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9年重庆某三甲教学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8
1
作者 戴玮 王詝 +3 位作者 徐绣宇 孙继德 孙珊 严立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3-148,共6页
目的了解2019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自动化仪器法、纸片扩散法和E试验法测定抗菌药物敏感性,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9标准进行结果判读,使用WHONET 5.6软件对药敏数据进... 目的了解2019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自动化仪器法、纸片扩散法和E试验法测定抗菌药物敏感性,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9标准进行结果判读,使用WHONET 5.6软件对药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757株非重复临床分离菌中革兰阴性菌(4471)占66.2%,革兰阳性菌(2286)占33.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23.8%和69.9%,粪肠球菌对利奈唑的耐药率为7.6%,检出3株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4.8%、22.9%和29.9%,耐碳青霉烯的肠杆菌科细菌(CRE)、铜绿假单胞菌(CRPA)和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检出率分别为6.7%(183/2726)、24.5%(145/593)、68.2%(305/447),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2.8%和13.2%、18.2%和13.8%、66.1%和66.0%。流感嗜血菌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53.4%。结论临床分离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CRE有增加的趋势,耐碳青霉烯的肺炎克雷伯菌(CRKP)增加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性监测 药物敏感试验 抗菌药物 碳青霉烯类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教学医院2015—2018年神经外科病房细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8
2
作者 严立 孙继德 王詝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7期679-685,共7页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病房临床分离菌的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2018年间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送检标本的细菌培养及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使用WHONET 5.6软件对药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8年共分离非重...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病房临床分离菌的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2018年间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送检标本的细菌培养及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使用WHONET 5.6软件对药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8年共分离非重复临床分离菌212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563株(73.6%)、革兰阳性菌560株(26.4%);标本类型以痰液(62.6%)、尿液(12.8%)、脑脊液(8.9%)和血液(8.6%)为主;分离居前5位的细菌是鲍曼不动杆菌(20.3%)、肺炎克雷伯菌(16.4%)、铜绿假单胞菌(14.5%)、大肠埃希菌(8.9%)和金黄色葡萄球菌(7.7%);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65%,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在30%左右,肺炎克雷伯菌2015—2016年对碳青霉烯类的药物耐药率均<30%,2017年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性明显升高(亚胺培南41.3%、美罗培南41.9%),2018年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性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亚胺培南3.4%、美罗培南3.4%),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药物耐药率仍较低(<3%),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由57.9%降至15.8%,未发现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CNS)是血液和脑脊液标本中分离居首位的细菌,二者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均>80%,在脑脊液中还分离到2株对利奈唑胺耐药的科氏葡萄球菌。结论神经外科病房临床分离菌以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近年来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非发酵菌和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也呈上升的趋势,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加强医院内感染防控措施及细菌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病房 临床分离菌 耐药率 细菌耐药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2016年重庆一医院肠道外气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赫童 杨双双 +2 位作者 邓铃俊 严立 张莉萍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53-657,共5页
