化腺感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1(Phosphorylated cAMP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1,P-CREB1)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新生鼠,迅速断头取脑,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建立神经元癫痫样放电模型,将神经元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丙戊酸钠低剂量(50mg/L)组、丙戊酸钠高剂量(100mg/L)组,运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P-CREB1在神经元癫痫样放电后在细胞内的表达部位,采用wester blot技术测定P-CREB1在不同分组中的表达强度。结果: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在各组中都可以看到P-CREB1在细胞核内表达,以模型组最明显;运用Western blot,发现表达趋势与免疫荧光一致,并且,给予丙戊酸钠后,P-CREB1表达减弱,且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马神经元无镁处理后呈癫痫样放电,同时P-CREB1被过度激活,而有效浓度的丙戊酸钠可抑制此反应P-CREB1的磷酸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P-CREB1 神经元 癫痫样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荧光蛋白作为神经干细胞示踪标记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谭新杰 胡长林 蔡文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91-693,共3页
目的研究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腺病毒感染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后的荧光稳定性和持久性及其对N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探讨利用其作为NSCs示踪标记的可行性。方法利用GFP-腺病毒空载体感染NSC... 目的研究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腺病毒感染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后的荧光稳定性和持久性及其对N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探讨利用其作为NSCs示踪标记的可行性。方法利用GFP-腺病毒空载体感染NSCs(NSCs-GFP),经G418筛选并连续传代,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未感染NSCs和感染NSCs的形态以及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感染NSCs及其诱导分化后的GFP表达情况;并检测NSCs-GFP的细胞活性和细胞周期。调整GFP标记神经干细胞浓度为1×105/μl,将其植入大鼠侧脑室内,观察其在脑内的表达。结果未感染NSCs和感染NSCs的形态学、细胞活性和细胞周期等无明显差异(P>0.05)。GFP在诱导分化后的NSCs-GFP子代细胞中有高表达,并且第1代和第20代NSCs-GFP的绿色荧光无明显差别。在植入侧侧脑室周围可见绿色荧光的强表达,且持续时间较长。结论GFP荧光稳定持久,对转染细胞的生物学特征无明显影响,并且移植后的荧光呈长时间强表达,因此可以将其作为神经干细胞的示踪标记,这将有利于神经干细胞移植后的可塑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 神经干细胞 移植 示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与绿色荧光蛋白在神经干细胞中的共表达
15
作者 吴万福 陈秀 胡长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1138-1142,共5页
目的:以携带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及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的腺病毒转染大鼠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NSCs),观察HIF-1α和GFP在NSCs中的表达以及对NSCs生物学特性的影... 目的:以携带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及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的腺病毒转染大鼠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NSCs),观察HIF-1α和GFP在NSCs中的表达以及对N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HIF-1α基因转染的NSCs移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物质基础。方法:利用携带HIF-1α和GFP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NSCs,相差显微镜下观察NSCs的形态及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NSCs及其诱导分化后的GFP表达情况;观察HIF-1α基因在NSCs中的表达;并检测NSCs的细胞活性。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神经干细胞及其诱导后分化细胞的特异性蛋白巢蛋白(Nestin)、神经微丝蛋白(Neurofilamentprotein)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结果:重组腺病毒转染NSCs后外源性基因及绿色荧光蛋白有持续稳定表达;转染后的NSCs的形态学、细胞活性和分化能力等与未转染的NSCs无明显差异(P>0.05);检测神经元标志物神经微丝蛋白和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证实转染后的NSCs仍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结论:NSCs转染携带HIF-1α和GFP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后能够持续、稳定地表达HIF-1α和GFP,生物学特征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缺氧诱导因子-1Α 绿色荧光蛋白 重组腺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富环境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效果 被引量:11
16
作者 金信浩 郑兵 +2 位作者 吴雪莲 李长清 牛陵川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3-325,共3页
目的探讨丰富环境对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2013年5月至2015年11月,本院7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39)和丰富环境组(n=37),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及药物治疗,丰富环境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丰富环境干预。治疗前... 目的探讨丰富环境对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2013年5月至2015年11月,本院7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39)和丰富环境组(n=37),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及药物治疗,丰富环境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丰富环境干预。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yer评定量表(FMA)、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FMA、MoCA、MBI评分均提高(t>2.339,P<0.05),丰富环境组MoCA、MBI评分高于对照组(t>2.187,P<0.05)。结论丰富环境能进一步促进脑卒中后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丰富环境 认知 运动 日常生活活动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的临床特征分析与分子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凤娟 郭洪 +2 位作者 陈阳美 宋敏 白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93-697,共5页
