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辅助简易呼吸器通气装置在喉罩全麻下术后转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曾晴 谭莉 +3 位作者 杨相梅 罗艳 王彬 颜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2-687,共6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辅助简易呼吸器通气装置在喉罩全麻下术后转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6月至8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择期行支气管镜检查或治疗的喉罩全麻下术后患者转运13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5)和试验组(n=68),分别在...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辅助简易呼吸器通气装置在喉罩全麻下术后转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6月至8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择期行支气管镜检查或治疗的喉罩全麻下术后患者转运13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5)和试验组(n=68),分别在其术后转运行手法简易呼吸器通气和新型辅助简易呼吸器通气装置通气。比较2组患者转运过程中的脉搏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心率(heart rate,HR)、通气频率、转运时间,转运不良事件。结果:2组患者比较,SpO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8.588,P<0.001),转运中和转运后,试验组患者的Sp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2组患者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间=0.089,P=0.766),转运前和转运后,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的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点=12.430,P<0.001),转运前、转运中对照组及试验组患者的HR差异均明显低于转运后(均P<0.001)。试验组的通气频率明显低于人工组(P<0.001)。试验组转运时长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7)。2组均顺利完成试验,没有发生转运不良事件,达到了安全转运。结论:与手法简易呼吸器通气技术相比,新型辅助简易呼吸器通气装置对喉罩全麻下术后转运患者进行呼吸支持更能够减少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利于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预期可作为部分全麻患者院内转运的1种安全有效的通气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易呼吸器 通气 恒定潮气量 气道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装置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实证研究
2
作者 陈红梅 孙敏越 +1 位作者 罗艳 杨相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0-535,共6页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气道打开仪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通过方便抽样于2021年1月4日至3月15日选取360例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或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由研究助理按照计算机生成的随机序列先后调整仪器的体位夹角为90°(仪器90°组)...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气道打开仪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通过方便抽样于2021年1月4日至3月15日选取360例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或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由研究助理按照计算机生成的随机序列先后调整仪器的体位夹角为90°(仪器90°组)、95°(仪器95°组)或100°(仪器100°组)打开受试者气道,支气管镜进入受试者气道并观察到受试者最清晰的声门视野时,系统采集并保存此时的声门视野电子图像;研究结束后于立即、0.5、1、3、6、12、24 h随访观察患者有无与仪器相关的不良反应。主要评价指标为声门视野暴露分级(cormack-lehane,CL)分级,次要评价指标为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80.0%受试者的CL分级为I级,3组角度之间的CL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42,P>0.05),但仪器角度为100°时,部分受试者的CL分级得到了优化;仪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及VAS评分均为0分。结论:该装置在体位夹角90°~100°下均能安全且有效地打开支气管镜诊治患者的气道,其在改善声门视野暴露方面虽没有体现出与角度大小相关的明显优势,但建议使用优先考虑选择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 气道管理 医疗设备 支气管镜 声门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渝东北片区143例2019冠状病毒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2
3
