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调PTEN基因对缺氧损伤后海马神经元NR2B受体调控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力学 刘宝松 +3 位作者 石少权 周冀英 桂蓓 邵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3-496,共4页
目的:探讨用RNAi干扰技术下调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对缺氧损伤引起的神经元NR2B受体表达调控机制。方法:建立海马神经元培养缺氧缺糖(Oxygen-glu... 目的:探讨用RNAi干扰技术下调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对缺氧损伤引起的神经元NR2B受体表达调控机制。方法:建立海马神经元培养缺氧缺糖(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损伤模型,转染shRNAspten-GFP质粒,采用细胞比色分析(Colorimetric assay)法观察神经元膜表面NR2B含量,RT-PCR测定NR2B受体的mRNA的表达,采用Fura2-AM法测定胞内Ca2+浓度,AlamarBlue进行神经元活力分析。结果:shRNAspten-GFP能成功转染到神经元中;细胞比色法显示神经元膜表面有大量NR2B表达,与PshGFP对照组相比shRNAspten治疗组NR2B含量明显降低(P<0.05),RT-PCR测定结果与细胞比色法结果基本一致;OGD损伤组比正常组胞内Ca2+浓度显著升高(P<0.05),转染PTEN基因后胞内Ca2+浓度比PshGFP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无关对照PshGFP组神经元活力较正常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下调PTEN基因可降低NR2B的表达,阻断Ca2+内流,增加细胞活力,从而保护神经元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N shRNAs Fura2-AM AlamarBlue测定 细胞比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防己碱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陈连连 陈力学 +2 位作者 曾照芳 崔智威 周冀英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粉防己碱(Tet)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Tet干预组(含10和30mg/kg两个剂量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2-VO法)建立VaD大鼠模型。造模12周后... 目的:探讨粉防己碱(Tet)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Tet干预组(含10和30mg/kg两个剂量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2-VO法)建立VaD大鼠模型。造模12周后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行为学,HE染色观察海马CAl区神经元病理学变化,利用TUNEL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Tet干预组大鼠Morris水迷宫实验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P<0.05);HE染色发现Tet干预组,海马CAl区锥体细胞病理改变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Tet干预组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数目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粉防己碱(Tet)通过抑制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能明显提高VaD大鼠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记忆能力,发挥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粉防己碱:学习记忆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防己碱对血管性痴呆大鼠齿状回S1000B蛋白表达的研究
3
作者 陈连连 陈力学 曾照芳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2-73,共2页
目的:探讨粉防己碱(Tet)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齿状回S1000B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在血管性痴呆发病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2-VO法)建立VaD大鼠模型,Nissl染色观察海马齿状回(DG)神经元内的尼氏小体的变化,免疫荧光观... 目的:探讨粉防己碱(Tet)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齿状回S1000B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在血管性痴呆发病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2-VO法)建立VaD大鼠模型,Nissl染色观察海马齿状回(DG)神经元内的尼氏小体的变化,免疫荧光观察海马DG区S100B的表达情况,F1uo-3/AM探针负载后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内〔Ca2+〕i浓度变化,探讨Tet改善VaD大鼠神经功能的分子机制。结果:Nissl染色后,Tet干预组大鼠海马DG区尼氏小体较模型组显著增多;免疫标记发现Tet干预组大鼠DG区神经元内S100B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增多;Tet干预组大鼠海马〔Ca2+〕i浓度显著下降(p<0.05)。结论:Tet可改善大鼠脑缺血损伤引起的学习记忆能力障碍,可能与Tet下调S100B蛋白,抑制钙离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粉防己碱 S100B 钙离子 双侧颈总动脉结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改善糖尿病大鼠勃起功能障碍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聂永华 肖明朝 +3 位作者 苟欣 汤为学 陈力学 蔡贤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54-858,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移植到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后对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BMMSCs并利用形态学及流式细胞术进行鉴定证实。用腹腔注射链脲左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移植到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后对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BMMSCs并利用形态学及流式细胞术进行鉴定证实。用腹腔注射链脲左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糖尿病性大鼠模型,并用阿扑吗啡(Apomorphine,APO)筛选出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Diabetes mellitus induced erectiledysfunction,DMED)大鼠模型,成模后将BMMSCs(2×106个)移植于大鼠阴茎海绵体内。2周后,分别对正常组、糖尿病组及治疗组进行海绵体内压(Intracorporeal pressure,ICP)及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P)测定并取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BMMSCs的局部存活情况,苏木素-伊红染色(Hematoxylin and eosin,HE)观察阴茎海绵体组织中血管。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提示BMMSCs能在糖尿病大鼠体内存活;勃起功能测定结果表明治疗组大鼠ICP/MAP比值明显高于糖尿病组;HE染色结果显示在治疗组大鼠阴茎海绵体中血管数目[(12.75±1.89)根/HP]多于糖尿病组[(8.05±1.43)根/HP]。结论:BMMSCs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性大鼠勃起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勃起功能障碍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