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二级以上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樊丽平 赵庆华 +4 位作者 肖明朝 任洪艳 刘丽萍 周发春 杨荣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53-556,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二级以上医院应急准备和能力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高医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知水平和应对能力。方法:采用科技部"863"项目成果《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调查问卷》对重庆市140家二级以上医院进行... 目的:了解重庆市二级以上医院应急准备和能力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高医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知水平和应对能力。方法:采用科技部"863"项目成果《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调查问卷》对重庆市140家二级以上医院进行普查。结果:(1)应急人员准备方面:70.3%的医院可以确保相应人员储备,75.4%的医院使用临时雇员或志愿者等解决人力资源的不足。(2)应急设备供给及运作能力方面:67.2%的医院可以从其它渠道获取相应的应急医疗设备,24.8%的医院有储存和处置用过的净化用品/有害废物的方法。(3)应急物资储备方面:72.8%的医院有备用的应急资源;36.8%的医院有药品优先分配方案。(4)应急方法与制度方面:全部医院均制定了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69.6%的医院有成批收治病人的能力。(5)院际间应急沟通协作方面:86.4%以上的医院与辖区内的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其它医院建立协作关系。三级医院应急设备供给及运作能力优于二级医院(P<0.05),综合医院间沟通协作优于非综合医院(P<0.05),教学医院应急设备供给及运作能力、方法与制度方面优于于非教学医院(P<0.05)。结论:重庆市二级以上医院的应对能力及应急准备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但在应急人员准备、设备供给及消毒净化能力、医疗救治能力建设及院际间沟通协作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对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院前急救体系和全科人才培养对我国全科医生急诊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丹 陈晓迎 +3 位作者 刘景仑 刘贤 师瑞 刘春晓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6-288,共3页
随着我国全科医学体系的发展,作为院前急救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全科医生必然需要更多地参与急诊和院前急救工作。通过考察法国院前急救体系及全科医生急诊临床教育现状,对加强我国全科医生急诊教育提出一些建议。针对性地打造全科医学... 随着我国全科医学体系的发展,作为院前急救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全科医生必然需要更多地参与急诊和院前急救工作。通过考察法国院前急救体系及全科医生急诊临床教育现状,对加强我国全科医生急诊教育提出一些建议。针对性地打造全科医学急诊临床教学,发挥案例教学和反思教学的作用,强化模拟教学,建立实时双向多维评价制度,是培养高质量的胜任全科医学急诊和院前急救医疗实践的全科医学人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生 法国 院前急救 急诊医疗 急诊临床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医院护士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能力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28
3
作者 李红 古满平 杨旭红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8-61,共4页
目的调查综合医院护士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能力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综合医院护士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能力调查表,对16个省市143所二级以上综合医院3839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综合医... 目的调查综合医院护士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能力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综合医院护士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能力调查表,对16个省市143所二级以上综合医院3839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综合医院护士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能力总条目均分为3.80±0.51。护士所在医院级别、性别、职称、是否为护理应急队伍成员、是否参加过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救援、是否接受过相关培训和应急演练是护士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我国综合医院护士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能力处于中等水平,需要对较低级别医院、较低职称和未接触过重大传染病疫情的护理人员加强培训,以全面提高护士队伍的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救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综合医院 重大传染病疫情 应急能力 现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黄梓醇抗糖脂代谢紊乱相关疾病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孙梦 钟杨 +2 位作者 杨涵珺 万东 祝慧凤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49-859,共11页
