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某医院心血管病死者心电图统计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浩宇 常广磊 张冬颖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2-303,共2页
目的分析心血管病死者心电图特点,为心血管疾病临床救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分类心血管内科死亡病例资料,分析心血管疾病死亡病例心电图情况的性别年龄差异,及其与直接死亡原因的关系。结果心电图异常前三位的分别是S... 目的分析心血管病死者心电图特点,为心血管疾病临床救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分类心血管内科死亡病例资料,分析心血管疾病死亡病例心电图情况的性别年龄差异,及其与直接死亡原因的关系。结果心电图异常前三位的分别是ST-T/Q改变(72%)、房性心律失常(34%)、室内传导阻滞(17%)。室内传导阻滞发生率男性比女性高(P<0.05),其他类型心律失常发生率男女无明显差别(均P>0.05),心电图异常前三位的年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的直接原因前三位是心源性猝死、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心源性休克,三者的心电图中仍以STT/Q改变为主,心源性休克比心源性猝死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更高(P<0.05),其他类型心律失常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均>0.05)。结论重点关注心电图有ST-T/Q改变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诊疗管理,加强房颤等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干预,可降低心血管住院患者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死亡原因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危险因素与重庆地区冠状动脉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罗素新 雷寒 +2 位作者 柳青 马康华 向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64-567,共4页
目的:分析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与重庆地区冠状动脉疾病的关系。方法:对疑诊或者已经确诊的398例冠心病患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生化检查后;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据其结果分为3组: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组(例)、冠状动... 目的:分析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与重庆地区冠状动脉疾病的关系。方法:对疑诊或者已经确诊的398例冠心病患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生化检查后;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据其结果分为3组: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组(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oronary arteriosclerosis,CAS)组(44例)和对照(Control,CT)组(128例)。分析比较各组危险因素的率,并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别研究危险因素与CHD和CAS的关系。结果:(1)与CT组比较,除体重指外,CHD组患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有吸烟及心血管病家族史比例明显增高(P<0.05,多数P<0.01),男性更容易患心病(P<0.05);CAS组患高血压病和有心血管病家族史比例明显增高(P<0.05),其余各危险因素无显著差异。CHD组与CAS组组间相比较,各项危险因素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CHD组与CAS组两组间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分布无明显差异(P>0.0(3)心血管危险因素越多,越容易发生冠状动脉疾病。结论:除体重指数外,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与本地区的冠心病明显相是冠状动脉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而独立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心血管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内科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抗凝治疗现状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董朝会 肖骅 +1 位作者 郑环杰 徐嘉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737-2739,共3页
目的:调查目前心血管内科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抗凝治疗现状,以期更好指导临床抗凝治疗,减少房颤导致的卒中事件。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3年内入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的非瓣膜... 目的:调查目前心血管内科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抗凝治疗现状,以期更好指导临床抗凝治疗,减少房颤导致的卒中事件。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3年内入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记录基本特征、药物治疗方案及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监测情况。结果:共纳入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 390例,有抗凝指征者85.97%,抗凝治疗率25.18%。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住院期间INR达标率15.71%。年龄、合并冠心病、既往脑卒中病史、出血史等可能影响医生处方抗凝药物。结论:房颤患者多需抗凝治疗,但目前抗凝治疗率低,华法林抗凝治疗者住院期间INR达标率低,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尚未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抗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308例心血管病住院患者病因及死因构成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易光兆 罗素新 +3 位作者 周泓羽 沈健 范青丹 文俊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78-1381,共4页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构成情况和死亡原因,为心血管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本科室出院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将患者分为44岁以下组、45-59岁组、60-75组和75...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构成情况和死亡原因,为心血管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本科室出院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将患者分为44岁以下组、45-59岁组、60-75组和75岁以上4组.