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载IR780靶向纳米粒体外荧光成像及光动力诱导大鼠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冉一君
王梦蕾
+3 位作者
黎梦
周希瑗
曹阳
冉海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7-74,共8页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载IR780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纳米粒(VEGFR2/IR780/PLGA-NPs),体外评价其物理性质、荧光成像能力、对大鼠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rat choroid vascular endot...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载IR780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纳米粒(VEGFR2/IR780/PLGA-NPs),体外评价其物理性质、荧光成像能力、对大鼠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rat choroid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CVECs)的寻靶能力及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效果。方法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包载IR780的非靶向纳米粒(IR780/PLGA-NPs),运用碳二亚胺法将VEGFR2抗体与纳米粒相连接,最终制备出靶向纳米粒(VEGFR2/IR780/PLGA-NPs);检测其基本特性;运用CCK-8法检测纳米粒的细胞毒性;定量荧光和生物发光成像系统评价纳米粒的荧光成像能力;激光共聚焦与流式细胞术评价靶向组、非靶向组、抗体封闭组纳米粒体外寻靶能力;单线氧荧光探针(singlet oxygen sensor green reagent,SOSG)评估体外光动力治疗效果;流式细胞仪检测靶向激光组、非靶向激光组、单纯激光组纳米粒介导的光动力诱导RCVECs的凋亡比例。结果成功制备出VEGFR2/IR780/PLGA-NPs,不同显微镜下观察呈球形,大小均匀,粒径(273.23±31.55)nm;电位(-8.85±1.60)mV;IR780包封率(87.37±2.44)%。荧光成像结果显示:纳米粒浓度越高,其荧光信号强度越强。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纳米粒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流式细胞仪检测VEGFR2抗体已成功连接于纳米粒,其连接率为(83.60±4.79)%。激光共聚焦观察发现在靶向组中RCVECs周围的纳米粒明显多于非靶向组和抗体封闭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靶向组纳米粒与细胞连接率为(58.13±1.64)%,明显高于非靶向组(20.64±1.89)%和抗体封闭组(15.12±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激光辐照后,随纳米粒浓度增加,体外活性氧产量逐渐增加,具备良好的PDT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靶向激光组诱导RCVECs凋亡的比例为(82.99±0.98)%,明显高于非靶向激光组(30.75±1.81)%和单纯激光组(7.05±0.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靶向纳米粒具备更好的PDT效果。结论成功制备VEGFR2/IR780/PLGA-NPs,其在体外具有良好的靶向能力,同时可用于荧光成像以及光动力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膜新生血管
PLGA纳米粒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荧光成像
光动力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载IR780靶向纳米粒体外荧光成像及光动力诱导大鼠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冉一君
王梦蕾
黎梦
周希瑗
曹阳
冉海涛
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眼科
重庆医科大学
超声影像学研究所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超声科
出处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7-74,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1630047,81501487).
文摘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载IR780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纳米粒(VEGFR2/IR780/PLGA-NPs),体外评价其物理性质、荧光成像能力、对大鼠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rat choroid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CVECs)的寻靶能力及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效果。方法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包载IR780的非靶向纳米粒(IR780/PLGA-NPs),运用碳二亚胺法将VEGFR2抗体与纳米粒相连接,最终制备出靶向纳米粒(VEGFR2/IR780/PLGA-NPs);检测其基本特性;运用CCK-8法检测纳米粒的细胞毒性;定量荧光和生物发光成像系统评价纳米粒的荧光成像能力;激光共聚焦与流式细胞术评价靶向组、非靶向组、抗体封闭组纳米粒体外寻靶能力;单线氧荧光探针(singlet oxygen sensor green reagent,SOSG)评估体外光动力治疗效果;流式细胞仪检测靶向激光组、非靶向激光组、单纯激光组纳米粒介导的光动力诱导RCVECs的凋亡比例。结果成功制备出VEGFR2/IR780/PLGA-NPs,不同显微镜下观察呈球形,大小均匀,粒径(273.23±31.55)nm;电位(-8.85±1.60)mV;IR780包封率(87.37±2.44)%。荧光成像结果显示:纳米粒浓度越高,其荧光信号强度越强。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纳米粒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流式细胞仪检测VEGFR2抗体已成功连接于纳米粒,其连接率为(83.60±4.79)%。激光共聚焦观察发现在靶向组中RCVECs周围的纳米粒明显多于非靶向组和抗体封闭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靶向组纳米粒与细胞连接率为(58.13±1.64)%,明显高于非靶向组(20.64±1.89)%和抗体封闭组(15.12±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激光辐照后,随纳米粒浓度增加,体外活性氧产量逐渐增加,具备良好的PDT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靶向激光组诱导RCVECs凋亡的比例为(82.99±0.98)%,明显高于非靶向激光组(30.75±1.81)%和单纯激光组(7.05±0.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靶向纳米粒具备更好的PDT效果。结论成功制备VEGFR2/IR780/PLGA-NPs,其在体外具有良好的靶向能力,同时可用于荧光成像以及光动力治疗。
关键词
脉膜新生血管
PLGA纳米粒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荧光成像
光动力治疗
Keywords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PLGA nanoparticle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fluorescence imaging
photodynamic therapy
分类号
R773.4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载IR780靶向纳米粒体外荧光成像及光动力诱导大鼠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研究
冉一君
王梦蕾
黎梦
周希瑗
曹阳
冉海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