梓醇作为地黄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炎和调节糖脂代谢作用。本文整理并归纳了近年来关于梓醇对糖脂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发现梓醇能够纠正糖脂代谢紊乱,防治糖尿病并发症包括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梓醇作为地黄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炎和调节糖脂代谢作用。本文整理并归纳了近年来关于梓醇对糖脂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发现梓醇能够纠正糖脂代谢紊乱,防治糖尿病并发症包括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梓醇能够通过调节5’-腺苷-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信号通路调控脂肪生成与氧化,影响叉头转录因子1(forehead transcription factor 1,FOXO1)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GSK-3)的磷酸化进而调节糖原合成与分解,从而直接影响糖脂代谢。梓醇通过介导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或AKT)、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ectin like 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1,LOX-1)等信号通路保护心脑血管系统、肾功能和视网膜结构与功能。梓醇还通过抑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light-chain-enhancer of activated B cells,NF-κB)信号通路以及内质网应激等方式减轻炎症反应,进一步缓解了由炎症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和糖脂代谢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醇 糖脂代谢 糖尿病并发症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调控巨噬细胞TLR4/ACOD1免疫代谢偶联减轻小鼠急性肺损伤实验研究
5
作者 李克锋 徐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1,共7页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调控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4,TLR4)/乌头酸脱羧酶(aconitate decarboxylase 1,ACOD1)免疫代谢偶联对小鼠肺损伤的影响。方法:将RAW264.7细胞分为Control、LPS、LPS+DEX 3...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调控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4,TLR4)/乌头酸脱羧酶(aconitate decarboxylase 1,ACOD1)免疫代谢偶联对小鼠肺损伤的影响。方法:将RAW264.7细胞分为Control、LPS、LPS+DEX 3组,应用Western blot、ELISA实验检测TLR4、ACOD1与促炎细胞因子蛋白表达。将C57 BL/6小鼠分为Control、盲肠结扎穿刺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CLP+DEX 3组,实验探究小鼠7 d生存率、肺损伤情况,同时检测肺组织中TLR4、ACOD1表达,以及与肺泡巨噬细胞、外周血中促炎因子蛋白表达情况。随后,在Acod1全身性敲除小鼠(Acod1^(-/-))中检测CLP+DEX治疗后肺损伤情况与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CLP+DEX治疗后的变化。最后提取WT与Acod1^(-/-)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BMDM),检测巨噬细胞iNOS表达情况。结果:LPS刺激RAW264.7后,TLR4、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与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蛋白表达升高,DEX治疗后降低。体内实验中,DEX治疗降低了CLP诱导的ARDS/ALI模型小鼠7 d死亡率、弥漫性肺泡损伤、肺水肿以及外周血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与IL-6的表达,还降低了肺组织与肺泡巨噬细胞中iNOS的表达。DEX也降低了CLP小鼠肺组织内TLR4的表达。而Acod1基因的敲除逆转了DEX的治疗效果,使肺损伤加重,使BMDM细胞表达iNOS增强。结论:右美托咪定可调控巨噬细胞TLR4/ACOD1免疫代谢偶联,降低LPS刺激后的巨噬细胞炎症因子释放,同时减轻小鼠急性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巨噬细胞 右美托咪定 乌头酸脱羧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风险筛查工具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任芯雨 古满平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1期74-79,共6页
对急诊科老年患者风险筛查工具从单一结局筛查工具和综合结局筛查工具两个方面进行综述,并从可接受性、可行性、培训方面分析影响风险评估工具应用的现实因素,以期为研究者选用不同的工具提供借鉴,为我国急诊老年患者的护理和救治拓展... 对急诊科老年患者风险筛查工具从单一结局筛查工具和综合结局筛查工具两个方面进行综述,并从可接受性、可行性、培训方面分析影响风险评估工具应用的现实因素,以期为研究者选用不同的工具提供借鉴,为我国急诊老年患者的护理和救治拓展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老年人 评估工具 风险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工作场所语言暴力的概念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齐建伟 陈丽娟 +1 位作者 陈宇露 赵庆华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6-30,共5页
