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内的重症患者获得性真菌感染的特点,以及分化簇(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4+、CD8+T细胞免疫功能对获得性真菌感染临床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住重庆医科...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内的重症患者获得性真菌感染的特点,以及分化簇(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4+、CD8+T细胞免疫功能对获得性真菌感染临床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并送检标本培养出真菌阳性的患者。根据诊断标准分为真菌感染组(49例)与定植组(37例)。记录并分析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是否合并脓毒症、进行深静脉置管、机械通气、使用激素及广谱抗生素。收集标本取样48 h内患者体温、呼吸频率、脉率等生命体征,CD4+T细胞百分比、CD8+T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等T细胞检测值。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同时获得预测概率。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对诊断真菌感染价值进行评价。结果:感染组中,APACHEⅡ评分(P=0.045)、合并脓毒症例数(P=0.049)、机械通气例数(P=0.011)、体温(P=0.049)明显高于定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在评估真菌感染与定植的比较中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首次培养结果不同的菌株种类进行亚组分析,发现各组别间T细胞检测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组与定植组中T细胞检测值建立预测模型一,对其预测概率进行分析(P=0.013);再对合并脓毒症例数与T细胞检测值分析所得的预测概率(预测模型二)进行分析(P=0.024);对ICU入住时间、APACHEⅡ评分、合并脓毒症、进行深静脉置管、机械通气、使用激素、使用广谱抗生素、T细胞检测值分析所得预测概率(预测模型三)进行分析(P=0.025)。根据ROC曲线分析APACHEⅡ评分[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577]、体温(AUC=0.487)、CD4+T细胞(AUC=0.515)、CD8+T细胞(AUC=0.565)及CD4+/CD8+比值(AUC=0.438)。预测模型一(AUC=0.611)及预测模型二(AUC=0.653)对评估获得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较低。预测模型三(AUC=0.757)对评估获得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更高。结论:ICU重症患者中合并脓毒症、机械通气者更易感染真菌;合并脓毒症的患者结合CD4+T细胞、CD8+T细胞检测值,对获得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具有提示性作用;且当脓毒症患者入住ICU时存在诸如侵入性操作、激素及广谱抗生素使用等危险因素后,更容易发生获得性真菌感染。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脓毒症患者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在脓毒症患者不同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特点,为评估其病情严重程度...目的:分析脓毒症患者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在脓毒症患者不同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特点,为评估其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收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的71名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脓毒症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37例)和脓毒性休克组(34例);根据28 d转归分为生存组(58例)和死亡组(13例)。记录患者入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检测血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IL-1、IL-4、IL-6及IL-8。比较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间上述指标的不同,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上述指标对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结果:脓毒性休克组患者SOFA评分(P=0.001)、APACHEⅡ评分(P=0.001)、CRP(P=0.019)、IL-1(P=0.001)、IL-6(P=0.004)、IL-8(P=0.001)及IL-10(P=0.001)皆比脓毒症组高,差异皆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脓毒性休克组和脓毒症组在血清PCT水平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0.325)。按照28 d预后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中SOFA评分(P=0.001)、APACHEⅡ(P=0.001)、IL-1(P=0.037)及IL-8(P=0.035)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CRP(P=0.544)、IL-6(P=0.586)、IL-10(P=0.676)的差异在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比较中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IL-1[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657]、IL-8(AUC=0.689)能反映患者预后,但预测价值低于SOFA评分(AUC=0.845)、APACHEⅡ评分(AUC=0.834),而联合监测IL-1与IL-8(AUC=0.704)较单独监测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更高。结论:CRP、IL-1、IL-6、IL-8及IL-10和脓毒症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对判断脓毒症严重程度具有潜在价值。联合监测IL-1、IL-8能够反映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内的重症患者获得性真菌感染的特点,以及分化簇(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4+、CD8+T细胞免疫功能对获得性真菌感染临床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并送检标本培养出真菌阳性的患者。根据诊断标准分为真菌感染组(49例)与定植组(37例)。记录并分析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是否合并脓毒症、进行深静脉置管、机械通气、使用激素及广谱抗生素。收集标本取样48 h内患者体温、呼吸频率、脉率等生命体征,CD4+T细胞百分比、CD8+T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等T细胞检测值。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同时获得预测概率。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对诊断真菌感染价值进行评价。结果:感染组中,APACHEⅡ评分(P=0.045)、合并脓毒症例数(P=0.049)、机械通气例数(P=0.011)、体温(P=0.049)明显高于定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在评估真菌感染与定植的比较中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首次培养结果不同的菌株种类进行亚组分析,发现各组别间T细胞检测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组与定植组中T细胞检测值建立预测模型一,对其预测概率进行分析(P=0.013);再对合并脓毒症例数与T细胞检测值分析所得的预测概率(预测模型二)进行分析(P=0.024);对ICU入住时间、APACHEⅡ评分、合并脓毒症、进行深静脉置管、机械通气、使用激素、使用广谱抗生素、T细胞检测值分析所得预测概率(预测模型三)进行分析(P=0.025)。根据ROC曲线分析APACHEⅡ评分[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577]、体温(AUC=0.487)、CD4+T细胞(AUC=0.515)、CD8+T细胞(AUC=0.565)及CD4+/CD8+比值(AUC=0.438)。预测模型一(AUC=0.611)及预测模型二(AUC=0.653)对评估获得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较低。预测模型三(AUC=0.757)对评估获得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更高。结论:ICU重症患者中合并脓毒症、机械通气者更易感染真菌;合并脓毒症的患者结合CD4+T细胞、CD8+T细胞检测值,对获得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具有提示性作用;且当脓毒症患者入住ICU时存在诸如侵入性操作、激素及广谱抗生素使用等危险因素后,更容易发生获得性真菌感染。
文摘目的:分析脓毒症患者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在脓毒症患者不同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特点,为评估其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收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的71名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脓毒症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37例)和脓毒性休克组(34例);根据28 d转归分为生存组(58例)和死亡组(13例)。记录患者入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检测血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IL-1、IL-4、IL-6及IL-8。比较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间上述指标的不同,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上述指标对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结果:脓毒性休克组患者SOFA评分(P=0.001)、APACHEⅡ评分(P=0.001)、CRP(P=0.019)、IL-1(P=0.001)、IL-6(P=0.004)、IL-8(P=0.001)及IL-10(P=0.001)皆比脓毒症组高,差异皆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脓毒性休克组和脓毒症组在血清PCT水平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0.325)。按照28 d预后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中SOFA评分(P=0.001)、APACHEⅡ(P=0.001)、IL-1(P=0.037)及IL-8(P=0.035)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CRP(P=0.544)、IL-6(P=0.586)、IL-10(P=0.676)的差异在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比较中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IL-1[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657]、IL-8(AUC=0.689)能反映患者预后,但预测价值低于SOFA评分(AUC=0.845)、APACHEⅡ评分(AUC=0.834),而联合监测IL-1与IL-8(AUC=0.704)较单独监测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更高。结论:CRP、IL-1、IL-6、IL-8及IL-10和脓毒症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对判断脓毒症严重程度具有潜在价值。联合监测IL-1、IL-8能够反映脓毒症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