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程皮下隧道及常规脑室外引流术后感染率比较及颅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垲 王雨涛 +3 位作者 沈光建 冀建文 程塞宇 张云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9-415,共7页
目的:探讨长程皮下隧道脑室外引流(long tunneled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age,LTEVD)与常规脑室外引流(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age,EVD)术后颅内感染率的差异,并分析患者颅内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 目的:探讨长程皮下隧道脑室外引流(long tunneled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age,LTEVD)与常规脑室外引流(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age,EVD)术后颅内感染率的差异,并分析患者颅内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疾病中心收治的45例实施脑室外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行LTEVD治疗(LTEVD组),32例行常规EVD治疗(EVD组)。记录2组的一般资料、术后引流管并发症及术后管理等,探讨其对降低颅内感染率的效果,并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分为感染组(n=10)及非感染组(n=35),分析临床资料探讨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LTEVD组引流管置管天数继发感染率为2.40‰(1/417),低于EVD组引流管置管天数继发感染率27.19‰(9/331)(P=0.009)。LTEVD组置管时间14~85 d[27.00(22.50,36.50)d]长于EVD组置管时间8~22 d[9.00(8.00,11.50)d](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脊液取样次数是脑室外引流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LTEVD治疗是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LTEVD较传统EVD可安全延长置管时间并降低脑室外引流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率,使用LTEVD术式、降低脑脊液采样频率可以减少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流术 脑脊髓液分流术 导管相关感染 长程皮下隧道脑室外引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唐镜 韩鹃 +2 位作者 刘成惠 闫柏刚 敖琴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7-342,共6页
目的使用经颅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colour-coded duplex sonography,TCCS)评估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并与功能转归相关联。方法纳入2020年3月1日至2024年1... 目的使用经颅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colour-coded duplex sonography,TCCS)评估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并与功能转归相关联。方法纳入2020年3月1日至2024年1月31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老年AIS患者360例,根据90 d时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分为功能不良组145例(mRS评分3~6分)和功能良好组215例(mRS评分≤2分)。所有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后12 h使用TCCS检查颅内血流状态,记录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diastolic velocity,EDV)、平均血流速度(mean blood flow velocity,MFV)、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MFV比值、PSV比值、校正后PSV比值、校正后MFV比值,采用ROC曲线分析TCCS指标预测AIS患者功能转归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及截断值。结果功能不良组PSV比值、MFV比值、校正后PSV比值、校正后MFV比值较功能良好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SV比值、MFV比值预测AIS患者功能转归不良的性能欠佳(AUC<0.750),而校正后PSV比值、校正后MFV比值具有较佳的预测性能(P<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14.00分、入院时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评分≥8.00分、校正后PSV比值>1.39及校正后MFV比值>1.40为影响AIS患者功能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相较于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时ASPECT评分预测AIS患者功能转归不良(AUC=0.780,95%CI:0.734~0.822),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时ASPECT评分+校正后PSV比值+校正后MFV比值预测性能明显提高(AUC=0.976,95%CI:0.955~0.989),敏感性及特异性也更高(Z=8.261,P<0.01)。结论老年AIS患者血管内治疗后早期TCCS检测是识别90 d时功能转归不良的有效方法,兼备无创、操作简便的优点,尤其是校正后PSV比值、校正后MFV比值可与常规预测指标相结合,更好地预测功能转归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血流动力学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双功能 方案评价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缩压及舒张压与不同部位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孙梦姣 张云东 程敬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4,共7页
