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成人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桂巧巧 王永红 +2 位作者 张明军 李革 甘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95-998,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尿酸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 e,MS)各组分之间的相关性及相关程度。方法选取2010年在本院参加体检的主城区居民79 092例,年龄18~95岁,其中男性45 495例,女性33 597例,测定血尿酸、体质量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 目的探讨血尿酸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 e,MS)各组分之间的相关性及相关程度。方法选取2010年在本院参加体检的主城区居民79 092例,年龄18~95岁,其中男性45 495例,女性33 597例,测定血尿酸、体质量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水平,分析血尿酸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性22.19%,女性6.05%,P<0.01);男女组的体质量指数、腹围、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P<0.05),而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呈负相关(P<0.01);血尿酸水平与MS患病风险性密切相关。无论男女,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升高,MS患病率逐渐增加。结论血尿酸水平与MS密切相关,控制血尿酸水平是预防M S的发生及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重要环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代谢综合征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亲分娩前后吸烟与后代精神疾病关系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2
作者 张蓓 张郑 +6 位作者 任浩 王兴莲 邱海棠 李泽辉 李延卫 蒋成刚 罗庆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7-214,共8页
目的:探讨母亲分娩前后吸烟(MSAB)对后代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双相情感障碍(BD)和重度抑郁症(MDD)的因果关系。方法:从基因组范围关联研究(GWAS)中提取MSAB和4种精神疾病的GWAS数据集。采用孟德尔随机化(MR... 目的:探讨母亲分娩前后吸烟(MSAB)对后代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双相情感障碍(BD)和重度抑郁症(MDD)的因果关系。方法:从基因组范围关联研究(GWAS)中提取MSAB和4种精神疾病的GWAS数据集。采用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以逆方差加权(IVW)作为主要分析方法,并结合加权中位数(WM)、MR-Egger回归和MR-PRESSO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异常值校正,MR分析结果使用优势比(OR)表示,并进行错误发现率(FDR)校正。结果:MR分析显示,MSAB与ADHD(OR=5.36,95%CI=2.58~7.63,P FDR=0.003)、MDD(OR=1.92,95%CI=1.29~2.88,P FDR=0.003)、BD(OR=6.33,95%CI=1.56~8.73,P FDR=0.013)风险增加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与ASD(OR=1.66,95%CI=0.23~5.87,P FDR=0.616)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提示,母亲分娩前后吸烟与后代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和重性抑郁症风险增高之间有潜在因果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症 孟德尔随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慢性肾脏病人群高磷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曾婷婷 欧阳南 +1 位作者 何泉 周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76-780,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西南地区慢性肾脏病(CKD)人群高磷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AS)危险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脏内科收治的CKD患者92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横断面研究。将患者按照有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 目的探讨中国西南地区慢性肾脏病(CKD)人群高磷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AS)危险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脏内科收治的CKD患者92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横断面研究。将患者按照有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AS)与非动脉粥样硬化组(non-AS),将性别、年龄按1:1配对后共纳入438例患者,每组219例。血清磷浓度则按四分位间距分为:<1.22mmol/L、1.22~1.46mmol/L、1.47~1.78mmol/L、>1.78mmol/L四个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程度高磷血症对CK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438例CKD患者,总体透析率59.8%(262例),高磷血症者占49.5%(217例)。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磷血症、维持性透析、CKD 4-5期、高血压、降压药物的使用、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血清镁,以及CK-MB水平与CK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均呈正相关(P<0.05)。将以上相关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排除混杂因素影响,结果显示,CK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与血磷水平1.47~1.78mmol/L(P=0.001)、>1.78mmol/L呈明显正相关(P<0.001),并随着血磷水平增高,其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增大(血磷水平1.47~1.78mmol/L:OR=2.85;血磷水平>1.78mmol/L:OR=3.57)。结论高磷血症是中国西南地区CKD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动脉粥样硬化 血清磷 横断面研究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脓毒症救治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7
