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器官移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莉 胡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5-671,共7页
近年来,在器官移植候选者和受者中预防和治疗HCV的策略发展迅速。尽管HCV感染在肝或非肝实体器官移植中不再威胁移植结果,但它们仍然是研究的焦点。由于丙型肝炎仍然是全球因肝硬化失代偿期、肝衰竭和肝细胞癌而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需... 近年来,在器官移植候选者和受者中预防和治疗HCV的策略发展迅速。尽管HCV感染在肝或非肝实体器官移植中不再威胁移植结果,但它们仍然是研究的焦点。由于丙型肝炎仍然是全球因肝硬化失代偿期、肝衰竭和肝细胞癌而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合适的采取器官移植,以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而近年来随着HCV阳性实体器官供体的增加,且对器官的需求仍显著超过供应,随着直接抗病毒药物的发展,全球逐渐开展将HCV阳性供体器官移植到HCV阴性受体中,这将可能显著提高移植率并降低等候名单死亡率。目前抗HCV治疗的有效性创造了一个重要的机会,通过增加器官移植的可及性和降低候诊死亡率将显著提高终末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属 抗病毒药 器官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2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治疗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黄祎 李哲 +3 位作者 雷宇 凌宁 付潇 周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08-812,共5页
目的:了解终末期肝病患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情况、临床特点及抗真菌治疗的效果,以期取得更好的疗效,改善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终末期肝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诱因、临床表现、血常规、G试验、影像学特征、真菌学特点、抗... 目的:了解终末期肝病患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情况、临床特点及抗真菌治疗的效果,以期取得更好的疗效,改善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终末期肝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诱因、临床表现、血常规、G试验、影像学特征、真菌学特点、抗真菌治疗时机和疗效,观察氟康唑、伏立康唑和卡泊芬净抗真菌的疗效。结果:102例患者中确诊28例,临床诊断29例,拟诊45例。其中腹部感染50例,肺部37例,血流8例,中枢4例,腹部肺部同时感染3例。均用过1~2个疗程的广谱抗菌药物,部分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G试验阳性患者82例。102例患者中58例口腔肉眼可见毛状白斑,涂片发现真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大于10×10~9个/L者58例(56.9%),中性粒细胞分类大于80%的79例(77.5%);29例患者CT发现肺部病变。氟康唑治疗17例,治愈10例(58.8%),无效7例;伏立康唑治疗23例,治愈15例(65.2%),无效8例;卡泊芬净治疗58例,治愈46例(79.3%),无效12例,治愈率以卡泊芬净组为高,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终末期肝病有高危因素存在,易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主要病原菌为念珠菌。但临床症状体征无特异性,易漏诊,治疗时间越早,疗效越好。卡泊芬净治疗终末期肝病伴发的侵袭性真菌感染疗效高、安全性好,适合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肝病 侵袭性真菌感染 氟康唑 伏立康唑 卡泊芬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82例医院感染患者现状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2
3
作者 罗玲 甘秀妮 赵富美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4年第4期412-414,共3页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对2012年在我院发生医院感染的3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不同患者年龄、住院时间、原发疾病、侵入性操作等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不同,年...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对2012年在我院发生医院感染的3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不同患者年龄、住院时间、原发疾病、侵入性操作等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不同,年龄60岁以上人群占58.64%,住院7~30天占51.31%,颅脑疾病占19.64%,接受侵入性操作占66.23%。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占首位,占70.68%。检出病原菌407株,主要为条件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61.18%。结论:年龄大、住院时间较长(7~30天)、原发疾病重、接受侵入性操作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可能性更大,重点关注以下人群,采取积极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癌前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20版) 被引量:51
4
作者 夏锋 +1 位作者 张大志 李雪松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14-518,共5页
肝癌目前占我国癌症死因的第二位。我国肝癌的发病特点大多遵循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三步曲”模式。癌前病变的筛查在胃癌、大肠癌和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的诊治中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肝硬化状态下的不典型增生结节具有较强的恶变潜能... 肝癌目前占我国癌症死因的第二位。我国肝癌的发病特点大多遵循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三步曲”模式。癌前病变的筛查在胃癌、大肠癌和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的诊治中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肝硬化状态下的不典型增生结节具有较强的恶变潜能,尤其是高级别不典型增生结节癌变率极高。基于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和专家临床经验,《肝细胞癌癌前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20版)》经多学科协作对肝脏高级别不典型增生结节作为肝癌的癌前病变,从概念、筛查、诊断、治疗和随访等各方面进行了归纳和界定,旨在提出和建立肝癌癌前病变的概念和诊疗原则,为降低我国肝癌的发病率和提高肝癌的总体治疗效果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癌前病变 诊断 多学科协作组 治疗 多学科协作组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固有免疫在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5
