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髓系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间皮素特异性T细胞免疫重建初步研究
1
作者 罗小华 陈玉婷 +3 位作者 王兰 彭文 段小琴 水利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237-2242,共6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间皮素(MSLN)特异性T细胞(CTLs)免疫重建规律。方法:筛选出MSLN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2例,采用流式细胞术监测移植后MSLN-CTLs及其亚群数量、表面PD-1/CTLA-4/TIM-3免疫耗竭分子的表达、分泌细胞...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间皮素(MSLN)特异性T细胞(CTLs)免疫重建规律。方法:筛选出MSLN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2例,采用流式细胞术监测移植后MSLN-CTLs及其亚群数量、表面PD-1/CTLA-4/TIM-3免疫耗竭分子的表达、分泌细胞因子TNF-α和IFN-γ的功能,并与WT1-CTLs和巨细胞病毒(CMV)CTLs进行比较。同时,分析CTL重建与微小残留病(MRD)和白血病复发的关系。结果:移植后可检测到MSLN-CTLs、WT1-CTLs和CMV-CTLs,并分泌细胞内因子。WT1特异性CD8^(+)T细胞、MSLN特异性CD8^(+)T细胞、CMV特异性CD8^(+)T细胞的表型以TEM亚群和TEMRA亚群为主,CMV特异性CD8^(+)T细胞的TEM亚群更明显。与CMV-CTLs比较,T Naive、TCM和TEMRA亚群比例在MSLN特异性CD8^(+)T细胞和WT1特异性CD8^(+)T细胞相对更高,PD-1、CTLA-4和TIM-3在MSLN-CTLs和WT1-CTLs的表达水平更高。移植后MSLNCTLs和WT1-CTLs动态变化与白血病负荷以及供受者嵌合率有一定关系。结论:MSLN阳性AM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可检测到MSLN-CTLs,其表型和功能与WT1-CTLs、CMV-CTLs有一定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间皮素 T淋巴细胞 免疫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VM机器学习筛选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征基因及免疫浸润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石蕾 张红宾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4,共10页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探究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遗传异质性以及免疫细胞在其病理生理中发挥的重要调节作用。方法:通过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公共高通量基...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探究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遗传异质性以及免疫细胞在其病理生理中发挥的重要调节作用。方法:通过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公共高通量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对MM相关的数据集GSE125364、GSE72213采用生物信息学及机器学习等方法筛选MM诊断的关键基因,探索MM差异基因相关通路计算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并通过分子生物学实验进行验证。结果:基于公共数据库的多发性骨髓瘤基因芯片数据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筛选差异基因410个,其中MM患者较对照组下调259个,上调151个。通过GO富集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参与生物学过程包括DNA复制、染色体分离及有丝分裂;细胞定位主要富集在染色体区、纺锤体;分子功能主要富集在单链DNA螺旋酶活性,作用于DNA的催化和依赖ATP的活性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的主要信号通路包括细胞周期、p53信号通路、细胞衰老和DNA复制等。GSEA分析对照组主要富集细胞周期、DNA复制、嘌呤代谢及核糖体等通路,MM组主要富集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细胞粘附分子、核糖核酸多聚酶及抗坏血酸和醛酸代谢等通路。通过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support vector machine-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SVM-RFE)算法筛选出2个MM诊断基因CPXM1和UROD,通过CIBERSORTx进行了免疫浸润分析表明CPXM1和UROD与免疫浸润相关,并通过MM.1S细胞进行了qRT-PCR验证(P<0.05)。结论: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能够有效分析MM与正常对照人群差异表达的基因,本次研究筛选出多发性骨髓瘤诊断的关键基因CPXM1和UROD,其表达与免疫浸润相关,可作为后续MM基础和临床实验研究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生物标志物 生物信息学 免疫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欣 刘林 +2 位作者 陈建斌 肖青 杨泽松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82-1385,共4页
目的分析复方苦参注射液(苦参碱)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可行性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85例入选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移植前至少两个疗程化疗及移植过程中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照组42例,移植前后均... 目的分析复方苦参注射液(苦参碱)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可行性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85例入选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移植前至少两个疗程化疗及移植过程中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照组42例,移植前后均未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观察比较两组移植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以及移植后的造血重建情况和近期疗效。