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障碍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1
作者 彭薇 丁福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0-45,共6页
目的编制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障碍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以认知行为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为理论指导,采用文献回顾法、半结构式访谈法和专家函询法形成量表初稿;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重庆市617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检验量表信... 目的编制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障碍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以认知行为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为理论指导,采用文献回顾法、半结构式访谈法和专家函询法形成量表初稿;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重庆市617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检验量表信效度。结果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障碍量表由认知、情绪、行为与支持3个维度组成,共23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特征值>1的公因子4个,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4.903%。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3因子模型拟合结果可接受(χ^(2)/df=2.811,RMSEA=0.075,CFI=0.916,TLI=0.903,IFI=0.916,SRMR=0.068)。量表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833~1.000,平均CVI(S-CVI/Ave)为0.956。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0.885,折半信度0.946。结论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障碍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障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自我血糖监测 血糖管理 障碍 自我管理 认知行为理论 社会支持 量表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yG-BMI指数、AIP联合餐后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肌少症的预测作用
2
作者 陈月 喻维薇 +3 位作者 高瑾 陈星宇 程庆丰 崔剑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792-1799,共8页
目的探究甘油三酯-葡萄糖体质指数(triglyceride-glucose body mass index,TyG-BMI)、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联合餐后血糖波动(postprandial glucose excursions,PPGE)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 目的探究甘油三酯-葡萄糖体质指数(triglyceride-glucose body mass index,TyG-BMI)、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联合餐后血糖波动(postprandial glucose excursions,PPGE)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肌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横断面研究,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590例,其中男性322例,女性268例。收集其一般人口学资料及关键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 h血糖(postprandial 2-hour plasma glucose,PPG)、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等],计算TyG-BMI、AIP和PPGE。按照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sian Working Group for Sarcopenia,AWGS)2019年标准诊断肌少症,并据此将患者分为肌少症组(n=140)与非肌少症组(n=450)。对2组患者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匹配后纳入肌少症组与非肌少症组各102例。比较2组FPG、PPG、TyG-BMI、AIP和PPGE等代谢指标的差异,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并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2DM患者肌少症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pto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预测效能。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北院区内分泌科的192例外部数据进行模型验证。结果PSM后,2组的基线资料均衡。肌少症组的PPG、AIP和PPGE水平均值较非肌少症组更高,TyG-BMI指数则更低(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TyG-BMI指数与T2DM患者肌少症呈显著负相关(r=-0.404,P=0.001),AIP和PPGE与T2DM患者肌少症均呈显著正相关(r=0.280,P=0.001;r=0.372,P=0.001)。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IP(OR=14.367)和PPGE(OR=1.245)为T2DM患者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TyG-BMI指数(OR=0.966)为T2DM患者肌少症的独立保护因素。ROC曲线显示,联合应用TyG-BMI指数、AIP和PPGE的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18,外部验证中AUC为0.954,敏感度和特异性均优。