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确诊为肝性脑病的188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病例组,且以1∶1的比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抽取同期188例肝硬化无肝性脑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性脑...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确诊为肝性脑病的188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病例组,且以1∶1的比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抽取同期188例肝硬化无肝性脑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病因、肝性脑病病史、肝衰竭、高蛋白饮食、腹膜炎、败/脓毒血症、碱中毒、低氯血症、低钠血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国际化标准比值(INR)、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 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肝性脑病病史、高蛋白饮食、碱中毒、MELD评分是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前白蛋白是其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肝功能严重损害、肝性脑病病史、高蛋白饮食及碱中毒等危险因素可增加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发生风险,应及时进行评估与管理。展开更多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S基因(包括Pre-S1,Pre-S2和S)的真核表达质粒.方法:将PCR克隆获得的Large surface antigen of HBV,Middle surface antigen of HBV和Small surface antigen of HBV基因片段通过T-A克隆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mv-T...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S基因(包括Pre-S1,Pre-S2和S)的真核表达质粒.方法:将PCR克隆获得的Large surface antigen of HBV,Middle surface antigen of HBV和Small surface antigen of HBV基因片段通过T-A克隆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mv-Tag2B,构建重组质粒Tag2B-LS,Tag2B-MS和Tag2B-SS,经测序后转染293FT细胞,收取蛋白并鉴定.结果:分别双酶切构建的重组质粒,获得相应大小的DNA片段,且测序证实为有完整读码框的S基因,重组质粒分别转染293FT细胞并表达,经Western Blot鉴定证实.结论: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质粒Tag2B-LS,Tag2B-MS和Tag2B-SS,并能正确表达,为进一步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外膜蛋白的功能打下基础.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确诊为肝性脑病的188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病例组,且以1∶1的比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抽取同期188例肝硬化无肝性脑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病因、肝性脑病病史、肝衰竭、高蛋白饮食、腹膜炎、败/脓毒血症、碱中毒、低氯血症、低钠血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国际化标准比值(INR)、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 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肝性脑病病史、高蛋白饮食、碱中毒、MELD评分是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前白蛋白是其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肝功能严重损害、肝性脑病病史、高蛋白饮食及碱中毒等危险因素可增加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发生风险,应及时进行评估与管理。
文摘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S基因(包括Pre-S1,Pre-S2和S)的真核表达质粒.方法:将PCR克隆获得的Large surface antigen of HBV,Middle surface antigen of HBV和Small surface antigen of HBV基因片段通过T-A克隆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mv-Tag2B,构建重组质粒Tag2B-LS,Tag2B-MS和Tag2B-SS,经测序后转染293FT细胞,收取蛋白并鉴定.结果:分别双酶切构建的重组质粒,获得相应大小的DNA片段,且测序证实为有完整读码框的S基因,重组质粒分别转染293FT细胞并表达,经Western Blot鉴定证实.结论: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质粒Tag2B-LS,Tag2B-MS和Tag2B-SS,并能正确表达,为进一步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外膜蛋白的功能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