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定量感觉检查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杰 杨晓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768-773,共6页
目的: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临床常见慢性、顽固性、难治性疼痛疾病。因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目前尚缺乏早期、客观、定量的诊断标准。定量感觉检查(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ing,QST)是一种神... 目的: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临床常见慢性、顽固性、难治性疼痛疾病。因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目前尚缺乏早期、客观、定量的诊断标准。定量感觉检查(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ing,QST)是一种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具有安全,无创,可重复及操作简单等优点,可有效提高NP的早期诊断率,同时对客观评估疗效及预后也具有一定价值。本文就QST在NP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更加重视并合理应用此项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感觉检查 神经病理性疼痛 诊断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温度觉检查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杰 杨晓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70-777,共8页
目的:探讨定量温度觉检查(quantitative thermal threshold, QTT)用于四种常见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 NP)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对462例临床诊断NP病人进行QTT检查,其中: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HZ) 120例、带状疱疹后... 目的:探讨定量温度觉检查(quantitative thermal threshold, QTT)用于四种常见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 NP)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对462例临床诊断NP病人进行QTT检查,其中: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HZ) 12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 65例、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 TN) 7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LDH)伴神经根性疼痛200例。对全部病人患侧与健侧对称部位分别进行QTT检测,包括温觉阈值(warm sensory threshold, WST)、冷觉阈值(cold sensory threshold, CST)、热痛觉阈值(heat pain threshold, HPT)、冷痛觉阈值(cold pain threshold, CPT)。对全部病人患侧与健侧对应部位WST、CST、HPT、CPT检测结果分别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分析其与病人病程、NRS评分的关系。结果:HZ及PHN病人患侧较健侧CST及CPT降低,WST及HPT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TN病人患侧较健侧CST及CPT表现为降低,WST表现为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PT表现为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DH伴神经根性疼痛病人患侧较健侧CST、WST、CPT、H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HZ、PHN、TN病人在病程不同阶段以及NRS评分不同等级中,患侧较健侧QTT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又以CST及CPT较为敏感,均表现为患侧较健侧降低。结论:QTT可以对NP进行早期诊断以及对NP病人神经损伤进行量化评估;可提高NP的诊断率,为临床NP诊断提供一种新的辅助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温度觉检查 神经病理性疼痛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镇痛在难治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3
作者 刘楹子 杨晓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0-56,共7页
鞘内镇痛(intrathecal analgesia)是将镇痛药物注入蛛网膜下腔,直接作用于脊髓与大脑产生镇痛作用的技术。现临床存在大量难治性疼痛病人,对常规镇痛治疗手段疗效不佳并出现难以耐受的不良反应,急需更多的疼痛管理模式更快更好地控制疼... 鞘内镇痛(intrathecal analgesia)是将镇痛药物注入蛛网膜下腔,直接作用于脊髓与大脑产生镇痛作用的技术。现临床存在大量难治性疼痛病人,对常规镇痛治疗手段疗效不佳并出现难以耐受的不良反应,急需更多的疼痛管理模式更快更好地控制疼痛。鞘内镇痛具有起效快、用药量小、镇痛效果确切、药物不良反应轻等优点。鞘内镇痛通过植入式装置广泛应用于各种难治性癌痛与非癌痛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内镇痛 难治性疼痛 阿片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韩晓阁 杨晓秋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09-812,共4页
重复经颅磁刺激通过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改善脑血流和代谢,调节神经递质表达,改变神经系统可塑性,降低背根神经节内过度表达的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性等途径,发挥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目前已用于带状疱疹后... 重复经颅磁刺激通过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改善脑血流和代谢,调节神经递质表达,改变神经系统可塑性,降低背根神经节内过度表达的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性等途径,发挥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目前已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脑卒中后丘脑痛、脊髓损伤后神经痛、幻肢痛、三叉神经术后非典型面痛等的治疗中,疗效与刺激部位、频率、脉冲数、刺激器形状、刺激强度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神经病理性疼痛 机制 影响因素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电刺激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谢亚辰 杨晓秋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78-682,共5页
脊髓电刺激(SCS)通过电脉冲信号阻断疼痛信号传递,干扰疼痛传导通路,激活阿片通道,刺激蓝斑系统及调节γ-氨基丁酸能系统,从而发挥抑制或减轻疼痛的作用。目前被应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腰椎术后疼痛综合征、幻肢痛、痛性糖尿病神经病... 脊髓电刺激(SCS)通过电脉冲信号阻断疼痛信号传递,干扰疼痛传导通路,激活阿片通道,刺激蓝斑系统及调节γ-氨基丁酸能系统,从而发挥抑制或减轻疼痛的作用。目前被应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腰椎术后疼痛综合征、幻肢痛、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头面部神经痛、阴部神经痛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电刺激 神经病理性疼痛 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温度觉检查在神经病理性疼痛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谢亚辰 杨晓秋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03-1407,共5页
