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5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射科技护人员在COVID-19筛查期间的有效防护措施
1
作者 肖逸 魏淼 吴家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44-1046,共3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以来,影像学检查为疾病的诊断和演变过程判断提供了有价值的影像学支持。放射技护人员直接面对患者,面临感染防控和放射防护的双重责任和压力。本文从技护防护、患者管理、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以来,影像学检查为疾病的诊断和演变过程判断提供了有价值的影像学支持。放射技护人员直接面对患者,面临感染防控和放射防护的双重责任和压力。本文从技护防护、患者管理、环境管理及工作中可持续改进方面作出经验分享,旨在COVID-19期间,做好放射科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双向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防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放射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重建算法的扩散加权成像在颅脑MRI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张晏华 郁仁强 +5 位作者 郁斌 吴治伟 赵春刚 万露 万承鑫 张志伟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5-71,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重建算法(deep learning reconstruction,DLR)的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颅脑MRI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比较激励次数(number of e...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重建算法(deep learning reconstruction,DLR)的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颅脑MRI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比较激励次数(number of excitations,NEX)为2和1时常规重建(c2-DWI,c1-DWI)与DLR(DL2-DWI,DL1-DWI)4组图像的质量差异,比较灰质、白质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病灶区域及对侧正常区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由两位医师采用双盲法对整体图像质量、噪声水平和磁敏感伪影分别使用5分法评分。结果DLR序列灰质和白质的SNR、CNR均高于常规重建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DC值在病变区域及对侧正常区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LR的整体图像质量和噪声水平评分均高于常规重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磁敏感伪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LR可显著提升DWI图像SNR、CNR及主观评分,有效降低图像噪声,在NEX减半,缩短扫描时间的同时,虽对磁敏感伪影改善有限,但不影响ADC值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激励次数 深度学习重建 颅内占位性病变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联合治疗参数对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后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的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刘洋 肖智博 +3 位作者 邱雪珂 罗远利 邓勇斌 吕发金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5-542,共8页
目的:探讨临床-MRI联合模型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后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将2016年1月-2021年12月在重庆海扶医院接受HIFU治疗且治疗后一天及1年行MRI检查(T_(2)WI和CE-MRI序列)、治疗后随访2年及以上的116... 目的:探讨临床-MRI联合模型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后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将2016年1月-2021年12月在重庆海扶医院接受HIFU治疗且治疗后一天及1年行MRI检查(T_(2)WI和CE-MRI序列)、治疗后随访2年及以上的116例子宫肌瘤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治疗1年后MRI复查显示残余子宫肌瘤的体积增大或缩小将患者分为复生长组(73例)和无复生长组(43例)。搜集每例患者的基本临床信息及治疗剂量、治疗时间、辐照时间和能效因子(EEF)等治疗参数,分析和记录子宫肌瘤的术前MRI特征,并将上述3类变量通过曼-惠特尼U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的参数纳入逻辑回归分析,筛选出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并采用ROC曲线分析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的3个独立危险因素分别是残余肌瘤最大厚度、能效因子(EEF)和CE-MRI图像上残余子宫肌瘤与子宫肌层信号强度比(SI残余肌瘤/SI子宫肌层)。临床-影像联合模型的AUC为0.925(95%CI:0.873~0.967)。随访24~30(中位数26)个月发现,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组的再干预率明显高于无复生长组(45.21%vs.6.98%)。结论:影响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残余子宫肌瘤最大厚度、EEF和CE-MRI图像上SI残余肌瘤/SI子宫肌层;临床-影像联合模型可以对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进行有效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磁共振成像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 残余肿瘤复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1rho磁共振技术定量评估腰痛患者椎间盘早期退行性改变