结果除1例患者死于植入前,其余患者均造血重建成功。观察组中性粒细胞大于0.5×109/L和血小板大于20×109/L的时间分别为9.2、12.3 d;对照组时间分别为9.8、13.2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异常及口腔黏膜炎等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完全缓解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用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安全可行,可提高患者对预处理用药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苦参注射液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恶性血液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科门诊非器质性呼吸困难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彭印印 郭述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58-1161,共4页
目的调查非器质性呼吸困难在呼吸困难中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方法选择在呼吸科门诊因呼吸困难就诊的783例患者进行调查,确定非器质性呼吸困难的诊断标准,对首次因呼吸困难就诊或在外院多次就诊未发现明确病因的呼吸困难患者进行Nijmege... 目的调查非器质性呼吸困难在呼吸困难中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方法选择在呼吸科门诊因呼吸困难就诊的783例患者进行调查,确定非器质性呼吸困难的诊断标准,对首次因呼吸困难就诊或在外院多次就诊未发现明确病因的呼吸困难患者进行Nijmegen症状学问卷和阿森斯失眠量表(AIS)的自我评估调查,分析临床特征并收集其对呼吸困难的描述语。结果在783例呼吸困难患者中,明确病因的有721例(92.08%),非器质性疾病62例(7.92%)。非器质性呼吸困难患者的发病时间和频率不等,但临床表现典型,常见描述语包括"空气堵在胸口提不上来气""胸口不适及压迫感""呼吸费力"等。发病前有43例(69.53%)患者感觉工作、生活和学习压力大,54例(87.10%)患者有焦虑和(或)抑郁症状,48例(77.42%)患者有失眠症状,所有患者有上述3种状态中的至少1种表现,经抗焦虑、镇静、安眠、暗示治疗等对症处理后可迅速缓解。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非器质性呼吸困难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早期诊断并适当治疗,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避免过度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困难 焦虑 失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联合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杨泽松 陈建斌 +2 位作者 张红宾 胡妮妮 王欣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728-1730,共3页
目的:比较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联合CHOP方案和单纯CHOP方案治疗Ⅳ期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0例入选的Ⅳ期NHL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22例,采用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联合CHOP方案(环磷酰胺、强的松、长春新碱、阿霉素)化... 目的:比较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联合CHOP方案和单纯CHOP方案治疗Ⅳ期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0例入选的Ⅳ期NHL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22例,采用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联合CHOP方案(环磷酰胺、强的松、长春新碱、阿霉素)化疗,平均化疗5.8周期;对照组18例,单纯用CHOP方案化疗,平均化疗5.4周期。定期检查血常规、骨髓及肝、肾功能等。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5例,稳定5例,进展2例,总有效率为68.18;对照组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4例,稳定5例,进展3例,总有效率为55.56,观察组的有效率提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后出现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及白细胞降低等较对照组减轻(P<0.05),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联合CHOP方案能够降低化疗毒副反应,增强化疗疗效,改善生活质量,可用于Ⅳ期NHL患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 联合方案 化学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抑制剂PDTC对人骨髓瘤U26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易蓓 袁海汀 +3 位作者 许永会 罗綦 曾沉思 陈建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77-1183,共7页
目的:探讨NF-κB特异性抑制剂PDTC对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PDTC(25、50、100和200μmol/L)处理U266细胞,CCK-8法和活细胞计数检测U266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 目的:探讨NF-κB特异性抑制剂PDTC对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PDTC(25、50、100和200μmol/L)处理U266细胞,CCK-8法和活细胞计数检测U266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PDTC处理前后DNA甲基转移酶1(DNMT1)mRNA和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F-κB(P65)、DNMT1、Bcl-2、cyclin D1、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8的蛋白水平。结果:PDTC处理U266细胞48 h后,NF-κB(P65)的蛋白水平被抑制;PDTC抑制U266细胞增殖,作用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PDTC作用48 h后,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凋亡率呈浓度依赖性增高(P<0.05),细胞被阻滞在G2期;DNMT1的mRNA及蛋白水平均降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DTC可通过抑制NF-κB下调Bcl-2的表达,使cyclin D1、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8蛋白水平增加。