统计分析各组患者住院病因的构成比,死亡患者的根本病因构成比和心衰、心源性猝死在直接死因中的构成比。结果:10308例患者中男性5096例,女性5212例,年龄(65.16±14.37)岁。住院病因构成比前3位分别是冠心病4256例(41.29%)、高血压病2803例(27.19%)、心律失常1073例(10.41%)。男性与女性病因构成比前3位与总体一致。各年龄段病因构成比不同,12~44岁组前3位分别是心律失常、高血压病和病毒性心肌炎,45~49岁组和60~74岁组前3位与总体一致.75.105岁组前3位分别是冠心病、高血压病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死亡117例,死亡率1.14%,根本死因前3位分别是冠心病71例(60.68%)、高血压病17例(14.53%)、风湿性心脏病15例(12.85%)。直接死因为心衰的62例(52.99%)、心源性猝死33例(28.21%)。结论: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是导致本地区心血管病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和死亡原因,应加强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构成比 根本死因 直接死因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5
作者 孙敏 张冬颖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1-395,共5页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GLT2i)是一种新型降糖药,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全因死亡率,以及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和因心力衰竭而住院的风险。研究发现,除降糖作用外,SGLT2i还可通过降低心...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GLT2i)是一种新型降糖药,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全因死亡率,以及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和因心力衰竭而住院的风险。研究发现,除降糖作用外,SGLT2i还可通过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改善血流动力学、抗心肌纤维化、改变心脏能量供应等机制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该文对近年来有关SGLT2i的相关临床试验及机制进行综述,探讨SGLT2i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2型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恩格列净 卡格列净 达格列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心血管剩余风险管理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孔嵌蚺 覃数 张冬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3951-3953,共3页
心血管剩余风险,是指以目前循证为指导的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压及血糖达标],仍发生与血脂异常相关的大血管、微血管事件风险。有研究报道.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可能使心血管疾病患者进一步获益.... 心血管剩余风险,是指以目前循证为指导的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压及血糖达标],仍发生与血脂异常相关的大血管、微血管事件风险。有研究报道.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可能使心血管疾病患者进一步获益.本文就此观点的研究现况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心血管疾病患者 风险管理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血糖达标 血脂异常 大血管 微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二、三级医院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栓现状调查 被引量:5
7
作者 夏圳 陆凯 +3 位作者 陈娴雅 谢思媛 胡华超 肖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47-353,共7页
目的调查重庆地区二、三级医院住院患者中≥75岁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现状。方法纳入重庆市19家医院(6家二级医院,13家三级医院)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3 821名≥75岁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通过电子病历系统采集患... 目的调查重庆地区二、三级医院住院患者中≥75岁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现状。方法纳入重庆市19家医院(6家二级医院,13家三级医院)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3 821名≥75岁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通过电子病历系统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上述患者的基线资料、CHA2DS2-VASc和HAS-BLED评分、抗凝率以及抗凝药物之间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的CHA2DS2-VASc评分均≥2分,HAS-BLED评分≥3分的患者占25.0%。纳入的所有房颤患者总体抗凝率为36.2%,其中采用新型口服抗凝药(new oral anticoagulants,NOAC)和华法林抗凝者分别占10.8%和25.4%,单用抗血小板治疗而未抗凝者占43.3%,未采用任何抗栓治疗者占20.5%。二级医院房颤患者中NOAC、华法林处方率明显低于三级医院(5.3%vs 13.0%,P<0.001;16.1%vs 28.9%,P<0.001)。结论重庆市二、三级医院住院患者中,≥75岁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栓塞风险较高而出血风险较低,总体抗凝率较低,二级医院较三级医院更明显。有必要采取积极措施加强相关医务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老年房颤患者的抗凝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抗凝 新型口服抗凝药 华法林 现状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贴附式长程心电监测在心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何文一 蒋秋月 +1 位作者 彭欢欢 邓国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43-848,共6页