4
作者 林新强 陈利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3301-3304,共4页
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病机制复杂,死亡率高,治疗困难。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包括多种血液净化模式,通过对脓毒症患者中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清除、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改善及器官功能的保护,提高患者生存率。... 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病机制复杂,死亡率高,治疗困难。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包括多种血液净化模式,通过对脓毒症患者中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清除、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改善及器官功能的保护,提高患者生存率。本文就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各种治疗模式及相关血滤器和膜材对治疗脓毒症的优缺点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脓毒症 炎症介质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交感射频消融术在慢性肾脏病患者高血压治疗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柏雨双 甘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39-741,共3页
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与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抗交感药物难以达到降压治疗目标。近年来,肾交感射频消融术(catheter-based renal sympathetic denervation,RSD)迅猛发展,成为了CKD... 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与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抗交感药物难以达到降压治疗目标。近年来,肾交感射频消融术(catheter-based renal sympathetic denervation,RSD)迅猛发展,成为了CKD患者治疗高血压新的尝试。本文对此项技术在CKD患者高血压治疗的应用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肾交感神经 高血压 导管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诱导SCAP功能失调促进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7
6
作者 周超 季新忠 +2 位作者 刘巧 伍莎莎 欧阳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38-943,共6页
目的探讨炎症诱导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裂解激活蛋白(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s cleavage-activating protein,SCAP)功能失调促进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 24只8周龄雄性ApoE^(-/-)小鼠(C57... 目的探讨炎症诱导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裂解激活蛋白(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s cleavage-activating protein,SCAP)功能失调促进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 24只8周龄雄性ApoE^(-/-)小鼠(C57BL/6遗传背景,体质量18~24 g)随机分组为高胆固醇饮食组(n=12,对照组)和高胆固醇饮食+炎症组(n=12,炎症组)。炎症组小鼠给予隔日皮下注射10%酪蛋白,非炎症组小鼠给予隔日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共14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ApoE^(-/-)小鼠血清炎症指标(serum amyloid A,SAA)和TNF-α水平,HE染色观察ApoE^(-/-)小鼠主动脉结构及局部炎症细胞浸润情况,油红O染色观察ApoE^(-/-)小鼠主动脉斑块形成情况,Real-time PCR法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poE^(-/-)小鼠主动脉LDLr、SREBP2、SCAP、α-甘露糖苷酶Ⅰ及α-甘露糖苷酶ⅡmRNA与蛋白表达。结果炎症组小鼠血清SAA[(529±23)ng/m L]与TNF-α[(37 900±3 100)ng/m 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小鼠血清SAA[(248±27)ng/m L]与TNF-α[(1 789±219)ng/m L]水平(P<0.01),表明ApoE^(-/-)小鼠炎症模型建立成功。炎症组小鼠较对照组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更为严重(P<0.01),其LDLr、SCAP及α-甘露糖苷酶ⅡmRNA及蛋白表达、细胞核内NSREBP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炎症通过增加血管壁细胞内胆固醇敏感器SCAP的表达,并通过增强高尔基体α-甘露糖苷酶Ⅱ对SCAP的糖基化修饰,促进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动脉粥样硬化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高尔基体酶 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裂解激活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住院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左红 李卉 +1 位作者 李白非 郑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41-1645,共5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住院期间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数据;驰援武汉市第一医院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住院期间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数据;驰援武汉市第一医院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疗队对2020年2月14日至3月17日收治的83例确诊COVID-19患者(其中轻型2例、重型73例、危重型8例)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截至3月17日,治愈出院74例,重型转轻型12例,转科2例,转院3例,病死3例;另入院即脑卒中死亡1例。