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物钟对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精准诊疗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1
作者 杨凯 孙沫逸 +33 位作者 李龙江 唐瞻贵 郭伟 任国欣 张志伟 唐洪 张杰 孙志军 席庆 李春洁 黄欣 武和明 尚伟 孟箭 李吉辰 马洪 朱桂全 李一 李尧旭 何海涛 张富贵 章杰 赵丹 孙德平 吕晓强 陈丹 张福军 陈睿 李雅冬 张劲松 付小娟 项立 李受益 尹仕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6,共8页
研究表明,口腔黏膜细胞的生理稳态受到生物钟的调控,生物钟异常或紊乱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基于生物钟的研究将为口腔鳞癌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模式带来全新的认识。但目前的相关研究较少,人们对生物钟的理解和认识还很有限。鉴于... 研究表明,口腔黏膜细胞的生理稳态受到生物钟的调控,生物钟异常或紊乱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基于生物钟的研究将为口腔鳞癌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模式带来全新的认识。但目前的相关研究较少,人们对生物钟的理解和认识还很有限。鉴于作为医学研究第四维度的生物钟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我们组织相关专家在总结目前生物钟在人口腔鳞癌发生机制及精准诊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生物钟作用的科学原理和自身长期的研究经验,归纳推荐了生物钟对口腔颌面部鳞癌的发生机制及精准诊疗研究的共识意见,希望能为生物钟或昼夜节律在口腔颌面部鳞癌发生机制及精准诊疗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中提供参考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钟 昼夜节律 鳞状细胞癌 口腔 颌面部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言语障碍的评估和康复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小莹 孙沫逸 +22 位作者 郭伟 唐瞻贵 李龙江 任国欣 孙志军 尚伟 张杰 孟箭 李吉辰 杨凯 何悦 李春洁 秦力铮 李波 吴炜 梁秦龙 倪前伟 李建虎 杨向明 周小燕 杨帆 李家存 高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共11页
外科手术的进步使许多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但术后由于发音器官的缺损和组织瓣修复的代偿功能不足可能出现咀嚼、吞咽和言语障碍等问题。尤其是言语障碍,它使患者与他人沟通困难而感到孤立,不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 外科手术的进步使许多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但术后由于发音器官的缺损和组织瓣修复的代偿功能不足可能出现咀嚼、吞咽和言语障碍等问题。尤其是言语障碍,它使患者与他人沟通困难而感到孤立,不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和社会交往障碍。尽管手术及放化疗引起言语功能障碍导致的生活质量下降等相关问题已得到大家广泛关注,但目前国内外针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合并言语障碍的问题尚未形成标准化通用的评估方法和规范的康复治疗管理指南或共识。在前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患者言语障碍的特点及总结颌面肿瘤外科和康复领域专家的临床经验,回顾和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组织相关专家经共同讨论、修改,主要从言语障碍的评估和早期康复治疗管理的实施方案等核心内容方面达成共识,以期改善患者与言语相关的生活质量并提高口腔颌面肿瘤术后言语障碍的评估和康复治疗技术,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肿瘤 言语障碍 评估和康复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颌面外科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陈睿 李雯娟 +2 位作者 杨凯 陈丹 赵燕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60-1163,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化游离股前外侧皮瓣(free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修复口腔颌面外科组织缺损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间我科收治的39例因各种原因导致的颌面部缺损的患者,其中因1:3腔癌...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化游离股前外侧皮瓣(free 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修复口腔颌面外科组织缺损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间我科收治的39例因各种原因导致的颌面部缺损的患者,其中因1:3腔癌手术扩大切除后致缺损的患者35例,因面部巨大神经纤维瘤切除术后致缺损的患者1例,因外伤致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3例。