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腔内电图用于上臂输液港留置期间导管尖端定位的可行性 被引量:1
1
作者 梁晓红 杨静 +2 位作者 朱吕 周愉 蔡均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上臂输液港留置期间采用心腔内电图定位导管尖端位置的可行性,为上臂输液港留置期间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151例留置上臂输液港的妇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标准流程采集体表心电图和心腔内电图,通过两... 目的探讨上臂输液港留置期间采用心腔内电图定位导管尖端位置的可行性,为上臂输液港留置期间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151例留置上臂输液港的妇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标准流程采集体表心电图和心腔内电图,通过两者的P波形态变化判断输液港导管尖端位置,最后行胸部X线摄片定位。以胸部X线摄片定位结果将输液港导管尖端位置分为理想位置、位置深、位置浅3组,分析心腔内电图相关量化指标的截断值及诊断效能。结果心腔内电图P波形态定位上臂输液港留置期间导管尖端位置准确性80.8%。心腔内电图P波振幅与体表心电图P波振幅的比值可作为鉴别理想位置与位置深、位置浅的有效指标(AUC=0.721、0.643),其值为1.820~2.230时提示导管尖端位置准确。结论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可用于上臂输液港留置期间导管尖端定位,准确性高,可保障上臂输液港的安全留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液港 心腔内电图 导管 尖端位置 心电图 灵敏度 特异度 静脉输液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臂输液港置入患者行心腔内电图定位失败的处理和原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梁晓红 蔡燕 +1 位作者 杨静 石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4-76,共3页
目的总结4例上臂输液港置入患者行心腔内电图定位失败的处理及原因,提出防范对策。方法4例妇科肿瘤患者在输液港置入术中行心腔内电图定位,2例术中见特征性高尖P波,1例术中P波振幅增高,未出现双向P波,1例术中P波振幅不变,术后胸部X线片... 目的总结4例上臂输液港置入患者行心腔内电图定位失败的处理及原因,提出防范对策。方法4例妇科肿瘤患者在输液港置入术中行心腔内电图定位,2例术中见特征性高尖P波,1例术中P波振幅增高,未出现双向P波,1例术中P波振幅不变,术后胸部X线片均示导管尖端异位。分别根据胸部X线片或心腔内电图P波外撤导管,采用生理盐水推注、颈内静脉阻断、前端导丝回撤、呼吸配合等送管方法。结果4例均复位成功。结论外撤导管后重新送管不当、未有效识别异常心腔内电图P波变化特点是IC-ECG定位失败的主要原因。上臂输液港置入术中心腔内电图定位导管尖端位置,应密切观察P波振幅和形态,警惕导管打折或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液港 中心静脉装置 静脉置管 静脉治疗 心腔内电图 导管异位 定位失败 导管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球囊与宫内节育器在宫腔粘连术后疗效比较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宝 池余刚 +2 位作者 胡丽娜 杨晓煜 文亚玲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宫腔球囊及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在宫腔粘连电切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uterine adhesions,TCRA)后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在我科确诊为宫腔粘连并实施TCRA且术后仅选择宫... 目的:探讨宫腔球囊及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在宫腔粘连电切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uterine adhesions,TCRA)后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在我科确诊为宫腔粘连并实施TCRA且术后仅选择宫腔球囊或宫内节育器一种屏障措施的共计8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TCRA术后采用宫腔球囊预防再粘连的患者24例,采用宫内节育器的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在3个月内再次行第二次宫腔镜检查。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妊娠相关刮宫次数、治疗前美国生育协会(American Fertility Association,AFS)评分、月经、粘连程度以及术后随访时间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月经恢复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宫腔球囊组术后妊娠率、活产率分别为13/24(54.2%)、2/24(8.33%),IUD组术后妊娠率、活产率分别为27/56(48.2%)、12/56(21.42%),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2组患者在第二次宫腔镜术前AFS评分(2.50±2.41 vs. 1.06±1.65)、术后妊娠时间(11.23±6.93 vs. 6.89±4.39)、宫腔形态恢复等方面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UD作为TRCA术后的防粘连屏障与宫腔球囊相比在改善术后AFS评分、缩短妊娠时间及促进宫腔形态恢复方面更有优势,宫腔球囊在TRCA术后的实际使用方法上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 美国生育协会评分 宫腔球囊 宫内节育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探讨癌症患者心理问题及干预模式的全球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被引量:15
4
作者 石艳 甘秀妮 +2 位作者 蔡均 江莲 熊桂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0-127,共8页
