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微泡联合Ad-EGFP/HIF-1α介导EPCs归巢大鼠缺血心肌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巧 冉海涛 +5 位作者 王志刚 钟世根 凌智瑜 李攀 李兴升 陈庆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030-2033,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破坏微泡联合Ad-EGFP/HIF-1α介导EPCs移植归巢大鼠缺血心肌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SD大鼠骨髓人脐血单个核细胞(MNC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表皮生长因子... 目的观察超声破坏微泡联合Ad-EGFP/HIF-1α介导EPCs移植归巢大鼠缺血心肌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SD大鼠骨髓人脐血单个核细胞(MNC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导培养;Ad-EGFP/HIF-1α在HNK293细胞中进行扩增,之后感染体外培养的内皮祖细胞(EPCs)。将30只SD大鼠建立MI模型后随机分为5组:①空白对照组(C),②超声+微泡组(US+MB),③单纯EPCs组(EPCs),④超声+EPCs组(US+EPCs),⑤超声+微泡+EPCs组(US+MB+EPCs)。EPCs移植后48h处死大鼠,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大鼠心肌组织内EPCs的分布,Westernblot检测HIF-1α的表达。结果 US+MB+EPCs组绿色荧光强度高于其他各组,Westernblot显示,US+MB+EPCs组HIF-1α蛋白表达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超声破坏微泡联合Ad-EGFP/HIF-1α介导EPCs移植可有效促进EPCs归巢,为干细胞移植治疗IHD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重组腺病毒 内皮祖细胞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2200733和rs251253多态性与心房颤动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瑛 李芝峰 +4 位作者 王亚珠 范晋奇 徐燕萍 陈伟杰 殷跃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探讨rs2200733和rs251253多态性与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发生的关联性。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择房颤患者100例(房颤组)和非房颤患者107例(对照组)进行rs2200733和rs251253单核苷酸多态性和房颤的关联研究。所... 目的:探讨rs2200733和rs251253多态性与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发生的关联性。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择房颤患者100例(房颤组)和非房颤患者107例(对照组)进行rs2200733和rs251253单核苷酸多态性和房颤的关联研究。所有患者均采集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患者rs2200733和rs251253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结果:rs2200733位点在病例组中存在多态性,分别为TT、CT和CC型,其基因型频率在AF组和对照组分别依次为21.0%、65.0%、14.0%和29.0%、46.7%、24.3%。基因型分布在房颤组和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27),CT基因型频率在AF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2)。C等位基因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的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rs251253位点GG、AG和AA的基因型频率在AF组和对照组分别依次为70.0%、28.0%、2.0%和70.1%、25.2%、4.7%,基因型分布、G等位基因频率和A等位基因频率在房颤组和对照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rs2200733位点多态性与房颤发生存在相关性,CT基因型可能是房颤患者的一个遗传易感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rs2200733 rs251253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干预在老年患者心脏介入手术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胡蓉 纪晓抒 +1 位作者 兰先彬 罗开良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749-750,共2页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老年患者心脏介入手术的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对病人实施心理干预,采用HAMA、HAMD量表和临床自行设计问卷对105老年患者手术前后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心理干预能有效地稳定心脏介入手术老年患者情绪,消...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老年患者心脏介入手术的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对病人实施心理干预,采用HAMA、HAMD量表和临床自行设计问卷对105老年患者手术前后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心理干预能有效地稳定心脏介入手术老年患者情绪,消除焦虑、抑郁。结论:老年患者心脏介入手术治疗同时,辅以心理干预能有助患者的手术恢复和不良情绪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干预 老年 心脏介入手术 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外治疗依从性及远期生存状况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赵睿 卢前微 +1 位作者 杨蕊 佘强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3-168,共6页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外治疗依从性及其对远期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收集了重庆部分三甲医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且治疗后出院的患者636例。