术中均切取与受区大小相适应的皮瓣,部分皮瓣带有肌袖以填塞死腔,并将旋股动脉的降支与颌外动脉或甲状腺上动脉做端端吻合,将血管蒂部的伴行静脉与颈内静脉或颈外静脉做端侧吻合。观察移植后的皮瓣存活情况及受区功能重建的特点。结果:39例患者中36例皮瓣顺利成活,1例糖尿病患者术后15h出现静脉血管危象,经积极抢救皮瓣仍全部坏死;2例患者术后10~15h出现静脉危象,经抢救完全存活。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9.7个月,受区皮瓣表面积无缩小,皮下脂肪1/3~1/2吸收,供区组织线性瘢痕,无明显畸形,腿部活动正常。结论:血管化游离ALTF具有切取简单易学、可塑性强、受区外形及功能满意、供区组织量丰富、血管位置恒定及血管蒂长、供区外形及功能影响小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修复性外科 口腔癌 颌面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吞咽障碍的评估和康复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小莹 孙沫逸 +31 位作者 郭伟 廖贵清 唐瞻贵 李龙江 冉伟 任国欣 孙志军 孟箭 刘绍严 尚伟 张杰 何悦 李春洁 杨凯 龚忠诚 李吉辰 席庆 李刚 韩冰 陈彦平 常群安 吴亚东 麦华明 章杰 冷卫东 夏凌云 吴炜 杨向明 张春谊 杨帆 王艳平 曹田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4,共10页
手术治疗是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吞咽障碍是患者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吞咽障碍不但可导致误吸、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后果,还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和社会交往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国内针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合并吞... 手术治疗是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吞咽障碍是患者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吞咽障碍不但可导致误吸、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后果,还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和社会交往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国内针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合并吞咽障碍的问题尚缺乏一个系统的评估和康复治疗管理方案。在前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口腔颌面肿瘤患者术后吞咽障碍的特点及总结颌面肿瘤外科和康复领域专家的临床经验,回顾和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组织相关专家经共同讨论,从吞咽障碍的筛查、评估和康复治疗管理的实施方案等核心内容方面达成共识,以期为临床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肿瘤 吞咽障碍 康复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颈淋巴清扫术后肩臂综合征的评估与康复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家存 孙沫逸 +31 位作者 任皎洁 郭伟 李龙江 唐瞻贵 任国欣 孙志军 孟箭 尚伟 刘绍严 张杰 李吉辰 何悦 李春洁 杨凯 龚忠诚 席庆 韩冰 麦华明 陈彦平 章杰 吴亚东 李超 安常明 孙传政 袁华 杨帆 袁海光 吴丹冬 范帅 李飞 徐超 魏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7-607,共11页
颈淋巴清扫术(ND)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尽管颈清术式在不断改良,但术中因剥离、牵拉等损伤副神经、肌肉、肌膜、筋膜及韧带引起的肩臂综合征(SS),仍是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加之放疗的影响,不仅会导致患者肩颈及手臂... 颈淋巴清扫术(ND)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尽管颈清术式在不断改良,但术中因剥离、牵拉等损伤副神经、肌肉、肌膜、筋膜及韧带引起的肩臂综合征(SS),仍是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加之放疗的影响,不仅会导致患者肩颈及手臂疼痛、僵硬、麻木、活动受限等功能障碍,更会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目前,国内外针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颈清术后SS的问题尚缺乏一个系统评估和康复管理方案。基于前期临床实践基础以及当前可获得的最佳证据,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邀请颌面肿瘤外科和康复领域的专家根据相关临床经验共同讨论、修改,从SS的病因、评估、诊断与鉴别诊断、康复策略及预防等方面达成共识,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肿瘤 颈淋巴清扫术 肩臂综合征 康复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外科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评估与预防专家共识 被引量:14
