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信分析构建泌尿系肿瘤铁死亡预后模型
1
作者 沈忠杰 张俊勇 葛成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12-2023,共12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并验证泌尿系肿瘤铁死亡相关的预后模型。方法分析TCGA中的膀胱癌(BLCA)和肾透明细胞癌(KIRC)数据集的RNA-seq及临床数据,建立预后模型,并使用ICGC和GEO数据进行验证。通过单变量Cox、LASSO-Cox和多变量Cox...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并验证泌尿系肿瘤铁死亡相关的预后模型。方法分析TCGA中的膀胱癌(BLCA)和肾透明细胞癌(KIRC)数据集的RNA-seq及临床数据,建立预后模型,并使用ICGC和GEO数据进行验证。通过单变量Cox、LASSO-Cox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确定铁死亡相关预后基因。利用共表达和蛋白-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基因间的关系,以及通过免疫浸润分析探讨基因与免疫微环境的关联。对BLCA和KIRC预后模型高低风险组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探讨铁死亡相关基因调控这两种癌症预后的潜在机制。结果在BLCA和KIRC中鉴定出与预后显著相关的铁死亡基因,包括BLCA的EGR1、ZEB1、P4HB、WWTR1、JUN、CDO1、SCD、SREBF1、CAV1、GALNT14等;KIRC的ASMTL-AS1、CHAC1、MT1G、RRM2、TIMP1、DPEP1、GLRX5、NDRG1等。此外,筛选出与两种癌症预后相关的铁死亡相关miRNA。基于这些基因和miRNA构建的风险模型预测了TCGA-BLCA和KIRC患者的预后,其中低危组的总生存期显著高于高危组(P<0.05),模型的风险比范围为2.54(95%CI:1.73~3.74)至4.74(95%CI:3.47~6.47),AUC均在0.60以上。共表达分析和蛋白-蛋白互作网络显示BLAC中JUN与EGR1表达水平相关性高,SCD与SREBF1之间也存在相关性。免疫浸润相关性分析显示BLCA中EGR1、CAV1、JUN基因表达与免疫评分呈正相关,SREBF1与免疫评分呈负相关。结论基于铁死亡相关基因的预后模型在预测BLCA和KIRC患者预后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可为靶向铁死亡评估BLCA和KIRC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皮癌 肾透明细胞癌 铁死亡 预后模型 MIRNAS 免疫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在诊断尿脓毒血症中的意义 被引量:31
2
作者 王宝海 侯海峰 +7 位作者 刘川 胡自力 姜庆 于圣杰 葛成国 陈志贵 廖玉平 马朋朋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12-81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诊断尿脓毒血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41例尿脓毒血症患者为尿脓毒血症组,79例普通泌尿道感染患者对照组,检测2组患者PCT、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诊断尿脓毒血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41例尿脓毒血症患者为尿脓毒血症组,79例普通泌尿道感染患者对照组,检测2组患者PCT、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WBC)及中性粒细胞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PCT及相关炎症指标鉴别尿脓毒血症高危患者的能力,并对PCT与hs-CRP、WBC及中性粒细胞进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尿脓毒症组PCT浓度(μg/L)、hs-CRP(mg/L)、WBC(×109个/L)及中性粒细胞(×109个/L)均明显增高(PCT浓度:3.113±1.953 vs.0.057±0.0550;hs-CRP:18.820±15.460 vs.7.440±14.520;WBC:12.860±4.002 vs.8.150±4.630;中性粒细胞:90.335±3.975 vs.74.30±15.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CT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1,高于hs-CRP、WBC、中性粒细胞(AUC分别为0.813、0.875、0.984);且PCT为2.000μg/L时,敏感性为90.2%,特异性为100%,优于其他传统炎症指标。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显示,PCT与WBC和中性粒细胞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s=0.609,P=0.000;rs=0.057,P=0.000),而与hs-CRP有相关性(rs=0.213,P=0.020)。结论:PCT在诊断尿脓毒血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有助于尿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脓毒血症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唐国强 王英俊 +3 位作者 张荣秋 张荣贵 徐光勇 张唯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50-754,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坦索罗辛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在线数据库,纳入坦索罗辛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的研究进... 目的系统评价坦索罗辛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在线数据库,纳入坦索罗辛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随机对照试验,涉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480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经保守治疗的对照组比较,经坦索罗辛辅助治疗的试验组患者:(1)结石清除率提高(RR=1.25,95%CI:1.12~1.40,P<0.000 1);(2)平均结石排出时间缩短了2.99d(95%CI:-3.61~-2.37,P<0.000 01);(3)肾绞痛发生率及平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降低(RR=0.39,95%CI:0.26~0.57,P<0.000 01;WMD=-10.94,95%CI:-21.30~-0.58,P=0.04)。