目的研究重庆地区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CA)的遗传学分型及临床表现。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以及DNA测序技术,分析了10个常染色体显性脊髓小脑共济失... 目的研究重庆地区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CA)的遗传学分型及临床表现。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以及DNA测序技术,分析了10个常染色体显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家系及9例散发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的SCA1、SCA2、SCA3、SCA6、SCA7、SCA12、SCA17、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dentatorubralpallidoluysian atrophy,DRPLA)的致病基因,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其中8个家系分子遗传学检测明确为SCA3型,另外2个家系及散发患者均未明确其遗传学亚型。8个SCA3家系中,通过基因诊断确诊患者15例,CAG重复58~71次,症状前患者7例,CAG重复56~71次。SCA3临床表现以小脑共济失调及构音障碍为主,有典型的遗传早现现象,影像学表现为幕下脑萎缩。结论 SCA3是重庆地区最常见的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类型,主要表现为小脑共济失调、构音障碍及幕下脑萎缩。家族性SCA患者脑萎缩程度较散发患者轻,患者脑干萎缩程度与病程相关,病程越长,脑干萎缩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家系 动态突变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忆与执行筛查量表在重庆市主城区的文化常模矫正 被引量:4
18
作者 姜柳米 刘洋 李小凤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77-1281,共5页
目的:探讨记忆与执行筛查量表(memory and executive screening,MES)在重庆市主城区的应用,根据文化程度进行矫正,使其更准确、更有效地应用于临床。方法:在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对重庆主城区健康中老年人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 目的:探讨记忆与执行筛查量表(memory and executive screening,MES)在重庆市主城区的应用,根据文化程度进行矫正,使其更准确、更有效地应用于临床。方法:在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对重庆主城区健康中老年人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依据文化程度选择文盲>17分者,小学>20分者,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24分者进行MES量表评估,总共纳入358名受试者。分析MES总分及各项得分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的相关性,以各文化程度组MES评分-1.5 s为标准,计算文化程度矫正常模。结果:各年龄组、各文化程度组在MES评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MES总分及MES各项评分与年龄呈负相关,除流畅性外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与性别无关;不同文化程度(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大学组)受试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MES评分划界分分别为:61分、72分、74分、78分。结论:MES量表矫正常模将为重庆市主城区不同文化程度中老年人的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记忆与执行筛查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X3受体对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鑫 陈阳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研究P2X3受体(P2X3 receptor,P2X3R)在海马CA1区的定位及对CA1区锥体细胞兴奋性的影响。方法:免疫荧光技术对P2X3R在海马CA1区表达进行定位,SD鼠麻醉后断头取脑,修块后应用振动切片机切出350μm脑片并用正常人工脑脊液26℃恒温孵育... 目的:研究P2X3受体(P2X3 receptor,P2X3R)在海马CA1区的定位及对CA1区锥体细胞兴奋性的影响。方法:免疫荧光技术对P2X3R在海马CA1区表达进行定位,SD鼠麻醉后断头取脑,修块后应用振动切片机切出350μm脑片并用正常人工脑脊液26℃恒温孵育1 h,通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给予P2X3R选择性拮抗剂AF-353和非选择性激动剂α,β-Me ATP干预,记录锥体细胞动作电位发放频率的改变。结果:P2X3R在海马区主要表达于神经元上,在星形胶质细胞不表达。P2X3R拮抗剂AF-353减慢锥体细胞动作电位发放频率减小其兴奋性[(0.788±0.163)Hz vs.(0.352±0.079)Hz,t=7.32,P=0.002],α,β-Me ATP则加快动作电位发放频率[(0.715±0.186)Hz vs.(1.610±0.454)Hz,t=-4.97,P=0.008],增加兴奋性。结论 :P2X3R在海马区主要表达于神经元树突及胞质并且影响神经元兴奋性,可能参与了兴奋性增高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X3受体 兴奋性 癫痫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milio2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旭玲 陈阳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1046-1049,共4页
Pumilio2(Pum2)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转录后调控因子,与微小RNA功能相似,通过其特定的结构域与m RNA结合以阻断翻译起始复合物的形成、抑制靶基因的表达。近年研究表明,Pum2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形态发生和功能执行密切相关,其表达变化参与中... Pumilio2(Pum2)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转录后调控因子,与微小RNA功能相似,通过其特定的结构域与m RNA结合以阻断翻译起始复合物的形成、抑制靶基因的表达。近年研究表明,Pum2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形态发生和功能执行密切相关,其表达变化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生物学进程。本文拟就Pum2在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研究进展简要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Pumilio2蛋白(非Me SH词) 中枢神经系统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