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输血前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的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47
1
作者 詹廷西 王静 +3 位作者 徐丹丹 李鑫 孙静 余泽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5-338,345,共5页
目的:分析输血前患者不规则抗体的产生、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卡对85645例输血前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并鉴定。结果:不规则抗体的产生率为0.37%(313/85645),特异性抗体201例(64.22%),其中Rh系统患者最多... 目的:分析输血前患者不规则抗体的产生、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卡对85645例输血前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并鉴定。结果:不规则抗体的产生率为0.37%(313/85645),特异性抗体201例(64.22%),其中Rh系统患者最多,达121例(38.67%)。针对不规则抗体检出率,外科(0.53%)显著高于内科(0.25%)与妇产科(0.36%)(P<0.05);女性(0.43%)高于男性(0.27%)(P<0.05);有输血、妊娠史患者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必要常规开展除ABO和RhD以外抗原(尤其是RhE抗原)的检测及其同型输注,以减少Rh系统不规则抗体的产生,进一步保障患者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抗体 微柱凝胶 RH血型 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157927例住院患者Rh血型表型分布调查 被引量:13
2
作者 谭兵 陈瑶 +5 位作者 余泽波 李鑫 詹廷西 邢燕 李成 刘慧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670-F0003,共6页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住院患者Rh血型抗原和表型分布特征,探讨Rh血型表型测定在临床安全输血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157927名住院患者进行Rh D、C、c E、e抗原和ABO血型检测χ2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57927例患者中,157407例...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住院患者Rh血型抗原和表型分布特征,探讨Rh血型表型测定在临床安全输血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157927名住院患者进行Rh D、C、c E、e抗原和ABO血型检测χ2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57927例患者中,157407例为RhD阳性(14例变异D),520例为RhD阴性;RhD阳性和阴性患者的Rh表型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hD阳性患者主要Rh表型为CCDee(48.45%)和CcDEe(33.04%),RhD阴性患者主要Rh表型为ccdee(43.27%)和Ccdee(36.54%);Rh血型5种抗原的阳性率依次为D(99.67%)>e(94.07%)>C(90.97%)>c(51.02%)>E(42.50%);RhD阳性患者中,不同ABO血型间Rh表型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性别间Rh表型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住院科室间Rh表型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年龄间Rh表型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庆地区住院患者主要Rh表型为CCDee和CcDEe,不同RhD血型和年龄患者Rh表型分布特征不同,ABO血型、性别和科室对患者Rh表型分布无影响。建立Rh表型数据库,进行Rh 5种抗原同型、相容性和规避性输注可有效降低意外抗体发生率,为临床安全有效输血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 Rh表型 分布频率 输血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与异体输血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国珍 唐晓宁 +3 位作者 詹廷西 李成 李青 吕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21-123,共3页
目的:比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自体与异体输血的经验,以及预存自体血和术中自体血回输患者血常规和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18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输血情况,其中,预存自体血回输组(A组)62例,术中自体血回输组(B组)76例,未作自... 目的:比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自体与异体输血的经验,以及预存自体血和术中自体血回输患者血常规和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18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输血情况,其中,预存自体血回输组(A组)62例,术中自体血回输组(B组)76例,未作自体输血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组(C组)50例。结果:A组、B组术后分别有64.5%(40/62)和61.8%(47/76)无需输异体血而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明显多于C组(P<0.05),A组、B组异体血用量也明显少于C组(P<0.05)。A组采血前、后血液指标无显著差异,B组术后1天患者RBC、H b、H CT均明显低于手术前(P<0.05),但无失血反应,术后1周恢复正常。电解质术前、术后无异常。术中回输血经光镜观察回收处理后红细胞形态正常、无碎片。回收血培养均呈阴性。结论:自体输血是一种安全、经济、副反应较少的高质量输血,能使绝大多数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例避免输异体血,方法简便、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人工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干性维持及多向分化相关LncRNA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罗金莲 余泽波 +4 位作者 王静 李青 阙文君 胡雪 詹廷西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5-161,共7页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平衡决定其最终归宿。