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0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射科技护人员在COVID-19筛查期间的有效防护措施
1
作者 肖逸 魏淼 吴家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44-1046,共3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以来,影像学检查为疾病的诊断和演变过程判断提供了有价值的影像学支持。放射技护人员直接面对患者,面临感染防控和放射防护的双重责任和压力。本文从技护防护、患者管理、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以来,影像学检查为疾病的诊断和演变过程判断提供了有价值的影像学支持。放射技护人员直接面对患者,面临感染防控和放射防护的双重责任和压力。本文从技护防护、患者管理、环境管理及工作中可持续改进方面作出经验分享,旨在COVID-19期间,做好放射科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双向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防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放射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重建算法的扩散加权成像在颅脑MRI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张晏华 郁仁强 +5 位作者 郁斌 吴治伟 赵春刚 万露 万承鑫 张志伟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5-71,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重建算法(deep learning reconstruction,DLR)的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颅脑MRI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比较激励次数(number of e...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重建算法(deep learning reconstruction,DLR)的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颅脑MRI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比较激励次数(number of excitations,NEX)为2和1时常规重建(c2-DWI,c1-DWI)与DLR(DL2-DWI,DL1-DWI)4组图像的质量差异,比较灰质、白质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病灶区域及对侧正常区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由两位医师采用双盲法对整体图像质量、噪声水平和磁敏感伪影分别使用5分法评分。结果DLR序列灰质和白质的SNR、CNR均高于常规重建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DC值在病变区域及对侧正常区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LR的整体图像质量和噪声水平评分均高于常规重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磁敏感伪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LR可显著提升DWI图像SNR、CNR及主观评分,有效降低图像噪声,在NEX减半,缩短扫描时间的同时,虽对磁敏感伪影改善有限,但不影响ADC值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激励次数 深度学习重建 颅内占位性病变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联合治疗参数对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后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的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刘洋 肖智博 +3 位作者 邱雪珂 罗远利 邓勇斌 吕发金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5-542,共8页
目的:探讨临床-MRI联合模型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后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将2016年1月-2021年12月在重庆海扶医院接受HIFU治疗且治疗后一天及1年行MRI检查(T_(2)WI和CE-MRI序列)、治疗后随访2年及以上的116... 目的:探讨临床-MRI联合模型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后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将2016年1月-2021年12月在重庆海扶医院接受HIFU治疗且治疗后一天及1年行MRI检查(T_(2)WI和CE-MRI序列)、治疗后随访2年及以上的116例子宫肌瘤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治疗1年后MRI复查显示残余子宫肌瘤的体积增大或缩小将患者分为复生长组(73例)和无复生长组(43例)。搜集每例患者的基本临床信息及治疗剂量、治疗时间、辐照时间和能效因子(EEF)等治疗参数,分析和记录子宫肌瘤的术前MRI特征,并将上述3类变量通过曼-惠特尼U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的参数纳入逻辑回归分析,筛选出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并采用ROC曲线分析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的3个独立危险因素分别是残余肌瘤最大厚度、能效因子(EEF)和CE-MRI图像上残余子宫肌瘤与子宫肌层信号强度比(SI残余肌瘤/SI子宫肌层)。临床-影像联合模型的AUC为0.925(95%CI:0.873~0.967)。随访24~30(中位数26)个月发现,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组的再干预率明显高于无复生长组(45.21%vs.6.98%)。结论:影响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残余子宫肌瘤最大厚度、EEF和CE-MRI图像上SI残余肌瘤/SI子宫肌层;临床-影像联合模型可以对残余子宫肌瘤复生长进行有效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磁共振成像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 残余肿瘤复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序列磁共振全域直方图分析鉴别子宫肉瘤与变性子宫肌瘤的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邓竞和 刘洋 +2 位作者 潘缘蕊 王璐 吕发金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3-389,共7页