4
作者 何敏 邓亚利 +3 位作者 陈家飞 侯天勇 陈伟 张志伟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2512-2521,共10页
目的利用T1rho磁共振技术定量评估不同年龄、性别、节段腰痛(low back pain,LBP)患者的腰椎间盘退变(lumbar disc degeneration,LDD)特征,并分析其在椎间盘早期退行性改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24年3月至2... 目的利用T1rho磁共振技术定量评估不同年龄、性别、节段腰痛(low back pain,LBP)患者的腰椎间盘退变(lumbar disc degeneration,LDD)特征,并分析其在椎间盘早期退行性改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24年3月至2025年2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就诊的LBP患者89例,其中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各年龄段及性别人数分布均衡。所有患者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行包含T1rho序列在内的腰椎MRI检查,2名高年资放射医师采用盲法对445个椎间盘进行Pfirrmann分级,测量髓核(nucleus pulposus,NP)T1rho值。利用Kappa检验评估2名医师的椎间盘分级一致性,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评估Pfirrmann分级与NP-T1rho值之间的相关性,比较不同年龄、性别、腰椎节段间NP-T1rho值差异性。调整BMI和性别因素,通过偏相关分析各腰椎节段NP-T1rho值与年龄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T1rho定量技术对LBP患者早期LDD的诊断性能。结果2名医师对不同节段的Pfirrmann分级一致性良好(Kappa系数均>0.70)。所有椎间盘NP-T1rho均值与Pfirrmann分级呈显著负相关(r=-0.877,P<0.001)。Pfirrmann Ⅰ~Ⅳ级椎间盘NP-TIrho均值依次递减(P<0.001),且在Ⅱ~Ⅲ级间呈陡降趋势。20~29岁、30~39岁年龄段LBP患者在Pfirrmann Ⅰ、Ⅱ级别中NP-T1rho均值均显著高于40~49岁、50~59岁年龄段(P<0.05),男性LBP患者在Pfirrmann Ⅰ级别中的NP-T1rho均值显著大于女性(P=0.006)。上腰段(L1~L4)椎间盘中,男性NP-T1rho均值显著大于女性(P=0.025),且各年龄段NP-T1rho均值随年龄增大依次递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L5/S1节段外,各节段NP-T1rho均值与年龄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548~-0.349,P<0.001)。椎间盘NP-T1rho均值在Ⅰ、Ⅱ级别之间曲线下面积(AUC)为0.824(95%CI:0.772~0.876),Ⅱ、Ⅲ级之间AUC为0.978(95%CI:0.964~0.992)。结论T1rho磁共振技术可准确定量评估腰椎间盘早期退变,79.87 ms的NP-T1rho值为Ⅱ级与Ⅲ级之间的重要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腰痛 腰椎间盘早期退变 髓核 T1rh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序列磁共振全域直方图分析鉴别子宫肉瘤与变性子宫肌瘤的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邓竞和 刘洋 +2 位作者 潘缘蕊 王璐 吕发金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3-389,共7页
目的:探究多序列磁共振全域直方图分析鉴别子宫肉瘤与变性子宫肌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子宫肉瘤患者74例和变性子宫肌瘤患者263例的术前多序列MRI图像,利用Firevoxel软件进行灰度直方图分析,提取T_(2)WI、动态对比增强(DCE)及表观... 目的:探究多序列磁共振全域直方图分析鉴别子宫肉瘤与变性子宫肌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子宫肉瘤患者74例和变性子宫肌瘤患者263例的术前多序列MRI图像,利用Firevoxel软件进行灰度直方图分析,提取T_(2)WI、动态对比增强(DCE)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图灰度直方图参数并比较两组疾病的直方图参数差异。对三种序列的直方图参数进行联合,利用二元逻辑回归筛选参数以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独立参数以及联合模型鉴别子宫肉瘤与变性子宫肌瘤的效能。结果:两组间T_(2)WI直方图参数均值、标准差、峰度值、偏度值、熵值、所有百分位数值、DCE直方图参数特征均值、标准差值、百分位数P25、P50、P75、P95、P99值及ADC直方图参数均值、熵值、所有百分位数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_(2)WI+DCE+ADC模型具有最大的曲线下面积(AUC=0.907),但根据Delong检验结果其与T_(2)WI+ADC模型(AUC=0.899)在鉴别效能上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209)。结论:多序列MRI全域直方图分析有助于子宫肉瘤与变性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T_(2)WI+ADC联合模型有较大的诊断效能提升,并在DCE的参数纳入下具有最高的AU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肉瘤 变性子宫肌瘤 磁共振成像 直方图分析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型肺肉瘤样癌与孤立性肺炎性病变及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及CT特征对照 被引量:1