结论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能提高结石清除率、缩短平均结石排出时间、降低肾绞痛发生率及平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坦索罗辛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石篮联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陈瑶 林艳君 +1 位作者 于圣杰 姜庆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研究套石篮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中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方法: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在148名因肾结石接受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患者中,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化分组,奇数为观察组,偶数为对照组。观察组为套石篮联合输尿管... 目的:研究套石篮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中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方法: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在148名因肾结石接受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患者中,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化分组,奇数为观察组,偶数为对照组。观察组为套石篮联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n=73),对照组为仅接受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n=75)。比较2组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发热率、结石清除率、石街发生率等指标。结果:2组间平均年龄分别为(43.76±8.16)、(43.45±7.35)岁,无统计学差异(P=0.628);结石大小分别为(1.49±0.22)、(1.54±0.21)cm,无统计学差异(P=0.101);观察组手术时间(84.4±4.0)min较对照组手术时间(68.7±4.6)min长(P=0.000);观察组结石清除率为98.6%(72/73),较对照组89.3%(67/75)高(P=0.034);观察组石街发生率为0(0/73),较对照组8.0%(6/75)更低(P=0.028)。2组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和发热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套石篮联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是安全可行的,能提高结石清除率,降低术后石街形成风险,可以在有条件的单位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 套石篮 肾结石 钬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评价输尿管镜碎石术联合阻石网篮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的价值 被引量:9
5
作者 唐国强 李茂生 +4 位作者 钱源江 张思洲 雷鹏 杨时来 张唯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71-1475,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输尿管镜碎石术联合阻石网篮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EMBASE、万方、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在线数据库,纳入输尿管镜下碎石术(ureteroscopiclitho-tripsv... 目的:系统评价输尿管镜碎石术联合阻石网篮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EMBASE、万方、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在线数据库,纳入输尿管镜下碎石术(ureteroscopiclitho-tripsv,URL)联合NTrap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的随机对照研究及病例对照研究,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及相关数据的提取由2名评价员独立完成,采用RevMan5.0软件对终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个随机对照研究及2个病例对照研究.共682例。Met。分析结果表明,URL联合阻石网篮较单独使用UR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结石清除率明显提高(OR=4.28.95%CI=2.5127.28.P=0.000),结石移位率及辅助碎石率明显降低(OR=0.09,95%CI=0.01~0.62,P=-0.010;OR=0.18,95%CI=0.05-0.67,P=0.010).平均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09,95%CI=-10.25--10.06,P=0.990)。结论:URL联合阻石网篮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能明显提高结石清除率,有效降低结石移位率及辅助碎石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石篮网 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镜碎石术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镜联合套石篮或NTrap网篮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林艳君 姜庆 +2 位作者 刘川 于圣杰 张唯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0-823,共4页