结论:PDTC抑制NF-κB信号通路,通过诱导U266细胞凋亡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DNMT1的表达、阻滞细胞周期和启动凋亡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PDTC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凋亡 DNA甲基转移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表达BCR/ABL的小鼠BaF3-P210细胞株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史梦 冯文莉 +8 位作者 张文萍 王小中 黄世锋 曾建明 温健萍 陶昆 陈新敏 曹唯希 黄宗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791-1794,共4页
目的构建能稳定表达BCR/ABL的小鼠转化细胞株BaF3-P210,并初步探讨BCR/ABL对BaF3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含有bcr/abl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到包装细胞,收集病毒感染BaF3细胞,经筛选和亚克隆,获得稳定表达BCR/ABL的转基因BaF3-P... 目的构建能稳定表达BCR/ABL的小鼠转化细胞株BaF3-P210,并初步探讨BCR/ABL对BaF3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含有bcr/abl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到包装细胞,收集病毒感染BaF3细胞,经筛选和亚克隆,获得稳定表达BCR/ABL的转基因BaF3-P210细胞。用PCR、DNA测序、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bcr/abl基因在靶细胞中的整合和表达;用台盼蓝细胞计数法、流式细胞仪(FCM)和MTT法研究BCR/ABL对BaF3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bcr/abl基因整合在BaF3细胞基因组中,BaF3-P210细胞能稳定表达bcr/abl基因及其蛋白。与对照组相比,BaF3-P210细胞增殖速度增快(P<0.05);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增高(P<0.05);经STI571处理后的细胞增殖抑制率为(54.08±1.90)%(P<0.05),早期凋亡率为(12.35±2.04)%(P<0.05)。结论成功构建的能稳定表达BCR/ABL的小鼠BaF3-P210转化细胞株具有增殖能力增强、细胞周期进程加速和对STI571敏感的恶性表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CR/ABL融合基因 逆转录病毒载体 BaF3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药桃儿七可促进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的凋亡 被引量:7
8
作者 周芳竹 王欣 +4 位作者 代安亚 黄峥兰 李会 黄宁姝 冯文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6-231,共6页
目的探讨藏药桃儿七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桃儿七对K562细胞株进行不同时间梯度的处理,应用CCK8试验筛选桃儿七的最佳作用浓度及时间;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瑞氏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D... 目的探讨藏药桃儿七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桃儿七对K562细胞株进行不同时间梯度的处理,应用CCK8试验筛选桃儿七的最佳作用浓度及时间;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瑞氏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DAPI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变化;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凋亡相关蛋白PARP、caspase-3、Cleaved-caspase3的活化情况以及BCR/ABL、p-BCR/ABL、STAT5、p-STAT5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分别以1、2、3μg/m L浓度的桃儿七处理细胞12、24、36、48、72、96 h,K562细胞增殖呈浓度时间依赖性抑制,并筛选出2μg/m L,48 h为最佳处理方式。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凋亡细胞数量呈时间依赖性增加,并在48 h凋亡最为显著;凋亡相关蛋白PARP、caspase-3以及Cleaved-caspase-3均呈时间依赖性活化。以2μg/m L桃儿七处理细胞48 h后,K562细胞形态发生不规则改变,出现核碎裂、溶解等凋亡特征;BCR/ABL、pBCR/ABL、STAT5、p-STAT5表达显著降低。结论藏药桃儿七能够促进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BCR/ABL-STAT5信号通路并激活线粒体凋亡途径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桃儿七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CR/ABL STAT5信号通路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R/ABL伴JAK2突变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9
作者 李俊南 朱艳 +3 位作者 詹茜 王利 刘林 罗小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57-760,共4页
目的探讨BCR/ABL伴JAK2突变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诊疗方法并文献复习,以提高该疾病的诊疗水平。方法报告1例BCR/ABL伴JAK2突变阳性的MPN病例,结合文献报道的类似病例46例,总结该类疾病的临床特点。结果报告病例诊断为慢性髓系白血... 目的探讨BCR/ABL伴JAK2突变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诊疗方法并文献复习,以提高该疾病的诊疗水平。方法报告1例BCR/ABL伴JAK2突变阳性的MPN病例,结合文献报道的类似病例46例,总结该类疾病的临床特点。结果报告病例诊断为慢性髓系白血病合并原发性骨髓纤维化,采用伊马替尼和卢可替尼联合治疗有效。国内外有详细报道的类似病例共46例,按发现基因阳性的时间顺序分为BCR/ABL重排阳性组、JAK2阳性组、JAK2及BCR/ABL双阳性组,三组血常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白细胞P=0.349,血红蛋白P=0.247,血小板P=0.944)。结论BCR/ABL和JAK2突变双阳性MPN较少见,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突变发生的先后顺序对血常规指标无明显影响。两种基因相应的靶向药物联合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慢性髓系白血病 临床特点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发抑郁症患者丘脑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牟君 谢鹏 +4 位作者 杨泽松 杨德兰 吕发金 李勇 罗天友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29-232,共4页