6
作者 孙沫逸 郭伟 +23 位作者 冉炜 唐瞻贵 李龙江 孙志军 孟箭 任国欣 廖贵清 郑家伟 尚伟 张东升 杨凯 龚忠诚 武和明 席庆 谢卫红 孔琳 王月红 魏建华 杨耀武 吴炜 侯锐 牛芳桥 张春谊 杨霞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3-302,共10页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临床常见病,其在口腔颌面外科围手术期发病率较低,但危害极大。临床上关于VTE评估的评分量表很多,且相关预防的指南也很多,但目前国内外对于口腔颌面外科围手术期VTE评估的评分量表以及相关预防的指南尚无明确规...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临床常见病,其在口腔颌面外科围手术期发病率较低,但危害极大。临床上关于VTE评估的评分量表很多,且相关预防的指南也很多,但目前国内外对于口腔颌面外科围手术期VTE评估的评分量表以及相关预防的指南尚无明确规范。为了尽量减少该疾病的发生,我们结合相关专家的经验,制定了本专家共识,对VTE的病因及临床表现、口腔颌面外科患者VTE的危险因素、评分量表以及预防措施进行阐述,制定了改良Caprini评分量表(口腔颌面外科试用版)、口腔颌面外科患者VTE的临床诊断流程图以及术后VTE预防流程图的建议方案,供临床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评估与预防 口腔颌面外科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整合诊治专家共识
7
作者 孙沫逸 何宗轩 +31 位作者 徐豪越 李小莹 张杰 陆海军 展晓红 郝大鹏 白石柱 郭伟 唐瞻贵 任国欣 孟箭 孙志军 李吉辰 何悦 李春洁 秦力铮 杨凯 席庆 孔琳 韩冰 卜令学 冯元勇 宋凯 韩红钰 李洁莹 倪前伟 李昀 柴娟 杨小琛 胡漫 徐名金 尚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7-449,共13页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原发于口腔黏膜鳞状上皮的恶性病变,占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80%以上,其主要致病因素包括烟草使用、酗酒及咀嚼槟榔等,在我国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国民健康。OSCC具有较高的局部侵袭性,早期诊断对改善预...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原发于口腔黏膜鳞状上皮的恶性病变,占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80%以上,其主要致病因素包括烟草使用、酗酒及咀嚼槟榔等,在我国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国民健康。OSCC具有较高的局部侵袭性,早期诊断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其诊疗涉及口腔颌面外科、头颈外科、肿瘤放疗科、肿瘤内科、修复重建科、影像科、病理科及营养支持团队等多学科紧密协作。鉴于口腔鳞癌疾病负担加重及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快速发展,专家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经充分讨论形成以“防筛诊治康”为核心,覆盖口腔鳞癌患者全病程管理的整合诊治共识,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规范化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多学科 整合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陈丹 杨凯 +4 位作者 陈睿 张福军 赵丹 张劲松 李雅冬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5-126,共2页
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常会有软组织的缺损,尤其是恶性肿瘤根治术后常会导致较大面积的组织缺损.对患者的容貌、言语及进食等功能造成严重影响,降低其生存质量。所以,同期行皮瓣修复以恢复术区的解剖形态及功能尤为重要。本文对我... 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常会有软组织的缺损,尤其是恶性肿瘤根治术后常会导致较大面积的组织缺损.对患者的容貌、言语及进食等功能造成严重影响,降低其生存质量。所以,同期行皮瓣修复以恢复术区的解剖形态及功能尤为重要。本文对我科23例采用股前外侧(anferolateral thigh,ALT)皮瓣同期修复口腔颌而部肿瘤术后缺损的患者进行分析总结,探讨ALT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和经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肿瘤 股前外侧皮瓣 组织缺损修复 肿瘤术后 切除术后 根治术后 恶性肿瘤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妥珠单克隆抗体注射液治疗口腔颌面-头颈部鳞癌专家共识 被引量:7
9
作者 郭伟 孙沫逸 +14 位作者 冉炜 唐瞻贵 李龙江 孙志军 孟箭 郑家伟 尚伟 杨凯 龚忠诚 武和明 席庆 谢卫红 孔琳 鞠侯雨 任国欣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5-450,共6页