6
作者 邹佩伶 李琦 +1 位作者 范欣 张越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7,共7页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肉瘤样癌(PLSC)与孤立性肺炎性病变(SPL)及非小细胞肺癌常见亚型(CNSCLC)的临床及CT特征差异,提高对PLSC的诊断正确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2022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PLSC,...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肉瘤样癌(PLSC)与孤立性肺炎性病变(SPL)及非小细胞肺癌常见亚型(CNSCLC)的临床及CT特征差异,提高对PLSC的诊断正确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2022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PLSC,并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68例SPL及73例CNSCLC作为对照组,比较PLSC与SPL及CNSCLC的临床及CT特征。基于上述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利用曲线下面积评估回归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PLSC组吸烟者显著多于SPL组、CNSCLC组,PLSC组有一级亲属恶性肿瘤家族史患者显著多于SPL组,PLSC组呼吸道症状出现率显著高于CNSC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0~16.611,P均<0.025)。PLSC组大面积坏死及环形强化的出现率显著高于SPL组及CNSCLC组,ΔCT值_(动脉期)及ΔCT值_(静脉期)均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LSC组分叶征及充气支气管征出现率显著高于SPL组,与胸膜紧贴及坏死区周围线样强化影的出现率显著低于SPL组;PLSC组病灶最长径显著大于CNSCLC组,且其坏死出现率显著高于CNSC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Z=-5.784~31.877,P均<0.025)。与SPL相比,一级亲属恶性肿瘤家族史、存在充气支气管征及环形强化、不与胸膜紧贴、ΔCT值_(静脉期)较小为PLSC的独立预测因子,该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975;与CNSCLC相比,有呼吸道症状、病灶较大及存在环形强化为PLSC的独立预测因子,该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70。结论PLSC与SPL及CNSCLC的临床和CT特征明显不同,正确识别这些差异有助于提高其术前诊断正确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肉瘤样癌 癌肉瘤 肺炎性病变 非小细胞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多发性硬化临床和影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咏梅 谢鹏 +4 位作者 罗天友 吕发金 曾春 秦新月 汤化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8-261,共4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材料与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符合McDonald诊断标准的180例M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国际MS中心制定的扫描序列进行扫描,分析MS主要临床特点、脑和脊髓病灶影像特点以及与临...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材料与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符合McDonald诊断标准的180例M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国际MS中心制定的扫描序列进行扫描,分析MS主要临床特点、脑和脊髓病灶影像特点以及与临床残疾状态功能评分(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的相关性。结果:(1)本组MS患者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诱因之一(27.78%),以肢体无力为最常见的症状(54.4%)。(2)按照病灶受累的部位分类:单纯脑部受累45.56%,单纯脊髓受累29.44%,脑和脊髓均受累25%,三者之间的EDSS评分有统计学差别(P<0.05)。(3)下颈髓和上胸髓最易受累,≤3个节段的病灶数占74.49%,累及1~2个节段脊髓病灶例数最多。结论:结合临床和MRI影像特征,有利于MS的诊断和监测病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髓鞘疾病 多发性硬化 EDSS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对心力衰竭大鼠不同模型的动态分析
8
作者 朱琦 夏睿 +5 位作者 梁博深 李亥辰 熊磊 王磊 陈柏君 郜发宝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93-500,共8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特征追踪成像评估不同大鼠模型早期心力衰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8只、异丙肾上腺素高剂量(ISO-H)组14只、异丙肾上腺素低剂量(ISO-L)组14只和冠状动脉结扎手术(急性心... 目的探讨磁共振特征追踪成像评估不同大鼠模型早期心力衰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8只、异丙肾上腺素高剂量(ISO-H)组14只、异丙肾上腺素低剂量(ISO-L)组14只和冠状动脉结扎手术(急性心肌梗死,MI)组14只。ISO-H组连续2周每周腹腔注射ISO 100 mg/(kg·次),ISO-L组连续2周腹腔注射ISO 5 mg/(kg·d),MI组行冠状动脉结扎术建立心力衰竭大鼠模型。2周与4周后行7T心脏磁共振电影序列扫描。使用CVI 42软件获得心功能参数和心肌应变参数。