目的 分析并阐明护士工作场所语言暴力的概念内涵,为开发相应的测评工具、开展干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INAHL、Embase、Web of Science和PsycINFO数据库中护士工作场... 目的 分析并阐明护士工作场所语言暴力的概念内涵,为开发相应的测评工具、开展干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INAHL、Embase、Web of Science和PsycINFO数据库中护士工作场所语言暴力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8月。应用Walker和Avant概念分析法对纳入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护士工作场所语言暴力包括工作关系、言语性、伤害性等3个概念属性;前因包括施暴者因素、工作环境因素、政策及医院管理因素;后果包括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影响护理质量及患者安全、影响护理队伍的稳定性。结论 通过概念分析明确了护士工作场所语言暴力的概念属性,未来研究可结合护士工作场所语言暴力的概念内涵,对其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工作场所暴力 语言暴力 概念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脓毒症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5
8
作者 姜丽萍 张丹 +2 位作者 罗丽 曾燕 谭继翔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90-1294,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查找有关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脓毒... 目的:系统评价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查找有关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脓毒症患者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追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2名评价者独立选择实验、提取资料和评估方法学质量,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项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共计1222例受试者(实验组509例,对照组713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与单用乌司他丁或血必净或仅使用常规方案治疗脓毒症病人相比,乌司他丁联用血必净能够明显减少患者病死率(RR=0.45,95%CI=0.35~0.59),降低患者7d的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MD=-4.91,95%CI=-6.83^-2.98),缩短机械通气时间(MD=-7.33,95%CI=-10.16^-4.51)以及ICU住院时间(MD=-8.63,95%CI=-11.50^-5.76),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乌司他丁与血必净联用优于单用二者之一或仅使用常规治疗方案,为脓毒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乌司他丁 血必净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评估脓毒症严重程度和预后临床研究 被引量:32
9
作者 林时辉 范晶 +3 位作者 廖晓辉 甯仪万 杨远征 张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22-626,共5页
目的: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对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 57 名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30 例)和脓毒性休克组(27 例);根据 28... 目的: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对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 57 名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30 例)和脓毒性休克组(27 例);根据 28 d 预后分为生存组(48 例)和死亡组(9 例)。记录患者入 ICU 时的 SII、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score,APACHE Ⅱ)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比较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间 SII、血 PCT、APACHE Ⅱ及 SOFA 的差异。 Spearman 法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 SII、PCT、APACHE Ⅱ及 SOFA 对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结果:脓毒症组患者 SII 为[391.62(343.18,492.00)]×10^9/L,低于脓毒性休克组[1 454.17(689.96,2 467.52)]×10^9/L(P<0.05)。脓毒症组患者血 PCT 为[10.03(1.02,51.47)] ng/mL,脓毒性休克组[12.56(2.00,53.57)] ng/mL,两者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患者 SⅡ、APACHE Ⅱ及 SOFA 均高于生存组(P<0.05);而血 PCT 水平在生存组和死亡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Spearman 相关分析分别分析 SII 与 APACH Ⅱ、SOFA 的相关性,SII 与 APACH Ⅱ进行相关性分析(r=0.628,P=0.001);脓毒症患者 SII 与 SOFA 进行相关性分析(r=0.638,P=0.001)。根据 ROC 曲线分析,SII 的 ROC 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为 0.914(P<0.05),PCT 的 AUC 为 0.519(P>0.05),APACHE Ⅱ与 SOFA 的 AUC 均为 0.868(P<0.05)。 SII 其截断值 0.743。结论:SII 有助于早期对脓毒症患者进行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和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严重程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梓醇上调局灶脑缺血大鼠缺血灶周围大脑皮质BDNF和TrkB蛋白表达 被引量:9
10
作者 万东 祝慧凤 +1 位作者 罗勇 谢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87-792,共6页