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病率位居人类恶性肿瘤的第6位,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到局部晚期阶段,经过手术、放化疗后仍有很高比例的患者会发生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针对复发和/或转移性口腔颌面-头颈部鳞癌患者,以EGFR靶向治疗药物为基... 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病率位居人类恶性肿瘤的第6位,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到局部晚期阶段,经过手术、放化疗后仍有很高比例的患者会发生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针对复发和/或转移性口腔颌面-头颈部鳞癌患者,以EGFR靶向治疗药物为基础的靶向化疗是目前一线治疗常规应用方案。国际上已批准的治疗头颈部肿瘤的靶向药物有尼妥珠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以下简称单抗)和西妥昔单抗,目前西妥昔单抗的指南很多,而尼妥珠单抗在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应用尚无明确规范。本文结合文献及相关专家的经验,制定专家共识,对尼妥珠单抗的抗肿瘤机制以及目前临床应用情况进行阐述,制定了尼妥珠单抗治疗口腔颌面-头颈部鳞癌的建议方案,供临床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妥珠单克隆抗体 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 靶向治疗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钟在口腔医学研究中合理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凯 孙沫逸 +27 位作者 李龙江 唐瞻贵 任国欣 郭伟 祝颂松 郑家伟 张杰 孙志军 任杰 郑佳雯 吕晓强 唐洪 陈丹 席庆 黄欣 武和明 马洪 尚伟 孟箭 李吉辰 李春洁 李一 赵宁波 谭雪梅 杨轶昕 吴亚东 尹仕琳 张志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460,共6页
机体生物钟(也称昼夜节律)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体能适者生存在地球自转环境中的基础。昼夜节律是生命活动最基本的调控机制,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生化稳态、疾病发生及治疗中均扮演关键角色。研究表明,生物钟在口腔组织发育生长、口腔疾病发... 机体生物钟(也称昼夜节律)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体能适者生存在地球自转环境中的基础。昼夜节律是生命活动最基本的调控机制,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生化稳态、疾病发生及治疗中均扮演关键角色。研究表明,生物钟在口腔组织发育生长、口腔疾病发生及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目前还没有包括口腔医学在内的生物钟研究方法的指导性文献,研究者主要基于已发表的参考文献进行探讨,致使口腔医学中有关生物钟的研究方法存在争议,如何合理应用昼夜节律的研究方法还存在诸多困惑。该共识在总结生物钟的作用特点以及分析目前生物钟在口腔医学研究中不足的基础上,组织相关专家归纳推荐了生物钟在口腔医学研究中合理实施的10条原则,为生物钟在口腔医学研究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钟 昼夜节律 口腔医学 医学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修复膜预防腮腺肿瘤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11
作者 喻秀丽 杨凯 +3 位作者 项立 陈丹 张福军 李雅冬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759-1761,共3页
目的:评价在腮腺肿瘤切除术中植入口腔修复膜对味觉出汗综合征的预防效果。方法:107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59例实验组患者在腮腺浅叶摘除术后植入口腔修复膜,48例对照组按常规处理未用口腔修复膜。术后5~11个月,... 目的:评价在腮腺肿瘤切除术中植入口腔修复膜对味觉出汗综合征的预防效果。方法:107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59例实验组患者在腮腺浅叶摘除术后植入口腔修复膜,48例对照组按常规处理未用口腔修复膜。术后5~11个月,所有患者均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和碘-淀粉试验对味觉出汗综合征分别进行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味觉出汗综合征的主观评价发生率分别为3.4%(2/59)、39.6%(19/48)(P<0.05);客观评价发生率分别为8.5%(5/59)、62.5%(30/48)(P<0.05)。结论:口腔修复膜植入是预防腮腺肿瘤术后发生味觉出汗综合征简单易行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肿瘤 味觉出汗综合征 手术 口腔修复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葫芦素BE聚乳酸纳米微粒对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灶靶向治疗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杨凯 温玉明 +1 位作者 王昌美 郑刚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47-450,共4页