目的:探讨贴附式72 h长程三导联心电监测在心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心悸行贴附式72 h长程三导联心电监测的患者病史和心电图资料。比较24 h和72 h监测期间心律失常及一过性ST-T改变的发生率,... 目的:探讨贴附式72 h长程三导联心电监测在心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心悸行贴附式72 h长程三导联心电监测的患者病史和心电图资料。比较24 h和72 h监测期间心律失常及一过性ST-T改变的发生率,并分析72 h心律失常及一过性ST-T改变检出率减去24 h检出率得到的率差在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等不同危险因素下的差异。结果:216例心悸患者中,72 h监测各类心律失常及一过性ST-T改变检出率均高于24 h监测(P<0.05)。年龄<60岁患者的房性早搏率差明显高于≥60岁患者的率差(P<0.01)。高血压患者的房性早搏率差低于非高血压患者率差(P<0.05)。非高血压患者或非冠心病患者中T波改变的率差异明显高于高血压或冠心病患者(P<0.01)。与24 h三导联心电监测相比,贴附式72 h三导联心电监测可明显提高心律失常及一过性ST-T改变检出率。在年龄<60岁或未合并高血压的心悸患者中,贴附式电极72 h三导联心电图监测对自觉症状相符的房性早搏更敏感;在未合并高血压或冠心病的心悸患者中,贴附式电极72 h三导联心电图监测对症状相关的一过性T波改变更敏感。结论:贴附式72 h长程三导联心电监测极大地促进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也减轻了心悸患者的经济负担,实现了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程心电监测 心悸 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ST-T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抑郁现况及与心理弹性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王颖 赵伯英 +2 位作者 孔令文 郭永正 罗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8-673,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患者出院后的抑郁现状及与心理弹性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选取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胸心外科2023年6月到2024年6月经电话随访问卷调查的AAD患者67例,统计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患者出院后的抑郁现状及与心理弹性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选取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胸心外科2023年6月到2024年6月经电话随访问卷调查的AAD患者67例,统计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夹层分型、受教育程度、住院时间、出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基本资料,同时发放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原始量表,最终纳入49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比较不同基本资料变量AAD患者的SDS和CD-RISC评分,同时Pearson相关性分析SDS评分与心理弹性及各维度评分相关性,进一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AAD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为36.73%。以基本资料作为变量,不同性别和出院时间的患者的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和文化程度的患者的CD-RIS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DS评分与CD-RISC评分呈现负相关(r=-0.408,P=0.004),SDS评分与心理弹性中力量维度、坚韧维度和乐观维度评分呈现负相关(r=-0.283,-0.319,-0.493;均P<0.05)。乐观维度和抑郁SDS评分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结论:AAD患者具有较高的抑郁发生风险,此外患者心理弹性与抑郁状态存在明显负相关性,强化AAD患者心理弹性建设对预防AAD患者抑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抑郁 心理弹性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优化临界病变易损斑块诊治的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冯瑞 雷家俨 黄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5-568,共4页
目的通过对比冠状动脉(简称冠脉)临界病变患者定量冠脉造影(quantita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QCA)与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的测量结果,评价IVUS能否优化冠脉临界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QCA和IVUS对19名冠脉... 目的通过对比冠状动脉(简称冠脉)临界病变患者定量冠脉造影(quantita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QCA)与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的测量结果,评价IVUS能否优化冠脉临界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QCA和IVUS对19名冠脉临界病变患者粥样硬化斑块处的最小管腔直径(minimal lumen diameter,MLD)、面积狭窄率(area stenosis,%AS)及直径狭窄率(diameter stenosis,%DS)等参数进行分析。应用IVUS及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iMAP-IVUS)分析软件观察斑块类型、性质及组成成分,并对IVUS提示狭窄程度≥70%的冠脉病变行支架植入术。结果QCA与IVUS显示的MLD、%DS及%AS值分别为(1.75±0.39)mm vs(2.07±0.40)mm;(35.04±13.60)%vs(46.37±8.02)%;(52.91±15.96)%vs(62.61±11.54)%,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CA检出合并心肌桥患者7例(36.8%),IVUS检出10例(52.6%)。采用IVUS对19例病变进行分析,其中软斑63.2%,硬斑15.8%,钙化斑块10.5%,混合斑块10.5%;偏心性斑块84.2%,向心性斑块15.8%;正性重构57.9%,无重构15.8%,负性重构26.3%。采用iMAP-IVUS对19例病变的成分进行测定,共发现TCFA14例。初步预测正性重构可能与斑块不稳定性有关。结论IVUS可提高冠脉临界病变诊断的准确率,发现易损斑块,对高危患者进行及早干预治疗,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虚拟组织学 临界病变 易损斑块 正性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脂康对心力衰竭患者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彭艳 覃数 刘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36-638,共3页
目的观察血脂康短期治疗对胆固醇水平正常的慢性心力衰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和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48例慢性心衰患者(NYHA分级Ⅱ~Ⅳ级)随机分成血脂康治疗组(n=24)和对照组(n=24)。2组均遵循慢性心力... 目的观察血脂康短期治疗对胆固醇水平正常的慢性心力衰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和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48例慢性心衰患者(NYHA分级Ⅱ~Ⅳ级)随机分成血脂康治疗组(n=24)和对照组(n=24)。2组均遵循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血脂康0.6mg2次/d,共8周。检测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水平和肱动脉内皮功能。结果血脂康治疗组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在血脂康治疗组明显下降(t=9.09,P<0.01;t=10.09,P<0.01),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F=17.13,P<0.01;F=13.32,P<0.05)。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在血脂康治疗组明显提高(t=-5.7,P<0.01),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F=13.31,P<0.05)。结论血脂康治疗有助于改善正常胆固醇水平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和抑制炎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康 慢性心力衰竭 炎症 内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钙对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冰 杨松 周建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2-456,共5页
