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层医院心血管疾病患者就诊者中抑郁焦虑障碍的患病率调查 被引量:8
1
作者 宋文信 谭力 +3 位作者 李洪林 黄国鹏 何泉 安素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11-913,共3页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心血管疾病患者抑郁和焦虑障碍的患病率。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设计,调查510例医院住院或门诊心血管疾病就诊者。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筛查,阳性者用Hamilton抑郁焦虑...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心血管疾病患者抑郁和焦虑障碍的患病率。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设计,调查510例医院住院或门诊心血管疾病就诊者。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筛查,阳性者用Hamilton抑郁焦虑症量表诊断评估。结果:Hamilton诊断的抑郁障碍、焦虑障碍、抑郁和焦虑共病的校正患病率分别为19.10%、13.59%和10.92%;对抑郁焦虑的就诊识别率为4%。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抑郁和焦虑障碍是基层医院就诊者中的常见问题,但正确识别和治疗情况不容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焦虑 基层医院 心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改善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与p-ERK1/2的关系 被引量:14
2
作者 胥雪莲 覃数 +2 位作者 雷寒 叶强 张茂惠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8-261,共4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的影响及其与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I/2)的关系。方法结扎Wistar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大鼠随机分为4组(n=8—10):心肌梗死对照组、辛伐他汀加、40mg处...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的影响及其与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I/2)的关系。方法结扎Wistar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大鼠随机分为4组(n=8—10):心肌梗死对照组、辛伐他汀加、40mg处理组和假手术组。4wk后心脏超声检测各组心脏形态和功能,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检测PERK1/2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对照组及辛伐他汀处理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后壁厚度(LVPWd)明显增加(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每博输出量(SV)和心输出量(CO)明显降低(P〈0.01),心肌p-ERK1/2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心肌梗死对照组相比。辛伐他汀处理组LVEDd、LVPWd明显减少(P〈0.01),LVEF、FS、SV和CO明显升高(P〈0.01),心肌p-ERK1/2表达明显下降(P〈0.01);其中辛伐他汀40mg组比加mg组心肌p-ERK1/2表达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辛伐他汀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和心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心肌p-ERK1/2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心肌梗死 心室重塑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辛普利对实验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和Fas、Fas配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罗羽慧 李法琦 +2 位作者 梅霞 周凯 胡咏梅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 :探讨实验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组织Fas、Fas配体 (FasL)蛋白及其信使核糖核酸 (mRNA )表达的变化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干预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将 3 0只健康Wistar大鼠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n =10 )、慢... 目的 :探讨实验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组织Fas、Fas配体 (FasL)蛋白及其信使核糖核酸 (mRNA )表达的变化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干预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将 3 0只健康Wistar大鼠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n =10 )、慢性心力衰竭组 (n =10 )和福辛普利组 (n =10 )。通过缩窄Wistar大鼠腹主动脉建立慢性心力衰竭模型 ,以福辛普利进行干预 ,对照观察血流动力学、心肌细胞凋亡、心肌组织Fas、FasL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 ,慢性心力衰竭组左心室舒张末压、心率显著升高 (P <0 0 1) ;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内压最大收缩率、左心室内压最大舒张率显著降低 (P <0 0 1)。福辛普利组舒张压、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舒张末压、心率显著低于慢性心力衰竭组 (P <0 0 1) ,左心室内压最大收缩率、左心室内压最大舒张率显著高于慢性心力衰竭组 (P <0 0 1)。慢性心力衰竭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心肌组织Fas、FasL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 (P <0 0 5 ) ,福辛普利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心肌组织Fas、FasL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慢性心力衰竭组 (P <0 0 5 )。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及Fas/FasL系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辛普利 实验性心力衰竭 大鼠 心肌细胞凋亡 FAS FAS 配体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痛中心认证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26