结论TyG-BMI指数、AIP及PPGE是T2DM患者肌少症的重要代谢预测指标,三者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肌少症筛查价值与外部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肌少症 甘油三酯-葡萄糖体质指数 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餐后血糖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诱发急性相反应的危险因素及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叶欣 田欣 +1 位作者 邱婧文 周波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70-775,共6页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ZA)治疗骨质疏松后诱发的急性相反应(APR)的危险因素及对治疗依从性和持久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22年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5 mg ZA治疗的中位年龄67岁的471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ZA)治疗骨质疏松后诱发的急性相反应(APR)的危险因素及对治疗依从性和持久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22年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5 mg ZA治疗的中位年龄67岁的471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APR分为有APR组(n=79)与无APR组(n=392)。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PR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治疗持久性,并分析其治疗依从性。结果注射ZA后首次APR发生率为33.2%,且随着输注次数增加而逐渐递减。首次输注ZA或无口服双膦酸盐史、高血磷水平是APR的独立危险因素。有APR组患者的3年治疗依从性和持久性分别为53%、44%,无APR组则为52%和42%。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两组在使用ZA的持久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ZA治疗骨质疏松时易发生APR,但其对ZA治疗的依从性和持久性影响不明显。首次使用ZA、无口服双膦酸盐史和高血磷水平是APR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急性相反应 骨质疏松 危险因素 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水化合物计数法在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李飞霏 刘智平 +5 位作者 傅仕敏 刘秀容 胡春娟 廖琨 昝利萍 程庆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37-1141,共5页
目的:研究碳水化合物计数法饮食指导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本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妊娠糖尿病患者,按随机表顺序分为试验组(n=14)和对照组(n=14)。试验组采用碳水化合物计数法饮食指导,对照组采用... 目的:研究碳水化合物计数法饮食指导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本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妊娠糖尿病患者,按随机表顺序分为试验组(n=14)和对照组(n=14)。试验组采用碳水化合物计数法饮食指导,对照组采用食物交换份法饮食指导。比较2组患者在入组后1、3个月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 h血糖(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 P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 A1c)、每日胰岛素用量、每日运动时间及次数的变化。结果:(1)入组1个月后,试验组患者2h PBG下降更明显,为(7.01±0.39)mmol/L(P=0.009)。(2)入组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FBG、2h PBG明显降低,分别为(6.81±0.59)mmol/L(P=0.000)、(7.66±0.76)mmol/L(P=0.000)。(3)入组后1、3个月,试验组患者每日运动时间(P=0.010)及次数(P=0.02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碳水化合物计数法有助于妊娠糖尿病患者制定饮食、运动计划,在饮食、运动双重作用下,有效降低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碳水化合物计数 饮食治疗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通过下调FoxO1磷酸化诱导β细胞去分化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婵 郑晓雅 +3 位作者 夏佳佳 任伟 李林蔓 刘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4-79,共6页
胰岛β细胞发生去分化现象是导致其功能减退的机制之一。已有研究证明,Fox O1与β细胞去分化密切相关。然而,高糖是否可通过Fox O1诱导β细胞发生去分化目前尚未见报告。本研究通过不同浓度高糖干预MIN6细胞,采用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试... 胰岛β细胞发生去分化现象是导致其功能减退的机制之一。已有研究证明,Fox O1与β细胞去分化密切相关。然而,高糖是否可通过Fox O1诱导β细胞发生去分化目前尚未见报告。本研究通过不同浓度高糖干预MIN6细胞,采用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试验(GSIS)检测β细胞功能;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蛋白免疫印迹、免疫荧光方法检测高糖干预后β细胞内祖细胞标志基因、β细胞标志基因及Fox O1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不同浓度高糖干预β细胞后,当浓度达到35 mmol/L时,β细胞祖细胞标志基因表达明显增加。且在该浓度时,检测到β细胞标志基因表达明显降低,MIN6细胞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功能减退,磷酸化Fox O1表达减少。上述结果提示,高糖可诱导胰岛β细胞去分化的发生,其机制可能是通过Fox O1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XO1 高糖 β细胞去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 被引量:7
6