目的:探究多序列磁共振全域直方图分析鉴别子宫肉瘤与变性子宫肌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子宫肉瘤患者74例和变性子宫肌瘤患者263例的术前多序列MRI图像,利用Firevoxel软件进行灰度直方图分析,提取T_(2)WI、动态对比增强(DCE)及表观... 目的:探究多序列磁共振全域直方图分析鉴别子宫肉瘤与变性子宫肌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子宫肉瘤患者74例和变性子宫肌瘤患者263例的术前多序列MRI图像,利用Firevoxel软件进行灰度直方图分析,提取T_(2)WI、动态对比增强(DCE)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图灰度直方图参数并比较两组疾病的直方图参数差异。对三种序列的直方图参数进行联合,利用二元逻辑回归筛选参数以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独立参数以及联合模型鉴别子宫肉瘤与变性子宫肌瘤的效能。结果:两组间T_(2)WI直方图参数均值、标准差、峰度值、偏度值、熵值、所有百分位数值、DCE直方图参数特征均值、标准差值、百分位数P25、P50、P75、P95、P99值及ADC直方图参数均值、熵值、所有百分位数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_(2)WI+DCE+ADC模型具有最大的曲线下面积(AUC=0.907),但根据Delong检验结果其与T_(2)WI+ADC模型(AUC=0.899)在鉴别效能上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209)。结论:多序列MRI全域直方图分析有助于子宫肉瘤与变性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T_(2)WI+ADC联合模型有较大的诊断效能提升,并在DCE的参数纳入下具有最高的AU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肉瘤 变性子宫肌瘤 磁共振成像 直方图分析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多发性硬化临床和影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咏梅 谢鹏 +4 位作者 罗天友 吕发金 曾春 秦新月 汤化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8-261,共4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材料与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符合McDonald诊断标准的180例M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国际MS中心制定的扫描序列进行扫描,分析MS主要临床特点、脑和脊髓病灶影像特点以及与临...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材料与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符合McDonald诊断标准的180例M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国际MS中心制定的扫描序列进行扫描,分析MS主要临床特点、脑和脊髓病灶影像特点以及与临床残疾状态功能评分(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的相关性。结果:(1)本组MS患者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诱因之一(27.78%),以肢体无力为最常见的症状(54.4%)。(2)按照病灶受累的部位分类:单纯脑部受累45.56%,单纯脊髓受累29.44%,脑和脊髓均受累25%,三者之间的EDSS评分有统计学差别(P<0.05)。(3)下颈髓和上胸髓最易受累,≤3个节段的病灶数占74.49%,累及1~2个节段脊髓病灶例数最多。结论:结合临床和MRI影像特征,有利于MS的诊断和监测病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髓鞘疾病 多发性硬化 EDSS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对心力衰竭大鼠不同模型的动态分析
6
作者 朱琦 夏睿 +5 位作者 梁博深 李亥辰 熊磊 王磊 陈柏君 郜发宝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93-500,共8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特征追踪成像评估不同大鼠模型早期心力衰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8只、异丙肾上腺素高剂量(ISO-H)组14只、异丙肾上腺素低剂量(ISO-L)组14只和冠状动脉结扎手术(急性心... 目的探讨磁共振特征追踪成像评估不同大鼠模型早期心力衰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8只、异丙肾上腺素高剂量(ISO-H)组14只、异丙肾上腺素低剂量(ISO-L)组14只和冠状动脉结扎手术(急性心肌梗死,MI)组14只。ISO-H组连续2周每周腹腔注射ISO 100 mg/(kg·次),ISO-L组连续2周腹腔注射ISO 5 mg/(kg·d),MI组行冠状动脉结扎术建立心力衰竭大鼠模型。2周与4周后行7T心脏磁共振电影序列扫描。使用CVI 42软件获得心功能参数和心肌应变参数。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水平。使用HE染色、Masson染色检测心肌病理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SO-H组、ISO-L组和MI组在2周后左心室射血分数(t=-2.387,P=0.04;t=5.622,P<0.001;t=17.715,P<0.001)和整体径向应变(t=-4.570,P=0.001;t=6.587,P<0.001;t=10.649,P<0.001)均发生变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SO-H组、ISO-L组和MI组在4周后左心室射血分数(t=4.834,P=0.001;t=10.325,P<0.001;t=26.286,P<0.001)和整体径向应变(t=3.890,P=0.003;t=9.547,P<0.001;t=13.751,P<0.001)均不同程度降低,血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水平显著升高(t=-93.373~-11.019,P<0.001);病理染色显示各模型组较空白对照组均出现不同程度心肌细胞肥大、坏死和间质纤维化。结论磁共振特征追踪成像对不同心力衰竭大鼠模型早期心力衰竭的动态监测、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磁共振成像 心功能 心肌应变 大鼠 Sprague-Dawle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臂锥形束CT的基本理论及其在介入放射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孙静坤 曾勇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3年第10期641-644,共4页