4
作者 唐萍 罗素新 +2 位作者 余中琴 胡丽娟 秦春常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50-553,共4页
目的:分析中国胸痛中心联盟认证对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速度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胸痛中心在认证前后患者的救治数据(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间患者纳入认证前组,2016年1月1日至8月31日间患者纳入认证后组),对比分析患... 目的:分析中国胸痛中心联盟认证对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速度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胸痛中心在认证前后患者的救治数据(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间患者纳入认证前组,2016年1月1日至8月31日间患者纳入认证后组),对比分析患者基线情况、绕行急诊科和心内科监护室而直接进导管室做手术的比率、进医院大门至球囊扩张时间(门-球时间)、门-球时间达标率、动脉穿刺到球囊扩张时间、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死亡率等。结果:与认证前相比,绕行急诊科和心内科监护室而直接进导管室做手术比率由33.9%提高至61.05%;门-球时间由(105.75±72.02)min下降至(73.25±54.14)min;门球时间达标率从49.11%上升至73.16%;动脉穿刺到球囊扩张时间由(29.43±14.45)min下降至(22.85±11.28)min;住院天数由(9.35±6.95)d下降至(7.89±4.74)d;住院费用由(5.74±2.92)万元下降至(4.62±1.55)万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胸痛中心认证显著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速度,让患者能获得更好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 认证工作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门-球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冬颖 覃数 +1 位作者 唐显军 杨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14-818,共5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和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24 h后存活大鼠随机分成心肌梗死组(M I组)、辛伐他汀20 mg组(20 mg.kg-1.d-1)和40 mg组(40 mg.kg-1.d-1),另单设假手术组(Sha...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和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24 h后存活大鼠随机分成心肌梗死组(M I组)、辛伐他汀20 mg组(20 mg.kg-1.d-1)和40 mg组(40 mg.kg-1.d-1),另单设假手术组(Sham组)。8 wk后测定血液动力学指标,血清血脂水平,心室重量指数,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后观察心脏形态学改变,测定心肌胶原容积分数。结果各组血脂水平无统计学差异;MI组心室重量指数增加,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受损,梗死边缘区胶原沉积明显,胶原比例改变。两个辛伐他汀(simvastatin,Sim)组均能减轻心室重量指数,改善心脏功能,减少梗死边缘区胶原沉积。结论辛伐他汀能抑制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梗死后心肌肥大和心肌间质纤维化相关,而与其降脂作用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心肌梗死 心室重塑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12导联与3导联分析动态心电图的优劣 被引量:13
6
作者 邓国兰 张楠 +1 位作者 李骊华 罗素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16-1118,共3页
目的:使用12导联与3导联分析动态心电图(Ambulatory eletrocrrdiograhy,AECG),明确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检测上的优势。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分组的方法对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要求检测动态心电图进行分组:12导联组,3... 目的:使用12导联与3导联分析动态心电图(Ambulatory eletrocrrdiograhy,AECG),明确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检测上的优势。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分组的方法对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要求检测动态心电图进行分组:12导联组,3导联组,比较两组动态心电图表现。结果:①12导联与3导联患者的一般情况相似;②12导联发生缺血性ST-T下降的病例比例高于3导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部位明确。③12导联室性期前收缩、室速,交界性逸搏低于3导联;房性期前收缩,心房扑动,房颤(包括短阵房颤、房扑),房性逸搏高于3导联,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12导联能对室性期前收缩定位。