目的观察梓醇对局灶脑缺血大鼠缺血灶周围大脑皮质BDNF及其受体TrkB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梓醇促神经修复作用分子基础。方法 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梓醇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剂量分别为1、5、10 mg.kg-1)... 目的观察梓醇对局灶脑缺血大鼠缺血灶周围大脑皮质BDNF及其受体TrkB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梓醇促神经修复作用分子基础。方法 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梓醇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剂量分别为1、5、10 mg.kg-1)和胞磷胆碱(剂量为0.5 g.kg-1)对照组。开颅电凝右侧大脑中动脉制备局灶永久性脑缺血模型,造模后24 h,首次经腹腔注射梓醇或胞磷胆碱进行干预,每日1次,连续7 d。于造模后15 d断头取脑,制备脑片和脑组织匀浆,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缺血灶周围大脑皮质BDNF及其受体TrkB蛋白表达。结果 BDNF阳性细胞被Cy3标记,具有神经元的形态特征,胞质和突起呈现红色,细胞核未见红色荧光。缺血灶周围大脑皮质BDNF阳性细胞数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梓醇1、5、10 mg.kg-1剂量组均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且梓醇5、10 mg.kg-1剂量组明显高于胞磷胆碱组(P<0.05)。TrkB阳性细胞被FITC标记,具有神经元形态特征,胞质和突起呈现绿色,胞核未见绿色荧光。TrkB阳性细胞数模型组较假手术组有减少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梓醇5 mg.kg-1剂量组较模型组和胞磷胆碱组明显增加(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免疫荧光原位检测结果一致。结论梓醇上调局灶脑缺血大鼠缺血灶周围大脑皮质BDNF及其受体TrkB蛋白表达,有助于模型大鼠神经缺失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醇 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 酪氨酸激酶受体B 免疫荧光 神经修复 免疫印迹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临床免疫学监测在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苜 甯议万 +3 位作者 范晶 林时辉 杨远征 徐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0-84,共5页
目的:分析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71名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37例)和脓毒性休克组(34例);根据28 d转归分为生存组(58例)和死亡组(13例)。记录患者入ICU时AP... 目的:分析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71名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37例)和脓毒性休克组(34例);根据28 d转归分为生存组(58例)和死亡组(13例)。记录患者入ICU时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检测免疫学指标,统计分析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对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结果:脓毒性休克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CD4+/CD8+及C4浓度明显高于脓毒症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脓毒性休克组T淋巴细胞百分比、C3浓度低于脓毒症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明显高于生存组,死亡组CD4+/CD8+、C3的浓度低于生存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SOFA和C3浓度是预测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指标。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CD4+/CD8+、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的AUC分别为0.807、0.843、0.853(P<0.05);CD4+/CD8+最佳临界值为21.9%时,预测脓毒症死亡的敏感度为69.2%,特异度为86.2%;APACHEⅡ最佳临界值为22分时,预测脓毒症死亡的敏感度为76.9%,特异度为79.3%;SOFA最佳临界值为17.5分时,预测脓毒症死亡的敏感度为76.9%,特异度为79.3%。结论: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补体C3和C4浓度与脓毒症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对判断脓毒症严重程度具有潜在价值。C3浓度是预测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指标。CD4+/CD8+能够反映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严重程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梓醇调控自噬和凋亡促进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存活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园 刘珂 +3 位作者 邱邴勋 祝慧凤 王涛 万东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34,共8页