目的探讨未用药首发抑郁症患者丘脑的脑代谢有无异常。方法利用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1H-MRS)检测20例未用药首发抑郁症患者和20名健康志愿者丘脑的多个代谢指标,包括乙酰天门冬氨酸盐(NAA)、谷氨酰胺和谷氨酸复合物(Glx)、胆碱复合物... 目的探讨未用药首发抑郁症患者丘脑的脑代谢有无异常。方法利用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1H-MRS)检测20例未用药首发抑郁症患者和20名健康志愿者丘脑的多个代谢指标,包括乙酰天门冬氨酸盐(NAA)、谷氨酰胺和谷氨酸复合物(Glx)、胆碱复合物(Cho)、肌酸-磷酸肌酸复合物(Cr)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双侧丘脑NAA/Cr下降,但只有右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3,P<0.05);两组间各代谢值、Cho/Cr和Glx/C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抑郁组和重度抑郁组间比较,各代谢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发抑郁症患者右侧丘脑可能存在神经元受损和线粒体代谢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波谱学 抑郁症 丘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DH10通过下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4
11
作者 许永会 陈建斌 +5 位作者 袁海汀 杨泽松 李珍 李颖 汤为学 黄宗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471-1477,共7页
目的探讨原钙粘蛋白-10(procadherin-10,PCDH10)基因是否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增殖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空载体pc DNA3.1(+)TP53质粒和pc DNA3.1(+)PCDH10质粒分别转染至人多发性骨髓... 目的探讨原钙粘蛋白-10(procadherin-10,PCDH10)基因是否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增殖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空载体pc DNA3.1(+)TP53质粒和pc DNA3.1(+)PCDH10质粒分别转染至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KM3细胞中。实验分为对照组、空载体组、转染组。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3组细胞PCDH10基因的表达。RTPCR检测不同浓度的Li Cl(0、5、10、15、20μmol/m L)处理KM3细胞48 h后β-catenin的表达,选取Li Cl的最佳浓度分别作用于3组细胞。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质粒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分析PCDH10转染前后对KM3细胞LEF/TCF基因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c-Myc、Cyclind1基因mRNA、蛋白水平及β-catenin蛋白在细胞核内的表达。免疫荧光观察PCDH10对β-catenin核转位的影响。结果 PCDH10基因转染后在细胞中获得稳定表达。CCK-8检测结果发现转染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受抑(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转染组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增殖指数降低(P<0.05);荧光素酶活性分析显示PCDH10显著抑制LEF/TCF基因活性(P<0.05);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组细胞中β-catenin、c-Myc、Cyclind1表达明显降低(P<0.05),细胞核内β-catenin的蛋白表达量明显下调;免疫荧光观察到转染组细胞核内β-catenin荧光强度减弱。RT-PCR检测发现20μmol/m L的Li Cl为KM3细胞的最佳作用浓度,经Li Cl处理3组细胞后,与对照组、空载体组比较,转染组细胞增殖能力及β-catenin、c-Myc、Cyclind1的表达也受到抑制(P<0.05)。结论 PCDH10基因能抑制KM3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主要与下调LEF/TCF基因活性及抑制β-catenin核转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钙粘蛋白-10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DH10基因促进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珍 陈建斌 +3 位作者 彭曦 谭栩 杨泽松 黄宗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7-441,共5页
目的探讨PCDH10(protocadherin 10)基因诱导多发性骨髓瘤KM3细胞凋亡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pcDNA3.1(+)PCDH10以及pcDNA3.1(+)空质粒稳定转染入人骨髓瘤KM3细胞,以未转染组和转染pcDNA3.1(+)空质粒组作为对照,通... 