结论:12导联(AECG)能及时检出缺血性ST-T改变,并准确定位;12导联AECG由于P波清楚,对室上性与室性心律失常判定准确;对室性期前收缩的起源定位;以上结论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准确心电图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导联动态心电图 3导联动态心电图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肖骅 雷寒 +2 位作者 覃数 方琴 杨自荣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冠心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探讨EECP治疗冠心病的机制。方法:收集54例冠心病患者(体外反搏组30例,单纯药物组24例)治疗前后和20名正常对照者外周静脉血清,...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冠心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探讨EECP治疗冠心病的机制。方法:收集54例冠心病患者(体外反搏组30例,单纯药物组24例)治疗前后和20名正常对照者外周静脉血清,采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各血清中NO3-和NO2-的含量(反映NO的浓度)、比色法测定MDA和SOD的含量,并进行各组分析比较及NO、MDA和SOD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相比,冠心病患者血清NO含量明显降低(P<0.05);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SOD含量明显降低(P<0.05)。经过单纯6周药物治疗和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清中各指标检测结果:在体外反搏组NO含量明显升高(P<0.05),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SOD含量明显升高(P<0.05);而在药物治疗组,NO、MDA、SOD含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体外反搏治疗后,冠心病患者血清中NO含量的改变与MDA含量呈负相关(r=-0.47,P<0.01),与SOD含量呈正相关(r=0.39,P<0.05);MDA含量与SOD含量之间呈负相关(r=-0.41,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呈血管内皮功能失调,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状态。增强型体外反搏可促进NO的释放,从而调整内皮功能,并降低MDA的产生,促进SOD的释放,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这可能是增强型体外反搏在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外反搏 一氧化氮 丙二醛 超氧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心衰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TNF-α和NO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齐红 覃数 +1 位作者 汪华玲 肖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97-1100,共4页
目的:检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的变化,以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缬沙坦对培养的正常人和CHF患者单核细胞(PBMC)分泌TNF-α、NO的影响,探讨CHF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细胞因子的联系以及... 目的:检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的变化,以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缬沙坦对培养的正常人和CHF患者单核细胞(PBMC)分泌TNF-α、NO的影响,探讨CHF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细胞因子的联系以及缬沙坦治疗CHF的细胞因子机制。方法:取16例Ⅲ-Ⅳ级的CHF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清TNF-α、NO含量;分离PBMC,置24孔培养板中,分别加入AngⅡ,使其终浓度分别为0、0.01、0.1、1μmol/L,另外一孔加入0.1μmol/L的AngⅡ和0.1μmol/L的缬沙坦,经24h孵化后,检测培养上清中TNF-α、NO。结果:CHF患者血清TNF-α、NO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心功能Ⅳ级组显著高于心功能Ⅲ级(P<0.01)。不同病因CHF患者之间TNF-α、NO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AngⅡ对正常人和CHF患者PBMC分泌TNF-α、NO均有促进作用,缬沙坦抑制AngⅡ诱导的PBMC分泌TNF-α、NO。结论:AngⅡ促进PBMC产生TNF-α、NO,提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TNF-α、NO存在一定的联系,缬沙坦可能通过抑制TNF-α、NO的产生在CHF的治疗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肿瘤坏死因子 血管紧张素Ⅱ 缬沙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间质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张冬颖 覃数 +1 位作者 唐显军 杨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6-520,共5页