目的 评价平均粒径 85nm的抗癌葫芦素BE聚乳酸纳米微粒 (CuBE_PLA_NP)口腔癌周黏膜下注射对颈淋巴结转移灶的靶向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2 6例口腔鳞癌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CuBE_PLA_NP于术前 2、12、2 4、4 8、72、96、12 ... 目的 评价平均粒径 85nm的抗癌葫芦素BE聚乳酸纳米微粒 (CuBE_PLA_NP)口腔癌周黏膜下注射对颈淋巴结转移灶的靶向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2 6例口腔鳞癌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CuBE_PLA_NP于术前 2、12、2 4、4 8、72、96、12 0、14 4、16 8、192h和对照组于术前 2、12、2 4h用葫芦素BE (CuBE)行癌周黏膜下注射。然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两组患者各时间点颈淋巴结内和血中药物浓度 ,并用光镜和电镜观察颈淋巴结转移灶内癌细胞的坏死情况。结果  (1)实验组各时间点颈淋巴结中药物浓度远远高于对照组 ,且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 (2 )实验组各时间点血中药物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3)实验组颈淋巴结内可见明显的癌细胞坏死、变性 ,而对照组颈淋巴结内无癌细胞变性、坏死。结论 平均粒径为 85nm的CuBE_PLA_NP对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灶具有良好的靶向性 ,达到了提高颈淋巴结转移灶内药物浓度和延长药物持续时间 ,提高了疗效 ,同时降低了药物的全身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素BE聚乳酸纳米微粒 口腔癌 颈淋巴结转移灶 靶向治疗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葫芦素BE聚乳酸纳米微粒对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灶的靶向性评价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凯 温玉明 +1 位作者 王昌美 郑刚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77-480,共4页
目的 探讨平均粒径为 85nm的葫芦素BE聚乳酸纳米微粒 (CuBE_PLA_NP)对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灶的靶向性及靶向程度。方法 用高颈淋巴结转移癌株U1 4建立昆明小鼠颊癌颈淋巴结转移模型 ,用CuBE_PLA_NP和葫芦素BE(CuBE)分别行癌周黏膜下注... 目的 探讨平均粒径为 85nm的葫芦素BE聚乳酸纳米微粒 (CuBE_PLA_NP)对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灶的靶向性及靶向程度。方法 用高颈淋巴结转移癌株U1 4建立昆明小鼠颊癌颈淋巴结转移模型 ,用CuBE_PLA_NP和葫芦素BE(CuBE)分别行癌周黏膜下注射 ,注射后在 15个不同时间点处死动物 ,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血、心、肝、脾、肺、肾和颈淋巴结在不同时间点的药物浓度 ,用靶向指数、选择性指数、靶向效率、相对靶向效率和药物峰浓度比来全面评价CuBE_PLA_NP的颈淋巴结靶向性。结果 ①CuBE_PLA_NP组各时间点颈淋巴结内药物浓度远高于CuBE组 ,且药物持续作用时间明显长于CuBE组 ;②CuBE_PLA_NP组药物对颈淋巴结转移灶的 5个靶向指标值均显著高于CuBE组 ;③CuBE_PLA_NP组各时间点血、心、肝、脾、肺、肾中药物浓度显著低于CuBE组。结论 平均粒径为 85nm的CuBE_PLA_NP对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灶具有良好的靶向性 ,既提高颈淋巴结转移灶内药物浓度和延长药物持续作用时间 ,同时也降低了血、心、肝、脾、肺、肾中药物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素BE聚乳酸纳米微粒 口腔癌 颈淋巴结 转移灶 靶向性 评价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钟基因Per1对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和体内成瘤的影响及机理 被引量:11
14
作者 付小娟 杨凯 +2 位作者 李晗雪 赵钦 陈丹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5-261,共7页
目的探讨生物钟基因Per1对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以及对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SCC15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和体内成瘤的影响。方法构建3组针对Per1 RNA的短发夹RNA(sh RNA)慢病毒重组质粒,转染SCC15细胞,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 目的探讨生物钟基因Per1对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以及对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SCC15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和体内成瘤的影响。方法构建3组针对Per1 RNA的短发夹RNA(sh RNA)慢病毒重组质粒,转染SCC15细胞,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检测筛选RNA干扰作用最强组为实验组,对照组(Control-sh RNA)为对任何基因均无干扰效应的sh RNA序列的质粒,空白组为未做任何处理的SCC15细胞。