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与MSCs增殖分化及骨肉瘤形成均存在密切关系。综述了Lnc...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平衡决定其最终归宿。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与MSCs增殖分化及骨肉瘤形成均存在密切关系。综述了LncRNA在MSCs干性维持、多向分化及成瘤中的功能及相关机制,列举了LncRNA参与调控的多种作用方式。明确MSCs增殖与分化的调控机制,对于骨肉瘤治疗和骨组织工程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成脂分化 骨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和JNK通路调节肺炎链球菌PspA蛋白诱导人类单核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因子 被引量:9
5
作者 龚艺 陈丹 +1 位作者 陈小琴 徐蕾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4-467,共4页
目的:研究PspA促人类单核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机制。方法:使用炎症相关的信号分子JNK、pI3K、JAK的抑制剂及NF-κB抑制蛋白IκB-α磷酸化的抑制剂预处理人类单核细胞后,观察PspA对细胞因子分泌作用的影响。然后利用流式细... 目的:研究PspA促人类单核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机制。方法:使用炎症相关的信号分子JNK、pI3K、JAK的抑制剂及NF-κB抑制蛋白IκB-α磷酸化的抑制剂预处理人类单核细胞后,观察PspA对细胞因子分泌作用的影响。然后利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spA对人单核细胞中各信号分子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IκB-α或JNK的抑制剂预处理人类单核细胞后,可以抑制PspA促细胞分泌IL-6、IL-8、CCL2、CCL4、CCL5的现象;而ERK和JNK的抑制剂无此效果。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方法均证实PspA可以上调人类单核细胞中的IκB-α和JN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论:NF-κB和JNK通路参与肺炎链球菌PspA诱导人类单核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人类单核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电阻抗的血型检测新方法及系统实现 被引量:1
6
作者 陈里里 廖强 +1 位作者 胡雪 张国珍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3-408,共6页
提出了基于生物电阻抗测量技术的血型检测新方法并研制了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单片机结合AD9850芯片实现 DDS 技术产生激励信号,设计椭圆滤波器消除信号干扰;运用低成本放大器 AD8370设计稳幅电路,确保信号输出幅度不变;系统采用 AD... 提出了基于生物电阻抗测量技术的血型检测新方法并研制了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单片机结合AD9850芯片实现 DDS 技术产生激励信号,设计椭圆滤波器消除信号干扰;运用低成本放大器 AD8370设计稳幅电路,确保信号输出幅度不变;系统采用 AD8302幅相检测芯片实现阻抗信息提取;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判别红细胞悬浮液凝集强度,并结合判别规则得到血型结果。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精度高,稳定性好;临床实验表明,该系统能正确识别红细胞6种不同凝集程度,能100%正确地检测出正常标本的 ABO 和 Rh 血型,可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生物电阻抗测量技术 神经网络 血型 红细胞悬浮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的辐照方法对钴60辐照红细胞的损伤 被引量:1
7
作者 付守全 胡雪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0-91,共2页
目的:评估不同的辐照方法对MAP保存液中红细胞造成的影响及存储损伤。方法:将滤除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分三组,对照组不予辐照,即刻辐照组在采集后立刻辐照,14日辐照组在保存14日后进行辐照。在储存期的1、7、14、212、83、5天检测三组红... 目的:评估不同的辐照方法对MAP保存液中红细胞造成的影响及存储损伤。方法:将滤除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分三组,对照组不予辐照,即刻辐照组在采集后立刻辐照,14日辐照组在保存14日后进行辐照。在储存期的1、7、14、212、83、5天检测三组红细胞钾离子浓度、平均细胞体积及红细胞刚性指数,结果:辐照前14日辐照组刚性指数升高缓慢,辐照后升高加速,但至第35天时仍低于即刻辐照组。这种变化规律同样可以见于MCV与钾离子浓度检测。结论:血站发血前辐照红细胞悬液的方法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照 白细胞滤除红细胞悬液 平均细胞体积 红细胞刚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絮状物无损检测系统设计
8
作者 陈里里 廖强 +2 位作者 杨正书 胡雪 张国珍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46,共7页
检测血浆中是否含有絮状物是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针对絮状物人工检测法的缺点,设计基于机器视觉技术和神经网络的血浆絮状物无损检测系统,并对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基于MATLAB平台设计系统软件以实现图像采集,并采用剪切... 检测血浆中是否含有絮状物是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针对絮状物人工检测法的缺点,设计基于机器视觉技术和神经网络的血浆絮状物无损检测系统,并对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基于MATLAB平台设计系统软件以实现图像采集,并采用剪切、反色、中值滤波、灰度切割对图像进行预处理;采用fisher判别方法,结合迭代阈值分割法和标注矩阵连通区域选择法,消除气泡干扰,提取絮状物。系统通过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的识别模型,完成血浆絮状物的判别。临床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能有效地检测出血浆中是否含有絮状物,具有较好的检测重复性和准确性。每袋样品从图像采集、处理到最终给出检测结果的时间不超过1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神经网络 血浆絮状物 智能无损检测 fisher判别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β-arrestin1表达升高的临床意义
