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鹰嘴豆芽素A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1
作者 颜维艳 汪竹芸 +4 位作者 蔺晓菁 秦光成 李兴旺 肖晓秋 侯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1-336,共6页
目的:研究鹰嘴豆芽素A(biochanin A,BCA)是否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将36只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SS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ul... 目的:研究鹰嘴豆芽素A(biochanin A,BCA)是否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将36只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SS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ulfasalazine,SASP)阳性药物对照组、BCA干预组(5、10、20 mg/kg)。使用2.5%DSS水溶液诱导7 d建立小鼠UC模型,实验期间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均每日灌胃0.5%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 cellulose sodium,CMC-Na)溶液,阳性对照组给予100 mg/kg SASP,BCA干预组则分别给予5 mg/kg、10 mg/kg和20 mg/kg的BCA混悬液,持续给药10 d,每天记录小鼠体质量变化、粪便状况,最后解剖收集结肠,测量结肠长度,通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对结肠组织进行病理形态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方法检测结肠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水平,免疫荧光检测结肠中紧密连接蛋白闭锁小带蛋白1(zonula occludens 1,ZO-1)和Occludin的表达。结果:5 mg/kg和10 mg/kg BCA能明显缓解UC小鼠体质量减轻,5 mg/kg、10 mg/kg和20 m/kg BCA均能降低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且BCA显示出与SASP相似的改善UC小鼠结肠结构和减少结肠缩短的作用。BCA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TNF-α(P=0.024、P=0.060、P=0.003)和IL-6(P=0.002、P<0.001、P<0.001)水平明显降低,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06、P=0.003、P<0.001),BCA各组均能不同程度地上调UC小鼠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结论:BCA能有效缓解DSS诱导的小鼠UC症状,减轻小鼠肠道损伤及保护小鼠肠道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芽素A 溃疡性结肠炎 炎症因子 肠道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代代谢异常对子代代谢的影响及机制
2
作者 蔺晓菁 尤月华 +2 位作者 刘俊成 李佳渝 肖晓秋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27-1030,共4页
代谢编程是指在人类和其他哺乳类动物胚胎期及分娩后各重要器官发育成熟的关键阶段。营养及其他环境因素能改变生物体内的表观遗传特征,从而影响这些器官的正常发育和成熟,使其在器官发育、物质代谢、免疫应激等方面发生相应改变,最终... 代谢编程是指在人类和其他哺乳类动物胚胎期及分娩后各重要器官发育成熟的关键阶段。营养及其他环境因素能改变生物体内的表观遗传特征,从而影响这些器官的正常发育和成熟,使其在器官发育、物质代谢、免疫应激等方面发生相应改变,最终导致功能和代谢的永久改变,增加成年后多种慢性疾病发病的易感性。由于代谢编程异常的不利结局存在于两代人中间,并可能在"亲代—子代—亲代"之间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其影响巨大,严重威胁几代人的健康,已成为全世界主要的健康与经济负担。肖晓秋研究团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打破这种恶性循环,本文就课题组已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工作综述,力图为从源头上控制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代 子代 代谢异常 肥胖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罗非尼联合西达苯胺促进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衰老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巧 梁思敏 +2 位作者 蔡铎 向文琼 王利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671-1681,共11页