目的探讨收缩压及舒张压和不同部位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疾病中心诊疗的入组患者,按照Fazekas评分标准对入组患者的脑室旁脑白质病变(perivent... 目的探讨收缩压及舒张压和不同部位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疾病中心诊疗的入组患者,按照Fazekas评分标准对入组患者的脑室旁脑白质病变(periventricular WMLs,P-WMLs)和深部脑白质病变(deep WMLs,D-WMLs)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根据Fazekas评分,把P-WMLs患者分为4组(P-WMLs 0分,P-WMLs 1分,P-WMLs 2分,P-WMLs 3分),D-WMLs患者亦分为4组(D-WMLs 0分,D-WMLs 1分,D-WMLs 2分,D-WMLs 3分)。且记录每位入组患者的血压值,并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各P-WMLs及D-WMLs病变组之间血压的差异,同时用Logistic回归分析P-WMLs及D-WMLs的危险因素。结果共入组患者966例,其中男487(50.41%)例,平均年龄(65.96±11.35)岁。随着患者P-WMLs和D-WMLs病变程度的加重,患者的收缩压水平[P-WMLs组:0分:(134.41±19.86)mmHg,1分:(136.82±20.47)mmHg,2分:(144.52±21.64)mmHg,3分:(147.80±20.7)mmHg;D-WMLs组:0分:(137.49±20.58)mmHg,1分:(139.17±21.33)mmHg,2分:(144.39±21.20)mmHg,3分:(147.50±21.73)mmHg]随之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P-WMLs和D-WMLs各病变组之间,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收缩压升高(P-WMLs:OR=1.02,95%CI=0.009~0.021;D-WMLs:OR=1.01,95%CI=0.005~0.016)为P-WMLs及D-WMLs病变严重程度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未发现舒张压升高和P-WMLs和D-WMLs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结论患者收缩压越高,P-WMLs和D-WMLs病变程度越高;高收缩压是P-WMLs和DWMLs病变严重程度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未发现舒张压水平和P-WMLs和D-WMLs的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收缩压 舒张压 脑小血管病 脑白质病变 脑室旁脑白质病变 深部脑白质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GAS5通过miR-135b-5p/APC轴抑制胶质瘤进展
4
作者 张吉东 王雨涛 冀建文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254,共12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生长停滞特异性5(growth arrest-specific 5,GAS5)与miR-135b-5p和腺瘤性结肠息肉病基因(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轴之间的相互作用,以阐明其在胶质瘤增殖、转移、侵袭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通过CGGA数据...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生长停滞特异性5(growth arrest-specific 5,GAS5)与miR-135b-5p和腺瘤性结肠息肉病基因(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轴之间的相互作用,以阐明其在胶质瘤增殖、转移、侵袭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通过CGGA数据库分析GAS5表达水平与胶质瘤患者的生存率的关系;通过qRT-PCR检测GAS5在胶质瘤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人类神经胶质瘤T98和A172细胞系分别用于过表达和敲低实验。通过转染来过表达或者沉默GAS5、miR-135b-5p和APC;通过Western blot与qRT‑PCR技术检测GAS5、miR-135b-5p、APC的表达水平;利用CCK-8实验检测胶质瘤细胞活力,通过Transwell和划痕实验分析肿瘤细胞运动活性;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35b-5p与GAS5或APC的靶向关系。结果CGGA数据库分析显示GAS5低表达的胶质瘤患者的生存率显著降低(P<0.001)。Western blot与qRT‑PCR检测结果显示,分别与癌旁组织和正常人星形胶质瘤细胞系比较,GAS5在胶质瘤组织和胶质瘤细胞系中的表达下调(P<0.01);CCK-8、Transwell和划痕实验分析表明,与vector组比较,GAS5过表达抑制了胶质瘤细胞活力、侵袭和迁移(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明,GAS5和miR-135b-5p之间存在结合位点,且二者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19)。CCK-8、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显示,GAS5对胶质瘤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是通过靶向miR-135b-5p完成的,APC过表达逆转了miR-135b-5p对胶质瘤细胞的促进作用(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mimic_NC比较,miR-135b-5p升高能够抑制APC的表达(P<0.001),GAS5通过靶向miR-135b-5p上调APC的表达(P<0.01)。结论GAS5通过miR-135b-5p/APC轴共同抑制肿瘤发展,揭示了GAS5/miR-135b-5p/APC在胶质瘤发展中的分子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生长停滞特异性5 神经胶质瘤 miR-135b-5p 腺瘤性结肠息肉病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蛋白过表达作为胶质母细胞瘤潜在预后标志物的研究
5
作者 曹双 刘江 +1 位作者 刘备 程飞飞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62-1166,共5页