目的了解近7年间重庆一医院肠道外分离的气单胞菌对临床常用药物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6年住院患者肠道外分离的非重复气单胞菌株的临床分布特征并对14种抗菌药物的体外药敏结果进行判读... 目的了解近7年间重庆一医院肠道外分离的气单胞菌对临床常用药物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6年住院患者肠道外分离的非重复气单胞菌株的临床分布特征并对14种抗菌药物的体外药敏结果进行判读,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0|2016年共分离肠道外非重复气单胞菌230株,以嗜水气单胞菌最为常见,占83.0%,其次为维氏气单胞温和生物变种,占14.8%。主要分离自伤口分泌物,其次为胆汁和尿液。气单胞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耐药最为严重,耐药率为46.8%,其次为头孢曲松(37.0%)和头孢呋辛(28.8%),对氨曲南、头孢吡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在10%以上。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以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低于10%。其中,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4.0%,对美罗培南耐药率为1.7%。除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外,嗜水气单胞菌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高于维氏气单胞温和生物变种。尚未发现维氏气单胞温和生物变种对美罗培南耐药菌株。结论该院临床分离气单胞菌肠道外感染以嗜水气单胞菌和维氏气单胞温和生物变种为主。气单胞菌科不同菌种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有差别。由于气单胞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和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较为严重,临床应慎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单胞菌 耐药性 头孢曲松 甲氧苄啶-磺胺甲唑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尔基体蛋白73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中的临床价值探讨
4
作者 王艳萍 唐笛娇 +2 位作者 余雪霏 陈瀑 邹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22-1126,共5页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诊断中的作用及其与疾病进程和治疗疗效监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0例PBC患者、36例非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诊断中的作用及其与疾病进程和治疗疗效监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0例PBC患者、36例非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AILD)的其他肝病患者(non-AILD)和40例健康体检者(healthy control,HC)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中GP73的水平。其中,PBC住院患者在治疗结束前、后分别收集血清样本进行GP73检测。结果:血清GP73浓度在PBC组、non-AILD组和HC组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显示GP73在诊断PBC的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39。血清GP73水平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r=0.337,P=0.009)、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r=0.380,P=0.003)、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r=0.330,P=0.010)和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r=0.371,P=0.004)呈正相关性,与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r=-0.329,P=0.036)和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r=-0.518,P<0.001)呈负相关。PBC合并肝硬化患者血清GP73水平明显高于未合并患者(P=0.002)。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ies-M2,AMA-M2)、抗三联体抗体(anti-BCOADC-E2PDC-E2 OGDC-E2 antibodies,anti-3E/BPO)、抗可溶性酸性磷酸化核蛋白SPl00抗体(anti-SPl00 antibodies,anti-SP100)和抗核包膜蛋白gp210抗体(anti-gp210 antibodies,anti-gp210)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GP73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BC患者经保肝、改善胆汁淤积等治疗后,血清AST、ALP、γ-GGT和GP73水平明显降低(P=0.003、P=0.005、P=0.001、P=0.003)。结论:GP73在PBC的诊断、疾病进程和疗效监测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望成为PBC的潜在疾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尔基体蛋白73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诊断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重庆市细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15
5
作者 牛司强 阳苹 张莉萍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38-343,共6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主要医院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方法重庆市34所医院(包括一所儿童医院)临床分离菌采用MIC法及K-B法按统一方案进行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按CLSI 2012年版标准判断。结果 2012年1月至12月共收集重庆... 目的了解重庆市主要医院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方法重庆市34所医院(包括一所儿童医院)临床分离菌采用MIC法及K-B法按统一方案进行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按CLSI 2012年版标准判断。结果 2012年1月至12月共收集重庆市临床分离菌共4963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6.6%,革兰阴性菌占73.4%。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和MRCNS)分别为26.9%和72.2%。葡萄球菌属中甲氧西林耐药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其他测试药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未发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对多数测试药物的耐药率低于屎肠球菌,两者中均有少数万古霉素耐药株和利奈唑胺耐药株。非脑膜炎肺炎链球菌PISP和PRSP比例较高,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株分别为59.9%和30.9%。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总耐药率小于1.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20.2%和18.2%,鲍曼不动杆菌对两者的耐药率分别为52.1%和48.3%。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增加明显。结论细菌耐药性严重,尤其是多重耐药菌对临床构成严重威胁。合理选用抗菌药,加强感染控制措施是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性监测 细菌药物敏感试验 多重耐药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IM与eCIM检测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9
