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2年重庆市细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15
1
作者 牛司强 阳苹 张莉萍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38-343,共6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主要医院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方法重庆市34所医院(包括一所儿童医院)临床分离菌采用MIC法及K-B法按统一方案进行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按CLSI 2012年版标准判断。结果 2012年1月至12月共收集重庆... 目的了解重庆市主要医院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方法重庆市34所医院(包括一所儿童医院)临床分离菌采用MIC法及K-B法按统一方案进行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按CLSI 2012年版标准判断。结果 2012年1月至12月共收集重庆市临床分离菌共4963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6.6%,革兰阴性菌占73.4%。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和MRCNS)分别为26.9%和72.2%。葡萄球菌属中甲氧西林耐药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其他测试药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未发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对多数测试药物的耐药率低于屎肠球菌,两者中均有少数万古霉素耐药株和利奈唑胺耐药株。非脑膜炎肺炎链球菌PISP和PRSP比例较高,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株分别为59.9%和30.9%。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总耐药率小于1.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20.2%和18.2%,鲍曼不动杆菌对两者的耐药率分别为52.1%和48.3%。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增加明显。结论细菌耐药性严重,尤其是多重耐药菌对临床构成严重威胁。合理选用抗菌药,加强感染控制措施是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性监测 细菌药物敏感试验 多重耐药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大型教学医院2013—2015年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20
2
作者 王詝 孙珊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86-591,共6页
目的对2013—2015年我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临床送检标本进行常规分离培养,采用法国Bio Mérieux Vitek2 Compact系统和Vitek MS进行菌株鉴定... 目的对2013—2015年我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临床送检标本进行常规分离培养,采用法国Bio Mérieux Vitek2 Compact系统和Vitek MS进行菌株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Vitek2 compact或者K-B法,用WHONET 5.6软件对药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5年我院共分离2092株铜绿假单胞菌非重复菌株,每年均占所有分离菌株的10%左右,其中1230株来源于痰标本,占58.8%,其次为分泌物364株(17.4%)和尿224株(10.7%)。病区来源最高为呼吸病房,占17.0%,其次为重症医学科(12.3%)和神经外科(8.5%)。其中,黏液性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每年依次为7.6%、9.4%和10.0%,呈逐年增加趋势。所有铜绿假单胞菌对常规测定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3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高(25.4%),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9.0%),但是近3年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有所增加,逐年分别为10.7%、12.1%和13.1%。并且统计耐药性变迁时发现近3年美罗培南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16μg/m L的铜绿假单胞菌比例逐年增高(9.0%、13.2%和14.1%),环丙沙星MIC为4μg/m L的铜绿假单胞菌比例却逐年降低(20.1%、14.3%和13.6%)。结论我院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近3年都比较稳定,但多重耐药菌分离率有增加趋势,特别是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逐年增加更应引起临床重视。掌握我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变迁,可以为临床提供资料,更好地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菌体液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吡肟耐药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孙继德 付双双 +2 位作者 黄世峰 徐绣宇 张莉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2030-2033,共4页