目的 探讨巢蛋白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关系和作为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潜在预后标志物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全麻开颅手术的GBM患者50例,根据... 目的 探讨巢蛋白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关系和作为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潜在预后标志物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全麻开颅手术的GBM患者50例,根据巢蛋白H评分(巢蛋白染色强度×阳性细胞百分比)中位值将50例患者分为H评分≥80.0分组28例和H评分<80.0分组22例;随访2年,将50例患者分为死亡组23例和存活组27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组织巢蛋白表达,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和CD105免疫反应法量化MVD;用Spearman秩检验分析巢蛋白表达与MVD形成之间的相关性,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GBM患者总生存期恶化的影响因素,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GBM患者2年生存率。结果 巢蛋白H评分与vWF-MVD(Rho=0.701,P<0.01)、CD105-MVD(Rho=0.753,P<0.01)均呈显著正相关。H评分≥80.0分组和H评分<80.0分组性别、年龄、异柠檬酸脱氢酶-1突变、肿瘤部位、肿瘤位置、脑坏死、肿瘤体积、水肿体积、术前卡氏功能状态评分、肿瘤切除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异柠檬酸脱氢酶-1突变、肿瘤最大程度切除比例高于死亡组,巢蛋白H评分低于死亡组(P<0.05,P<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显示,部分切除/活检(HR=4.781,95%CI:2.066~11.060,P=0.001)和巢蛋白H评分升高(HR=1.007,95%CI:1.001~1.013,P=0.032)是GBM患者总生存期恶化的独立影响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巢蛋白H评分≥80.0分组累积生存率低于H评分<80.0分组(log rank χ^(2)=8.147,P=0.004)。结论 巢蛋白过表达与GBM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预示着更多的微血管生成,可能是GBM患者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微血管密度 生存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犀草素通过抑制Drp1活性改善自噬流过程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氧化应激损伤 被引量:17
6
作者 曾雪 王龙 +4 位作者 赖玉洁 陈波 蒋航 段晨阳 张云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1777-1786,共10页
目的探究木犀草素(luteolin)对脑缺血再灌注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通过靶向药物评分方法筛选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潜在治疗效果的抗氧化剂并在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小鼠模型中验证木犀草... 目的探究木犀草素(luteolin)对脑缺血再灌注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通过靶向药物评分方法筛选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潜在治疗效果的抗氧化剂并在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小鼠模型中验证木犀草素的保护效果;在缺氧缺糖/复氧复糖(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and re-oxygen/glucose,OGD/R)诱导的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中使用不同浓度(10和50μmol/L)木犀草素药物处理,检测MTT细胞活力及氧自由基ROS含量变化;通过免疫荧光、蛋白印迹等方法检测木犀草素处理后OGD/R诱导的SH-SY5Y细胞自噬流情况及线粒体形态变化,观察木犀草素对OGD/R后ROS生成和清除过程的影响。结果木犀草素对脑缺血再灌注靶向药物评分为96.86分。TTC染色结果显示木犀草素明显减少MCAO小鼠脑梗死面积(P<0.05)。OGD/R后SH-SY5Y细胞MTT值约为正常对照组的50%,使用50μmol/L的木犀草素处理后MTT值增加至83%(P<0.05),并且木犀草素显著减弱OGD/R诱导的ROS的产生,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50μmol/L木犀草素处理OGD/R诱导的SH-SY5Y细胞后自噬小体荧光强度增高64.6%(P<0.05),自噬小体与溶酶体共定位情况提高1.56倍(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木犀草素明显抑制OGD/R后Drp1 Ser616磷酸化水平及Drp1线粒体转位(P<0.05),改善OGD/R后SH-SY5Y细胞线粒体形态(P<0.05)。结论木犀草素对于脑缺血再灌注后氧化应激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一方面它可以通过改善自噬流过程促进线粒体自噬小体的降解,加速ROS的清除效率;另一方面它还可以通过抑制Drp1活性保护线粒体形态,减少ROS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脑缺血再灌注 线粒体 氧自由基 Drp1 自噬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S102选择性抑制ATRX缺失胶质瘤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龙 蒋航 +6 位作者 陈图南 李学刚 黄苏娜 穆宁 冯华 李飞 张云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2393-2400,共8页
目的探讨TAS102对α地中海贫血伴智力低下综合征X连锁基因(α-thalassemia mental retardation X-linked,ATRX)缺失U87胶质瘤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择ATRX野生型U87细胞和ATRX敲除的U87^ATRX-/-胶质瘤细胞为研究对象,设立U8... 目的探讨TAS102对α地中海贫血伴智力低下综合征X连锁基因(α-thalassemia mental retardation X-linked,ATRX)缺失U87胶质瘤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择ATRX野生型U87细胞和ATRX敲除的U87^ATRX-/-胶质瘤细胞为研究对象,设立U87对照组、U87药物组、U87^ATRX-/-对照组、U87^ATRX-/-药物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细胞老化情况,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DNA损伤识别反应通路活化及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CCK-8检测结果显示,经不同浓度的TAS102培养72 h,U87^ATRX-/-药物组细胞存活率低于U87药物组,U87组细胞IC50值为(10.50±1.52)mg/L,U87^ATRX-/-细胞IC50为(4.72±0.48)mg/L,与U87组细胞相比,U87^ATRX-/-组IC50更低(P<0.01)。细胞周期检测示:U87对照组G2期细胞百分比为(17.86±2.12)%,药物组G2期细胞百分比为(23.04±3.57)%;U87^ATRX-/-对照组G2期细胞百分比为(18.94±3.05)%,药物组为(61.67±1.13)%,与U87药物组相比,U87^ATRX-/-药物组G2期细胞明显增多(P<0.01)。