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水平。使用HE染色、Masson染色检测心肌病理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SO-H组、ISO-L组和MI组在2周后左心室射血分数(t=-2.387,P=0.04;t=5.622,P<0.001;t=17.715,P<0.001)和整体径向应变(t=-4.570,P=0.001;t=6.587,P<0.001;t=10.649,P<0.001)均发生变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SO-H组、ISO-L组和MI组在4周后左心室射血分数(t=4.834,P=0.001;t=10.325,P<0.001;t=26.286,P<0.001)和整体径向应变(t=3.890,P=0.003;t=9.547,P<0.001;t=13.751,P<0.001)均不同程度降低,血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水平显著升高(t=-93.373~-11.019,P<0.001);病理染色显示各模型组较空白对照组均出现不同程度心肌细胞肥大、坏死和间质纤维化。结论磁共振特征追踪成像对不同心力衰竭大鼠模型早期心力衰竭的动态监测、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磁共振成像 心功能 心肌应变 大鼠 Sprague-Dawle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与颅内动脉瘤形成及破裂相关性研究进展
9
作者 谭茂露 张可 吕发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05-1010,共6页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是一种颅内血管的异常瘤样突起,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一旦破裂可导致明显的不良预后。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以血糖水平长期升高为特征,给患者身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既...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是一种颅内血管的异常瘤样突起,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一旦破裂可导致明显的不良预后。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以血糖水平长期升高为特征,给患者身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既往长期高血糖水平会影响血管健康已被广泛证实,而脆弱的血管是动脉瘤发生的重要前提,基于此,糖尿病患者动脉瘤发生率可能较非糖尿病患者更高。然而,亦有部分研究结果与此存在矛盾。明确糖尿病在颅内动脉瘤形成及破裂后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方面的机制研究有利于糖尿病患者在发现颅内动脉瘤后合理进行个体化治疗,改善预后。本文就糖尿病对颅内动脉瘤形成、破裂的影响及相关危险因素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糖尿病 发病机制 相关性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360°辐射防护装置用于胸部CT检查对盆腔的辐射防护效果
10
作者 李文 李欣雨 +3 位作者 左子钰 张小琴 杨倩 刘传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97-1302,共6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360°辐射防护及体位固定装置用于胸部CT检查对盆腔的辐射防护效果。方法:对标准仿真人体模盆腔行无屏蔽防护(A组)、传统铅方巾180°正面防护(B组)和新型防护装置360°防护(C组)3种屏蔽方式,在Philips IQo...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360°辐射防护及体位固定装置用于胸部CT检查对盆腔的辐射防护效果。方法:对标准仿真人体模盆腔行无屏蔽防护(A组)、传统铅方巾180°正面防护(B组)和新型防护装置360°防护(C组)3种屏蔽方式,在Philips IQon Spectral CT分别采用80、100、120 kVp 3种管电压进行胸部CT扫描,测量盆腔正面、侧面、背面的辐射剂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组仿真人体模盆腔正面、侧面、背面及累计辐射剂量均明显低于B组和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80、100、120 kVp 3种管电压下,C组相较于B组分别降低85%、84%、67%,C组相较于A组分别降低88%、87%、76%;B组与A组比较,盆腔侧面、背面的辐射剂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盆腔正面辐射剂量B组高于A组,80、100、120 kVp分别增加19%、23%、10%,除120 kVp管电压条件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0),其余管电压条件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另,80和100 kVp管电压条件下新装置防护后盆腔的辐射剂量下降率高于120 kVp组。结论:新型360°辐射防护及体位固定装置在胸部CT扫描时可明显降低盆腔脏器的累计辐射剂量,结合其穿戴便捷、固定患者体位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防护 辐射剂量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评估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病早期消融效果的价值研究
11
作者 莫凡 龚春梅 +3 位作者 彭刚 黎红霞 任臻 吕发金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6-82,共7页
