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腺苷受体在原代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研究
1
作者 万文娟 崔冬梅 +1 位作者 曾骏文 李琦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87-1591,共5页
目的:验证腺苷受体(adenosine receptors,ADORs)在原代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cells,RPE)的表达及其分布。方法:体外原代培养人RPE细胞。通过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 目的:验证腺苷受体(adenosine receptors,ADORs)在原代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cells,RPE)的表达及其分布。方法:体外原代培养人RPE细胞。通过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RPE细胞中ADORs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mRNA)的表达情况,通过共聚焦免疫荧光法(confocal fluorescence microscopy,CFM)验证ADORs蛋白的表达并检测各亚型在RPE细胞内的分布。结果:在原代培养的RPE细胞中,ADORs亚型A1(adenosine receptors A1,ADORA1),ADORs亚型A2a(adenosine receptors A2a,ADORA2a)和ADORs亚型A2b(adenosine receptors A2b,ADORA2b)的mRNA及蛋白均有表达。ADORA1在RPE细胞的细胞核、核周及细胞质内均有表达,ADORA2a集中表达于RPE细胞核周及细胞质,ADORA2b在细胞核、核周及细胞质中强表达。ADORs亚型A3(adenosine receptors A3,ADORA3)在原代培养的RPE细胞中无表达。结论:原代培养RPE中均有腺苷受体ADORA1、ADORA2a、ADORA2b表达。腺苷受体各亚型在细胞内的不同表达位置可能提示了腺苷受体各亚型的不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原代培养 腺苷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治疗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术后干眼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万文娟 李琦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03-1006,共4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后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的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117例(151眼),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84眼)和治疗组(56例,67眼),对... 目的:分析糖尿病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后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的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117例(151眼),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84眼)和治疗组(56例,67眼),对照组予以常规白内障术后用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对患者分别行术前及术后1 d、1周、1个月、2个月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角膜荧光染色(cornea fluorescein staining,FL)、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mer I test,SⅠt)检查和自觉症状评分。结果:所有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术后患者干眼主观症状增加、BUT缩短、SⅠt延长、FL增多(P<0.05)。至白内障术后2个月,对照组干眼主观症状仍较术前严重、BUT较术前缩短(P<0.05)。治疗组术后1个月干眼主观症状、BUT和FL已接近术前水平(P>0.05),且术后各时间点较对照组干眼主观症状更轻、BUT更长、FL更少(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使用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可有效改善干眼症状、恢复泪膜稳定、缩短眼表功能修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 糖尿病合并白内障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干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通过调控NRF2/HO-1途径抑制高糖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外捕获网形成 被引量:4
3
作者 陈金泉 赵龙 +4 位作者 丁渲恒 王令达 文艳 谢昊 彭惠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157-2164,共8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高糖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外捕获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形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运用CCK-8检测不同浓度(0、5、10、20、40、80μmol/L)的TMP处理4 h后中性粒细胞的活性。将中性... 目的探讨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高糖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外捕获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形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运用CCK-8检测不同浓度(0、5、10、20、40、80μmol/L)的TMP处理4 h后中性粒细胞的活性。