目的探讨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辛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间质重构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24h后存活大鼠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MI组)、辛伐他汀20mg组(20mg·kg-1·d-1)和40mg组(40mg·kg-1... 目的探讨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辛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间质重构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24h后存活大鼠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MI组)、辛伐他汀20mg组(20mg·kg-1·d-1)和40mg组(40mg·kg-1·d-1),另单设假手术组(Sham组)。8wk后检测左、右心室重量指数,心肌组织胶原含量,Ⅰ型、Ⅲ型胶原容积分数(CVF)及Ⅰ/Ⅲ比值,同时测定Ⅰ型、Ⅲ型胶原mRNA表达。结果MI组左、右心室重量指数增加,梗死边缘区Ⅰ型、Ⅲ型胶原容积分数及Ⅰ/Ⅲ比值均增加,Ⅰ型、Ⅲ型胶原mRNA表达增加。两个Sim组的心室重量指数均降低,梗死边缘区Ⅰ型、Ⅲ型胶原容积分数及Ⅰ/Ⅲ比值下降,但仍高于Sham组,Ⅰ型、Ⅲ型胶原mRNA表达亦较MI组降低。结论辛伐他汀能减少梗死边缘区胶原沉积,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肌间质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胶原重构 心肌梗死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电刺激在离体心肌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佳南 张晓刚 +1 位作者 郑丽娜 汤为学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7-540,共4页
目的探讨仿生电刺激在离体心肌微环境下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方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及心肌细胞,并将两者按固定比例共同培养(称为MSCs/心肌细胞共培养体系),按是否给予仿生电刺激分为... 目的探讨仿生电刺激在离体心肌微环境下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方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及心肌细胞,并将两者按固定比例共同培养(称为MSCs/心肌细胞共培养体系),按是否给予仿生电刺激分为非电刺激组和电刺激组,刺激组每日给予频率0.5Hz、脉宽5ms、电压10V(电流强度20μA)的仿生电刺激2h,非电刺激组常规培养。每组又以实验干预培养时间(3、5、7d)分为3个亚组。分别于实验的第3、5、7天观察各组细胞生长情况,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各组MSCs细胞cTnT的表达情况,以及各组的cTnT阳性细胞率。结果MSCs与心肌细胞共培养之后,电刺激组细胞较非电刺激组生长更为良好,且心肌波动频率高。实验第5天非电刺激组MSCs细胞尚无cTnT表达,而电刺激组有少数MSCs细胞出现cTnT表达。实验第7天非电刺激组和电刺激组MSCs均有cTnT表达,电刺激组MSCs细胞cTnT的阳性细胞率(20.98%±5.55%)明显高于非电刺激组(13.20%±3.98%,P<0.05)。结论仿生电刺激可促进离体心肌微环境诱导大鼠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使其更早出现心肌样细胞改变,并提高分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间质干细胞 肌细胞 心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贾锋鹏 雷寒 +1 位作者 覃数 马康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84-1388,共5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发病10d内、3月时自主神经功能(窦性心率震荡和心率变异性)的动态变化,冠脉血运重建治疗对自主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以及淋巴细胞Gαi-2蛋白表达的变化与自主神经功能恢复的...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发病10d内、3月时自主神经功能(窦性心率震荡和心率变异性)的动态变化,冠脉血运重建治疗对自主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以及淋巴细胞Gαi-2蛋白表达的变化与自主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对入选的64例无严重并发症的AMI患者根据冠脉血运重建情况分为血运重建组和非血运重建组,分别在发病10 d内(6~10 d),3月时两个时间段作心率变异(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和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分析,并检测患者淋巴细胞Gαi-2蛋白表达。结果:非血运重建组患者AMI 10 d内HRT指标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和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TS),HRV指标高功率谱(High-frequency power,HF)/总功率谱(Total-frequency power,TF)和SDNN均降低,AMI后3月这些指标均比10 d时有显著改善(P<0.05);血运重建组患者AMI 10 d内TS明显恢复,AMI后3月TO、HF/TF、SDNN值才有明显恢复。以SDNN>100 ms、TO<0、TS>2.5 ms/RR为正常参考值进行比较,两组在AMI 10 d内只有TS>2.5ms/RR有显著差异(P=0.024),AMI后3月这3个指标在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AMI后不同时间内淋巴细胞Gαi-2蛋白表达的变化仅与SDNN的变化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r=0.448,P=0.017),与TS、TO、HF/TF等无相关性。结论:AMI后患者HRT和HRV均有动态变化现象,成功的冠脉血运重建治疗可以使反应压力感受器敏感性的HRT很快恢复,但对HRV无明显影响。Gαi-2蛋白表达与心脏迷走神经变化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窦性心率震荡 心率变异性 Gαi-2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心律失常和心率变异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曾利 覃数 +4 位作者 史忠 邓国兰 李兵 余林 张冬颖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34-1436,共3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各种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影响。方法:高血压合并OSAHS组(HT+O组)67例;高血压组(H...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各种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影响。方法:高血压合并OSAHS组(HT+O组)67例;高血压组(HT组)42例;健康对照组(N组)41例,进行多导睡眠监测,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各种心律失常发生率和HRV。