目的探讨无菌体液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吡肟耐药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间医院在无菌体液中分离的288株大肠埃希菌,对患者病例做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病例组为96株头孢吡肟耐药菌株,对照组为192株头孢吡肟敏感菌株。Log... 目的探讨无菌体液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吡肟耐药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间医院在无菌体液中分离的288株大肠埃希菌,对患者病例做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病例组为96株头孢吡肟耐药菌株,对照组为192株头孢吡肟敏感菌株。Logistic回归模型被用来分析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吡肟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为33.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先前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头孢菌素)、男性、先前住院天数≥10 d、机械通气、引流管、导尿管和静脉置管等是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吡肟耐药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产ESBLs、先前使用抗生素、先前住院天数≥10 d和男性是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有上述危险因素存在的患者,尤其是男性,应尽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侵入性操作,慎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以减少头孢吡肟耐药菌株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吡肟 大肠埃希菌 耐药 危险因素 无菌体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化抑制因子1在乙型肝炎病毒复制、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4
作者 陆小琴 杜锐 +1 位作者 赵玉强 牛司强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0-96,共7页
目的探讨分化抑制因子1(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 1,Id1)在乙型肝炎病毒复制、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使用RNA干扰技术将HepG2.2.15肝癌细胞株的Id1基因沉默,作为siRNA-Id1组;设计无关序列作为siRNA-Control组;使... 目的探讨分化抑制因子1(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 1,Id1)在乙型肝炎病毒复制、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使用RNA干扰技术将HepG2.2.15肝癌细胞株的Id1基因沉默,作为siRNA-Id1组;设计无关序列作为siRNA-Control组;使用Pifithrin-α抑制siRNA-Id1细胞中p53的表达,作为siRNA-Id1+Pifithrin-α组;将HepG2.2.15肝癌细胞作为Control组。依次使用qRT-PCR、Western blot、ELISA、MTT、流式细胞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结果siRNA-Id1组细胞中I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低于siRNA-Control组(P<0.05)。与siRNA-Control组相比较,siRNA-Id1组细胞中HBx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降低(P<0.05),上清液中HBs Ag和HBeAg的含量降低(P<0.05),细胞增殖缓慢(P<0.05),早期细胞凋亡比例和晚期细胞凋亡比例升高(P<0.05),细胞中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量升高(P<0.05),而Bc L-2蛋白的表达量降低(P<0.05)。Pifithrin-α可不同程度的抑制Id1基因沉默后的上述生物学效应(P<0.05)。结论RNA干扰Id1可以降低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p53的过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抑制因子1 乙型肝炎病毒 肝细胞癌 小分子干扰RNA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SBA-ELISA检测曲霉菌方法的建立及在侵袭性曲霉病诊断中的应用评价
5
作者 杜丽 夏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2-146,共5页
目的:建立基于核酸序列依赖扩增的酶联免疫(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of nucleic acid sequence-based amplification,NASBA-ELISA)法用于侵袭性曲霉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IA)的诊断,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将核酸序列... 目的:建立基于核酸序列依赖扩增的酶联免疫(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of nucleic acid sequence-based amplification,NASBA-ELISA)法用于侵袭性曲霉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IA)的诊断,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将核酸序列依赖扩增技术(nucleic acid sequence-based amplification,NASBA)方法和高灵敏度的地高辛检测系统相结合,采用地高辛标记NASBA恒温扩增曲霉菌特异性18s RNA基因片段,用生物素标记的DNA探针在链酶亲和素包被的微孔板孔中杂交捕获地高辛标记的NASBA扩增产物,最后加入碱性磷酸酶标记的地高辛抗体和底物进行酶标显色,应用此法分别对梯度数量的曲霉菌孢子和其他临床常见菌株进行检测以评价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并通过对82例临床标本(32例阳性,50例阴性)的检测分析其临床诊断效能。