目的 :分析近10年癌症患者心理问题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为进一步提高此领域研究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应用VOSviewer软件对有关癌症患者心理问题的研究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共纳入2 644篇文献,文献... 目的 :分析近10年癌症患者心理问题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为进一步提高此领域研究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应用VOSviewer软件对有关癌症患者心理问题的研究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共纳入2 644篇文献,文献发表量呈逐年递增趋势,美国发文居首位,中国排名第4。研究方向主要涉及:①心理症状的研究;②与生活质量相关的心理研究;③与照顾者有关的研究;④与青少年癌症患者父母相关的研究;⑤心理评估工具的研究;⑥与女性癌症患者相关的心理研究;⑦与男性癌症患者相关的心理研究。心理干预模式以正念减压疗法、音乐疗法、运动疗法、支持疗法、尊严疗法、补充替代治疗及网络干预等为主。结论:癌症患者心理问题及干预模式相关研究学术热度有上升,但国内该领域研究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未来可将儿童、中青年及终末期癌症患者的心理问题、心理弹性和减压干预作为研究重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心理 干预模式 Web of Science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式手术治疗Ⅱ型子宫瘢痕妊娠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宝 池余刚 +2 位作者 胡丽娜 黄健容 梁碧秀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98-1102,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利用经阴道子宫瘢痕处妊娠物清除术±子宫修补术治疗Ⅱ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失败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确诊为Ⅱ型CSP并实施... 目的:回顾性分析利用经阴道子宫瘢痕处妊娠物清除术±子宫修补术治疗Ⅱ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失败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确诊为Ⅱ型CSP并实施阴式手术治疗的共计98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成功实施经阴道子宫瘢痕处妊娠物清除术+子宫修补术的患者82例,仅行经阴道子宫瘢痕处妊娠物清除术而无法行子宫修补术患者14例,术中因手术困难转腹腔镜患者2例。我们将前82例定义为阴式手术治疗成功组,后16例为治疗失败组。分别通过卡方、t或秩和检验对治疗成功组和失败组的一般情况进行比较,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阴式手术治疗Ⅱ型CSP的高危因素。采用绘制ROC曲线寻找截断值。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停经天数、剖宫产次数、上次剖宫产距本次妊娠的时间、孕囊大小、术前血HCG、瘢痕厚度、术前是否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预处理以及术中出血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瘢痕距离宫颈外口的距离(3.364±0.802、4.050±0.701)、住院天数(5.560±1.813、6.560±1.711)等方面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瘢痕距宫颈外口的距离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是影响阴式手术治疗Ⅱ型CSP的高危因素(单因素OR=0.289,95%CI=0.126~0.659,P=0.003;多因素OR=0.177,95%CI=0.051~0.611,P=0.006)。采用ROC曲线,瘢痕距宫颈外口的距离最佳截断值为4.25 cm(灵敏度87.3%,特异度50.0%,正确率73.7%)。结论:阴式手术作为治疗Ⅱ型CSP较为安全的治疗方式之一,应当选择适合该治疗方式的患者。当瘢痕距宫颈外口的距离大于4.25 cm时若行阴式手术治疗应术前充分告知患者手术风险,做好必要时转腹腔镜或者介入治疗的准备或者尝试采取其他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 阴式手术 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过载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林琳 林安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47-1750,共4页
目的观察铁过载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34名绝经后妇女按照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分为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分析铁过载对年龄、绝经年数、血钙(Ca)、磷(P)、体质量指数(bone mass in... 目的观察铁过载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34名绝经后妇女按照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分为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分析铁过载对年龄、绝经年数、血钙(Ca)、磷(P)、体质量指数(bone mass index,BMI)、肝肾功能、葡萄糖代谢、脂质代谢、炎症反应、BMD、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ALP、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β-CTX)和Ⅰ型胶原交联N端肽(PINP)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血清铁蛋白(Fer)显著升高(P<0.05)。Fer水平与BMD呈负相关(P<0.05)。TRACP-5b水平在骨质疏松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与正常组相比,骨质疏松症组的ALP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骨量减少组相比,骨质疏松组血清β-CTX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骨质疏松组的PIN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更重要的是,血清Fer和PINP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血清Fer和β-CTX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铁过载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均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过载 绝经后妇女 骨质疏松症 骨量减少 骨代谢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