6
作者 王永红 刘航 +2 位作者 邹家齐 马华兰 夏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66-472,共7页
目的评价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odified 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mCIM)和EDTA碳青霉烯灭活试验(EDTA-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eCIM)对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的检测性能。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重庆市16家区县... 目的评价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odified 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mCIM)和EDTA碳青霉烯灭活试验(EDTA-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eCIM)对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的检测性能。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重庆市16家区县医院临床分离的136株碳青霉烯耐药或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采用PCR方法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mCIM和eCIM筛选碳青霉烯酶表型,并对基因检测结果与表型筛选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85株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中79株检出碳青霉烯酶基因,共表达A类和B类碳青霉烯酶基因8株,占比10.13%(8/79),碳青霉烯酶表型筛选试验mCIM阳性78株,eCIM阳性44株。51株碳青霉烯敏感菌株未检测到碳青霉烯耐药基因且mCIM均为阴性。mCIM筛选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的灵敏度为98.7%(95%CI:92.2~99.9),特异性为100.0%(95%CI:92.1~100.0),Kappa值为0.985;eCIM筛选金属酶灵敏度为85.7%(95%CI:72.1~93.6),特异性为94.4%(95%CI:80.0~99.0),Kappa值为0.787;eCIM筛选丝氨酸酶灵敏度为89.5%(95%CI:74.3~96.6),特异性为100.0%(95%CI:90.6~100.0),Kappa值为0.904。结论mCIM联合eCIM检测可有效筛选产碳青霉烯酶菌株,但随着共表达A类和B类碳青霉烯酶菌株的分离率增加会降低对金属酶筛选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碳青霉烯酶 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 EDTA碳青霉烯灭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某院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马维佳 贾晓炯 +1 位作者 徐绣宇 张莉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6-232,共7页
目的探究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us faecium,VREfm)的毒力基因、转座子分型和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经微量肉汤稀释法验证的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18株,采用梅里埃VITEK2对13种抗生素进... 目的探究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us faecium,VREfm)的毒力基因、转座子分型和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经微量肉汤稀释法验证的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18株,采用梅里埃VITEK2对13种抗生素进行MIC检测;通过多重PCR检测Van耐药基因和7种毒力基因,重叠PCR分析耐药转座子Tn1546结构,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方法确定菌株序列型别,并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进行危险因素调查。结果 18株VREfm基因型和表型均符合Van A型;所有菌株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等表现耐药,对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和奎奴普丁-达福普汀表现敏感;毒力基因acm、esp、hyl检测率分别为94.4%、88.9%、83.3%;耐药转座子结构共检测到4种类型;MLST结果显示共有5种ST型别,均属于克隆复合体CC17。毒力基因esp、转院患者、尿路感染和万古霉素使用是VREfm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收集到的18株VREfm均为多重耐药菌,且均属于克隆复合体CC17。毒力基因esp检出率较高,且与万古霉素耐药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肠球菌 药物耐受性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大型教学医院2013—2015年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詝 孙珊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86-591,共6页