β-半乳糖苷酶染色结果示:U87对照组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为(7.73±0.71)%,药物组为(29.55±4.12)%,U87^ATRX-/-对照组为(8.70±2.55)%,药物组为(53.64±7.03)%,与U87药物组相比,U87^ATRX-/-药物组染色阳性细胞增多(P<0.01)。免疫荧光检测53BP1的表达显示,U87对照组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为(14.5±7.39)%,药物组为(21.19±3.68)%,U87^ATRX-/-对照组为(16.75±2.97)%,药物组为(54.27±8.38)%,U87^ATRX-/-药物组53BP1表达较U87药物组明显增多(P<0.05)。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时间点ATR、CHK1、ATM、CHK2的磷酸化水平,U87^ATRX-/-药物组ATM/CHK2的磷酸化水平增高。结论TAS102能够选择性抑制U87^ATRX-/-胶质瘤细胞增殖,通过诱导细胞衰老和活化ATM-CHK2损伤反应通路,引起细胞周期阻滞于G2期,抑制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S102 α地中海贫血伴智力低下综合征X连锁基因 胶质瘤 DNA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29a及水通道蛋白4与创伤性脑损伤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宋婷 杨娟 +1 位作者 曹双 张吉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16-719,共4页
目的探究微小RNA-29a(miR-29a)/水通道蛋白(AQP)4在早期急性创伤性脑水肿(TBE)中的表达和术后神经功能损伤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疾病中心收治的老年重型脑挫伤患者50例,根据术前头... 目的探究微小RNA-29a(miR-29a)/水通道蛋白(AQP)4在早期急性创伤性脑水肿(TBE)中的表达和术后神经功能损伤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疾病中心收治的老年重型脑挫伤患者50例,根据术前头颅CT检查结果分为阴性组5例、轻度组11例、中度组20例、重度组14例。检测患者血清及组织miR-29a水平、组织AQP4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损伤情况,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价患者预后情况,GCS4~5分纳入预后良好组11例,GCS<4分纳入预后不良组39例。结果阴性组、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组织AQP4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加,同时组织和血清miR-29a相对表达量逐渐降低(P<0.01);血清和组织miR-29a相对表达量与组织AQP4蛋白表达量均呈负相关性(r=-0.748、r=-0.538,P<0.01);组织AQP4蛋白表达量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性(r=0.634,P<0.01),而血清和组织miR-29a相对表达量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性(r=-0.700、r=-0.801,P<0.01)。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组织AQP4蛋白表达量升高,组织、血清miR-29a相对表达量降低(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血清miR-29a相对表达量预测患者预后不良曲线下面积为0.879(95%CI:0.746~1.000)。结论老年患者早期急性TBE后脑水肿程度越严重,组织中AQP4表达越高,同时组织与血清中miR-29a表达越低,与术后神经功能下降有关。检测血清miR-29a相对表达量可提供一定的预后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脑水肿 循环微RNA 水通道蛋白质4 预后 数据相关性 微小RNA-29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创伤后Reg3g的表达及对早期癫痫发作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周天钧 程赛宇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86-392,共7页
目的探讨Reg3g信号激活在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脑组织中的时空表达规律和对TBI早期癫痫发作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控制性皮质撞击(controlled cortical impact,CCI)制备TBI模型,在分子与形态学实验中,60只C57BL/6... 目的探讨Reg3g信号激活在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脑组织中的时空表达规律和对TBI早期癫痫发作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控制性皮质撞击(controlled cortical impact,CCI)制备TBI模型,在分子与形态学实验中,60只C57BL/6N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sham组、CCI 24 h组、CCI 72 h组、CCI 1周组。通过RT-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Reg3g的时空表达规律。采用海人酸(kainic acid,KA)诱导癫痫,在脑创伤癫痫发作实验中,WT小鼠和Reg3g KO小鼠各3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15只,分别为WT(CCI)+NS组、Reg3g KO(CCI)+NS组、WT(CCI)+KA组、Reg3g KO(CCI)+KA组。在CCI基础上进行癫痫诱导发作,并记录在体脑电结果。结果①与sham组相比,CCI损伤侧皮层24 h、72 h、1周后,Reg3g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在CCI小鼠皮层组织,Reg3g与NeuN-阳性神经元完全共表达;③在生理盐水注射的WT和Reg3g基因敲除小鼠,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癫痫波。而在KA注射的WT小鼠和Reg3g基因敲除小鼠,可观察到明显的癫痫波。与WT小鼠相比,KA注射的Reg3g基因敲除小鼠潜伏期明显缩短,总发作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eg3g对TBI后早期癫痫发作起着明显的保护作用,Reg3g可能是抑制TBI早期癫痫发作的重要调控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创伤 Reg3g 癫痫发作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