C臂锥形束CT以C臂旋转运动、平板探测器采集和计算机重建技术进行血管造影和软组织成像,实现了二维摄影、透视与三维CT影像的有效结合,在头颈部、腹部血管及肿瘤介入治疗和非血管介入治疗领域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对C臂锥形束CT的基本理... C臂锥形束CT以C臂旋转运动、平板探测器采集和计算机重建技术进行血管造影和软组织成像,实现了二维摄影、透视与三维CT影像的有效结合,在头颈部、腹部血管及肿瘤介入治疗和非血管介入治疗领域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对C臂锥形束CT的基本理论及在介入放射学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放射学 介入性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双侧视放射扩散张量成像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小辉 李咏梅 +3 位作者 李瑛 刘义 张晓玲 罗亚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81-984,共4页
目的应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视力损伤与双侧视放射白质纤维束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视力损伤的RRMS患者(患者组)及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各25例行DTI检查,分别测量双侧视放射的F... 目的应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视力损伤与双侧视放射白质纤维束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视力损伤的RRMS患者(患者组)及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各25例行DTI检查,分别测量双侧视放射的FA值及MD值,采用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对患者进行评分。分析患者组与对照组组内及组间两侧视放射的FA值及MD值差异,以及与ED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1对照组及患者组组内双侧视放射FA值(t=0.41,P=0.68;t=0.09,P=0.92)及MD值(t=0.72,P=0.48;t=0.20,P=0.8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组左右侧视放射FA值(t=8.29,P<0.01;t=8.42,P<0.01)均较对照组下降,MD值(t=7.17,P<0.01;t=6.58,P<0.01)均高于对照组;2左右侧视放射FA值(r=-0.24,P=0.30;r=-0.13,P=0.58)及MD值(r=0.16,P=0.50;r=0.31,P=0.19)与EDS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RRMS患者视力受损与双侧视放射的白质纤维束损害具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多发性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浸润性肺腺癌气腔播散的临床、病理及CT特征分析
9
作者 徐凤 李琦 +2 位作者 李娴 霍继文 吴溢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52-859,共8页
目的:探讨早期浸润性肺腺癌(ILADC)的临床及CT特征在预测气腔播散(STAS)中的价值,旨在寻找一种术前预测STAS的无创性方法,同时探明与STAS高度相关的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69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Ⅰ-Ⅱ期ILADC患者,根据STAS状态分为... 目的:探讨早期浸润性肺腺癌(ILADC)的临床及CT特征在预测气腔播散(STAS)中的价值,旨在寻找一种术前预测STAS的无创性方法,同时探明与STAS高度相关的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69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Ⅰ-Ⅱ期ILADC患者,根据STAS状态分为阳性组及阴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及CT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STAS阳性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进一步比较两组的病理特征。结果:临床特征比较:癌胚抗原升高多见于STAS阳性患者(P<0.05)。CT特征比较:STAS阳性组肿瘤更大,实性密度、肿瘤实性成分占比(CTR)>50%、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截断征、瘤周纤维化及卫星结节的发生率更高,而STAS阴性组肿瘤以上叶多见且充气支气管征发生率更高,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临床及CT特征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下叶分布、实性密度、CTR>50%、胸膜凹陷征、支气管截断征、瘤周纤维化及卫星结节为STAS阳性的独立预测因子,该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07、74.8%、74.8%及70.3%。病理特征比较:STAS阳性组含实体或微乳头生长方式、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为Ⅱ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STAS状态的早期ILADC具有不同的临床、CT及病理特征,熟悉这些特征的差异有助于STAS术前无创预测,从而辅助临床选择最优治疗决策,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腺癌 气腔播散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炎视放射损伤与视力损伤相关性的DTI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小辉 李咏梅 +2 位作者 曾春 王静杰 杜思霖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99-503,共5页