医护人员对83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数据(使用logistic有序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年龄或许是COVID-19病情发展推进的因素(B=-0.09,P<0.05)。本队共收治8例危重型患者,平均年龄>73岁;患者中有冠心病史的治疗风险或更大(B=-2.39,P<0.05);吸烟史或对疾病恢复产生不良影响(B=1.52,P<0.05);白蛋白(albumin,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指标异常可加速疾病进程(B=-0.40、-0.05;P<0.00、0.00)。结论:遵循COVID-19临床护理指南,预见性地制订适时的护理干预方案,提出并严格执行针对COVID-19的医护措施,在重型、危重型患者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具有十分积极的效应,值得临床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预见性护理 应用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下调表达对反复发作性偏头痛大鼠模型行为学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秦光成 谢景梅 +3 位作者 刘春晓 陈力学 桂蓓 周冀英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探讨下调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对反复发作性偏头痛大鼠模型行为学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4组,对照组(Normal组,n=8),假手术组(Sham+Ad-RFP组,... 目的:探讨下调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对反复发作性偏头痛大鼠模型行为学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4组,对照组(Normal组,n=8),假手术组(Sham+Ad-RFP组,n=8),模型组(IS组,n=15),干预组(IS+Ad R-si PTEN组,n=15)。炎性汤(inflammation soup,IS)刺激大鼠硬脑膜,建立反复发作性偏头痛大鼠模型,干预组在建立模型前1周三叉神经核(trigeminal nucleus caudalis,TNC)注射Ad R-si PTEN干预,通过畏光、痛阈等方法对大鼠行为学评价。结果:滴注IS后大鼠出现抓耳挠头,过度理毛等症状;9次IS后大鼠的痛阈阈值下降到<2.0 g;12次IS后大鼠表现为恐光,但是下调PTEN能有效逆转上述行为学改变(P<0.05)。结论:下调PTEN基因能有效逆转反复发作性偏头痛大鼠模型的行为学改变,对反复发作性偏头痛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N 反复发作性偏头痛 大鼠模型 行为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对尿毒症血清诱导的内皮细胞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9
作者 杨琴 甘华 陈泽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18-1222,共5页
目的:探讨锌对尿毒症血清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收集尿毒症患者及健康正常人血清,以15%的血清浓度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分为4组进行实验:正常血清组(N)、尿毒症血清组(U)、尿毒症血清+10μmol/L硫酸锌... 目的:探讨锌对尿毒症血清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收集尿毒症患者及健康正常人血清,以15%的血清浓度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分为4组进行实验:正常血清组(N)、尿毒症血清组(U)、尿毒症血清+10μmol/L硫酸锌组(U+10)、尿毒症血清+30μmol/L硫酸锌组(U+30)。荧光素DCFH-DA探针法测定细胞内活性氧含量,采用总抗氧化能力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总抗氧化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醌氧化还原酶1(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phosphate:quinone oxidoreductase 1,NQO-1)及诱导Ⅰ型血红素氧合酶(heme oxygenase,HO-1)m RNA的表达,蛋白印迹检测细胞NQO-1、HO-1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us factor-E2 related factor 2,Nrf2)的表达。结果:与N组比较,U组内皮细胞的总抗氧化能力明显降低(N vs.U:452.8±19.5 vs.321.4±27.8,P<0.001),活性氧水平升高(22.9±2.7 vs.75.1±11.2,P<0.001);而锌干预处理(U+10和U+30)则增加了细胞总抗氧化能力(U vs.U+10 vs.U+30:321.4±27.8 vs.455.7±16.0 vs.462.9±18.6,均有P<0.001),减少了活性氧产生(75.1±11.2 vs.45.2±7.6 vs.49.3±8.3,P<0.001);同时,尿毒症血清组及锌干预组NQO-1、HO-1 m RNA及蛋白表达增高(NQO-1蛋白:N vs.U vs.U+10:0.40±0.05 vs.0.65±0.07 vs.1.09±0.08;HO-1蛋白:0.21±0.07 vs.0.47±0.08 vs.1.09±0.11,P<0.05),且锌干预组较尿毒症血清组增加更明显(P<0.05);锌干预组细胞核Nrf-2表达较正常血清组及尿毒症血清组增加(N vs.U vs.U+10 vs.U+30:0.23±0.07 vs.0.25±0.07 vs.0.65±0.07 vs.0.69±0.06,均有P<0.001);但上述指标在不同浓度的锌处理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锌可能通过促进Nrf-2核转位,增加抗氧化酶NQO-1及HO-1表达,进而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的总抗氧化能力和削弱尿毒症血清诱导的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氧化应激 诱导Ⅰ型血红素氧合酶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固醇敏感器SCAP功能失调对THP-1源性巨噬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欧阳南 杜晓刚 +1 位作者 陈利群 周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49-455,共7页