通过不同方式对其进行5年的随访,了解患者在院外的...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外治疗依从性及其对远期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收集了重庆部分三甲医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且治疗后出院的患者636例。通过不同方式对其进行5年的随访,了解患者在院外的治疗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最终574例入选,心因性死亡180例,病死率为31.4%,院外用药依从性差为死亡患者的主要特征。结论:治疗依从性差为本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年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治疗依从性 远期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GF参与Ang Ⅱ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激活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晓歌 陶小玲 +1 位作者 张贤锐 苏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03-608,共6页
目的:探讨胎盘生长因子(PLGF)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激活心脏成纤维细胞(CFs)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原代分离培养并鉴定新生SD大鼠CFs。蛋白免疫印迹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PLGF和磷酸化ERK1/2(p-ERK1/2),免疫荧光观察α-SM... 目的:探讨胎盘生长因子(PLGF)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激活心脏成纤维细胞(CFs)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原代分离培养并鉴定新生SD大鼠CFs。蛋白免疫印迹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PLGF和磷酸化ERK1/2(p-ERK1/2),免疫荧光观察α-SMA的表达,WST-1法检测细胞增殖,RT-PCR检测PLGF、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1)Ang Ⅱ组PLGF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联用替米沙坦后,PLGF mRNA表达水平下降;Ang II组PLGF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PLGF诱导CFs增殖及α-SMA蛋白表达增加(P<0.05);PLGF干预CFs 60 min后,p-ERK1/2蛋白水平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Ang Ⅱ+anti-PLGF组与Ang Ⅱ组比较,细胞增殖和α-SMA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I型和Ⅲ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水平亦下调(P<0.05)。结论:PLGF可能参与Ang Ⅱ诱导的CFs增殖和纤维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胎盘生长因子 心脏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微泡介导H-FABP基因改善慢性心衰大鼠的心功能 被引量:4
6
作者 童欣 刘地川 +1 位作者 吴泓权 蔡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6-400,共5页
目的研究超声靶向破坏微泡(ultrasound 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UTMD)技术转染H-FABP基因对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6只,体质量(220±20)g,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于心肌梗死... 目的研究超声靶向破坏微泡(ultrasound 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UTMD)技术转染H-FABP基因对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6只,体质量(220±20)g,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于心肌梗死8周后,将存活的31只心衰大鼠随机分为4组:①H-FABP+超声+微泡组(H-FABP+US/MB组,n=8),用超声破坏携H-FABP基因微泡转染大鼠心肌;②超声+微泡组(US/MB组,n=8),用超声破坏不含基因的微泡;③H-FABP+生理盐水组(H-FABP+NS组,n=8),由颈静脉输入含基因的生理盐水;④单纯手术组(SA组,n=7),仅由颈静脉输入生理盐水;⑤假手术组(SS组,n=6)。基因转染14 d后测定各组大鼠心功能,Western blot检测左心室非梗死区H-FABP表达,ELISA法检测静脉血及非梗死区心肌游离脂肪酸(FFA)含量,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法检测非梗死区心肌组织脂质过氧化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非梗死区心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结果心肌梗死大鼠各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心功能明显下降(P<0.05),H-FABP表达明显下降(P<0.05),静脉血及心肌FFA含量明显升高(P<0.05),丙二醛(MDA)水平明显升高(P<0.05),iNOS表达明显升高(P<0.05)。H-FABP+超声+微泡组与心肌梗死大鼠中的另外3组比较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H-FABP表达升高(P<0.05),心肌FFA含量降低(P<0.05),MDA水平降低(P<0.05),iNOS表达受抑制(P<0.05)。结论超声微泡介导的H-FABP转染可改善大鼠慢性心衰时心功能。可能与通过提高H-FABP表达、降低心肌FFA含量、改善心肌氧化应激水平、进而抑制iNOS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微泡 脂肪酸结合蛋白 心力衰竭 游离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慢性心肌梗死模型制备的改进 被引量:6
7
作者 肖骏 佘强 +2 位作者 罗开良 黄开顺 曹友德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6-398,共3页