目的:研究套石篮或NTrap网篮在输尿管镜下碎石手术中防止结石上移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10月192名因输尿管上段结石接受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3组,第1组仅接受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 目的:研究套石篮或NTrap网篮在输尿管镜下碎石手术中防止结石上移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10月192名因输尿管上段结石接受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3组,第1组仅接受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n=62),第2组为联合使用套石篮和气压弹道碎石(n=64),第3组为联合使用NTrap网篮与气压弹道碎石(n=66)。比较3组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石上移率、碎石成功率、术后1月结石清除率、术后发热、输尿管损伤发生率。结果:第1、2、3组病人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6.5±12.9)、(35.4±13.5)、(34.2±12.7)岁,无统计学差异(P=0.058)。第1、2、3组病人结石大小分别为:(6.5±1.65)、(6.7±2.04)、(7.1±1.84)mm,无统计学差异(P=0.097)。第1、2、3组的手术时间分别是(25.4±13.9)、(36.5±10.6)、(34.3±8.7)min,第1组的手术时间较短。第1、2、3组结石上移率为12.9%、4.6%、6.1%,第1组结石上移率与其他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第1,2,3组结石清除率分别是82.2%,90.6%和90.9%。与第1组相比,第2组和第3组的结石清除率明显提高。3组间的术后住院时间、发热及输尿管损伤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套石篮和NTrap网篮作为一个有用的工具应用于输尿管镜下碎石术中,可以防止结石的上移,而且有助于清石过程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镜 套石网 NTrap网篮 输尿管上段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镜术在妊娠期顽固性肾绞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万用 张唯力 +5 位作者 彭东涛 吴天平 黄捷 王刚 潘永军 张雄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5期754-755,共2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术在妊娠期顽固性肾绞痛中的诊断治疗作用。方法:对8例妊娠期顽固性肾绞痛患者运用输尿管镜术,对因结石引起者行取石或气压弹道碎石。结果:所有病例术后的肾绞痛都得到有效缓解,发现输尿管结石7例,经治疗后痊愈出院,...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术在妊娠期顽固性肾绞痛中的诊断治疗作用。方法:对8例妊娠期顽固性肾绞痛患者运用输尿管镜术,对因结石引起者行取石或气压弹道碎石。结果:所有病例术后的肾绞痛都得到有效缓解,发现输尿管结石7例,经治疗后痊愈出院,所有孕妇均较顺利度过围产期并产健康婴儿。结论:对妊娠期顽固性肾绞痛患者采用输尿管镜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镜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评价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7
8
作者 朴勇一 莫君甫 +5 位作者 周渝 钟强 郑昌建 赵春雷 梁培禾 姜庆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系统评价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PV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维普、CNKI、CBM、PUBMED、EMBASE等数据库,查找比较PVP和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随机对照研... 目的:系统评价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PV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维普、CNKI、CBM、PUBMED、EMBASE等数据库,查找比较PVP和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随机对照研究,并追查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由两人独立完成随机对照研究的筛选、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后,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专业系统评价软件RevMan5.0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筛选共纳入6个研究,合并样本量后总共有569例。PVP组有290例,TURP组有27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TURP相比,PVP术中出血量较少(WMD-1.06,95%CI(-1.26,-0.86);P<0.00001),留置尿管时间短(WMD-40.40,95%CI(-49.03,-31.77),住院时间短(WMD-2.28,95%CI(-2.61,-1.95);P<O.00001),但手术时间较长(WMD 14.57,95%CI(1.36,27.79);P=0.03)。PVP组与TURP组在术后6月时在改善IPSS、Qmax的改善方面无统计学差异(WMD 1.65,95%CI(-3.01,6.31);P=0.49;WMD-0.97,95%CI(-5.61,3.67):P=0.68)结论:PVP与TURP相比较,疗效相似,但术中出血少,留置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断性肾盂成形双J管内引流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 被引量:7
9
作者 张荣贵 张唯力 +1 位作者 徐光勇 胡自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10-211,共2页
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PJ)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Anderson-Hynes离断性肾盂成形双J管内引流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58例,常规采用双J管作支架内引流,留置导尿管5~7天,术后4~8周拔除双J管,3~12个月行静脉肾盂造影... 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PJ)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Anderson-Hynes离断性肾盂成形双J管内引流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58例,常规采用双J管作支架内引流,留置导尿管5~7天,术后4~8周拔除双J管,3~12个月行静脉肾盂造影复查。结果:58例手术均获成功。肾盂积水好转,狭窄解除,吻合口通畅,近期并发症5例。随访6个月~2年,未出现吻合口再狭窄、肾积水加重等远期并发症。结论:离断性肾盂成形双J管内引流术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的有效方法,术中使用双J管能减少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 外科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评价经尿道铥激光前列腺剜除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渝 钟强 +3 位作者 郑昌建 莫君甫 朴勇一 姜庆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1-64,共4页