目的观察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裂解激活蛋白(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s cleavage-activating protein,SCAP)功能失调对THP-1源性巨噬细胞脂质代谢及IL-1β、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SCAP的促炎作用是否依赖于其介导的... 目的观察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裂解激活蛋白(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s cleavage-activating protein,SCAP)功能失调对THP-1源性巨噬细胞脂质代谢及IL-1β、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SCAP的促炎作用是否依赖于其介导的胆固醇稳态调节功能。方法采用基因转染方法在THP-1源性巨噬细胞中过表达SCAP或沉默SCAP,结合使用炎症刺激剂LPS(1μg/m L)或SCAP转位抑制剂Betulin(3μmol/L)处理THP-1源性巨噬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过表达SCAP组、沉默SCAP组、LPS组、沉默SCAP+LPS组、Betulin组以及过表达SCAP+Betulin组,RT-PCR法检测过表达SCAP或沉默SCAP对HMGCo AR、pro-IL-1β、MCP-1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油红O染色观察不同组别细胞内中性脂质沉积的变化。酶法定量测定胞内胆固醇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SCAP、pro-IL-1β以及培养上清中IL-1β的蛋白水平。结果 1过表达SCAP组与对照组比较,其HMGCo AR、MCP-1、proIL-1β基因表达水平升高(P<0.01),细胞内pro-IL-1β及细胞培养上清中IL-1β蛋白含量均上升(P<0.05),且细胞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及胆固醇酯(cholesterol ester,CE)含量上升(P<0.01)。2沉默SCAP组与对照组比较,HMGCo AR、MCP-1、pro-IL-1β基因表达水平下降(P<0.05),细胞内proIL-1β及培养上清中成熟IL-1β蛋白含量均降低(P<0.05),且细胞内中性脂质蓄积减少,TC及CE含量下降(P<0.05);沉默SCAP+LPS组与LPS组比较,MCP-1、pro-IL-1β基因表达下调(P<0.05),成熟IL-1β蛋白水平下降(P<0.05)。过表达SCAP+Betulin组与过表达SCAP组比较,HMGCo AR基因表达水平下降(P<0.05),其细胞内,TC及CE含量亦下降(P<0.05),但MCP-1、pro-IL-1β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上清中成熟IL-1β蛋白含量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固醇敏感器SCAP功能失调促进THP-1源性巨噬细胞内炎症因子IL-1β、MCP-1表达,增加成熟IL-1β的生成及其向细胞外分泌;SCAP这一新发现的功能不依赖于其介导的胆固醇稳态调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裂解激活蛋白 白介素-1&beta 炎症 脂质代谢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磷环境下胆固醇敏感器SCAP功能失调促进巨噬细胞内胆固醇蓄积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巧 欧阳南 +1 位作者 何泉 周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14-1520,共7页
目的观察高磷环境对巨噬细胞内胆固醇蓄积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人单核细胞株(THP-1)源性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磷1.0mmol/L)、高磷处理组(磷3.0mmol/L)、磷甲酸钠(PFA)处理组(磷1.0mmol/L加PFA 1.0mmol/L)以及高磷联合PFA处理组(磷3... 目的观察高磷环境对巨噬细胞内胆固醇蓄积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人单核细胞株(THP-1)源性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磷1.0mmol/L)、高磷处理组(磷3.0mmol/L)、磷甲酸钠(PFA)处理组(磷1.0mmol/L加PFA 1.0mmol/L)以及高磷联合PFA处理组(磷3.0mmol/L加PFA 1.0mmol/L),按不同要求分别处理各组细胞。培养24h后,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中性脂质的分布,酶催化比色法定量测定细胞内的胆固醇含量,qPCR检测细胞内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R)、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裂解激活蛋白(SCAP)mRNA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测定细胞内SCAP、LDLR、HMGCoAR及核内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N-SREBP2)的蛋白水平,激光共聚焦法检测SCAP从内质网向高尔基体的移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磷处理组巨噬细胞内中性脂质明显聚集,细胞内总胆固醇与胆固醇酯的含量增加(P<0.05),LDLR、HMGCoAR mRNA与蛋白的表达增高(P<0.05,P<0.01),细胞核内N-SREBP2的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SCAP从内质网向高尔基体的移位增加;PFA处理(高磷联合PFA处理组)可阻断高磷引起的上述作用(P<0.05,P<0.01)。高磷处理组巨噬细胞内SCAP的蛋白水平相比对照组增高(P<0.05),PFA处理能抑制高磷导致的SCAP蛋白水平增高,但SCAP mRNA的表达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磷环境下,钠磷转运体介导磷离子进入巨噬细胞内,通过基因转录后机制增加SCAP的蛋白水平,诱导其功能失调并促使其异常转运SREBP2至高尔基体裂解释放NSREBP2,后者转位入核促进HMGCoAR和LDLR的表达,促使细胞内源性胆固醇合成和外源性LDL经LDLR摄入的增加,最终导致细胞内胆固醇异常蓄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高磷酸盐血症 胆固醇贮积病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T3在尿酸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转分化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祝艳林 甘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65-869,共5页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3,SIRT3)在高浓度尿酸引起的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53(mesangial cells 53,MC53)转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和意义。