作者 唐秀芳 甄乾娜 +2 位作者 樊子勉 冯成亚 丁敏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3-617,共5页
建立了一种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用于测定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使用三(2-羧乙基)膦盐酸盐(TCEP)为还原剂,N-(1-芘)马来酰亚胺(NPM)为衍生剂进行样品预处理,Agilent Hypersil C-18柱(250mm×4.0 mm,5μm)进行分离,... 建立了一种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用于测定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使用三(2-羧乙基)膦盐酸盐(TCEP)为还原剂,N-(1-芘)马来酰亚胺(NPM)为衍生剂进行样品预处理,Agilent Hypersil C-18柱(250mm×4.0 mm,5μm)进行分离,流动相为15 mmo l/L醋酸钠-乙腈-混合酸(300 mL水中含1 mL醋酸和1 mL磷酸)混合溶液,采用梯度洗脱,荧光检测激发波长为330 nm,发射波长为380 nm。Hcy的回收率为(102.08±4.94)%。线性范围为0.500~100μmo l/L,检出限(以信噪比为3计)为0.016μmo l/L。日内与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利用该方法对7例高血压患者和7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组间的Hcy含量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本方法简单、快速、灵敏、特异,适用于血浆Hcy的临床定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荧光检测 同型半胱氨酸 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马玲 成丹 +1 位作者 钟立 李启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258-1261,共4页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及相关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对29例初诊T2DM患者进行为期约2周平均(12.7±2.7)d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或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及相关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对29例初诊T2DM患者进行为期约2周平均(12.7±2.7)d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或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比较治疗前后8:00、16:00、24:00患者的血浆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及24h尿总皮质醇(UTC)水平,血糖空腹血糖(FPG)、糖负荷后2h血糖(2hPG)、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计算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糖负荷后早相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I30′/△G30′)。结果经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患者8:00、16:00、24:00血浆皮质醇水平分别为(508±188)nmol/L、(170±96)nmol/L、(40±29)nmol/L及24hUTC(956±410)nmol/24h与治疗前分别为(609±260)nmol/L、(291±167)nmol/L、(94±98)nmol/L和(1488±727)nmol/24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时点血浆ACTH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FPG、2hPG、TC、TG、LDL-C、hs-CRP水平及HOMA-IR分别为(7.1±1.2)mmol/L、(18.9±2.9)mmol/L、(3.9±0.9)mmol/L、(1.3±0.6)mmol/L、(2.2±0.7)mmol/L、(1.0±1.1)mg/L、(1.8±1.3)较治疗前分别为(12.9±3.0)mmol/L、(27.0±5.2)mmol/L、(4.9±1.3)mmol/L、(3.2±3.7)mmol/L、(2.9±1.0)mmol/L、(2.6±2.8)mg/L和(3.7±3.5)降低,而HDL-C水平及HOMA-β、△I30′/△G30′分别为(1.16±0.30)mmol/L、(38±27)和(2.3±2.4)较治疗前分别为(1.04±0.29)mmol/L、(17±16)和(1.0±1.1)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明显改善初诊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和胰岛分泌功能,缓解胰岛素抵抗,有效降低血、尿皮质醇水平,促进HPA轴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 下丘脑-垂体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血浆中的色氨酸及其代谢物 被引量:3
8
作者 冯成亚 高洁莹 +4 位作者 甄乾娜 樊子勉 朱明松 杨香春 丁敏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77-581,共5页
建立了醋酸锌在线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血浆中色氨酸(Trp)、犬尿氨酸(Kyn)、5-羟吲哚乙酸(5-Hiaa)和犬尿喹啉酸(Kyna)的方法。以3-硝基酪氨酸为内标(IS),采用Hypersil C-18柱(250 mm×4.0 mm,5μm),以250 mmol/L醋酸锌溶液(pH... 建立了醋酸锌在线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血浆中色氨酸(Trp)、犬尿氨酸(Kyn)、5-羟吲哚乙酸(5-Hiaa)和犬尿喹啉酸(Kyna)的方法。以3-硝基酪氨酸为内标(IS),采用Hypersil C-18柱(250 mm×4.0 mm,5μm),以250 mmol/L醋酸锌溶液(pH 5.5)-乙腈(95∶5,v/v)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L/min,柱温30℃。荧光检测波长设定:5-Hiaa为278 nm(λex)/343 nm(λem),Kyna为244 nm(λex)/400 nm(λem);紫外检测波长设定:Kyn和IS为360 nm,Trp为302 nm。4种物质的回收率在91.62%~114.17%之间;线性范围分别为2.50~320.00μmol/L(Trp),0.32~15.36μmol/L(Kyn),3.27~104.60 nmol/L(5-Hiaa),14.00~464.80 nmol/L(Kyna);检出限分别为0.078μmol/L(Trp),0.056μmol/L(Kyn),0.690 nmol/L(5-Hiaa),1.290 nmol/L(Kyna)。利用该方法对30例正常孕妇和28例女性健康志愿者的血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组间Trp,Kyn和Kyna含量有显著性差异。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灵敏度高,适合于临床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色氨酸 犬尿氨酸 5-羟吲哚乙酸 犬尿喹啉酸 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激活PPAR-γ通路改变巨噬细胞的极化状态 被引量:3