结果:将含有梯度数量的曲霉菌孢子的样本提取总RNA后进行NASBA-ELISA检测,结果表明光密度值与霉菌孢子量对数存在线性相关关系(y=0.278x+0.119,R2=0.887),该方法的灵敏度可达1个孢子;对照菌株(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和曲霉菌提取RNA后进行检测,结果仅曲霉菌的吸光度(absorbance,A)值大于设定的阈值(6个随机阴性标本的平均A值+3倍标准差)呈阳性;对82例临床标本进行NASBA-ELISA检测,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6%、80.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59(95%CI=0.644~0.874)。结论:NASBA-ELISA方法检测曲霉菌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的特点,适合常规实验室开展,为侵袭性曲霉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条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SBA—ELISA 侵袭性曲霉病:曲霉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34诱导肺成纤维细胞IL-6、IL-8表达机制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吴夏楠 罗艳 +1 位作者 邹鳞 赖晓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05-410,共6页
目的:探究IL-34诱导肺成纤维细胞IL-6、IL-8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原代人肺成纤维细胞,给予外源性重组IL-34刺激,检测IL-6、IL-8 mRNA和蛋白的变化及MAPK、PI3K-Akt、JAK等信号通路的活化;MAPK、PI3K-Akt、JAK等信号分子抑制剂... 目的:探究IL-34诱导肺成纤维细胞IL-6、IL-8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原代人肺成纤维细胞,给予外源性重组IL-34刺激,检测IL-6、IL-8 mRNA和蛋白的变化及MAPK、PI3K-Akt、JAK等信号通路的活化;MAPK、PI3K-Akt、JAK等信号分子抑制剂预处理细胞,观察IL-34刺激IL-6、IL-8 mRNA和蛋白的变化。结果:IL-34可以诱导肺成纤维细胞中IL-6、IL-8表达上调及MAPK、PI3K-Akt、JAK、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特异性信号分子抑制剂可以逆转IL-34诱导肺成纤维细胞中IL-6、IL-8 mRNA和蛋白表达的升高。结论:IL-34可以诱导肺成纤维细胞中IL-6、IL-8表达上调,MAPK、PI3K-Akt、JAK、NF-κB等多种信号通路参与了IL-34诱导IL-6、IL-8表达的信号转导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34 炎症 肺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人SNX3改变SW620结直肠腺癌细胞的形态 被引量:2
7
作者 杨伟 潘逼然 +3 位作者 张彤彤 王战豪 张莉萍 郭元彪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57-1061,共5页
目的通过过表达人分选连接蛋白3基因(h SNX3),以探讨h SNX3对结直肠腺癌细胞形态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运用基因重组技术将h SNX3基因连接到含有GFP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 EZ-Lv201(p EZ-SV40-e GFP-IRES-Puro)中,构建慢病毒载体p EZ-h SNX... 目的通过过表达人分选连接蛋白3基因(h SNX3),以探讨h SNX3对结直肠腺癌细胞形态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运用基因重组技术将h SNX3基因连接到含有GFP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 EZ-Lv201(p EZ-SV40-e GFP-IRES-Puro)中,构建慢病毒载体p EZ-h SNX3-Lv201,感染结直肠腺癌SW620细胞,获得SNX3稳定过表达的结直肠腺癌细胞,并观察细胞形态和细胞迁移能力及相关蛋白分子的变化。结果经测序鉴定后,成功构建了慢病毒载体p EZ-h SNX3-Lv201,包装后慢病毒滴度测定为2.12×109拷贝/m L,对照慢病毒滴度为7.9×1010拷贝/m L。重组慢病毒感染SW620细胞后,经克隆筛选和Western blot法鉴定,获得了稳定过表达h SNX3的SW620h SNX3细胞。88%的SW620h SNX3细胞呈椭圆形而不是SW620原来的梭形,但TranswellTM实验和划痕试验显示,细胞迁移能力无显著变化,迁移相关蛋白上皮型钙黏素(E-cadherin)也无明显改变。结论h SNX3可改变SW620结直肠腺癌细胞的形态,但可能与细胞的迁移能力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选连接蛋白3基因 绿色荧光蛋白 慢病毒 结直肠腺癌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99b通过下调mTOR的表达抑制胃腺癌细胞系SGC-7901的增殖及迁移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战豪 潘逼然 +2 位作者 张彤彤 郭元彪 张莉萍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0-234,共5页
目的:探讨hsa-miR-99b在胃腺癌细胞系的表达及其影响胃腺癌细胞系增殖和迁移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Real-time PCR检测miR-99b在人胃上皮细胞系GES-1和人胃腺癌细胞系SGC-7901、BGC-823、MGC-803中的表达。用人工合成的miR-99b模拟物转染... 目的:探讨hsa-miR-99b在胃腺癌细胞系的表达及其影响胃腺癌细胞系增殖和迁移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Real-time PCR检测miR-99b在人胃上皮细胞系GES-1和人胃腺癌细胞系SGC-7901、BGC-823、MGC-803中的表达。用人工合成的miR-99b模拟物转染SGC-7901细胞构建过表达miR-996细胞系,转染对照模拟物作为对照组,CCK-8法检测过表达miR-99b的SGC-7901细胞的增殖情况,Transwell法检测SGC-7901细胞系的迁移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SGC-7901细胞系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的表达情况。结果:miR-99b在胃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胃上皮细胞系,其中以SCG-7901细胞最甚。转染miR-99b模拟物48 h后,实验组SCG-7901细胞增殖能力低于对照组(0.20±0.00 vs 0.27±0.02,P<0.05);与转染对照模拟物的细胞相比,转染24 h后,实验组SCG-7901穿膜细胞数低于对照组[(226.67±25.17)vs(523.33±25.17)个,P<0.05]。miR-99b可下调人胃腺癌细胞系SGC-7901中m TOR蛋白的表达。结论:miR-99b在胃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明显下调,miR-99b抑制人胃腺癌细胞系SGC-7901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可能与下调m TOR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99b 胃腺癌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序列依赖扩增技术检测隐球菌的方法建立和评价 被引量:4
