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麻醉剂对眼表影响的地形图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杜之渝 陈曜 +2 位作者 张大勇 郑晴 郭红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4期271-272,共2页
目的 了解表面麻醉剂对眼表面毒性损伤的情况。方法 分别用 30 g· L- 1 洁霉素、4g· L- 1 盐酸奥布卡因 (表麻滴瞳 )及 10 g· L- 1 盐酸丁卡因 ,对 3组滴眼 ,每 5 min1次 ,共 4次。并对滴药前后角膜地形图进行对比分... 目的 了解表面麻醉剂对眼表面毒性损伤的情况。方法 分别用 30 g· L- 1 洁霉素、4g· L- 1 盐酸奥布卡因 (表麻滴瞳 )及 10 g· L- 1 盐酸丁卡因 ,对 3组滴眼 ,每 5 min1次 ,共 4次。并对滴药前后角膜地形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滴药后角膜地形图变化率 ,洁霉素组为 3.91% ,表麻滴瞳组为71.87% ,丁卡因组为 79.6 9% .结论 多次、不合理应用表麻制剂 ,可对眼表面造成毒性损伤 ,引起角膜上皮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麻醉剂 眼表面 角膜地形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与机械刀制瓣LASIK术后视觉质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范罕英 张玙 杜之渝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97-700,共4页
角膜瓣的制作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关键步骤之一。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方式与传统的机械刀制瓣相比,其术后视觉质量究竟有无优势,以及不同制瓣方式对视觉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仍是目前大家非常关注的话题,本文就此方面目前的... 角膜瓣的制作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关键步骤之一。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方式与传统的机械刀制瓣相比,其术后视觉质量究竟有无优势,以及不同制瓣方式对视觉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仍是目前大家非常关注的话题,本文就此方面目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机械刀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视觉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SB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潘淑玲 李立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7-68,共2页
目的:观察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到2010年1月在我院行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治疗近视的患者共79例(158眼),其中传统LASIK组33例(66眼),SBK组46例(92眼),近... 目的:观察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到2010年1月在我院行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治疗近视的患者共79例(158眼),其中传统LASIK组33例(66眼),SBK组46例(92眼),近视度数-3.00D至-10.00D。两组均使用鹰式酷眼EYE-Q准分子激光机行激光切削,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术中及术后角膜瓣情况、术后1天、7天、1月、3月和6月裸眼视力、残余屈光度及干眼症状调查表,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中均未出现游离瓣、纽扣瓣和角膜瓣破裂等并发症;术后各期裸眼视力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3月、6月时两组均出现屈光回退,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7天传统LASIK组12、12%眼出现干眼症状,较SBK组明显高(P<0.05)。结论:SBK治疗中高度近视同传统LASIK手术一样安全有效,且术后早期于眼现象较少,优于传统LASI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 近视 角膜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屈光术后欠矫和回退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被引量:8
4
作者 张玙 杜之渝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6-300,共5页
角膜屈光术后欠矫及回退是影响手术效果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和手术治疗。本文从欠矫及回退的原因、治疗方法的选择这两个方面作一综述,以期为角膜屈光术后欠矫及回退的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角膜屈光术 屈光欠矫 屈光回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甾体抗炎药与皮质类固醇抑制角膜上皮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杜之渝 吴宁玲 王娟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3期188-190,共3页