目的:探讨DTI技术在复发型视神经脊髓炎(RNMO)患者视力损伤早期诊断的价值及其病理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视力损伤的RNMO患者及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各20例行DTI检查,并分别测量其视放射区的FA及MD值,采用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 目的:探讨DTI技术在复发型视神经脊髓炎(RNMO)患者视力损伤早期诊断的价值及其病理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视力损伤的RNMO患者及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各20例行DTI检查,并分别测量其视放射区的FA及MD值,采用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对患者进行评分。应用SPSS19.0配对t检验及两样本t检验分别分析RNMO患者及健康对照组组内及组间两侧视放射的FA及MD值,以及与ED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1)健康对照组及RNMO患者组组内双侧视放射FA值(t=-0.40,P=0.70;t=0.63,P=0.54)及MD值(t=-0.72,P=0.48;t=0.17,P=0.87)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RNMO患者左右两侧视放射FA值(t=-6.96,P=0.00;t=-8.19,P=0.00)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MD值(t=5.41,P=0.00;t=5.91,P=0.00)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2)双侧视放射FA值(r=-0.37,P=0.05)和MD值(r=-0.37,P=0.05)与EDSS评分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DTI作为一种无创定量测量白质纤维束的MRI检查方法,有助于RNMO患者视力损伤的早期诊断,并为RNMO患者视力损害的病理改变提供影像学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视神经脊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及复发型视神经脊髓炎患者双侧视放射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小辉 李咏梅 +5 位作者 曾春 王静杰 李瑛 刘义 张晓玲 罗亚西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5期333-338,共6页
目的运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和复发型视神经脊髓炎(RNMO)患者看似正常视放射区DTI指标是否存在差异。材料与方法 RRMS患者、RNMO患者及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各20例行DTI检查,分别测量双侧视... 目的运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和复发型视神经脊髓炎(RNMO)患者看似正常视放射区DTI指标是否存在差异。材料与方法 RRMS患者、RNMO患者及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各20例行DTI检查,分别测量双侧视放射的FA值及MD值,并采用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应用SPSS 17.0配对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Dunnett-t检验分别分析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组内及组间两侧视放射的FA值及MD值,以及用Spearman软件分析DTI定量值与ED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1)健康对照组、RRMS及RNMO患者组组内双侧视放射FA值(t=0.41,P=0.68;t=0.10,P=0.92;t=0.63,P=0.54)及MD值(t=0.72,P=0.48;t=0.20,P=0.84;t=0.20,P=0.84)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RRMS及RNMO患者组左右两侧视放射FA值(P=0.00;P=0.00)均比健康对照组显著下降,MD值(P=0.00;P=0.00)均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RNMO组双侧视放射FA值比RRMS组下降(P=0.02),而MD值(P=0.50)无明显差别;(2)RRMS组及RNMO组双侧视放射FA值(r=-0.19,P=0.42;r=0.20,P=0.41)及MD值(r=0.11,P=0.64;r=-0.33,P=0.15)与EDSS评分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RRMS及RNMO患者看似正常的视放射区均有受累,但二者视放射受累的程度不一致,FA值对鉴别MS及NMO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并可作为监测MS及NMO临床进展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多发性硬化 视神经脊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伴与不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脑功能局部一致性差异研究
12
作者 王文雯 黄晶 +2 位作者 程润田 刘筱霜 罗天友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8-54,共7页