结果:HT+O组总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7.3%,显著高于HT组16.7%(P<0.05);HT+O组频发房早、短阵房速、>2 s窦停、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及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分别为22.3%、31.3%、16.4%、14.9%和10.4%,显著高于HT组,分别为7.1%、9.5%、2.3%、2.3%和0%(P<0.05)。HT+O组HF、LF、SDNN、SDANN、rMSSD均低于HT组,其中SDNN、SDANN有显著性差异,HT+O组为111.19±33.95和96.64±37.34,H组为131.95±37.5和122.48±42.36(P<0.05);HT+O组L/H为2.01±0.58,HT组为1.87±0.61,均高于N组(1.49±0.40),其中HT+O组与N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OSAHS患者较普通高血压患者各种心率失常发生率均增加,对窦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影响更大;高血压合并OSAHS患者心率变异各指标较普通高血压患者减小,OSAHS使高血压患者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进一步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症 高血压 心律失常 心率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窦性心率震荡与心率变异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贾锋鹏 雷寒 +1 位作者 覃数 马康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8期843-845,855,共4页
目的:窦性心率震荡(HRT)是新出现的心脏性猝死危险分层的预测指标,本研究探讨HRT和心率变异(HRV)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平均心率,β受体阻滞剂等因素对它们的影响。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对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进行监测,同时收集一般临床... 目的:窦性心率震荡(HRT)是新出现的心脏性猝死危险分层的预测指标,本研究探讨HRT和心率变异(HRV)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平均心率,β受体阻滞剂等因素对它们的影响。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对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进行监测,同时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分析HRV和HRT各项指标参数。用非参数相关分析方法分析HRV和HRT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它们与平均心率,β受体阻滞剂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TS与SDNN、PNN50、RMSSD、HF均呈正相关,其中与HF的相关性最强(r=0.644,P<0.001),TO与SDNN、HF、LF均呈负相关,但与LF相关性较强(r=-0.543,P<0.001)。SDNN与24h平均心率、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合并高血压、LVEF等都有较弱的相关性,TS和TO与这些因素之间无相关性。结论:TS主要与心脏迷走神经的张力有关,TO很可能与迷走和交感神经共同调节有关,与HRV相比,HRT指标(TS和TO)受平均心率、β受体阻滞剂和左室射血功能等因素的影响较小,这可能是一些研究中发现HRT对SCD高危患者预测价值高于HRV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 窦性心率震荡 心脏性猝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基化终产物诱导心肌细胞炎症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胡波 张晓刚 曾琳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341-2345,共5页
目的:探讨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乳鼠正常心肌细胞和胰岛素抵抗心肌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并建立胰岛素抵抗心肌细胞模型,用不同浓度葡萄糖孵育的糖化白蛋白(AGE-BSA)干预24h,采用RT-PCR、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透... 目的:探讨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乳鼠正常心肌细胞和胰岛素抵抗心肌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并建立胰岛素抵抗心肌细胞模型,用不同浓度葡萄糖孵育的糖化白蛋白(AGE-BSA)干预24h,采用RT-PCR、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透射电镜法,观察AGE-BSA对细胞TNF-α mRNA和PPAR-γ mRNA表达、NF-κB活化以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AGE-BSA可诱导心肌细胞TNF-α mRNA表达和NF-κB活化,并可抑制PPAR-γ mRNA表达,与对照组及BS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BSA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随着孵育葡萄糖浓度的增加,各AGE-BSA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AGE-BSA干预后胞内线粒体和滑面内质网增多、扩大。结论:AGEs能上调心肌细胞TNF-α mRNA表达和NF-κB活化,并可抑制PPAR-γ mRNA表达,提示AGEs在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生中可能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糖基化终产物 高级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的改良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佳南 张晓刚 +1 位作者 汤为学 郑丽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0-603,共4页