作者 方艳 Sandeepkumarkarn 张大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81-684,共4页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导致慢性肝病的重要病原体。固有免疫在慢性丙型肝炎的致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然杀伤(NK)细胞在肝脏中含量丰富,其在慢性HCV感染中介导的固有免疫反应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对近年来在慢性HCV感染中NK...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导致慢性肝病的重要病原体。固有免疫在慢性丙型肝炎的致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然杀伤(NK)细胞在肝脏中含量丰富,其在慢性HCV感染中介导的固有免疫反应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对近年来在慢性HCV感染中NK细胞介导的抗病毒固有免疫反应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自然杀伤细胞 固有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抗病毒药物在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6
作者 冉锡萍 蔡大川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82-1687,共6页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导致肝硬化的发生,肝硬化后出现肝细胞癌等并发症是慢性肝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抗病毒治疗可以实现持续病毒学应答,改善肝炎、肝纤维化,进而延缓病程进展。直接抗病毒药物(DAA)在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安全性...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导致肝硬化的发生,肝硬化后出现肝细胞癌等并发症是慢性肝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抗病毒治疗可以实现持续病毒学应答,改善肝炎、肝纤维化,进而延缓病程进展。直接抗病毒药物(DAA)在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被证实,其是否能改善肝硬化患者疾病并发症和预后逐渐成为讨论和研究的热点。相关数据主要由国外学者报告,我国DAA上市较晚,尚缺乏中远期数据。本文回顾了最新的相关研究,对DAA在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属 肝硬化 直接抗病毒药物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原在晚期肝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6
7
作者 吴静 蒋凤 +5 位作者 曾藤 徐华 雷宇 钟珊 周智 任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CT)测定在晚期肝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住院且入院后查PCT的362例晚期肝病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SBP组(... 目的 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CT)测定在晚期肝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住院且入院后查PCT的362例晚期肝病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SBP组(n=178)和非SBP组(n=184).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PCT水平及SBP组抗感染治疗后血浆PCT的动态变化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PCT诊断SBP的临床参考值及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SBP组腹水培养阳性率为4.6%(4/87).SBP组和非SBP组治疗前血浆PCT中位值分别为0.73和0.15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9,U=0.000).SBP组中有13例患者同时血培养阳性,其血浆PCT中位值为1.73 ng/ml,高于SBP组.SBP组抗感染治疗有效的病例中抗感染治疗后3、5、7 d,分别有46、19和25例患者的血浆中位PCT值下降为0.40、0.32和0.33 ng/ml,明显低于其抗感染治疗前的0.86(Z=-5.91,U=0.000)、0.72(Z=-3.10,U=0.002)和0.79 ng/ml(Z=-4.37,U=0.000).PCT诊断SBP的临床参考值为0.462 ng/ml(AUC=0.95,P=0.00,95% CI=0.928~0.972),敏感性为83.7%,特异性为94.9%.结论 SBP患者腹水培养阳性率低,PCT诊断SBP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感染越重,PCT值越高,其动态变化可作为判断SBP抗感染治疗是否有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肝疾病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17与Treg细胞免疫失衡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过程中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9
8
作者 王静 高伟 +4 位作者 安选 钟卿 胡怀东 胡鹏 任红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5-49,共5页
目的:研究Th17/Treg细胞免疫失衡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不同阶段的作用.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科慢性乙肝患者65例,其中包括7例无症状携带者(AsC),38例慢性乙肝轻、中度患者(CHB-LM),2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CSHB).另有10... 目的:研究Th17/Treg细胞免疫失衡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不同阶段的作用.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科慢性乙肝患者65例,其中包括7例无症状携带者(AsC),38例慢性乙肝轻、中度患者(CHB-LM),2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CSHB).另有10例健康对照者(HC).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与Treg细胞的频数,并用ELISA方法检测相关细胞因子IL-17,IL-1β,IL-6,IL-21和TGF-β的水平.结果:Th17细胞在CSHB组中的频数明显增加,Treg细胞在AsC组中的比例最高,Th17细胞与Treg细胞之间存在负相关,相关细胞因子(IL-1β,IL-6和IL-21)在CSHB组中的表达均增加,TGF-β因子在各组中无明显变化.结论:Th17与Treg细胞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不同疾病阶段存在免疫失衡.在免疫耐受阶段(AsC),Treg细胞发挥主要作用,而在严重炎症活动阶段,Th17细胞发挥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17细胞 TREG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HBV) 慢性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发生风险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娜 李娟 +2 位作者 李霞 梁露文 王小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85-890,共6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确诊为肝性脑病的188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病例组,且以1∶1的比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抽取同期188例肝硬化无肝性脑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性脑...