目的:比较经尿道铥激光前列腺剜除术(TmLE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Library、PubMed、EMbase、维普、万方及CNKI等在线数据库,收集比较TmLEP和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 目的:比较经尿道铥激光前列腺剜除术(TmLE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Library、PubMed、EMbase、维普、万方及CNKI等在线数据库,收集比较TmLEP和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及病例对照试验(CCT)。经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研究,55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在安全性方面:与TURP相比,TmLEP术中出血量较少〔WMD-7.07,CI(-8.99,-5.16)P<0.00001〕、血清钠盐降低量少〔WMD-3.07,95%CI(-4.36,-1.78)P<0.00001〕、输血人数比例低〔RR 0.10,CI(0.02,0.42)P=0.002〕、术后留置导尿时间较短〔WMD-0.92,95%CI(-1.11,-0.73)P<0.00001〕、住院天数较短〔WMD-1.82,95%CI(-3.36,-0.28)P=0.02〕,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有效性性方面:术后1月TmLEP的最大尿流率(Qmax)评分高于TURP〔WMD-1.37,95%CI(-2.20,-0.53)P=0.01〕,术后6、12月残余尿量(PVR)的改善TmLEP优于TURP。其它组间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mLEP与TURP对BPH有相似的疗效。TmLEP术中出血量较少、血清钠盐降低量少、输血人数少、术后留置导尿时间较短、住院天数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铥激光前列腺剜除术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良性前列腺增生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U100双频双脉冲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及提高碎石成功率的体会(附367例报道) 被引量:3
11
作者 姜庆 靳风烁 +2 位作者 江军 王洛夫 万江华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5-76,共2页
目的:评估经输尿管镜应用U100双频双脉冲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及提高碎石成功率的体会。方法:应用Wolf 8/9.8F输尿管镜及YAGlaser U100双频双脉冲激光对367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碎石治疗,结石大小0.5cm×0.6cm×0.3cm至1.1c... 目的:评估经输尿管镜应用U100双频双脉冲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及提高碎石成功率的体会。方法:应用Wolf 8/9.8F输尿管镜及YAGlaser U100双频双脉冲激光对367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碎石治疗,结石大小0.5cm×0.6cm×0.3cm至1.1cm×1.6cm×1.0cm,其中上段结石56例,中段149例,下段162例。结果:一次性碎石成功率为88.8%(326/367),其中输尿管上段为75.0%(42/156),中段为90.6%(135/149),下段为92.0%(149/162),前者与后两者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碎石成功的326例中,术后4周结石排净率为98.5%(321/326)。平均手术时间11min(4min至45min),平均激光工作时间3.0min(1min至15min),术后平均住院4.7d(2d至9d)。85.6%(314/367)的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肉眼血尿,经对症处理后2天至4天消失。除1例发生输尿管穿孔外,其余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取尽结石的病例随访3至24个月均未见结石复发。结论:经输尿管,镜U100激光碎石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组织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高效的腔内泌尿外科碎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碎石术 U100激光 输尿管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道海绵体麻醉在前尿道狭窄尿道内切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荣贵 叶钢 +2 位作者 张唯力 徐光勇 胡自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6期900-901,共2页
目的:探讨尿道海绵体麻醉在实施前尿道狭窄尿道内切开术操作中的麻醉效果。方法:消毒后将皮试针头刺人阴茎头海绵体,缓慢注射1%~2%的利多卡因2~3ml,注入时间至少1min,拔针后纱布压迫1~3min止血。随后进行前尿道狭窄尿道内切开手术操... 目的:探讨尿道海绵体麻醉在实施前尿道狭窄尿道内切开术操作中的麻醉效果。方法:消毒后将皮试针头刺人阴茎头海绵体,缓慢注射1%~2%的利多卡因2~3ml,注入时间至少1min,拔针后纱布压迫1~3min止血。随后进行前尿道狭窄尿道内切开手术操作。根据疼痛分级标准,评估患者对疼痛的主观感觉。结果:阴茎头注射利多卡因后,立刻产生最佳麻醉止痛效果。操作时间15~45min,18例患者全部无疼痛,所有手术操作均圆满完成。手术时间最长达45min而无须任何静脉镇静剂或强化止痛处理。本组患者中无严重麻醉并发症。