作者 陈亚娟 税莉莉 +7 位作者 庞小华 牟华明 汪建兵 郎春辉 吕敬龙 孙锎 李稳发 肖开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49-554,共6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渝东北片区143例2019冠状病毒病患者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1月23日至2月8日重庆市渝东北片区经咽拭子核酸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及胸部CT考虑肺炎的患者共143例。回顾性分析了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特征等相关信息... 目的了解重庆市渝东北片区143例2019冠状病毒病患者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1月23日至2月8日重庆市渝东北片区经咽拭子核酸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及胸部CT考虑肺炎的患者共143例。回顾性分析了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特征等相关信息;同时对各临床分型之间实验室指标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也对治疗及转归进行了总结。结果143例病例中,从武汉疫区返回76人(53.1%),有疫区人员接触史52人(36.4%),无疫区接触史15人(10.5%)。普通型组107例(74.8%),重型组24例(16.8%),危重型组12例(8.4%)。主要的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头痛、乏力。其中11例无症状。常见的并发症为高血压、糖尿病,其他并发症有慢性胃炎、乙肝以及肺结核。实验室检查中外周血白细胞下降患者占25.8%,淋巴细胞下降患者占44.8%,随着疾病加重,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三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C-反应蛋白、白介素-6、降钙素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随疾病程度加重上述指标升高越明显,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9冠状病毒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甚至还存在无症状患者,但胸部CT早期就可表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如有确诊2019冠状病毒病的患者接触史或可疑接触史,建议及早筛查病毒核酸及胸部CT。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下降作为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及降钙素原动态随访可用于初期评估患者出现重症的可能性及指导治疗。合并代谢及心血管疾病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病 重庆市 冠状病毒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护士简易呼吸器临床应用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冬梅 杨相梅 +2 位作者 罗艳 陈红梅 孙敏越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53-56,共4页
目的了解ICU护士对简易呼吸器临床应用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对ICU护士开展简易呼吸器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编的ICU护士简易呼吸器临床应用知信行问卷对重庆市二、三级医院的ICU护士699人进行横断面... 目的了解ICU护士对简易呼吸器临床应用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对ICU护士开展简易呼吸器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编的ICU护士简易呼吸器临床应用知信行问卷对重庆市二、三级医院的ICU护士699人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ICU护士对简易呼吸器临床应用的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及知信行总分分别为15.87±2.91、42.34±5.76、30.82±4.52、89.03±9.7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工作中是否使用过简易呼吸器、医院或科室是否定期组织简易呼吸器操作练习、简易呼吸器是否为年度技能考核项目是ICU护士简易呼吸器临床应用知信行总分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ICU护士对简易呼吸器相关知识缺乏全面掌握及更新,其态度较积极,但行为有待提高。应完善培训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培训ICU护士简易呼吸器临床应用知识和行为,以提高其简易呼吸器临床应用知信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ICU 简易呼吸器 心肺复苏 面罩通气 知信行 培训 急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呼吸困难为主诉的非器质性呼吸困难与支气管哮喘临床特点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姚韬 敖敏 +2 位作者 彭印印 江莉莎 郭述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59-963,共5页
目的·调查并对比分析以呼吸困难为主诉的非器质性呼吸困难和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征。方法·连续入选呼吸科门诊因呼吸困难就诊的性别与年龄相匹配、身高与体质量相接近的非器质性呼吸困难和支气管哮喘患者各74例作为调查对象,对... 目的·调查并对比分析以呼吸困难为主诉的非器质性呼吸困难和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征。方法·连续入选呼吸科门诊因呼吸困难就诊的性别与年龄相匹配、身高与体质量相接近的非器质性呼吸困难和支气管哮喘患者各74例作为调查对象,对2组患者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Nijmegen症状学问卷和阿森斯失眠量表问卷调查,收集2组患者的症状描述语、临床症状、有效睡眠时间和肺功能指标并作对比分析。结果·非器质性呼吸困难组倾向于精神心理方面的描述,支气管哮喘组侧重于气流受限的描述。非器质性呼吸困难组多以心因性症状为主要表现,且睡眠时间少于支气管哮喘组(P<0.05);焦虑评分、抑郁评分、Nijmegen评分、阿森斯失眠问卷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一秒率均大于支气管哮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力肺活量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器质性呼吸困难组的焦虑、抑郁、失眠比支气管哮喘组更加明显,支气管哮喘组肺功能大多存在异常。鉴别两者时,临床医师需重视情绪、睡眠、躯体化症状等相关病史的询问,行肺功能检查,认识两者的临床特点,降低漏诊率及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困难 支气管哮喘 焦虑 抑郁 失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筛选并鉴定抗堪萨斯分枝杆菌活性化合物的研究