目的改进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方法,提高术后大鼠存活率。方法采用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开胸行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术后给予呼吸道管理。结果术后存活率达到76%,4周存活率达到67.5%。结论准确结扎前降支才能保证造模成功,加强呼... 目的改进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方法,提高术后大鼠存活率。方法采用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开胸行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术后给予呼吸道管理。结果术后存活率达到76%,4周存活率达到67.5%。结论准确结扎前降支才能保证造模成功,加强呼吸道管理是提高术后大鼠存活率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动物模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左心房与肺静脉自主神经的分布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高崇瀚 汪飞 +2 位作者 姜蓉 张进 殷跃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7-201,共5页
目的定量研究犬左心房(LA)及肺静脉(PV)不同区域心脏自主神经的分布,并探讨其在心房颤动中的意义。方法 8只健康成年杂种犬于急性生理实验后立即处死,分别收集左心房后壁(PLA)、左心房顶(LAR)、左心房前壁(ALA)、房间隔(IAS)、左心耳(L... 目的定量研究犬左心房(LA)及肺静脉(PV)不同区域心脏自主神经的分布,并探讨其在心房颤动中的意义。方法 8只健康成年杂种犬于急性生理实验后立即处死,分别收集左心房后壁(PLA)、左心房顶(LAR)、左心房前壁(ALA)、房间隔(IAS)、左心耳(LAA)及肺静脉(PV),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标记交感、副交感神经,定量测定不同区域交感、副交感神经密度。结果交感、副交感神经在左心房和肺静脉不同区域间的分布相似。不同区域交感神经密度,除PV vs.PLA(P=0.211),IAS vs.LAR(P=0.140)及LAR vs.ALA(P=0.204)外,其余区域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区域副交感神经密度,除PV vs.PLA(P=0.256),IAS vs.LAR(P=0.130),LAR vs.ALA(P=0.238)及ALA vs.LAA(P=0.124)外,其余区域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区域交感、副交感神经密度由高至低依次均为:PLA>PV>IAS>LAR>ALA>LAA。交感、副交感神经密度从心房及肺静脉组织外层、心肌层至内层呈梯度下降,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静脉近端交感、副交感神经密度明显高于远端(P<0.001)。结论心脏自主神经在LA及PV呈区域异质性分布,这与房颤的发生及维持密切相关,在房颤的消融治疗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脏自主神经 左心房 肺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声学造影无创性评价X综合征患者心肌微循环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地川 凌智瑜 +4 位作者 王志刚 张茂惠 冉海涛 邓昌明 黄晶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0-182,共3页
目的应用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观察X综合征患者心肌微循环灌注的特点。方法选取X综合征患者10例(Ⅰ组),健康自愿者10例(Ⅱ组),采用SonoVue进行实时心肌声学造影检查,获取心尖四腔切面图像,采用声学密度定量技术测定达到峰值的最大显影强... 目的应用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观察X综合征患者心肌微循环灌注的特点。方法选取X综合征患者10例(Ⅰ组),健康自愿者10例(Ⅱ组),采用SonoVue进行实时心肌声学造影检查,获取心尖四腔切面图像,采用声学密度定量技术测定达到峰值的最大显影强度A,曲线上升平均斜率β及A·β乘积,并绘制时间-强度曲线。结果X综合征患者心肌显影的峰值强度A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反映心肌血流速度的β值较正常对照组低(P<0.01),反映心肌血流量的A·β乘积也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实时心肌声学造影可定量分析X综合征患者心肌微循环灌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声学造影 Ⅹ综合征 心肌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犬复杂碎裂心房电图的神经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高崇瀚 汪飞 +3 位作者 张进 李崇雁 李发琪 殷跃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57-1360,共4页
目的探讨心房自主神经在心房颤动时复杂碎裂心房电图(CFAE)产生中的作用。方法 12只健康成年杂种犬随机均分为异丙肾上腺素(Iso)组和乙酰胆碱(Ach)组,每组6只。麻醉后开胸,分别于两组犬心耳表面局部应用Iso溶液或Ach溶液,诱发心房颤动... 目的探讨心房自主神经在心房颤动时复杂碎裂心房电图(CFAE)产生中的作用。方法 12只健康成年杂种犬随机均分为异丙肾上腺素(Iso)组和乙酰胆碱(Ach)组,每组6只。麻醉后开胸,分别于两组犬心耳表面局部应用Iso溶液或Ach溶液,诱发心房颤动。经心外膜记录两组犬的心房电图,分别标记CFAE和非CFAE位点,测定CFAE和非CFAE位点心房组织的自主神经密度。结果 Iso组CFAE位点心房组织交感神经密度[(4.23±1.15)×103μm2/mm2]显著高于非CFAE位点[(0.33±0.13)×103μm2/mm2,P<0.001];Ach组CFAE位点心房组织副交感神经密度[(7.37±1.43)×103μm2/mm2]明显高于非CFAE位点[(0.53±0.14)×103μm2/mm2,P<0.001]。结论房颤时CFAE多位于心房自主神经密度较高的区域,自主神经可能是CFAE产生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复杂碎裂心房电图 自主神经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s、FasL在兔甲亢性心脏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华康 戴引 殷跃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5期673-676,共4页