目的对2013—2015年我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临床送检标本进行常规分离培养,采用法国Bio Mérieux Vitek2 Compact系统和Vitek MS进行菌株鉴定... 目的对2013—2015年我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临床送检标本进行常规分离培养,采用法国Bio Mérieux Vitek2 Compact系统和Vitek MS进行菌株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Vitek2 compact或者K-B法,用WHONET 5.6软件对药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5年我院共分离2092株铜绿假单胞菌非重复菌株,每年均占所有分离菌株的10%左右,其中1230株来源于痰标本,占58.8%,其次为分泌物364株(17.4%)和尿224株(10.7%)。病区来源最高为呼吸病房,占17.0%,其次为重症医学科(12.3%)和神经外科(8.5%)。其中,黏液性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每年依次为7.6%、9.4%和10.0%,呈逐年增加趋势。所有铜绿假单胞菌对常规测定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3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高(25.4%),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9.0%),但是近3年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有所增加,逐年分别为10.7%、12.1%和13.1%。并且统计耐药性变迁时发现近3年美罗培南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16μg/m L的铜绿假单胞菌比例逐年增高(9.0%、13.2%和14.1%),环丙沙星MIC为4μg/m L的铜绿假单胞菌比例却逐年降低(20.1%、14.3%和13.6%)。结论我院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近3年都比较稳定,但多重耐药菌分离率有增加趋势,特别是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逐年增加更应引起临床重视。掌握我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变迁,可以为临床提供资料,更好地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主城区健康体检人群静脉血血细胞计数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程大林 吴啸天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2-116,共5页
目的:统计分析重庆主城区健康体检成人静脉血血细胞计数结果 ,为掌握重庆主城区成年人血细胞计数各参数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日本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健康成人静脉血进行全血细胞计数,统计求出主要参数的均值(x),标准差(s... 目的:统计分析重庆主城区健康体检成人静脉血血细胞计数结果 ,为掌握重庆主城区成年人血细胞计数各参数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日本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健康成人静脉血进行全血细胞计数,统计求出主要参数的均值(x),标准差(s),95%人群所在范围以(P2.5,P97.5)表示。结果 :各主要参数除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数值偏低外,其它参数与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基本一致。与重庆市大坪医院的实验数据相比较,WBC、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计数、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PLT的95%人群所在范围较文献报道存在较小差异外,其余数值基本一致。与北京地区相比,本组数据WBC、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ean cell hemoglobin concerntration,MCHC)略低,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大血小板比例(platelet-large cell ratio,P-LCR)略高,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上限略高。与广东地区相比,本组数据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ular volume,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ean cell hemoglobin,MCH)、MPV、PDW、P-LCR、MCHC均有差异。结论:血细胞计数参数在不同地区存在一定差异,应定期分析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 血细胞 参考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17年重庆地区儿童和成人血培养分离革兰阴性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徐浩峰 田田 +2 位作者 杨双双 孙珊 孙继德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4-70,共7页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血培养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及患者年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7年重庆地区耐药监测网中血标本分离革兰阴性菌患者年龄分布特征,采用仪器配套药敏卡检测,药敏结果数据使用WHONET5.6和GraphpadPrism6进行分析...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血培养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及患者年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7年重庆地区耐药监测网中血标本分离革兰阴性菌患者年龄分布特征,采用仪器配套药敏卡检测,药敏结果数据使用WHONET5.6和GraphpadPrism6进行分析。结果 3年血培养阳性非重复株20145株。检出排名前3位的革兰阴性菌是大肠埃希菌(56.7%,6688/11799)、肺炎克雷伯菌(19.6%,2308/11799)和铜绿假单胞菌(4.4%,522/11799)。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1%,而肺炎克雷伯菌在5%左右,阴沟肠杆菌和黏质沙雷菌为9%左右。成人中大肠埃希菌对半数受试抗菌药物耐药率显著高于儿童,肺炎克雷伯菌则相反。鲍曼不动杆菌总体耐药率高于铜绿假单胞菌,成人中鲍曼不动杆菌对所测抗菌药物耐药率均显著高于儿童。结论重庆地区血培养阳性的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但儿童患者中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和成人患者中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培养 革兰阴性菌 耐药性 成人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至2019年重庆地区戊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石杉 刘潘婷 +2 位作者 史静 邹麟 陈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80-1084,共5页