6
作者 胡前芳 钟如杰 +3 位作者 尚媛媛 张旭霞 李姗姗 王伟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7-604,共8页
目的:堪萨斯分枝杆菌感染的治疗面临耐药性增加和药物选择有限的挑战。本研究旨在构建高通量筛选抗堪萨斯分枝杆菌活性化合物平台,寻找新型抗堪萨斯分枝杆菌活性的化合物,以应对这一临床需求。方法:构建基于96孔板的高通量筛选体系,对G... 目的:堪萨斯分枝杆菌感染的治疗面临耐药性增加和药物选择有限的挑战。本研究旨在构建高通量筛选抗堪萨斯分枝杆菌活性化合物平台,寻找新型抗堪萨斯分枝杆菌活性的化合物,以应对这一临床需求。方法:构建基于96孔板的高通量筛选体系,对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化合物库进行初筛,以寻找具有抗堪萨斯分枝杆菌活性的候选化合物。初筛后,选择活性最显著的候选化合物进行进一步评估,包括抗临床菌株活性实验、时间-杀菌曲线实验、生物膜形成抑制实验及细胞毒性测试实验。实验数据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通过高通量筛选,从GPCR化合物库中初步筛选出17种对堪萨斯分枝杆菌标准菌株ATCC 12478具有抑菌活性的候选化合物。其中,盐酸异丙嗪(promethazine HCl,P-HCl)和沃拉帕沙(vorapaxar,VP)抑菌活性最为显著,对ATCC 12478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nor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分别为1.6μg/ml及1.23μg/ml,作为候选化合物进行后续实验。抗临床菌株活性实验显示,两种化合物对两株利福平耐药临床分离株的MIC均为2μg/ml。时间-杀菌曲线实验提示,两种化合物对ATCC 12478菌株的抑菌活性呈浓度依赖性。生物膜形成抑制实验显示,两种化合物对ATCC 12478菌株的抗生物膜效应呈浓度依赖性,其中,盐酸异丙嗪在8μg/ml时显示出抑制作用(DMSO对照A_(450)=3.027,P-HCl A_(450)=1.984,t=4.183,P=0.014),而沃拉帕沙在4μg/ml(DMSO对照A_(450)=3.027,沃拉帕沙A_(450)=1.959,t=4.342,P=0.012)和8μg/ml(DMSO对照A_(450)=3.027,沃拉帕沙A_(450)=2.024,t=4.493,P=0.019)时显示出抑制作用。在细胞毒性测试中,P-HCl与THP-1细胞共培养24 h后,未观察到明显的细胞存活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沃拉帕沙仅在20μmol/L浓度下导致细胞存活率轻微降低(DMSO对照细胞存活率为99.97%,沃拉帕沙处理后细胞存活率为84.97%,t=3.098,P=0.021)。结论:构建了抗堪萨斯分枝杆菌活性化合物的高通量筛选平台,发现P-HCl和VP对堪萨斯分枝杆菌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和抗生物膜活性,为开发新型抗堪萨斯分枝杆菌药物提供了潜在候选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堪萨斯 高通量筛选 异丙嗪 沃拉帕沙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文版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樊丽平 何媛媛 +1 位作者 吴春利 刘雨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7-292,共6页
目的:使用中文版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ritical-Care Pain Observation Tool,CPOT)比较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在翻身前、翻身中及翻身后对疼痛的行为反应及生理反应。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某大学三级综合医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 目的:使用中文版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ritical-Care Pain Observation Tool,CPOT)比较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在翻身前、翻身中及翻身后对疼痛的行为反应及生理反应。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某大学三级综合医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中文版CPOT在患者实施翻身操作的3个阶段(翻身前1 min、翻身中及翻身后10 min)对患者的疼痛反应进行观察,记录患者在各个阶段的CPOT得分、各测量条目得分、各项生理学指标(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及各测量条目得分为1~2分的观察百分比。比较不同阶段CPOT得分、各测量条目得分及各项生理学指标的差异性。结果:实施翻身操作前1 min的CPOT得分为0.35±0.99,翻身操作中CPOT得分为1.96±1.77,翻身操作后10 min的CPOT得分为0.12±0.58;面部表情与基线测量相比增加幅度最大(最大占比72%),其次分别是身体活动(最大占比47%)、机械通气顺应性(最大占比36%),最后是肌肉紧张度(最大占比36%)。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在实施翻身操作的不同阶段CPOT得分及各项生理学指标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观察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在翻身操作过程中的行为及生理变化,医务人员可以对语言沟通障碍危重患者的疼痛进行客观化评估。