结论:尿道海绵体麻醉是一种效果可靠、操作简单、安全且价格低廉的局部麻醉技术,在前尿道狭窄尿道内切开术中可常规使用此局部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海绵体 局部麻醉 前尿道 尿道内切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Gage取石网篮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侯海峰 刘川 +7 位作者 胡自力 姜庆 于圣杰 王宏权 胡海洋 王宝海 陈志贵 廖玉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NGage取石网篮联合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在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上段输尿管结石129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3例,行单纯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网篮组56例,NGage取石网篮联合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 目的:探讨NGage取石网篮联合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在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上段输尿管结石129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3例,行单纯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网篮组56例,NGage取石网篮联合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结果:对照组成功碎石并安置D-J管60例,一次碎石成功率82.19%,术后残留结石12例:网篮组一次碎石成功并安置D-J管53例,一次碎石成功率94.64%,明显高于对照组(r=4.522,P=0.033)。术后4~8周复查尿路平片(plainfilmofkidneyureterandbladder,KUB)无残留结石,结石残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0.150,P=0.001)。2组手术时间(t=1.847,P=0.06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r=0.000,P=1.000)、住院时间(t=0.331,P=0.7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Gage取石网篮配合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可有效防止术中结石移位,提高一次碎石成功率,降低术后结石残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段输尿管结石 NGage取石网篮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辅助内分泌联合治疗与单纯根治性手术对前列腺癌预后和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家武 姜庆 樊晓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388-1391,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93-2010年。并追查已纳入文献的... 目的系统评价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93-2010年。并追查已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收集有关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与单纯根治性手术治疗前列腺癌的随机对照研究,并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18项研究,4 26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对精囊浸润率无显著改善,但可以改善前列腺癌无生化复发生存率(RR 1.41,95%CI=1.12~1.78,P=0.003),显著降低手术切缘阳性率(RR 0.48,95%CI=0.43~0.53,P<0.05)、淋巴结转移率(RR 0.64,95%CI=0.44~0.93,P=0.02)。结论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手术切缘阳性率、淋巴结转移率及前列腺癌无生化复发生存率,但对精囊浸润率无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 前列腺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辐射微泡配合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大鼠阴茎勃起功能障碍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英俊 王志刚 +5 位作者 冉海涛 唐海林 张荣秋 王高能 张荣贵 张唯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31-1435,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配合内皮祖细胞(EPCs)移植至海绵体组织治疗大鼠糖尿病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培养、分离EPCs。将54只成功建立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模型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EPCs治疗组、1.0W/cm2超声+微泡+EPCs组(...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配合内皮祖细胞(EPCs)移植至海绵体组织治疗大鼠糖尿病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培养、分离EPCs。将54只成功建立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模型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EPCs治疗组、1.0W/cm2超声+微泡+EPCs组(US+MB+EPCs治疗组)。EPCs移植7天后,以脱水吗啡(APO)诱导实验检测大鼠阴茎勃起次数和勃起率,组织学观察阴茎海绵体,计数毛细血管数目,计算血管密度,免疫组化检测EPCs移植大鼠阴茎海绵体的情况,Western blot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US+MB+EPCs治疗组勃起次数和勃起率、毛细血管密度、EPCs染色强度的阳性指数均高于其他两组(P均<0.05),且VEGF蛋白表达水平最高(P<0.05)。结论超声微泡联合EPCs移植可提高EPCs的转染率和靶向性,改善糖尿病大鼠的阴茎勃起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疗法 微泡 内皮祖细胞 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X线诊断
16
作者 张荣贵 张唯力 +1 位作者 徐光勇 姜庆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8期1022-1023,共2页