2008年国际疼痛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神经病理性疼痛特别兴趣小组(The Neuropathic Pain SIG,NeuPSIG)定义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害或疾病导致的疼痛[1]... 2008年国际疼痛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神经病理性疼痛特别兴趣小组(The Neuropathic Pain SIG,NeuPSIG)定义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害或疾病导致的疼痛[1]。NP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具有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痛觉超敏等特点,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病史及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缺乏早期、客观的诊断及神经功能受损评价指标。常用的电生理检查如神经传导功能检查、体感诱发电位等主要用于评估大的有髓鞘神经纤维(Aα纤维和Aβ纤维)的功能[2—3],但NP却是以Aδ和C纤维等小神经纤维受损为主,目前尚无鉴定小纤维神经损伤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检查 神经病理性疼痛 温度觉 自发性疼痛 神经传导功能 神经功能受损 体感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成人电刺激痛感觉阈与耐痛阈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7
作者 余娅 李雪薇 +2 位作者 唐俊童 覃万翔 石英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25-1131,共7页
目的:测定正常成人在电刺激下的痛感觉阈(perception pain threshold,PTH)、耐痛阈(pain tolerance,PTO)水平,探讨影响因素,分析痛感觉阈、耐痛阈的关系,并建立正常成人的PTH、PTO参考值范围。方法: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目的:测定正常成人在电刺激下的痛感觉阈(perception pain threshold,PTH)、耐痛阈(pain tolerance,PTO)水平,探讨影响因素,分析痛感觉阈、耐痛阈的关系,并建立正常成人的PTH、PTO参考值范围。方法: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1日至2020年5月22日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使用体感诱发电位测量仪系统进行电刺激测试的正常成人痛阈相关数据,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婚姻、月收入、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一般资料。计算正常成人PTH、PTO参考值范围。结果: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TH与PTO的变化呈高度正相关(P<0.001)。分别以PTH、PTO的值为因变量,将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婚姻、月收入、BMI指数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是PTH、PTO的影响因素(P<0.001),不同性别PTH、PTO值有明显差异。男性、女性PTH、PTO的值均呈正态分布(P均<0.05),采用正态分布法计算男性PTH、PTO的95%参考范围分别为0.051~4.388、1.845~13.012,女性PTH、PTO的95%参考范围分别为0.146~3.069、1.521~10.207;男性PTH、PTO的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2.219±1.224,7.429±8.115,女性PTH、PTO的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1.608±0.556,5.864±4.910。结论:疼痛的敏感性女性高于男性,女性PTH、PTO正常值范围均较男性窄。疼痛的感受性与耐受性高度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痛阈 多元线性回归 参考值 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片药物联用加巴喷丁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7
8
作者 左蕾 杨晓秋 +1 位作者 周泽军 孙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04-512,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阿片药物联合加巴喷丁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CNKI、VIP、CMB、万方等数据库中关于阿片药物联合加巴喷丁对比单用阿片药物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年限为2000年1... 目的:系统评价阿片药物联合加巴喷丁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CNKI、VIP、CMB、万方等数据库中关于阿片药物联合加巴喷丁对比单用阿片药物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年限为2000年1月至2017年10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提取数据、评价质量,并交叉核对.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研究,920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单用阿片药物,阿片药物联合加巴喷丁能显著降低疼痛评分[MD=-0.71,95%CI(-0.82--0.60),P<0.01]、显著减少阿片药物日均剂量[MD=-17.04,95%CI(-22.43--11.65),P<0.01]和显著提高生活质量[MD=-0.86,95%CI(-1.14--0.59),P<0.01].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与单用阿片药物相比,阿片药物联用加巴喷丁能显著减少便秘,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不能减少头痛、头晕,嗜睡和尿潴留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阿片药物类别进行亚组分析结果与上述Meta分析结果一致.倒漏斗图提示文献发表偏倚较小.结论:阿片药物联合加巴喷丁用于中重度癌痛病人疗效确切,同时可显著降低便秘和恶心呕吐等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药物 吗啡 羟考酮 加巴喷丁 癌痛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周围神经脉冲射频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孙琳 杨晓秋 +2 位作者 李南 周泽军 左蕾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12-916,共5页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引导下周围神经脉冲射频(peripheral nerve pulse radiofrequency, PR)与周围神经阻滞(peripheral nerve block, PL)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原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引导下周围神经脉冲射频(peripheral nerve pulse radiofrequency, PR)与周围神经阻滞(peripheral nerve block, PL)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原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PHN病人79例,分为PL组(周围神经阻滞治疗)59例,PR组(周围神经脉冲射频治疗)20例。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给予镇痛药物及抗惊厥药物情况、治疗前后、出院时、出院1周及1月后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分、治疗后出院前有无再次给予神经阻滞治疗、治疗并发症。结果:两组镇痛药物用量、出院时及治疗后NRS评分比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 <0.05),PR组出院1周后及1个月后NRS评分较PL组显著降低(P <0.05)。两组间治疗前及治疗后镇痛药剂量、治疗后及出院时NR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超声引导下周围神经脉冲射频与周围神经阻滞治疗老年病人PHN均可使镇痛药物剂量明显减少,疼痛评分下降,且安全无严重并发症,但周围神经脉冲射频治疗PHN远期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周围神经脉冲射频 神经阻滞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融合器在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术中应用的中期效果 被引量:11
10
作者 梁欣洁 钟伟洋 +1 位作者 权正学 蒋电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7-302,共6页