9
作者 桂灵升 李蓉 +3 位作者 杨蕾 段凤仪 李岱 张素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50-856,共7页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通路是调节替换活化的(alternatively activated)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中心环节.姜黄素是PPAR-γ的天然激动剂,有着良好的抗炎作用.本研究通过建立...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通路是调节替换活化的(alternatively activated)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中心环节.姜黄素是PPAR-γ的天然激动剂,有着良好的抗炎作用.本研究通过建立巨噬细胞株的体外炎症模型,用姜黄素及PPAR-γ的特异性抑制剂GW9662对其进行干预,观察巨噬细胞株极化状态的改变.结果显示,姜黄素可以促使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当特异性抑制PPAR-γ通路后,姜黄素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的作用受到抑制.结果表明,姜黄素可能是通过激动PPAR-γ通路促使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为进一步研究姜黄素的抗炎机制及治疗慢性低度炎症相关的代谢性疾病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巨噬细胞极化 慢性炎症 代谢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J-1蛋白与糖尿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晴 魏慧丽 邓华聪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30-533,共4页
DJ-1蛋白是1997年Nagakubo应用双酵母杂交系统时发现的一种表达于全身各组织的蛋白。既往研究已证实,DJ-1在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DJ-1可通过抗氧化及调节凋亡等途径抑制胰岛β细胞过度凋亡、促进胰岛素释... DJ-1蛋白是1997年Nagakubo应用双酵母杂交系统时发现的一种表达于全身各组织的蛋白。既往研究已证实,DJ-1在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DJ-1可通过抗氧化及调节凋亡等途径抑制胰岛β细胞过度凋亡、促进胰岛素释放及保持血糖稳态,最终参与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本文就DJ-1与糖尿病之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DJ-1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胰岛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代谢指标在慢性肾脏病-矿物质骨代谢紊乱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周婷婷 冯正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1-316,共6页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骨代谢紊乱(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CKD-MBD)描述了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体内钙和磷酸盐稳态的变化,其与钙、磷、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和维生素D的...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骨代谢紊乱(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CKD-MBD)描述了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体内钙和磷酸盐稳态的变化,其与钙、磷、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和维生素D的异常循环水平有关,影响了骨矿化、生长和骨强度,导致心血管事件、骨折率及病死率的增加。目前对CKD-MBD的管理主要依赖于对血清钙、磷酸盐和甲状旁腺素浓度等生化指标的临床判断和评估。骨代谢标志物的应用并不广泛。本文主要针对血清骨代谢标志物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价值做一综述,主要涉及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BSAP)、Ⅰ型原胶原前肽(procollagen type-Ⅰ N terminal propeptide,P1NP)、抗酒石酸磷酸酶5b (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RACP 5b)、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arboxy I terminal peptide,β-CTX)、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Klotho蛋白及硬骨抑素(sclerost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骨代谢紊乱 骨代谢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显露隐性中枢性尿崩症:3例病例分析合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2