目的探讨伴与不伴认知功能障碍的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和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组脑功能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的差异及其与认知量表评分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CSV... 目的探讨伴与不伴认知功能障碍的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和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组脑功能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的差异及其与认知量表评分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CSVD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CSVD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CSVD-m)、32例CSVD不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CSVD with no cognitive impairment,CSVD-n)及30例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HC组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并使用一系列认知量表评分对所有受试者认知功能情况进行评估。采集所有受试者的大脑T1结构磁共振成像数据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计算自动解剖标记(automated anatomical labeling,AAL)模板中170个脑区的ReHo值。比较三组受试者脑区ReHo值,并分析差异脑区的ReHo值与认知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HC组相比,CSVD-m组和CSVD-n组默认模式网络、皮层下网络、感觉运动网络、视觉网络存在ReHo值有差异的脑区(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1、团块水平P<0.05);与CSVD-n组相比,CSVD-m组视觉网络存在ReHo值有差异的脑区(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1、团块水平P<0.05)。CSVD-m组左侧尾状核(r=0.453,P=0.008)和右侧扣带回中部(r=0.349,P=0.046)ReHo值与连线B测试评分呈正相关;右侧脑岛ReHo值与听觉言语学习的延迟记忆评分呈正相关(r=0.386,P=0.027);左侧中央沟盖(r=−0.348,P=0.047)和舌回(r=−0.372,P=0.033)ReHo值与复杂图形测验的即刻记忆评分呈负相关;左侧中央后回的ReHo值与Stroop色词Ⅰ测试评分呈负相关(r=−0.347,P=0.048)。结论CSVD患者多个脑区存在功能活动局部一致性异常,尤以右侧扣带回中部和脑岛、左侧尾状核、中央沟盖、中央后回及舌回区域最为显著,且这些改变与注意力、执行功能和记忆等认知功能密切相关。这可能揭示了CSV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病理生理基础,并具有潜在的早期影像学识别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认知障碍 磁共振成像 局部一致性 脑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型肺肉瘤样癌与孤立性肺炎性病变及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及CT特征对照
13
作者 邹佩伶 李琦 +1 位作者 范欣 张越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7,共7页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肉瘤样癌(PLSC)与孤立性肺炎性病变(SPL)及非小细胞肺癌常见亚型(CNSCLC)的临床及CT特征差异,提高对PLSC的诊断正确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2022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PLSC,...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肉瘤样癌(PLSC)与孤立性肺炎性病变(SPL)及非小细胞肺癌常见亚型(CNSCLC)的临床及CT特征差异,提高对PLSC的诊断正确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2022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PLSC,并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68例SPL及73例CNSCLC作为对照组,比较PLSC与SPL及CNSCLC的临床及CT特征。基于上述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利用曲线下面积评估回归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PLSC组吸烟者显著多于SPL组、CNSCLC组,PLSC组有一级亲属恶性肿瘤家族史患者显著多于SPL组,PLSC组呼吸道症状出现率显著高于CNSC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0~16.611,P均<0.025)。PLSC组大面积坏死及环形强化的出现率显著高于SPL组及CNSCLC组,ΔCT值_(动脉期)及ΔCT值_(静脉期)均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LSC组分叶征及充气支气管征出现率显著高于SPL组,与胸膜紧贴及坏死区周围线样强化影的出现率显著低于SPL组;PLSC组病灶最长径显著大于CNSCLC组,且其坏死出现率显著高于CNSC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Z=-5.784~31.877,P均<0.025)。与SPL相比,一级亲属恶性肿瘤家族史、存在充气支气管征及环形强化、不与胸膜紧贴、ΔCT值_(静脉期)较小为PLSC的独立预测因子,该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975;与CNSCLC相比,有呼吸道症状、病灶较大及存在环形强化为PLSC的独立预测因子,该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70。结论PLSC与SPL及CNSCLC的临床和CT特征明显不同,正确识别这些差异有助于提高其术前诊断正确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肉瘤样癌 癌肉瘤 肺炎性病变 非小细胞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参数MRI影像组学模型鉴别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14