目的探讨PCDH10(protocadherin 10)基因诱导多发性骨髓瘤KM3细胞凋亡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pcDNA3.1(+)PCDH10以及pcDNA3.1(+)空质粒稳定转染入人骨髓瘤KM3细胞,以未转染组和转染pcDNA3.1(+)空质粒组作为对照,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CDH10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应用MTT法检测PCDH10转染后细胞增殖能力;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应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超微结构;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PCDH10转染KM3细胞后,PCDH10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MTT结果显示PCDH10转染后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P<0.05);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转染PCDH10基因的KM3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透射电镜下观察,PCDH10转染组细胞可以看到胞质空泡样变,核固缩以及明显的凋亡小体,对照组未见明显异常;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CDH10能降低Bcl-2的表达,促进P53、Fas的表达(P<0.05)。结论 PCDH10基因有促进多发性骨髓瘤细胞KM3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DH10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1例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欣 肖青 +1 位作者 刘芬 吕敬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48-552,共5页
目的:观察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fludarabine combined with cyclophosphamide,FC)方案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的近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就诊于我院经FC方案... 目的:观察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fludarabine combined with cyclophosphamide,FC)方案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的近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就诊于我院经FC方案治疗的41例CLL患者资料。结果:41例CLL患者的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率、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率及总缓解(overall response,OR)率分别为41.5%,36.6%及78.1%,而初治组CR率、PR率及OR率与复治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58.8%、23.5%及82.4%vs.29.1%、45.8%及75%,P>0.05),而主要毒副作用是骨髓抑制和免疫功能抑制,而对于初治和复治组的血液毒性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完成4周期化疗的32例患者中,2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及无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率分别为59.1%和35%,其中,初治组2年DFS率优于复治组(53.6%vs.20.8%,P<0.05),而2组2年OS率无显著差异(77.1%vs.47.3%,P>0.05)。结论:FC方案对CLL近期疗效较好,耐受性好,有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DFS,值得推广和应用,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达拉滨 环磷酰胺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化修饰致PCDH10基因在多发性骨髓瘤中沉默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颖 陈建斌 +3 位作者 宋君君 杨泽松 向廷秀 黄宗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17-820,共4页
目的研究PCDH10基因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及细胞系KM3、RPMI-8226中的甲基化状态,分析甲基化对其沉默的影响。方法常规骨髓穿刺术获取MM患者骨髓样本,培养骨髓瘤细胞系KM3、RPMI-8226,以增生性骨髓象骨髓样本作为对... 目的研究PCDH10基因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及细胞系KM3、RPMI-8226中的甲基化状态,分析甲基化对其沉默的影响。方法常规骨髓穿刺术获取MM患者骨髓样本,培养骨髓瘤细胞系KM3、RPMI-8226,以增生性骨髓象骨髓样本作为对照。RT-PCR检测其中PCDH10基因表达水平,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ensitive PCR,MSP)法检测PCDH10基因甲基化状态,通过5-氮杂-2'-脱氧胞苷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5-aza-2'-deoxycytidine(Aza)and trichostatin A(TSA),A+T]处理MM细胞系,检测药物处理前后PCDH10甲基化状态及表达水平。结果 PCDH10基因在正常人群中表达,但在MM患者骨髓及细胞系中广泛低表达,且77.27%(34/44)的MM患者PCDH10呈甲基化状态。PCDH10基因可经A+T试验逆转甲基化状态并恢复表达。结论 DNA甲基化可能在多发性骨髓瘤的PCDH10基因沉默中发挥作用,从而参与骨髓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PCDH10 DNA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糖胞苷诱导人MDS细胞株MUTZ-8细胞凋亡过程中活性氧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罗静 叶兴伟 +4 位作者 蒋文 周洪静 杨泽松 刘林 王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492-1495,共4页