目的探讨术前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相关定量参数与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子宫腺肌病早期消融效果的相关性,以此评估其定量参数对于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 目的探讨术前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相关定量参数与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子宫腺肌病早期消融效果的相关性,以此评估其定量参数对于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共32个子宫腺肌病病灶HIFU术前及术后1天内的对比增强MRI(contrast-enhanced MRI,CE-MRI)扫描数据。测量术前子宫腺肌病病灶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弥散指数图像(exponential map,EXP),以及平均纤维束长度与平均纤维束密度。将以上定量参数与HIFU治疗的消融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腺肌病病灶的平均纤维长度与消融率正相关(r=0.524,P=0.002),平均纤维密度与消融率正相关(r=0.603,P=0.001),FA值、ADC值、EXP值与消融率不存在相关性。以消融率>50%为消融良好的评判值时,平均纤维束密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85(95%置信区间:0.622~0.949,P=0.006),平均纤维束长度的AUC值为0.711(95%置信区间:0.525~0.897,P=0.042)。结论子宫腺肌病病灶的平均纤维束长度,平均纤维束密度与HIFU消融率正相关。平均纤维束长度越长,平均纤维束密度越大的子宫腺肌病病灶的HIFU消融效果越好。HIFU治疗术前的DTI纤维示踪成像定量参数对预测子宫腺肌病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示踪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子宫腺肌病 高强度聚焦超声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体外模型对阴道腔内线圈高清成像的磁共振可行性研究
12
作者 张珂 唐明梅 +3 位作者 郁斌 刘惠 潘缘蕊 吕发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90-1296,共7页
目的:为未来阴道腔内线圈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体内成像提供参数指导,探索阴道腔内线圈技术的成像潜质。方法:应用阴道腔内线圈对包含3种空间分辨率模块的体外模型进行T2快速自旋回波(turbo spin echo,TSE)序列成像,... 目的:为未来阴道腔内线圈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体内成像提供参数指导,探索阴道腔内线圈技术的成像潜质。方法:应用阴道腔内线圈对包含3种空间分辨率模块的体外模型进行T2快速自旋回波(turbo spin echo,TSE)序列成像,改变主要成像参数。对不同成像参数下的图像测量信号计算信号噪声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和对比度(contrast,C),再分别划定区间进行成像质量评分,以及对体模的3种分辨率模块的显示情况进行结构显示评分,利用非参数检验比较组间的统计学差异。结果:当主要成像参数为层厚2 mm、层间距0.2 mm、激励次数4、矩阵384×384、FOV 52 mm×52 mm、TE 74 ms、带宽180 Hz/Pixel、加速因子18,此时采集空间分辨率为0.14 mm×0.14 mm×2.00 mm,重建分辨率为0.07 mm×0.07 mm×2.00 mm,该参数下图像质量良好,三规格分辨率均可清晰显示,并且扫描时间临床可接受。层厚、层间距、激励次数、FOV和加速因子的成像质量评分每小组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矩阵、TE和带宽的成像质量评分每小组的P值分别为0.521、0.502和0.566,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参数的结构显示评分每小组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所得参数可为未来阴道腔内线圈在人体中的应用提供指导,表现了该设备具有极高的成像潜质,阴道腔内线圈在未来临床应用中有分辨微小病灶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阴道腔内线圈 体外模型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臂锥形束CT的基本理论及其在介入放射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孙静坤 曾勇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3年第10期641-644,共4页
C臂锥形束CT以C臂旋转运动、平板探测器采集和计算机重建技术进行血管造影和软组织成像,实现了二维摄影、透视与三维CT影像的有效结合,在头颈部、腹部血管及肿瘤介入治疗和非血管介入治疗领域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对C臂锥形束CT的基本理... C臂锥形束CT以C臂旋转运动、平板探测器采集和计算机重建技术进行血管造影和软组织成像,实现了二维摄影、透视与三维CT影像的有效结合,在头颈部、腹部血管及肿瘤介入治疗和非血管介入治疗领域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对C臂锥形束CT的基本理论及在介入放射学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放射学 介入性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双侧视放射扩散张量成像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小辉 李咏梅 +3 位作者 李瑛 刘义 张晓玲 罗亚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81-984,共4页
