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卡泊三醇联合保湿润肤剂对寻常性银屑病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双 谭茜 +1 位作者 李惠 赵恒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10-214,共5页
目的:探讨卡泊三醇联合含马齿苋的保湿润肤剂对寻常性银屑病的治疗作用及皮肤屏障功能的改善作用,寻找一种新的寻常性银屑病的联合治疗方案。方法:寻常性银屑病中度严重患者11例。采用自身对照设计,一侧躯体皮损单用卡泊三醇软膏每天早... 目的:探讨卡泊三醇联合含马齿苋的保湿润肤剂对寻常性银屑病的治疗作用及皮肤屏障功能的改善作用,寻找一种新的寻常性银屑病的联合治疗方案。方法:寻常性银屑病中度严重患者11例。采用自身对照设计,一侧躯体皮损单用卡泊三醇软膏每天早晚各1次;对侧皮损每晚外用卡泊三醇软膏1次,每天早晨外用含马齿苋的保湿润肤剂1次。均连续治疗4周。患者每2周随访1次作临床评分及自我评价,并于治疗第0、4周分别于两侧皮损取材,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皮肤角蛋白(K)14、K17、丝聚合蛋白(filaggrin)、兜甲蛋白(loricrin)等屏障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第2周和第4周随访时,两组治疗方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自我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卡泊三醇单用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略高于联合用药组,主要表现为用药后皮肤的短暂刺激现象。皮肤屏障功能相关指标filaggrin和loricrin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明显下调,而K14和K17表达增加,在治疗后均重新恢复,表明皮肤屏障功能在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并随临床治疗而好转。结论:卡泊三醇联合含马齿苋的保湿润肤剂能有效改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皮肤屏障功能,有助于减少药物的单用量,并缓解对皮肤的不良刺激等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寻常性 皮肤屏障功能 卡泊三醇 保湿润肤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致皮肤慢性溃疡 被引量:5
2
作者 周汛 何晓琴 李惠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08-510,共3页
报告1例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致皮肤慢性溃疡。患者男,19岁。左踝溃疡2年,逐渐扩大,并伴右外踝溃疡2个月。溃疡为无痛性,深达肌层,边界清楚,溃疡边缘有黑褐色色素沉着。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肉芽肿性炎症;抗酸染色(+);溃疡新鲜组织分枝... 报告1例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致皮肤慢性溃疡。患者男,19岁。左踝溃疡2年,逐渐扩大,并伴右外踝溃疡2个月。溃疡为无痛性,深达肌层,边界清楚,溃疡边缘有黑褐色色素沉着。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肉芽肿性炎症;抗酸染色(+);溃疡新鲜组织分枝杆菌共同引物PCR扩增阳性。诊断: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致皮肤慢性溃疡。采用利福平、克拉霉素、乙胺丁醇及左氧氟沙星治疗1个月余,溃疡缩小并行植皮手术,术后创面愈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 皮肤 慢性 分枝杆菌 非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蓝光联合治疗与单纯蓝光治疗面部寻常型痤疮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25
3
作者 黄林 付红艺 +1 位作者 李惠 高永良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3-74,共2页
目的:比较红光(630nm)和蓝光(415nm)联合治疗与单纯蓝光(415nm)治疗面部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面部寻常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红蓝光联合治疗组与单纯蓝光治疗组,分别进行8周治疗,于实验第2周、4周、6周、8周对疗效进... 目的:比较红光(630nm)和蓝光(415nm)联合治疗与单纯蓝光(415nm)治疗面部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面部寻常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红蓝光联合治疗组与单纯蓝光治疗组,分别进行8周治疗,于实验第2周、4周、6周、8周对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9例患者完成了实验,红蓝光联合治疗组对脓疱、结节/囊肿的疗效(皮损总数的减少率)较单纯蓝光治疗组好,而单纯蓝光治疗组对丘疹的疗效较好,所得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治疗结束后,两组皮损总有效率无差异性(P〉0.05)。结论:红蓝光联合治疗及单纯蓝光治疗均对面部寻常型痤疮有一定的疗效,虽然二者总体疗效无差别,但对不同类型皮疹的疗效不同,且所得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红蓝光 蓝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与恶性肿瘤 被引量:7
4
作者 徐文俊 李惠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38-539,共2页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常并发恶性肿瘤,其高危因素包括45岁以上男性、恶性红斑、无肌病症状、伴有系统损害、糖皮质激素反应差等。两者伴发的机制可能为:病毒感染、交叉免疫反应、免疫功能紊乱、遗...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常并发恶性肿瘤,其高危因素包括45岁以上男性、恶性红斑、无肌病症状、伴有系统损害、糖皮质激素反应差等。两者伴发的机制可能为:病毒感染、交叉免疫反应、免疫功能紊乱、遗传因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炎 多发性 皮肌炎 肿瘤 恶性 高危因素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足量抗病毒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5
作者 彭光玲 李惠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1-314,共4页
目的:对比在治疗带状疱疹时早期足量使用阿昔洛韦类抗病毒药物与常规剂量治疗的病例在临床上的疗效。方法:以我科从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来源。以患者自愿为原则,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 目的:对比在治疗带状疱疹时早期足量使用阿昔洛韦类抗病毒药物与常规剂量治疗的病例在临床上的疗效。方法:以我科从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来源。以患者自愿为原则,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临床疗效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gia,PHN)的发生率。结果:对比观察治疗带状疱疹在疼痛缓解时间、止庖时间、皮损开始结痂时间、50%皮损结痂时间、皮损消失时间等各方面上,观察组明显短于两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带状疱疹PHN的发生率及疼痛程度治疗后1、2、3、6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其结果并无差异。对照组A与对照组B因无可比性,故未做对比。结论:对带状疱疹治疗,早期足量使用抗病毒药物其治疗效果显著,应当在临床上提倡,但对于是否可以减少带状疱疹PHN的发生及减缓其疼痛程度需要更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药物 临床疗效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株念珠菌的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7