探讨梓醇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后调控凋亡和自噬相关分子的机制,采用0.01 mmol,0.1 mmol,1 mmol的梓醇预处理PC12细胞2h后,再用250μmol/L H_2O_2损伤细胞12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设置梓醇低、中、高3个剂量组(0.0... 探讨梓醇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后调控凋亡和自噬相关分子的机制,采用0.01 mmol,0.1 mmol,1 mmol的梓醇预处理PC12细胞2h后,再用250μmol/L H_2O_2损伤细胞12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设置梓醇低、中、高3个剂量组(0.01 mmol,0.1 mmol,1 mmol),自噬抑制剂3MA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组,采用荧光单标检测LC3Ⅱ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凋亡和自噬相关蛋白Bcl2/Bax,LC3Ⅱ/Ⅰ和Cleaved-caspase 3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梓醇呈剂量依赖性地提高了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的存活,并对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的LC3Ⅱ/Ⅰ,Bcl2/Bax升高蛋白水平表达,降低了Cleaved-caspase 3的表达;随着梓醇浓度的增加,Cleaved-caspase 3的表达减少,而LC3Ⅱ/Ⅰ和Bcl2/Bax的表达在升高.得出梓醇通过恢复凋亡和自噬相关蛋白Bcl2/Bax,LC3Ⅱ/Ⅰ的平衡能够保护PC12细胞免于H_2O_2诱导的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醇 PC12细胞 过氧化氢 凋亡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肺骤停自主循环恢复患者心肌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刘琼 周发春 徐日方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430-431,433,共3页
目的:动态观察心肺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期间心肌酶谱及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的动态变化,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对心肺骤停自主循环恢复患者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急诊ICU内112例心肺骤停患者实施标准心肺复苏,动态观察心肺骤停即刻和自... 目的:动态观察心肺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期间心肌酶谱及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的动态变化,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对心肺骤停自主循环恢复患者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急诊ICU内112例心肺骤停患者实施标准心肺复苏,动态观察心肺骤停即刻和自主循环恢复后患者心肌酶谱及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的变化。结果:心肺骤停患者在自主循环恢复后1h心肌肌钙蛋白I就明显升高,CK、CK-MB、LDH、AST心肌酶学指标则在复苏后2h开始升高;心肌肌钙蛋白I升高的水平与心肌损伤程度及患者的病死率呈正相关。结论:①心肺骤停自主循环恢复患者存在急性心肌损伤;②心肌肌钙蛋白I血浓度可反映心肌受损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损伤 心肌酶谱 心肌肌钙蛋白Ⅰ 自主循环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梓醇促进脑缺血大鼠神经修复的行为学观察与评价 被引量:14
14
作者 万东 祝慧凤 +2 位作者 罗勇 谢鹏 周佳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08-1214,共7页
目的采用系列行为学评价手段评测梓醇对局灶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时间窗和有效治疗剂量。方法制备局灶永久性脑缺血大鼠模型,于造模后6h、24 h两个时点开始腹腔注射给予低、中、高剂量(1、5、10mg.kg-1)梓醇进行治疗... 目的采用系列行为学评价手段评测梓醇对局灶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时间窗和有效治疗剂量。方法制备局灶永久性脑缺血大鼠模型,于造模后6h、24 h两个时点开始腹腔注射给予低、中、高剂量(1、5、10mg.kg-1)梓醇进行治疗,每日1次,连续7 d,分别于造模后1、4、7、15、21 d,进行Bederson评分、肌力评定、平衡木行走试验、受累前肢食物抓取成功率测试。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种神经行为学评价梓醇治疗组均有改善;其中术后21d,梓醇中、高剂量组受累前肢(左)食物抓取成功率分别为48.7%±5.4%(约相当于基线值72%)和47.3%±4.8%(约相当于基线值70%),与模型组(25.8%±4.1%,约相当于基线值38%)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提示梓醇对脑缺血后感觉运动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但术后21 d,术后6 h给药组和术后24 h给药组左前肢食物抓取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脑缺血后延迟给予梓醇治疗仍对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结论采用Bederson评分、肌力评定、平衡木行走试验和左前肢食物抓取功能测定等多种方法,证实梓醇对脑缺血后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后两种评价方法更为灵敏;梓醇治疗有效剂量为1~10 mg.kg-1,缺血后24 h给药仍然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醇 神经行为学评价 Bederson评分 肌力评定 平衡木行走试验 受累前肢食物抓取实验 局灶永久性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修复的行为学评估方法 被引量:7
15
作者 周佳丽 祝慧凤 +3 位作者 万东 李曼霞 何坪 徐晓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147-2150,共4页