目的应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视力损伤与双侧视放射白质纤维束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视力损伤的RRMS患者(患者组)及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各25例行DTI检查,分别测量双侧视放射的F... 目的应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视力损伤与双侧视放射白质纤维束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视力损伤的RRMS患者(患者组)及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各25例行DTI检查,分别测量双侧视放射的FA值及MD值,采用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对患者进行评分。分析患者组与对照组组内及组间两侧视放射的FA值及MD值差异,以及与ED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1对照组及患者组组内双侧视放射FA值(t=0.41,P=0.68;t=0.09,P=0.92)及MD值(t=0.72,P=0.48;t=0.20,P=0.8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组左右侧视放射FA值(t=8.29,P<0.01;t=8.42,P<0.01)均较对照组下降,MD值(t=7.17,P<0.01;t=6.58,P<0.01)均高于对照组;2左右侧视放射FA值(r=-0.24,P=0.30;r=-0.13,P=0.58)及MD值(r=0.16,P=0.50;r=0.31,P=0.19)与EDS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RRMS患者视力受损与双侧视放射的白质纤维束损害具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多发性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浸润性肺腺癌气腔播散的临床、病理及CT特征分析
15
作者 徐凤 李琦 +2 位作者 李娴 霍继文 吴溢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52-859,共8页
目的:探讨早期浸润性肺腺癌(ILADC)的临床及CT特征在预测气腔播散(STAS)中的价值,旨在寻找一种术前预测STAS的无创性方法,同时探明与STAS高度相关的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69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Ⅰ-Ⅱ期ILADC患者,根据STAS状态分为... 目的:探讨早期浸润性肺腺癌(ILADC)的临床及CT特征在预测气腔播散(STAS)中的价值,旨在寻找一种术前预测STAS的无创性方法,同时探明与STAS高度相关的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69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Ⅰ-Ⅱ期ILADC患者,根据STAS状态分为阳性组及阴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及CT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STAS阳性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进一步比较两组的病理特征。结果:临床特征比较:癌胚抗原升高多见于STAS阳性患者(P<0.05)。CT特征比较:STAS阳性组肿瘤更大,实性密度、肿瘤实性成分占比(CTR)>50%、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截断征、瘤周纤维化及卫星结节的发生率更高,而STAS阴性组肿瘤以上叶多见且充气支气管征发生率更高,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临床及CT特征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下叶分布、实性密度、CTR>50%、胸膜凹陷征、支气管截断征、瘤周纤维化及卫星结节为STAS阳性的独立预测因子,该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07、74.8%、74.8%及70.3%。病理特征比较:STAS阳性组含实体或微乳头生长方式、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为Ⅱ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STAS状态的早期ILADC具有不同的临床、CT及病理特征,熟悉这些特征的差异有助于STAS术前无创预测,从而辅助临床选择最优治疗决策,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腺癌 气腔播散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炎视放射损伤与视力损伤相关性的DTI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小辉 李咏梅 +2 位作者 曾春 王静杰 杜思霖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99-503,共5页
目的:探讨DTI技术在复发型视神经脊髓炎(RNMO)患者视力损伤早期诊断的价值及其病理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视力损伤的RNMO患者及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各20例行DTI检查,并分别测量其视放射区的FA及MD值,采用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 目的:探讨DTI技术在复发型视神经脊髓炎(RNMO)患者视力损伤早期诊断的价值及其病理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视力损伤的RNMO患者及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各20例行DTI检查,并分别测量其视放射区的FA及MD值,采用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对患者进行评分。应用SPSS19.0配对t检验及两样本t检验分别分析RNMO患者及健康对照组组内及组间两侧视放射的FA及MD值,以及与ED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1)健康对照组及RNMO患者组组内双侧视放射FA值(t=-0.40,P=0.70;t=0.63,P=0.54)及MD值(t=-0.72,P=0.48;t=0.17,P=0.87)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RNMO患者左右两侧视放射FA值(t=-6.96,P=0.00;t=-8.19,P=0.00)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MD值(t=5.41,P=0.00;t=5.91,P=0.00)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2)双侧视放射FA值(r=-0.37,P=0.05)和MD值(r=-0.37,P=0.05)与EDSS评分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DTI作为一种无创定量测量白质纤维束的MRI检查方法,有助于RNMO患者视力损伤的早期诊断,并为RNMO患者视力损害的病理改变提供影像学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视神经脊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及复发型视神经脊髓炎患者双侧视放射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小辉 李咏梅 +5 位作者 曾春 王静杰 李瑛 刘义 张晓玲 罗亚西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5期333-338,共6页