目的 探讨非甾体抗炎药对角膜上皮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用原代及传代兔角膜上皮细胞 ,实验组中加入含不同浓度双氯芬酸钠、安贺拉 (酮咯酸氨丁三醇 )、地塞米松及洁霉素的培养液 ,对照组加入等量空白培养液 ,采用四甲基偶... 目的 探讨非甾体抗炎药对角膜上皮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用原代及传代兔角膜上皮细胞 ,实验组中加入含不同浓度双氯芬酸钠、安贺拉 (酮咯酸氨丁三醇 )、地塞米松及洁霉素的培养液 ,对照组加入等量空白培养液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抑制 ,计算出抑制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双氯芬酸钠、安贺拉 (酮咯酸氨丁三醇 )、地塞米松及洁霉素对角膜上皮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双氯芬酸钠与安贺拉 3个对应浓度的比较中 ,2 4h时双氯芬酸钠抑制率分别为 6 1 4 %、4 2 1%及 0 ,安贺拉组均为 0 ;4 8h时双氯芬酸钠抑制率分别为 81.0 %、70 .2 %、4 7.6 % ,安贺拉抑制率分别为 38.1%、31.0 %和 0 ;72h时双氯芬酸钠抑制率分别为 95 .0 %、95 .0 %、5 4 .0 % ,安贺拉抑制率分别为 5 9.1%、4 7.2 %和 33.2 % .在双氯芬酸钠与地塞米松及洁霉素的原液浓度比较中 ,2 4、4 8、72h时双氯芬酸钠抑制率分别为 93.0 %、94 .0 %、96 .0 % ,洁霉素为 2 4 .6 %、5 1.2 %、79.1% ,地塞米松为 4 5 .6 %、6 9.0 %、80 .0 % .在双氯芬酸钠与地塞米松及洁霉素的二分之一原液浓度比较中 ,2 4、4 8、72h时双氯芬酸钠抑制率分别为 6 8 4 %、91 7%、95 0 % ,洁霉素为12 3%、2 6 2 %、4 9 0 % ,地塞米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抗炎药 角膜上皮细胞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防己甲素等5种抗纤维化药物对离体兔角膜基质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牟章兵 杜之渝 晏丕松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8期592-596,共5页
目的比较汉防己甲素等5种抗纤维化药物对离体兔角膜基质细胞的抑制作用,为减轻角膜创伤愈合反应提供一种新药。方法选用原代及传代兔角膜基质细胞,实验组分别加入含不同浓度汉防己甲素、TGF-β抗体、α-2b干扰素、维拉帕米、氟美童的培... 目的比较汉防己甲素等5种抗纤维化药物对离体兔角膜基质细胞的抑制作用,为减轻角膜创伤愈合反应提供一种新药。方法选用原代及传代兔角膜基质细胞,实验组分别加入含不同浓度汉防己甲素、TGF-β抗体、α-2b干扰素、维拉帕米、氟美童的培养液,对照组加入含等量PBS的培养液,分别培养24h、48h、72h后,采用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计算出抑制率和IC50,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汉防己甲素在各时间段各浓度组,均能明显抑制角膜基质细胞的增殖,其24h、48h、72h的IC50分别为4·407mg·L-1、3.758mg·L-1和3.524mg·L-1,并具有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依赖关系。TGF-β抗体在各时间段各浓度组均有较强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6.550mg·L-1、4.060mg·L-1和3.860mg·L-1。α-2b干扰素在各时间段各浓度组均有抑制作用,但作用都较弱。维拉帕米的抑制作用不确切。氟美童在各时间段各浓度组均有确切的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36.190mg·L-1、43.742mg·L-1和47.052mg·L-1。结论在5种药物中,汉防己甲素对离体兔角膜基质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最强,且明显强于激素类药物氟美童,因此在减轻角膜创伤愈合方面具有潜在的运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防己甲素 转化生长因子-β抗体 Α-2B干扰素 维拉帕米 角膜基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防己甲素对兔眼毒性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黄正 杜之渝 黄易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3期195-198,共4页
目的运用描述性毒理学初步探讨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对兔眼的毒性作用。方法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4组,1g·L-1组、3g·L-1组、9g·L-1组及正常对照组,模拟临床连续用药3个月。进行急性眼刺激性实验,临床... 目的运用描述性毒理学初步探讨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对兔眼的毒性作用。方法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4组,1g·L-1组、3g·L-1组、9g·L-1组及正常对照组,模拟临床连续用药3个月。进行急性眼刺激性实验,临床裂隙灯观察,A超测量角膜厚度,考马斯亮兰测房水蛋白浓度,角膜内皮细胞茜素红台盼兰联合染色及组织病理学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1g·L-1、3g·L-1Tet对眼均无刺激性;9g·L-1Tet有轻度刺激性。临床裂隙灯观察,1g·L-1组眼前节正常,3g·L-1、9g·L-1组出现不同程度角膜水肿,9g·L-1组出现明显炎症反应。1g·L-1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角膜厚度、房水蛋白含量、角膜内皮细胞活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g·L-1、9g·L-1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角膜厚度、房水蛋白含量显著增加,内皮细胞活性率显著降低(P<0.05)。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检查示:1g·L-1组无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3g·L-1组可见角膜水肿,睫状体上皮水肿,晶状体上皮细胞胞核出现核沟;9g·L-1组可见角膜上皮细胞、角膜细胞和内皮细胞水肿、变性、坏死,虹膜和睫状体上皮细胞水肿,晶状体上皮细胞胞质出现半透明空化区,线粒体肿胀。结论Tet的浓度、用药时间与刺激性及毒性呈正相关,1g·L-1浓度Tet对眼组织无刺激性、毒性,应可安全应用于眼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防己甲素 毒理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视眼局部生长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赵武校 杜之渝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5期383-385,共3页
近视研究显示:在近视发病中存在着眼局部生长调控。本文对眼局部生长调控信号的来源、作用和靶组织,以及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在信号传递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近视 受体 离子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载体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两种途径体内转染大鼠角膜基质细胞有效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宾莉 杜之渝 许寅聪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7-59,共3页