6
作者 周汛 李桂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25-427,共3页
目的:了解我院皮肤、粘膜念珠菌感染的菌种分布及其对两性霉素B、酮康唑、咪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5-氟胞嘧啶及特比奈芬的体外敏感性。方法:收集临床110株念珠菌标本,采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及API20C鉴定菌种,微量稀释念珠菌药敏试剂... 目的:了解我院皮肤、粘膜念珠菌感染的菌种分布及其对两性霉素B、酮康唑、咪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5-氟胞嘧啶及特比奈芬的体外敏感性。方法:收集临床110株念珠菌标本,采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及API20C鉴定菌种,微量稀释念珠菌药敏试剂板检测其药物敏感性。结果:110株真菌中白色念珠菌94株,热带念珠菌6株,克柔念珠菌4株,光滑念珠菌4株,近平滑念珠菌2株。对酮康唑、咪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5-氟胞嘧啶及特比奈芬的耐药率分别为0%、18.28%、1.81%、5.45%、3.63%及94.55%。结论:我院念珠菌感染仍以白念珠菌为主,对常用抗真菌药物呈不同程度的耐药,应建立真菌常规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 菌种鉴定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瘢痕治疗的现况及前景 被引量:7
7
作者 徐文俊 李惠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68-670,共3页
瘢痕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压迫治疗、药物治疗、放射治疗、激光治疗以及外科手术治疗等。该文就其治疗的现况及前景作一介绍。
关键词 瘢痕 肥厚性 瘢痕疙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1例 被引量:2
8
作者 殷建彬 李惠 张法听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22-523,共2页
报告1例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患者女,44岁。左侧臀部出现红肿、结节,伴疼痛和发热半个月。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皮下脂肪层有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免疫组化证明浸润淋巴细胞为T细胞来源,组织病理改变符合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
关键词 淋巴瘤 T细胞 脂膜炎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啶硫锌气雾剂治疗头皮糠疹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丁小洁 熊心猜 +1 位作者 眭维耻 李惠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30-630,共1页
头皮糠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表现为头皮有肉眼可见的糠状细小鳞屑,可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及脱发。最近我科应用吡啶硫锌气雾剂(商品名:适今可)治疗头皮糠疹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糠疹 头皮 吡啶硫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芽肿性唇炎1例
10
作者 陈瑾 李惠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72-673,共2页
关键词 唇炎 肉芽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靖 李惠 +1 位作者 陈爱军 赵恒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73-1277,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情况及预后。方法:总结32例老年SLE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疗效等特点,并与同期253例中青年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与中青年组比较,老年组首发症... 目的:探讨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情况及预后。方法:总结32例老年SLE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疗效等特点,并与同期253例中青年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与中青年组比较,老年组首发症状心累气促比例增高(P<0.01),蝶形红斑、光敏感比例降低(P<0.05)。随着病情发展,浆膜炎、神经系统病变、心脏病变及肺脏病变发生率增高(P<0.05),蝶形红斑、脱发及发热发生率降低(P<0.05)。实验室指标中,血脂升高发生率更常见(P<0.01),而抗ds-DNA抗体、白细胞总数降低及红细胞沉降率阳性率降低(P<0.05)。另外,老年组伴发高血压及骨质疏松症比例增高(P<0.01),较少使用间歇静脉环磷酰胺治疗(P<0.05)。结论: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起病隐匿,病程长,易误诊,治疗时应密切监测药物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纯化大鼠毛囊干细胞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卢葳 陈瑾 李惠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4-126,共3页
目的:显微分离技术分别与流式细胞仪分选和免疫磁珠分选两种方法联合使用,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以进一步探索毛囊干细胞的体外分选培养的条件。方法:显微分离鼠毛囊隆突部,消化成单细胞悬液。分别利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磁珠分选毛囊干... 目的:显微分离技术分别与流式细胞仪分选和免疫磁珠分选两种方法联合使用,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以进一步探索毛囊干细胞的体外分选培养的条件。方法:显微分离鼠毛囊隆突部,消化成单细胞悬液。分别利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磁珠分选毛囊干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并检测分选前后细胞的纯度,活性,回收率,进行免疫荧光鉴定。结果:两种方法均能分选出实验所需的毛囊干细胞。流式细胞仪分选细胞纯度高,活性稍弱;免疫磁珠法分选细胞纯度稍低但活性强。结论:流式细胞仪分选和免疫磁珠分选均能有效获取毛囊干细胞。显微分离技术可根据实验需求选择不同的分选方法搭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干细胞 纯化 免疫磁珠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1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Tomy Martin 李惠 陈爱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9-190,共2页
1病历摘要 患者男,63岁。因全身红斑、丘疹伴瘙痒5年,加重1个月,于2007年1月10日入院。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腹部出现红斑及米粒大丘疹,伴剧烈瘙痒,影响睡眠。患者曾自服中药(具体不详),病情可好转。丘疹逐渐蔓延至胸部、臀部... 1病历摘要 患者男,63岁。因全身红斑、丘疹伴瘙痒5年,加重1个月,于2007年1月10日入院。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腹部出现红斑及米粒大丘疹,伴剧烈瘙痒,影响睡眠。患者曾自服中药(具体不详),病情可好转。丘疹逐渐蔓延至胸部、臀部、四肢、颈部及头部,无季节性变化。入院1个月瘙痒加重。余无异常。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