目的:探讨更为简便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使分离的心肌细胞达到理想的数量、存活率和纯度。方法:用胰蛋白酶和Ⅱ型胶原酶联合消化,分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学变化,并以细胞免疫荧光进行心肌细... 目的:探讨更为简便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使分离的心肌细胞达到理想的数量、存活率和纯度。方法:用胰蛋白酶和Ⅱ型胶原酶联合消化,分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学变化,并以细胞免疫荧光进行心肌细胞纯度鉴定。结果:心肌细胞分离良好,收获细胞数量及存活率高,可贴壁搏动生长,免疫荧光显示培养的心肌细胞纯度达95%以上。结论:改良的细胞培养技术可获得生长状态良好的心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原代培养 新生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营养素-1的表达与左室重塑的关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义 覃数 +2 位作者 刘俊 郎清 何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6-390,共5页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干预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室非梗死区(LVNIZ)心肌营养素-1(CT-1)表达及左室重塑(LVRM)的进程。方法♂SD大鼠分为4组,AMI组、AMI+辛伐他汀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每组8只。前2组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制备成AMI...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干预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室非梗死区(LVNIZ)心肌营养素-1(CT-1)表达及左室重塑(LVRM)的进程。方法♂SD大鼠分为4组,AMI组、AMI+辛伐他汀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每组8只。前2组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制备成AMI模型。AMI+辛伐他汀组在手术后d2予辛伐他汀40mg.kg-1.d-1灌胃。余3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4wk后测定左室重量指数,LVNIZ心肌细胞横截面积,LVNIZ心肌胶原容积分数变化,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LVNIZ CT-1mRNA表达和蛋白合成水平。结果与正常和假手术组比较,AMI组LVRM参数:左室重量指数(LVWI),心肌细胞横截面积(CA),Ⅰ、Ⅲ胶原容积分数(CVFⅠ、CVFⅢ),均明显增加(P<0.05),LVNIZ CT-1mRNA表达和蛋白合成水平于4wk后明显增加(P<0.05)。与AMI组相比,AMI+辛伐他汀组LVRM明显减轻,LVNIZ CT-1mRNA表达和蛋白合成水平明显下调(P<0.05)。结论大鼠AMI后LVNIZ CT-1mR-NA和蛋白的过度表达与AMI后LVRM的发生有联系,辛伐他汀可改善LVRM,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T-1基因过度表达与蛋白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肌营养素-1 心室重塑 辛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巧英 张晓刚 +3 位作者 李韫 何泉 郑文武 郑丽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05-907,共3页
目的:探讨小脑顶核电刺激(Fastigial nucleus stimulation,FNS)治疗非恶性心律失常(Nonmalignant cardiac arrhythmi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一段时期,对反复心悸为主诉就诊的病人,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有心律失常(室上性早搏... 目的:探讨小脑顶核电刺激(Fastigial nucleus stimulation,FNS)治疗非恶性心律失常(Nonmalignant cardiac arrhythmi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一段时期,对反复心悸为主诉就诊的病人,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有心律失常(室上性早搏、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且曾给予一种或几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病情无好转者45例,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每次治疗40min,每周2次,每位患者治疗15次左右。观察24h动态心电图等变化。结果:FNS治疗前后室上性早搏数分别为(3358.5±5044.0)次/24h和(1142.8±2722.3)次/24h,室性早搏数为(10469.7±9464.9)次/24h和(4379.4±8143.3)次/24h,标准化的低频(Normalized low frequency,LFnorm)为(35.28±7.04)nU和(31.82±7.35)nU,标准化的高频(Normalized high frequency,HFnorm)为(24.32±4.18)nU和(26.84±4.66)nU,LF/HF为1.47±0.32和1.21±0.29,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NS治疗室上性早搏和室性早搏的有效率分别为64.44%和63.89%;治疗后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FNS治疗对心律失常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改善作用;FNS治疗可明显减少室上性早搏、室性早搏的发生;FNS是一种安全、有效、价廉和易于操作的治疗手段,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顶核电刺激 心律失常 自主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拉地尔与硝酸甘油注射液治疗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9
18
作者 何婧瑜 周玉杰 +9 位作者 付研 秦俭 覃数 陈晓敏 郭金城 王德昭 詹红 关卫 徐亚伟 华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676-680,共5页