目的探讨阿糖胞苷诱导人MDS细胞株MUTZ-8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将细胞分为以下5组:阴性对照组、0.1μmol/L Ara-c组、1μmol/L Ara-c组、10μmol/L Ara-c组、10μmol/L Ara-c+62.5μmol/L ALA组。用MTT法测定阿糖胞苷对各组细胞抑制... 目的探讨阿糖胞苷诱导人MDS细胞株MUTZ-8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将细胞分为以下5组:阴性对照组、0.1μmol/L Ara-c组、1μmol/L Ara-c组、10μmol/L Ara-c组、10μmol/L Ara-c+62.5μmol/L ALA组。用MTT法测定阿糖胞苷对各组细胞抑制率的影响,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及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阿糖胞苷对各组细胞凋亡的影响,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运用二氢二氯荧光素(DCFH-DA)为细胞内活性氧探针,通过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的变化。结果 MTT结果提示,阿糖胞苷处理组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阴性对照组,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结果提示,不同浓度的阿糖胞苷作用MUTZ-8细胞后,凋亡率明显升高,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及荧光显微镜检测均显示,阿糖胞苷作用后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明显上升。而加入抗氧化剂α-硫辛酸后细胞内ROS表达水平下降。结论阿糖胞苷明显抑制了人MDS细胞株MUTZ-8的生长并诱导其凋亡,可能与阿糖胞苷影响了细胞内ROS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阿糖胞苷 MUTZ-8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TrCP-OD-HA重组腺病毒对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罗红伟 田文君 +4 位作者 季茂胜 刘钉宾 王小飞 黄宗干 冯文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602-1604,共3页
目的研究癌蛋白Bcr-Abl被泛素-蛋白酶体系统靶向降解的可能性及诱导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含有Bcr-Abl融合蛋白N端寡聚化区(OD)的重组腺病毒Ad5β-TrCP-OD-HA特异性结合Bcr-Abl融合蛋白的N端寡聚化区(OD),通过感染将嵌合泛素... 目的研究癌蛋白Bcr-Abl被泛素-蛋白酶体系统靶向降解的可能性及诱导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含有Bcr-Abl融合蛋白N端寡聚化区(OD)的重组腺病毒Ad5β-TrCP-OD-HA特异性结合Bcr-Abl融合蛋白的N端寡聚化区(OD),通过感染将嵌合泛素连接酶β-TrCP运送到靶细胞K562细胞,同时,β-TrCP基因突变的重组腺病毒Ad5△F-TrCP-OD-HA和仅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5GFP,分别作为对照。感染后,Western blot检测Bcr-Abl融合蛋白的表达;倒置显微镜、光镜和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成功建立携β-TrCP-OD-HA、△F-TrCP-OD-HA的重组腺病毒的K562细胞株,重组腺病毒感染K562细胞后,Ad5β-TrCP-OD-HA组的Bcr-Abl融合蛋白含量下降,与Ad5β-TrCP-OD-HA组、Ad5GFP组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倒置显微镜可见Ad5β-TrCP-OD-HA作用后细胞体积变小、形态不规则;光镜下发现胞体变小,细胞质空泡,细胞核出现碎裂和凋亡小体;电镜观察到出现了典型的细胞凋亡的超微结构。结论重组腺病毒介导的β-TrCP-OD-HA在白血病K562细胞内能够降低Bcr-Abl融合蛋白含量,并且诱导K562细胞发生了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r—Abl融合蛋白 泛素连接酶 β-TrCP K562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联合阿糖胞苷对人自血病K562细胞Fas/FasL、survivin表达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建斌 鲁敏 +1 位作者 杨泽松 黄宗干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08-311,共4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及其联合阿糖胞苷对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白藜芦醇及其联合阿糖胞苷处理K562细胞48h后Fas、FasL和Survivin表达情况。结果:K562细胞分别经白藜芦醇、阿糖胞苷处理...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及其联合阿糖胞苷对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白藜芦醇及其联合阿糖胞苷处理K562细胞48h后Fas、FasL和Survivin表达情况。结果:K562细胞分别经白藜芦醇、阿糖胞苷处理48h后白藜芦醇组和阿糖胞苷组Fas表达光密度值较对照组升高(P<0.05),FasL表达上调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变化(P<0.05),两药联合作用Fas表达较单用白藜芦醇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FasL表达上调较单用白藜芦醇或阿糖胞苷有显著性变化(P<0.05)。白藜芦醇、阿糖胞苷单独及联合作用48h后,K562细胞的Survivin mRNA表达较细胞对照组下降(P<0.05、P<0.01).两药联合作用Survivin mRNA表达较单用白藜芦醇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白藜芦醇单独及联合阿糖胞苷能通过上调Fas/FasL的表达,激活Fas/FasL凋亡途径,诱导人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同时下调Survivin的表达促进凋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阿糖胞苷 K562 FAS/FASL SURVIV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钟基因Per2对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成铭 黄世峰 +7 位作者 罗红伟 刘钉宾 田文君 朱喜丹 冯文莉 涂植光 温健萍 黄宗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1-306,共6页
目的研究钟基因Period2(Per2)对慢粒急变K562细胞株增殖、分化、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Per2表达质粒pcDNA3.1-Per2及空载对照质粒pcDNA3.1分别经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K562细胞,用G418筛选出Per2稳定表达细胞株。瑞氏染色... 目的研究钟基因Period2(Per2)对慢粒急变K562细胞株增殖、分化、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Per2表达质粒pcDNA3.1-Per2及空载对照质粒pcDNA3.1分别经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K562细胞,用G418筛选出Per2稳定表达细胞株。瑞氏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台盼蓝拒染法和MTT法检测K562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和凋亡,电镜观察细胞凋亡,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该细胞株中增殖、凋亡相关基因p53、cyclin B1和c-myc等的表达。