目的:观察慢病毒载体介导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lenti-EGFP)通过两种途径体内转染大鼠角膜基质细胞的有效性,为角膜疾病尤其是准分子激光术后角膜Haze形成的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Lenti-EGFP通过角膜基质注射和刮除角膜上皮敷贴带... 目的:观察慢病毒载体介导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lenti-EGFP)通过两种途径体内转染大鼠角膜基质细胞的有效性,为角膜疾病尤其是准分子激光术后角膜Haze形成的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Lenti-EGFP通过角膜基质注射和刮除角膜上皮敷贴带lenti-EGFP的棉片两种不同方法体内转染大鼠角膜基质细胞,转染后定期裂隙灯观察,进行眼前节照相,以3d、7d、26d、48d四个不同时间点收集角膜,固定后切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两组转染了lenti-EGFP的角膜2d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开始表达,7d时达到高峰,26d时表达明显减弱,48d时仅有微弱表达,空质粒组和对照组的角膜基质细胞在各时间段均未见荧光表达。结论:Lenti-EGFP通过上述两种转染途径均可有效的转染角膜基质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 角膜基质 体内转染 绿色荧光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载体转染离体兔角膜基质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兰芬 杜之渝 王继东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3-75,共3页
目的:观察慢病毒载体转染离体兔角膜基质细胞的有效性及对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转染组用慢病毒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Lentivirus-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s,Lenti-EGFP)转染细胞,对照组则加入空白培养液,在不同感染... 目的:观察慢病毒载体转染离体兔角膜基质细胞的有效性及对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转染组用慢病毒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Lentivirus-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s,Lenti-EGFP)转染细胞,对照组则加入空白培养液,在不同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及感染后不同时间段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计算转染率;RT-PCR检测EGFP mRNA的表达;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技术(Flow cytometer,FCM)检测病毒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Lenti-EGFP转染细胞后从48h开始可见绿色荧光,在MOI=500时,转染后第5天转染率可达51%;RT-PCR检测转染组有EGFP的mRNA表达;MTT结果显示在MOI为1~500时,漫病毒不影响细胞的增殖;在MOI=500时,FCM检测慢病毒载体对细胞凋亡无影响。结论:慢病毒载体可以在体外稳定有效转染兔角膜基质细胞且不影响细胞活性,是角膜基质细胞理想的基因转染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 绿色荧光蛋白 角膜基质细胞 基因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与慢病毒载体转染离体兔角膜基质细胞的有效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兰芬 杜之渝 +1 位作者 黄正 吴宁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观察比较腺病毒载体(adenovirus vector,AV)与慢病毒载体(lentivirus vector,LV)分别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s,EGFP)对体外培养的兔角膜基质细胞(rabbit corneal stroma cells,RCSC)的转染效率... 目的观察比较腺病毒载体(adenovirus vector,AV)与慢病毒载体(lentivirus vector,LV)分别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s,EGFP)对体外培养的兔角膜基质细胞(rabbit corneal stroma cells,RCSC)的转染效率,探讨较优一种病毒载体作为角膜基因治疗载体的可行性。方法行离体RCSC原代、传代培养及鉴定;实验分为转染组(AV-EGFP转染组和LV-EGFP转染组)和对照组,观察转染组在不同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及感染后24h、48h、72h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EGFP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转染效率。结果 AV-EGFP转染组感染RCSC后从24~48h就开始可见明显的绿色荧光,起始时间早于LV-EGFP转染组(48h)。LV-EGFP转染组在MOI≤1000时,随着MOI值增大,检测到的细胞转染率逐渐增大,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V-EGFP转染组在MOI>10时,随着MOI值增大,检测到的细胞转染率逐渐增大,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在同一MOI值下(MOI>1),LV-EGFP较AV-EGFP转染效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AV与LV均可有效转染离体RCSCs同一MOI值下(MOI>1),LV转染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载体 慢病毒载体 绿色荧光蛋白 角膜基质细胞 基因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氯芬酸钠抑制角膜上皮细胞体外增殖作用的免疫组化研究
12