目的:研究Fas、FasL在甲亢性心脏病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甲亢性心脏病发病中的可能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新西兰白兔20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实验组腹腔注射左旋甲状腺素(50μg/kg/d×28天)建立甲亢... 目的:研究Fas、FasL在甲亢性心脏病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甲亢性心脏病发病中的可能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新西兰白兔20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实验组腹腔注射左旋甲状腺素(50μg/kg/d×28天)建立甲亢动物模型。分别于实验第0、7、14、21、28天测定兔心率、体重、体温,耳缘静脉采血,用放免法测TT3、TT4。实验前后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LV)、左室后壁(LVPW)、室间隔(IVS)厚度、左房(LA)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光镜下观察心房、心室肌形态结构,测定心肌细胞直径,Masson染色测定胶原容积分数(CVF),免疫组化半定量检测Fas、FasL在左、右心房及心室的表达。结果:实验组LA、LV、LVPW、IVS厚度,心室质量指数,心肌细胞直径、CVF以及左房、左室Fas阳性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甲状腺素(Levothyroxine L-Thy)可诱导心肌肥厚、心肌细胞结构改变、心肌细胞凋亡以及心肌间质纤维化;Fas/FasL系统可能与甲亢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亢性心脏病 FAS FAS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纤维化血清指标观察(摘要) 被引量:4
12
作者 邓昌明 黄晶 +1 位作者 刘东 罗开良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5-175,共1页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肌纤维化 血清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S阻断剂对实验性高甲状腺素毒性兔心房电生理和离子通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肖培林 高崇翰 +2 位作者 范晋奇 龙毅 殷跃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726-1730,共5页
目的研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 angiotensin system,RAS)在甲状腺素诱导的心房电重构和离子通道重构中的作用,探讨RAS阻断剂对甲状腺素诱导的心房重构的影响。方法 4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4组(n=10):正常对照、甲状腺素、贝那普利及... 目的研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 angiotensin system,RAS)在甲状腺素诱导的心房电重构和离子通道重构中的作用,探讨RAS阻断剂对甲状腺素诱导的心房重构的影响。方法 4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4组(n=10):正常对照、甲状腺素、贝那普利及厄贝沙坦干预组。腹腔注射左旋甲状腺素(Levothyroxine,L-Thy)建立兔甲状腺素毒性模型,贝那普利组和厄贝沙坦组同时给予贝那普利或厄贝沙坦。4周后,通过心内电生理仪测定心房有效不应期,连续高频刺激诱发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评价心房频率适应性和AF诱发率,荧光定量PCR检测L型Ca2+通道(Cav1.2和Cav1.3亚基)和Ito电流相关亚基(kv1.4、kv4.2和kv4.3)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L型Ca2+通道α亚基和kv4.2蛋白表达。结果贝那普利和厄贝沙坦明显降低AF诱发率并明显改善高甲状腺素诱导的频率适应性变化。贝那普利组(76.63±4.44)ms和厄贝沙坦组(79.00±4.95)ms心房有效不应期较甲状腺素组(75.13±5.41)ms无明显延长(P>0.05)。L型Ca2+通道蛋白表达在贝那普利组(1.15±0.24)和厄贝沙坦组(1.08±0.17)明显高于甲状腺素组(0.56±0.11)(P<0.01),但对高甲状腺素引起的Ito电流相关亚基变化无明显抑制作(P>0.05)。结论 RAS可能参与了高甲状腺素性诱导的心房电生理和离子通道改变,贝那普利和厄贝沙坦可以改善L-Thy诱导的心房电重构和离子通道重构,并降低高甲状腺素致AF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心房颤动 心房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UPS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Hsp27和TNF-α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戴翠莲 罗开良 +1 位作者 陈章荣 赵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2115-2119,共5页
目的研究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Hsp27)的影响及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探讨抑制UPS后可能的心肌保护作用机制,为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目的研究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Hsp27)的影响及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探讨抑制UPS后可能的心肌保护作用机制,为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新的干预途径。方法64只SD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再灌注+治疗(I/R+T)组于再灌注前5min静脉注射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0.75mg/kg,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I)组及假手术(Sham)组注射与之相同容积的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心肌梗死范围、再灌注6h后各组大鼠心肌组织Hsp27及TNF-α的表达。结果与I/R组相比,I/R+T组大鼠心肌梗死范围明显减少(P<0.05),Hsp27表达显著增加[mRNA水平分别为(95.37±18.38)和(68.14±17.58),P<0.01;蛋白质积分光密度值分别为(82.57±6.39)和(39.96±7.28),P<0.001]。TNF-α表达降低[mRNA分别为(45.53±10.65)和(76.52±19.12),P<0.01;蛋白质积分光密度值分别为(60.12±9.32)和(42.33±5.95),P<0.01]。结论适当抑制UPS能够显著升高Hsp27的水平,抑制TNF-α表达,减少心肌梗死范围,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 热休克蛋白27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僵硬指数对冠心病的预测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章荣 罗开良 +2 位作者 殷跃辉 胡蓉 肖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7-419,共3页