目的比较乌拉地尔与硝酸甘油治疗高血压合并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11月我国10个研究中心就诊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各中心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硝酸甘油组及乌拉地尔组,其中硝酸甘... 目的比较乌拉地尔与硝酸甘油治疗高血压合并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11月我国10个研究中心就诊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各中心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硝酸甘油组及乌拉地尔组,其中硝酸甘油组125例,男性64例,女性61例,平均年龄(70.75±11.31)岁;乌拉地尔组123例,男性61例,女性62例,平均年龄(69.33±12.76)岁。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d、2d、3d、7d各指标变化。结果治疗2d、7d后乌拉地尔组较治疗前左心室收缩末容积[(71.36±40.72)ml、(67.69±39.11)ml vs(75.23±42.69)ml,P=0.035]及左心室舒张末容积[(139.61±52.08)ml、(140.93±53.10)ml vs(150.27±54.89)ml,P=0.027]明显下降,LVEF明显升高[(52.09±11.41)%、(56.74±11.48)%vs(50.94±8.90)%,P=0.042],乌拉地尔组胆固醇下降幅度明显高于硝酸甘油组(P〈0.05),2组患者7d及30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0d再住院或心功能恶化率明显低于硝酸甘油组(4.8%vs11.2%,P=0.000)。结论乌拉地尔为治疗高血压合并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安全、有效的血管扩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甘油 血管舒张 高血压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熟心肌细胞诱导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被引量:6
19
作者 蒋芳萍 张晓刚 +2 位作者 丘彦 李卫东 常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30-1033,1037,共5页
目的:拟证实成熟心肌细胞对胚胎干细胞(ESCs)定向分化的诱导作用。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以DAPI(4’6-联眯-2-苯基吲哚)染核作为细胞标记。取昆明小鼠3.5-4d的囊胚培养后分离出ESCs,以1和(或)2代的小鼠ESCs细胞团与心肌细胞... 目的:拟证实成熟心肌细胞对胚胎干细胞(ESCs)定向分化的诱导作用。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以DAPI(4’6-联眯-2-苯基吲哚)染核作为细胞标记。取昆明小鼠3.5-4d的囊胚培养后分离出ESCs,以1和(或)2代的小鼠ESCs细胞团与心肌细胞共培养。录像动态观察E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情况;分别于共培养后3、7、14d对ESCs行肌钙蛋白T(cTnT)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1代或2代的ESCs和/或细胞团与心肌细胞共培养约7d左右出现成节律搏动的心肌样细胞;最好实验批次,可计数到1/4以上的ESCs和/或ESCs细胞团出现节律性搏动。心肌细胞共培养体系中添加0.6%DMSO时,节律搏动的心肌样细胞分化率未见提高。心肌细胞诱导组,记录已搏动和未搏动ESCs诱导分化后心肌样细胞cTnT蛋白荧光染色阳性;ESCs与心肌成纤维细胞共培养诱导组,分化的细胞cTnT蛋白荧光染阴性;0.6%DMSO诱导组约3%的细胞cTnT蛋白荧光染色阳性;DMSO联合心肌细胞诱导组,结果与单纯心肌细胞诱导组相似。结论:未经建系操作的ESCs可直接诱导分化为节律搏动的心肌细胞;成熟心肌细胞与ESCs共培养状态下,成熟心肌细胞是ESCs定向分化较强的诱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胚胎干细胞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对大鼠雌性子代缺血再灌注后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5
20
作者 邹虹 姜小雪 +7 位作者 王寒冰 袁雨 罗晓芳 谭彬 张华 Philip N Baker 童超 漆洪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1-217,共7页
目的利用大鼠模型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雌性子代心脏功能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雌性野生型SD大鼠在妊娠中期给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5 mg/kg)建立GDM模型(GDM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分娩后,雌性F1子代饲养至24周,期间测定随机血糖、... 目的利用大鼠模型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雌性子代心脏功能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雌性野生型SD大鼠在妊娠中期给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5 mg/kg)建立GDM模型(GDM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分娩后,雌性F1子代饲养至24周,期间测定随机血糖、血压和心率,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耐量试验。构建心脏离体缺血再灌注(I/R)模型,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脏蛋白激酶B(Akt)、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信号通路。结果 GDM组雌性F1子代离体I/R后心脏收缩功能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48 6);Western blotting显示离体I/R后GDM组雌性F1子代大鼠心脏AMPK和ACC磷酸化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5 6)。结论 GDM可引起子代雌性大鼠对心脏I/R损伤不耐受,这可能与其心脏AMPK磷酸化对I/R刺激反应迟钝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子代 心脏缺血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