中文版CPOT量表可以有效测量患者的疼痛过程,值得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 有创机械通气 疼痛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肺栓塞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调查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晓慧 古正凤 +3 位作者 张露 曹国强 韩晓黎 陈虹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14-1319,共6页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各级医院近10年肺栓塞诊治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及规范肺栓塞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重庆地区31家医院2003至2012年期间诊断为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分析。结果:(1)31家医院共纳入336...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各级医院近10年肺栓塞诊治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及规范肺栓塞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重庆地区31家医院2003至2012年期间诊断为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分析。结果:(1)31家医院共纳入336例患者,其中确诊195例,临床诊断141例,死亡105例。(2)主要合并基础疾病为高血压、创伤及手术、制动、肺癌、冠心病、肺部感染等。(3)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胸痛、心悸、咳痰、晕厥。(4)非老年组确诊率比老年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7.14%vs.51.03%,P=0.003);非老年组死亡率低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60%vs.24.29%,P=0.017)。(5)2008至2012年肺栓塞确诊率比2003至2007年肺栓塞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23%vs.38.60%,P=0.000);2008至2012年肺栓塞患者死亡率低于2003至2007年肺栓塞患者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9.12%vs.27.34%,P=0.000)。(6)三级医院确诊率比二级医院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81%vs.31.58%,P=0.015);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01%vs.36.84%,P=0.595)。(7)干预组与未干预组比较,未干预组死亡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53%vs.69.61%,P=0.000)。(8)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确诊率的独立因素为年龄(优势比:2.177,95%CI=1.356~3.494),时间(优势比:3.175,95%CI=1.720~5.860),医院等级(优势比:0.262,95%CI=0.094~0.728)。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时间(优势比:1.817,95%CI=0.895~3.687)和有无干预措施(优势比:0.078,95%CI=0.044~0.137)。结论:重庆地区大部分医院医务人员肺栓塞诊断意识逐年有所提高,但筛查肺栓塞高危患者及肺栓塞预防意识差。三级医院主要靠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肺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确诊肺栓塞,各级医院诊断肺栓塞以临床综合诊断为主,确诊率低,但三级医院确诊率高于二级医院,非老年患者的确诊率高于老年患者。重庆地区肺栓塞的诊断及治疗肺栓塞欠规范,死亡率高。2003至2007年间死亡率高于2008至2012年,及时干预和治疗可降低死亡率。因此,重庆地区各医级院肺栓塞诊断及治疗水平有待大幅提高,以此降低肺栓塞的死亡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调查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舱医院”条件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或轻型患者的高效诊疗流程 被引量:16
9
作者 杨丽 蒋丽 +3 位作者 白阳 蒋磊 章述军 刘煜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45-548,共4页
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在湖北爆发流行,疫区大量疑似与轻症患者收治入临时改建的医院、首诊隔离点以及方舱医院。因医护人员对这种疾病陌生、对临时改建医院或方舱医院运行机制不熟悉,可能会导致医护人员进入角色慢、诊疗流程不... 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在湖北爆发流行,疫区大量疑似与轻症患者收治入临时改建的医院、首诊隔离点以及方舱医院。因医护人员对这种疾病陌生、对临时改建医院或方舱医院运行机制不熟悉,可能会导致医护人员进入角色慢、诊疗流程不适用而降低诊疗效率。此外,新冠肺炎病情变化快,在院患者可能快速加重,由轻型、普通型转为重型甚至危重型。因此,梳理特殊医疗条件下高效的诊断救治流程,尽早识别在院患者中向重症转化的高风险人群,积极开展针对性的救治工作、及时转运危重或可疑危重患者至具有救治条件的医院,对降低疫区患者的危重症发生率、病死率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梳理"方舱医院"类似条件下的优化医护诊疗流程的实际经验、总结病情发生进展高风险患者的特征,以期帮助医护人员在特殊条件下快速进入状态、提高诊疗效率和早期识别高风险患者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方舱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质性肺病并发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建立 被引量:4