目的探讨动脉僵硬指数(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SI)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四川宇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血管硬度测量仪测量4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与40例健康人的ASI。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为三个亚组:1支... 目的探讨动脉僵硬指数(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SI)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四川宇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血管硬度测量仪测量4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与40例健康人的ASI。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为三个亚组:1支血管病变组(n=14)、2支血管病变组(n=16)及3支血管病变组(n=10),分析血管病变支数与ASI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的ASI值分别为124.4±22.9、88.2±15.9,冠心病组的ASI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大,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1支血管病变组、2支血管病变组及3支血管病变组的ASI值分别为107.2±9.1、121.4±12.6、153.3±22.0,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ASI值也相应增加,三亚组之间ASI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I可以作为冠心病的一个新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僵硬指数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心肌细胞/MSCs共培养体系中MSCs出现心肌分化表型 被引量:2
16
作者 苏立 陈运贞 +1 位作者 张晓刚 佘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44-647,651,共5页
目的:观察MSCs在心肌细胞/MSCs共培养体系中向心肌细胞的分化情况。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然后将传代后大鼠MSCs与心肌细胞混合培养,建立心肌细胞/MSCs共培养体系,同时以心肌细胞培养上清液及成纤维细胞培养上清液为诱导因素... 目的:观察MSCs在心肌细胞/MSCs共培养体系中向心肌细胞的分化情况。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然后将传代后大鼠MSCs与心肌细胞混合培养,建立心肌细胞/MSCs共培养体系,同时以心肌细胞培养上清液及成纤维细胞培养上清液为诱导因素作对照。培养1周后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MSCs中心肌特异性cTnT蛋白的表达。结果:在心肌细胞/MSCs共培养体系中,MSCs与心肌细胞交织成网状,部分MSCs出现cTnT的表达,而对照组MSCs未检出cTnT的表达。结论:体外模拟的心肌环境可以诱导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并表达心肌细胞特异性标志物,诱导MSCs向心肌分化的分子信号可能是心肌细胞膜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诱导 细胞分化 其培养 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管超声辐照犬心肌组织的生物效应 被引量:2
17
作者 袁侨英 黄晶 +2 位作者 朱正伟 邓辉胜 李进嵩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0-122,128,共4页
探索导管超声在活体犬心腔内辐照心肌的可行性,及辐照后对心肌组织、细胞的生物效应.研制超声辐照导管在X线影像引导下经介入法进入活体犬左心室腔,在心腔内以频率4.3MHz、声能1w/cm2的超声照射心肌1min;即刻观察超声照射后血流动力学... 探索导管超声在活体犬心腔内辐照心肌的可行性,及辐照后对心肌组织、细胞的生物效应.研制超声辐照导管在X线影像引导下经介入法进入活体犬左心室腔,在心腔内以频率4.3MHz、声能1w/cm2的超声照射心肌1min;即刻观察超声照射后血流动力学、心肌组织和细胞病理形态、超微结构的变化.导管超声辐照后光镜见心肌轻微充血,电镜发现线粒体普遍轻微肿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隙增宽,肌浆网扩张;血流动力学检测则显示有心肌收缩增强的趋势.超声辐照导管在心腔内辐照活体心肌安全可行,具有增加细胞膜及毛细血管通透性等生物效应、并且未产生毒副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 超声辐照 生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戴翠莲 罗开良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528-531,共4页