作者 钟毅 杨海涛 +4 位作者 许张燕 朱同心 曾维 蒲永良 蒋璐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6-122,130,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MRI影像组学和语义特征的联合模型在鉴别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VCFs)中的价值,比较不同机器学习算法的诊断性能。材料与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目的探讨基于MRI影像组学和语义特征的联合模型在鉴别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VCFs)中的价值,比较不同机器学习算法的诊断性能。材料与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心一)及重庆市渝北区中医院(中心二)的449例VCFs患者(550个椎体),其中中心一共229例(103例良性,126例恶性),中心二共220例(163例良性,57例恶性)。中心一数据按7∶3比例分为训练集和内部验证集,中心二数据作为外部验证集。提取MRI矢状位序列[T1WI、T2WI、T2WI-脂肪抑制(fat saturation,FS)]的影像组学特征,结合语义特征,采用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构建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及联合模型,比较不同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结果联合模型整合2个语义特征和4个影像组学特征。采用LR算法构建的联合模型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和外部验证集中的AUC分别为0.957[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921~0.983]、0.936(95%CI:0.871~0.975)和0.921(95%CI:0.872~0.960),显著优于临床模型和单序列影像组学模型(DeLong检验P<0.05)。联合模型在校准曲线中表现出良好的校准性能,并在决策曲线分析中显示出更高的临床净收益。结论基于影像组学和语义特征的联合模型结合LR算法,可显著提高MRI对VCFs的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提供精准、高效的辅助诊断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椎体压缩骨折 恶性椎体压缩骨折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语义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屈伸位MRI评估颅颈交界区畸形颈延髓压迫及活动度的研究
15
作者 方熊艺 曾维 +1 位作者 蒲永良 杨海涛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0-115,121,共7页
目的探讨颈椎过伸过屈动态MRI评估成人单纯和复杂Chiari畸形颈延髓压迫及活动度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9月至2024年7月本院59例经临床及影像诊断的Chiari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颈椎CT图像与屈伸位MRI图像,根据有无合并... 目的探讨颈椎过伸过屈动态MRI评估成人单纯和复杂Chiari畸形颈延髓压迫及活动度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9月至2024年7月本院59例经临床及影像诊断的Chiari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颈椎CT图像与屈伸位MRI图像,根据有无合并颅底凹陷将Chiari畸形分为单纯Chiari畸形组(n=32)和复杂Chiari畸形组(n=27),30例无颅颈交界区畸形的受检者设为对照组。在颈椎动态MRI T2WI正中矢状面测量颈髓延髓角、颈髓空洞的长度,并计算颈髓延髓角的差值得到颈延髓活动度;于T1WI正中矢状面测量小脑扁桃体下疝长度。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各组内屈伸颈位颈髓延髓角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图基法事后两两比较探讨三组间屈伸颈位颈髓延髓角及其差值的相关性;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单纯Chiari畸形、复杂Chiari畸形小脑扁桃体下疝长度和颈髓空洞长度的差异。结果复杂Chiari畸形组在过伸过屈位MRI颈髓延髓角均较单纯Chiari畸形组和对照组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纯Chiari畸形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323)。三组间过伸过屈位颈延髓活动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699);单纯Chiari畸形组与复杂Chiari畸形组在小脑扁桃体下疝长度、颈髓空洞长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Chiari畸形颈延髓腹侧压迫程度更重,但对颈延髓活动度并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颈交界区畸形 Chiari畸形 颈椎 动态磁共振成像 颈髓延髓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视放射区的扩散张量成像表现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晓娅 李咏梅 +3 位作者 尹平 韩永良 付佳亮 向雅芸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基于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及扩散张量纤维束追踪成像(DTT)方法探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视放射区的结构改变。资料与方法收集伴有单侧视力受损RRMS患者10例,双侧视力受损RRMS患者11例,无视力受损RRMS患者13例,健康对照15... 目的基于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及扩散张量纤维束追踪成像(DTT)方法探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视放射区的结构改变。资料与方法收集伴有单侧视力受损RRMS患者10例,双侧视力受损RRMS患者11例,无视力受损RRMS患者13例,健康对照15例。4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使用DTI及DTT方法,将4组受试者的视放射区作为感兴趣区,分别追踪双侧视放射纤维束,并计算视放射纤维的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扩散系数(ADC)、轴向扩散系数(λ⊥)、横向扩散系数(λ∥),并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1)单侧视力受损组患侧FA值、λ∥值比健侧明显减低(P<0.05),其余各组组内双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相比,单侧视力受损组、双侧视力受损组及无视力受损组FA值明显减低(P<0.05),λ⊥值明显升高(P<0.05),双侧视力受损组的ADC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双侧视力受损组FA值比单侧视力受损组及无视力受损组明显减低(P<0.05),ADC值及λ⊥值明显增高(P<0.05),而单侧视力受损组的FA值与无视力受损组比较明显减低(P<0.05)。