10
作者 赖沙丽 梅同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3-247,共5页
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并发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RF)患者的临床特点,比较其差异,分析其并发RF的危险因素,同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 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并发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RF)患者的临床特点,比较其差异,分析其并发RF的危险因素,同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ILD患者291例,将其分为伴RF组(98例)与不伴RF组(193例),分析比较其临床资料,并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对该模型进行评估。结果:5年期间,ILD并发RF的患者占所有ILD住院患者的33.7%。与不伴RF组相比,伴RF组住院期间死亡率明显增高,为17.3%。2组患者在主要症状、症状加重时间、吸烟指数、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胸部CT病灶范围等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症状短时间内急性加重、有气促表现、CRP升高、胸部CT弥漫性病灶等是ILD患者并发RF的独立危险因素。所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54(95%CI=0.805~0.903),灵敏度为67.1%,特异度为89.5%。结论:对于短时间内症状急性加重,且以气促为主要临床表现,伴血CRP水平升高,胸部影像学检查提示弥漫性病变,伴新发磨玻璃影,或合并心血管病史、肺部感染的ILD患者,应提高警惕,此类患者并发呼吸衰竭的可能性大,住院死亡率极高,最终结局差。基于危险因素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对ILD患者是否会发生RF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肺病 呼吸衰竭 危险因素 风险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器在非紧急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11
作者 孙敏越 谭莉 +4 位作者 罗艳 陈红梅 魏珂 张耀文 杨相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04-911,共8页
目的:探索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器在非紧急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4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室行择期全麻手术的非紧急气管插管患者312例,并按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人工对照组和仪器试验组(... 目的:探索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器在非紧急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4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室行择期全麻手术的非紧急气管插管患者312例,并按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人工对照组和仪器试验组(体位夹角90°组、体位夹角95°组和体位夹角100°组)。比较4组间首次插管成功率、声门视野暴露情况、暴露声门时间、插管时间、尝试插管次数、插管困难量表评分(intubation difficulty scales,IDS评分)以及插管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仪器体位夹角100°组的首次插管成功率、声门视野暴露分级(cormack-lehane grade,CL分级)、声门开口百分比评分(the percentage of glottic opening score,POGO评分)、尝试插管次数、暴露声门时间和插管时间均明显优于人工对照组(校正后P<0.05);仪器体位夹角90°组和95°组与人工对照组之间、3组仪器试验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后P>0.05);仪器体位夹角95°组和100°组的IDS评分显著低于人工对照组(校正后P<0.05),其他组两两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后P>0.05);4组在插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器在体位夹角90°~100°时均能代替人工方法安全有效地打开非紧急气管插管患者的气道,在体位夹角为100°时能够提高首次插管成功率、改善声门视野暴露、减少尝试插管次数并缩短暴露声门时间和插管时间,在体位夹角95°和100°时能够降低气管插管的困难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管理 气管插管 体位 设备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Th17与Th9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9
12
作者 周晴 傅玉 +3 位作者 胡良安 李倩 金梦 江娥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69-573,共5页