作者 吴宁玲 杜之渝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从免疫组化的角度初步探讨双氯芬酸钠抑制角膜上皮细胞体外增殖的作用机理。方法选用原代及传代兔角膜上皮细胞,实验组加入双氯芬酸钠药液使其终浓度为12.5mg·L-1,对照组加入等量空白培养液,采用链霉素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 目的从免疫组化的角度初步探讨双氯芬酸钠抑制角膜上皮细胞体外增殖的作用机理。方法选用原代及传代兔角膜上皮细胞,实验组加入双氯芬酸钠药液使其终浓度为12.5mg·L-1,对照组加入等量空白培养液,采用链霉素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trept avidin-biotin-enzyme complex,SABC)法检测凋亡指标的改变。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显示加药组细胞野生型p53、Caspase-3表达增加,PCNA表达减弱。结论双氯芬酸钠可能通过诱导凋亡和细胞周期停止而发挥其抗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氯芬酸钠 角膜上皮细胞 抑制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后的活体兔角膜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瞿贤桂 杜之渝 +2 位作者 王娟 晏丕松 张王与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2-73,共2页
目的: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辐照活体兔角膜基质后角膜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CollagenⅢ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角膜的表达情况,探讨HIFU作用于兔角膜的生物学改变。方法:HIFU以圆环状定位... 目的: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辐照活体兔角膜基质后角膜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CollagenⅢ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角膜的表达情况,探讨HIFU作用于兔角膜的生物学改变。方法:HIFU以圆环状定位辐照兔角膜周边基质,辐照完后于不同时间段(术后1,3,10,30,60,90天)行兔眼裂隙灯观察及角膜组织切片观察,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ollagenⅢ,α-SMA在角膜的表达。结果:HIFU辐照活体兔角膜后立即在基质层形成灰白色圈,辐照圈于术后10天开始变淡消失。术后10天至60天角膜组织切片HE染色后均可见辐照处基质纤维排列紊乱,基质层收缩变薄,上皮增生,术后90天组织形态逐渐恢复。辐照部位CollagenⅢ,α-SMA的表达均于术后3天逐渐增加,术后30天达高峰,然后逐渐减少趋于平稳。周围区域角膜组织无明显变化。结论:HIFU辐照活体兔角膜基质后辐照区组织形态学改变明显,成纤维细胞活化,新生胶原纤维产生,至术后90天辐照区组织形态学改变渐趋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FU HE CollagenⅢ Α-SMA 角膜 焦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防己甲素对兔眼角膜基质细胞增殖和凋亡作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潘丽梅 杜之渝 罗晓燕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6-97,共2页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Tet)对离体兔眼角膜基质细胞抑制增殖作用,及其对增殖率和凋亡率的作用程度比较。方法选用原代及传代兔角膜基质细胞,实验组加入含不同浓度Tet的培养液,对照组加入含等量PBS的培养液。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技术了解细胞...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Tet)对离体兔眼角膜基质细胞抑制增殖作用,及其对增殖率和凋亡率的作用程度比较。方法选用原代及传代兔角膜基质细胞,实验组加入含不同浓度Tet的培养液,对照组加入含等量PBS的培养液。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技术了解细胞的PCNA表达来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计算增殖率并测定变化;流式细胞仪(FCM)测定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变化。结果Tet质量浓度为2μg/ml,3μg/ml,4μg/ml时,作用48h,随着Tet浓度的增大,PCNA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角膜基质细胞的增殖率呈递减趋势,存在剂量一效应关系(P<0.05);FCM结果显示,随着Tet的浓度增大,实验组G0/G1期细胞增加,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见细胞凋亡峰,凋亡率也随浓度增大而升高〔1〕(P<0.05);Tet对增殖率影响的曲线斜率绝对值明显大于对凋亡率作用的斜率绝对值。结论Tet对角膜基质细胞的PCNA的表达具有明显抑制作用,随Tet浓度增大,角膜基质细胞的增殖率下降,Tet通过将细胞阻滞在G1期而发挥其抗增殖作用,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Tet诱导细胞凋亡,且也存在剂量效应关系,随浓度增大,凋亡率增加;在2μg/ml,3μg/ml,4μg/ml的浓度内,Tet对角膜基质细胞同时具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但以抑制增殖作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防己甲素 角膜基质细胞 抑制增殖 作用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近紫外线辐射对兔晶体上皮细胞通讯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真艳 李立 汤永强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2-83,共2页