结论 RRMS在单侧视力损伤、双侧视力损伤及无视力损伤情况下,其视放射区域均可能存在脱髓鞘损伤的改变。RRMS双侧视力损伤的视放射区域损伤程度最严重,其次分别为单侧视力损伤及无视力损伤。不同情况下的视力损伤与相应的视放射区域损伤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这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复发缓解性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视觉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172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肺部CT表现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芳 赖家佳 +1 位作者 吕发金 褚志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04-1007,共4页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肺部CT表现,加深对本地区该疾病影像特征的了解。方法:收集重庆地区172例COVID-19患者的首次胸部CT检查资料,分析患者肺部病灶的分布、累及位置和范围、形...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肺部CT表现,加深对本地区该疾病影像特征的了解。方法:收集重庆地区172例COVID-19患者的首次胸部CT检查资料,分析患者肺部病灶的分布、累及位置和范围、形态、密度等特征,并对不同时期确诊患者肺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进行统计对比。结果:172例患者中,143例(83.1%)在首次胸部CT图像上可见肺部炎症病灶,其CT表现如下:①累及范围:单肺受累者37例(25.9%),双肺受累者106例(74.1%);累及单一、2个和3个及以上肺叶者分别为33例(23.1%)、23例(16.1%)和87例(60.8%),平均受累肺叶(3.2±1.6)个,其中以右肺下叶(113例,79.0%)受累最常见,其次为左肺下叶(98例,68.5%);累及单一、2个和3个及以上肺段者分别为18例(12.6%)、18例(12.6%)和107例(74.8%),平均受累肺段(7.4±5.7)个;②病灶数量、形态及密度:133例(93.0%)肺部病灶呈多发,其中以类圆形或斑片状实变影伴少许磨玻璃密度影(ground glass opacity,GGO)最常见(37例,27.8%),其次为斑片状GGO(28例,21.1%)和类圆形或斑片状GGO伴少许实变(26例,19.6%);10例(7.0%)肺部病灶呈单发,其中表现为类圆形或斑片状GGO者各5例(50.0%);③病灶分布:病灶呈胸膜下分布为主者87例(60.8%),支气管血管束周围分布为主者7例(4.9%),二者均有分布或呈散在分布者总计49例(34.3%)。随确诊时间推移,不同时间段内患者肺部病灶均以多发常见,其中以单纯GGO表现者占比逐渐增高,而GGO合并实变者占比逐渐下降。结论:重庆地区COVID-19患者肺部病灶以双肺、多肺叶、肺段、胸膜下区受累为主,主要表现为类圆形或斑片状GGO伴或不伴实变,随时间推移早期病灶者占比逐渐增高,少数局限性病变者仍需密切结合临床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部良、恶性混合磨玻璃结节实性成分的CT特征比较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越 李琦 +2 位作者 欧阳祖彬 范欣 邹佩伶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4-571,共8页
目的探讨肺部良、恶性混合磨玻璃结节(m GGO)及恶性m GGO中微浸润腺癌(MIA)和浸润性腺癌(IAC)实性成分CT特征的差异,以提高m GGO的术前诊断准确度。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7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13例混合m ... 目的探讨肺部良、恶性混合磨玻璃结节(m GGO)及恶性m GGO中微浸润腺癌(MIA)和浸润性腺癌(IAC)实性成分CT特征的差异,以提高m GGO的术前诊断准确度。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7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13例混合m GGO患者的影像资料,根据随访或手术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95例和恶性组218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及实性成分的CT特征,同时将恶性组分为MIA组118例和IAC组100例,比较两组实性成分的CT特征。利用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CT特征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使用曲线下面积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1)临床特征:恶性组比良性组年龄更大、女性多、不吸烟患者多(Z=-3.776,χ^(2)=13.587、19.257,P均<0.001)。(2)良、恶性组实性成分CT特征比较:良性组单发者占比较高(84.21%比55.50%),恶性组多发者占比较高(44.50%比1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28,P<0.001)。对于单发者,恶性组实性成分形态不规则、偏心分布、与血管及胸膜相连的发生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95、5.025、7.264,P均<0.05);恶性组实性成分CT值[-153.00(-254.00,-80.50)Hu]高于良性组[-265.00(-363.25,-122.00)Hu],而相对CT值(0.30±0.16)低于良性组(0.41±0.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实性成分形态不规则(OR=0.236,P<0.001)、CT值较高(OR=1.009,P<0.05)为恶性m GGO的独立预测因子,该模型诊断恶性m GGO的曲线下面积、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72、70.65%、74.40%及65.00%。(3)恶性组中MIA与IAC实性成分CT特征比较:MIA单发者占比较高(74.58%比33.00%),而IAC多发者占比较高(67.00%比2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885,P<0.001)。