目的探索维罗非尼(vemurafenib,VEM)联合西达苯胺(chidamide,CDM)方案对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secondary acute myeloid leukemia,sAML)细胞衰老的影响。方法以sAML细胞系为研究对象(n=3),实验分为对照组、VEM单药组、CDM单药组、VEM+CD... 目的探索维罗非尼(vemurafenib,VEM)联合西达苯胺(chidamide,CDM)方案对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secondary acute myeloid leukemia,sAML)细胞衰老的影响。方法以sAML细胞系为研究对象(n=3),实验分为对照组、VEM单药组、CDM单药组、VEM+CDM组。CCK-8实验检测sAML细胞增殖抑制率;免疫荧光技术检测sAML细胞衰老发生;流式细胞术检测sAML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发生;Swiss Target Predict、TargetNe、SEA及PharmMapper等4个网络药理学数据库预测VEM联合CDM的可能靶点和信号通路;RT-qPCR实验分析及验证VEM联合CDM的可能机制。结果VEM以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sAML细胞增殖,VEM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在SKM-1和MOLM-13细胞中分别为(24.15±1.18)μmol/L(P<0.0001)和(11.30±0.38)μmol/L(P<0.0001),VEM(SKM-1:1/3 IC_(50)-VEM,MOLM-13:1/2 IC_(50)-VEM)联合CDM协同抑制sAML细胞增殖(P<0.01);VEM联合CDM促进sAML细胞衰老相关标志物TRF2和Lamin B1表达;VEM联合CDM可使sAML细胞周期停滞于G_0/G_1期(P<0.05),并促进sAML细胞凋亡发生(P<0.05)。同时,网络药理学及RT-qPCR实验分析并验证VEM协同CDM通过抑制PI3K-AKT及MAPK信号通路促进sAML肿瘤细胞衰老发生(P<0.05)。结论VEM联合CDM通过下调PI3K-AKT及MAPK信号通路促进sAML细胞衰老发生、抑制sAML细胞增殖及促进sAML细胞凋亡,提示VEM联合CDM方案可能是sAML患者新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维罗非尼 西达苯胺 细胞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橙皮苷对高脂高糖诱导胰岛 β 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芸绮 蔺晓菁 +4 位作者 王妙然 李月 樊雷 侯毅 肖晓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52-656,共5页
目的探讨橙皮苷(hesperidin,HSD)对于高脂高糖诱导小鼠胰岛β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HSD预处理后,高脂高糖处理MIN6细胞。CCK-8法、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检测MIN6细胞增殖与凋亡;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的表达;RT-PCR检... 目的探讨橙皮苷(hesperidin,HSD)对于高脂高糖诱导小鼠胰岛β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HSD预处理后,高脂高糖处理MIN6细胞。CCK-8法、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检测MIN6细胞增殖与凋亡;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的表达;RT-PCR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ELISA检测小鼠胰岛的胰岛素分泌功能。结果高脂高糖培养抑制MIN6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降低Bcl-2/Bax比值,增加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并且抑制了小鼠胰岛的胰岛素分泌;当HSD预处理后,MIN6细胞活力增加,Bcl-2/Bax比值增加,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小鼠胰岛的胰岛素分泌增加。结论HSD减少了高脂高糖诱导的小鼠胰岛β细胞株MIN6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分泌,改善小鼠胰岛素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皮苷 胰岛Β细胞 糖尿病 胰腺 凋亡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达本胺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抑制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 被引量:2
5
作者 蔡铎 梁思敏 +1 位作者 周巧 王利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338-1348,共11页