目的:探讨Th17、Th9细胞水平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7例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根据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将哮喘患者分为间歇与轻度持续组20例,中度持续组25例和重度持续组22例。收集... 目的:探讨Th17、Th9细胞水平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7例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根据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将哮喘患者分为间歇与轻度持续组20例,中度持续组25例和重度持续组22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完成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肺功能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 NO)值测定,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PBMC中CD3^+CD8^-IL-17^+、CD3^+CD8^-IL-9^+细胞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哮喘患者Th17、Th9细胞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中重度哮喘患者Th17及Th9细胞水平显著高于间歇与轻度哮喘组(P<0.05),而间歇与轻度哮喘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者外周血Th17及Th9细胞的表达均与FeNO值正相关(r值依次为0.501、0.438;P<0.05),与ACT评分、肺功能FEV1、FEV1/FVC及PEF负相关(r值依次为-0.441、-0.362;-0.307、-0.377;-0.419、-0.411;-0.428、-0.324;P<0.05),同时Th17与Th9细胞在哮喘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率正相关(r值为0.443,P<0.05)。结论:Th17、Th9细胞在哮喘患者中高表达,具有协同致炎作用,且与症状严重程度相关,提示Th17及Th9细胞对哮喘患者病情评估有潜在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17细胞 TH9细胞 哮喘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模型和多因素模型构建结核休眠菌模型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江莉莎 姚义勇 +2 位作者 张莉 柳岩 郭述良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7-331,共5页
目的比较缺氧模型及多因素模型两种结核休眠菌建模方法的优劣。方法利用缺氧因素构建缺氧模型;利用低氧(5%O2)、高CO2(10%CO2)、弱酸(pH 5.0)及营养缺乏(10%7H9液体培养基)多种因素构建多因素模型。分别在第20d、30d时取样,用金胺O-尼... 目的比较缺氧模型及多因素模型两种结核休眠菌建模方法的优劣。方法利用缺氧因素构建缺氧模型;利用低氧(5%O2)、高CO2(10%CO2)、弱酸(pH 5.0)及营养缺乏(10%7H9液体培养基)多种因素构建多因素模型。分别在第20d、30d时取样,用金胺O-尼罗红染色法染色,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结核菌脂质聚集及失去抗酸性的情况;用电镜观察结核菌细胞壁增厚情况;并检测其对利福平的耐药率。在建模30d时,将等量的两种模型分别转入新鲜7H9液体培养基中,观察并比较其复苏情况。结果建模20d时,两模型组细菌均出现脂质聚集及失去抗酸性,无明显差异。两模型组细菌均未出现明显细胞壁增厚。建模30d时,多因素模型组细菌几乎都表现出脂质聚集及失去抗酸性,而缺氧模型组仍有部分细菌未表现出脂质聚集及失去抗酸性。同时,多因素模型组在建模30d还出现了细胞壁增厚的细菌,缺氧模型组则无明显改变。多因素模型组细菌对利福平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缺氧模型组,且多因素模型组细菌复苏的菌量远小于缺氧模型组。结论多因素模型较缺氧模型能更快诱导结核菌进入休眠状态,且诱导出的结核休眠菌状态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休眠菌 缺氧模型 多因素模型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TM4、Guo1和D29对静止期结核菌裂解作用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柳岩 江莉莎 +2 位作者 姚义勇 曹俊 郭述良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研究噬菌体TM4、Guo1、D29能否裂解静止期结核菌。方法采用密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结核分枝杆菌构建静止期结核菌模型;采用药敏检测、金胺o-尼罗红荧光染色和电镜观察作为检测模型方法;采用most probable number(MPN)法计数作为裂... 目的研究噬菌体TM4、Guo1、D29能否裂解静止期结核菌。方法采用密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结核分枝杆菌构建静止期结核菌模型;采用药敏检测、金胺o-尼罗红荧光染色和电镜观察作为检测模型方法;采用most probable number(MPN)法计数作为裂解作用的检测指标。结果密闭培养11个月的静止期结核菌模型构建成功;经不同处理后,MPN计数结果为对照组1100,Guo1组23,TM4组23,D29组600,RFP组673,INH组887;与对照组相比,Guo1组和TM4组菌量明显减少(P<0.01,P<0.01),D29组菌量减少不明显(P=0.05);与RFP组相比,Guo1组和TM4组菌量亦明显减少(P<0.05,P<0.05),D29组菌量减少不明显(P>0.05);Guo1组和TM4组菌量无差异。结论噬菌体TM4和Guo1能够裂解静止期结核菌,噬菌体D29不能裂解静止期结核菌,噬菌体TM4和Guo1裂解能力无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静止期结核菌 裂解 结核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支杆菌噬菌体Leo生物学特性及抗结核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江莉莎 邬亭亭 +3 位作者 刘平 张莉 姚义勇 郭述良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3-198,共6页