目的 :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n-HA/PA66 cage)重建颈椎前中柱稳定性的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行颈前路减压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 目的 :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n-HA/PA66 cage)重建颈椎前中柱稳定性的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行颈前路减压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的患者。根据术中所用的植骨材料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采用nHA/PA66 cage植骨融合,124例;B组采用PEEK cage植骨融合,50例。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影像学和临床疗效。影像学评价包括颈椎曲度、融合节段曲度、融合节段高度,采用Brantigan评分判断植骨融合和cage下沉、移位等情况。临床疗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比、年龄、术前VAS评分、JOA评分、NDI,术前颈椎曲度、融合节段高度、融合节段曲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B组2例患者出现短暂的咽喉部不适,术后72h消失,无吞咽困难发生。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脑脊液漏、血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A组随访52.10±24.30个月,B组随访49.50±26.50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NDI及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术后和末次随访时融合节段高度、融合节段曲度、颈椎曲度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同时间点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2例患者cage出现下沉,B组3例患者cage出现下沉,两组下沉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患者未发现cage移位、破裂以及其他内固定并发症。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均获得满意融合(Brantigan评分均≥3分),融合时间分别为4.2±1.8个月及4.1±2.0个月(P>0.05)。结论:应用n-HA/PA66 cage行颈前路椎间植骨融合的骨融合率与PEEK cage相似,可维持融合节段高度及曲度,是一种较理想的颈椎前中柱重建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柱融合术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 聚醚醚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引导3D重建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6
11
作者 梁欣洁 钟伟洋 +1 位作者 周泽军 杨晓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56-359,共4页
目的:探讨X-线引导3D重建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therapy,PRT)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疗效的相关问题。方法:选取2012至2017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目的:探讨X-线引导3D重建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therapy,PRT)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疗效的相关问题。方法:选取2012至2017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科PRT治疗的复发性TN病人共55例。均采用X-线引导3D重建PRT治疗。收集术后复发性TN病人一般资料,随访术后并发症、疼痛缓解及复发情况。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估病人疼痛情况。采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病人术后疼痛缓解情况。结果:本研究55例病人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术后1年疼痛缓解率为81.46%,术后1年复发率为14.55%。并发症:面部麻木及感觉减退约94.55%,面部肿胀18.18%,咀嚼力下降12.73%,口腔溃疡7.27%,复视0%。结论:X-线引导3D重建PRT靶点定位精确、视野清晰、穿刺成功率高;能及时消除疼痛、保留大部分触觉,疼痛缓解率高、复发率低、禁忌症少、适应证广;手术重复性好,尤其适合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故X-线引导3D重建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可作为复发性三叉神经痛首选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重建 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 复发性三叉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微创介入治疗进展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南 杨晓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55-460,共6页
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好发于老年人,是难治性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之一。本文就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相关概念、病理生理机制、临床分型、药物及微创介入治疗进展进行阐述。但因目前相关临床研究偏少,对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好发于老年人,是难治性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之一。本文就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相关概念、病理生理机制、临床分型、药物及微创介入治疗进展进行阐述。但因目前相关临床研究偏少,对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微创介入治疗仍缺乏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评估其长期疗效与安全性。本文就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相关概念、病理生理机制、临床分型及治疗,特别是微创介入治疗进行相关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微创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国产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韩晓阁 李南 +2 位作者 左蕾 刘杰 杨晓秋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65-156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国产普瑞巴林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5例诊断为PHN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经知情同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小剂量组(n=15)、中剂量组(n=15)、大剂量组(n=15),分...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国产普瑞巴林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5例诊断为PHN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经知情同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小剂量组(n=15)、中剂量组(n=15)、大剂量组(n=15),分别给予225、300、450 mg/d国产普瑞巴林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1、2、3、4周观察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HAD)、医学结局研究(medical outcomes study,MOS)睡眠量表分别评估患者疼痛、焦虑与抑郁及睡眠状况。结果:3个剂量组患者治疗1、2、3、4周时VAS评分、MOS睡眠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时3组患者HAD评分较治疗前也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个剂量组间VAS评分、疼痛缓解疗效、MOS睡眠量表评分、HAD评分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以头晕、口干、嗜睡为主,多为一过性。3组间比较,头晕、口干、嗜睡各不良反应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不良反应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国产普瑞巴林均可减轻PHN患者疼痛,改善焦虑、抑郁、睡眠,其疗效不一定为剂量依赖性,而其不良反应为轻中度且能自行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普瑞巴林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视觉模拟量表 医院焦虑抑郁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