行为测试方法对于脑卒中神经功能的修复评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建立能全方位、多角度反映脑卒中神经修复情况的行为学评估体系十分必要,但目前国内研究甚少。本文通过对国外感觉运动行为评估的相关评价方法进行综述,并对目前脑卒中神经... 行为测试方法对于脑卒中神经功能的修复评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建立能全方位、多角度反映脑卒中神经修复情况的行为学评估体系十分必要,但目前国内研究甚少。本文通过对国外感觉运动行为评估的相关评价方法进行综述,并对目前脑卒中神经功能修复的评价进行探讨和提出建议,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大鼠 梗死 大脑中动脉 神经行为学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VVH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琼 黄纪坚 周发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722-724,733,共4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和机制。方法:21例SAP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使用AV600聚砜膜滤器,发病后2.8±1.4天行CVVH治疗,CVVH平均持续44.6±30.7h。比较CVVH前后患者临床...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和机制。方法:21例SAP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使用AV600聚砜膜滤器,发病后2.8±1.4天行CVVH治疗,CVVH平均持续44.6±30.7h。比较CVVH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生化指标、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CVVH治疗过程中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稳定,ICU存活率76.2%。与CVVH前比较,CVVH治疗后腹痛腹胀症状明显减轻,体温、心率、呼吸次数明显降低,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提高(P均<0.05)。血BUN、Cr、AST、ALT、AMY、LPS均明显下降(P均<0.05)。CVVH结束时细胞因子TNF-αI、L-6、γ-INF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十分显著(P<0.01)。结论:应用CVVH治疗SAP疗效肯定,CVVH不仅能迅速减轻SAP患者的局部症状和体征,而且更重要的是能阻断全身炎症反应,改善氧合和组织氧代谢,缩短病程,改善预后。CVVH的这些重要治疗作用可能与外周血中TNF-α、IL-6、γ-INF等炎症介质的有效清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炎性介质 聚砜膜滤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护士职业认知调查及对男护生护理职业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32
17
作者 张克标 古满平 夏利华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23期55-57,共3页
目的调查分析在职男护士的职业现状,并提出针对临床实践阶段男护生个性化培养的对策。方法对重庆市6所三级甲等教学医院94名在职男护士职业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现存压力和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因素,提出对我国男护生护理专业思想培养的... 目的调查分析在职男护士的职业现状,并提出针对临床实践阶段男护生个性化培养的对策。方法对重庆市6所三级甲等教学医院94名在职男护士职业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现存压力和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因素,提出对我国男护生护理专业思想培养的构想。结果 94名在职男护士职业认知普遍缺乏,专业思想不稳定,从未有过转行或离职意向得分最低(2.10±0.39),没有来自家庭和社会压力、职业成就感和归宿感得分2.44±0.74、2.57±0.63;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不明确。结论在职男护士职业认知较低,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临床实践阶段是男护生职业认知和职业规划形成的关键阶段,对此阶段男护生实施个性化培养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护士 男护生 护理专业 职业认知 个性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梓醇增强缺血灶周围大脑皮质神经元轴突芽生及突触新生 被引量:5
18
作者 万东 祝慧凤 +1 位作者 罗勇 谢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31-936,共6页
目的观察梓醇对局灶脑缺血大鼠缺血灶周围区大脑皮质(peri-infarct cortex,PIC)神经元轴突芽生及其形成突触的影响,揭示梓醇促神经修复作用的形态学基础。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梓醇低、中、高剂量组(... 目的观察梓醇对局灶脑缺血大鼠缺血灶周围区大脑皮质(peri-infarct cortex,PIC)神经元轴突芽生及其形成突触的影响,揭示梓醇促神经修复作用的形态学基础。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梓醇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5、10 mg.kg-1)和胞磷胆碱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剂量为0.5 g.kg-1)。开颅电凝右侧大脑中动脉制备局灶永久性脑缺血模型,造模后24 h,首次经腹腔注射梓醇或胞磷胆碱进行干预,每日1次,连续7 d。于造模后15 d断头取脑,采用免疫荧光双标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PIC区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associated protein,GAP-43)与突触素(synaptophysin,P38)共定位信号,了解梓醇对PIC区芽生轴突形成突触的影响;采用透射电镜结合体视学方法观察梓醇对PIC区神经毡内突触数密度(number density,Nv)和面密度(surface density,Sv)的影响,明确梓醇对突触重构的可能作用。结果免疫荧光双标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绿色荧光显示P38标记的突触前末端,红色荧光显示GAP-43表达阳性的芽生轴突,GAP-43/P38共定位呈现黄色,显示芽生轴突形成的突触末端。Pearson相关系数反映GAP-43/P38共定位频度,Pearson相关系数越大表明芽生轴突形成突触连接的数量越多。结果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Pearson相关系数明显大于假手术组(P<0.05),提示脑缺血后存在自发性轴突芽生,并形成新的突触连接;梓醇各剂量组Pearson相关系数均比模型组明显增大(P<0.05),且梓醇中、高剂量组明显大于胞磷胆碱组(P<0.05),提示梓醇可促进PIC区芽生轴突形成突触连接,增强突触新生。