9
作者 刘慧 龙娟 +3 位作者 谭俊杰 孙滨 张鹏辉 邹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01-705,共5页
目的探讨β-arrestin1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55例初发ALL患儿的骨髓样本(ALL组),分离单个核细胞,以51例非恶性血液疾病患者作为对照(Ctrl组),将ALL患者分成高危、中危和标危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 目的探讨β-arrestin1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55例初发ALL患儿的骨髓样本(ALL组),分离单个核细胞,以51例非恶性血液疾病患者作为对照(Ctrl组),将ALL患者分成高危、中危和标危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β-arrestin1 mRNA的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β-arrestin1蛋白表达的变化。用Spearman统计分析β-arrestin1表达与ALL患者临床和生物学特点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LL组β-arrestin1 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Ctrl组(P值均<0.01)。高危组和中危组β-arrestin1 mRNA表达高于标危组,且高危组β-arrestin1 mRNA表达高于中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β-arrestin1表达与外周血白细胞数(r=0.458,P=0.002)和危险分级(r=0.344,P=0.022)正相关。结论儿童ALL患者骨髓β-arrestin1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危险分级密切相关,对ALL诊断、治疗策略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β-arrestin1 单个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血小板功能对脑出血进展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7
10
作者 阙文君 谢宇頔 +2 位作者 余泽波 李鑫 杨晓亮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87-691,共5页
目的探讨未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脑出血患者的血小板功能与疾病进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9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脑出血再出血组(53例)与未再出血组(76... 目的探讨未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脑出血患者的血小板功能与疾病进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9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脑出血再出血组(53例)与未再出血组(76例),比较两组入院未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情况下的血栓弹力图指标,包括R值、K值、Angle角、花生四烯酸(AA)抑制率、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等与再出血及预后的关系,以及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再出血组AA抑制率和ADP抑制率均明显高于未再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025);再出血组死亡患者AA抑制率和ADP抑制率均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0.030);AA抑制率和ADP制率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183,P=0.038;r=–0.175,P=0.047)。结论血栓弹力图血小板功能可作为预警指标辅助评估脑出血患者的再出血风险及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脑出血 血小板功能检测 再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和青少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维生素D水平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庭鹏 唐苏丹 余泽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27-631,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儿童和青少年维生素D水平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以及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收集有关儿童及青少年维生素D水平与NAFLD之... 目的系统评价儿童和青少年维生素D水平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以及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收集有关儿童及青少年维生素D水平与NAFLD之间关系的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到2020年8月。按照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Meta分析最终纳入10篇文献,NAFLD组共622例,健康对照组共1608例。10篇纳入研究的NOS评分均≥6分。10篇文献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I2=97%,P<0.05),NAFLD组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40,95%CI:-2.07~-0.72)。结论儿童和青少年NAFLD患者血清中25(OH)D水平显著降低,其可能与NAFLD的进展和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维生素D Meta分析(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