目的探讨西达本胺(chidamide,CDM)和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联合应用对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慢性髓系白血病急变期细胞株K562及MDS转白细胞株SKM-1,分别按照不同浓度的CDM单药组(0.25、0.5、1、2... 目的探讨西达本胺(chidamide,CDM)和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联合应用对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慢性髓系白血病急变期细胞株K562及MDS转白细胞株SKM-1,分别按照不同浓度的CDM单药组(0.25、0.5、1、2、4μmol/L),MMF单药组(0.5、1、2、4、8μmol/L)及联合用药组(CDM∶MMF=1∶2)干预24、48、72 h后,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基于最佳联合干预浓度干预72 h后,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的变化,并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CCK-8结果显示,联合组(1μmol/L CDM+2μmol/L MMF)在K562和SKM-1细胞中的联合指数分别为0.38944和0.63098。与CDM及MMF单药组比较,联合用药能显著提高对K562和SKM-1细胞增殖抑制率(P<0.01),并促进K562细胞凋亡率增高(P<0.05)。相较单药MMF组,联合组显著诱导K562、SKM-1细胞G_(0)/G_(1)期阻滞,但较CDM单药无统计学差异。其后网络药理学构建出66个节点、222条边的药物-疾病靶点PPI网络,并根据拓扑学筛选出CDK1、CDK2、CDK4、CDK6、CDK9、SYK、BTK、KDR、PIK3CB等9个核心靶点,富集分析主要涉及蛋白质磷酸化、细胞增殖、凋亡调控等多种生物进程,及PI3K-AKT、FOXO等信号通路。结论CDM联合MMF可显著抑制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达本胺 麦考酚酸 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汁酸通过p-STAT3-SOCS3途径调节下丘脑神经元食欲及抑制信号肽表达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春秀 周永 +3 位作者 黄荣凤 王妙然 李月 李继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01-1007,共7页
目的探索胆汁酸牛磺石胆酸或鹅去氧胆酸对小鼠下丘脑GT1-7细胞食欲抑制信号肽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途径。方法将实验分为3组,每组3个平行样本。空白对照组:仅给予含10%胎牛血清高糖培养基培养GT1-7细胞。胆汁酸牛磺石胆酸处理组:分别... 目的探索胆汁酸牛磺石胆酸或鹅去氧胆酸对小鼠下丘脑GT1-7细胞食欲抑制信号肽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途径。方法将实验分为3组,每组3个平行样本。空白对照组:仅给予含10%胎牛血清高糖培养基培养GT1-7细胞。胆汁酸牛磺石胆酸处理组:分别采用10 nmol/L,100 nmol/L,1μmol/L和10μmol/L浓度的胆汁酸牛磺石胆酸处理GT1-7细胞12、24和48 h。鹅去氧胆酸处理组:分别采用10 nmol/L,100 nmol/L,1μmol/L和10μmol/L浓度的鹅去氧胆酸处理GT1-7细胞12、24和48 h。采用Real-time PCR检测GT1-7细胞食欲抑制信号肽阿黑皮素原(POMC)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POMC剪切产物抑制食欲肽α-促黑素细胞激素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TGR5)和法呢醇X受体表达以及磷酸化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磷酸化蛋白激酶(p-AKT),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3(SOCS3)蛋白表达量。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下丘脑神经元GT1-7细胞能表达TGR5和FXR两种胆汁酸受体,且表达量受胆汁酸调节。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10μmol/L tLCA或鹅去氧胆酸处理GT1-7细胞24 h后POMC mRNA表达水平上升,ElISA结果也发现10μmol/L胆汁酸牛磺石胆酸或鹅去氧胆酸处理GT1-7细胞24 h后具有抑制食欲作用的POMC衍生肽[α]-MSH释放增多。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胆汁酸处理可上调GT1-7细胞p-STAT3和p-AKT蛋白表达,且调控STAT3信号通路的SOCS3蛋白表达也有增加。结论胆汁酸牛磺石胆酸或鹅去氧胆酸通过GT1-7细胞胆汁酸受体TGR5和FXR促进POMC mRNA表达,增加[α]-促黑素细胞激素水平,提示胆汁酸具有通过抑制食欲信号肽表达调节食欲的潜在作用,该作用是通过p-AKT和p-STAT3-SOCS3信号通路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神经元 GT1-7细胞 胆汁酸 牛磺石胆酸 鹅去氧胆酸 阿黑皮素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磺石胆酸通过TGR5调节巨噬细胞极化改善肝细胞脂质沉积
7
作者 马琴 蒋林成 +4 位作者 尤月华 倪洪彬 蔺晓菁 肖晓秋 李继斌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612-1620,共9页