作者 唐紫薇 龙健 刘纯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96-600,共5页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隐性中枢性尿崩症的认识。方法:对3例腺垂体功能减退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出现尿崩症的患者进行病例分析,同时查询中国知网、维普以及Pub 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找到相关病例,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3例患者均存在HPA轴、甲...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隐性中枢性尿崩症的认识。方法:对3例腺垂体功能减退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出现尿崩症的患者进行病例分析,同时查询中国知网、维普以及Pub 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找到相关病例,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3例患者均存在HPA轴、甲状腺轴以及性腺轴功能减退,给予糖皮质激素替代后,均出现尿量、血钠、血氯、血渗透压明显升高,尿比密明显下降,其中2例完成禁水加压素试验,尿渗透压较推药前上升超过9%,另1例给予醋酸去氨加压素后尿量明显减少。同时,通过文献检索发现了9篇相关病例报道,并就各自临床特点进行了汇总。结论:隐性中枢性尿崩症在临床上较为罕见,典型症状因为糖皮质激素缺乏而被隐藏,当腺垂体功能减退患者在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若出现明显多尿以及低比重尿时,应考虑合并中枢性尿崩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垂体功能减退 糖皮质激素 中枢性尿崩症 抗利尿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外周血晚期内皮祖细胞中的高糖记忆效应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康 张敏 周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51-756,共6页
目的:探索人外周血晚期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否存在高糖代谢记忆。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取人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2周时间待细胞呈现立体的鹅卵石状后,即为晚期EPCs,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染色对... 目的:探索人外周血晚期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否存在高糖代谢记忆。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取人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2周时间待细胞呈现立体的鹅卵石状后,即为晚期EPCs,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染色对分离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MTT比色法摸索出高糖作用的浓度和时间梯度后,分3组处理细胞,即正糖组(NG,5.5 mmol/L D-葡萄糖×6 d),高糖组(HG,30 mmol/L D-葡萄糖×6 d),记忆组(MG,30 mmol/L D-葡萄糖×6 d+5.55 mmol/L D-葡萄糖×6 d)处理细胞,采用粘附实验、MTT比色法、Ed U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成管实验,测定3组细胞的粘附、增殖、迁移、成管功能。结果:粘附结果显示高糖组(38.296±6.615)、记忆组(37.815±6.196)均较正糖组(63.370±10.363)粘附能力下降(P<0.05);MTT结果显示高糖组(79.041±19.678)、记忆组(81.524±6.710)均较正糖组(100.000±0.000)增殖能力下降(P<0.05);Ed U结果显示高糖组(45.809±7.945)、记忆组(37.740±8.206)均较正糖组(88.858±5.727)增殖能力下降(P<0.05);迁移结果显示高糖组(25.111±6.051)、记忆组(25.778±6.037)均较正糖组(64.889±10.729)迁移能力下降(P<0.05);成管结果显示高糖组(12.690±3.616)、记忆组(14.198±4.073)均较正糖组(64.407±6.358)成管能力下降(P<0.05);记忆组与高糖组相比,粘附、增殖、迁移、成管功能均未能改善(P>0.05)。结论:晚期EPCs存在高糖代谢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密度梯度离心法 高糖 代谢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膜蛋白在代谢相关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骆媛媛 邓华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9-432,共4页
骨膜蛋白属于成束蛋白家族成员,可以表达于人体多种组织器官,近年来的研究提示其与糖脂代谢紊乱、肥胖等病理生理过程关系密切,且骨膜蛋白是一种分泌蛋白,有望成为多种代谢疾病的治疗靶点与检测指标,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 骨膜蛋白 糖脂代谢紊乱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膜蛋白与糖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15
作者 骆媛媛 瞿华 +5 位作者 王行 魏慧丽 吴婧 段阳 刘丹 邓华聪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12-716,733,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人群、肥胖及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浆中骨膜蛋白(periostin)水平,探讨骨膜蛋白与糖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及肥胖的关系。方法 83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T2DM组)和78例糖耐量(NGT组)正常个体以...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人群、肥胖及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浆中骨膜蛋白(periostin)水平,探讨骨膜蛋白与糖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及肥胖的关系。方法 83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T2DM组)和78例糖耐量(NGT组)正常个体以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kg/m^2为分割点,将两组再分为正常体质量(NW)亚组和肥胖(OB)亚组。ELISA法检测骨膜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析骨膜蛋白与空腹血糖(FPG)、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TNF-α以及BMI、腰臀比(WHR)和血压等指标的关系。