目的: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结扎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后,松开结扎线再灌注6h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治疗(I30min/R6h+T)组于再灌注前5min静脉注射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 0.75mg/... 目的: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结扎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后,松开结扎线再灌注6h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治疗(I30min/R6h+T)组于再灌注前5min静脉注射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 0.75mg/kg,对照(I30min/R6h)组、假手术(Sham)组和缺血30min无再灌注(I30min)组注射与之相同容积的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心肌梗死体积、心肌酶标志物水平变化。结果:与Sham组相比,I30min组的心肌梗死体积以及心肌梗死体积占左室心肌体积的百分比均明显增加(P<0.01),血浆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TnI)显著升高;再灌注前蛋白酶体抑制MG-132治疗则明显减小了缺血30min再灌注6h组大鼠的心肌梗死体积(P<0.05)以及降低了血浆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P<0.05)。结论:MG-132能有效地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蛋白酶体抑制剂 急性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酶体抑制剂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戴翠莲 罗开良 +1 位作者 姜黔峰 张新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86-1489,共4页
目的: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急性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12只、缺血再灌注(I/R)组16只及缺血再灌注治疗(I/R+T)组16只;根据再灌注时间不同,各组大鼠又被分为24h及7 d亚组。... 目的: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急性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12只、缺血再灌注(I/R)组16只及缺血再灌注治疗(I/R+T)组16只;根据再灌注时间不同,各组大鼠又被分为24h及7 d亚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I,/R+T组于再灌注前5 min静脉注射MG-132(0.75mg/kg)I,/R组及Sham组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各组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血流动力学参数、心肌组织结构改变及脑钠肽水平。结果:与I/R组相比I,/R+T组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明显降低(34%vs 67%,P<0.05),心律失常起始时间比IR组显著延迟[(102.0±11.0)s vs(406.0±36.7)s,P<0.01];心功能检测显示,7 d后左心室收缩压(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及左心室等容收缩期内压最大上升速率(The maximumrate ofleft ventricular pressure rise,+dp/dtmax)增加显著[,分别为(126.45±13.41)mmHg vs(108.64±15.61)mmHg,P<0.05;5 355±754 mmHg/s vs 4 860±680 mmHg/s,P<0.05],左心室舒张未压(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pressure,LVEDP)明显降低[(15.50±6.94)mmHg/s vs(20.66±8.80)mmHg/s,P<0.05],脑钠肽水平由I/R组的(1 486±142)pg/ml降低至(231±134)pg/ml(P<0.01)。病理形态学发现,MG-132能显著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坏死、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改善心肌组织重塑。结论:蛋白酶体抑制剂能够改善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结构和功能,具有心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体抑制剂 心功能 脑钠肽 心脏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心肌黏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进嵩 张春晓 +4 位作者 邓辉胜 江永红 朱悫 袁侨英 黄晶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99-1203,共5页
目的:活体检测急性梗死后梗死心肌黏弹性的改变并探讨其病理机制。方法:通过应用介入超声印压检测系统(intervention ultrasound indentation system,IUIS)分别在6只健康成年杂种犬梗死前、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 目的:活体检测急性梗死后梗死心肌黏弹性的改变并探讨其病理机制。方法:通过应用介入超声印压检测系统(intervention ultrasound indentation system,IUIS)分别在6只健康成年杂种犬梗死前、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1 h、3 h用印压法检测舒张心肌蠕变试验,以三参量黏弹性模型提取梗死前(NAMI组)、急性心肌梗死1 h(AMI-1组)、急性心肌梗死3 h(AMI-3组)黏弹性参数。随后对梗死心肌的微管蛋白、结蛋白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分析其与黏弹性参数的关系。结果:AMI后1 h、3 h表征心肌硬度参数E∞较梗死前显著增加(P<0.05),分别为(5.30±0.48)k Pa、(5.73±0.32)k Pa vs.(4.31±0.40)k Pa,同样参数E1较梗死前也明显增加(P<0.05),分别为(6.78±0.41)k Pa、(11.67±0.39)k Pa vs.(5.05±0.29)k Pa;AMI后1 h、3 h与黏性形变相关参数E_2较梗死前明显降低(P<0.05),分别为(23.07±0.28)k Pa、(10.94±0.64)k Pa vs.(29.67±0.63)k Pa,同样参数η较梗死前也明显降低(P<0.05),分别为(0.60±0.04)Pa·s、(0.65±0.05)Pa·s vs.(0.74±0.07)Pa·s;AMI后3 h松弛时间常数τ较梗死前明显增加(P<0.05),分别为(58.91±4.52)ms vs.(23.34±0.43)ms。与梗死前比较急性心肌梗死后3 h结蛋白和微管蛋白明显减少(P<0.05)。反映舒张心肌持续形变能力参数E_2、τ与微管改变相关程度高。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梗死心肌硬度增加,黏性组分降低,心肌持续形变依赖更长舒张期。心肌舒张能力降低原因之一是微管蛋白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蠕变试验 黏弹性参数 病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