目的 :从血清学特征分析2010至2019年重庆地区人群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感染趋势,探讨抗-HEV抗体(IgM、IgG)在临床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至2019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清学抗... 目的 :从血清学特征分析2010至2019年重庆地区人群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感染趋势,探讨抗-HEV抗体(IgM、IgG)在临床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至2019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清学抗-HEV抗体(IgM、IgG)实验室数据及临床资料;分析单抗-HEV IgM阳组、单抗-HEV IgG阳组、抗-HEV IgM和IgG双阳组及对照组之间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以及抗-HEV抗体阳性结果与临床HE诊断的符合率。结果:2010至2019年抗-HEV抗体总阳性率8.4%(IgM阳性率2.4%,IgG阳性率6.8%),HEV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以抗-HEV IgG阳性率上升为主,2012年最低,为1.7%;2018年最高,为12.4%;抗-HEV IgM阳性率无上升趋势,2016年最低,为1.2%;2010年最高,为4.2%。HEV感染季节和性别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50岁以下人群HEV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17),50岁以上人群维持在较高水平。双阳组的HE诊断符合率最高,为96.3%;单抗-HEV IgG阳组最低,为3.2%(P<0.017)。结论:HEV感染逐年增加,以既往感染为主,单项抗-HEV IgG指标的诊断价值有限,临床HE的诊断应以肝功能异常同时伴抗-HEV双阳或单项抗-HEV IgM阳为主要标准,为了进一步研究HEV感染特征应推进HEV RNA和HEV Ag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抗-HEV抗体 感染率 戊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健康体检人群超重、肥胖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脂、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霞 陈熙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12期120-124,共5页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健康体检人群超重、肥胖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脂、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4547例于陆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测量体检者的身高和体重,计算其体质指数(body...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健康体检人群超重、肥胖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脂、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4547例于陆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测量体检者的身高和体重,计算其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BMI);采集体检者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脂、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分析其与超重、肥胖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检出高同型半胱氨酸者1812例(39.85%),其中男1485例(56.85%),女327例(16.90%),男性高同型半胱氨酸检出率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随BMI的增加而升高,不同程度BMI体检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F=9.785,P<0.001)。超重、肥胖者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TG)及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水平均明显高于BMI正常者(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水平明显低于BMI正常者(P<0.05);BMI与血清TC、TG及LDL水平均呈正相关(r_(TC)=0.647,P<0.05;r_(TG)=0.821,P<0.01;r_(LDL)=0.436,P<0.05),与血清HDL水平呈负相关(r_(HDL)=-0.535,P<0.05)。超重、肥胖者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水平及HOMA-IRI均明显高于BMI正常者(P<0.05);BMI与FPG、FINS水平均呈正相关(r_(FPG)=0.631,P<0.05;r_(FINS)=0.625,P<0.05)。结论重庆地区健康体检人群中,超重、肥胖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脂水平及HOMA-IR均明显升高,且同型半胱氨酸、高血脂及胰岛素抵抗与体检者BMI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 肥胖 同型半胱氨酸 血脂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抗着丝粒蛋白F抗体在乳腺癌中的临床价值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艳萍 唐笛娇 +2 位作者 努尔比耶·买买提依力 邹麟 陈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88-119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抗着丝粒蛋白F抗体(anti-centromere protein F antibody,anti-CENPF)在乳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00例初诊乳腺癌(breast cancer,BC)患者、40例乳腺良性疾病(non breast cancer,non-BC)患者和40名健康体检者(healthy... 目的:探讨血清抗着丝粒蛋白F抗体(anti-centromere protein F antibody,anti-CENPF)在乳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00例初诊乳腺癌(breast cancer,BC)患者、40例乳腺良性疾病(non breast cancer,non-BC)患者和40名健康体检者(healthy control,HC)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的anti-CENPF水平,同时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糖类抗原153(carbohydrate antigen 153,CA153)的水平。结果:BC组血清anti-CENPF水平高于non-BC组和H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ti-CENPF和CA153诊断乳腺癌中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14和0.672,两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739。有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或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阴性的乳腺癌患者血清anti-CENPF浓度明显升高(P<0.05)。