目的 观察牛磺石胆酸(taurocholic acid,TLCA)调节棕榈酸(palmitic acid,PA)诱导的巨噬细胞极化,探讨其对肝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TLCA、PA处理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实验分为对照(CON)组、TLCA组、PA组和PA+TLCA组。... 目的 观察牛磺石胆酸(taurocholic acid,TLCA)调节棕榈酸(palmitic acid,PA)诱导的巨噬细胞极化,探讨其对肝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TLCA、PA处理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实验分为对照(CON)组、TLCA组、PA组和PA+TLCA组。24 h后收集各组条件培养基(conditioned medium,CM),分别处理C57 BL/6J小鼠肝脏原代细胞和AML-12肝细胞;使用氨苯蝶啶(triamterene,Tr)抑制巨噬细胞武田G蛋白偶联受体5 (Takeda G-protein receptor 5,TGR5),以证实其在调节巨噬细胞极化以及降低肝细胞脂质沉积中的作用。采用BODIPY荧光染色检测肝细胞内脂质积聚;RT-qPCR检测炎症因子及脂质代谢相关基因mRNA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巨噬细胞TGR5和肝细胞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s,SREBP-1c)表达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内iNOS、CD206蛋白表达。结果 BODIPY荧光染色显示,PA组较CON组肝细胞脂质沉积显著增多,PA+TLCA组脂肪沉积得到缓解(P<0.05);与PA组比较,PA+TLCA组原代肝细胞和AML-12细胞脂质合成基因ACC1、FASN、SREBP-1c的mRNA水平以及SREBP-1c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ACOX1和CPT1A表达水平在各组间无显著变化;RT-qPCR结果显示,PA诱导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促炎因子(iNOS、IL-6、IL-1β、TNF-α)水平显著升高,而联合TLCA处理后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增加RAW264.7细胞M2型极化相关基因(Arg1、IL-4、IL-10)mRNA表达水平(P<0.05);与CON组比较,PA组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iNOS显著增加,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206明显降低;TLCA可促进TGR5蛋白表达(P=0.071 4),氨苯蝶啶抑制TGR5后,显著抑制TLCA调节巨噬细胞极化和减少肝细胞脂质沉积的作用。结论 TLCA通过巨噬细胞TGR5抑制PA诱导的M1型极化且促进M2型极化,促炎症因子减少,进而降低肝细胞脂质合成,改善肝细胞脂质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极化 牛磺石胆酸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武田G蛋白偶联受体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瘦素上调GRP78的表达在肺癌细胞迁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吴优其乐 蔺晓菁 +1 位作者 吴晶晶 练雪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99-806,共8页
目的探讨瘦素对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利用GEPIA网站,分析来自TCGA数据库的肺癌患者相关数据,寻求瘦素与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表达水平和肺癌患者总生存率的相关性;采用划痕实验检... 目的探讨瘦素对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利用GEPIA网站,分析来自TCGA数据库的肺癌患者相关数据,寻求瘦素与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表达水平和肺癌患者总生存率的相关性;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瘦素及GRP78靶向抑制剂HA15对肺癌细胞株A549与H460迁移能力的影响;免疫荧光检测瘦素对肺癌细胞内GRP78表达的影响。最后在PI3K靶向抑制剂Ly294002,mTOR靶向抑制剂雷帕霉素单独处理或与瘦素联合使用后,Western blot检测瘦素对PI3K/mTOR/STAT3信号通路及GRP78表达的影响。结果生存分析显示瘦素或GRP78高表达均与肺癌患者总生存率下降相关(P<0.05);划痕实验显示瘦素可促进肺癌细胞A549与H460迁移(P<0.05),免疫荧光显示瘦素在A549与H460细胞中上调GRP78的表达(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瘦素可以通过PI3K/mTOR/STAT3信号通路在A549细胞内上调GRP78的表达,而划痕实验显示抑制GRP78可以减弱瘦素的促迁移作用。结论瘦素能够通过PI3K/mTOR/STAT3信号通路上调GRP78的表达来促进肺癌细胞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肺癌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