结果筛选到稳定表达Per基因的稳定表达细胞株K562/Per2细胞,与空载体转染组及未处理对照组细胞相比,K562/Per2细胞体积缩小,但是分化不明显;台盼蓝拒染法和MTT实验发现Per2抑制细胞生长与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周期结果K562/Per2细胞中G2期细胞增多[转染组(36.1±5.5)%,空载组(12.5±2.9)%,未处理对照组(9.7±2.3)%,P<0.05],凋亡检测显示转染组细胞凋亡明显增加[14.8%P<0.05];电镜结果显示染色质浓集、断裂,核固缩和凋亡小体;RT-PCR及Western blot显示Per2明显上调p53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而抑制cyclin B1、c-myc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钟基因Per2能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并诱导其发生凋亡,但对分化无明显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对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调控并阻止细胞周期进程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基因 增殖 凋亡 细胞周期 节律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的SFRP2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宋君君 李颖 +2 位作者 杨泽松 杨丽 陈建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2583-2586,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骨髓细胞SFRP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探讨SFRP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CML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RT-PCR、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方法检测CML细胞... 目的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骨髓细胞SFRP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探讨SFRP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CML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RT-PCR、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方法检测CML细胞系K562细胞及骨髓标本SFRP2 mRNA及SFRP2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并予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Aza)联合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菌素A(TSA)处理K562细胞,观察其SFRP2 mRNA表达情况。结果 SFRP2 mRNA在K562细胞、CML和正常人骨髓标本表达率分别为0、22%(4/18)、100%(8/8)(P<0.05);SFRP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在K562细胞、CML和正常人骨髓标本分别为100%、66%(25/38)、0(0/13)(P<0.05);伴随K562细胞去甲基化药物处理后未甲基化序列的增加,其SFRP2 mRNA恢复了表达。结论 CML骨髓细胞的SFRP2基因启动子存在高甲基化现象,SFRP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CML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之一,提示了其甲基化可能成为CML的新的参考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SFRP2 甲基化 去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reg/Th17细胞失衡及脐带MSCs对其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莹 陈柯材 刘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515-1519,共5页
目的研究Treg/Th17细胞的平衡状态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对AA患者外周血Treg/Th17比率的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分离... 目的研究Treg/Th17细胞的平衡状态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对AA患者外周血Treg/Th17比率的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UC-MSCs。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10例健康对照者、15例AA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和Th17细胞分别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的百分比,比较Treg/Th17细胞的比率。将AA患者的PBMCs与UC-MSCs共培养72 h,检测AA患者单独培养组和与MSCs共培养组Treg细胞、Th17细胞分别占PBMCs的百分比,比较Treg/Th17比率的变化。结果经FCM鉴定MSCs表面标记CD90、CD105阳性率≥98%,CD34、CD45阳性率≤1%。AA患者组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Th17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Treg/Th17细胞比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AA患者的PBMC与UC-MSCs共培养后,Treg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单独培养组(P<0.05),Th17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单独培养组(P<0.05),Treg/Th17细胞比率较单独培养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AA患者外周血存在Treg/Th17分化失衡;UC-MSCs可能通过抑制Th17细胞分化,诱导Treg细胞生成/聚集,使得其Treg/Th17的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TREG细胞 TH17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