突触超微结构分析显示,梓醇中剂量组PIC区神经毡内突触Nv和Sv较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明显增加(P<0.05),但与胞磷胆碱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梓醇对脑缺血后突触重构有明显促进作用。结论梓醇能促进局灶脑缺血大鼠PIC区神经元芽生轴突形成新的突触连接,增强突触结构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醇 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 局灶脑缺血 轴突芽生 突触新生 神经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患者血清IL-13、TGF-β1、VEGF表达变化及与气道炎症、重塑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28
19
作者 刘永生 周发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80-883,共4页
目的:本研究从细胞因子角度出发探讨白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转化生子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β1,TGF-β1)、血管内皮生子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清浓度是否在哮喘患者的气道慢性炎症... 目的:本研究从细胞因子角度出发探讨白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转化生子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β1,TGF-β1)、血管内皮生子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清浓度是否在哮喘患者的气道慢性炎症及重塑的发病机制中起着调控作用及其可能途径。方法:选择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36例(中重度发作20例、轻度发作16例)、缓解期36例、健康体检者36例。取肘静脉血,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IL-13、TGF-β1、VEGF水平;所有入试者均作肺功能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IL-13、TGF-β1、VEGF的表达量在哮喘患者中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同时三者血清浓度越高,肺功能检查指标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1st s,FEV1)、第1 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Ratio of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 to 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越小,提示哮喘的病情程度越重,血清IL-13、TGF-β1、VEGF的表达量与FEV1、FEV1/FVC%呈负相关性。结论:IL-13、TGF-β1、VEGF网络失衡是哮喘发病的主要机制之一,三者在哮喘发病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参与哮喘的气道炎症与重塑的过程;联合检测血清IL-13、TGF-β1、VEGF水平对判断哮喘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辅助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白介素-13 转化生子因子-β1 血管内皮生子因子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抢救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研究 被引量:53
20
作者 林时辉 刘琼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77-1080,共4页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在抢救急性重度酒精中毒中的作用。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117例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抢救的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病人随机分为3组:单纯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组(X组);单纯纳洛酮治疗组(N组)和醒...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在抢救急性重度酒精中毒中的作用。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117例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抢救的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病人随机分为3组:单纯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组(X组);单纯纳洛酮治疗组(N组)和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组(XN组)。监测并记录呼吸频率、SBP、体温初次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治疗1、4、8h后呼吸频率、收缩压、瞳孔、SPO2、PaO2和氧和指数。结果:呼吸频率、SBP、体温的初次恢复时间XN组与N组相当(P>0.05),初次苏醒时间优于X组,但X组呼吸与体温恢复速度稍慢。在治疗4h、8h后反映循环功能恢复的指标SBP,XN组优于N组。在治疗8h后PaO2/FiO2XN组优于X组和N组。同时,苏醒后患者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悸胸闷症状较单纯使用纳洛酮组少(P<0.05)。结论:在抢救急性重度酒精中毒过程时,醒脑静注射液与纳洛酮合用具有协同效应,能够及时、有效的恢复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减轻临床其他症状,疗效准确,安全,较单独分别使用时好,可以在临床急救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 纳洛酮 酒精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