目的:观察高血压状态下阿托伐他汀钙对SD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构建两肾一夹SD大鼠肾性高血压模型。研究动物随机分为高血压组、他汀治疗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术后第4周他汀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mg·kg-1.... 目的:观察高血压状态下阿托伐他汀钙对SD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构建两肾一夹SD大鼠肾性高血压模型。研究动物随机分为高血压组、他汀治疗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术后第4周他汀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mg·kg-1.d-1灌胃8周。术后第4、12周测血压、血脂,第12周通过扫描电镜方法观察胸主动脉内皮细胞层的完整性,检测血液中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并测定循环内皮祖细胞(CEPCs)的数量及增殖能力、黏附能力及凋亡情况。结果:他汀治疗组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受损轻于高血压组,但重于假手术组,高血压组、他汀治疗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循环内皮细胞数量(5.9×106、3.9×106、2.0×106)与CEPCs凋亡率(22.1%±2.1%、13.4%±1.6%、7.4%±1.3%)依次降低(均P<0.01);而CEPCs数量(21.63±2.33、40.38±6.00、65.38±2.97)、CEPCs增殖能力(0.13±0.01、0.17±0.01、0.29±0.03)与CEPCs黏附能力(12.25±2.49、21.50±2.20、28.88±2.85)依次增高(均P<0.01)。结论:(1)高血压状态可导致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严重受损,CEPCs数量增加,而CEPCs数量与功能降低,凋亡率增高,继而引起CEPCs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能力降低。(2)阿托伐他汀钙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直接保护作用,并可能通过提高CEPCs数量及功能、降低CEPCs凋亡、增强CEPCs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能力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高血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级医院医生使用华法林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的调查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长鹰 胡大一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81-784,共4页
目的:我国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率低,特别是在基层医院。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调查县级医生使用华法林预防脑卒中的困惑以及医生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的实际抗凝治疗情况。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对县级医生发放问... 目的:我国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率低,特别是在基层医院。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调查县级医生使用华法林预防脑卒中的困惑以及医生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的实际抗凝治疗情况。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对县级医生发放问卷,问卷内容包括(1)医生使用华法林预防脑卒中的困惑;(2)医生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管理。结果:从2013年6月至2013年11月,从9家县级医院收回292份调查问卷,对其中208(72.2%)份问卷进行统计学分析。11.5%(24)医生非常同意"经常不确定是否应该给予华法林抗凝",20.2%(42)医生非常同意"我充分了解了患者对华法林获益和风险"的观点。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均≥2的高危患者中,医生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比例仅22.1%(46)(病例3)、19.2%(40)(病例4)、34.1%(71)(病例5)及21.2%(44)(病例12),HAS-BLED评分≥3的出血高危患者中,使用华法林的比例仅8.2%(17例)(病例6)、10.6%(22例)(病例7)、9.1%(19例)(病例8)。结论:研究发现县级医生对非瓣膜性房颤抗凝治疗的相关知识和危险分层匮乏。影响县级医院医生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最大困惑是不确定是否应该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和我充分了解了患者对华法林获益和风险的观点。县级医生对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缺血性卒中和出血危险的评估等知识的掌握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华法林 抗凝 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亲分娩前后吸烟与后代精神疾病关系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14
作者 张蓓 张郑 +6 位作者 任浩 王兴莲 邱海棠 李泽辉 李延卫 蒋成刚 罗庆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7-214,共8页
目的:探讨母亲分娩前后吸烟(MSAB)对后代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双相情感障碍(BD)和重度抑郁症(MDD)的因果关系。方法:从基因组范围关联研究(GWAS)中提取MSAB和4种精神疾病的GWAS数据集。采用孟德尔随机化(MR... 目的:探讨母亲分娩前后吸烟(MSAB)对后代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双相情感障碍(BD)和重度抑郁症(MDD)的因果关系。方法:从基因组范围关联研究(GWAS)中提取MSAB和4种精神疾病的GWAS数据集。采用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以逆方差加权(IVW)作为主要分析方法,并结合加权中位数(WM)、MR-Egger回归和MR-PRESSO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异常值校正,MR分析结果使用优势比(OR)表示,并进行错误发现率(FDR)校正。结果:MR分析显示,MSAB与ADHD(OR=5.36,95%CI=2.58~7.63,P FDR=0.003)、MDD(OR=1.92,95%CI=1.29~2.88,P FDR=0.003)、BD(OR=6.33,95%CI=1.56~8.73,P FDR=0.013)风险增加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与ASD(OR=1.66,95%CI=0.23~5.87,P FDR=0.616)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提示,母亲分娩前后吸烟与后代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和重性抑郁症风险增高之间有潜在因果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症 孟德尔随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AR-γ激动剂促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与eNOS表达调控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泉 雷寒 +3 位作者 柳青 覃数 马康华 王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1989-1992,共4页