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确诊为肝性脑病的188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病例组,且以1∶1的比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抽取同期188例肝硬化无肝性脑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病因、肝性脑病病史、肝衰竭、高蛋白饮食、腹膜炎、败/脓毒血症、碱中毒、低氯血症、低钠血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国际化标准比值(INR)、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 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肝性脑病病史、高蛋白饮食、碱中毒、MELD评分是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前白蛋白是其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肝功能严重损害、肝性脑病病史、高蛋白饮食及碱中毒等危险因素可增加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发生风险,应及时进行评估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性脑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福昔明片与环丙沙星片随机、单盲对照治疗急性细菌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凌宁 周智 +3 位作者 黄长武 张大志 任红 谭光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31-533,共3页
目的:评价国产利福昔明治疗细菌感染性腹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以国产环丙沙星作对照,研究利福昔明治疗细菌感染性腹泻的效果。利福昔明第1日每次0.4g,1日3次,第2日起每次0.4g,1日2次;环丙沙星第1日每次0.25g,... 目的:评价国产利福昔明治疗细菌感染性腹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以国产环丙沙星作对照,研究利福昔明治疗细菌感染性腹泻的效果。利福昔明第1日每次0.4g,1日3次,第2日起每次0.4g,1日2次;环丙沙星第1日每次0.25g,1日3次,第2日起每次0.25g,1日2次,疗程均为3~7天。治疗前后查血、尿、大便常规,肝功、肾功生化和心电图用于安全性评价。结果:利福昔明组29例,环丙沙星组25例,其中35例治疗前分离到病原菌,细菌阳性率为64.8%。临床有效率和临床痊愈率分别为100%和91.3%,两组临床有效率和临床痊愈率无统计学差异。细菌清除率分别为100%和87.5%,亦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未观察到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利福昔明片治疗细菌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可在细菌感染性腹泻治疗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昔明 环丙沙星 感染性腹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渝东南地区男性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检出情况及相关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洋 李飞 +1 位作者 孔令希 单幼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47-1052,共6页
目的:分析重庆市渝东南地区健康体检人群中成年男性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为NAFLD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16 792例男性体检者作为研... 目的:分析重庆市渝东南地区健康体检人群中成年男性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为NAFLD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16 792例男性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NAFLD检出率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研究对象中NAFLD患者3 441例,检出率20.5%;51~60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为29.4%。NAFLD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的均值水平明显高于非NAFLD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明显低于非脂肪肝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BMI、高血压,TG、ALT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重庆市渝东南地区男性体检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肝检出率较高,51~60岁年龄段最高;对肥胖、高血压、TG及ALT偏高人群应该重点进行NAFLD超声筛查,以便疾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男性 检出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发生隐匿性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刘思琴 王小梅 +3 位作者 李霞 梁露文 王可 王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59-364,共6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发生隐匿性肝性脑病(CHE)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0年6月重庆市某三甲医院的416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CHE分为CHE组(n=212)和非CHE组(n=204),收集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发生隐匿性肝性脑病(CHE)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0年6月重庆市某三甲医院的416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CHE分为CHE组(n=212)和非CHE组(n=204),收集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实施6个月随访。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连续校正χ^(2)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CHE的危险因素。结果CHE的发生率为51%,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病程、HE病史、感染、腹水、电解质紊乱、肝肾综合征、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凝血酶原时间、总胆红素、肌酐、血小板、凝血酶原活动度、白蛋白、MELD评分等是CHE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表明HE病史(OR=10.848,95%CI:4.971~23.674)、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OR=4.334,95%CI:1.203~15.621)、Child-Pugh肝功能分级(OR=4.968,95%CI:1.299~18.992)、MELD评分(OR=1.253,95%CI:1.161~1.352)是CHE的独立预测因子(P值均<0.05);CHE组患者的中短期再入院、HE和死亡发生率均高于非CHE组(P值均<0.05)。结论CHE发生率较高,且影响患者预后,既往HE病史、TIPS术后、Child-Pugh分级C级和MELD评分较高的患者应警惕CHE的发生,早发现、早筛查、早干预,以最大限度改善肝硬化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肝硬化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隐匿型肝性脑病筛查平台的建立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思琴 李霞 +3 位作者 梁露文 刘姗姗 王可 王小梅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81-84,共4页
