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辅助诊断肺外结核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1
作者 聂晓平 李桓 +12 位作者 杨洪英 罗明 杨国强 周刊 黄正谷 王鹏森 廖传玉 张汇征 周刚 陈玉 陈耀凯 石涛 李同心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1066-1070,共5页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SAT)辅助诊断肺外结核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结核科、普通外科与骨科收治的482例患者肺外样本(主...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SAT)辅助诊断肺外结核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结核科、普通外科与骨科收治的482例患者肺外样本(主要为病变部位的脓液或手术取出物),根据患者病历记录的临床诊断分为肺外结核(试验组,433例)和排除结核病的其他疾病(对照组,49例)。所有标本同步采用培养法(联合罗氏培养法和BACTECMGIT960液体培养法两种方法,只要其中一种培养阳性就视为“培养法”结果为阳性)和SAT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并对培养法阳性、SAT检测结果阴性的标本进行菌种鉴定。分别与培养法、患者临床诊断比较,并分析SAT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临床辅助诊断肺外结核的价值。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试验组127例培养法阳性的标本中TB-SAT检测阳性107例,阴性20例;306例培养法阴性的患者中Tt-SAT检测阳性73例,阴性233例。对照组1例标本培养法阳性、TB-SAT检测阴性,其余48例标本培养法与TB-SAT检测均为阴性。以培养法为标准,SAT检测MTB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是83.6%(107/128)、79.4%(281/354)。与患者临床诊断相比,则培养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29.3%(127/433)、98.0%(48/49);SAT检测MTB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41.6%(180/433)、100.0%(49/49)。培养法检测阳性率为29.3%(127/433),SAT法检测阳性率为41.6%(180/433),两者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7,P〈0.05)。结论SAT检测技术辅助诊断肺外结核具有方便快速、检出率高、敏感度和特异度高等优势,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核酸扩增技术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对比研究 肺外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颗粒植骨与髂骨块植骨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结核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剑箫 欧云生 +4 位作者 高永建 赵增辉 朱勇 杜兴 陈艳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3-337,342,共6页
目的回顾性观察自体颗粒植骨和髂骨块植骨在后路单节段胸腰椎结核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2012年8月至2016年6月行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58例单节段胸腰椎结核患者,按植骨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颗粒组31例,髂骨组2... 目的回顾性观察自体颗粒植骨和髂骨块植骨在后路单节段胸腰椎结核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2012年8月至2016年6月行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58例单节段胸腰椎结核患者,按植骨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颗粒组31例,髂骨组2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的VAS、ODI评分、神经功能恢复,在影像学资料上记录两组节段后凸Cobb角和椎间高度的改善及末次随访时的丢失、植骨融合时间。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6(15~38)月,颗粒组手术时间(194.2±34.9)min、术中出血量(282.2±130.0)ml、植骨融合时间(5.8±1.0)月均优于髂骨组(240.0±61.5min、540.7±276.6ml、8.3±3.6月)(P〈0.05)。两组术后、末次随访时节段后凸Cobb角和椎间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颗粒组节段后凸Cobb角和椎间高度丢失稍大于髂骨块组,但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和髂骨植骨相比,颗粒骨植骨方便易行,术中出血少,植骨融合快,应用于单节段胸腰椎结核手术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植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植骨 颗粒骨 自体髂骨 后路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常氧条件下大鼠髓核细胞衰老的作用及机制
3
作者 雷淼 邹略滔 +3 位作者 蔡伟业 董伟 江维 胡侦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15-822,共8页
目的:探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常氧培养下大鼠髓核细胞衰老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取5只4周龄雌性SD大鼠,提取鼠尾髓核原代细胞进行研究.(1)将髓核细胞分为5组:转染对照组[用磷酸盐缓冲盐水(PBS)处理... 目的:探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常氧培养下大鼠髓核细胞衰老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取5只4周龄雌性SD大鼠,提取鼠尾髓核原代细胞进行研究.(1)将髓核细胞分为5组:转染对照组[用磷酸盐缓冲盐水(PBS)处理髓核细胞]、空载腺病毒组(用空载腺病毒处理髓核细胞)、过表达HIF-1α组(用载过表达HIF-1α质粒的腺病毒处理髓核细胞)、空载siRNA组(用空载siRNA处理髓核细胞)、敲减HIF-1α组(用siRNA敲减HIF-1α处理髓核细胞),在常氧下培养48h后,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WB)检测HIF-1α和衰老相关基因p53、p21、p16,β-gal染色检测细胞衰老,评估常氧条件下HIF-1α对于髓核细胞衰老的影响.(2)取髓核细胞,分为空载腺病毒组、过表达HIF-1α组、空载siRNA组、敲减HIF-1α组,处理方式同前,在常氧下培养48h后,WB检测HIF-1α、GSK-3β和β-catenin通路的表达.取髓核细胞,分为对照组(用PBS处理髓核细胞)、过表达HIF-1α组(用载过表达HIF-1α质粒的腺病毒处理髓核细胞)、XAV-939组(用XAV-939处理髓核细胞)、XAV-939+过表达HIF-1α组(用XAV-939+载过表达HIF-1α质粒的腺病毒处理髓核细胞),WB检测HIF-1α、p53、p21、p16和wnt/β-catenin的表达,β-gal染色检测细胞衰老,以检测HIF-1α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系以及对髓核细胞衰老的影响.结果:(1)腺病毒转染HIF-1α后,与转染对照组和空载腺病毒组相比,过表达HIF-1α组HIF-1α表达增加(P<0.05).小干扰RNA转染HIF-1α后,与转染对照组和空载siRNA组相比敲减HIF-1α组HIF-1α表达降低(P<0.05).WB结果显示,与空载腺病毒组相比过表达HIF-1α组HIF-1α表达增加(P<0.05),而p53、p21和p16表达降低(P<0.05),与空载siRNA组相比敲减HIF-1α组HIF-1α表达降低(P<0.05),而p53和p16表达增加(P<0.05).β-gal染色显示,在常氧条件下培养48h,与空载腺病毒组相比,过表达HIF-1α组衰老细胞降低(P<0.05),与空载siRNA组相比,敲减HIF-1α组衰老细胞数量则增加(P<0.001).(2)与空载腺病毒组相比,过表达HIF-1α组β-catenin表达升高(P<0.01),同时GSK-3β表达降低(P<0.05).与空载siRNA组相比敲减HIF-1α组β-catenin表达降低(P<0.0001),同时GSK-3β表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XAV-939组β-catenin表达降低(P<0.001),p53、p21和p16的表达升高,XAV-939+过表达HIF-1α组β-catenin表达降低(P<0.05),p21表达升高(P<0.05).与过表达HIF-1α组相比XAV-939+过表达HIF-1α组衰老细胞数增加(P<0.001),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HIF-1α组的细胞核内β-catenin表达更多,而XAV-939组和XAV-939+过表达HIF-1α组则相对较少(P<0.05).结论:HIF-1α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常氧条件培养下大鼠髓核细胞的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氧气浓度 髓核细胞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