9
作者 杨蜜 夏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33-837,共5页
目的:建立核酸序列依赖扩增技术(NASBA)检测隐球菌RNA的方法,提高隐球菌感染诊断的准确性。方法:设计一对具有隐球菌属特异性的引物,构建NASBA扩增隐球菌RNA的方法并评价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按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侵袭性真菌... 目的:建立核酸序列依赖扩增技术(NASBA)检测隐球菌RNA的方法,提高隐球菌感染诊断的准确性。方法:设计一对具有隐球菌属特异性的引物,构建NASBA扩增隐球菌RNA的方法并评价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按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侵袭性真菌感染协作组和美国变态反应和感染病研究院真菌病研究组(EORTC/MSG)2008年修订的侵袭性真菌病定义标准收集隐球菌感染的阳性病例和排除隐球菌感染的阴性病例,分别应用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胶体金法)、PCR及本研究建立的NASBA方法进行检测。应用配对诊断试验设计、McNemar检验分别对3种方法进行比较以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NASBA产物电泳结果显示仅新型隐球菌RNA扩增产物出现了特异性条带,而其他对照菌(烟曲霉、串珠镰刀菌、金黄色葡萄球、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均没有出现电泳条带;NASBA结合电泳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可达10 cfu/mL。NASBA、荚膜多糖抗原胶体金法及PCR灵敏度分别是87.5%(95%CI=66.53%~96.71%)、100%(95%CI=82.83%~100%)、66.67%(95%CI=44.69%~83.57%),特异性分别是94.59%(95%CI=80.47%~99.06%)、81.08%(95%CI=64.29%~91.44%)、78.37%(95%CI=61.34%~81.58%)。结论:应用NASBA检测隐球菌RNA具有快速、准确高、操作简便的优点。并且整个实验过程无须特殊仪器,适合在普通的临床实验室开展,有望成为新的隐球菌感染的常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序列依赖扩增技术 隐球菌病 荚膜多糖抗原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100A6对小鼠原代肝星状细胞活化影响的研究
10
作者 胡真 钟立 +1 位作者 邓亮 刘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375-2380,共6页
目的观察S100A6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并研究其在肝星状细胞活化中的作用。方法12只C57BL/6小鼠分为正常组及肝纤维化模型组,肝纤维化模型组以四氯化碳(CCl4)喂养6周复制肝纤维化模型,取肝脏行Masson染色评估纤维化程度,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S1... 目的观察S100A6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并研究其在肝星状细胞活化中的作用。方法12只C57BL/6小鼠分为正常组及肝纤维化模型组,肝纤维化模型组以四氯化碳(CCl4)喂养6周复制肝纤维化模型,取肝脏行Masson染色评估纤维化程度,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S100A6在肝组织中的表达,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100A6在肝组织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提取C57BL/6小鼠原代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行体外培养,观察其在静止期和活化期的形态变化,以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培养时间点S100A6 mRNA及蛋白表达;采用siRNA干扰原代HSCs S100A6后以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100A6、Ⅰ型胶原和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在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组织中,Masson染色可观察其纤维化,而免疫组化亦可见S100A6明显表达于肝纤维化组肝脏组织相应纤维索条区域,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肝纤维化组较正常对照组S100A6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体外培养原代HSCs过程中,HSCs可自然活化,且随HSCs活化时间延长,S100A6 mRNA和蛋白的表达逐渐增加(P<0.05或P<0.001);干扰S100A6合成后S100A6、Ⅰ型胶原、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均受到不同程度抑制(P<0.05或P<0.001)。结论S100A6在肝纤维化组织和活化HSCs中特异性表达,是一个重要的调控HSCs活化的蛋白,并在肝纤维化的形成机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A6 肝星状细胞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