将中性粒细胞分为7组:Control组(1.5 g/L葡萄糖)、TMP组(40μmol/L TMP)、HG组(4.5 g/L葡萄糖)、HG+TMP组(40μmol/L TMP+4.5 g/L葡萄糖)、HG+TMP+ML385组(4.5 g/L葡萄糖+40μmol/L TMP+10μmol/L ML385)、HG+ML385组(4.5 g/L葡萄糖+10μmol/L ML385)和HG+DPI组(4.5 g/L葡萄糖+10μmol/L DPI)。通过免疫荧光观察NETs的结构;运用DHE和DCFH-DA检测中性粒细胞内ROS和超氧化物阴离子的表达量;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培养基中MPO-DNA的含量,Pico-Green kit试剂盒检测培养基中dsDNA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H3-cit、NRF2、HO-1、NOX2等的表达,评估TMP对NRF2信号级联的调控作用。结果80μmol/L的TMP会降低中性粒细胞活性(P<0.01),其余浓度的TMP对中性粒细胞活性无显著影响。与Control组比较,TMP组中性粒细胞NRF2、HO-1表达明显上升(P<0.01)。与HG组比较,HG+TMP组中性粒细胞产生的H3-cit表达显著降低(P<0.05),并且培养基中dsDNA和MPO-DNA含量明显下降(P<0.01)。免疫荧光未观察到HG+TMP组中NETs形成;HG+TMP组中性粒细胞产生的ROS和超氧化物阴离子较HG组中性粒细胞显著降低(P<0.01)。使用NRF2抑制剂ML385处理后,TMP对H3-cit、NRF2和HO-1的作用被逆转;培养基中dsDNA和MPO-DNA含量明显上升(P<0.01),并且胞内ROS和超氧化物阴离子相较HG+TMP组的中性粒细胞显著升高(P<0.01)。结论TMP可以激活NRF2/HO-1通路并抑制ROS的形成,从而抑制高糖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外捕获网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外捕获网 活性氧 高糖 NRF2/HO-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玻璃体腔注射PBS后视网膜差异蛋白的表达(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汪家名 雷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5-603,共9页
目的研究家兔玻璃体腔内注射PBS后的视网膜功能变化及差异蛋白的表达情况以探索玻璃体腔注射的安全性。方法将20只青紫蓝兔随机分为4组,A组不作任何处理,B至D组在兔右眼玻璃体腔内注射50μL PBS。分别于注射后第0、4、7、14天进行眼底... 目的研究家兔玻璃体腔内注射PBS后的视网膜功能变化及差异蛋白的表达情况以探索玻璃体腔注射的安全性。方法将20只青紫蓝兔随机分为4组,A组不作任何处理,B至D组在兔右眼玻璃体腔内注射50μL PBS。分别于注射后第0、4、7、14天进行眼底照相和视网膜电图(ERG)检查,之后摘取眼球并分离视网膜。利用串联质谱标签(TMT)联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LC-MS/MS)法检测注射组相对于空白对照组的视网膜蛋白变化情况。通过KOBAS及基于KEGG数据库分析明显变化的蛋白富集通路,利用STRING得出明显变化蛋白间相互作用的功能网络图。结果注射组眼底照相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无明显变化,ERG结果显示视网膜功未受到影响。TMT蛋白质谱共检测出了6042种兔视网膜蛋白,其中49种蛋白(0.81%)在玻璃体腔注射后表达上调超过5倍或下调超过80%。变化比较显著的蛋白主要与细胞骨架有关。显著变化蛋白富集的通路包括黏着斑通路、紧密连接通路、核黄素新陈代谢通路、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通路及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通路。功能网络图分析显示ACTC1及ISG15在蛋白相互作用关系中起着比较中心的作用。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PBS主要引起与细胞黏连、形态、迁移、分化、信号传导及核黄素代谢通路相关的视网膜蛋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腔注射 视网膜 蛋白质组 串联质谱标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干眼相关生物标志物
5
作者 王春苗(综述) 张琪(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70-474,共5页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llo-HSCT)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及非恶性疾病常见的治疗方法,而allo-HSCT后常见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干眼等眼部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者可能会导致角膜穿孔甚至盲。随着allo-HSCT技术不断成熟...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llo-HSCT)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及非恶性疾病常见的治疗方法,而allo-HSCT后常见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干眼等眼部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者可能会导致角膜穿孔甚至盲。随着allo-HSCT技术不断成熟,移植人数逐渐增多、移植后患者生存时间延长,cGVHD干眼的发生率也不断升高。目前对该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尚不完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对其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泪腺、角结膜、睑板腺、泪液及外周血中cGVHD干眼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生物标志物 造血干细胞移植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