目的建立肝硬化隐匿型肝性脑病筛查平台,探讨基于平台的早期干预对肝硬化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55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80)和观察组(n=175),对照组采用常规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隐匿型肝性脑病筛查平台的... 目的建立肝硬化隐匿型肝性脑病筛查平台,探讨基于平台的早期干预对肝硬化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55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80)和观察组(n=175),对照组采用常规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隐匿型肝性脑病筛查平台的随访管理,随访6个月后评价应用效果。结果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再入院、肝性脑病和死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隐匿型肝性脑病筛查平台的建立,为肝硬化患者构建了早期筛查、随访、健康教育和护患交流的一体化管理平台,有助于隐匿型肝性脑病的早期筛查和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隐匿型肝性脑病 筛查 随访管理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外膜蛋白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和表达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丹 童师雯 +5 位作者 张红敏 李宏 胡鹏 杨轶轩 张大志 胡怀东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1-44,共4页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S基因(包括Pre-S1,Pre-S2和S)的真核表达质粒.方法:将PCR克隆获得的Large surface antigen of HBV,Middle surface antigen of HBV和Small surface antigen of HBV基因片段通过T-A克隆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mv-T...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S基因(包括Pre-S1,Pre-S2和S)的真核表达质粒.方法:将PCR克隆获得的Large surface antigen of HBV,Middle surface antigen of HBV和Small surface antigen of HBV基因片段通过T-A克隆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mv-Tag2B,构建重组质粒Tag2B-LS,Tag2B-MS和Tag2B-SS,经测序后转染293FT细胞,收取蛋白并鉴定.结果:分别双酶切构建的重组质粒,获得相应大小的DNA片段,且测序证实为有完整读码框的S基因,重组质粒分别转染293FT细胞并表达,经Western Blot鉴定证实.结论: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质粒Tag2B-LS,Tag2B-MS和Tag2B-SS,并能正确表达,为进一步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外膜蛋白的功能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膜蛋白 乙型肝炎病毒 Tag2B 真核表达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在慢性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詹柱 张琼方 曾维琼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5-328,共4页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严重的细菌感染和脓毒症的诊断标志物,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慢性肝脏疾病患者中,PCT的生物合成是否受到肝脏疾病的影响还不明确,有部分研究肯定了PCT对肝硬化并发感染及自发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但...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严重的细菌感染和脓毒症的诊断标志物,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慢性肝脏疾病患者中,PCT的生物合成是否受到肝脏疾病的影响还不明确,有部分研究肯定了PCT对肝硬化并发感染及自发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但也有部分研究持否定态度。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移植术后、原发性肝癌广泛转移等情况下,PCT可能异常升高。通过连续动态监测及结合其他指标综合评价,PCT对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对抗生素使用的指导价值仍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肝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肝支持系统对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 cccDNA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培 秦波 +1 位作者 单幼兰 刘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463-1466,共4页
目的:建立HBV cccDNA荧光定量PCR方法并检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前后血清中HBVcccDNA含量。初步探索人工肝支持系统对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 cccDNA的影响。方法:以50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前后血清... 目的:建立HBV cccDNA荧光定量PCR方法并检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前后血清中HBVcccDNA含量。初步探索人工肝支持系统对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 cccDNA的影响。方法:以50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前后血清作为检测标本,对血清中总HBV DNA、HBV cccDNA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用SAS8.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功建立定量检测HBV cccDNA方法并证实在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存在HBV cccDNA。在人工肝血浆置换前后总HBV DNA及HBV cccDNA含量明显降低(P<0.05)。总HBV DNA与HBV cccDNA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r=0.78,P<0.01)。总HBV DNA水平与PT(r=0.37,P<0.01)、ALT(r=0.29,P<0.05)、AST(r=0.39,P<0.01)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HBV cccDNA水平与PT(r=0.34,P<0.05)、ALT(r=0.34,P<0.05)、AST(r=0.40,P<0.01)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总HBV DNA及HBV cccDNA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肝细胞坏死程度;血浆置换术后病毒含量明显降低,为进一步研究重型乙型肝炎治疗途径及发病机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共价闭合环状DNA 荧光定量PCR 重型乙型肝炎 人工肝支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蜜蜂蜂毒刺疗致急性肝衰竭1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石统东 任红 罗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3-183,共1页