用q 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细胞周期相关基因Per1、p53、Cyclin D1、Cyclin E、Cyclin A2、Cyclin B1、CDK1、CDK2、CDK4、CDK6、p16、p21、Wee1、cdc25、E2F、Rb1 mRNA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分布;将实验组和空白组细胞分别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观察成瘤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3组Per1-sh RNA慢病毒质粒,通过q RT-PCR和Western blot证明Per1-sh RNA-Ⅰ组沉默效果最佳,作为实验组。Per1-sh RNA-Ⅰ组中Cyclin D1、Cyclin E、Cyclin B1、CDK1和Wee1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Control-sh RNA组和SCC15组(P<0.05),p53、Cyclin A2、p16、p21和cdc25 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Control-sh RNA组和SCC15组中各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无差异(P>0.05)。CDK2、CDK4、CDK6、E2F和Rb1 mRNA的表达水平在3组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Per1-sh RNA-Ⅰ组中细胞增殖指数高于Control-sh RNA组和SCC15组(P<0.05),凋亡指数降低(P<0.05),S期的细胞数降低(P<0.05),G2/M期的细胞数增加(P<0.05)。Control-sh RNA组和SCC15组细胞的增殖指数和凋亡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Per1-sh RNA-Ⅰ组细胞体内成瘤能力显著增强(P<0.05)。结论生物钟基因Perl是重要的抑癌基因,Perl能调控下游众多的细胞周期基因,其表达变化影响细胞周期进程、增殖和凋亡的平衡失调及体内成瘤能力,对Per1深入研究有可能进一步明确癌症的发生发展机制,为癌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有效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钟 PER1 细胞周期 基因 口腔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腔鳞癌细胞系对淋巴靶向葫芦素BE聚乳酸纳米微粒的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杨凯 王昌美 +3 位作者 温玉明 李龙江 王晓毅 陈绍维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3-295,共3页
目的 :探讨人口腔鳞癌细胞系 (Tca8113和BcaCD885 )对颈淋巴结靶向性葫芦素BE聚乳酸纳米微粒 (CuBE_PLA_NP)的敏感性。方法 :用四唑盐显色法 (MTT法 )检测用不同剂量的CuBE_PLA_NP和CuBE在 1~ 8d内 8个时间点对Tca8113和BcaCD885的抗... 目的 :探讨人口腔鳞癌细胞系 (Tca8113和BcaCD885 )对颈淋巴结靶向性葫芦素BE聚乳酸纳米微粒 (CuBE_PLA_NP)的敏感性。方法 :用四唑盐显色法 (MTT法 )检测用不同剂量的CuBE_PLA_NP和CuBE在 1~ 8d内 8个时间点对Tca8113和BcaCD885的抗癌活性 ,计算出 2种药物在 8个时间点对 2种癌细胞的抑癌率和药物的半数抑癌率浓度。结果 :CuBE_PLA_NP和CuBE对Tca8113和BcaCD885均有强的杀伤作用 ,其杀伤效应均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结论 :经改型后的淋巴靶向CuBE_PLA_NP没有降低CuBE成份的抗癌活性 ,同时 ,由于CuBE_PLA_NP具有淋巴靶向性 ,更有利于杀灭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灶内的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性研究 葫芦素BE 聚乳酸 钠米微粒 口腔癌 颈淋巴结转移 靶向化疗 四唑盐显色法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形顺铂聚乳酸纳米微粒对口腔鳞癌原发灶的靶向性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凯 陈绍维 +1 位作者 陈睿 温玉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5-448,共4页
目的研究隐形顺铂聚乳酸纳米微粒(CDDP-PLA-PEG-NP)的物理特性及对口腔鳞癌原发灶的靶向性.方法用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CDDP-PLA-PEG-NP;建立地鼠口腔颊鳞癌模型,并随机将64只动物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只.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静脉注... 目的研究隐形顺铂聚乳酸纳米微粒(CDDP-PLA-PEG-NP)的物理特性及对口腔鳞癌原发灶的靶向性.方法用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CDDP-PLA-PEG-NP;建立地鼠口腔颊鳞癌模型,并随机将64只动物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只.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静脉注射CDDP-PLA-PEG-NP(6.6 mg/kg)和CDDP(1 mg/kg),每组于给药后0.083、0.5、1、2、4、6、12、24 h各处死4只动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两组各时间点血浆和癌组织中药物浓度,求出CDDP-PLA-PEG-NP对口腔鳞癌原发灶的靶向指数、选择性指数和口腔鳞癌原发灶对CDDP-PLA-PEG-NP的相对摄取率.