目的运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和复发型视神经脊髓炎(RNMO)患者看似正常视放射区DTI指标是否存在差异。材料与方法 RRMS患者、RNMO患者及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各20例行DTI检查,分别测量双侧视... 目的运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和复发型视神经脊髓炎(RNMO)患者看似正常视放射区DTI指标是否存在差异。材料与方法 RRMS患者、RNMO患者及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各20例行DTI检查,分别测量双侧视放射的FA值及MD值,并采用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应用SPSS 17.0配对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Dunnett-t检验分别分析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组内及组间两侧视放射的FA值及MD值,以及用Spearman软件分析DTI定量值与ED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1)健康对照组、RRMS及RNMO患者组组内双侧视放射FA值(t=0.41,P=0.68;t=0.10,P=0.92;t=0.63,P=0.54)及MD值(t=0.72,P=0.48;t=0.20,P=0.84;t=0.20,P=0.84)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RRMS及RNMO患者组左右两侧视放射FA值(P=0.00;P=0.00)均比健康对照组显著下降,MD值(P=0.00;P=0.00)均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RNMO组双侧视放射FA值比RRMS组下降(P=0.02),而MD值(P=0.50)无明显差别;(2)RRMS组及RNMO组双侧视放射FA值(r=-0.19,P=0.42;r=0.20,P=0.41)及MD值(r=0.11,P=0.64;r=-0.33,P=0.15)与EDSS评分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RRMS及RNMO患者看似正常的视放射区均有受累,但二者视放射受累的程度不一致,FA值对鉴别MS及NMO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并可作为监测MS及NMO临床进展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多发性硬化 视神经脊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伴与不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脑功能局部一致性差异研究
18
作者 王文雯 黄晶 +2 位作者 程润田 刘筱霜 罗天友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8-54,共7页
目的探讨伴与不伴认知功能障碍的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和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组脑功能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的差异及其与认知量表评分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CSV... 目的探讨伴与不伴认知功能障碍的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和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组脑功能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的差异及其与认知量表评分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CSVD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CSVD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CSVD-m)、32例CSVD不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CSVD with no cognitive impairment,CSVD-n)及30例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HC组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并使用一系列认知量表评分对所有受试者认知功能情况进行评估。采集所有受试者的大脑T1结构磁共振成像数据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计算自动解剖标记(automated anatomical labeling,AAL)模板中170个脑区的ReHo值。比较三组受试者脑区ReHo值,并分析差异脑区的ReHo值与认知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HC组相比,CSVD-m组和CSVD-n组默认模式网络、皮层下网络、感觉运动网络、视觉网络存在ReHo值有差异的脑区(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1、团块水平P<0.05);与CSVD-n组相比,CSVD-m组视觉网络存在ReHo值有差异的脑区(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1、团块水平P<0.05)。