对于单发者,IAC组实性成分偏心分布的出现率显著高于MIA组,其面积、比例及CT值较MIA组更高,而相对CT值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63,Z=-4.388、-3.923、-3.996,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实性成分偏心分布(OR=0.083,P<0.05)、面积较大(OR=1.063,P<0.05)为IAC的独立预测因子,该模型预测IAC的曲线下面积、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65、83.47%、87.90%、68.20%。结论良、恶性m GGO、恶性m GGO中MIA和IAC实性成分具有不同的CT特征,有助于提高m GGO的术前诊断准确度,指导临床制订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肺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铬细胞瘤及副神经节瘤不同生化表型的CT征象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晓芳 杨萍 +4 位作者 刘柳 李庆姝 李易 陶奉明 毛芸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209,共7页
目的:分析生化阴性嗜铬细胞瘤及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s and paragangliomas,PPGLs)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征象是否有别于生化阳性PPGLs,同时了解生化阳性PPGLs不同表型的CT征象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回顾... 目的:分析生化阴性嗜铬细胞瘤及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s and paragangliomas,PPGLs)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征象是否有别于生化阳性PPGLs,同时了解生化阳性PPGLs不同表型的CT征象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PPGLs患者的术前腹部增强CT图像,包括肿瘤位置、大小、形态、囊变坏死、液-液分层、钙化、向心结节状强化、肿瘤内粗大血管、强化包膜、绝对廓清率及相对廓清率。根据生化水平,将患者分为生化阳性组和阴性组,阳性组进一步分为去甲肾上腺素型、肾上腺素型及多巴胺型。比较各组及各表型间的CT征象差异。结果:相较于生化阴性组,阳性组PPGLs更大(Z=-2.064,P=0.039)、囊变坏死(χ2=6.610,P=0.010)及向心结节状强化(χ2=3.909,P=0.048)的比例更高;相较于去甲肾上腺素型,肾上腺素型PPGLs更大(Z=-2.036,P=0.042)、强化包膜比例更高(χ2=7.242,P=0.007)。结论:肿瘤大小、囊变坏死及向心结节状强化的CT征象有助于术前诊断生化阴性PPGLs,肿瘤大小及强化包膜有助于解释去甲肾上腺素型及肾上腺素型PPGLs不同临床表现产生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副神经节瘤 甲氧基肾上腺素类物质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图像后处理方法对颅内动脉瘤形态学参数测量准确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钖莹 张丽娟 +2 位作者 康绍磊 王国树 吕发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52-1057,共6页
目的:以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为“金标准”,基于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对比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联合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 目的:以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为“金标准”,基于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对比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联合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和减影的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这2种图像后处理方法之间颅内动脉瘤形态学参数测量结果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92例(共116个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头颈CTA和DSA影像资料。使用双盲法分别在3D-DSA的VR、CTA的MIP-MPR和减影VR图像上测量动脉瘤的形态学参数,测量2次取均值,并计算相关的形态学衍生指标。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比较观察者间测量值的一致性,利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或Friedman秩和检验比较不同后处理图像上测量结果的差异,后续组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采用卡方检验对比各组小、微小动脉瘤及宽颈动脉瘤的分布情况。结果:基于MIP-MPR、减影VR和3D-DSA测得的动脉瘤最大径、瘤宽和瘤高在三组间整体比较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484、5.808、4.468,均P>0.05);而得到的颈宽、载瘤动脉的平均直径在三组间整体比较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8.341、87.948,均P<0.001);进行后续的组间两两比较时结果存在差异,且这种差异在颈内动脉虹吸部与非虹吸部2个亚组内又有一定区别。由MIP-MPR得出的形态学衍生指标均偏大,与DSA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除高宽比外,与减影VR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7)。基于减影VR进行动脉瘤的形态学评估,仅载瘤动脉的平均直径和大小比与DSA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但载瘤动脉的平均直径测量差异在亚组分析时不明显(P>0.017);其余参数与DSA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减影VR上颅内动脉瘤形态学参数测量的准确性优于MIP-MPR,更适用于颈内动脉虹吸部动脉瘤的形态学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图像后处理 形态学 最大密度投影 多平面重组 容积再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