结果 CDDP-PLA-PEG-NP的平均粒径为(143.2±1.8)nm,粒径分布范围为103.5 ~175.8 nm,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15.2±0.9)%、(89.0±0.8)%;在8个时间点的靶向指数和选择性指数均远大于1,口腔癌组织对CDDP-PLA-PEG-NP的摄取量是CDDP的10.36倍.结论 CDDP-PLA-PEG-NP在动物体内对口腔鳞癌原发灶具有良好的靶向性,是具有发展前途的口腔癌纳米靶向给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 纳米粒 顺铂 聚乙二醇 聚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癌时辰化疗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杨凯 陈睿 喻秀丽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9-391,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卡铂(CBP)联合5-氟脲嘧啶(5-Fu)对口腔鳞癌患者行时辰化疗与常规化疗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2002-03~2004-04收治的以卡铂联合5-Fu行化疗的T3、T4口腔鳞癌患者73 例,随机分为时辰化疗组37 例和常规化疗组36 例,比较化疗2... 目的:分析比较卡铂(CBP)联合5-氟脲嘧啶(5-Fu)对口腔鳞癌患者行时辰化疗与常规化疗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2002-03~2004-04收治的以卡铂联合5-Fu行化疗的T3、T4口腔鳞癌患者73 例,随机分为时辰化疗组37 例和常规化疗组36 例,比较化疗2 个疗程后2 组的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时辰化疗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常规化疗组,其有效率分别为75.68﹪、52.78﹪(P<0.05);时辰化疗组的毒副作用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化疗组,毒副作用发生率分别为24.32﹪、58.33﹪(P<0.05).结论:卡铂联合5-Fu化疗方案对口腔鳞癌患者行时辰化疗能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且方法简单易行,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辰化疗 新辅助化疗 卡铂 氟脲嘧啶 口腔 鳞状细胞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沙利铂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时辰治疗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宁波 杨凯 +3 位作者 唐洪 赵春蓉 陈丹 陈睿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比较奥沙利铂(L-OHP)在昼夜4个不同时间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并分析其昼夜生物节律特征。方法将75只裸鼠置于12 h光照/12 h黑暗交替的环境中,将人颊鳞状细胞癌BcaCD885细胞注入裸鼠颊部建立口腔颊鳞状细胞癌模... 目的比较奥沙利铂(L-OHP)在昼夜4个不同时间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并分析其昼夜生物节律特征。方法将75只裸鼠置于12 h光照/12 h黑暗交替的环境中,将人颊鳞状细胞癌BcaCD885细胞注入裸鼠颊部建立口腔颊鳞状细胞癌模型,3周成瘤后随机分为5组(4个实验组,1个对照组),每组15只。4个实验组分别在24 h内的4个不同时间点,即灯亮后4、10、16、22 h(4 HALO、10 HALO、16 HALO、22 HALO)分别静脉注射L-OHP(17 mg.kg-)1,对照组静脉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给药后观察比较各组的疗效(抑瘤率和生存时间)、不良反应(体重、白细胞计数和肛周肿胀)情况,并用余弦分析法检验疗效和不良反应是否具有昼夜节律性。结果在4、16和22 HALO时间注射L-OHP均获得较好的抑瘤率,但只有在16和22 HALO两个时间给药显著延长了荷瘤鼠的生存时间;在16和22 HALO时间给药,荷瘤鼠的不良反应显著小于4和10 HALO给药;余弦分析表明不同给药时间对小鼠的生存时间、体重和白细胞计数的改变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特征,其中14.88 HALO注射L-OHP荷瘤鼠的生存时间最长。结论用L-OHP对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化疗应考虑时间因素,以增效减毒、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辰治疗 鳞状细胞 口腔癌 疗效 不良反应 昼夜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和P-糖蛋白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对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凯 陈睿 +2 位作者 孙德平 张国栋 梅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8期931-933,1015,共4页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前后P-糖蛋白(P-glycoprotein,P-pg)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ultiple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1,MRP1)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化疗敏感性和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106例口腔...