目的研究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血管新生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 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表达调控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60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 目的研究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血管新生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 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表达调控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60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罗格列酮组、罗格列酮+L-NAME(NOS抑制剂)组、L-NAME组,每组12只。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灌胃给予罗格列酮(3mg·kg-1·d-1)2周,同时腹腔内注射给予L-NAME(40mg·kg-1·d-1)2周。检测梗死周围缺血区CD31阳性染色血管数;以Westernblot及RT-PCR检测缺血区丝氨酸1177磷酸化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hosphorylized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at Ser1177,p-eNOSSer1177)蛋白及eNOSmRNA的表达。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罗格列酮组心肌梗死后CD31阳性染色血管数显著增加(P<0.05),而NOS抑制剂L-NAME则抑制了罗格列酮的这一作用。②罗格列酮组eNOS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eNOSSer1177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罗格列酮能促进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eNOS的磷酸化,从而介导内皮源性一氧化氮(endothelium-derived nitric oxide,EDNO)合成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急性心肌梗死 血管新生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心力测量法对成人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研究
16
作者 韦雪 杜新月 +2 位作者 刘龙 蒋秋月 邓国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77-982,共6页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技术中的电子心力测量(electrical cardiometry,EC)法对成人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9月至2024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成人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将临床...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技术中的电子心力测量(electrical cardiometry,EC)法对成人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9月至2024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成人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将临床诊断为HF的患者纳入HF组,临床排除HF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EC法测定的每搏输出变异(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收缩时间比例(systolic time ratio,STR)、预射血前期(pre-ejection period,PEP)、心肌收缩指数(contractility,ICON)、心肌收缩指数变异(ICON Variation,VIC)、左心室射血时间(left ventricle ejection time,LVET)、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及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前进法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F的相关因素。进一步绘制EC法测定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诊断HF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结果:共纳入239例,其中HF组126例,对照组113例。HF组SVV、STR、PEP、VIC、年龄高于对照组,ICON、LVET、LVEF低于对照组(P<0.001)。采用前进法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STR(OR=1.199,95%CI=1.110~1.294,P<0.001)、VIC(OR=1.176,95%CI=1.090~1.269,P<0.001)、年龄(OR=1.068,95%CI=1.010~1.128,P<0.05)与HF呈正相关。ICON(OR=0.968,95%CI=0.941~0.996,P<0.05)、LVEF(OR=0.854,95%CI=0.798~0.913,P<0.001)与HF呈负相关。ROC曲线显示STR、VIC、ICON诊断HF的AUC分别为0.887(95%CI=0.848~0.927)、0.891(95%CI=0.851~0.932)、0.718(95%CI=0.654~0.782);最佳临界值分别为37.5%、19.5%、49.3;灵敏度依次为91.3%、73.8%、50.0%,特异度依次为61.4%、93.8%、86.7%。其中,STR联合VIC诊断HF的AUC为0.940(95%CI=0.912~0.967),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91.2%。结论:EC法可有效评估成人患者的心功能状态,STR联合VIC对于诊断HF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技术 电子心力测量法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基层医院推广高血压管理适宜技术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瑞 雷家俨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7-350,共4页