通过稳态模型(HOMA)评估胰岛素抵抗(HOMA-IR)。结果 1T2DM组血浆骨膜蛋白水平显著高于NGT组(P<0.01),T2DM组及NGT组内肥胖亚组血浆骨膜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体质量亚组(P<0.01)。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浆骨膜蛋白水平与年龄、收缩压、身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无相关(P>0.05),而与舒张压、腰围、臀围、体质量、BMI、WH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FPG、2hPG、FINS、HbA1c、HOMA-IR及TNF-α呈正相关(P<0.01,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P<0.01)。3以骨膜蛋白为因变量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骨膜蛋白水平与TG、HOMA-IR、TNF-α独立相关(均P<0.01)。结论新诊断的T2DM和肥胖患者血浆骨膜蛋白水平升高,骨膜蛋白与肥胖、糖脂代谢紊乱、炎症及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膜蛋白 糖脂代谢紊乱 胰岛素抵抗 肥胖 肿瘤坏死因子-Α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色氨酸及其代谢产物的分析
16
作者 甄乾娜 丁敏 +1 位作者 张磊 李正荣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2-93,共2页
目的:探讨维持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血浆色氨酸(tryptophan,TRP)代谢状态,并评价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TRP代谢的纠正效果。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8例维持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后和35例正常对照血浆中TRP、犬尿氨酸(kynurenin... 目的:探讨维持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血浆色氨酸(tryptophan,TRP)代谢状态,并评价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TRP代谢的纠正效果。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8例维持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后和35例正常对照血浆中TRP、犬尿氨酸(kynurenine,KYN)和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的浓度,并比较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后及其与正常对照之间的差异。结果:尿毒症患者透析前血浆中KYN、5-HT的浓度和KYN/TRP比值均较正常升高,TRP较正常降低,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析后KYN、5-HT的水平以及KYN/TRP比值均有明显下降,但TRP水平仍较正常对照明显降低,5-HT的浓度以及KYN/TRP比值仍较正常对照明显增高(P<0.01)。结论:尿毒症患者存在明显的TRP代谢紊乱,透析对其有一定的纠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血液透析 色氨酸 5-羟色胺 犬尿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与皮肌炎临床及免疫学特征比较 被引量:5
17
作者 甘雨舟 李玉慧 +6 位作者 张丽华 马琳 何文雯 金月波 安媛 栗占国 叶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01-1008,共8页
目的:比较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clinically amyopathic dermatomyositis,CADM)和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的临床及免疫学特征。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9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106例CADM和158例DM患者的病例资料... 目的:比较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clinically amyopathic dermatomyositis,CADM)和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的临床及免疫学特征。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9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106例CADM和158例DM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免疫学指标进行比较,探讨肌炎抗体在CADM和DM中的的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其中,肌炎抗体的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结果:在临床表现方面,与DM相比,CADM更多地以肺间质病变(interstial lung diseases,ILD)起病(20.7%vs.7.6%,P=0.002),且以急性ILD为主(58.3%vs.26%,P<0.001),而在皮疹、合并其他结缔组织病和恶性肿瘤等方面,CADM与D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DM类风湿因子和抗核抗体的阳性率均低于DM。CADM最常见的肌炎特异性抗体(myositis specific autoantibodies,MSAs)为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elanoma differentiation related genes,MDA5,36%)、抗PL-7(11.2%)及抗TIF-1γ(10.1%);DM最常见的MSAs为抗Jo-1(19.2%)、抗TIF-1γ(11.5%)及抗MDA5(11.5%)。抗MDA5与急性ILD及皮肤破溃相关,但在CADM中皮肤破溃与抗MDA5的滴度无关,而在DM中皮肤破溃与高滴度的抗MDA5相关。在DM中,抗TIF-1γ与向阳疹、V领/披肩征、甲周炎,以及合并恶性肿瘤相关,且合并恶性肿瘤的比例与抗TIF-1γ的滴度无关;在CADM中,抗TIF-1γ与临床表现及合并症无明显相关性。CADM及DM中最常见肌炎相关抗体均为抗Ro-52,抗Ro-52在CADM中与雷诺现象和慢性ILD相关,在DM中与技工手、发热,以及合并其他结缔组织病相关。结论:与DM相比,CADM-ILD以急性为主,肌炎抗体在CADM与DM中具有不同的分布特点;同一种肌炎抗体在CADM及DM中的临床意义也存在区别,且部分肌炎抗体的临床意义还与滴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 肌炎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激素受体敲低状态下棕榈酸通过线粒体途径加重肝细胞凋亡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蕴婷 郑晓雅 +3 位作者 陈月 钱文杰 伍询 任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366-2374,共9页