不同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血清anti-CENP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Ⅳ期和Ⅲ期血清anti-CENPF浓度高于Ⅰ期和Ⅱ期,HER-2过表达型、Luminal B型血清anti-CENPF水平低于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雌激素受体(receptors estrogen,E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中,HER-2阴性组的anti-CENPF浓度高于HER-2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结论:血清antiCENPF在乳腺癌的诊断、临床分期及分子分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水平可能与乳腺癌预后呈负相关,有望成为乳腺癌潜在的疾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着丝粒蛋白F抗体 乳腺癌 诊断 分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IL-34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唐笛娇 王艳萍 +2 位作者 邹麟 陈瀑 李侨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5-359,365,共6页
目的:探讨IL-34是否参与原发性胆道胆管炎(PBC)发病机制。方法:将49例PBC患者与5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对治疗前后进行比较。ELISA和化学发光法(CL)检测血清IL-34、抗线粒体抗体M2(AMA-M2)和部分细胞因子IL-1、IL-2... 目的:探讨IL-34是否参与原发性胆道胆管炎(PBC)发病机制。方法:将49例PBC患者与5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对治疗前后进行比较。ELISA和化学发光法(CL)检测血清IL-34、抗线粒体抗体M2(AMA-M2)和部分细胞因子IL-1、IL-2、IL-6、IL-8、IL-10和TNF-α浓度。结果:PBC患者血清IL-34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IL-34水平与AMA-M2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治疗有效患者中,血清IL-34水平明显降低。PBC患者血清IL-2、IL-6、TNF-α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本研究为IL-34在PBC发展中的新作用以及作为治疗靶点的潜在用途提供了支持。血清IL-34可能是PBC的候选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血清IL-34 巨噬细胞 AMA-M2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CA_(242)测定的临床应用评价 被引量:33
15
作者 夏吉荣 黄天禄 +1 位作者 马志如 刘忠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0-42,共3页
报告EIA法测定血清CA242的临床意义。同时对CA242与CEA诊断肿瘤的关系作了讨论。结果表明:CA242与CEA在肿瘤诊断的相关性不完全一致,作为腺癌的单项指标CA242优于CEA,二者合用可提高腺癌的诊断率(肺腺癌76%;直肠腺癌79%;胰腺癌... 报告EIA法测定血清CA242的临床意义。同时对CA242与CEA诊断肿瘤的关系作了讨论。结果表明:CA242与CEA在肿瘤诊断的相关性不完全一致,作为腺癌的单项指标CA242优于CEA,二者合用可提高腺癌的诊断率(肺腺癌76%;直肠腺癌79%;胰腺癌100%;食管或乳腺癌62%)。CA242可作为肿瘤组织学类型及病程估计。93树参考人群CA242结果为10.2±2.7U/ml;肿瘤与非肿瘤组差别显著(P<0.01),本文资料说明:CA242是腺癌的良好标志,特别提示是胰腺癌的特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肿瘤标志物 CA242 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ISA法在检测乙肝标志物中的应用和评价 被引量:18
16
作者 祝继华 严立 +3 位作者 陈瀑 周爱娥 陈宏础 张莉萍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97-1399,共3页
目的:对我院乙肝标志物定性试验试剂的精密度、准确度、最低检出限进行方法学评价,为实验室选用合格方法和试剂提供依据。方法:试验中乙肝标志物检测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nosorbent assay,ELISA)。对试剂的方法学性... 目的:对我院乙肝标志物定性试验试剂的精密度、准确度、最低检出限进行方法学评价,为实验室选用合格方法和试剂提供依据。方法:试验中乙肝标志物检测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nosorbent assay,ELISA)。对试剂的方法学性能评价为:批内精密度评价用40例(包括阴、阳性)乙肝标志物标本进行重复性检测;批间精密度评价用120例(包括阴、阳性)室内质控结果进行统计;并用阳性一致率和阴性一致率作为精密度评价指标。准确度评价用近3年165例室间质评(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质控和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质控)的返馈数据进行统计,以阳性符合率和阴性符合率表示试验的准确度。试剂最低检出限的评估,将已知浓度的乙肝标志物作梯度稀释后进行检测,以能发生反应的最低浓度为最低检出限。结果:实验方法的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准确度其阴阳性符合率均≥95%;其一致性检验Kappa≥0.75。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6 IU/ml、20 MIU/ml、2 NCU/ml、3 NCU/ml、0.5 NCU/ml。结论:本实验室乙肝标志物检测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最低检出限均符合检测性能要求,检测质量可满足临床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标志物 ELISA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CL13、IL-31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7