目的:提高对肾盂输尿管连接部(Pyeloureteric junction,PUJ)梗阻的认识及病因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排泄性尿路造影(Intravenous urography,IVU),逆行尿路造影(Retrograde urography,RGU),CT检查诊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38例患者... 目的:提高对肾盂输尿管连接部(Pyeloureteric junction,PUJ)梗阻的认识及病因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排泄性尿路造影(Intravenous urography,IVU),逆行尿路造影(Retrograde urography,RGU),CT检查诊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38例患者。结果:所有病例均清晰地显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病变的程度以及肾积水。结论:尿路造影结合CT检查能对梗阻部位和肾功能做出判断,是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病变诊断极为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 梗阻 尿路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RRC59促进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增殖、侵袭及凋亡抑制
17
作者 张鹏 梁培禾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526-1538,共13页
目的探讨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蛋白59(leucine-rich repeat-containing protein 59,LRRC59)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膀胱尿... 目的探讨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蛋白59(leucine-rich repeat-containing protein 59,LRRC59)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组织标本10例,使用免疫组化技术分析膀胱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LRRC59表达情况。用在线数据库(TIMER2.0、GEPIA2、Linked Omics)分析泛癌、膀胱癌及正常膀胱中LRRC59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预后,通过分析膀胱癌中具有关联性的基因进行通路富集分析。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系T24、5637、J82和正常尿路上皮细胞系SV-HUC-1中LRRC59表达,以SV-HUC-1细胞作为对照。选择T24及5637细胞系,通过质粒转染shRNA下调LRRC59表达,以shRNA-NC作为对照组,shRNA-1、shRNA-2、shRNA-3作为实验组。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AnnexinV-FITC、碘化丙啶(PI)染色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周期,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质转化、凋亡及p53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LRRC59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数据库检索显示LRRC59在膀胱癌患者中表达高于正常者(P<0.05),且患者中高表达者预后更差(P<0.01)。通路富集分析提示LRRC59相关基因主要富集在内质网蛋白质加工、细胞周期与DNA复制;敲低LRRC59的表达能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细胞发生G1期阻滞,凋亡率增加,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增高,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下降;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下降。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分子检测提示Snail、Vimentin蛋白表达下降,而E-cadherin蛋白表达增高(P<0.05)。p53通路蛋白检测提示p53、p21蛋白表达升高,而Cyclin D1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LRRC59的表达促进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LRRC59可能是膀胱尿路上皮癌发生发展的关键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LRRC59 增殖 凋亡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及PLR对晚期尿路上皮癌免疫治疗疗效和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荧野 陈勇 +2 位作者 姜庆 魏小杭 孙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65-970,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对晚期尿路上皮癌免疫治疗疗效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7月接受...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对晚期尿路上皮癌免疫治疗疗效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7月接受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根据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筛选的最佳截断值分组,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组间生存差异,运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独立预测因素。结果:共纳入57例患者,经3周期免疫治疗后NLR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01),分别为2.40±1.08和3.05±1.07;而治疗前后PLR无明显变化(P=0.402),分别为226.41±111.70和246.97±113.17;外周血中治疗前后NLR、PLR及NLR变化幅度的AUC分别为0.829 1(P=0.004)、0.889 6(P<0.001)、0.743 6(P=0.003)、0.740 4(P<0.001)、0.798 4(P<0.001)。生存分析显示:治疗前NLR≥3.17(3.5个月vs.未达到,P<0.001)、治疗前PLR≥284.40(5.7个月vs. 9.5个月,P=0.011)、治疗后NLR≥2.41(4.8个月vs. 9.9个月,P<0.001)及NLR变化幅度<19.8%(5.8个月vs. 9.5个月,P=0.004)与较差的PFS相关,而一线免疫联合化疗具有更好的PFS(9.3个月vs. 6.0个月,P=0.006),且联合治疗组NLR变化更为显著(P=0.034)。Cox多因素分析表明治疗前NLR、NLR变化幅度及合并化疗与否是晚期尿路上皮癌免疫治疗PFS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治疗前高NLR及PLR水平预示着不良预后,一线免疫联合化疗能显著降低NLR,延长患者PFS,而NLR及其动态变化是晚期尿路上皮癌免疫治疗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预测 免疫治疗 尿路上皮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损伤诱导的tRNA碎片tRF-Ile-AAT-1抑制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的增殖与侵袭 被引量:2