目的明确分支杆菌噬菌体Leo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抗结核作用,为"鸡尾酒疗法"筛选候选噬菌体。方法采用双层平板法制备噬菌体Leo,观察噬菌斑形态;电镜观察噬菌体颗粒形态;提取噬菌体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确定其核酸类型;以不同... 目的明确分支杆菌噬菌体Leo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抗结核作用,为"鸡尾酒疗法"筛选候选噬菌体。方法采用双层平板法制备噬菌体Leo,观察噬菌斑形态;电镜观察噬菌体颗粒形态;提取噬菌体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确定其核酸类型;以不同MOI扩增噬菌体Leo,确定最佳MOI及最低MOI;通过一步生长曲线,确定潜伏期及裂解量;采用终点滴定反浊法测定耻垢分支杆菌对噬菌体Leo的耐受突变率;检测噬菌体Leo对酒精、温度的耐受性及在不同pH下的裂解能力;通过体外杀结核分枝杆菌实验,明确噬菌体Leo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杀灭作用。结果 Leo噬菌斑圆形透明,边缘清晰,含对称的多面体头部,直径(70±3.0)nm,可弯曲的尾部,尾长(211±31.7)nm;其基因组能被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BglⅠ切开;最佳MOI为0.0 0001,最低MOI为0.0 001,潜伏期为150min,裂解量74,耐受突变率为10-7。Leo对温度、酒精敏感,在pH 7.4和pH 5.0时均能裂解宿主菌。Leo作用于结核分支杆菌72h后,Leo组菌量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结论分支杆菌噬菌体Leo属长尾噬菌体科,双链DNA噬菌体,能够杀灭结核分支杆菌,可作为"鸡尾酒疗法"的候选噬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杆菌噬菌体Leo 生物学特性 结核分支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疗法联合保守氧疗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谵妄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吴春利 毛维 +5 位作者 张巧娅 王璐 张露 文原 王艳萍 谢宇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光照疗法联合保守氧疗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谵妄的效果。方法将36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观察组各120例。对照1组给予光照强度为100 Lux的安慰光照,对照2组采用10000 Lux的LED治疗灯进行光照疗法,观察组... 目的探讨光照疗法联合保守氧疗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谵妄的效果。方法将36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观察组各120例。对照1组给予光照强度为100 Lux的安慰光照,对照2组采用10000 Lux的LED治疗灯进行光照疗法,观察组采用光照疗法联合保守氧疗。比较三组患者谵妄发生率、谵妄持续时间、谵妄药物干预、谵妄相关不良结局(非计划性拔管、ICU停留时间、ICU病死率)及睡眠障碍情况。结果对照1组、对照2组、观察组谵妄发生率分别为26.66%、28.57%、16.67%;三组谵妄持续时间及睡眠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最优。结论光照疗法联合保守氧疗能减少ICU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率、缩短谵妄持续时间,改善睡眠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谵妄 光照疗法 氧疗 睡眠障碍 非计划性拔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3例肌炎自身抗体阳性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倩 唐霜 +3 位作者 赵开娅 李欣 吴彭超 唐小葵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2-148,共7页
目的总结分析肌炎自身抗体阳性间质性肺疾病(ILD)的临床特点,评估肌炎自身抗体检测在ILD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63例结合肌炎自身抗体明确诊断ILD患者的病例资料,分为抗合... 目的总结分析肌炎自身抗体阳性间质性肺疾病(ILD)的临床特点,评估肌炎自身抗体检测在ILD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63例结合肌炎自身抗体明确诊断ILD患者的病例资料,分为抗合成酶综合征相关ILD(ASS-ILD)组(n=22)、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相关ILD(PM/DM-ILD)组(n=18)与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IPAF)组(n=23),分析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ASS-ILD组的雷诺现象、关节症状、技工手、抗ARS抗体阳性率高于IPAF组(P<0.0167)。ASS-ILD组的雷诺现象、咳嗽、呼吸困难、首发表现(呼吸系统症状)、抗ARS抗体阳性率高于PM/DM-ILD组,而发热、肌肉症状、首发表现(皮肤/肌肉症状)阳性率低于PM/DM-ILD组(P<0.0167)。PM/DM-ILD组的肌肉症状、皮肤症状、首发表现(皮肤/肌肉症状)、抗ARS抗体、抗MDA5抗体阳性率高于IPAF组,而首发表现(呼吸系统症状)阳性率低于IPAF组(P<0.0167)。63例患者胸部影像学特征以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表现为主,肺功能检查结果以弥散障碍及限制性通气障碍为主。87.3%的患者使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81.0%的患者转归为好转或稳定,19.0%的患者转归为进展恶化或死亡,三组患者转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D患者须重视肌炎自身抗体的筛查,其结果可辅助用于ILD的诊断、分类及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间质性 抗合成酶综合征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 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 肌炎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TM4复苏结核休眠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甘易玲 郭述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16,22,共5页