作者 苏惠婷 李冰 +1 位作者 曹炬 张莉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82-1688,共7页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患者血清CXCL13、IL-31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原发性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78例PHC患者和3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CXCL13、IL...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患者血清CXCL13、IL-31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原发性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78例PHC患者和3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CXCL13、IL-31的表达水平,统计软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和实验室指标的关系,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与肝功能预后指标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CXCL13、IL-31、AFP对PHC的诊断价值。结果:PHC患者血清CXCL13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与肿瘤大小、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Child-pugh评分(Child pugh score)呈正相关;CXCL13联合AF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8(P<0.05),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2.8%、100%,较两种指标单独诊断时明显增高。然而,PHC患者血清IL-31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与临床各项指标均不相关。结论:CXCL13在PHC患者血清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并未发现IL-31在PHC患者血清中存在表达增高的现象。因此,CXCL13可作为原发性肝癌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的血清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CXCL13 IL-31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K19 RT-PCR法检测淋巴结中肺癌微小转移灶 被引量:7
18
作者 葛明建 王梅 +2 位作者 李良彬 张玉洪 黄天禄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 探索检测淋巴结中肺癌微小转移灶的新途径。方法 区域性淋巴结共 15 9枚 ,取自 2 0例可手术的原发性肺癌患者 ,将每枚淋巴结均分为两等份 ,分别进行癌转移的病理学检测和细胞骨架角蛋白 19(CK19)基因的表达分析。结果 本实验建... 目的 探索检测淋巴结中肺癌微小转移灶的新途径。方法 区域性淋巴结共 15 9枚 ,取自 2 0例可手术的原发性肺癌患者 ,将每枚淋巴结均分为两等份 ,分别进行癌转移的病理学检测和细胞骨架角蛋白 19(CK19)基因的表达分析。结果 本实验建立的CK19RT PCR法可检测到 1× 10 7个正常淋巴细胞中存在的 10个肺癌细胞。在被测的 15 9枚淋巴结中 ,42枚被病理切片和分子学方法同时证实存在转移 ,在余下的 117枚病检阴性淋巴结中 ,CK19RT PCR还发现 2 5枚存在微小转移。结论 与传统病理学检查相比 ,CK19RT PCR法可提高淋巴结癌转移检出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淋巴结 转移 角蛋白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痛胃镜给氧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9
19
作者 杨黎鸿 梅浙川 +3 位作者 吕琳 沈薇 季道如 杨筠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865-1867,共3页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检查过程中的最佳给氧模式。方法 566例无痛胃镜受检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6组:未给预吸氧组(麻醉注入时开始给氧):术中氧流量2~3 L/min(Ⅰ组)、3~4 L/min(Ⅲ组)、4~5 L/min(Ⅴ组)。预吸氧组(麻醉前2 min开始给氧2~3 ...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检查过程中的最佳给氧模式。方法 566例无痛胃镜受检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6组:未给预吸氧组(麻醉注入时开始给氧):术中氧流量2~3 L/min(Ⅰ组)、3~4 L/min(Ⅲ组)、4~5 L/min(Ⅴ组)。预吸氧组(麻醉前2 min开始给氧2~3 L/min):术中氧流量2~3 L/min(Ⅱ组)、3~4 L/min(Ⅳ组)、4~5 L/min(Ⅵ组)。记录受检者术前、预吸氧后、麻醉后2 min、术中、术后的呼吸次数和SpO2。结果麻醉后受检者SpO2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多数在麻醉后2 min内达最低值,此时预吸氧组的SpO2值较未预吸氧组高(P<0.05)。同样,预吸氧组低氧血症的发生率(11/93、8/95、10/91),明显低于未预吸氧组(28/98、25/94、27/95)(P<0.05或P<0.01)。而SpO2水平、低氧血症发生率方面,不同氧流量的预吸氧组间比较和未给预吸氧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预吸氧后鼻导管给氧2~3 L/min是无痛胃镜检查过程中安全、有效、简便的给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检查 氧流量 预吸氧 脉搏血氧饱和度 低氧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经白细胞过滤后红细胞膜的损伤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云英 李兴禄 +1 位作者 张莉萍 陈安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10-212,22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液经白细胞过滤器去除白细胞对红细胞膜的损伤,为研究改进过滤血液保养液的成分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的20名健康供血者的血液400ml,根据配对设计方法,将血液等量分为两份,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过滤组,对2组的红细胞膜蛋白进行SDS-... 目的:探讨血液经白细胞过滤器去除白细胞对红细胞膜的损伤,为研究改进过滤血液保养液的成分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的20名健康供血者的血液400ml,根据配对设计方法,将血液等量分为两份,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过滤组,对2组的红细胞膜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用BandScan蛋白质分析软件分析膜蛋白的组成。用荧光偏振法测定2组红细胞膜的荧光偏振度,并计算出膜微粘度。分别在0、1、2、3、4、5周检测2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Hb)。结果:膜骨架蛋白带Ⅰ、Ⅱ和带Ⅶ蛋白在过滤组中明显减少(P﹤0.01),过滤组的荧光偏振度和微粘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FHb浓度在0周无差异,而在1、2、3、4、5周均有显著性差异,血浆FHb过滤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白细胞过滤器会破坏红细胞膜蛋白的组成成分,膜微粘度升高,流动性降低,血浆中的游离血红蛋白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过滤 红细胞膜蛋白 膜流动性 游离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