目的: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漂白恢复技术观察近紫外线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缝隙连接通讯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兔晶状体上皮细胞,设置空白阴性对照,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以近紫外线辐射5分钟,10分钟和15分钟,用荧光光漂白... 目的: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漂白恢复技术观察近紫外线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缝隙连接通讯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兔晶状体上皮细胞,设置空白阴性对照,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以近紫外线辐射5分钟,10分钟和15分钟,用荧光光漂白恢复技术检测细胞的荧光恢复率。结果:空白对照组荧光恢复率为57.357±5.610,照射5分钟,10分钟和15分钟近紫外线辐射后的荧光恢复率分别为(%)34.205±3.652,18.909±3.017,7.129±2.917。结论:近紫外线损伤可以导致晶状体上皮细胞间通讯功能的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上皮细胞 荧光漂白后恢复技术 胞间通讯 近紫外线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酮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雷晓溪 鄢秀菊 +2 位作者 刘苏 吴君 王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5期15-16,19,共3页
目的:研究孕酮预处理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对视神经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用升高眼压的方法制作兔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n=4)、对照组(n=16)和孕酮组(n=16)。缺血再灌... 目的:研究孕酮预处理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对视神经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用升高眼压的方法制作兔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n=4)、对照组(n=16)和孕酮组(n=16)。缺血再灌注模型制作前24 h,给予对照组兔耳缘静脉注射生理盐水4 ml/kg,孕酮组兔耳缘静脉注射孕酮4 mg/kg。观察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段对照组与孕酮组视网膜组织学变化和Bcl-2的蛋白表达及凋亡情况。结果: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各时间段,HE染色显示,孕酮组视网膜内层厚度均较对照组厚,且内核层细胞数较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凋亡检测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24 h时凋亡达高峰,孕酮组内核层的凋亡细胞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酮组和对照组在缺血再灌注12 h时均检测到Bcl-2蛋白表达,孕酮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孕酮预处理可以促进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细胞的存留,减少细胞凋亡,对视神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酮 视网膜缺血 视神经损伤 凋亡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对离体兔眼晶状体组织形态和弹性变化的影响
17
作者 孔俐 杜之渝 +5 位作者 晏丕松 黄正 白晋 张丹 张玙 龚晓波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剂量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对兔眼晶状体组织形态和弹性变化的影响。方法:184只兔眼球随机分为空白组和HIFU组,空白组未给予HIFU辐照,HIFU组选取功率1、2W分别辐照时间3、5、8、10...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剂量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对兔眼晶状体组织形态和弹性变化的影响。方法:184只兔眼球随机分为空白组和HIFU组,空白组未给予HIFU辐照,HIFU组选取功率1、2W分别辐照时间3、5、8、10、15、20、25s;功率3、4、5W分别辐照时间3、58、、10、15s;辐照完后进行组织学观察以及弹性变化检测。结果:当HIFU剂量较小时,组织学观察可见晶状体辐照区形态规则,呈水滴状;当剂量增大达到一定程度时,辐照区形态不规则,可见空化效应所致大小不等的空泡。HIFU辐照晶状体后导致晶状体弹性发生变化,空白对照组、1W、3s和15s组,2W、15s组,3-5W、8s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晶状体变化量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U辐照兔眼晶状体可影响其弹性变化,在一定的能量下空化效应可恢复晶状体的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晶状体 老视 空化效应 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防己甲素和艾氟龙对兔角膜基质细胞抑制作用的对比研究
18
作者 罗晓燕 杜之渝 潘丽梅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4-85,87,共3页
目的:探讨比较汉防己甲素(Tet)和艾氟龙对离体兔角膜基质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原代及传代兔角膜基质细胞,Tet组加入含不同质量浓度Tet的培养液,艾氟龙组加入不同质量浓度艾氟龙的培养液,对照组加入含等量PBS的培养液... 目的:探讨比较汉防己甲素(Tet)和艾氟龙对离体兔角膜基质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原代及传代兔角膜基质细胞,Tet组加入含不同质量浓度Tet的培养液,艾氟龙组加入不同质量浓度艾氟龙的培养液,对照组加入含等量PBS的培养液。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对细胞增生的抑制;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E2F1的表达状况。结果:Tet和艾氟龙对角膜基质细胞生长都具有抑制作用,各时间点IC50Tet均1低于艾氟龙。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Tet组、艾氟龙组和对照组均有E2F1蛋白的表达,但Tet组和艾氟龙组中E2F1蛋白的表达均减弱,Tet组中E2F1蛋白的表达减弱更明显。结论:Tet和艾氟龙对角膜基质细胞的增生均有抑制作用,且Tet对角膜基质细胞的抑制作用强于艾氟龙。Tet和艾氟龙可能通过降低E2F1的表达使细胞周期停滞而发挥其对角膜基质细胞的抗增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防己甲素 艾氟龙 角膜基质细胞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