19
作者 姜力 张俊勇 +4 位作者 谭鹏 苟扬 胡植雅 林艳君 姜庆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493-1500,共8页
目的探讨热损伤诱导高度恶性与低度恶性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ncer,BUC)细胞之间差异表达的tR NA碎片对BUC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影响。方法对高度恶性BUC细胞株T24和低度恶性BUC细胞株5637行热损伤处理。对热损伤前后细胞进... 目的探讨热损伤诱导高度恶性与低度恶性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ncer,BUC)细胞之间差异表达的tR NA碎片对BUC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影响。方法对高度恶性BUC细胞株T24和低度恶性BUC细胞株5637行热损伤处理。对热损伤前后细胞进行tR NA碎片(transfer RNA stress-induced fragments,tR Fs)测序,筛选出热损伤后在T24中表达下降且在5637细胞中表达上升的tR Fs,并对其行细胞株及临床标本RT-PCR检测及验证。构建目的 tR F的单链模拟物(mimic)和反义链(inhibitor),并转染至热损伤后的T24及5637细胞中,分组为:相对应的Heat组、载体对照组、Mimic组、Inhibitor组。通过CCK-8、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实验检测tR F对BUC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的调控作用。结果通过测序及细胞株RT-PCR检测,所筛选出的tR Fs分别为tR F-chrM. Ser-GCT、tR F-IleAAT-1,而只有tR F-Ile-AAT-1在低级别BUC患者行第2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所取标本中表达量较第1次TURBT的标本显著升高[(1.61±0.16)倍,P <0.01];且在高级别BUC患者中表达量较第1次TURBT标本显著降低[(0.75±0.14)倍,P <0.05]。CCK-8结果显示T24Heat+Mimic组BUC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P <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T24Heat+Mimic组的凋亡率较T24Heat组显著上升[(5.88±1.01)倍,P <0.01];Transwell实验提示T24Heat+Mimic组迁移的T24数量较T24Heat组显著下降[(0.40±0.05)倍,P <0.01],侵袭的T24数量较T24Heat组显著下降[(0.23±0.04)倍,P <0.01]。5637Heat+Inhibitor组BUC细胞增殖明显增强(P <0.05),其凋亡率较5637Heat组显著下降[(0.11±0.02)倍,P <0.01],迁移细胞数较5637Heat组显著上升[(1.81±0.29)倍,P <0.01],侵袭细胞数较5637Heat组显著上升[(2.70±0.15)倍,P <0.01]。结论热损伤诱导的tR NA碎片tR F-Ile-AAT-1,可抑制BUC细胞的增殖与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皮癌 转运RNA碎片 热损伤 tRF-Ile-AAT-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激光与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效果及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19
20
作者 田官强 程量 +6 位作者 周志豪 陈衍霖 梁畅 雷雨声 符庭波 张喜荣 梁培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387-1396,共10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尿道激光与经尿道电切手术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NMIB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PubMed、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国期刊网... 目的对比分析经尿道激光与经尿道电切手术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NMIB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PubMed、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医学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检索NMIBC使用经尿道激光与经尿道电切手术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半随机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文献,并使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病例2 570例。对比结果如下:手术时间(MD=-0.70;95%CI:-2.78~1.38;P=0.51)及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率(OR=0.70;95%CI:0.24~2.06;P=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闭孔神经反射(OR=0.05;95%CI:0.02~0.10;P<0.001)、膀胱穿孔发生率(OR=0.11;95%CI:0.04~0.29;P<0.001)、术后导尿时间(MD=-1.08;95%CI:-1.46^-0.71;P<0.001)、住院时间(MD=-1.00;95%CI:-1.66^-0.34;P=0.003)、膀胱冲洗(OR=0.21;95%CI:0.13~0.35;P<0.001)、12个月复发率(OR=0.67;95%CI:0.48~0.93;P=0.02)及24个月复发率(OR=0.60;95%CI:0.41~0.86;P=0.005)上激光优于电切。结论经尿道激光手术治疗NMIBC术中并发症(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发生率、术后复发率低,恢复较快,较经尿道电切术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激光 尿道电切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