关键词 中毒 重型肝炎 蜂毒刺疗 蜜蜂 急性肝衰竭 皮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宋亚兰 罗玲 张运芝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93-996,共4页
目的·分析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 783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并发肠梗阻患者128例(7.18%)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未并发肠梗阻患者128例作为... 目的·分析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 783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并发肠梗阻患者128例(7.18%)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未并发肠梗阻患者128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研究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肠梗阻的临床症状隐匿,容易被漏诊或延迟诊断。观察组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便排气、发热、自发性腹膜炎、腹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腹部手术史、白细胞计数、血清钾、血清钠、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清白蛋白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肠梗阻的危险因素。进一步的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腹部手术史、白细胞计数、血清钾、血清钠、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清白蛋白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肠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50岁、有腹部手术史、合并腹腔感染、低钾、低钠、低血清白蛋白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容易并发肠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肠梗阻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V304-SKOV3和L_(929)-H_(22)细胞协同形成血管样结构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红梅 汤为学 +1 位作者 张大志 金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525-529,共5页
目的:在建立肿瘤基质血管内皮细胞模型(ECV304-SKOV3)和成纤维细胞模型(L929-H22)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二者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中的协同作用。方法:对ECV304-SKOV3和L929-H22细胞用RT-PCR测定其端粒酶活性,双室联合培养测定ECV304-SKOV3... 目的:在建立肿瘤基质血管内皮细胞模型(ECV304-SKOV3)和成纤维细胞模型(L929-H22)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二者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中的协同作用。方法:对ECV304-SKOV3和L929-H22细胞用RT-PCR测定其端粒酶活性,双室联合培养测定ECV304-SKOV3细胞游走与管腔形成能力、L929-H22细胞促进肿瘤细胞侵袭与内皮细胞管腔形成能力。结果:ECV304-SKOV3细胞和L929-H22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明显强于亲代细胞ECV304、L929,分别为0.778±0.011、0.875±0.026、0.692±0.014、0.684±0.012(P<0.001)。ECV304-SKOV3细胞较ECV304细胞的游走能力强2.10倍,差异非常显著(P<0.001),且管腔形成能力明显增强,管腔数多0.94倍(P<0.01),管腔长0.91倍(P<0.01)。L929-H22明显促进肿瘤细胞侵袭(P<0.001)与ECV304、ECV304-SKOV3细胞形成管型(P<0.05),尤其与ECV304-SKOV3联合培养时形成的管腔最多且最长(P<0.01;P<0.001)。结论:肿瘤基质血管内皮细胞存活能力、游走与管腔形成能力增强。肿瘤基质成纤维细胞明显促进肿瘤细胞侵袭与血管内皮细胞形成管型。二者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中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成纤维细胞 内皮细胞 血管形成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水乳铁蛋白及C反应蛋白检测诊断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6
20
作者 梁丽 雷宇 +3 位作者 银代淑 钟珊 周智 任红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9-223,共5页
目的探讨腹水乳铁蛋白和C反应蛋白(CRP)诊断失代偿性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价值。方法以2011年5月—2011年12月住院诊断的肝硬化并发腹水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治疗前后腹水,检测腹水中的腹水多形核白细胞(PMN)和腹水培... 目的探讨腹水乳铁蛋白和C反应蛋白(CRP)诊断失代偿性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价值。方法以2011年5月—2011年12月住院诊断的肝硬化并发腹水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治疗前后腹水,检测腹水中的腹水多形核白细胞(PMN)和腹水培养。测定腹水中的乳铁蛋白和CRP。结果 66例患者共收集117份腹水标本。26例患者PMN≥250×10^6/L为SBP组,其中11例患者体温波动于37.3~38.0℃,11例患者外周血WBC>10×10^9/L,12例患者中性粒细胞比率大于0.75,仅8例患者腹水培养阳性。另12例为疑似SBP,其余28例符合非SBP诊断。治疗前SBP组和非SBP组乳铁蛋白含量分别为(768.46±611.70)ng/mL和(98.28±56.81)ng/mL。CRP为(9.397±3.737)mg/L和(1.786±0.520)mg/L。经过积极抗感染和支持治疗,SBP组乳铁蛋白和CRF明显下降,分别平均为657.05 ng/mL、8.130 mg/L。乳铁蛋白诊断SBP的临床参考值为233 ng/mL,其诊断灵敏度为96.2%,特异度为97.5%。CRP的临床参考值为4.39 mg/L,灵敏度为92.3%,特异度为92.5%。联合乳铁蛋白和CRP诊断SBP,灵敏度为99.70%、特异度为90.18%。结论腹水乳铁蛋白和CRP检测用于诊断SBP特异度和灵敏度高,对SBP的诊断具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铁蛋白 C反应蛋白 自发性腹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