目的探索噬菌体TM4对结核休眠菌复苏的作用。方法采用密闭培养对数生长期结核菌构建休眠菌模型;采用药敏检测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电镜)观察作为模型检测方法;采用菌落计数和电镜观察作为复苏的检测指标。结果密闭培养180 d休眠菌模型构建... 目的探索噬菌体TM4对结核休眠菌复苏的作用。方法采用密闭培养对数生长期结核菌构建休眠菌模型;采用药敏检测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电镜)观察作为模型检测方法;采用菌落计数和电镜观察作为复苏的检测指标。结果密闭培养180 d休眠菌模型构建成功;培养3 d复苏促进因子(Rpf)E组管底菌量多于空白组和TM4组,培养8 d噬菌体TM4组管底菌量多于空白组,后续观察见TM4组和Rpf E组管底菌量均较前有所增加。混合液培养第1日时,空白组、TM4组和Rpf E组的菌落计数均为0;培养第6日时,菌落计数分别是0、0.7×102和2×104CFU/mL;培养第14日时,菌落计数分别是3.4×10、1.68×107和2.1×109CFU/mL。培养第17日时,电镜观察发现混合物TM4组有大量薄壁结核菌、部分厚壁结核休眠菌和结核菌细胞碎片,Rpf E组满视野薄壁的结核菌,空白组含大量厚壁的结核休眠菌和少数薄壁结核菌。结论噬菌体TM4能够复苏结核休眠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TM4 结核休眠菌 复苏 结核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钙黏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俊豪 陶韬 +3 位作者 陈虹 顾雪霜 彭单伊 张丽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 cadherin,VE-cadherin)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 factor,VEGF...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 cadherin,VE-cadherin)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 factor,VEG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2例NSCLC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V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其中34例用qRTPCR法检测mRNA的表达情况,并以VEGF为阳性参照。Western blot检测肺癌细胞株A549和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normal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NHBEC)中VE-cadherin的表达,以及干扰后各细胞株的表达情况。结果:72例NSCLC组织癌细胞和V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4%、52.8%,均明显高于对应癌旁正常组织肺泡上皮细胞0%和血管内皮细胞20.8%(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Ⅲ、Ⅳ期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VEGF在NSCLC组织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7%、62.5%,均显著高于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肺泡上皮细胞16.7%和血管内皮细胞29.2%(P<0.05)。经qRT-PCR分析,VE-cadherin mRNA在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5±0.87、0.70±0.57;VE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9±1.17、0.79±0.65(P<0.05)。两者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均呈正相关(P=0.001,P=0.008)。Western blot结果示在A549细胞株中可检测到VE-cadherin表达,但在NHBEC中不表达。siRNA可降低VE-cadherin在A549细胞株中的表达。结论:VE-cadherin可能在NSCLC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且可能与VEGF具有协同作用,siRNA可有效抑制VE-cadherin在肺癌细胞株A549中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内皮钙黏蛋白 血管生成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枝杆菌噬菌体DNAⅢ的遗传学信息及抗结核潜力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甘易玲 刘平 +1 位作者 邬亭亭 郭述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23-1327,1332,共6页
目的了解分枝杆菌噬菌体DNAⅢ的遗传学信息,初步探索其在抗结核治疗中的应用潜力。方法试剂盒提取噬菌体DNA,鸟枪法测序,Phred/Phrad/Consed软件包组装、拼接重叠群,PCR扩增连接重叠群缺口。通过DNAStar软件包中的EditSeq软件、Glimmer ... 目的了解分枝杆菌噬菌体DNAⅢ的遗传学信息,初步探索其在抗结核治疗中的应用潜力。方法试剂盒提取噬菌体DNA,鸟枪法测序,Phred/Phrad/Consed软件包组装、拼接重叠群,PCR扩增连接重叠群缺口。通过DNAStar软件包中的EditSeq软件、Glimmer 3.0基因预测软件、共线性分析及构建DNAⅢ的系统发育树等对DNAⅢ基因组的遗传学信息进行分析。检测DNAⅢ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并行体外抗结核菌实验。结果 DNAⅢ基因组是含39 520 bp的线性双链DNA,G+C含量是66.83%,不含tRNA和串联重复序列;DNAⅢ有60个基因,gene 32编码整合酶,但未发现编码阻遏蛋白的基因;DNAⅢ与Angel和BPs核苷酸序列相似度高,且具有清晰的共线性;与DNAⅢ关系最近的是Liefie。DNAⅢ对温度、乙醇及酸碱度均敏感;抗结核菌实验第1、2、3天的DNAⅢ组结核菌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NAⅢ是一株能有效杀灭结核菌的G簇烈性分枝杆菌噬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DNAⅢ 基因组 结核菌 抗结核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