方法:将不同浓度的尿酸(0.05、0.10、0.30 mmol/L)与小鼠MC53共孵...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3,SIRT3)在高浓度尿酸引起的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53(mesangial cells 53,MC53)转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和意义。方法:将不同浓度的尿酸(0.05、0.10、0.30 mmol/L)与小鼠MC53共孵育48 h后,以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为荧光探针,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SIRT3以及转分化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m RNA和蛋白的表达;通过SIRT3si RNA的转染检测它对氧化应激及细胞转分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尿酸能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ROS水平呈浓度依赖性上调(F=98.018,P=0.000),SIRT3m RNA及蛋白表达量呈浓度依赖性下降(m RNA:F=81.622,P=0.000;蛋白:F=38.551,P=0.000),其α-SMA、TGF-β1、FN m 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均呈浓度依赖性上调(m RNA:F=162.222、22.111、26.960,P=0.000、0.000、0.000;蛋白:F=31.431、39.381、44.642,P=0.000、0.000、0.000);转染SIRT3 si RNA之后再进行高尿酸孵育,ROS水平及α-SMA、TGF-β1、FN蛋白的表达与单独尿酸孵育组相比均明显上升(ROS:F=24.883,P=0.001;蛋白:F=8.741、78.778、45.403,P=0.017、0.000、0.000)。结论:高浓度尿酸能诱导MC53细胞转分化,SIRT3可能与高浓度尿酸引起的细胞转分化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 肾小球系膜细胞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 活性氧 转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塌陷性肾小球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梅净 杜晓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8-321,共4页
塌陷性肾小球病(collapsing glomerulopathy,CG)最初是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阳性患者中发现的一种特别的肾脏病,现在认为它与许多其他的疾病相关,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 塌陷性肾小球病(collapsing glomerulopathy,CG)最初是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阳性患者中发现的一种特别的肾脏病,现在认为它与许多其他的疾病相关,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SLE相关性CG(SLE-associated CG)是指在SLE患者中发现的一种罕见的临床病理实体,并除外其他引起CG的主要因素(比如HIV、细胞病毒B19、丙肝病毒、药物等),临床上以大量蛋白尿,对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差和急进性肾功能恶化为特点。本文对近年来国外有关SLE相关性CG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塌陷性肾小球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δ因子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孙劦义 杜晓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056-2058,共3页
PPARs是配体激活转录因子,属于核激素受体超家族的一员,其在物质代谢[1]、组织细胞分化[2]和疾病相关性[3-4]方面已经有相当认识。自1990年发现了PPAR的α、γ亚型及其配体,在2000年Leibowitz又进一步发现PPARδ亚型及其激动剂可增加小... PPARs是配体激活转录因子,属于核激素受体超家族的一员,其在物质代谢[1]、组织细胞分化[2]和疾病相关性[3-4]方面已经有相当认识。自1990年发现了PPAR的α、γ亚型及其配体,在2000年Leibowitz又进一步发现PPARδ亚型及其激动剂可增加小鼠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转录因子 过氧化物酶 受体δ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PPARS 增殖 组织细胞分化 受体超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桥蛋白和IgA肾病
15
作者 杨洪梅 钟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6-327,共2页
免疫球蛋白A肾病(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IgA nephropathy)又称Berger病.是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或IgA沉积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IgA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约占肾活检病例的1/3,是慢性肾脏疾病最主要的... 免疫球蛋白A肾病(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IgA nephropathy)又称Berger病.是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或IgA沉积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IgA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约占肾活检病例的1/3,是慢性肾脏疾病最主要的表现类型。据全球范围内统计.高达30%的IgA肾病可逐渐进展为终末期肾病。IgA肾病亦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细胞外基质的过度聚积、弥漫性的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损伤、间质纤维化在IgA肾病的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骨桥蛋白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免疫球蛋白A肾病 终末期肾脏疾病 肾小管间质损伤 肾小球系膜区 慢性肾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