目的:本研究根据高血压患者的食盐摄入量及尿蛋白情况,对高血压患者采取个体化治疗,制定出适合基层医疗机构管理高血压患者的有效方法。方法:根据整群随机,在重庆市抽取9个社区(共757人),随机分为5个干预社区组(干预组,313人)和4个对照... 目的:本研究根据高血压患者的食盐摄入量及尿蛋白情况,对高血压患者采取个体化治疗,制定出适合基层医疗机构管理高血压患者的有效方法。方法:根据整群随机,在重庆市抽取9个社区(共757人),随机分为5个干预社区组(干预组,313人)和4个对照社区组(对照组,444人)。干预组根据食盐摄入量及尿白蛋白情况,给予个体化药物干预治疗;对照组根据医生经验进行常规治疗。随访3个月,观察降压幅度、血压达标情况及尿蛋白改善情况。结果:(1)干预组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5(8,24)mm Hg vs.10(2,21)mm Hg,8(2,14)mm Hg vs.4(-2,10)mm Hg,P=0.000]。(2)干预组血压控制达标率高于对照组(58.47%vs.47.07%,P=0.002)。(3)干预组尿蛋白阴转率高于对照组(35.09%vs.16.85%,P=0.012)。结论:基于高血压患者的食盐摄入量及尿蛋白情况给予个体化治疗,可有效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适用于基层医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医院 高血压 尿蛋白 食盐摄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居民体力活动、静坐及睡眠时间对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刘启辰 李丹 +1 位作者 曾小芳 黄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74-479,共6页
目的通过横断面研究探讨重庆地区居民体力活动、静坐时间和睡眠时间对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多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分别从重庆市抽取4个农村和4个城市地区15岁及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卡方检验、二分类Logistic... 目的通过横断面研究探讨重庆地区居民体力活动、静坐时间和睡眠时间对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多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分别从重庆市抽取4个农村和4个城市地区15岁及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卡方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15 280人,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标准,总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20.7%。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代谢当量(MET)≤2.29 h/d、静坐时间≥6.1 h/d、睡眠时间≤6 h/d或≥9 h/d是重庆地区居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静坐时间位于4.1~6.0 h/d区间段是高血压的保护因素。处于MET、静坐时间及睡眠时间危险区间(MET≤2.29 h/d、静坐时间≥6.1 h/d、睡眠时间≤6 h/d或≥9 h/d)的农村居民的高血压比例高于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处于保护区间(静坐时间:4.1~6.0 h/d)的高血压比例显著低于城市居民。结论总体而言,重庆地区高血压的患病率比较高;运动量缺乏、静坐时间过长和睡眠不足或睡眠过多可能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农村地区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城市地区可能与居民的运动量不足、静坐时间相对较长和睡眠时间不充分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体力活动 静坐时间 睡眠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干预非罪犯血管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成彪 高凌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1-446,共6页
目的探讨早期对非罪犯血管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血运重建策略对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并已急诊接受罪犯血管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16年1月1日-2018年7... 目的探讨早期对非罪犯血管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血运重建策略对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并已急诊接受罪犯血管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16年1月1日-2018年7月30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诊断为STEMI合并MVD并急诊行PCI的患者212例,根据治疗策略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153例,仅在急诊PCI时干预罪犯血管;试验组59例,在对照组措施基础上,于早期(住院14 d内)对非梗死相关血管行PCI。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安全终点事件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ACE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12个月,试验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1%vs.22.2%,P=0.006),两组全因死亡(0%vs.5.1%)、恶性心绞痛(1.7%vs.7.8%)、造影剂肾病(3.4%vs.2.6%)、消化道出血(0%vs.5.1%)、脑卒中(3.4%vs.0.7%)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照组(即早期未干预非梗死相关血管)及手术时间延长是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接受急诊PCI且合并MVD的STEMI患者,与仅干预罪犯血管相比,早期对非罪犯血管行PCI的血运重建策略是安全的,且可降低12个月内的MACE发生率,改善预后,降低再住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多支血管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非罪犯血管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动脉栓塞术围术期疼痛管理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20
作者 吕凤洁 唐萍 +3 位作者 毛敏 常静 向睿 罗素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9-683,共5页
经导管肾上腺动脉栓塞术(TAAE)是肾上腺疾病的微创介入治疗措施,其围术期疼痛主要发生在术中和术后。围术期疼痛的规范化管理可以减少患者术中的不良反应,提高术中的配合程度,改善术后的生活质量。目前医护人员的研究重点是TAAE的安全... 经导管肾上腺动脉栓塞术(TAAE)是肾上腺疾病的微创介入治疗措施,其围术期疼痛主要发生在术中和术后。围术期疼痛的规范化管理可以减少患者术中的不良反应,提高术中的配合程度,改善术后的生活质量。目前医护人员的研究重点是TAA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忽略了围术期规范化的疼痛管理。因此,为提升TAAE的手术疗效,优化患者围术期手术体验,有必要制定规范化的疼痛管理策略并应用于临床实践。本文就TAAE围术期疼痛的发生现状及疼痛管理策略做一综述,为后期规范介入手术围术期疼痛管理,提高患者介入手术成功率及满意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肾上腺动脉栓塞 围术期 疼痛 疼痛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