目的研究生长激素受体(growth hormone receptor,GHR)敲低后棕榈酸(palmitic acid,PA)增加肝细胞的脂质沉积及其机制。方法构建稳定低表达GHR的永生化肝L02细胞株,用不同浓度PA(0、75、150、300μmol/L)和不同时间(12、24、48 h)处理细... 目的研究生长激素受体(growth hormone receptor,GHR)敲低后棕榈酸(palmitic acid,PA)增加肝细胞的脂质沉积及其机制。方法构建稳定低表达GHR的永生化肝L02细胞株,用不同浓度PA(0、75、150、300μmol/L)和不同时间(12、24、48 h)处理细胞,检测细胞活力。将实验分为GHR敲低(shRNAGHR)组和空载病毒(Vector)组,分别给予PA干预,油红“O”、BODIPY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质沉积;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MitoSox荧光检测线粒体内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经典线粒体凋亡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靶向线粒体抗氧化剂MitoTEMPO预处理细胞,观察PA诱导的ROS水平变化及凋亡情况。结果PA抑制L02细胞存活率并呈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150μmol/L PA处理细胞12、24、48 h,GHR敲低组细胞内ROS水平以及线粒体内ROS水平显著升高,细胞凋亡增加。油红“O”、BODIPY荧光染色均证实GHR敲低组细胞在相同PA刺激下更易发生脂质聚集。GHR敲低组细胞线粒体凋亡通路相关蛋白细胞色素c、Cleaved-Caspase 9、Cleaved-Caspase3、PARP蛋白水平显著高于Vector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靶向线粒体抗氧化剂MitoTEMPO预处理细胞后,敲低组肝L02细胞凋亡有明显改善。结论生长激素受体敲低状态下会加重肝细胞脂质沉积和肝细胞凋亡,PA通过线粒体/ROS途径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激素受体敲低 线粒体 活性氧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阙文君 冯正平 +1 位作者 李晓宇 李济玲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5-578,585,共5页
目的从循证医学角度探讨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为冠心病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制定检索策略,在Pub Med、EMbase、Ovid、EBSCO、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等数据库中检索近10年发表的相关... 目的从循证医学角度探讨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为冠心病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制定检索策略,在Pub Med、EMbase、Ovid、EBSCO、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等数据库中检索近10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对所有符合要求的相关病例对照研究文献进行评价,应用Review Manager 5.2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8个病例对照研究,包括骨密度降低组(低骨量和骨质疏松)986例患者,对照组92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研究数据异质性检验结果 I2=0%,χ2=6.52,P=0.48,各研究间异质性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OR=2.81,95%CI为2.26-3.50,低骨密度组与骨量正常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绝经后女性骨密度的降低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H和ALN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身体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月 冯正平 +2 位作者 邓静 廖琨 李启富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21-1124,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和阿仑膦酸钠(alendronate,ALN)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身体成分的影响。方法: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PTH组42例,ALN组22例),分别接受PTH和ALN治疗48周,观察其身体各部分... 目的:探讨重组人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和阿仑膦酸钠(alendronate,ALN)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身体成分的影响。方法: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PTH组42例,ALN组22例),分别接受PTH和ALN治疗48周,观察其身体各部分脂肪组织及肌肉组织的变化。结果:PTH组全身脂肪含量增加(P=0.000),其中皮下脂肪组织的增加主要以上肢、腰臀部为主,内脏脂肪含量明显增加(P=0.000);ALN组仅全身脂肪及躯体脂肪增加(P=0.000,P=0.003),其余脂肪组织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2组的全身及躯体肌肉组织较治疗前减少。基线水平时患者血清PTH水平与脂肪组织呈正相关,其中PTH与臀部脂肪的相关性最高(r=0.396,P=0.001)。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予以PTH治疗后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组织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素 阿仑膦酸钠 身体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