CSVD-m组左侧尾状核(r=0.453,P=0.008)和右侧扣带回中部(r=0.349,P=0.046)ReHo值与连线B测试评分呈正相关;右侧脑岛ReHo值与听觉言语学习的延迟记忆评分呈正相关(r=0.386,P=0.027);左侧中央沟盖(r=−0.348,P=0.047)和舌回(r=−0.372,P=0.033)ReHo值与复杂图形测验的即刻记忆评分呈负相关;左侧中央后回的ReHo值与Stroop色词Ⅰ测试评分呈负相关(r=−0.347,P=0.048)。结论CSVD患者多个脑区存在功能活动局部一致性异常,尤以右侧扣带回中部和脑岛、左侧尾状核、中央沟盖、中央后回及舌回区域最为显著,且这些改变与注意力、执行功能和记忆等认知功能密切相关。这可能揭示了CSV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病理生理基础,并具有潜在的早期影像学识别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认知障碍 磁共振成像 局部一致性 脑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参数MRI影像组学模型鉴别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19
作者 钟毅 杨海涛 +4 位作者 许张燕 朱同心 曾维 蒲永良 蒋璐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6-122,130,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MRI影像组学和语义特征的联合模型在鉴别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VCFs)中的价值,比较不同机器学习算法的诊断性能。材料与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目的探讨基于MRI影像组学和语义特征的联合模型在鉴别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VCFs)中的价值,比较不同机器学习算法的诊断性能。材料与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心一)及重庆市渝北区中医院(中心二)的449例VCFs患者(550个椎体),其中中心一共229例(103例良性,126例恶性),中心二共220例(163例良性,57例恶性)。中心一数据按7∶3比例分为训练集和内部验证集,中心二数据作为外部验证集。提取MRI矢状位序列[T1WI、T2WI、T2WI-脂肪抑制(fat saturation,FS)]的影像组学特征,结合语义特征,采用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构建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及联合模型,比较不同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结果联合模型整合2个语义特征和4个影像组学特征。采用LR算法构建的联合模型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和外部验证集中的AUC分别为0.957[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921~0.983]、0.936(95%CI:0.871~0.975)和0.921(95%CI:0.872~0.960),显著优于临床模型和单序列影像组学模型(DeLong检验P<0.05)。联合模型在校准曲线中表现出良好的校准性能,并在决策曲线分析中显示出更高的临床净收益。结论基于影像组学和语义特征的联合模型结合LR算法,可显著提高MRI对VCFs的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提供精准、高效的辅助诊断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椎体压缩骨折 恶性椎体压缩骨折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语义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屈伸位MRI评估颅颈交界区畸形颈延髓压迫及活动度的研究
20
作者 方熊艺 曾维 +1 位作者 蒲永良 杨海涛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0-115,121,共7页
目的探讨颈椎过伸过屈动态MRI评估成人单纯和复杂Chiari畸形颈延髓压迫及活动度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9月至2024年7月本院59例经临床及影像诊断的Chiari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颈椎CT图像与屈伸位MRI图像,根据有无合并... 目的探讨颈椎过伸过屈动态MRI评估成人单纯和复杂Chiari畸形颈延髓压迫及活动度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9月至2024年7月本院59例经临床及影像诊断的Chiari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颈椎CT图像与屈伸位MRI图像,根据有无合并颅底凹陷将Chiari畸形分为单纯Chiari畸形组(n=32)和复杂Chiari畸形组(n=27),30例无颅颈交界区畸形的受检者设为对照组。在颈椎动态MRI T2WI正中矢状面测量颈髓延髓角、颈髓空洞的长度,并计算颈髓延髓角的差值得到颈延髓活动度;于T1WI正中矢状面测量小脑扁桃体下疝长度。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各组内屈伸颈位颈髓延髓角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图基法事后两两比较探讨三组间屈伸颈位颈髓延髓角及其差值的相关性;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单纯Chiari畸形、复杂Chiari畸形小脑扁桃体下疝长度和颈髓空洞长度的差异。结果复杂Chiari畸形组在过伸过屈位MRI颈髓延髓角均较单纯Chiari畸形组和对照组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纯Chiari畸形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323)。三组间过伸过屈位颈延髓活动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699);单纯Chiari畸形组与复杂Chiari畸形组在小脑扁桃体下疝长度、颈髓空洞长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Chiari畸形颈延髓腹侧压迫程度更重,但对颈延髓活动度并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颈交界区畸形 Chiari畸形 颈椎 动态磁共振成像 颈髓延髓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