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前后P-糖蛋白(P-glycoprotein,P-pg)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ultiple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1,MRP1)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化疗敏感性和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106例口腔鳞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P-pg和MRP1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其表达水平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1)化疗后口腔鳞癌组织中P-pg阳性表达率为74.53%,显著高于化疗前41.51%(P﹤0.05);化疗前P-pg表达阴性患者有效率为56.45%,显著高于P-pg表达阳性患者的有效率34.09%(P﹤0.05);P-pg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但与临床分期和是否有颈淋巴结转移不相关(P﹥0.05);(2)MRP1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在化疗前后分别为49.06%、57.55%,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前MRP1表达阴性患者和阳性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50.00%、44.23%,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MRP1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颈淋巴结转移均不相关(P﹥0.05)。结论:P-pg和MRP1在口腔鳞癌组织中均有较高的表达水平,但只有P-pg的表达水平与新辅助化疗疗效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认为P-pg的表达水平可作为预测口腔鳞癌对化疗敏感性的分子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辅助化疗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P-糖蛋白 口腔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钟基因Per2和肿瘤相关钟控基因在金黄地鼠口腔颊黏膜癌变不同阶段的昼夜节律改变 被引量:4
20
作者 叶华 杨凯 +3 位作者 谭雪梅 赵丹 吕晓强 王青青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3-518,共6页
目的探讨钟基因Per2和钟控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Ki67、c-Myc和P53在颊黏膜癌变不同阶段的昼夜节律变化规律以及与癌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90只叙利亚金黄地鼠置于12 h光照和12 h黑暗交替环境中饲养,用二甲基苯并蒽(DMBA)涂抹... 目的探讨钟基因Per2和钟控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Ki67、c-Myc和P53在颊黏膜癌变不同阶段的昼夜节律变化规律以及与癌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90只叙利亚金黄地鼠置于12 h光照和12 h黑暗交替环境中饲养,用二甲基苯并蒽(DMBA)涂抹颊黏膜建立金黄地鼠颊癌模型,分别在DMBA涂抹前,涂抹6周和14周后的24 h内的6个不同时间点处死动物,获取正常颊黏膜、癌前病变和癌症3个不同阶段昼夜6个不同时间的组织。经病理学检查确认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时间点Per2、VEGF、Ki67、c-Myc和P53 m RNA的相对表达量,并行余弦分析,以中值、振幅和峰值位相时为指标反映各基因表达的昼夜节律特征。结果 Per2、VEGF、P53和c-Myc m RNA在癌变3个阶段的表达均具有昼夜节律性(P<0.05),而Ki67 m RNA仅在正常黏膜和癌前病变阶段的表达具有昼夜节律性(P<0.05)。Per2和P53 m RNA表达的中值随着癌症的发展而降低(P<0.05),VEGF、c-Myc和Ki67 m RNA表达的中值随着癌症的发展而上升(P<0.05);P53 m RNA的振幅随着癌症的发展而降低(P<0.05),Per2、VEGF、Ki67和c-Myc m RNA的振幅在癌前病变和癌症阶段均高于正常组(P<0.05);在癌前病变阶段,Per2、VEGF和c-Myc m RNA的峰值位相时较正常组提前,而Ki67和P53 m RNA的峰值位相时较正常组滞后。结论随着癌症的发生和发展,钟基因Per2和肿瘤相关钟控基因VEGF、Ki67、c-Myc、P53表达的昼夜节律特征发生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基因Per2 钟控基因 昼夜节律 口腔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